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之三


 2020/11/25    熱度:633    下載DOC文檔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三)
時間:2011年06月18日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主講:智崇上師
紀錄:張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請翻開《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第六十四頁,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這裡在講一個事情,就是前面佛在祇洹精捨說法,來聽法的,也有波斯匿王的皇後。皇後是坐四個人抬的轎子來的,抬轎子的是四個扇提羅。扇提羅的意思就是石女,是沒有女性的性征,但是力氣很大的人。他們抬著轎子停在精捨門口,皇後就進去聽經了。有一個黃門管理著扇提羅,皇後要這個黃門好好照顧轎子和扇提羅;可是這個黃門也想聽經,所以自己也跑進去聽經了。他交代那四個扇提羅好好看顧轎子,但是在看顧的時候他們睡著了,結果轎子上面掛著的一個寶珠,就被小偷偷走了。
 
黃門聽經聽了一段時間,就出來看看轎子,再看看狀況如何。一看就看到那個最大的寶珠不見了。他想這下子糟糕了,他怕皇後怪他跑去聽經,沒有好好照顧轎子,所以他就罵扇提羅:「你們為什麼把這個珠子偷走了?」黃門想推卸責任,他擔心皇後會怪罪,所以就拿鞭子抽打扇提羅。這些扇提羅被抽打得受不了了,他們說:「我們沒有偷啊!不是我們偷的呀!」黃門不管,還是照樣抽打。當中有一個實在被打得受不了,就趁機跑進精捨裡面,大喊大叫;大家都覺得很奇怪:「怎麼搞的?怎麼回事啊?」
 
這時候世尊就叫阿難到黃門那邊去,跟他講:「不要打這些扇提羅,他們是皇後前世的師父,他們沒有偷。他們為什麼被這樣子鞭打呢?是因為他們前世的罪業,不是因為偷了這個珠子。」他們因為前世造了惡業,要受今世的果報,才會有這樣子的遭遇。皇後在一旁聽到了,覺得佛說的話很奇怪,就起身恭敬的問佛說:「您說抬這個轎子的扇提羅,是我前世的師父,這是什麼意思啊?」請世尊把這個因緣講一講。
 
佛就告訴皇後,把扇提羅都叫進來,看看祂說的到底對不對。皇後就命令黃門把扇提羅統統叫來,這四個石女一來到佛前,就哭著跟佛磕頭,跪著合掌對世尊說:「我們沒有偷這個珠子呀,是什麼原因被這麼狠打,身體都受傷了。」世尊說:「罪業因緣,自身所造。」你的罪業因緣,是你自己造的,不是父母給你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那是什麼罪業啊?他們心裡面想:「如果我偷了這個珠子的話,當然就是我的罪我該受,可是我又沒有偷這個珠子啊!」我們一般心裡面想的,那個因緣就是偷珠,然後就該被打,這個就是合乎因緣。現在沒有偷珠而被打,佛陀又說這個是自身造的業,不是父母給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那就是有另外的事情啦。
 
佛陀說:「人行善惡,善就受善報,惡就受惡報,是一致的。你以前貪著利益,心裡面行了邪惡的邪見、邪行,後世就要受惡報。」意思就是,你前世做的惡,後世就會受報;所以你現在是在受果報。大家只看到今生,以為:「我沒有做啊,我沒有偷珠啊,你說我偷了珠才打我的,這個因緣好像不對。」其實並不是現在的因緣,而是背後有更大的因緣造成的。
佛陀為了解釋給他聽,就跟他講:「你心裡面有惡念,你做了惡行,身體就會受損;就像鐵擺在那邊,會生銹、受損一樣。當你心裡面有惡心、又做了惡行,你就損毀了自己的形象,就會受損、受傷。」這個時候,波斯匿王覺得,因緣的背後有更大的事情。所以他就說:「這些因緣好像是我們不知道的,這四個石女,他們前世到底有什麼因緣,得到這樣子的結果?就請釋迦佛您說給我們聽吧!」
 
