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運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十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十九) 話再說回來,如何是「無苦、集、滅、道」?也就是說,菩薩以般若妙智照見苦等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清淨本然,非但沒有世間苦、集二谛的虛妄,就是出世間的道、滅二谛,在真空實相的理體上,也不存在它們的形跡。因為諸法空相中,是沒有生滅修證可得的。自性空寂本無生死可了(無苦),亦無煩惱可斷(無集),自性具足(功德智慧),本不待修(無道),亦無須證(無滅)。正如天台大師所說:「陰入皆如(真如),無苦可捨,煩惱即菩提,無集可斷,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也就是這個意思。 此外,我們可以看見大乘菩薩的「四弘誓願」亦是依於四谛而發的:
還有一種說法,因為苦、集所依仍不外是五蘊之法,而菩薩行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既空,則苦、集無所憑借。因為既然失去了生起的要素——五蘊,就自然沒有所生的事實——苦集;同時既然沒有所滅的對象——苦集,則又怎會有能滅的主體——道滅?由於眾生迷故,所以說四谛法以對治之,而菩薩悟故,了知苦等全體即空即真,所以說:「無苦集滅道。」道理就是如此。
此四谛法,可以說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因為一切教典都由四谛開展出來的。但從表面上看來,似乎專屬小乘聲聞所修之法,其實乃通一切大乘法門,這是怎麼樣的說法?
「谛」就是真理,也就是「三谛」理:即真谛、俗谛、中谛。而苦、集、滅、道四谛,都各各具有三谛理性。體達諸法皆空是真實的道理,名為「真谛」;體達理性之空不廢事相之假,是真實的道理,名為「俗谛」;體達空、假不二,性相一如是真實的道理,名為「中谛」。迷此谛理為凡夫,悟此谛理為佛、為聖者、為菩薩——對於谛理全迷者為凡夫(不知人人本具天然三谛之性德);中迷者為二乘(二乘迷中、俗二谛,唯悟真谛,故雲中迷);少迷者為菩薩(菩薩只迷中谛,已悟真、俗二谛)。反過來說,少悟者為二乘(只悟真谛,未悟中、俗二谛);中悟者為菩薩(已悟真、俗二谛,只迷中谛);圓悟者為佛(徹悟三谛)。凡夫雖全然不悟,二乘雖悟但見真谛;菩薩所悟較深,尚未圓極、只見俗谛;佛則智無不極,悟無不徹,圓證中谛實相理。
由於根性的不同,也就所見不同而所證亦有別了。若了達苦等生滅已滅者,則見「真谛」理,證偏空涅槃,是二乘的證悟;了達苦等,當體如幻即空者,則見「俗谛」理,證但中涅槃,這是菩薩的證悟;了達苦等當體即實相者,則見「中谛」理,證究竟涅槃,這是佛的證悟。
簡單地說,「谛」是具有「方便」和「勝義」二門:如審察三界唯苦無樂,此理真實──此「谛」字即作「審實」解,為「方便門」,屬小乘。如了達苦等全體即真,各具真空實相之理──此「谛」字即指真理言,是為「勝義門」,屬大乘。如《教觀綱宗》雲:「解苦無苦,而有真谛,況滅道耶?」亦如《法華經》所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由此可知,苦等當體即具寂滅之理。至於解苦無苦,而有中谛,則苦等當體即具實相之理。故本經雲:「是諸法空相。」
是以,天台宗依《涅槃經》立「四種四谛」以配合四教:
生滅四谛:如上所說,這是小乘所修之法,為藏教攝。
無生四谛:了達一切諸法如幻如化,當體即空,解苦無苦,不為苦所苦;解集無集,不為集所轉;知滅無滅,本無生滅;知道無道,不著法相。此為三乘共修之法,屬通教所攝。
無量四谛:了達苦有無量相,一界已具眾苦;集有無量相,有八萬四千煩惱故;滅有無量相,有諸波羅密故;道有無量相,有八萬四千法門故,此為權教菩薩所修之法,屬別教所攝。
無作四谛:了達一切法,當體即是實相,無苦可捨,無集可斷,無道可修,無滅可證,以實相之體離諸造作,故名無作;此獨為大乘菩薩所修之法,屬圓教所攝(觀自在菩薩即是親自證悟這種境界)。
┌眾生無邊誓願度─苦谛
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集谛
├法門無量誓願學─道谛
└佛道無上誓願成─滅谛
如果再深入地研究,不難發現,佛教一大組織的內容,無論原始佛教與後期大乘佛教,均離不開四谛的范疇。由此可見,四谛確實是釋尊一代說法的中心思想與大小諸乘一貫的根本教義。不過小乘是斷滅現實界因果的苦、集二谛,而入於理想界因果的滅、道二谛;而大乘則是把苦、集二谛轉化為純粹化的滅、道二谛。也就是說,小乘是滅生死證涅槃,斷煩惱得菩提;而大乘是了達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從根本上說,大、小乘的不同,乃在於四谛觀之不同。由上述所引,足證四谛確乎通於大乘法門:如以變易生死為苦谛,法執未忘為集谛,六度、四攝為道谛,無住涅槃為滅谛;這就是大乘所修之四谛法。
全句的意思是說:沒有生死「苦」的感覺,也沒有貪愛的「集」因可斷,沒有寂「滅」的涅槃可證,也沒有解脫的「道」法可修;因為自性本來解脫沒有生死可捨,本來清淨沒有煩惱可斷,本來空寂沒有涅槃可證,本來具足沒有菩提可修,所以說是「無苦、集、滅、道」。
四┌苦谛─苦果─世世受生老病死,以有身則苦┐
谛├集谛─苦因─念念起貪愛妄想,則惡業叢集┴世間因果─凡夫迷界
表├滅谛─樂果─滅除生死煩惱,證得涅槃寂滅┐
└道谛─樂因─勤修戒定慧,精進諸道品──┴出世間因果─聖者(佛、菩薩)悟界
以上破聲聞四谛法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