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崇輝居士:人生佛教導致彌勒淨土的必將盛行
人生佛教導致彌勒淨土的必將盛行 樂崇輝居士 關於彌勒菩薩與彌勒淨土的倡行,已漸受關注,大抵來自太虛大師執議“人生佛教”有關,尤其在彌勒菩薩乃是“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的憶念中,現在兜率陀天內院為補處菩薩,為本師釋迦牟尼佛之後第五位成佛的菩薩,祂的願力很廣大,凡是釋迦世尊內未能得度者,若只讀過一句經文,或稱念一尊佛號的人,當彌勒菩薩成佛時,在龍華三會中皆能得度;也就是說,對於現在的人類而言,只要對彌勒菩薩一點首、一彎腰、一鞠躬、一拱手、一合掌,或迎面目視者,已成為龍華三會種下了得度因緣,這位也稱為慈氏菩薩的,曾經修持慈心三昧而證了果位,祂用“與眾生樂”的慈心來表達了祂度眾的慈行;祂願將一切法樂善境,沒有任何條件施與眾生,如今在所有叢林山門進入的四天王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正就是彌勒菩薩,此即依下一尊成佛得度之示意,所塑造之尊者像,意在只要見像必受度化無疑。 過去有許多位出家法師求生彌勒淨土,何以故?是為了很快與彌勒菩薩在未來成佛時,一起回來將娑婆化為人間淨土,這也是法師們的慈心願力,以不捨眾生故。茗山長老在“慈航大師示寂四十周年暨百齡誕辰紀念”時,於汐止彌勒內院曾開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在講至彌勒淨土信仰的歷史上,舉了許多例子。他說:“晉代道安大師和他的弟子法遇等、南北朝竺法護、鸠摩羅什、沮渠京聲等都是信奉彌勒,並上生兜率的。法顯法師赴印求法,親見印人普遍供彌勒像,念彌勒經,回國後,便宣揚彌勒教法。唐初,玄奘大師和弟子窺基等都是信奉彌勒,上生兜率的。”又說:“自晉至宋,歷代高僧,如智嚴、僧輔、昙戒、彥琮、慧約、法上、昙衍、靈干、智唏、灌頂、惠仙、希圓、貞誨、恆超、繼倫、道宣、慧雲、法興、玄藻等,或入定上生,或誓生兜率,或常誦彌勒,或觀像往生,或親見慈尊,或夢入天宮,或報在兜率,或頂知時至,或行彌勒業,或見聖來迎,或天童給侍,或見像放光,或造彌勒閣,或誠感愈病,或專求忏悔,或持戒生天。種種瑞相,載在高僧傳中。” 近代如太虛、虛雲、慈航大師等,志歸彌勒淨土,現在倡而力行者如茗山、成一、寬裕、浩霖、常照等諸師,皆主張上生兜率,未來龍華會上與未來彌勒尊佛乘願下生,如是斯慈願悲心,感應道交,共聚華林園中,三會說法,共度二百八十二億人眾之多!由此可以想像,在釋迦牟尼佛所遺留下而未能得度者,屆時躬逢其盛,必然得度。又從太虛大師所說:“兜率淨土,殊勝有三:一、十方淨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淨土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以當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土眾生,特現兜率淨土,與此界眾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也。二、兜率淨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變化淨土,在同處同界, 即與此處此界眾生有殊勝緣,最易得度。他方淨土,泛攝十方眾生,而此彌勒淨土,專攝此土欲界眾生也。三、彌勒淨土是由人上生,故其上生條件,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即是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淨安樂人生;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創造人間淨土也。”故此,若真發大菩提心者,以慈心度世,切莫錯此良機,方不愧為佛弟子之作為,也不違“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 復研何以禮敬修行竟彌勒淨土不彰,究其因,不外是與“白蓮教”有關,今據華嚴蓮社成一長老在“請大家重新認識彌勒菩薩”文中一段來說明,恰如其事:“白蓮教徒假借釋尊入滅後,由彌勒菩薩來補其佛位之事,托言“老佛退位、新佛掌盤”的邪說,鼓眾造反的歷史故事,也給彌勒菩薩的神聖形象,沾上了很大的污點;甚至也有思想不正之徒,效其妄見,創教迷人,使未審的信徒,跟著造罪!另有一些商場人民,少研佛法,因見布袋彌勒像,呼之為歡喜佛,甚至塑起手奉大元寶的布袋彌勒,以之當為財神爺來拜,這種做法,雖不算犯大過錯,但也扭曲了佛菩薩的真情聖德!”