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
從亞洲金融風暴談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上) 梁乃崇教授 很早以來,我常思考經濟問題,雖然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經濟影響了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思考它也是很自然的事。而亞洲金融風暴使我更深入去思考這個對人類生活影響重大的經濟問題。 經歷了全世界經濟的繁榮,台灣經濟奇跡和世界是同步的。這個繁榮的歷程前後差不多五十年,是從第二次大戰結束以後算起。大家回想一下,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我們的生活改變了多少?——改變真是太大了!這麼劇烈的繁榮變化,在短短的五十年間,我們都經歷了! 以我的生活為例:吃的方面,記得小時候,大概最多兩、三天吃到一次肉、蛋或魚,其他時間主要吃素,像蔬菜、豆腐之類。更早期的人,大概初一、十五才有葷的可吃。但是現在大家都富裕了,每一餐都有肉吃,而且葷多素少。 這次到美國,有一天,有人請我到義大利餐館用餐。餐館裡人很多,還要拿牌子排隊等待;等到位子以後,請客的主人就點菜,他點什麼,我不知道。開始上菜後,這些菜量正好讓我吃飽;那知道吃完後竟然又來了一盆面,像小洗臉盆那麼大!原來剛才吃的是飯前開胃菜,現在這道才是主菜! 可是開胃菜我就吃飽了,這道主菜怎麼吃啊?後面還有甜點哩!看看旁桌洋人,個個吃得不亦樂乎,整盆都掃得精光,後面還可以再吃甜點。我已經覺得自己吃得太多了,可是美國人吃得更多,怪不得大胖子處處可見! 再來看穿的方面,以前一個人能有三、四套衣服就很多了,經常是哥哥穿不下了,再給弟弟穿;破了就補,縫縫補補地穿上十幾二十年。現在大家的衣服幾乎都是新的,有些人甚至是一天到晚都在買新衣,以致哪個人沒有十套衣服以上(聽眾:五十套),噢!大概有五十套,真是太多了!至於鞋子,以前有一雙就不錯了,平常還是打赤腳;現在每個人至少都有七、八雙之多。 說到腳踏車,我以前那輛車騎了二十多年,後來因為有一天騎在路上,一個人見了就大叫:「啊!古董啊!古董!」給他這麼一叫以後,從此我就不好意思再騎了。現在,像我的孩子,一台腳踏車騎上四、五年就算久了,車子壞了就丟;而我是壞了就修,修好再繼續用。 此外,像水龍頭壞了,請人來修,工人會把整個換新,其實只需要換裡面的橡皮圈就可以再用。對講機也是壞了就被換成全新的,換下來的就丟掉,成了垃圾。像玩具,我們小時候哪有什麼玩具?要玩具,都是自己做一點小東西玩玩而已;現在的孩子,玩具堆得像山一樣。 尤其是電腦,汰換得極快,最早出來的是Apple,接著是286、386、486、Pentium,現在則是PentiumⅡ,速度快得舊電腦來不及丟;軟體也是,作業系統從DOS到Win3.0、Win3.1,到Win95,現在又是Win98,學都來不及學,用也來不及用,功能多到用不了! 此外,媒體到處充斥,電視頻道以前只有三台;現在有線電視頻道幾十個,看到後來近視眼越來越多。報紙也是,以前只有三張,每天翻看一下,很快就解決了;現在厚厚一大迭,每天都得花相當長的時間看報,所以最近我干脆不看了。 工廠做的產品也是一樣,顧客當然希望又好又耐用,所以至少要求保證一年;做得好的,則要求保證三年。但是如果有產品保證十年不壞,反而沒人要。不是消費者不要,而是銷售商不要!因為他們認為產品那麼耐用,消費者就不會買新的,他們也就沒生意可做了——以上是回顧這五十年經濟繁榮的親身體驗,原來經濟繁榮只不過就是消費大增而已! 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時候,都是用一個方式來計算經濟的成長率。怎麼算呢?我猜想是計算每年生產的產品價值總共有多少,如果這個價值每年都在增加,就表示經濟在成長。假定貨幣是穩定的,那麼計算出來的值,就是這個國家實質的產能。 台灣以前每年經濟成長率大約是百分之十左右;累積了二十年,大約成長了百分之四百。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大家要多用掉三倍的東西,因此就必須努力消費。