達照法師:禅心密印 第十章 十二因緣觀生死


 2020/11/3    熱度:844    下載DOC文檔    

第十章 十二因緣觀生死

生死煩惱的根源

在打完一個七之後啊,我們對於用功打七的方法,應該是非常熟悉了。就是先要認識到我們想要的“了生死”到底是怎麼回事,生死根源從何而來,認識到生死的內容包括哪些范圍。一旦認識到生死的內容,我們就有的放矢,修行起來目標非常明確,知道想要了斷的是什麼,不需要了斷的是什麼。平常凡夫都是由於不認識痛苦有哪些內容,所以在痛苦當中,從苦入苦,從迷入迷,輾轉顛倒,永處輪回,被貪、嗔、癡這三毒牢牢地捆住。

所以我人學佛,要問自己為什麼需要學佛。假如不用功、不修行,你是否已經活得很好?如果活得不好,又是什麼原因、什麼條件構成了這些不好?當我們客觀地去觀察自己的身心世界,著實而言,修行就是各人的事,各人努力、各人成佛,各人感受到這個世界。每一個人能感受到的世界,都是由我們各人的業力所感召。

所以你看到不順眼的人,就說明在你心中有不順眼的事、不順眼的業,不能責怪自己以外的任何一個眾生。你稍有責怪,即造下大妄語業。看不到煩惱的根源來自於心中,才會一直向外去追求。快樂的會失去,成為壞苦;痛苦的不願意接受,稱為苦苦;無苦無樂,但是生命在流逝,成為行苦。這三苦展現在生活中,就構成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捨不得苦。求也求不到,在那裡苦;有些你想捨也捨不掉,像現在有些人,想離婚都離不掉,也很苦;想出家也出不成,想捨也捨不掉,想求也求不到。

所以這種種苦,最初的根源從哪裡生起來的?佛經告訴我們:

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為業道。

從識至受並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

就是由於有無明,不懂生命的真相,不懂我們現前的煩惱根源,而產生貪愛、執著。有了貪愛執著,就想盡辦法要獲取它。所以無明、愛和取這三者,就是我們的煩惱根源。由於這樣的煩惱存在,內心始終不能停止,時時刻刻到處張揚,到處尋求,始終不得安寧,心一直在動的。心只要一動,這個法界就動了。

一個念頭的巨大影響

只要你的心起一個念頭,你這個念頭在十方法界,就像一張網一樣,把整個你的法界網羅在裡面。起善的念頭,你的法界呈現的就是善的法界;起惡的念頭,你的法界就呈現的是惡的法界。我們凡夫愚癡,不知道自己當下這顆心起的念頭對你的法界有這麼巨大的影響,但是十方諸佛菩薩,歷代祖師大德,諸位同參道友,用心精進、內心微細的人,立馬可以感受得到。就像無線電波,馬上能接收到、攔截到你這個信號。心只要動,就會造業,就會有結果。這個結果,就改變了我們將來的人生,將來的方向。每一個念頭只要生起來,它的信號傳遍的是整個法界。就算你一個人在房間裡面生氣,很生氣,把杯子拿起來砸到地上,你覺得在房間裡面沒人看見,實際上十方諸佛菩薩以及你自己的生命真相,就展現出一個生氣的完整的法界,一點都不會缺少。每一個念頭都具備十方法界的這種普遍性。換句話說,我們心念的信號,隨時都覆蓋著整個法界。這覆蓋率啊,是非常高的。

為什麼一個地方,如果是有一個大修行人,精進用功,嚴持戒律,方圓四十裡路以內,鬼神都不會受苦?特別是餓鬼,他看到有大修行人在這裡,他身心就安穩。因為大修行人散發出來的信號是普遍在十方法界。善的念頭多起來了,這個環境自然就改善了;惡的念頭生起來,這個環境自然就惡劣了。所以大部分的人到一個有修行人的道場,身心就會安穩下來。

