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煥法師:修行要有智慧


 2021/2/27    熱度:2123    下載DOC文檔    

廣東化州南山寺2009-4-14至4-21念佛七法會

(4-20下午) 修行要有智慧

感恩常住三寶慈悲、感恩諸位法師慈悲、感恩諸位同修慈悲,阿彌陀佛!大家好!

我們佛教裡面有一個讓人很難處理的事情,就是心願和執著。沒有心願,就等於沒有目標。但是人一旦執著,又有障礙。那這兩個方面要如何來完善呢?第一要有智慧來判斷好壞,第二要接受善知識來指導。如果自己沒有良好的智慧,那就要接受善知識來指導。

人沒有目標肯定就沒有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終點。但是一旦執著了,就非常煩惱。很多的同修,包括我本人,沒有學佛之前好像很自在,學佛以後反過來煩惱更加多。有沒有這麼回事呢?煩惱從哪裡來?因為沒有條件去親近善知識,自己又沒有智慧,同修之間也沒有誰有智慧,變成糊塗人指導糊塗人,這個說可以這樣做,那個又說不行,結果不知道到底聽哪一個的好。

在這方面密宗很有講究,聽一個上師就是聽一個上師,聽多個上師就亂了。所以密宗怎麼講呢?上師相當於自己的本尊,就是聽一個老師的指導。因為法門之多,就像有語文有數學有化學,理科的老師肯定要講理科的道理,文科的老師肯定要講文科的道理,你敢說他講不對嗎?是我們聽不對。

法法平等,不能說哪一個法門好或者哪一個法門不好。首先認可自己是一個業障深重的人,是我們接受法門的緣份不同。比如,簡單來講,地藏王菩薩的法門叫做報恩法門,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叫做慈悲法門,阿彌陀佛的法門叫做極樂法門,普賢菩薩的法門叫做慚愧法門,文殊菩薩的法門叫做智慧法門,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門叫做什麼法門呢?叫做大徹大悟的法門。

大家念過《地藏經》都應該懂得,裡面有這麼一段經文,有兩位菩薩,一位是先成佛以後才渡眾生,一位是渡盡眾生才願意成佛。我把這兩位菩薩的概念講一講。前一位菩薩說成佛以後再渡眾生,他的意思是說先完善自己到位了,才有能力幫助別人;第二位菩薩說先渡盡眾生我才成佛,意思是我已經有能力渡眾生,我本來就是佛了。

你們在這個地方沒有明白,有一位同修說:“我也願意渡完眾生,我才成佛。”我就笑他:“你了不起了。”他說:“我可以嗎?”我說:“你不要哭就好了。”自己的苦難都過不了關,你想渡盡眾生才成佛,你騙誰?

但是我不是一概而論,因為在座的有些是佛再來的,是菩薩再來的。假如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最好先接受佛來渡。我自己也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了,干脆捨命全交給佛,佛怎麼教就怎麼教,佛教我“一”我也跟到“一”,教我“二”我也跟到“二”。如果你再不教了,我也跟到“二”為止了。這樣做就簡單了。

你念一部經,如何接受到真智慧呢?我懂得回向很微妙,說:“本師釋迦牟尼佛,我現在念《地藏經》,我是生死凡夫,首先我沒有能力理解佛所說的話,連每一個文字的內涵也不懂,連一句話的意思也不明白。現在我要念誦你的《地藏經》,那麼接受佛慈悲,成就我每一個字的內涵都明白,每一句話的意思都理解,當我念完一部《地藏經》,裡面所有的文字和道理,讓我全部明白理解,一個不漏。”這樣回向就對了。

你們念《法華經》也好,《華嚴經》也好,《金剛經》也好,都應該這樣。但是不能照平時我們念經文那樣快念,為完成任務,應該是一句一句地念,慢慢的來。這是我經歷過的事情。

現在有些人認為我講的不是佛教的道理。因為我是走人間佛教的路子,佛教的道理也有,世間的道理也有。今天講的是心願和執著應該分明,佛教育我們在人事不同的環境,在緣份不同的條件下,應該看破放下的要看破放下,但是應該完成的心願必然要完成。所以這兩個層次,自己如果沒有智慧,就去接受善知識的指導。

我宣揚阿彌陀佛的法門,並不是說其他法門不行,其他法門讓給其他法師來宣揚,我只能宣揚成佛的法門。因為我感覺先行菩薩道我做不到,所以我先完善自己了再行菩薩道。我是生死凡夫,多一件事就感覺來不及了,根本沒有那麼大能力去應付很多的事情。

你修觀世音菩薩法門都可以,也願望你永遠不要改變,就是“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到底就對了。但是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和念“南無阿彌陀佛”,於心態上配合才能得法。如何在心態上配合?念“南無阿彌陀佛”心態快樂,你絕對得法。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心中慈悲,你必定得法。

如果你念觀世音菩薩了,在家裡面又說:“你這個老母親這樣做不對,你這個老頭這樣做也不對。”這樣就不是觀世音菩薩了。念佛也是這樣,如果家人罵你,你始終說“南無阿彌陀佛”,也不生煩惱,也不難過,又不發脾氣,你就是佛了。

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