如果產品賣不掉,沒有人用,那麼經濟成長率就會降下來。 剛開始,因為物資不充裕,所以生產可以滿足大家的需要;但到後來,大量生產的結果,各類產品充斥,遠遠超過生活所需。這種情況要怎麼解決呢?為了維持經濟持續地成長,只有鼓勵大家多消費一途。因此美國那個社會一直在鼓勵消費,大家也拼命消費。因為多消費,經濟才能成長、繁榮;大家都不消費,經濟馬上衰退。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過度消費了! 事實上,世界人口總數就只這麼多,在生產技術不斷提升及生產力拼命擴充之下,產量就越來越大,新發明創造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但是需要量的增加卻遠跟不上生產的速度,於是問題就來了。一再鼓勵消費的結果是產品一用即丟,然後再買新的。企業也一直變更產品的款式,以創造流行,好讓東西不必用到壞,就有理由換新。 可是花了那麼多人的心血所制造的產品一丟棄,就成了什麼——成了沒有價值的垃圾!原來消費的結果,最後只是在制造垃圾!這樣的消費有沒有意義?人類生活的目的難道只是為了替企業消費產品,然後做個有效率的垃圾制造者嗎?那麼人生所為何來?這樣的經濟繁榮究竟有什麼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除了過度消費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是:過度投資,產能過剩。 許多產業都投資過度,譬如半導體業,台灣的市場就只那麼大,可是新的投資者不斷加入,原有的投資者也不斷擴充,產能早就過剩,然而還是有人要繼續投資進來,就形成了資源的浪費! 因此,亞洲金融風暴之所以發生,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企業拼命擴充,以致產能過剩。其中產能擴充最多的是韓國,這回韓國經濟受到這麼大的災難,出乎世人意料之外,就是導因於此。他們是借外債來發展大型企業,擴充產能,其實大型企業並不賺錢。據報導,他們的外債超過兩千億美金,到底是多少?連金大中都不敢講。 就算兩千億好了,兩千億的外債要付多少利息?以百分之五來算,一年要一百億。他們這個國家,有辦法一年賺一百億美金嗎?賺不到。韓國努力發展經濟的結果是什麼?是使整個南韓人民變成外債的奴隸!尤其現在經濟衰退下來,他們的產品更賣不掉,更沒有利潤,債務更還不完。雖然賺不到錢,可是利息還是得付——韓國這樣發展經濟正確嗎?還好台灣沒有借太多外債,這個問題就小多了。 我們再回來檢討自己。就日常生活所需而言,我吃了很多不需要吃的食物,衣服也太多。我是很節儉的人,都已經太多了,更何況其他不節儉的人!我們的眼睛、頭腦都已過度使用。人變成為消費而活!這樣的人生毫無意義,只是在不斷制造垃圾而已! 不只我這樣檢討,很多人已開始反省這個問題了。譬如說,日本有清貧經濟思想,清貧生活是他們的理想;今年美國耶誕節消費下降許多,大家不太肯去買東西。這個趨勢已經有了,是很自然產生的,因為許多人被過度消費弄煩了。 像有些人就覺得目前電腦的功能已經夠用了,無論版本再如何更新、增加什麼功能,也不予理會,因為那些新增的功能對他不會有什麼影響;即便有影響,也相當微小。而且更新後,還得再花精神去學那套用法,實在很累! 前兩天兒子送我一個大哥大,功能多到看不懂,要學會還得花不少精神。我現在只會用那些最基本、最簡單的功能;不願為了一點點方便,花那麼多精神。像美國微軟(Microsoft)公司不斷更新版本的作法,搞得全世界都受不了。以後不管它再怎麼進步,很多人都不會理睬,除非它更便宜。 企業不斷更新產品,制造流行,來引誘人。消費者看到所謂尖端的、新潮的、流行的產品,深怕自己落伍了,立刻就買了;但這樣做多了,大家也疲了。在消費者疲厭的心態下,世界經濟的成長會發生變化。企業如果不警覺,還拼命擴充,拼命推出尖端的新產品,必會走上失敗之路。原本這樣做會發財,但是現在趨勢改變了,這樣做就會失敗。有幾個企業失敗以後,大家才會看到問題。 事實上,不得不改變,因為地球的資源已經被過度使用;河川、海洋、土地,被工業過度污染;垃圾的產量過大,地球已經快沒有地方放那麼多垃圾了!這使得地球產生溫室效應,臭氧層破了一個大洞。 