特別是身體有病的人,你的內心不停地生起跟病相應的那些負面的情緒、不安的情緒、痛苦、煩惱、責怪的情緒,那你身體的細胞活得不耐煩、不舒服,那些細胞有些就自殺了。它活得在你身上實在是跟上油鍋一樣難受,它不願意呆在你的身上,它就死掉了。哪個地方的細胞死掉,那裡就生病了。度眾生並不是去說給別人聽,不是去外在做多少轟轟烈烈的事情,叫做度眾生,而是你的內心,你所做的事情,給這個世界有多少的正面的影響力,這才叫度眾生。特別是我們心中的煩惱眾生,身體當中的受苦眾生,自性眾生誓願度,就是你每一個念頭散發出來的,都能給你全身的細胞,乃至你身邊的人的細胞,一種快樂,一種慈悲,使他們能夠活得健康開心。

沒有細菌的心靈

至心懇切,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或者專注念“嗡嘛呢呗咪吽”,乃至無量壽佛,消災延壽藥師佛,以及十方諸佛菩薩經咒和名號,都能夠淨化我們身心的行業。在一九九二年,河北香河有一位老居士,在臨終前,連續七天刷牙,拉肚子。刷完牙以後第七天去世了。在去世之前,她就交待子女,說我這個身體是金剛不壞,你要保存下來,對我們家,對這社會都很有用。果然,她去世之後,就在她的房間裡面,她睡的那張床上躺著,肉體不會腐爛。不知道北京的居士有沒有去看過?九四年我們同學就親自去看過。那時候去世才三年多。這個人體科學研究會的人去觀察這種奇跡,在她整個身體的四周檢測不到任何有害的細菌。躺在床上,床上一點腐臭的味道,或者一點點不干淨的水都沒有。完全是最高端的消毒。據說她老人家臨終前七天刷牙,吃進去的東西她覺得在牙縫裡面還有可能還會有細菌,給它刷干淨。而在她平時,她一輩子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就知道觀世音菩薩完全是以慈悲的心對待任何一個眾生,完全不計較自己個人的利益得失,她就學了觀音菩薩的慈悲心,終生受用。她身邊的那些親人、小孩子要是感冒了,只要是跟這個奶奶、姥姥睡一覺,第二天,這感冒准好。是什麼道理,她有這樣大的加持力?後來這個人體科學研究會的人說,在她生前乃至死後,距離她一米以內,方圓一米以內,就沒有任何的細菌可以干擾。細菌不會來干擾,也不會來感染。所以一個真空沒有細菌的這樣一個心靈,一個身體,生病的人到了她那裡,發燒的人一到她這裡就不發燒了。

發燒是什麼原因呢?是身體的細胞在那裡打仗,把身體當戰場了。有些人體力比較弱,風一吹他就感冒了,有些細菌就感染起來了。身體當中有不安的細菌鬧內亂,所以你的身體就始終搖搖晃晃、坐立不安。誰發動這場內戰?就是自己的心。心要是全部放下,一心稱念觀音菩薩名號,或者我們去感受菩薩的慈悲,把菩薩的心像電腦軟件一樣安裝在自己的心中,雖然我們還不是果地上的菩薩,但是你可以把菩薩的慈悲、智慧、不執著、無我、無私的心,放在心中,去感受一下。你只要發巨大的誓願,願意利益天下的一切眾生,把自己一切想法全部捨棄,這個念頭一動,整個身心覺受一片輕安。

關心即開心

所以心是改變我們生活、命運的關鍵所在。要學會“關”心,不要讓這顆心像開了大門、放了閘的水一樣,到處流浪,四處張揚;把閘門關起來,把心門關起來,關住這顆心,不要去張揚,安安靜靜地去感受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我們也關心別人。你關心,就心不亂;關心別人,就是有慈悲,人家的痛苦你能感同己受,盡量地去幫忙,幫不上我們也想要幫忙,你這個心就關到那裡了,就關照我們身邊的一切眾生。只有學會了關心,那你以後的日子,就能夠掌握開心的鑰匙,因為心的開關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的。一個不懂得關心自己,不懂得觀自己的心,不懂得關心別人的人,他是開心不了的,他的人生注定不可能開心。

所以打坐、打七、閉關,為什麼要閉關?那個關,就是要把六塵的緣影,心猿意馬,把它關住。你只要把這個野猴子關好了,調馴好了,它以後或許就為你所用。只有善法、樂法、開心的法可以用,否則,我們這顆心流浪起來關不住,煩惱起來就開心不了,這個門是死的,不是活的。心的門要是死掉了,那你的心,前進也是痛苦,退後也是痛苦;活下去也是痛苦,就是死了,更痛苦。