為了此事,成一長老還在萬行雜志社印了念西大師遺著:“彌勒菩薩本末大事因緣記”廣結法緣,以便破邪顯正,讓一般不明就裡的事,一股腦兒講個清楚,欲知其詳,可以到台北華嚴蓮社,恭請一本讀上一遍,就可完全明白了。至於有關“白蓮教”之起因,如在元朝栾城韓山童父子,詭言白蓮花開彌勒降世,創設白蓮會,依托佛教(附佛外道)造作經卷,依教作符,傳布民間,尋俱被獲見殺。明熹宗天啟二年,又有薊州王森謀起,乃稱“白蓮教”,以得妖狐之異香,自稱“聞香教主”,尋也被捕死。清朝乾隆年間。其教又起,教主劉松被捕遠戌,松之徒眾劉之協、宋之清等,以河南麻邑童兒王發生,稱為明裔朱姓,號召教眾起兵覆清,事敗先後被殺;之後湖北、四川、陝西、甘肅等處之余眾揭竿而起,是為川楚教徒之役;後清廷雖次第平定,其根未絕。在“天道覺迷錄”中載有:“隋炀帝大業六年(公元六一○年)正月,有盜數十人,素冠練,梵香持花,自稱“彌勒佛”,入自建國門,奪衛士兵杖,將為亂,立被殺。”此為史傳最早言及白蓮教之肇端,至唐玄宗開元元年有王懷古、宋仁宗慶歷七年有王則、元泰定二年有趙丑斯、明太祖朱元璋先投白蓮教徒郭子興部,後舉反成事,元璋稱帝後,對邪說妄托佛教了然於心,乃下令嚴禁白蓮教活動,自此後所有白蓮活動成於秘密傳道之肇始。以上皆假托“釋迦退位、彌勒掌盤”,實則涉及政治因素,爾後佛教徒也因避免與邪教混淆,乃漸不傾向修持彌勒淨土法門,不無其因。但以目前佛教正式的修持彌勒法門經典有據,皆載在大藏經內,所謂彌勒三經,即“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佛說彌勒下生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等三部經,但其中後二部經有所雷同之處,現今有將“佛說彌勒下生經”改為“佛說彌勒菩薩本願經”之新定三經,有此根據,現在人又漸漸修起彌勒淨土法門,似已不在少數;大抵“白蓮教”認為彌勒已下來成佛,在佛經上不認為如此,要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際,彌勒菩薩才自兜率天降生於人間,大開龍華法筳,度人無量。佛教不承認彌勒菩薩已在人間成佛,“白蓮教”托此造業,又夾雜了政治因素,真是邪說惑眾,斷人慧命, 害人不淺! 我們佛教徒,大多只知道有四大名山——文殊菩薩的五台、普賢菩薩的峨嵋、觀音菩薩的普陀、地藏菩薩的九華;但鮮少有人知道還有位彌勒菩薩的道場是在浙江奉化市的雪窦山,太虛大師提詞為“彌勒山”,這就成為佛教五大名山了。在成一長老鑒定校對“佛說彌勒菩薩三經”的代序中後按語說:“傳說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曾有將浙江省寧波奉化市溪口雪窦寺,彌勒道場改為彌勒山之議,使國內原有之佛教四大名山,成為五大名山。後因戰爭及大師先生兜率,致其遺願,未果實現,引以為憾!去年冬天,成一率團朝普陀山,順道溪口,上登雪窦寺,朝禮彌勒慈尊,赫然發現,寺前豎一石碑,上書“彌勒山”三個大字,並注此為佛教第五大名山雲雲。一見之下,不勝喜躍!此固喜虛大師之遺願得償,亦喜見大陸佛徒, 皆宗奉彌勒慈尊也。謹書此,以告夫教中崇仰彌勒慈尊之諸大德,分沾法喜!”何以有這第五座名山出現,這其中又以布袋和尚事跡有關。布袋和尚為五代梁時明州(今浙江)奉化人,自稱契此,和尚矮胖且腹部突出,常荷一布袋入市井化緣,後於岳林寺坐化,化前曾說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後人皆認為布袋和尚是彌勒化身示現,方便度化。為此之故,雪窦山並列四大名山遂成為佛教五大聖地。現今雪窦山風景區屬於浙江省奉化市,市轄溪口鎮、亭下湖、雪窦山三部分,按雪窦山最高海拔九一七公尺,名勝很多,有建於晉朝的資聖禅寺為一古剎;值得朝禮。如果有人往大陸朝山,不妨多朝一處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之道場,也為一大盛事。今恭錄慈航大師之遺訓:“奉勸一切徒眾,時時反省為要,每日動念行為,檢點功過多少,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此訓寫於民國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最後二句甚深含意,慈心悲願,如是顯發,大師早已上生兜率,其遺訓也莫不咐囑佛弟子應跟隨彌勒菩薩,於閰浮提因緣成熟之時,下生華林園龍華樹下,普度眾生,滿菩提願。 (取自慈雲雜志二八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