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孝居士: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卄五 正報微妙


 2021/6/16    熱度:1266    下載DOC文檔    

(卄五) 正報微妙

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⑤,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⑥,故有天人之名
   (這是說極樂眾生的正報很微妙)
   在極樂世界的一切聲聞、菩薩、天人大眾,人人都有很高明的智慧,能徹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和充分明了一切事物的性相因果,而且神通自在,不但具有天眼等四通,能洞悉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還有神足通,能於一念之間徧至十方世界,及漏盡通,能究竟到達涅槃之彼岸;每個人的形狀也都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差別。但是,為了隨順他方世界眾生的稱呼,所以有“天人”這個名稱。

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⑦,皆受自然虛無之身⑧,無極之體⑨。
   極樂眾生的容貌端正,超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非常稀有。色相莊嚴微妙,也完全不像天上人間的人,而是皆受自然的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附記:以上兩段經文,向我們介紹極樂眾生的正報,無比莊嚴,非天上人間之一切眾生可比。那是本願中第3“悉皆金色願”、第4“無有好丑願”,以及第21“三十二相願”之功德所成就的。
◎注釋
⑤鹹同一類 這裡是說極樂眾生的正報都一樣、同一類。
⑥因順馀方 因為要隨順他方世界的眾生。
⑦非天非人 不是天上的人,也不是人間的人。這裡是指極樂世界的眾生。
⑧虛無之身 指極樂眾生的身,不須父母,在蓮花中化生,那是清虛(不需飲食來資養)之身,近似虛無,故曰“虛無之身”。
⑨無極之體 指極樂眾生之體,壽命長遠,無有極限。

佛告阿難: 譬如世間貧窮乞人,在帝王邊,形貌容狀,寧可類乎①?阿難白佛,假令此人在帝王邊,羸陋丑惡②,無以為喻,百千萬億不可計倍。所以然者,貧窮乞人,底極斯下③,衣不蔽形,食趣支命,饑寒困苦,人理殆盡。皆坐前世不植德本,積財不施,富有益悭④,但欲唐得⑤,貪求無厭,不信修善,犯惡山積⑥。如是壽終,財寶消散,苦身聚積⑦,為之憂惱,於己無益,徒為他有⑧,無善可怙⑨,無德可恃⑩,是故死墮惡趣,受此長苦。罪畢得出,生為下賤,愚鄙斯極(11),示同人類。所以世間帝王,人中獨尊,皆由宿世積德所致,慈惠博施,仁愛兼濟,履信(12)修善,無所違爭。是以壽終福應,得升善道,上生天上,享茲福樂。積善余慶(13),今得為人,乃生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眾所敬事(14)。妙衣珍膳,隨心服御。宿福所追(15),故能致此。
   (這是舉例說明眾生隨業受報)
   佛告訴阿難:“譬如世間貧窮的乞人,站在帝王的旁邊,他們的面貌、形象、氣質,難道是同一類嗎?”阿難答道:“假使乞人站在帝王之旁,他的身體羸弱,面貌鄙陋,形相丑惡,跟帝王相比,差得百千萬億倍,因為貧窮的乞人,身份低微,衣不蔽體,飲食勉強維持生命,饑寒困苦,做人的意義盡失。為什麼相差如此之懸殊呢?這就是各人所造的業因不同,故所受的果報也就不同。那些貧窮的乞人,前世不修功德,貪積錢財,不肯布施,越富越貪,只想一本萬利,貪得無厭。由於不信因果,為富不仁,所犯罪惡,聚集如山,到了壽終之時,財寶卻帶不去而消散。一般都是在生之時,為了積聚財富,勞心勞力,終日憂愁煩惱;死後所積財富於己無益,徒為他人所有,又沒有善行可以倚賴,也沒有功德可以依靠,是故死了之後,隨業受報,墮落三途,長期受苦。這樣地經無量劫,受罪完畢,回來作人,生即下賤,雖然示同人類,但愚癡鄙陋至極。世間的帝王則不然,在一國的人民之中,獨一無二,最尊至上,這是由於宿世多積功德所致。有慈悲心,喜歡布施,仁慈博愛,普濟貧苦,守信修善,與人無爭,是以壽終之後,福德感應,得生人天善道,先在天上享受福樂,接著享其馀慶,今生為人,投生帝王之家,自然尊貴,儀容端正,舉止非凡,眾人皆敬仰奉事。而且有種種美麗的衣服,和山珍海味的膳食,可以說隨心所欲,應有盡有。這些都是宿世種福,今生才會感得如此之福報!”

佛告阿難:汝言是也。計如帝王,雖人中尊貴,形色端正,比之轉輪聖王,甚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丑惡,不得相喻萬億倍也。假令天帝(16),比第六天王,百千億倍不相類(17)也。設第六天王,比無量壽佛國菩薩聲聞,光顏容色,不相及逮(18),百千萬億,不可計倍
   (這是作五番校量以顯極樂眾生之勝妙)
   佛即告訴阿難:你說的對極了!可是帝王雖然人中最尊最貴,形色端正,最為第一,但是若與轉輪聖王相比,那就不如了,顯得非常的鄙陋,就好像乞人與帝王相比一樣。而轉輪聖王,雖然相貌威德,殊勝微妙,天下第一,但與忉利天王相比,那又不如,顯得也很丑惡,相差萬億倍。假使以天帝(即忉利天主,又名帝釋)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王相比,那帝釋又大大不如,兩人相差百千億倍。假設以第六天王來跟無量壽佛國中的菩薩、聲聞大眾相比較,那第六天王身體的光顏容色卻又望塵莫及了,不只是相差千萬億倍,而是計算不清的倍數呢!
 附記:所謂五番校量:第一番:釋尊舉此土乞人,來與世間的帝王校量;第二番,再舉帝王來與轉輪聖王校量;第三番,複舉轉輪聖王與忉利天王校量;第四番,舉忉利天王與他化自在天王校量;第五番,舉他化自在天王與極樂眾生相校量。校量結果,顯出極樂眾生,超世希有,無與倫比!我們若不念佛發願求生極樂,作極樂眾生,豈不是自暴自棄、自甘墮落?
◎注釋
①寧可類乎 難道是同一類嗎。
②羸陋丑惡 這裡是說身體羸弱,面貌鄙陋,形象丑惡。
③底極斯下 指身份低級下等。
④富有益悭 越富越悭貪。“悭”是自己的東西不捨得給人家,“貪”是人家的東西千方百計想據為己有。
⑤唐得 不勞而獲。
⑥犯惡山積 所犯罪惡,堆積如山。
⑦苦身聚積 這裡是說勞苦身心來聚積財富。
⑧徒為他有 徒為他人所有。
⑨無善可怙 沒有善根可以倚賴。
⑩無德可恃 沒有功德可以依靠。
(11)愚鄙斯極 愚癡無智和身形鄙陋至於極點。
(12)履信修善 守信和修善。
(13)積善馀慶 所積善福尚有馀慶。
(14)眾所敬事 大眾所敬仰和奉事。
(15)宿福所迫 是宿世所種之福所召感的意思。
(16)天帝 又名帝釋天,即欲界第二天之天主。
(17)不相類 不能相同一類。
(18)不相及逮 是相差很遠、望塵莫及的意思。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