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2章 靈性生活的周期 密集禅修結束後:在變遷中修行
密集禅修結束後:在變遷中修行 不論遇到突如其來的外在周期,還是自然而然的內在周期,靈性修行都要求我們以清醒的方式尊重這些變化,在修行的周期中優雅地呼吸。有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學習這個功課,就是在長期的密集禅修、靈性研討會、閉關修行結束之後的過渡時期。現代的靈性修行常要求我們暫時進入一個靈性團體,修行數天到數周後才回家。從密集禅修和靈性團體的開放與支持回到復雜的日常生活,這種轉變可能很困難,特別是我們若堅信其中某個階段比另一個階段更屬靈時,尤其困難。但通過專注,我們可以覺察內在和外在的變遷,並將之融人心的修行。密集禅修結束時,環境的改變自然會使我們面臨失落感,如果禅修培養出平靜開放的心與單純的生活,我們可能會害怕復雜的日常生活將使我們失去這些收獲,在受到保護的禅修環境中喚醒的靈性敏感度會消失殆盡。禅修使我們的感官和情緒變得開放、脆弱、纖細、敏感,回到城市的家中,每天和家人、工作、塞車奮戰,會讓我們覺得難以承受。效果愈好的禅修,這種恐懼可能就愈強烈。我們可能也害怕沒有人了解我們,希望生活保持在禅修時的狀態。我們可能試圖抓住禅修時遇到的任何美好狀態,即使是深刻的覺醒之後,仍可能有執著和驕傲,禅宗稱之為“開悟的臭味”。所有恐懼、執著和驕傲的力量都會使我們無法邁向下個修行階段,所以這種變遷是完美的際遇,可以學習如何經歷修行的周期。 首先需要耐心,必須體認變遷可能是很長的過程。如果禅修期間很深入或時間較久,可能會經歷數周到數月的艱難與困惑,才能再度融人原有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能有自覺地承認自己的失落感,我們經歷生活的變遷時,必須允許自己感受到失落,然後放下。這樣就能讓我們的心對前一個階段的結束,感受到悲傷與不可避免的執著。若能尊重失落感,允許自己看見執著,就能覺察放下的過程。 同樣地,我們也必須尊重自己的脆弱。禅修常使我們非常開放, 而對緊繃的日常生活感到煩躁、震驚。回到塵世時,我們有時好像需要被尊重和保護的新生兒,從前一周的西藏寺院到下一周回到醫院病房從事護理工作之間,這個小嬰兒有時需要泡泡熱水澡,聽聽舒緩的音樂,作為兩個時期之間的橋梁。為了尊重這種敏感度,我們必須往意如何轉換,比如抽空讓自己安靜,改變時間表以得到額外的沉思時間, 延緩最忙碌或艱難的工作,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從安靜的狀態慢慢轉換到大量的活動。與其他一起修行的人定期聚會也很有幫助,大家可以一起大笑和流淚,幫助彼此度過周期的變遷。 從安靜的禅修期返回後,常會以更為清晰、無法否認的方式看見世界的痛苦,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其實這是靈性道路的一部分, 可以把心打開,更清楚地看見一切,但也可能令人覺得難以承受。我們可能發現自己重復舊有的潛意識模式,或面對棘手而未解決的老問題,而需要對自身的痛苦抱持慈悲的態度。我們以全新的眼光觀看時, 周遭世界似乎是出於潛意識而充滿壓迫感,我們可能更清楚地看見周圍許多人帶著煩惱、寂寞、焦躁和恐懼的面容,它們揭露了現代生活的強度與速度,以及生活背後的愚昧與巨大痛苦。如果我們能有自覺地允許自己的心被觸動,這種經驗就可能成為慈悲心的來源。 即使我們毫無困難地離開密集禅修,仍會進入新的周期。我們可能體驗到光明的變遷,徜徉在生命的奧秘中,充滿喜悅,也可能再次驚歎生命的細膩美麗,或對眾生開啟充滿愛的心門。這時的任務就是把這種精神擴展到日常生活的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