所以這個起心動念啊,影響我們的身心和世界。這個不是簡單的一種信仰,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智慧去觀察得到的。也可以看到我們身邊的這麼多人的示現,甚至可以通過科學的理論來得以印證。因為你生起了一個念頭,自己對這個念頭就有感覺;這個念頭的感覺,就已經影響到你了。

所以,當你這個不好的念頭、不好的舉動影響到別人的時候,自己已經被影響到難以控制了。就像我們自己家裡著了火,已經燒到人家那裡去,自家已經燒光了。我們看到一個痛苦的人,他表現無論是多麼惡劣,或者不可理喻,看到了我們千萬不要簡單去責怪他。因為他能夠把煩惱演化到外面來,他的內心已經被燒焦了。我們只能想一切辦法,不要惹他生氣,然後才改變他。如果你責怪他,想死打地給他打回去,只會火上澆油,揚湯止沸。

所以每一個念頭啊,只要心動起來,就造下這個業。這個業感召的結果是什麼呢?就是苦。有了這個業,你對人生、對世界就會有感受,就會有認識。當你內心慈悲心生起來,你感受到慈悲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我為什麼不知道,我現在怎麼才知道,慈悲心是這麼歡喜的。可以針對一切眾生,一切山河大地、有情無情,甚至自己的衣服、枕頭、被子,你都可以對它生慈悲心。睡覺的時候,你就可以看著被子很慈悲,你就躺在慈悲當中,沉湎在慈悲的海洋裡。一切有情無情,都可以使你身心得到最大的恢復。但是如果你從來就不發這個心,你無所謂,或者僅憑自己一點點知識,障礙了這顆心,生不起來,那就沒救了,那就只能把自己關閉在三界六道當中。

心的選擇

所以世間的一切苦,從分別到心和物、精神和物質,這兩者分離,分離以後我們要去追逐外界的六塵,去追逐我們又產生感觸:天氣冷還是熱,環境好還是不好,有了感觸就會有接受;有了受,我們就會選擇;有選擇就會有決定;有了決定就造了業,就有了影響。任何一種決定都會影響我們將來的生命。

就像你來打七之前,你要決定打七,你才會買票;打了一半不想打了,你要決定,然後才能買票。這個決定,然後才能改變我們將來的命運。但是人生有限,浮塵擾攘,難以把握;世態炎涼,不可捉摸,唯獨這顆心是你隨時可以把握的。你今生為男生的,你再想生為女生,不可能了;你今生為女生的,也不可能再生為男生。已經是黃種人,你就別想作白種人;已經是人,你就別想做鬼。這是過去的因造就的結果,是不能把握的。

但是我們這顆心,什麼時候都是最柔軟、最可以教化的。因為我們這顆心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相。你千萬不要說,我就是一個凡夫,我就是一個凡夫心。你看看凡夫心是什麼樣子的,你拿出來看看?根本拿不出來。心是沒有形相的。你想造就菩薩的品格,你這顆心就是菩薩的心;你想造就畜生的品格,那你這顆心就是畜生心。你想於一切法見到法的無我、性空本質,見到一切法任運自在,你就是見到佛性,塑造佛的品質。所以這顆心隨時隨地都是最好把握的。

由於我們造了很多的業,有了影響,這個影響會影響到將來,在將來的生命當中,又是反復出現我們現在的這個狀況。就是你不停地選擇,然後不停地接受這個結果;再不停地選擇,再不停地接受這個結果。重復,卻又新穎。每一天都過得不一樣,但是每一天你都是早上起來晚上睡覺,每天都要吃飯,都要做事情。一日復一日,一生復一生,就這樣重復下去。

所以,在輪回的世界,在現實,我們能把握的這個有情生命體當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生死,它的內容大概有多少,什麼樣的心態會造就生死輪回的業;什麼樣的心態可以把輪回的業消除掉。再講得近一點,就講我們這一期生命,什麼樣的念頭能改變我們這一生的命運?是改善還是改惡,改好還是改壞?必須在自己每一個心念當中去細細觀察。當我們回顧自己的起心動念,回顧我們感受的苦難的人生,我們有多少的迷惑,對自己的心念有多少無能為力,不能把握?如果從老、病、死來追究,我們就能看到,為什麼會有現在的這個病,這個老,這個死?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種下了老、病、死的因,現在只是開花,只是結果。那些病因是怎麼生起來的?是因為自己對這個世界有所感觸,有所貪著。你一定是貪著某一種狀況,厭惡另一種狀況,有貪有嗔。

