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二十二) 「夢想」,即「夢中之幻想」,是虛妄不實的。我們日間的思想尚且虛妄,何況是夜裡的夢想呢?正如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所說:「夢以想成故雲夢想。」 亦有譯作「妄想」。「妄」是直接地說;「夢」是取比喻來說。如《大論》雲:「如夢中無實事謂之有實,覺已知無而還自笑。」。眾生迷時(如在夢中),妄認萬法為實有,到了覺悟的時候(如夢初醒)才知道萬法妄幻不實,這時就唯有自笑。正如永嘉禅師所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夢裡情景宛然,覺後事物全非。所以說,凡夫認妄作真,謂之顛倒,而夢者錯認夢境為真實亦是顛倒,所以稱之為「顛倒夢想」。 夢境中所見的一切,都只不過是幻像,全非實事,而夢中人卻錯認為真,直至醒來的時候,情景頓空,才知道是南柯一夢。我們現前的身心世界,皆依無明妄想而幻起(無明喻夢,身心世界喻夢境),全部都不是真實的,因迷故妄誤以為真,而生種種顛倒執著,這和夢裡的顛倒有什麼差別呢?是故偈雲:「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俗語所謂「人生如夢」;須知一夜之夢為小夢,一生之夢為大夢。又夢想也就是指我們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其體畢竟虛妄,如夢如幻之不實。凡夫無知(無般若智),被其所迷,於中顛倒執著(惑),妄造惡業(業),妄受生死(苦)。今以般若照之,則無明惑破,虛妄相空,而真心全露,實相顯現,如夢初醒,復求夢中境像了不可得。這就是遠離顛倒夢想的意思。 般若是明畢竟空,行深般若的菩薩們,由於能洞見一切諸法性空,自然就不會生起種種虛妄的顛倒執著,所以說遠離顛倒夢想。顛倒夢想為生死業因;業因既亡,生死自然就了。解脫生死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下句接著說:「究竟涅槃」。 「涅槃」可分為有余及無余兩種。現分三方面來詳細說明: 一、 小乘方面: 證得阿羅漢果,對於招感生死業因的見思惑雖已斷盡,而尚有前業所招的生死果報身未滅(生命體猶存),稱為「有余涅槃」(尚有余此有漏依身的生死苦果可滅故)。若連以前煩惱業所受之身亦滅,更不隨業受生死,稱為「無余涅槃」(無余外生死苦果可滅故)。也就是說:不但招感生死之本的心理上的煩惱業惑已經解脫,即眾苦所聚的生理上的現實生命體亦同樣解脫,這就是「無余涅槃」。以上為小乘的有余、無余涅槃(此有余、無余同為一體,因同斷見思,同證真理,其不同處,只在有漏依身之滅與未滅上區分)。 二、大乘方面:若變易生死之因盡為有余涅槃,變易之果盡為無余涅槃。此為大乘有余、無余涅槃。 三、大小相對而言:小乘所證涅槃為「有余」,因為它僅斷見思煩惱,滅分段生死而已,尚「有」其「余」的塵沙、無明煩惱未斷,變易生死未了,所以說是「有余」。至於大乘所證的涅槃,則為「無余」,因為它是三惑全斷,二種生死永滅,再「無」其「余」的煩惱可斷,生死可了,所以說是「無余」。此為大小相對的有余、無余涅槃。 對於小乘和大乘涅槃的分別,亦可再分為三點以作說明: 一、小乘滅生死而證涅槃,大乘了達生死即涅槃,這叫做「本性寂滅非寂滅異」。 二、小乘唯斷界內見思,大乘並斷界外(三界外)塵沙、無明,這叫做「界內界外斷惑異」。 三、小乘無身、無智——未徹證法身般若之德;大乘則身智具足,眾德圓備,這叫做「眾德具不具異」。 為使讀者易於明白,以下再引一段經文補充此眾德具不具的道理。 《法華玄贊.二》雲:「一、真如之體靈明妙覺,名為『般若』;彼為覺性故也。小乘之涅槃體非覺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體出所知障,名為『法身』;彼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小乘之涅槃非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體眾苦都盡,名為『解脫』;彼離分段變易故。小乘之涅槃唯離分段,未脫變易,故非圓滿解脫。」 據上所說,小乘涅槃,所斷的是見思煩惱,所滅的是分段生死,所證的是偏空真理。所以它的生死因便是見思煩惱,它的生死果即指有漏依身(為有漏煩惱感受生死所依之身)。大乘涅槃,所斷的是塵沙、無明煩惱,所滅的是變易生死,所證的是中道實相理。此則以塵沙、無明為變易生死因,空及二邊之法相為變易生死果。 二乘人滅分段生死不受後有而入涅槃。大乘菩薩及佛離變易生死,息妄歸真,而證無余涅槃。或雲「佛息應身之化,歸於真身之本」,謂之無余涅槃。 總而言之,二乘所證涅槃,其本體是見思煩惱永寂,偏空真谛理顯現。菩薩所證涅槃,其本體是塵沙煩惱永寂,但中俗谛理顯現。佛所證的涅槃,其本體是無明煩惱永寂,實相中谛理顯現。 小乘雖然不算圓滿解脫,可是它已能了脫分段生死,因此,亦得稱為涅槃,即小涅槃;三德中僅具解脫一分。至於大乘所證的涅槃,就不一樣了,它是圓斷煩惱,圓滿解脫,圓證三身,圓獲三智;法身、般若、解脫三德具備,常、樂、我、淨四德不缺。本經所說的「究竟涅槃」,所指的就是這種境界。 此外,還有性淨涅槃、無住涅槃,合前有余、無余為四種涅槃。有余、無余是三乘共證,凡夫無分;性淨是涅槃凡聖同具;無住涅槃是佛果獨證。現略作說明:「性淨涅槃」謂諸法自體,性本空寂,不假他修,法法平等,聖凡不二的理性。「無住涅槃」,是說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因為它是福慧圓滿,更無所求。體雖如如,而能不變隨緣;用雖生滅,而能隨緣不變。又以大悲故,不住涅槃(不忍沉溺生死的眾生而坐視不救);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不被無明所迷,業力所轉),所以說為「無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