這些都在告訴人們:地球已經承受不了了!像今年的天氣,大家都覺得不冷。美國也不冷,該下雪的地方沒下,地球真的變暖了。這一變暖,問題就嚴重了,全球的氣候都會改變。人類已經破壞了周遭的環境,弄得自己無法生存。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制是勢在必行!如果不限制,人類的生命會受到威脅。環境一旦被破壞以後,人類是無法生存的! 最近在看行銷方面的書,其中有本書提到:人為什麼要去消費產品和服務?真正的動機是什麼?真正的動機是滿足心靈的感覺,而不是消費物質。 書上舉了個例子:有一個賣電腦的廣告,整個廣告中沒有突顯所要賣的電腦,而是在講有個人因為用了電腦,工作很快就完成,所以很早下班,輕輕松松地回家休閒。因為電腦可以替我們處理一些繁雜的資料,所以買電腦的人原本希望自己的休閒時間能多一點——這是買電腦的原始動機。可是後來卻忘記了,電腦反而把自己弄得更累,不得休息。 這次我到美國,有位接待我的朋友是從事電腦工作的。他是某公司電腦部門的負責人,為公司設計了一套非常完善的internet售貨系統,可以讓產品在網路上二十四小時銷售;顧客有任何問題,只要在系統上查詢即可,所以不需要請任何員工。 不過因為這個系統是他創造出來的,很多技術很尖端;而且任何系統在開始使用以後,需要依實際顧客使用情況做調整、改進,因此他還需要照顧、維護這個系統,結果他變成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得工作! 平日他可以不到辦公室上班,但是大哥大一直跟著,逃都逃不了,隨時都會有問題要他解決,弄得他根本沒有時間休息。以前他到了辦公室,才是工作時間;離開辦公室,時間就是自己的。現在隨時隨地都會有問題追過來。原本上班時間只有八小時,現在則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得工作。 人真是愚蠢可憐,把原始的願望遺忘了。本來為了節省時間、精力,結果更忙碌!人生弄成這樣,自忙忙人,大家一起忙!忙什麼?忙著制造垃圾!全世界的人都在努力做這些事,這就叫做經濟發展?這就是富裕? 貧窮的國家也拼命朝這個方向學習,學制造垃圾,深怕自己趕不上!其實我們在消費產品的時候,也在消費自己!這樣實在很累!像我每天吃那麼多食物,腸胃變得好累;看那麼多電視,眼睛折磨得好累;思考很多問題,讀很多書,頭腦也不得休息——我們都在過度消費自己!這就叫做繁榮?叫做富裕? 人類真是到了需要好好徹底檢討的時候了!清貧而有品質的生活才能把尊嚴找回來,否則只會做富國的奴才。 譬如說,現在有很多小孩,如果父母沒有錢買玩具,他就會自卑。大人也是,看到別人可以買很多東西,穿名牌的衣服,戴名貴的手表,吃山珍海味,常常搭飛機出國旅行,就羨慕得不得了,開始自卑,覺得自己很差——其實,那是做了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奴才。我們若能把清貧的思想、清淨的生活找回來,把真正的自己找回來,人才有自尊。此時,就不會羨慕別人揮霍浪費、亂買東西的生活方式,也就不會做奴才。 其實資本主義,知道大家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於是引誘大家上當。像韓國因為羨慕,所以努力發展經濟,實際上只是替資本主義做奴工而已!他們拼死拼活,生產出來的產品便宜地賣到外國,給外國人享用,還欠上一大筆債,這是什麼緣故?因為羨慕,才會上當;如果不羨慕,何致於此? 像有些國家的人民,看到外國有錢大爺來的時候,什麼都肯出賣,把青春、美貌和尊嚴都賤賣,為的就是去學制造垃圾!大家都認為美國是世界的領導者,其實它在領導什麼?領導全球人類做消費的奴才!好來塢制作許多影片做什麼?就是在引誘大家上當!因為大家愛看嘛!如果不愛看,那些片子怎麼會有吸引力?已經上鉤了,何能自主?只有去做資本主義的奴才了! 同時,這些國家也上了另一個當,就是以經濟成長率來界定「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也就是采用了西方價值觀的計算法。一旦相信西方的計算法,就掉進西方價值觀的圈套。現在國防已經自主了,但在文化、在財富觀念以及經濟思想上,仍都不知道要自主。其他亞洲國家,在這些方面也都不能自主。 