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3章 神聖之地,沒有疆界 分裂與整合


 2020/11/21    熱度:367    下載DOC文檔    

  分裂與整合

  只要有錯誤的切割,就會造成問題。現代生態學指出了狹小、被切割的生活觀造成的後遺症:我們大量使用石油,釋放許多碳氫化合物,影響空氣質量和整個地球的氣候;耕種只求最大效益,讓大量殺蟲劑和化學肥料流入我們賴以維生的水源和土壤中,雨林和南北極冰原受到的破壞,會影響我們生存的要素。多少年來,我們遺忘了這些交互影響,造成我們的心、生活與靈性修行互相切割開來。

  數年前,我和妻子在印度旅行,拜訪了一位知名的瑜伽老師維摩羅.塔卡,她的道場在阿布山。她曾投入印度的農業發展多年,足跡踏遍各省,和印度聖雄甘地的追隨者在農村一起工作; 後來她遇見克裡希那穆提,使靈性生活轉了個大彎。她緊緊追隨他,被他的教誨轉化。她在克氏的祝福下成為禅修老師,其教誨幾乎等同於克氏的親自教導。此後,她在世界各地帶領密集禅修和研討會。

  我們拜訪她時,得知她再度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發展計劃。我問她是否認為禅修的力量有限,所以才停止禅修,轉而以服務他人為真正的靈性生活。她對我的問題感到震驚,然後這麼回答:

  先生,我是熱愛生命的人。身為熱愛生命的人,我不會忽略生命的任何部分。所以當我經過印度的貧窮農村,看見人民因為沒東西吃而饑餓,或是因為沒有干淨的飲水而生病時,我怎能不停下來回應這種苦難呢?我們挖掘新的水井,建造干淨的飲水系統,並學習如何使農作物豐收。

  我到倫敦、芝加哥或聖地亞哥時也會看到苦難,但不是缺少干淨的水,而是充斥寂寞孤單,缺少靈性滋養或認識的苦難。就像看到農村缺少干淨飲水時的自然反應一樣,我也會回應西方人缺少心的認識和平靜的情形。身為熱愛生命的人,我怎能從整體中切割出任何部分呢?

  維摩羅的看法反映出所有生命的整體性和相關性,這是靈性生命成熟的標志。可是,靈性的語言和意象有時缺少這種整體性,而強化了我們自己的切割,誤以為某種情形是靈性,某種情形不是靈性。我們以為要超越自我,或努力達到神聖的狀態、得到淨化、超脫欲望和身體;我們被教導要通過苦行才能開悟,並相信開悟就是超越或外在於自身的某種境界。可惜的是,達到一種純淨神聖境界的想法,正符合我們原本可能擁有的神經質、擔心和過度理想化的傾向。只要我們把自己看成污穢不潔、可恥或沒有價值的人,就會利用靈性的修行和淨化的觀點來逃避自己,以僵化的方式遵循靈性的戒律和形式,希望產生一個純潔而屬靈的身份。印度人稱之為黃金鎖鏈,它不是鐵制的鎖鏈,但仍只是鎖鏈。

  藏傳佛教老師丘揚.創巴仁波切以“靈性的物化”告誡眾人,說明我們會如何模仿靈性修行的外在形式,包括服裝、教義、文化和禅修方法,以逃避世界或支撐自我。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