從逃跑的心看因緣法

那為什麼會對這個世界有感觸呢?是因為我六根接觸到了六塵,我的心沒關住,逃跑了。一逃出去,根和塵就對起來了。

根和塵為什麼會對起來?是因為我們把心和物這兩者分離了,心、物不能統一,給它分家了。我們認為心是在心裡面,看不見的;物是在外面,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理,看得見的事,事相和理性,在我們的認識觀念裡,我們把它分為兩個了。所以看不見的心和看得見的物就成了對立的兩者,而不能圓融、統一。

為什麼心和物會分開兩個呢?因為你心有分別了,起心動念。

這個分別心,起心動念,又怎麼生起來?分別是指有所對象,有所分別的東西。這個所分別的東西還沒有,你怎麼去分別?為什麼會去分別?發現這個心啊,在那裡動了。它要不動的話,就不會分別。你再觀察,因為心動起來才有分別。

然後你再細細地看。那麼心的動起來是從哪裡分別呢?心的動起來是從心的不動而來的。動要是沒有了,停下來,它就不動了。稍有動,馬上就分別了。只要不動,它就沒有分別。心要是不動,這個時候,你就看不出你的心是什麼樣子,叫什麼名字,怎麼去形容它……你看住了,但是形容不出來,因為你心裡沒有動,停住了。

心一旦停住,世間一切全部靜止。你感受不到外界的變化,也體會不到生、老、病、死對你有什麼影響。心一旦靜下來,人家說的,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不可名狀,強名曰名。我們佛法講,強名為無明。當你心不動,靜止在那裡,往上看,你看不見任何東西;再往裡看,看不見什麼東西,就只看見心沒有動搖的樣子。可是往下看呢,你就發現,你只要稍微一動,你就在分別了;你只要分別,人我、是非就全部出來了;只要有人我、是非,你的快樂和痛苦,煩惱和菩提,是非、人我就全部出來了。只要有這些出來,我們向下去追求,你就開始要追求財富,追求外界的,追求各種各樣的形而下的東西。然後你的心就被困在了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當中,塵勞掛礙----六塵讓你勞累不堪,所以叫塵勞。你心不落在塵上,一切勞累全部暫停。

站在源頭看生死海

能看到自己念頭不動,這是我們的生死關。生死,從這裡來;了生死,也從這裡去。沒有看到這個根源,想了生死是非常難的。所以這個了生死的“了”,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就是了解,了了覺知,了然明白。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成就,我們自身的一切煩惱,都是從這個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延伸出來,就跟河流一樣,最初源頭看上去是清水;越往下流,這個濁水就越多,煩惱就越重,這就構成了生死海。生命之流,往下流,一直流下去,就流成了生死海。

雲門禅師三句禅話,其中一句就告訴我們“截斷眾流”。你往下,形而下去追求的這種心態要當機立斷,不留情面。追根溯源,追溯到我們生死的源頭。就站在這個源頭,就能看到自己的每一個煩惱從哪個地方生起來;就不需要再去問師父,我這個煩惱很重怎麼辦?我這個毛病怎麼辦?我這個用功該怎麼用?……都不需要問了。你只要站在這個源頭往下看,你就能看見自己每一個念頭是從哪個地方出了毛病,生起來的。站在無念的狀態,只要起心動念,就是錯了。