佛就說:「好,想要聽這樣子的因緣,是有善心的,我就講給你聽。」在祂還沒有正式講這個因緣之前,先講一般的狀況。祂說:「在我的佛法當中,是有一些比丘,他們的言行和心是不一致的,是相反的。他出家做比丘不是真正想修行,而是想要獲得供養;有好的吃、有錢財,他是為了錢財利養來出家的。這就心口不一了。也有為了想要得到名譽、要得到眷屬」,所謂眷屬,就是一些跟班的、擁戴的人。「想要得到名譽,想要得到一些擁戴的人,而來出家。也有是因為不想被國王、王法,派公差、苦差事去做;出了家,國王、王法就管不到了,就不會被王法所差役,所以才出家的。這都不是真心出家,心與行是不一致的,並沒有想要從身口意三業解脫出來,也不想度身口意的苦;以這個不淨的心,接受了信眾的布施供養。這樣做了以後,後世就會受到災難、遭殃,要償還人家以前供養給他的。這個情況、這種問題,現在我要講清楚。」
 
佛告訴波斯匿王說,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個大國名叫裴扇阇,那個國裡面有一位女人叫提違,是婆羅門種。她的丈夫死了,守寡又沒有兒子、也沒父母,但是有很大的家產,是富有的;就是孤伶伶一個人,有很大的家產。按照婆羅門的法,這樣子的不如意,就要自焚,自己把自己燒死。所以就有婆羅門天天跑到提違家裡面去,要教導她、教化她。說:「你今天會這麼不幸,都是因為你前世有罪,你不敬奉婆羅門,又不孝順父母,對丈夫也不好,也沒有慈愛的心養育兒女,所以你今生就落得這樣。你現在如果再不修福,再不滅罪的話,下輩子會更慘,會墮入地獄當中,那麼你更加要後悔莫及了。」
 
提違就問:「那我應該做什麼善事,才能夠減這個罪呢?」婆羅門就說:「滅罪有二種,一個是罪輕的,自己把頭發綁起來,然後齋戒沐浴,到天神廟裡面去向那羅延天忏悔,並且設食物來供養一百位婆羅門。再用乳牛,就是有生出小牛的乳牛一百頭,送給婆羅門,這樣子你就可以減罪了。這是罪輕的。為什麼這樣可以減罪呢?因為婆羅門都修行的,他們不吃酒肉五辛蔥蒜,只有喝牛奶,以牛奶為食。你這樣子供養他們,他們是很清淨的、有修行的,所以就能夠讓你的罪減了、滅了。
 
但是你的罪很重,所以你這樣做還不行。你要把你家中所有的財物,統統布施給五百個婆羅門,得到你的布施以後,他們就會念咒、幫你祈願,讓你的罪消了,以後你就會生在大富的家裡面。想要滅罪的話,你還要再怎麼做呢?還要到恆河邊去,把柴火堆積起來,自己把自己燒死。你在燒的時候,婆羅門就會幫你念咒,這樣的話,你以前所造的一切重的罪、輕的罪,統統就滅掉了,以後再投生的時候就沒有罪了。同時你的父母、兄弟、夫婿、兒子都會壽命很長,很快樂。」
 
提違聽他這麼說,就說:「好,那我就這麼做。」決心這麼做了,所以就派了十輛車到山上去砍柴,准備自焚。這個時候,在她的國裡面有一個修行人,名叫?底婆,用中文來講,就是辯才;有很好的口才、很精進持戒、多聞又有智慧,常常以慈心來教化天下,令人改邪就正、捨惡修善。這個辯才聽到了提違想要自焚來滅罪,他心裡面就起了憐愍的心,就到她家去問提違:「你准備了那麼多的薪柴,你要做什麼?」提違說想要自焚來滅罪。
 
辯才就問:「你的罪業是跟著你的精神走的,並不是跟著你的身體;你把身體燒了,你的精神沒有燒啊,那麼罪怎麼能解呢?怎麼能滅呢?人的禍福都是由心起的,你心念善果報就善,心念惡果報就惡;這個善惡苦樂的受報,是跟著心念走的。譬如說,一個人餓死了,他就做餓鬼;苦惱死的就受苦惱報,歡喜死的話就受歡喜報,安隱快樂呢,果報也就是安隱快樂。你現在已經在苦惱中了,為了想要把罪消掉,希望得到善報;你用自焚這種苦惱,想要得到快樂,這樣子說不通呀!」
 
他告訴提違:「提違啊,像一個病重的人,病得很痛苦。如果有一個人跑到他面前罵他,不但罵他,還來擰他的耳朵。你覺得怎麼樣?病人被這樣擰了以後,他心裡面就快樂了嗎?就開心了嗎?其實是更加生氣,會更加憤怒嘛!」提違就說:「嗯,這個人已經生病了,沒有看到別人的時候,心裡面已經苦惱了,現在又被擰耳朵,當然更加生氣,怎麼會好呢?」
 
