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西方確指》專勤念佛,不雜世念


 2020/11/28    熱度:1234    下載DOC文檔    

《西方確指》專勤念佛,不雜世念

菩薩示無朽曰:“大抵修淨業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俱宜西向,則機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供一佛一經、一爐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掃除潔淨,使經行無礙。要使此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則與道日親,與世日隔,可以趨向淨業。蓋汝生時撇得干淨,拋得干淨,念頭上不存一些子根節。大限到來,灑灑落落,不作兒女子顧戀身家子孫之態。豈不是大丈夫舉動!所以要汝一意修行,別無沾滯,正為此一大關目也。至於修淨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不虛棄一時。汝今晨起,即誦《彌陀經》一卷,持阿彌陀佛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以此文言簡而意備也。此為一時之課。若初起或身心未寧,日止四時。稍寧,漸增至六時。又漸增至十二時,合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更於回向時禮佛百拜,亦可分作四時。此為每日常課。余工不必計數,或默或聲,但攝心谛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若余年未盡,猶得以其所證,為四眾向導,報佛深恩。汝若於我所說,一一遵依,方不負覺明菩薩示汝正道,令汝出家。方不負三昧和尚為汝剃度,授汝大戒。此非小小因緣,汝莫自生輕慢。慎之慎之!”

請掀開文本第三十一頁。我們這裡有一個科判——《西方確指》的科判,也是按照佛經的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來分的。現在我們還是講到了正宗分的第四十一段。第四十一:專勤念佛,不雜世念。就是專一精勤地念佛,不夾雜世間的念頭。大家知道《西方確指》它的來歷非常奇特,是來自明末清初有八個修道家功夫的修行人,他們扶乩請大仙降壇來開示道術的方法,結果感召過來的卻是一位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菩薩,叫覺明妙行菩薩,給他們開示念佛法門。這個乩壇的八個人也是八百年前跟覺明妙行菩薩有師徒關系。覺明菩薩早已在東晉的時候就成就淨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然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又常常回到我們中國——震旦國,示現種種的身份教化眾生。這一期所表現的善巧方便就在乩壇上,有二十四次的開示。對怎麼修淨土法門的方法、理路,有一個根據八個人根機的深入開示。這八個人也就代表著我們世間修淨土法門的八種不同類別的根機,我們在每一個人的開示裡面都可以找到跟自己相類的類型。

那麼這段開示是覺明妙行菩薩對無朽的開示。無朽是這八個人為頭的人,也出家了。覺明妙行菩薩介紹他到三昧和尚那裡出家受具足戒。所以這段開示也就是對一個出家人作為比丘如何修淨土法門的一種開示。那麼這一段有四個結構段,先看第一結構段。菩薩的開示是說,大概一般的修淨土法門的人怎麼用功夫。要在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在日常生活的起居飲食當中,首先他在方位感方面要有一個習慣性的培養,就是都要面向西方。所以我們無論是誦經、打坐、念佛,最好是面向西方,包括睡眠都要面西而睡。這樣我們能感之機就容易成就。因為西方就是我們即將要去的地方,我們要跟這個方位建立一種密切的關聯。我們的六根面向西方的境界產生了一種親切、熟悉的關系,它就會作用到我們的心性當中,臨命終時西方極樂世界法爾自然地顯現。你看天台宗祖師智者大師,他也是示現行住坐臥、睡眠都要面西——面向西方這個方位。那麼自己修行的念佛堂裡面,要非常簡潔,不要放多余的東西,裡面只是供養一尊阿彌陀佛像——“一佛一經、一爐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你看這就是:修行人一定要簡潔。供養就供養阿彌陀佛——供在那裡,一部經典、一個香爐、一個供桌、一個床鋪、一把椅子。不是像世間人一樣的:自己的家裡、屋子裡面擺滿了東西。所以一定要簡之又簡,簡到這個程度:多余之物,一件都不能要。然後自己還常常要經行,庭院當中也要“掃除”——打掃得干干淨淨,使在庭院經行沒有障礙。在行住坐臥、這樣的經行當中,要使當下這一念心一絲不掛:不牽掛任何世間和出世間的東西,一切心意識、一切憂愁掛慮都忘記它,使意地當中空空洞洞。甚至忘記了有這個身體,也不知道有這個世間的存在。這就是萬緣放下,不以萬法為侶。不以萬法為侶,這個無依之心就現前。甚至不知道有世間,不知道有自己身體,並且還不知道今日我所做的是修行之事——連修行的這個概念都沒有。修行的概念沒有,那麼修道念佛就成了像空氣、陽光一樣:我們每天都在呼吸空氣,但是我們沒有呼吸空氣的概念。如果能這樣修行,就能夠與這個“道”日日地親近了。道是什麼?清淨道:諸法的空性——不染一塵的實際理地——無量光、壽。這個道,我們就日益跟它趨近了。道念能夠增長一分,世間的雜念、雜物就會日益地隔離開,這樣才能夠趨向淨業。第一個段落就是把一個修道人的心態——這種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空洞洞、單提一念的行為展示出來。

