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法師:本尊阿彌陀佛 第七章 現代啟示
第七章 現代啟示 作為大乘佛教特別法門的淨宗,修持方法極為簡易,而其義理與境界卻又無限深邃。由阿彌陀佛妙明真心流現的西方淨土,舉體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與華嚴玄門義理無二無別。西方極樂世界既是淨業行人的終極歸宿,又含攝著宇宙法界的無窮奧秘;既具清淨莊嚴的美質,又不乏科學認知的價值。淨宗內蘊的潛質,勢將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而彰顯。 一、淨土妙嚴與科學美 科學以觀察現象、提出假設、建構數學模型、經由實驗證明等為特點,大多由人的第六識分別識來完成。淨土則是離心意識以無分別的般若智慧來觀照的對象,因此淨宗可以說是一種殊勝的科學,是建立在般若基礎上的。淨宗與科學難以作簡單的類比,而美或能充當溝通二者的信使。 西方科學經歷著從重視美到傾向經驗最後又回歸美的螺旋式的發展。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與柏拉圖認為形式美是世界的本原實相,美具有先天性。柏拉圖說:“靈魂一見到美的東西就感到敬畏而戰栗,因為它感到有某種東西在其中被喚起,那不是感官從外部曾經給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無意識的境域之中。”由此理念,衍生出美的兩種定義:其一,美是“一”的永恆光輝透過物質現象的朦胧顯現;其二,美是部分同部分、部分同整體之間固有的協調。 而亞裡士多德開辟的注重經驗、邏輯與分類的科學路向把美看作是觀察者的個人特性,而不是自然事物的特性,這種觀念致令西方科學長期偏離美。本世紀以來,西方科學出現了一種引人注目的逆轉。西方前衛科學家開始注重美,認為美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是發現科學真理的最高手段,是衡量真理的第一標准。愛因斯坦一生尋求對世界本質的了解,堅信自然的基本設計應是簡單與和諧。這一理念引導他作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科學發現。海森伯說過:“探索者最初是借助於這種光輝(指美的光輝——注),借助於它的照耀來認識真理。”德國數學物理學家魏爾更把美推到科學認識至高無上的地位:“我的工作總是力圖把真和美統一起來,但當我在兩者中挑選一個時,我總是選擇美。”分子生物學創始人詹姆斯·沃森曾提到美如何引導他們發現了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甚至將由美求真視作科學探索的唯一動因:“我沒有試圖直接解決某一個物理問題,而只是試圖尋找某種優美的數學。”事實上,對理論形式的美的揭示,常常導致對理論內涵的深刻把握。總之,科學的真與科學的美有高度的一致性。 現代物理學家探究亞原子微觀世界,對物質內部構造的優美、和諧、對稱、質樸等規則性表示驚歎,他們相信宇宙是按照美的數學原理運行的。 從表象來看,我們生活在一個丑陋雜亂的世界中,然在物質結構內部(亞原子世界)卻存在著優美的秩序;用佛理诠釋,這個宇宙是眾生共業所感的穢土,在穢土深層,含藏著一套與妙明真心相稱的優美法則(此乃染淨相雜之阿賴耶識所致)。眾生諸煩惱中,有如來身俨然不動。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淨土穢土,理體無二。然娑婆眾生心性濁染,不能顯發深層美質。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從妙明真心流現的妙嚴淨土,將心性深層美質充分彰現。所以,探究西方淨土依正莊嚴,從現象界契入本質界,對把握美的本質,啟迪科學真理的發現,均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茲擬從科學美要素:對稱、簡單、透亮,對照西方淨土的境況,略施討論。 一、對稱性 對稱意味著整體的和諧與結構的有序,即部分與部分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固有和諧。從人體到建築,從微觀原子世界到宇觀河外星系,均貫穿著對稱性原則。