辯才就說:「你現在就是這樣啊!你因為有罪,所以就孤獨一生;心裡面已經苦惱了,現在又想要自焚來離開苦惱。你用火燒身自焚,怎麼可能快樂而離開苦惱呢?你會更增加苦惱嘛!這個就像病人被罵,又被人家擰耳朵,他會快樂嗎?你還去自焚,當你被火燒的時候,是這個身體被燒了,但是你的神識還沒有走,你就很痛苦啊。你命終的時候,產生的是大苦惱,那麼你死了就會墮入地獄,去受更大的苦。你這樣子做只是得到更大的苦,想要離苦,那是不可能的。」
 
然後又告訴提違:「就好像一只牛拉了一部車,這個牛很討厭這部車,所以就想辦法把這個車弄壞,以為就可以不用拉了。但是這個牛如果真的把這個車子弄壞了,第二部車又會套在它的脖子上,對不對?一定是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它的罪業因緣沒有完。罪業因緣沒有完,你想要把它丟掉,丟不掉的啦!你把那個東西毀了,後面接著又來了,因為罪業因緣沒有完。人也是一樣,你想要把這個身體燒了,就好像牛要把那個車毀了一樣。你燒了百千萬身、一直燒,那個罪業都不會完的,不會因為你這樣子就滅了。你這樣做的話,不是就像到了阿鼻地獄一樣,在那裡一天就被燒死八萬次,又活過來八萬次。不斷地被燒,一直要把那個罪燒完才會結束。你想這麼一燒就想要脫離,哪有這種事情。」
 
辯才這麼開導她,提違就了解了,就決定不自焚了。「我不自焚,該怎麼做可以把罪業消除?」她問辯才。辯才回答:「你前面的心做了惡,所以有罪,你做的惡就好像烏雲,暫時把月亮蓋住了。後來你心裡面有了善,這個善心一出來,就好像你點了燈一樣,把黑暗的夜晚照亮了。你現在想要滅罪,我教你一個方法,不要你花一毛錢,也不需要受什麼自焚之苦,就可以把你的罪消了,以後你就會安穩,後世也會變好。」
 
提違聽了以後好高興,她的憂慮就得解了,原來有方法可以解的;就好像重罪的人,獲得特赦一樣,可以出獄了。所以就很恭敬的對辯才禮拜、問訊,同時也叫她的傭人來,把很多毛毯、錦繡綢緞迭起來,做了一個高座。她又散花燒香,勸請辯才登上高座來教導他們。辯才接受了,就坐上高座。提違帶領了家裡的奴婢眷屬五百余人,圍繞著辯才,叩頭恭敬,合掌而立,聽辯才教導。提違希望辯才:「教我們怎麼滅罪。除罪的方法是什麼?怎麼做?」辯才就開始教他們了。他教的方法就是十善法,我已經?過大家了。
 
他說:「所有的罪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都是從身口意三業出來的。身業就是殺、盜、YIN,口業就是妄言、兩舌、惡口、绮語,意業呢?」我們現在說是貪嗔癡,這個經典是說嫉妒、瞋恚、憍慢、邪見四個,總共就是十惡。「就會受這個惡的果報。我們現在要非常誠心的忏悔,於過去、於今生,如果我有這十惡的罪,我全部都忏悔,發誓以後再也不做了。這樣忏悔了以後,並且還要為我的先人、父母、夫婿、兄弟,他們如果也有這十惡的罪,我也代他們來忏悔。我這樣子忏悔,以後就改惡修善,不做惡了。所得到的福德因緣,就施與一切受苦的眾生,也令他們得到。」
 
「眾生有罪,我當代受。」經文裡面是這麼說,但是我現在把它解成:眾生有罪,我借用《零極限》的方式,「只要被你知道的,都當做是我的」把它解釋成這樣。並不是說只要有罪我就去代受,不是這樣。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這樣:「只要被你知道的,眾生所有不好的事情,只要我聽到了、知道了,都當作就是我的事情。」《零極限》就是這樣,把他所知道的事情都當作是他自己的事情;雖然他知道那個都是別人的,但是只要被我知道了,都是我的。我把它解釋成這樣。
 