起心動念以後,物我分離,這是第二重錯了。物我分離以後,我去選擇某一些喜歡的,選擇不喜歡的,你對它產生了強烈的感受,這種感受往往是我們人為自己造成的。就像有些人,別人做錯了事情,他在那裡瞎著急。別人做錯事,自有因果,關你什麼事啊,你就是要瞎著急。自己家裡人,或者是親人朋友做錯事,說影響你了;連外地的、外國的,跟你毫不相干的人做錯一點事,你也在那裡指手劃腳、品頭論足,甚至拍著桌子在那裡罵。所以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的人是非常多的。你看我們大家坐在這裡,雖然個個都很威儀,只要有人一動,只要旁邊有人一吵,有人就會不高興了!這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當自己有了覺受,就會貪著一部分覺受,捨棄、討厭另一部分覺受,這就是第六重錯了。這種覺受就伴隨著我們的生生世世。所以我們在輪回中是一錯再錯。總是對我的感覺信以為真,喜歡自己喜歡的,討厭自己討厭的。打坐在那裡一個小時身心輕松,很舒服,太高興了;如果是打了妄想兩個小時,還在那裡罵自己:這麼不聽話!坐在那裡如果見到佛菩薩,甚至有些人做夢夢到師父,都要打電話給師父說說,太高興了。如果夢到殺人放火,就不知道慚愧、難過多久。魔境現前,馬上就被嚇唬住了。

強軟兩大魔頭

你要知道,修行關鍵的時候,得大受用的時候,往往是要強烈的外境來考驗你。我們知道,天台智者大師,人稱東土小釋迦,他老人家在坐禅最後的關頭,也是降魔成道。修道中往往會出現兩種魔頭,叫作強軟兩大魔頭。強魔頭就是他在華頂,那天晚上徹夜坐禅,身心愉悅。在半夜,聽到山裡面鬼哭狼嚎,兵馬嘈雜。就聽有人說:“有人在這裡,躲在這裡,要把他頭砍下來!”他坐在那裡,如果按常人來說,可能就坐不住了,就知道有兵馬要來,來砍我的頭,嚇跑了。但是大師坐在那裡不動。過了一會,一頭巨大的蟒蛇從他身邊爬過來。那個蟒蛇有多大呢,在地上爬,它的這個直徑,蛇是圓的,直徑,高,在地上爬的高度有一個人那麼高,你看看有多大!我們看到一條蚯蚓、一個老鼠嚇得都要發抖了,我看有些人,一個蟑螂都怕得要命,是不是?有些女士就是看到蟑螂都怕。這個蟒蛇過來,智者大師安然不動。

蟒蛇過了以後,就出現音樂,很美妙的音樂,這叫軟魔頭。人家說軟磨硬泡。軟魔頭出來呢,他就看到他的父母親過來跟他講好話,說你要跟我走,我現在很可憐,你要幫我忙。還躺在他的膝蓋上。因為智者大師十八歲之前,父母相繼過世,所以他父母去世之後才出的家。就是這種心態,大家可以理解,一般的人對父母思念之情要如何呢?這種思念之情就在你用功最得力的時候,快要成道的時候,他來干擾你了。你不要以為自己情重就好。修行就偏偏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你哪裡怕,怕什麼,你修行得力了,就那個東西先出來。你最怕的、你最喜歡的,是到最後登場。不把你搞定,它誓不罷休。但是如果有大智慧,大禅定,看見了生死的這些伎倆,你看到無非是根塵相對,才產生的這個世界;無非是心和物分離了,你妄念動了,你才不能保持自己的原來狀態。所以,大師當時身心既然安定愉悅,不動不搖,不受不著,也不接受也不執著,自心依然與摩诃般若波羅蜜相應,他還是跟大智慧、無所得相應。

這一相應,當時就看到天空一片湛然,身心猶如長風游於太虛。當時就出現一個高僧,一個天竺的和尚,站在他旁邊,就給他授記,告訴他“寺若成,國即清”,你應該於山下安僧,度眾成道。所以智者大師這一生有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轉*輪,最後入滅,也示現八相成道。包括他坐下兩個弟子,跟佛的這個阿難尊者、迦葉尊者這兩個弟子也很像。章安大師就把佛的一生,把智者大師的一生,講經說法的文字記載下來,稱為天台三大部。

所以平常你要了生死,你起碼要看到生死是哪些內容。你不隨生死轉,你就向上流。所以打七就是隨時要看住自己,你這顆心是否已經到達了讓心不去流浪,心和物不要分開,專注當下,心不動搖。只有在不動搖這裡,才能夠了斷生死。所以了解生死,了知生死的內容,相當重要。知道生死的因果緣起,法則,即便你這一生還在生死中,你想活得好一點,你也知道我們的生死怎麼樣才活得更好。然後活好了還不夠,了解生死以後,還要了斷生死。如何了斷生死,這就是打七了,就是要破過去。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