對稱性是物理理論的最本質特性。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亞原子水平上存在一種鏡象對稱,那裡的每一粒子都對應有一個質量相同性質相反的反粒子。根據對稱性原理,物理學家成功地預測到反粒子與虛粒子的存在。 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景物,諸如宮殿樓閣、蓮花寶樹、寶網鈴铎、幢幡寶蓋等從整體到部分無一不體現出對稱性法則。試以寶樹為例,西方淨土寶樹欄楯樓閣遍布,互為間飾,每一宮殿外悉有寶樹圍繞,一重寶樹又間以一重欄楯。每棵寶樹上,有七重羅網;一一網間,有五百億妙華宮殿,華麗璀燦,諸天童子自然在中。眾多寶樹整齊布列,莖莖相望,枝葉相向,華實相當,有極強的對稱美感。琉璃地下的金剛七寶金幢,八角八方,具正方體對稱,四根寶柱的平衡對稱,給人以穩健剛美的愉樂。 量子力學昭示:物質本性具有機整體性。每一粒子在一沒有終結的怪圈中由所有其他粒子組成。粒子內部又顯示出結構有序性。原子內部的原子核具有太陽系運轉般的有序軌跡。微觀世界、宏觀世界與宇觀世界具同構對應。 西方淨土的結構和諧美,觸目可觀。七寶地面上,有天華樹華隨風播散,飄墜於地,依顏色作種種排列組合,青黃赤白,間飾錯致,組合成光色形相對稱和諧的圖案華毯。遍布佛國的蓮華,一一蓮華有八萬四千葉,一一葉有百種珍寶的光色;葉上有八萬四千脈,猶如天畫,一一脈有八萬四千光明,映飾著蓮華。無量寶蓮華構成西方淨土整體(大系統)的和諧對稱,每一蓮華一一葉脈的光色圖案,又構成局部(小系統)的和諧對稱,整體與局部相得益彰。和諧對稱美體現在西方淨土從巨系統到微系統的各個層面。深廣無際,窮微極妙,無能稱量。這種和諧對稱性體現出一真法界的本質特性,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與認知價值。 二、簡單 簡單是真的印記(拉丁格言),前衛科學家們豐富發展了這一理念,認為一個美的理論應契合最經濟法則,缺一不行,多一不可。海森伯曾雲:“如果自然界把我們引向極其簡單而美麗的數學形式……我們就不得不認為這些形式是‘真’的,它們是顯示出自然界的真正特征。”在宇宙森羅萬象中,簡單性存在於一切復雜性之中。 西方極樂世界無量華麗的景觀中,貫穿著簡單性法則,西方淨土諸種景相,以圓形為基模,衍生出無量繁富的形相。諸如蓮華、寶池、幢幡、宮殿、聖眾圓光等。《觀經》所述十六妙觀,日觀排第一,以落日懸鼓作觀想西方淨土的下手處,表明簡單性與西方淨土多樣化景觀耦合的深意。 西方淨土的簡單性含攝豐富性,是故簡單而不流於單調,從簡單(一)衍生成復雜(多),多樣化統一,簡單與繁富並行不悖,相得益彰。譬如,西方淨土有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光明,其光可以化為百寶色鳥,亦可變現光台、樓閣、樂器等。由無而有,由有轉空,隨心回轉,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遍布樓閣精捨、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華雨天樂、色光聲香等,諸往生者游歷其中,獲得賞心悅目的快感,表證西方淨土簡單與復雜的高度協調。審美經驗告訴我們,單調的景物難以吸收人的注意力(信息量少故),過於復雜的圖案則加重人的知覺負荷而阻抑審美觀賞。故而,簡單與繁富的中道——多樣化統一,即是簡單性美學原理的本質內涵。西方淨土景物在無盡的重復中閃爍著無窮的變化,給人以奇妙而特殊的感受。圓融不礙行布,行布不損圓融,既富麗繁復又不雜亂無章,既和諧統一又不陷入單調枯燥。這種高層次的審美對本土的建築、繪畫、音樂、園林設計等均有甚深的啟發意義。 中國文化之源《周易》亦具簡易的特質,現代自然科學大多將簡單性視為真理評判標准之一。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僅顯現簡單與復雜的和諧統一,而且,淨宗修持方法即是簡單性的最好注腳,只要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方便,便可蒙佛接引,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成就佛道。用功精純,亦可契證三昧,以佛心入無生忍。