「復立誓言,緣我今日改邪就正,悔罪修福。從是因緣,捨身受身至成佛道。」從這樣做以後,我就會成佛了;然後常常遇到明師與善知識,壽命很長。我的父母、夫婿、兒子六親眷屬,都常相保守,不經苦患,「莫如今也」都不會像現在這麼不幸。於是辯才就告訴提違說:「悔過滅罪法都是這樣子的。」所以提違和她的眷屬,就在辯才前面跪下合掌,跟辯才說:「弟子之徒,奉尊教誨,如法忏悔已。願尊更賜余善法教,當勤奉行,增本功德。」希望他再教些讓他們增加功德的方法。
 
他沒有再?,也還是剛才那個法,辯才說:「你就誠心的,『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說三遍,就三皈依。今當盡形壽受十善道,我弟子某甲,從今盡形壽不殺、不盜、不邪YIN是身善業;不妄言兩舌、不惡口绮語,是口善業;不嫉妒、不瞋恚、不憍慢、不邪見,是意善業。是則名為十善戒法。」就把這個十善法教了。
 
我們講的十善法,也就是這樣子的十善法;就是當時?給提違的。提違與眷屬都很高興,他們就奉行。他就准備了各種的美味,跟辯才說:「『願尊留神,垂愍教化。』我准備造一個宮殿,你隨便取用,我終身來奉事。」辯才就說:「你現在已經能夠捨邪就正,淨修十善法,已經是正法子了。再來就是用這個十善法教其他的人,這樣就算報了師徒的恩了。你已經得度了,我不留下來了,我要到別的地方去度化了。」這個時候提違知道,辯才老師他不願意留下來。所以准備了很多珍寶要給他,希望他看在珍寶的份上留下來。可是辯才不接受,辭退之後就走了。
 
提違想:「唉呀,今天我能夠有這樣子,都是尊師和尚教導我的,他又不肯留又不受珍寶,怎麼辦呢?」心裡面就很悲傷,也沒辦法。辯才走了以後,提違就帶了她自己的眷屬,修十善法,輾轉相傳,經過滿長的時間。
 
這個時候,這個國家忽然遭遇到旱災,農作物都貴了,稻米、小麥都漲價了,就有很多人民受饑餓之苦。這時有五個比丘,修行是怠惰的,也沒有什麼學問,又不讀經書,也不了解經書當中的義理;也沒有實修、不持戒精進,所以世間一般的人對他們並不尊重,就沒有供養他們。這時候食物又貴了,所以他們更加貧窮困苦,都快活不下去了。這五個人就商量:「唉,我們要找一條生路啊,我們也要適應環境,人命是很重要的呀,我們總不能等死啊。」
 
所以他們就想辦法,去討了一些繩索,准備了一些繩床,在曠野當中掃灑干淨,掛起一些華幡旗子,把場地莊嚴起來。然後他們五個人依次就在那個環境裡面打坐。外表看起來好像在打坐的樣子,可是他們心裡面的想法是邪惡、污濁的。為什麼說他是污濁呢?因為他並不是想要把心靜下來,他是想,這麼做以後可以賺到錢,可以得到人家的錢財供養。這個就是邪濁的啦,但是外面裝出一副打坐修行的樣子,環境也布置得看起來像是在修行。
 
世間的人都看外相,看不到他心裡在想什麼,一見就說:「哎,這是聖人喔,這是修行人喔。」所以就來供養,很多人就來供養他們各種飲食,這五個人就吃飽了。本來要餓死的,這麼一弄以後就有東西吃,就吃飽了。他打坐、裝作修行的樣子,是為了賺取生活所需的物資,是一個賺錢法,不是修行法。所以說他是「內思邪濁」。
 
這個時候提違也聽到風聲:「喔,有五個聖人在那裡修行。」因為她一直想要供養她的師父,她的師父不受她供養,所以現在聽到這樣的事情,她就很高興。「喔,又有很好的修行人在那裡了。」就派人去找。有人回來就告訴她,有五個修行人,獨自坐在山澤那邊,世人都雲集,如事天人。提違很慶幸,她供養師父的願望可以滿了。
 
