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居士:以正信之心供養佛捨利
以正信之心供養佛捨利 王孺童 近年來,隨著全國考古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我國出土了一系列珍貴的佛教文物,其中就包括被佛教徒視為聖物、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遺骨——佛捨利。由此,各地佛捨利崇拜之風逐漸抬頭,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勢。當前,黨和政府正在大力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佛教界有必要從自身著手,對佛捨利崇奉問題進行一次深入的反思,使包括佛捨利在內的一系列佛教聖物能夠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何謂真正的佛捨利 有一定佛教常識的人都知道,“佛捨利”通常是指釋迦牟尼佛去世火化後的遺骨,這其實只是一種模糊籠統的解釋。“捨利”,梵文為1ar]ra,本義是指“死屍”或“屍體”。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去世後之遺體即為“佛捨利”。宋代元照撰寫的《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中亦有記載:“捨利,此翻遺身,即死屍也。”而釋迦牟尼佛遺體進行荼毗(焚燒,火葬,一般指僧人死而焚其屍)後所剩之遺骨,梵文稱為dhqtu,音譯為“馱都”。可見,後世所謂之“捨利”,其實指的都是“馱都”。 世人對於佛捨利的崇奉,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時代。據後秦譯本《長阿含》卷四《游行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拘屍那揭羅去世荼毗後不久,當時印度的拘屍國、波婆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毗捨離國、摩竭陀國等8個國家之民眾,就因皆欲分得釋迦牟尼佛火化遺骨而差點兵戈相向。後經香姓婆羅門從中斡旋,最終這8個國家和平分得佛捨利,並各自回國建塔供養。公元前3世紀左右修建的、位於印度波巴勒侯國貝爾沙附近的山琦大塔的塔門上,就刻有八王分佛捨利之浮雕。 在中國能夠發現佛捨利,與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世王阿育王大興佛事密不可分。阿育王在皈依佛教之後,將佛教立為國教,並試圖向世界各地傳播佛教。他最主要的一個行為,就是將之前諸王建塔供養的佛捨利集中起來,統一派人分配於世界各地,並重新建塔供養。 梁僧伽婆羅譯《阿育王經》卷一記載:“時王生心欲廣造佛塔,莊嚴四兵,往阿阇世王所起塔處,名頭樓那。至已,令人壞塔,取佛捨利。如是次第,乃至七塔,皆取捨利。復往一村,名曰羅摩,於此村中,復有一塔,最初起者。復欲破之,以取捨利。時有龍王即將阿育入於龍宮,而白王言:‘此塔是我供養,王當留之。’王即聽許,是龍王復將阿育至羅摩村。時王思惟:‘此塔第一,是故龍王倍加守護,我於是塔不得捨利。’思惟既竟,還其本國。時阿育王作八萬四千寶函,分布捨利遍此函中。復作八萬四千瓶及諸幡蓋,付與夜叉,令於一切大地乃至大海處處起塔。” 1898年1月,英國人威廉·克拉克斯頓·佩普在印度北方邊境畢波羅摩村一帶(距尼泊爾藍毗尼僅15公裡)發現了一個佛塔廢墟,從中挖掘出一個滑石制捨利壺,壺內盛有骨片,壺上有用阿育王時期布拉夫米文镌刻之銘文。根據英國佛教學者裡斯·戴維斯之英譯,銘文大意為:這是盛放佛陀遺骨的容器,是著名的釋迦族兄弟及其姐妹所奉祀的。這證明經典中之記載真實非虛。 從“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 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遺骨捨利的真實性,才構成佛捨利崇奉的現實基礎。佛教界為什麼重視佛捨利?當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在《捨利子釋疑》一文中寫道:“依於尊敬遺體——全屍或骨灰的道理,就是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指甲),還有牙齒,都是遺體——捨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捨利、爪捨利、牙捨利及發塔、爪塔、牙塔等。遺體何以被尊敬?一般人對父母眷屬的遺體,由於生前的有恩有愛,所以或安葬全屍,或收拾骨灰——捨利,敬藏在塔裡。特別是對於父母、祖父母等,表示著愛敬‘追遠’的孝德。這點,中國與印度都是一樣的。” 佛捨利對於佛教徒來說,除了能夠起到“慎終追遠”的作用外,還是釋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征。 北涼昙無谶譯《金光明經》卷四記載:“佛言:‘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捨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開塔,取中捨利,示此大眾。是捨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爾時,阿難聞佛教敕,即往塔所,禮拜供養,開其塔戶,見其塔中有七寶函,以手開函,見其捨利色妙紅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捨利其色紅白。’佛告阿難:‘汝可持來。此是大士真身捨利。’爾時,阿難即舉寶函,還至佛所,持以上佛。爾時,佛告一切大眾:‘汝等今可禮是捨利。此捨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 這種對佛捨利從“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轉化,直接促進了佛教自身的發展。 以正信引導正行 在對佛捨利本身及其所蘊涵的表法意義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後,就會發現後世那些趨於民間信仰、功利主義而演化出來的、對佛捨利的迷信崇拜,在佛法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利用廣大佛教徒對佛捨利的虔誠恭敬之心,做出一些追名逐利、勞民傷財的事,不僅是對佛教信仰的嚴重亵渎,同時也是對社會和諧的極大破壞。 據佛教典籍記載,釋迦牟尼佛臨終之時,所說遺教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告誡後世弟子要“常念無常”,並伸出手臂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例子,指出如來身也不免無常。 通過釋迦牟尼佛的遺教可知,世間萬物皆是無常,宇宙要經歷成住壞空、事物要經歷生住異滅、生命亦要經歷生老病死。佛捨利也是一樣。因此,作為佛教徒,更應注重對佛陀“法身捨利”之崇奉。 只有真正信仰釋迦牟尼佛生前所說之法,以正信引導正行,實踐佛法自度化他的菩薩行願,才能更好地利益眾生、服務社會,最終成就自我、功德圓滿。這是釋迦牟尼佛所希望的,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供養佛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