證知六字洪名即具至極之美,是如來的性德光輝,是悲智的結晶。 三、透亮 物質由基本粒子組成,基本粒子具正負電荷,最終表現為波動(動態形式),是一種連續的變化,是能量的連續“舞蹈”。婆羅門教以濕婆的舞蹈與旋律表現宇宙動態統一、宏偉壯麗的形象。在日常審美體驗中,光與色的瑰麗璀璨,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情趣,例如:落日、彩虹、熱帶魚、蝴蝶和花卉的美。 西方極樂世界光色絢麗,晶瑩透亮,美不勝收。西方淨土的地面由無量珍寶自然合成。或以琉璃為地,黃金為道;或以紫金白銀為地,百寶為道。這些珍寶交相輝曜,光色瑩亮。地下又有七寶金幢支擎,眾寶流光溢彩,與地面珍寶之光互融交映。地面講堂宮殿,寶池樹林亦輻射光明,地面與宮殿壁柱上,如透亮的屏幕,隨意顯現十方佛國的景象。極樂世界不僅天人聖眾身有圓光,而且種種無情器物均能放光(高純度故)。西方淨土沒有日月(或雖有而不顯光),也沒有晝夜之分,光明恆常。光明不僅具照明之效用,而且能作佛事,消除業障,開顯慧光。極樂聖眾心光顯現,精明潔淨,十方世界無能比者。西方淨土種種景觀,光中有色,色中有光,光色參回,極具美感,令往生者賞心悅目,熙怡快樂。 概言之,西方極樂世界的超然美無量深廣,上述三項只是撷取與本土科學美相關者,略作對比。西方淨土的美是一真法界永恆光輝的徹底彰顯。娑婆穢土的美則是一真法界透過重重物質煩惑隔礙的朦胧而扭曲的折射。柏拉圖認為純粹理念世界是完美的實在,而物質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與幻象,是殘缺不完美的,柏拉圖的這個觀點不無深意。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義谛妙境界相,我們研討西方淨土依正美質,或能獲得發現科學真理的良深啟迪,亦能窺探到森羅萬象宇宙生成的奧秘,願科學家於斯深加矚意。 二、淨宗玄門與前衛科學 西方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真如自性為因,以願力為增上緣,稱性而啟立,舉體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具無量玄門,其義理境界與華嚴十玄門無二無別。 現代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拓寬了人類認知宇宙人生的視野,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與人生價值觀。諸種變化的方向幾乎是趨向與東方智慧,尤其與佛教非常相似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這是現代自然科學的一大特點。茲擬就淨宗與前衛科學,諸如:時空觀、分子生物學、資訊網絡、現代數學、量子物理學等的內在關聯,略作對比性的闡釋與會通,旨在為二者提供一座互動溝通的橋梁,為現代科學注入啟示的因子,同時,亦為淨宗信仰提供現代例證,茲分述如下。 一、多維空間,廣狹自在 愛因斯坦相對論是20世紀最富創見的科學理論。相對論突破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框架,提出二維空間與多維空間的概念。認為二維空間的“真實”物體是三維空間的點組在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同樣,三維空間的物體是四維時空中的點組在三維空間的投影。1884年,英國牧師艾勃特創作《二維世界》(Fladland),以科幻小說的形式提出不同維度世界的存在及其各維世界的關系,二維是平面圖形,一維國是一條直線,零維國只有點。二維空間的某數學教師經過三維人的啟蒙(告訴二維人:向上,而不是向北!),領略並參觀了三維世界,俯瞰二維世界。二維人接受了三維真理,並以精密的推理與豐富的想象,懇請三維人領他去游覽更高次元的世界——四維國(超立體空間),甚至進入到五維、六維、七維、八維……空間。 現代物理學的超弦理論認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更高維的時空中,只是除了現有的四維時空外,其他的維數被卷縮成了很小的閉合圈,不為人所注意。