所以第二天就駕車,帶了香華伎樂,到五比丘那裡去。提違一到就禮拜問訊,設施供養。供養飲食以後,提違就恭敬合掌,跟比丘說:「尊德至重,無上福田,眾生蒙佑,不宜自輕。弟子愚意,欲請尊靈,臨顧貧捨,展釋微誠,唯願慈哀,濟度群生。弟子亦有清淨園林,流泉浴池,嚴飾光榮。」她想要請他們到她家去,她要用她家的林園來供養他們。這樣子說完了,就叩頭再三。
 
這五個比丘知道她的意思,就答應了。提違就非常的歡喜,駕了寶車,把那五個比丘迎到她自己家裡面供養。提違家有十頃的林園,還有流泉浴池,奇雜花果,還有很多鳥、鴛鴦,在園裡面都長得很好。她又建房子,鋪設好家俱,請他們五比丘住在裡面。提違決定終身奉養他們,隨時奉事飲食湯藥,不讓他們有缺少。
 
這五比丘受到這樣的供養,就不需要住在那個山裡面了,更享受一點、更加快樂了。但是他們心裡面還在想:「唉呀,人生在世,真是各種遭遇都有,求財濟貧也都可以如意;很多人的願望也都可以如意,但是沒有像我們這樣子,不勞而獲,什麼都不用做。這表示我們比較有智慧呀!」這五個比丘,看到提違主人這麼殷勤、尊重,他們五個人又再商議:「雖然得到提違的供給,我們日日都很快樂,但是以一年來看的話就不一定啦!我們的錢也沒有多到可以幫助別人,所以我們應該想一個更好的辦法,賺更多的錢,以後就可以享受快樂,更加不必擔憂以後沒有錢用。」
 
他們決定了一個辦法,他們五個人,四個在提違准備的這個林園宮殿裡面住,輪流派一個人出去,到各個聚落去宣傳,說現在有四個比丘在那裡「寂靜閒居,護持禁戒,斷絕酒肉不食?蒜,稱於梵行。修禅止觀,證無漏業,不久修行就會成阿羅漢,則為天下無上福田。」你們趕快去供養,就會得到福報。這一宣傳,很多人聽了以後就帶了錢財來恭敬供養。這樣過了好多年,提違也還在供養他們,一直供養他們到她命終。提違命終以後就生了化樂天,因為她是很誠心的在供養,雖然這五個比丘不好,可是她供養的心是真誠的、是善的,所以她得到善報,生到化樂天去了。
 
這五個比丘專行巧偽、邪濁心,福盡命終,那一生命終了以後,就生地獄中。生地獄中生多久啊?八千億劫,受大苦報。地獄的苦受夠了以後,生上來受餓鬼報,做餓鬼的形,也是苦。如是輾轉經八千劫,餓鬼的罪受完了以後,就生上去畜生道,受六畜身,償其主人先世供養。他就變成牛、馬、駱駝、驢、騾這種畜生,受這種畜生苦。做什麼?他就是某一個人養的畜生,來替這個主人做事,那些主人都是以前供養他的人,他用畜生的苦力來還債,靠他的筋力、體力,來報償他的主人。如是輾轉又八千世,畜生的罪受滿了以後又獲得了人身,但這個人身沒有男女根,就是石女,這樣子又做了八千世,總是以體力勞動來報償主人,於今不息,這就是扇提羅。
 
佛就告訴波斯匿王說,提違是誰啊?就是皇後。辯才是誰啊?目犍連。幫皇後抬轎子的扇提羅,就是這五比丘。波斯匿王聽了以後就說:「您說五個人,抬轎子的只有四個人,沒有五個啊,另外一個人在哪裡?」佛就告訴波斯匿王,另外一個人在你們宮裡面專門挑糞,處理廁所的。皇後聽了以後,毛骨悚然;這是真的,因為她知道還有一個挑糞的;怎麼佛陀知道還有一個在那裡挑糞,心裡就好害怕。她起來跟佛頂禮合掌,說:「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扇提羅是我前世的師父,我現在把他當牛馬這樣子差使、抬轎,這樣子會有罪吧!請佛聽我的忏悔,我這個罪太重了。」
 
佛告訴皇後說:「這是皇後你的福德,沒有罪。每一個眾生,他們所受的果報、業報都不同的;你為善的就受福報,為惡的就受惡報。皇後在做提違那個時候是直心清淨,所以你的福報就是這樣。因為你做得很好,所以從那以後,你世世所生,常常會遇到明師,都會受到教誨。你做善就會得到善,祿入又得祿。所以到現在,食、福都很自然,又碰到佛出世,很幸福。都是因為你前面種了福德因緣的關系,你才能聽到正法,能夠如說修行。對於扇提羅那個事情,你沒有罪,扇提羅他們會受到那樣子待遇是他們的事情,是那五比丘自己的事情。因為這五比丘在當時心是污濁的,以污濁的心接受你的供養,所以他要還的,那是他的罪業,他必須償還的。
 