第二個層次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如果你在生死——在你還在這個世間生存的時間,就能夠在意念當中以般若的空慧把世間的五欲六塵、種種的勞作都“撇得干淨”——把它撇干淨,把它放得下,“拋得干淨”,在我們的念頭裡面不存一點點世間的東西——這種根結——如果有世間的根在那裡,它就會長出籐蔓,它就長出種種枝節,那就扯不干淨,這就是要真的看破放下了,這樣到了臨命終時——“大限到來”就是“臘月三十”臨命終時,自然就“灑灑落落”——很潇灑,不再去關顧留戀自己的家庭、眷屬、子孫這些東西。你在生前都已經跟它劃清界限了,不再去留戀這些東西了。那能這樣做就是大丈夫的舉動,出世間修道人的作略。所以要你一心一意這樣的來修行,對世間的五欲六塵、恩恩怨怨沒有一點的粘連和滯礙,就是為這個“一大關目”——就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要領。我們很多人臨命終時為什麼不能往生?也就是心裡對世間的五欲六塵還有很多的關愛,有很多的捨不得,有很多的系縛。這就說明他的願還不成就。為什麼願要厭離娑婆?厭離娑婆就是包含著你對娑婆世界所有的一切——把它看空看透,知道它一切都是苦,這樣才能“撇得干淨,拋得干淨”。如果你拋不下,撇不干淨,臨命終時就是障礙。好,這是第二段。

第三段就談到修行淨土法門要注意一個秘訣,就是“‘專勤’二字”。什麼叫專?專就是專一,不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這一輩子就是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只為這一件事情。如果你一下子念這個佛號,一下子持那個咒,一下子又想開悟,又想得神通,又想當生怎麼怎麼樣……這些,你就離開了“專”,這就雜了。所以要做到一門深入,惟此惟大,就是這一件事,這件事情是大事因緣。那有這個“專”,下面就是“勤”,要精勤。勤就是不虛棄任何時間——一切時。光陰為真寶,要珍惜時間,都用在念佛這個事情上。那麼這個“專勤”具體表現一種方法,就是你早上起來誦一卷《阿彌陀經》,誦完一卷《阿彌陀經》再就念一千聲阿彌陀佛名號,念完這個佛號就向佛面前回向。回向文就念慈雲尊者那個《一心皈命文》,每天我們做晚課念的那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這個《一心皈命文》。這個願文言詞簡略,但是意思非常完備,念這個就可以。這就叫“一時之課”,就是一個時辰,你定這個功課。如果開始修行,自己的身心還比較散亂,那麼你每天就按這樣的修行作四次,在四個時辰裡面去作;如果身心逐步地安寧了,就逐漸地增加到六時。這個“六時”都是按我們中國的時辰,就是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你這個功課開始先作四個時辰,四個時辰那就等於是八個小時,漸漸地增到六個時辰,又漸漸地增到十二個時辰——就是在日夜十二個時辰裡面都貫穿著念《阿彌陀經》一卷,念阿彌陀佛佛號一千聲,向佛前回向。這樣一天就念十二卷《阿彌陀經》,佛號一萬二千聲。而且在回向的時候再禮佛一百拜。如果開始是四個時辰來做四次功課,那就拜四百拜。這就是每天的日課——“常課”。除了這樣的定課之外,其他的時候就不必計數了,就把佛號貫穿在你的行住坐臥、起居飲食的全過程,或者是默念,或者是出聲念。無論是默念、出聲念,都要攝心認真地谛念。“谛念”,就是你念出來,聽清楚。念念不空過,這叫“攝心谛念”。一定要念的時候心在這裡,心能夠攝住。那麼執持名號的方法,就是這六個字字字句句要做到聲心相依,你念出的聲音和你能念的心是聯系在一起的,是不脫開的。如果你有聲音出來,心都跑了——還是打其他妄想了,這就是聲音跟你的心不相依。你的念頭和你的聲音相依,就是你當下這個心不跑,全體的聲音就是你心裡的一種外化。在這個聲心相依的過程當中,裡面不夾雜一點點世間的念頭。那什麼叫世間的念頭呢?這世間的念頭常常會跑出來,一下子想到家裡怎麼樣,一下子想到我這個錢怎麼賺,這個人際關系怎麼做,這個家親眷屬情況怎麼樣:這個不招自來。這些離不開五欲六塵、恩恩怨怨的都是世間念頭。對於一個念佛的人來說,不夾雜任何這樣世間念頭。這個世間念頭一來,你要生慚愧心,馬上把它轉化成阿彌陀佛。你這樣來修,久久就會成熟,什麼叫“成熟”呢?就是我們對五欲六塵慢慢生疏了,遠離了,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越來越熟悉了,熟得像一個親人見面,熟得像母子會面,這就由生變熟,由熟變生。這樣就決定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坐七寶蓮華,登不退轉地。這都是實實在在修行的方法。能這樣修不僅僅是往生了,而是上品上生的修行方法。如果盡形壽能這樣修,功夫得力上軌道。