類似花園裡的一條尼龍水管,平時靜靜地放在草地上,遠看好像是二度空間平面圖,近看才見到它是圓管形的三度空間立體物;再細看,它是無數圓圈的連接體。五維時空的空間類似這尼龍水管的圓周,由於太細小,以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觀察不到它們的存在。這個觀點首先由德國物理學家卡魯扎於1921年提出,曾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 到了八十年代,多維空間構想獲得了更多的證據。十一維時空交叉互滲的數學模式令人遐想翩翩。物理學家亦提出多重世界量子力學诠釋,支持獨立存在著無數“平行的”宇宙。它們包含所有星辰,所有恆星以及所有的行星,全都在相同時間甚至在同一空間中真實存在著,這些空間(世界)通常互無聯絡,然而在量子層面,卻互為影響。這種诠釋亦得到來自天文觀測的支持。八十年代,天文學家利用高科技儀器觀測外部空間,驚奇地發現:宇宙中物質的絕大部分都是不可見的,他們曾自認為是研究宇宙中物質的人,事實上,他們發現自己只是觀察到宇宙中由於某種離奇的緣故碰巧能發光的一點點塵埃而已,大部分物質是不可見的。超弦理論描述一種新的物質,稱為影子物質(Shadow mater),它同我們所熟悉的普通物質不發生相互作用,或僅存在微弱的相互作用。由這類影子物質所組成的各種星系和行星,是不可見的,因為它們同我們的可見光線不發生相互作用。那麼組成這類影子物質的形式是什麼呢? 隨著大爆炸宇宙理論模式的流行,前衛科學家們(如狄拉克),提出反宇宙、反物質的設想與虛世界、虛宇宙的猜測。認為反宇宙是在遙遠的彼方和宇宙相對,而虛世界卻與實世界背部相連,表裡相應,虛實共存。而黑洞(又稱時空之洞),或是虛世界與實世界來往的通道。1998年6月2日,美國發射“發現號”探測器,攜帶阿爾法磁譜儀,旨在探測反物質的存在。前衛科學家們對多維空間的探究,雖屬未定與猜想階段,然其中閃爍的智慧火花,洵足發人深省。 大量的飛碟報告,美國七十年代以來為尋找地外文明發射的太空探測器,以及歐美各國聯絡外星人的電訊發射,對火星持續的興趣等,均是地球人尋找多維時空(地外文明)所作的努力。可以說,智慧的地球人目前已進入與地外文明交接的實質階段。 淨土經典現量描述了多維空間的存在。《觀經》中,釋尊應韋提希夫人願生無憂惱處之祈請,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為光台,如須彌山。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光台中映現。或有國土,七寶合成;復有國土純是蓮華;復有國土,如自在天宮;復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種種國土,悉皆加持,令韋提希目睹選擇。《無量壽經》中,釋尊為宣說淨宗大法,首先放光現瑞,光中現出十方佛剎。又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情形。又在宣說淨宗念佛法門的法會中,由佛力加持,阿難禮拜恭祈,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與諸聖眾顯現在此土四眾弟子眼前。阿彌陀佛掌中放無量光,爾時,諸佛剎土、天界宮殿、及至餓鬼地獄幽冥處,悉皆開辟明現。證知:多維空間當處並存,只是由於我們業力,只能見到與業力相應的空間。佛界、天界乃至地獄界我們都見不到。《菩薩藏經》雲:“虛空中世界重數,多於大千所有微塵,但由業力,不相妨礙。”西方淨土的聖眾能見到我們(五眼圓明,不相隔礙),我們見不到彼土聖眾(由業力故,不隔而隔)。極樂世界的佛菩薩,可以不動道場,分身自由顯現各維空間教化眾生。 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空間的拘限,一一微塵,具足十方剎土無盡莊嚴;一樹之間,悉現十方無量佛國。廣狹自在,圓融無礙。極樂世界乃法界藏土,含攝法界,亦遍布法界。稱性功德不可思議,我們欲徹底了達多維空間的真相,獲得自由出入各維空間的能力,最快捷的途徑是念佛求生西方淨土。 二、時間隧道,念劫圓融 時間問題是人類心智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自古以來,人們對時間問題或習焉不察,或打上括號存而不論,或予以常識性的诠釋。