皇後聽了以後就放心了,這樣她就沒有罪,還好。但是她說,扇提羅做了這樣的事,受這樣子的罪,怎麼樣結束啊?她也知道他們以前做過她的師父,她去拜過的,這樣她心裡面也很難過,就問佛怎麼樣可以把這個罪結束掉?她說:「我現在也不敢用這個扇提羅了,想要放了他們,不敢再驅使他了。」希望世尊說法開示,令他們的心解,改惡修善,免除罪苦。
 
佛說,想要讓我來教化他們,那你就把他們叫來,把那個除糞的也一起叫來。所以皇後就派人去把他們找來,很快,這五個統統找來了。這五個扇提羅來了以後,站在佛的前面,世尊很慈悲,就用好話跟他們說:「你們怎麼樣呀?」因為祂還把他們當作五比丘,就說:「啊,你們現在怎麼樣啊,身體好嗎?快樂嗎?有沒有苦惱?」這樣問。這五人聽了以後就生氣回應:「你這個佛啊,真的不懂耶,我們是被人家晝夜驅使、鞭打,做事都做不完,都不能休息,哪有什麼快樂?」對啊,他們的狀況就是這樣,所以他們的反應就是:「你供蝦米诮話,問我們快樂不快樂!」他們就是這麼反應。
 
佛就告訴他們:「你們今天會受這種苦,都是因為前世有邪濁谄曲。」邪濁就是心裡面有邪見、污濁,谄曲是什麼?就是歪曲的,把事理都歪曲了,真的說成假的、假的說成真的,好的說成壞的、壞的說成好的,就是谄曲。邪的說成正的、正的說成邪的,就顛倒是非。「懷不善心受人供養,罪業因緣展轉所生,至於今身,償罪因緣猶故未畢。」你這些債還沒有償完,沒有還完。我是覺得,這利息好像高利貸,他只是一生做錯,怎麼還那麼多生都還不完,這個真是很嚴重。我覺得懲罰很嚴重耶,所以千萬不要干這種事情,這個真是太虧了,只是賺那麼一生的溫飽、財富而已,還這麼多生還沒有完。
 
「如果你們想要免除這些惡的果報,那麼現在你只要誠心的忏悔,改惡修善,這麼做就可以免除了。」哇,這也未免太方便了,只要你誠心的悔過,尤其在佛前,對不對?佛這麼跟你說了,就可以免了。扇提羅聽了佛講這樣子的話,不但不高興,還更加生氣。我猜他們怎麼更加生氣,「我受罪受這麼多,還要我忏悔,我做錯了什麼呀?」是不是?一般都這樣子,我有做錯什麼?我被人家欺侮,這麼糟蹋,受這麼多罪,還該我忏悔?還要誠心忏悔?哇,更加生氣!所以就把身體反轉不看佛,背對著佛。五個同時背對著佛,佛就用神力,變一個佛站在他們面前;他們又轉身到另外一邊,佛又變一個佛在他面前;又轉身,又變一個。反正,四維上下都是佛,都面對著他們。這時扇提羅被佛圍繞了,這五個人就怨歎大叫:「苦啊!我們是弊惡的罪人,我們已經這麼苦了,你還要這樣子逼我們。」這個時候,佛陀就把變出來的身收回來,跟其他大眾、國王、太後、比丘講:「你們看,是扇提羅他們不要呀,對不對?你們都看到啦!你們應該知道,眾生的罪業有二種,一種是業障,一種是煩惱障。其罪輕者有煩惱障,重罪有業障。扇提羅他們,重的、輕的都有,這兩種障,煩惱障和業障都有啦,他不受教化的,連我也沒辦法。」
 
這個時候,皇後就見到扇提羅不受佛化。佛要教他們,把罪業可以消掉,只要誠心跟著這麼做,就可以把罪業消了。不要就是不要。皇後看了以後,心裡面滿悲傷的,就對五個人說:「從今以後,我不敢差使你們了,你們要往哪裡,隨你們自由,去快樂好了。」這五個扇提羅聽了以後,就跪下來哭了:「皇後啊,我們五個人奉事你,很盡心很盡力,我們做錯什麼了?怎麼要把我們趕走,我們這樣要失業啦。如果我們做得不好,你告訴我們,為什麼把我們趕走?教導我們,我們會盡力的。」
 