不是說你功夫到了就馬上往生,它不是這樣。你還是要活完你今生命定的壽數。如果你壽數還沒有盡,還可以以你念佛所證的境界、功夫、福德、智慧,為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作向導。就是你還可以弘法利生,去把你修證的理論和方法向四眾弟子講述。自信,教人信,讓更多的人執持名號,用這樣的方法來修,都能夠成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就是勸進行者了,就是無盡燈法門:一盞燈點燃所有的燈了。這樣做就是“報佛深恩”。我們怎麼報佛恩?而且佛對我們像大海般深廣的恩德怎麼去報答得了?!實際上就是能夠勸進行者:傳揚淨土法門就真正的是報佛深恩。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又殷切地叮咛無朽比丘:“你如果能對我上面所說的這些話,一一能夠遵守,能夠依循,落實在行動上,才不辜負覺明菩薩給你開示正確的修行方法。”“示汝正道”,就是指示往生西方之大道。並且覺明菩薩還讓他出家——觀察到他有出家的因緣。“令汝出家”,出家讓他拜的師父是三昧和尚。當時三昧和尚是見月律師的師父,三昧和尚是一個戒律非常精嚴的祖師。無朽比丘就是在三昧和尚座下剃度的。“你能夠這樣念佛修行,勸進行者,才不辜負三昧和尚給你剃度,給你授大戒——三壇大戒。那麼這不是小小的因緣了,這是你多生多劫的善根。”無朽原來就是一個修道人,只不過是修道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八百年來都在身心憔悴地流轉。今生由於他原來的老師覺明妙行菩薩已然成就,以師生的因緣來登壇教化他。教化的是一個出世間往生淨土的大法。這些無論是能感和所應都不是小小的因緣,這是多生多劫難以遭遇的殊勝的一時。“你千萬不要自己生起輕慢之心”,不要以為這個法門很簡單,你不去這樣修。如果你不這樣修,你想今生解決問題是不可得的,到時候又輪轉到什麼地方去飽受痛苦。這就是交臂而過,就會耽誤幾百年、幾千年甚至若干劫。這樁事情可是要慎重又慎重,一定要按照前面修行方法去做。對於四眾弟子尤其是比丘,能這樣修才叫真正的專勤來修行淨業。這個“專勤”,你看他專到什麼程度?非常簡單,就是念《阿彌陀經》,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是拜阿彌陀佛——禮拜。就是這樣的方法,你每天就這樣做,行住坐臥都是這句佛號——貫穿自己的二六時中。你看這樣的人那還能不往生嗎?他往生的品位絕對不在中下。這樣的開示似乎沒有什麼玄妙,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真正落實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當中,能夠幾年、幾十年、盡形壽這樣去做,那這個人就太了不起了。那是人中的芬陀利花,他的信、願、行將是非常堅固的。這種人一定是上品上生的。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