這回我看韓國最慘。韓國給人的感覺,好像再怎麼樣,也不該落到跟泰國一樣,可是結果卻是如此。原因是以前大家都不知道韓國背負的外債這麼重,這種經濟發展,真是上了大當。 如果有一點警覺,知道反省,我們可以發展一套清貧的生活方式,讓世人活得更愉快、更舒服。因為目前這種消費方式,只讓肉體消費,並沒有進入精神領域,更沒有進入與我們內在清淨心相應的部份。我們的清淨心也要生活,它有它的標准,有它的需要。然而現在清淨心的需要並沒有得到滿足,而是被忽視,但是清淨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啊!如今它卻徹徹底底地被世人遺忘了,大家只忙著照顧這個身體的需要! 所以西方的經濟體系是有問題的,對真正的人是不好的。我們應該要讓自己清淨的心,也就是真正的自己得到滿足,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啊!才是個有價值的人生!我們應該創造出可以幫助我們滿足清淨心的經濟環境,這樣的經濟體系才有意義。 這方面,全世界還沒有人做,任何一個國家開始做,就會領先。當我們在這方面做出成果、有了成績、成為榜樣了,別人就會來學。這時候情勢才會扭轉,否則想扭轉是不可能的。 西方目前那種經濟發展的模式,是由貪心和肉體欲望所主導,而不是以清淨心來主導。如果想要從他們那邊改變,是改變不了的。真要改變,就要扭轉過來,讓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在滿足每個人的清淨心。這樣的經濟發展方式,才是對人有益的——對「真我」有益,至於身體這個「假我」就屬次要了。西方現有的經濟方式是對「假我」有益,對「真我」不利。 事實上,從根本上來改變經濟,也是我希望發展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的動機。以前我只看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貪心,所以我就提倡以「貢獻主義」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方式還是妥協的,今天講的這個經濟思想不是妥協的,而是從根本上改變。 我們可以說,西方現在的經濟思想,是從自私欲望的角度架構而成的;而我目前提出的這個想法,則是以清淨心為主來構思的。當然我這套思想並不是要讓欲望不得滿足,而是只滿足生存上的基本需要。超過生存的需要,都是浪費;但滿足清淨心的部份,則多多益善。 以上是我最近思考的事情,不知道在這方面大家有沒有什麼感想,可以激發出更開闊、更重要的觀點? 馮先生: 我最近也在思考這些問題,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發生到現在,韓國是最慘的。曾經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國家破產也可以買的話,韓國現在大概可以被買下來了。 就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過程以及師父剛才提到的幾個面,可知現在世界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思考點是「成長」,當然企業也在談成長。行銷學中談到企業要成長,是從三個方面考慮的:一、顧客的基礎群;二、顧客購買頻次;三、每個產品的價格。 顧客基礎群的增加並不是很容易的,譬如台灣原先每年增加十幾、二十萬人口,顧客群是逐年在增加;但近年來嬰兒出生率降低,顧客群又在減少。想要提升價格,在自由市場競爭下,也不容易。所以大部份企業的發展都在走「增加消費的頻次」,因此都在趕流行,努力更新換代,讓好的產品變舊,引誘消費者去購買新的。 順著這樣的思路去做,結果就是鼓勵消費。 這個觀念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過去從台灣、日本、到東南亞,總共約有四、五億人口,其所生產的產品,主要消費群在歐美,大約六億人口。現在又加上中國大陸十二億人口,和墨西哥、南美洲各國,印度也逐漸在發展,全部加起來大概有二十五、六億人口——這麼多人在生產,還是供歐美那六億人口消費。