皇後說:「不要啦,對不起。」就是不行,這五個扇提羅不肯走。皇後就跟佛說:「我想要把他們放了,但是他們不肯走怎麼辦?」佛就說:「扇提羅他們的債還沒有還完,是那個因緣的力量不讓他走的。因緣的力量,也不讓他接受佛的教化,所以我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你還是順他的意吧,讓他不要失業,讓他恢復職位,讓他有工作,能夠把他的因緣債償還完畢,債償完了,他自己會結束的。」
 
佛告波斯匿王說:「你的夫人修福、謙虛、敬重,又直心清淨,行於道業,功德無量。這樣子的功德,火不能燒、水不能漂,小偷、強盜也搶不走。你國王的力量再強,也動不了她的,皇後受的是她的天福。如果人行惡心,貪現前利,如扇提羅,歷世受殃,於今不息,雖遇聖化,如風過耳,罪業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時當免。這個無有了期啦!」世尊慈悲心的緣故,就告訴其他的比丘:「如我前說,人身難得,值佛時難,法難得聞,終壽亦難。汝等諸子,前身微善,得生人道,遇佛在世聞法信受,割斷恩愛,離別父母兄弟妻子六親眷屬,出家為道如囚免獄,應捨惡從善,中表相應。」就是要表裡一致,「言行無異,少欲知足,不貪世榮,忍饑耐渴,志在無為,研精學問,棄捐眾惡,莊嚴智慧,修無漏業,出生死海。復以智慧,順化天下,使行十善,是則名為自度度人,應菩薩業。」就與菩薩行相應。
 
這麼一說以後,會中就有諸比丘,自己心裡面想:「唉呀,我的身口意也不合道法。」所以有五百余人,就起來叩頭忏悔,跟佛說:「三不善業我們都有,身口意不善我們都有。現在在佛前忏悔,希望佛原諒我們,從今以後誓不為非,當如法行,願佛證知。」佛言:「諸子三界聖尊,眾生之父,子今悔惡修善,甚是所欣,當隨喜爾。」所以佛陀當時就接受他們的忏悔。這樣子的忏悔等於是告解,就好像天主教的告解,集體告解。然後佛就說:「好,你們告解了,也忏悔了,就免你們的罪。」那個扇提羅如果這麼做,從此以後就沒罪了,這樣做就沒有罪了,結果他不要就是不要。
 
還有修的更差一點的,五百個比丘聽到這樣,也一樣跟佛陀頂禮,然後說:「我們不適合修行,我們都為利養在修的,都是為了賺那些供養來修的。行為都像五比丘一樣有邪惡,都受了人家的供養。現在負債已經很多了,不能再繼續做下去,我們想還是還俗好了,可不可以啊?」佛就告訴那些比丘說:「好,我幫助你們,我接受。」
 
為什麼呢?要入修行這一行是很艱難的,好像那個刀是兩面刃的,又好像用毒一樣,用不好會毒死的。你做不了的人還是不做比較好,你硬要這麼做,又做不好,反而是受害。「你們現在已經相信這個業報了,也心裡面有慚愧,要忏悔了,這樣就可以滅罪了。那個罪就消了。」所以忏悔好重要喔!你要誠心的忏悔,這樣就可以消罪了。而且還告訴他們,以後等到彌勒佛要成佛的時候,「你們就會再來,受彌勒佛的度化,現在你們還不適合。」又告訴這些比丘說:「沒有東西吃想要填飽肚子,寧願割自己的肉把肚子填飽,也不要欺騙,賺那些供養。那是很危險的,當心啊!」
 
這時佛的兒子羅?羅和那五十個小孩,聽了以後也來講:「我們也想還俗了,這五百個比丘他們都是長輩,我們是小孩,他們都可以還俗,我們更不可能修行成功。小沙彌還是比丘,接受人家的供養,這個太危險了,我們什麼都不懂。」世尊不同意:「你們的因緣這麼好,碰到我;我是佛,又是你的父親,有這麼好的機緣你都不好好學,你回家去,能夠消除罪業嗎?消不了啊,你跟我學的話還有機會消業,才學得到呀。」
 