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從時空特性上打開一個缺口,作出相對論的重大發現,揭開了時間研究的新篇章。 相對論昭示:時間不是實在本身具有的,只是人解釋世界的工具,換言之,時間是人的錯覺。時間描述是相對的,對於一個觀察者是同時發生的事件,對於另一個觀察者來說卻不是同時發生的,對時間的感受(讀數)隨參照系的不同而不同,時空相互滲透與轉換。愛因斯坦的時間相對論闡釋,有獨到的見地。然而,就時間本質問題,愛因斯坦承認自己未曾把握:“關於現在(The Now)有某種本質上的東西,恰恰是在科學領域之外。”意謂關於“現在”的本質性問題,不是科學探究所能解決的,應訴諸神秘的直覺把握。 自七十年代以來,國際上又掀起一股時間研究的風潮。在時間方向(時間箭頭)上,前衛科學者認為:時間的持續是“非直線的”連續,而不是單一方向直線性的延伸(從現在流向未來)。時間序列同時多向共存,時間既可向前(指向未來),也可由未來向過去進行。量子場論的數學表達昭示:對世界現有兩種不同的解釋方法,既可以看成是一個正電子順時間往上運動,也可以看成是一個電子逆時間往下運動。這兩種解釋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一個反粒子從過去走向未來,也就是一個粒子從未來走向過去。粒子互動的相對性表明時間方向的對稱性。因而,今天進行的一項觀測可以影響到遙遠過去的實在建構;人亦能預知未來。時間因果關系在量子物理層面,具有超常識的神妙。 相對論闡釋時間與速度的相關——速度增加,時間延緩,對於以最大極速運動的光子來說,永恆只是一瞬間,這個理念為太空探索星際旅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可能。美國康乃爾大學行星研究所所長卡爾·謝根氏記載:若是乘著接近光速的太空船飛行,以太空船的時鐘計測,只要五十六年的時光即可飛行宇宙一周。可是,當旅程結束,返回地球時,地球的時間已經過數百億年了,太陽已死滅,地球也已燒成黑炭。 接近光速可使時間變慢,超過光速即可使時間倒流。我們假使坐一架超光速的太空船飛行,就可以追著以前地球上所做種種事情發出的光線,因此就像觀看反向的電影一樣。依次見到近代、古代所發生的事。有一首打油詩雲:“年輕女郎名伯蕾,神行有術光難追;愛因斯坦來指點,今日出游昨夜歸。”時間相對性原理沖擊著人們固有的思維方式。七十年代以來,時間隧道、黑洞白洞等創說,即是在時間相對性基礎上豐富發展起來的。 上述在常人不免驚奇的觀念,在西方淨土則是日常經驗的一部分。時間無自性、時間的變化不僅與物質速率相關,更與心念相關。一念淨心,坐斷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即可超越時間,任運掌握時間,或無量劫濃縮為一念,或一念延宕為無量劫;或過去劫入未來;或現在劫入過去;或未來劫入現在,三際一如,延促同時。 淨土經典對超情離見的時間解脫功德,多有記載。《無量壽經》中,釋尊首唱自己功德(為令大眾信仰淨宗故):“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表明釋尊具有超越時間羁束、念劫圓融的功德。極樂世界的天人聖眾悉具超時間的德能,了知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事。十方眾生何時佛緣成熟,何時度脫,何時成就往生,都能預先知之。欲往十方佛剎供養諸佛,即可分身前往,經須臾間,回到極樂世界,足證極樂菩薩聖眾超越時空間距,神通自在。 極樂世界亦是超時空的妙土,既無歲月劫數之名,更無四時寒暑的遷變。彼土不受時間的剝蝕,無衰無變。彼土諸往生者亦不受時間的制限,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極樂世界天人聖眾在時間上的解脫,為其修因證果提供了最優化條件。 時間的相對性在念佛人的修持中亦能得到佐證。西方極樂世界距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剎之遙,念佛人於臨命終時,得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接引,彈指間(或一念頃)即得往生西方淨土。可見在念佛人與阿彌陀佛願力交感狀況中,時空界限不復存在。往生者一念契入阿彌陀佛本願性海,又何有時間長短延促的分別呢?