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孝居士: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二、十方贊譽的阿彌陀佛
二、十方贊譽的阿彌陀佛 佛教界自古就流傳一句話: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於此我們要補充一句:不念無量壽經,不知彌陀偉大! 《無量壽經》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生中,專門介紹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的三部經典之一,另兩部為《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 此經又被尊為‘淨土第一經’,因它乃淨土三經之中心。又佛宣稱,在他此次的度生法運(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總共一萬二千年)中,此經乃最後才滅的經,亦即一切經法都滅了,尚留它住世多一百年,以度有緣之人。由此可見其威力之強及影響之遠了! 就在這部震古爍今的經典裡,佛很詳細的敘述阿彌陀佛如何由人成佛,以及如何創造極樂世界的偉大事跡。 那是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代。當時有一國王,即妙喜國的世饒王,常去聽佛講經說法,聽了以後,不但歡喜,而且理解,隨即發起無上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捨棄國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為僧,法號叫做法藏比丘。 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懷大志,人家頂多為社會、為國家或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卻是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著想。他眼見芸芸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發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惡緣多,助道的善緣少,甭說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時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眾生早日成佛? 類似問題,終日纏繞心頭,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須先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以便吸引十方無量眾生的注目;並要建立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以便一切眾生都樂意往生;同時還要有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以便十方眾生萬修萬人去。 答案是找到了,但不知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和哪一種國土最美好?哪一種法門最微妙?於是他去請教老師世自在王佛,他向佛禀白:‘我想成佛,乃想成為一位超越十方一切諸佛的佛!同時希望我將來的佛國,也是一個超越十方諸佛剎土的淨土!請問像我這樣的心願能實現嗎?’ 聽了這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心聲,世自在王佛對他說:‘譬如一望無際的海水,如果有人用斗去量,經過很多劫的長時間,海水尚且可以量盡。只要人的意志堅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斷的努力,就連成佛都不成問題,還有什麼心願不能兌現的呢?’ 佛的話給了他極大的鼓勵,於是他跪在佛面前:‘請佛慈悲垂示十方諸佛美好的淨土,以及莊嚴淨土之法,我聽了一定如教修行。’ 佛感其至誠,就為他詳細的開示各種的修行方法,並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境界。不僅如此,還以不思議自在神力,將所說的諸佛剎土,一一的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清清楚楚的親眼目睹,身歷其境。 資質超卓、絕頂聰明的法藏比丘,即將所見到的諸佛剎土,選其‘勝’而捨其‘劣’,發現其中西方淨土,最為殊勝,於是決定在西方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又將所聽到的各種修行方法,捨其‘難’而選其‘易’,發現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於是決定以之作為自己將來普度眾生的無上法寶。 這樣的精挑細選,去蕪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設計,總共經歷了五劫長的時間,才完成構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絕妙淨土。 在這五劫的長時中,他一面構思,一面修行,同時還集結了許多莊嚴其淨土和幫助一切眾生修證佛果的大願。 此時他又回去見佛,向佛作一個修行的報告。他禀告佛:‘我已成功構思我的美妙淨土!同時也已成功清淨之行了!’ 由他後面的這一句話,證明他此時已修到心不起分別、已證入無所執的清淨境界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清淨心為因,將來所證的果報國土,一定也莊嚴、清淨。 佛見他修行已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就無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現在可以具體的宣布,你那普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的大願了!’ 