祂這麼講,我就覺得,好像這句話也可以對那五百個比丘講啊,為什麼對五百比丘就同意了,對他的兒子和這五十個小沙彌就不同意呢?我覺得,佛陀是以因緣為考量。那五百個比丘的因緣,是要到彌勒佛那時候;而祂兒子的因緣是祂,就是要跟祂學的,這都是因緣。祂講的理由,我覺得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就是因緣。所以祂就勸他的兒子和那些小孩繼續學。
 
我再跟大家說明一下,這個扇提羅現在是怎麼樣。三千年前左右,那個時候是石女,現在是怎麼樣?我可以告訴大家,現在又掉到地獄去了。在人道這麼待一待,罪業還沒有還完,又掉到地獄去了,真是不幸!看到這裡,你就知道我們真要小心,修行人不可以隨便亂做的。他如果是一般人,不要做比丘,混吃混喝,罪不會這麼重。我們平常混吃混喝、賺點錢,哪有這麼重的罪?不會有這麼重的罪。打著修行人的招牌,去騙取錢財,這個是最笨的生意。當然其他的也不好,但是就算你要做騙子,也不要裝出一個修行人然後去騙財,這個太嚴重了。
 
在這裡也看出這個業力這麼真實。從扇提羅的角度看事情,他覺得:「唉呀,這個世界真是沒天理呀!」對他們來講就是這樣,這個社會怎麼那麼沒天理。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人說這種話,我們就搞不清楚,到底他們是扇提羅還是不是。顯然這裡講的因緣,時間是更長的;只看這一生,你真的看不出來。如果只看那五比丘當時的那一生,哇!他的宗教事業很成功耶,事業很發達啊!
 
我們看看現在,這樣成功的也很多呀,我們看到了還會覺得,我們應該要效法一下。如果你只看當時的一生,他自己也很得意,他也覺得自己做的很成功:「你看,我要審度行事,調整、因應變化,很有智慧啊!你看做得多好,反應績效多成功呀!」,哪裡曉得,所有的災禍就在你認為的成功裡面,這樣子多諷刺啊!
 
好,我們講到這裡,謝謝各位。
 
【現場問答】
 
問:請問理障和事障有何不同?也都是業障嗎?
 
師:這邊的障,指的不是業障。理障和事障是修行,你在修的時候,可能遇到的阻礙,是這個意思。不是這邊講的業障。
 
問:成佛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別人的因果,前世的因果。為什麼有的人,例如像我這樣的人就不知道?
 
師:不是都知道,有的不知道。這個問題我去問過釋迦佛,我說我都不知道,是不是修成的都應該會知道這些因果?祂說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不是統統知道。所以你的問題,我也問過。
 
問:用《零極限》那樣子的方法,我們代為忏悔了,那其他人的問題就沒有了。那麼,我會不會損耗自己的功德?我們會不會要負擔?
 
師:這裡我是這樣子看:我會贊同把它改成這樣子來做,把它解釋成這樣子,就是不希望大家為了這樣做去負擔,因為這個負擔會很重的。這樣做是不是別人就變好了?那麼我們就要負擔?我的看法是:那個變好了,也是你心裡面的變好,他有沒有真的變好,是另外一件事情。所謂他變好了,是你看到的,你看到的還是你心裡的東西,那個范圍還是在你心裡的范圍。至於那些眾生是不是真的就因此變好了,對你來講是沒有關連的,你這樣做,還是在你心裡的。
 
因為我們把自己看見的眾生,就當作是我的,我執就是我的,所以那個變好,也是變到你看到的范圍,你能夠看到的范圍的程度。這樣子的話,我認為負擔會比較適當一點。
 
問:被我知道的就當作我自己的事情,代為忏悔,是否會剝奪別人學習的機會?當事人無法學習自我承擔,會不會有這個問題?
 
師:我覺得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那也是你定義的。他自己有他自己定的范圍,所以不會剝奪掉的。
 
問:最後一念,既然臨終六根已崩壞,那最後一念是什麼?
 
師:沒有啊,你六根崩壞,你的最後不是最後一念,你後面很多念,沒有什麼最後一念;並沒有你所定義的那個最後一念。在你那個身體死了的時候,你的念頭沒死啊,一直都在生生不息,沒有所謂最後一念這樣子的定義。
 
好,謝謝各位。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