凡夫至心念佛即具超時間的功德,《觀經》下品下生章雲:“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念佛是現在世,罪因是過去世,罪報是未來世。凡夫至心念佛,念念皆融通三世。三際一如,淨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綜上所述:了解現代自然科學的時間理論,有助於對西方淨土玄門的領悟;而西方淨土的超時間解脫境界,對當代時間論的研究亦有甚深的啟迪。凡夫眾生的迷惑顛倒,大多由時空羁束所致。以生滅心研究時間特性,正如坐在椅子上而欲舉起椅子一樣。所以,當代前衛科學家欲走出時間研究的怪圈,應求助於淨宗念佛悟境。淨業行人欲超脫時間纏縛,亦應精進持名念佛,契證念佛三昧。 三、全息互滲,重重無盡 現代前衛科學在思維方式上有一革命性的轉換,即把宇宙萬象,大至河外星系,小至基本粒子、遺傳基因DNA,看成是有機動態的網絡,其中部分與整體互滲相即,重重無盡,充滿著絢麗與神奇,試舉數例以證。 現代物理學認為,物質世界不存在初始的基本粒子,每一個粒子都包含著其他粒子的其些個性。若干粒子在一個自洽狀態中生成自己,並彼此關聯構成動態的有機網絡。每一個粒子都幫助產生其他粒子,其他粒子反過來又生成它。這種互滲相成的義理在量子物理學的一項著名實驗中得以體現。物理學家玻爾預言:假定一個粒子分為兩半,這兩個分子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作反向運動(一個順時針旋轉,一個逆時針逆轉),運動到極遠處(比如宇宙的兩端),科學家若對其中一分子作觀測,就會推動另一分子的立即反應,並且是對稱性反應(正旋與逆旋的反應)。玻爾的這一預測得到了阿斯佩克特1982年試驗的證實,證明確有一種超光速的聯系存在於遙遠的時空區域之間,兩個被分離到宇宙兩端的粒子部分,能以某種方式組成單一的有機整體,即時感應。這個令科學界感到困惑與震驚的實驗結果,從一法具一切法,全息互滲的理念來觀照,亦屬法爾自然之事。 現代數學分形理論表明:系統中每一個元素都反映和包含整個系統的性質和信息。分形理論的創立者是法國科學家曼德爾布羅特,1967年,他發表《英國的海岸線究竟有多長?》一文,指出海岸線的長度與測量工具有關,尺子愈小,測得的海岸線長度愈長,愈精細地觀察海岸線,便能發現愈來愈多的海灣和海岬,並且悉為自相似結構,即小海灣的形狀是大海灣形狀的濃縮。事實上是無法測定英國海岸線有多長的。分形理論啟發人們從部分認知整體,從有限把握無限,為探索宇宙人生奧秘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種一多相即的全息律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例如,樹上任一樹枝的結構均與大樹結構相似,包含著全樹的信息。人體的任一部位的經絡,諸如耳、鼻、手、腳、腹等的經絡即是全身經絡信息的濃縮。遺傳基因DNA(脫氧核糖核酸)中,含藏著種系與個體的全部遺傳密碼,其存儲、表達、復制、調控與傳遞的機制,構成了一個完整與自洽的環。任一細胞都是全能的,這就為克隆(Clone——無性繁殖)技術提供了可能性。在數學無窮大中,部分含攝全體的信息與力用。而全息照像則將互滲相即的理念技術化、感官化。誠如威廉·布萊克詩雲:從一粒沙看整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整個天。用手掌把握無限,在一刻中把握永恆。 西方極樂世界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理念可借助因陀羅網的譬喻,加以形象的诠釋。因陀羅網是忉利天王宮殿所懸的珠網,網有千珠,一一珠光,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一珠中所現一切珠影,又復現於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之中……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 全息互滲重重無盡的境界在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中充分彰顯。