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危機,那就是:生產過剩,過度投資。這個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 像我七月份到馬來西亞,觀察到他們經濟之所以會出問題,也是過度投資之故。大陸現在很困難的地方,也是緣自過度投資。我在上海時,有人講:上海辦公大樓的面積,現在約有兩千萬平方米,大概夠上海未來五十年的需要。 未來五十年所要用的房子,在過去五、六年內全部蓋完了!所以中共從九三年到九六年,一直在做宏觀調控,一直壓縮投資。大陸在每個層面都過度投資,像上海隔壁的蘇州,人口才七十萬,百貨公司卻比台北市還多!過度投資的問題,基本思考點是為了要讓經濟成長,大家覺得那個數字在成長,就表示人民生活有改善,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梁居士: 我補充一個例子。馬來西亞的吉隆坡,以前一個店面都難求。近來大興土木,蓋了很多購物中心、大賣場,全是大樓,都在郊區,也都有停車場。但店全開起來以後,才發現顧客人數還是只有那麼多。如此一來,東西要怎麼賣呢?生意怎麼做呢?情形也一樣。 馮先生: 相同的問題上海還有個例子。 我印象很深刻,上海的百貨公司,從九四年十二月開始打折,到現在九八年初,連續三年,都沒停過。台灣還有分季、換季時才有折扣。他們連續三年都在打折,就是因為東西太多了,而顧客人數則是固定的,所以只好一直削價競爭。這些例子呈現出來的圖像,非常清楚,就是師父所點出來的——過度投資,產能過剩。 我個人的想法是現在大家也意識到了問題,所以趨勢有部份變化。像大家開始重視環保、訂定環保公約去抑制消費、讓垃圾減量,這些觀念會慢慢普及。可以看見未來消費的型態會慢慢改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漸漸懂得去選擇那些對改善生活真正有幫助的產品,這類聲音慢慢地可以感受到。 可是我覺得還有個部份無法解決,那就是「經濟成長的迷思」。經濟成長的數字,以台灣為例,國民平均所得要到一萬五千美金左右,才能進入已開發國家。用這樣的思考模式,會使許多基本經濟面無法改善。 從整個世界來看,剛才提到新開發的二十五、六億人口會逐漸增加,包括非洲也在開發。每個開發中國家都在走這條相同的路。我的朋友也說,希望中國大陸不要衰退,能續繼成長,增加消費人口;否則全世界三十幾億人口,只供那五、六億人口消費,那世界經濟真會大崩潰。以上是我對整個經濟環境的一些思考,謝謝! 蕭先生: 我覺得師父今天講的這件事情蠻重要的。 不錯,我們在短短四、五十年內,經歷了過去食、衣、住、行的匮乏,到現在的物資過剩,最後變成歐美的奴僕,這種經濟發展已經過了頭。「經濟」有人說是「做生意」,而「生意」的「生」表示生活,也就是維持生活。可是現在已經超過了,人要活已經不成問題。 所以我想當前的經濟狀況必須做根本上的改變——人類生活應該回歸基本面,也就是真的改善人的生活,包括身體的以及清淨心的部份。所以我覺得師父今天所談,由「改善生活面」來對經濟重新定義,非常重要。雖然我現在想不出怎麼做,不過我覺得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是一個新方向。 黃先生: 我覺得要解這個問題,如果從經濟這個層面來看,目前已被西方思想帶到錯誤的途徑,要扭轉顯然很不容易。師父也提到創立某家公司就是要創造一個合乎佛法的工商文化,從基本面來扭轉——這些都還是從工商文化、從經濟面下手。 而我個人的看法是從心靈下手,才是最根本的。如果圓覺宗能影響世人的心,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也就是說世人如果能在心靈上找回「真正的自己」,就會發覺世間這些經濟活動,其實是次要的。他可以自主、明白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是什麼,不會被花花世界弄得神暈目眩而迷失人生的方向!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梁居士: 這家公司是輔助我扭轉這個情勢的一個著力點。