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念祖居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七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黃念祖 第一卷 七、部類差別 為深究本經,應知同部同類之經論,傍及帶說淨土之典籍,以便參研。 甲 同部。本經與小本彌陀,是同部經典。本經吳譯本,曾亦名《阿彌陀經》,與秦羅什所譯之小本同名。故世稱本經為大本,秦譯之《阿彌陀經》為小本。《疏鈔》謂,大小二本,“文有繁簡,義無勝劣,判屬同部。” 現小本彌陀,共有三種。 1、《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2、《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3、《阿彌陀經秦唐兩譯會集本》 現代菩薩戒居士夏蓮居會集。 秦唐兩譯,大體相同,稍有出入。秦譯精要流暢,眾所宗向。唐譯則准確詳備,力保原面。先師會集兩譯,撷其精要,更據六朝石經,補足秦譯所佚之二十一字。按襄陽石經乃六朝人手書而刻石者,於一心不亂之下,尚有“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二十一字。宋代元照師,載入《靈芝疏》。明蘧庵師亦推崇石本。幽溪大師於《圓中鈔》大聲疾呼:“今傳(指秦譯本)訛說,凡讀習者,應依古本,而增正之。”會本依先德意,補入此二十一字。於是會本,既備兩譯之長,復補秦譯之佚。聖意備顯,易啟正解。於是秦譯原文應是“一心不亂專持名號”(此八字應一氣讀下)。正同於唐譯之“系念不亂”,亦復與本經之“一向專念”同旨。彌顯持名妙法,從果起修,果覺因心,他力冥加,不可思議。《要解》雲:“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於同居土分三輩九品。”可見眾生但能信願持名,決可往生彼國凡聖同居土。實不待持至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持名法門妙用,和盤托出。足證會本實大有功於聖教也。 乙 同類。凡倡導憶念彌陀,願生極樂之經典,均屬同類。其中亦有親疏,以持名念佛為親,其它為疏。 1、《佛說觀無量壽經》 是經與以上大小二本,合稱淨土三經。乃淨宗基本經典,具談十六妙門,勸導觀想念佛與持名念佛。 2、《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勸導持名兼主持咒。 3、《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4、《後出阿彌陀佛偈經》 始終唯偈,共五十六句。中雲:“發願喻諸佛,誓二十四章”與本經漢吳兩譯中彌陀二十四願相同。 5、《首楞嚴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勸導眾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6、《般舟三昧經》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忏譯。另《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乃此經之異譯。經主九十日為一期,不坐不臥,修佛立三昧,天台稱之為常行三昧,唱名觀念阿彌陀佛。 7、《往生論》 天親菩薩造。倡五念法門,求生淨土。(淨土宗三經一論,即此論。) 8、《往生論注》 北魏昙鸾大師造淨宗古佚書之一。 9、《游心安樂集》 唐道綽大師造淨宗古佚書之一。 丙 帶說淨土經論。復有諸經論,雖不專論淨土,但亦帶攝稱贊極樂,勸導往生。其中昭著者:如1.《法華經》。2.《悲華經》。3.《隨願往生經》。4.《文殊說般若經》。5.《目蓮所問經》。6.《十往生經》。7.《觀佛三昧經》(佛記文殊當生極樂)。8.《文殊發願經》(文殊發願求生極樂)。9.《入楞伽經》(佛記龍樹,生極樂國。)10.《毗婆沙論》(龍樹大士造)。11.《大智度論》(同上)。12.《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造)等等。 淨土經論約百數十部。以上就本經部類,與帶說淨宗經論略舉其要。至於密部有關淨宗之典籍,為數尚多,均未列入。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