《觀經》雲:“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阿彌陀佛身業莊嚴,顯現重重無盡的境界,廣攝眾生。又雲:“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得見無量諸佛故,諸佛現前授記,是為遍觀一切色身相。”證知,阿彌陀佛與十方無量恆沙諸佛如帝網珠,全息互滲。站在淨宗理念來說,阿彌陀佛即是法界藏身,故而念阿彌陀佛就等於念十方諸佛,見到阿彌陀佛就等於見到十方諸佛,往生到西方淨土就等於往生到一切剎土。一多相即得妙用,何可思議。 西方淨土中,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眾生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每一蓮華如一帝網珠,極樂世界有無數蓮華,蓮華放光,光現佛,佛現國土,國土中又有無數蓮華,蓮華復放光現佛……重重無盡,妙德難思。一蓮華具含法界,傾華藏世界全海水,曾不滿蓮華之一蕊,全息相即,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亦具無窮大的特質。十方往生者亦無量無數,般涅槃者亦無量無數。而極樂世界常如一法,不增不減,譬如大海,為水中王,江河湖泊諸水流入海中,大海不見增多;無量諸水流出大海,大海亦不見減少。正如數學無窮大,增加多少有限數,乃等於無窮大;減少多少有限數,還是等於無窮大。西方淨土無窮大的妙德,正顯事事無礙法界的特質。 全息互滲、重重無窮的理念與境界,在當代自然科學中,尚屬新的觀念,因其超離人們日常經驗,尚未成為民眾的共識。前衛科學家們思維觸角伸展到如此的深度,實屬難能可貴。科學家的理智探究與淨宗現量境界的會通,必將有助於現代前衛科學發展的質的飛躍。 四、測不准原理與隱顯俱成 二十世紀相對論與量子論的興起,對人類思維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決定論的世界觀受到嚴峻的挑戰。海森伯的測不准原理(又稱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想以任何種事先規定的精確度來同時描述一個原子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做到要麼十分精確地測出原子的位置(這時觀測儀器的作用掩蓋了我們對速度的認識),要麼是精確地測定速度而放棄對其位置的知識。測不准關系表明任一原子粒子圖象各自具有測不准的一面,它足以避免各種不同圖象之間的邏輯矛盾。基本粒子內具波—粒二象性,根據觀察者的意念與觀測手段的不同,基本粒子或顯現波動,或顯現粒子。一種狀況顯時,另一狀況則隱,反之亦然。隱顯俱成。數學家哥德爾提出的不可判定性原理與海森伯的測不准原理具有異曲同唱之妙。 根據現代宇宙學推測,大爆炸創生之初,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量子論的觀測也表明:真空空間中不時地爆出粒子對(如電子與反電子),在一個瞬間後又隱沒於虛空。由這些資料可以推斷:宇宙中可能存在反物質世界,只是人類目前難以直接觀測到而已。譬如初八的月亮,半明半暗,明即是顯,暗即是隱。隱處具顯,顯時含隱,隱顯同在,隨緣而現。 隱顯俱成的玄奧亦體現在現代繪畫中,一幅畫隨著觀賞者視覺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構象。如《天使與魔鬼》(莫裡茲·埃歇),將視覺注視白色而以黑色作為背景時,則呈現天使的形象;反之,將視覺注視黑色而以白色作為背景時,則呈現魔鬼的形象。當天使形象顯現時,魔鬼形象則隱,當魔鬼形象顯現時,天使形象則隱。隱顯俱成,隨機而現,極具審美情趣。其他繪畫如《花瓶與人臉》、《小鴨與小兔》等均是根據隱顯構象的不同,產生藝術效果的。 《人格裂變的姑娘》記錄的一大癔症個案頗能揭示人的深層心理與多重人格,顯示隱顯俱成的義理。病人西碧爾童年時代受到母親駭人的虐待,遭受巨大的精神創傷。為了應付嚴酷的現實,西碧爾常在喪失記憶的狀態中,前後出現多達15個化身。每個化身都有各自的姓名、年齡、性格、愛好和處世態度。這些化身都在特定的需要時一一隨機現身。西碧爾本人應付不了的事就由化身替她解決。西碧爾(醒著的自我)不知有化身(只知失落了一段時間),也不具有化身的記憶和經歷。當某個化身控制她的軀體時,其余的15種人格俱隱,隱顯交替。