沒有它,我對經濟無法了解這麼深刻;借著它的經驗,使得我能做更深入、更全面地思考。看起來它只是個小點,但是對我來說,這一小點是所有經濟相關資訊的來源。 我要了解經濟,就必須插一根針進去探測。它等於是我插在經濟中的一根探測針,透過這根針,我才知道:全球經濟是如何運作的?當前金融問題出在哪裡?以前我只能看到西方經濟是由貪欲產生的,我以為用「貢獻主義」就可以把它化解。但是現在透過它,我看到根本問題是一個經濟上的迷思:那個計算成長率的規則把它限制死了。 以前沒有人去檢討經濟的定義,譬如什麼叫成長?什麼叫富裕?什麼叫進步?事實上,現在已經有檢討的聲音出來了,因為出了大問題。韓國會變成現在這個慘況,就是因為這套理論有問題。 像我前幾個月,對大量的資訊開始感到疲厭,報紙不訂了,電視也懶得看了,因為既傷眼又傷神。有個大哥大,原以為會帶來什麼便利,結果卻是那麼煩人。開車的人一定也有相同的感覺,有部汽車也是很煩的,要洗、要保養,還得自己費精神去開,去找停車位。我一直有這個警覺,所以到現在還不會開車。 有些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享用產品,去玩它,其實是那個產品在玩我們。例如我們以為在玩車,其實是車在玩我們——這些現代科技的產品,剝奪了所有我們可以靜下來回歸心靈的時間。 我這次去美國,看到許多小孩成天沉迷在電視前玩電動,一天到晚咚咚咚地吵不停,屋裡沒有半刻安靜,人也沒有片刻安寧,整個陷在現代科技制造的噪音裡!當時我心想:「難道人類的未來就是如此?」我認為到後來,每個人都會厭煩的。 就像戴珠寶在身上,戴多了,叮叮咚咚掛得滿身都是,不煩嗎?人一覺得煩了以後,這個趨勢就要變。目前趨勢雖然已經開始變了,但是只變了一點點,因為根本的地方沒有動到。而我今天講的就在動它的根本。我把問題的根本所在暴露出來,讓大家共同來思考,這樣就有可能在根上作調整。 一般人看不到根本問題,只是厭煩了,而有一些反應。例如不想再消費那麼多、吃那麼多,想多安靜一會兒。美國微軟(Microsoft)公司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回到家中,只是點根蠟燭,靜靜地坐著,這是他最大的享受。可見人到最後還是會返璞歸真的,因為人心深處天生就需要安寧平靜。美國人很喜歡蠟燭,他們喜歡那個氣氛,其實這就表示他們內心很需要寧靜,因為現代的生活太科技化、太煩人了! 某先生: 您今天提出來的理念非常好,讓大家重新看清楚:在世間,我們應該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哪裡?生活應該如何安排?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我最近正好在思考一些問題,因此想請教您,我們到底要不要做理財規劃? 梁居士: 我今天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你現在所看的那些理財的書,都是由目前經濟體制所延伸出來的想法;而我今天提出的觀點就是要把這個體制修正。將來一定也會有我們自己的理財方式,只是它一定和現在的不一樣。 某先生: 但是目前的經濟狀況,我們又該如何去適應呢?有孩子的年輕父母要如何為下一代准備教育費用?有一天他們也會老,又要怎麼去為晚年的生活費預作規劃?大家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個問題? 梁居士: 要如何做,這得靠大家去想。 我今天提出來的觀念可以幫助大家做這方面的思考,我點出來這個「返璞歸真」的趨勢已經形成了。如果還用擴張的方式去投資,借債發展經濟或開設公司,就會出問題。要知道產品市場日漸縮小! 至於個人該怎麼做呢?這很容易,就是:去除和生存無關的、不需要的消費,給自己心靈一些休息和成長的空間。有些事情是要自己去想的,否則就要倒楣。一旦吃了苦,人就會反省。 我今天點出的事情,只是要幫助大家去想,並不打算給答案。我不願意把什麼都想好,像給個錦囊妙計一般,大家只要照著一步步去做就好。我只是點出一個趨勢,並且把根本問題突顯出來;剩下的,大家要自己思考,不能完全依賴我。好,早上就到這裡。 ——張民文、胡祖櫻居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