於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眾之中,發下他那冠絕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願: 一、國無惡道願 二、不墮惡趣願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身無差別願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九、他心通願 十、神足通願 十一、遍供諸佛願 十二、定成正覺願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十七、諸佛稱歎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十九、聞名發心願 二十、臨終接引願 二一、悔過得生願 二二、國無女人願 二三、厭女轉男願 二四、蓮花化生願 二五、天人禮敬願 二六、聞名得福願 二七、修殊勝行願 二八、國無不善願 二九、住正定聚願 三十、樂如漏盡願 三一、不貪計身願 三二、那羅延身願 三三、光明慧辯願 三四、善談法要願 三五、一生補處願 三六、教化隨意願 三七、衣食自至願 三八、應念受供願 三九、莊嚴無盡願 四十、無量色樹願 四一、樹現佛剎願 四二、徹照十方願 四三、寶香普熏願 四四、普等三昧願 四五、定中供佛願 四六、獲陀羅尼願 四七、聞名得忍願 四八、現證不退願 他的願,願願莊嚴淨土,願願濟度眾生。並在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爾者,誓不成佛。’這是展現他誓要每一願皆兌現的決心。 他這樣是踏著古來諸佛的步伐前進。古來諸佛,無不先立大願,後依願起行。因為:立大願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會有大成就,當願行圓滿之日,即是成佛之時。 職是之故,法藏比丘在發願後,對修行更加精進,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處,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進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一切諸佛和眾生,並廣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雙修。他就是這樣的在無央數劫的長時中,成功的積累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今天,法藏比丘已經‘願行圓滿’而成佛了!據《阿彌陀經》說,他成佛以來,已有十劫,佛號‘阿彌陀’,其美妙絕倫的國土名‘極樂’,地點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 法藏比丘在未成佛以前,便已是一位‘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誓給一切眾生安樂,願拔一切眾生痛苦的最偉大人物!成佛之後,更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所以他所成就的國土,為一切往生者提供最完善的生活環境、最完美的修行道場,和他親自教導眾生修行,使人人都能一生成佛;尤其他的萬德洪名,能令聞者、念者,無不獲得絕大利益! 蓋‘阿彌陀’三字,乃‘無量’之義,他的壽命、光明、智慧、功德、神通、道力、慈悲、相好......等等,無一不無量,故我們可以稱他為‘無量壽佛’,也可以稱他為‘無量光佛’。 實際上,十方三世諸佛,哪一位不也是樣樣皆無量呢?可見‘阿彌陀’這一個稱號,也是十方諸佛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即等於念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即一切啊! 根據中國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的說法,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可以分成三方面:一、攝法身願(包括第13、15、17三願);二、攝淨土願(包括第42、43兩願);三、攝眾生願(包括其余之四十三願)。從比例上來看,我們就不難發現,‘攝受眾生’才是四十八願的主要內容,此亦顯示,阿彌陀佛發願要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目的是為了救度眾生,他要一切眾生都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人人都跟他一樣,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樣樣皆無量、圓滿。 世人由佛這種偉大的‘願’,而認識到他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是一切眾生的救度者,故此人人皆以無比虔誠的心,敬仰他、皈依他,希望能得到他偉大的願力加持,在此生中,了生死、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所以佛教界還流傳著一句‘家家彌陀佛’的話,那就是家家戶戶都有人念‘阿彌陀佛’的意思,由此亦可見世人對其崇拜敬仰之一斑。 也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對眾生的關注太廣了,對世人的慈悲太切了,所以古德有偈贊曰: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站在理(體)上講,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與佛的道法既平等,則其果位亦平等,我們切不可妄生分別心,以為佛位有等級之別,那就大錯特錯了;但站在事(相)上言,阿彌陀佛九品度眾生,與眾生所結的緣最深最廣,勝過十方諸佛,又他的極樂世界,廣博莊嚴,超越十方諸佛淨土,的的確確阿彌陀第一啊! 阿彌陀佛的偉大,就連十方諸佛亦都同聲贊揚,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在《無量壽經》裡說: ‘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又在《觀無量壽佛經》中說: ‘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你看,佛不但放光利樂一切有情,還‘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啊!你能不死心塌地的皈依他嗎? 我們今天既知阿彌陀佛放光注照一切眾生,攝取不捨一切念佛眾生,相應的,就應該時時憶佛念佛,以便我們的心與佛的心,心心相印,感應道交!這正如陽光雖然普照大地,一視同仁,不分彼此,但也要您決心從陰暗的角落裡走出來,方能接觸到它的光明和溫暖一樣。 此外,阿彌陀佛,由人成佛,創造世界,其事跡還給世人帶來幾個非常明晰的訊息: 1、佛教常說:一切眾生,本具佛性,皆可成佛。阿彌陀佛由人修行成佛,便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2、十方佛國淨土,是可以隨人的心力、願力而創造的,正如《維摩經》所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3、法藏比丘既可憑其願力功德成就極樂世界和普度眾生,而我們也可藉著憶佛念佛的願力功德,往生西方,見佛成佛。 這樣的訊息,才是全人類的真正福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