日子便在似夢非夢、時斷時續的狀態中度過。後來,西碧爾經過威爾伯醫生長達11年的治療,16種分裂的人格得以整合,新的西碧爾得以誕生。 每個正常人亦具多重人格跡象,用佛理诠釋:我們心念具足十法界,一念愚癡,即畜生法界顯現,其余九法界隱沒;一念佛號,即佛法界顯現,其余九法界隱沒,隱顯俱成的玄門體現在宇宙人生的方方面面。 淨宗經典多有隱顯俱成之描述。《無量壽經》中,阿難聽從佛敕,向西頂禮,欲見阿彌陀佛,爾時,阿彌陀佛光明赫奕如黃金山,顯現在法會虛空中。爾時,聲聞菩薩聖眾的光明悉皆隱蔽,萬物之光亦如聚墨。月明星稀,體現隱顯俱成之相狀。 西方淨土的池水能宣演無量法音,只是一水,能於同時同處演說諸多妙法,或佛法僧聲、或無生無滅聲、或大慈大悲喜捨聲、或甘露灌頂受位聲。沐浴池水者,各各聞其願聞之法,並且聞與不聞,隨念調控。對願聞者,波揚佛法妙音;不願聞者,水波寂然無聲。寶樹間、地面上、壁柱中所現十方佛剎的情形,亦復如是。願觀看他方佛剎者,寶樹間壁柱上即時映現;不願觀看者,則了無所見。音樂、寶香等悉具隱顯俱成、隨念而顯之妙德。西方三聖在淨土示現的涅槃與繼位,亦屬眾生(已往生者,當往生者)機緣所感的顯隱之相,實則三聖一體,隱顯俱成,圓融無礙。 可見,測不准原理乃屬隱顯俱成玄門的表現形態,極樂世界的玄門義理能夠印證現代科學理念的正確與否;同時,把握現代科學的精髓亦有助於對西方淨土實存的起信。現象界與本質界的溝通,是人類理智進步升華的表證。 五、質能互變,資訊網絡暢達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互變公式:E=mc2(E=能量、m=質量、c=光的速率),這個公式揭示:物質是鎖閉的能量,能量乃釋放了的物質,二者雖有現象的懸殊,本質並無二致。所以,質能可以相互轉換。核武器的試制成功,在實踐上證實了極小的質量能釋放巨大的能量。而能量轉化為物質,在理論上能成立,但地球人目前尚不能付諸實施。 西方極樂世界的天人聖眾卻能自由地將物質轉化為能量,將能量轉化為物質。譬如,極樂世界的天人動了飲食的念頭,應時七寶缽器自然現前(能量轉化為物質),百味飲食自然盈滿,意念食畢,缽器自然消失(物質復歸為能量),無須擦洗之勞。居住的宮殿與衣服璎珞,悉皆應念而成。欲往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種種供具、香華寶蓋等,應念出現在手中。西方淨土的天人聖眾,沒有生存的壓力與焦慮,唯是一心辦道,逍遙自在,安享高心能的快慰(本土高科技從外建立,淨土高心能自性本具)。 當代社會,資訊技術發展迅猛,Inernet(國際互聯網絡)幾乎成為現代化的表征。全球性的電腦網絡化日漸成為現實。不久的將來,人們通過信息高速公路,不必離開書房辦公桌,就可以辦公、學習、研究學術,進行各種娛樂,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場,與遠方的親戚朋友對話,展示照片等。本土的信息技術雖然發達,然與西方極樂世界的資訊狀況相比,亦顯陋绌。本土的信息網絡以電腦為媒介,畢竟存在著諸多的限制與弊端(如價格高、病毒等),西方淨土的信息網絡化,無須儀器為中介,以意念心光即能相互聯絡。欲與某位道友聯系的念頭一動,便應念遙見那位道友(似圖像電話),無論距離遙遠,俨然促膝談心。由於諸往生者皆有他心智通,故無須語言,只以意念交流(如欲以音聲交流,亦能如願)。本土的聯網(光纜)至多只能覆蓋全地球,而極樂世界的信息網絡卻遍布全法界。分身到十方無量世界供佛的道友,悉能以意念聯絡,雙向同步完成。他方世界凡夫眾生沒有能力與淨土聖眾對接,然十方眾生的舉心動念、言談舉止,淨土聖眾悉皆了知。另外,西方淨土的寶樹間、牆壁上、地面上,皆可作寬幕彩電,欲見何方佛剎景象,寶樹間牆壁上便應時映現,意念控制,收放自如;其清晰度,准確度與全息性,臻於極致。西方極樂世界資訊技術之高妙,不可思議。 上述五點,只是撷取當代科技的前沿與西方淨土的莊嚴功德,略作比附,亦只是西方淨土稱性妙用之千萬億分之一而已。西方極樂世界乃超高科技的妙土,淨土玄門與義理,具有超時空的永恆價值,不僅能滿足我們對宇宙人生實相的終極探究欲,為現代人提供究竟安穩的庇所,而且為現代自然科學提供一個有效的參照系,淨宗理念不僅不悖於現代自然科學,而且能給現代自然科學以深層啟示,予以正確的導向。冀識者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