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煥法師:心態與做事
廣西馬山靈陽寺2010年農歷四月念佛七法會 (初四上午) 心態與做事 如果心態不好,帶著煩惱去做好事,最後還是變成壞事。因為你帶著煩惱去做,在做的當中,就會這裡也不滿足那裡也不滿意,結果還是造成矛盾來了。所以心態不良,所做的事都不好。 人的心態分有善意和惡意。如果心態有善意,那麼你做的事就是善事。大家應當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現在的心態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如果是善意的,沒有什麼理由發脾氣,發脾氣就不是善意了。 我們人往往缺少知恩。有時候別人來幫助我們做事,因為來幫助的人也許都會帶有他個人的條件和成見,沒有理解我們主人的觀念,本來是想幫助做好事,結果後而把事情弄壞了。 如果是有智慧的人,想幫助別人,就先問一下:“今天我來幫助你,到底我怎麼幫最好?你把你需要幫助的事情告訴我。”接受幫助的人應當把個人的事情和對方溝通好,達成共識,然後才達到滿足滿意的結果。去幫助人沒有溝通好,接受幫助的人也沒有溝通好,兩者都有過。要做事,前提是要有溝通,有溝通才能達成共識。 想要幫助人的菩薩,不要帶有個人的條件和成見。真正想幫助人,一定要做到無條件無成見。帶有條件,帶有成見,那麼別人自然不接受。所以我說了一句話:理解萬歲。溝通才能互相理解;有互相理解才能達成共識;達成共識以後,才能共住共事。 父母對子女之愛,師長對學生之愛,應該是無條件無成見的。如果有條件有成見,那不是真愛。真愛,就是要把自己的心講明白,表達清楚,讓對方信心歡喜地接受,才成為父母的真愛,才成為師長的真愛。 子女和學生對父母、對師長,不應該講“愛”,而應該是“孝”。孝,也是無條件、無成見的。孝順就是無條件地接受,無成見地接受。如果個人有意見,你先接受以後,才能解釋,應該說:“父母的愛,我全部接受,但是我有一件事需要問父母,如果父母歡喜接受,我就說。我按照你們說的去做,於我們之間也許沒有什麼障礙,但是到社會,到別人那裡,如果別人不接受,那又怎麼辦呢?現在跟父母商量,如果有障礙怎麼排除?”這就是真孝了。 作為學生也是同樣的道理,沒有理由帶著反對的觀念。因為父母給的是生命的養育,師長給的是慧命的增長。如果作為一個學生沒有謙虛的接受,你永遠找不到智慧的光明,老師也就不願意再講了。父母不教是父母的過,子女不孝是子女的過;老師不教是老師之過,學生不孝是學生之過。 佛教說生命有六道輪回。在家庭,往往有老祖宗投胎做我們的後代,如果我們打後代,那不是打自己的老祖宗嗎?請問大家相信這樣的道理嗎? 特別是現在人類對生命根本沒有尊重,所以青年人要成家的時候,已經懷了小孩,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拉倒。那不是把生命當作垃圾嗎?如果把生命當垃圾來看,那我們一家人都不應該叫做“人”,應該叫做垃圾桶。如果想成家,第一個念頭,應該為了生育後代而成家。 生命是無價之寶,不能把生命當成垃圾。正因為現在很多人把生命當垃圾了,所以各種各樣的災難爆發得非常多。願望各家各戶對自己的子女教育好,教育他們尊重生命,教育他們成家立業必定站在生育後代而成家,要為老祖宗生一個有用的人才,生一個光宗耀祖的人才,生一個對家庭有用的人才,生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生一個對國家有用的棟梁。子女不懂得成家的道理,完全是父母之過,因為父母沒有良好的教育,連父母都不知道生命的重要。 學佛和不學佛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我感覺到很多學佛人都把學佛神秘化了,我看佛所講的一切經文,佛所講的道理,完全沒有哪個地方是神秘的。佛所講的道理,就是教育我們:第一、懂得做人的基礎;第二、要有成人之道。做人的基礎就是說,生命必定要接受教育進化,做一個有禮儀有規矩的人,有禮儀有規矩才能有條件成人之道。成人是到社會去發揮,做人是在家庭上規范。 《地藏經》介紹地藏王菩薩如何孝順父母,介紹觀世音菩薩慈悲普利十方。地藏王菩薩的孝順是做人的基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是成人之道。為什麼地藏王菩薩以出家身來孝順父母?出家表示接受教育,才懂得孝順父母的大道。在家庭做得到了,你到社會去教育人,才有說服力。 有些人說:“我念《地藏經》是為了忏悔。”那你忏悔哪方面啊?首先應該是忏悔自己虧了孝道;念觀世音菩薩,是念出菩薩的慈悲心,自己要像菩薩一樣,無私地奉獻生命,普利十方。菩薩的心是善意的,是沒有惡意的。學佛人就是要學:心中沒有惡意,完全有善意。不學佛就不懂得心中的善意是善根福德。 有病的同修,你們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傷害人?你生病就是你傷害人的果報了,病就是暴露人心中的惡。今天願望大家共同反省心中的善惡,找出自己善的一面與惡的一面。找到了就是清淨的人,找不到永遠不得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