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修平教授:什麼是念佛三昧?


 2021/9/2    熱度:3380    下載DOC文檔    

什麼是念佛三昧?

念佛是淨土宗的根本修行法門。念,又作“憶”,是對所緣之事明白記憶而不使忘失的一種精神作用,念佛的內容包括佛之智慧、毫相、相好、本願、名號等,總稱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經》中說:“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是故非聲聞緣覺二乘境界。”《大智度論》中說:“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先世罪”。念佛三昧主要有兩種:一、一心觀佛相好,或一心觀法身實相,為觀想念佛;一心稱念佛名,為持名念佛,這兩種修行法,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二、為上述三種因行之所成,如心人禅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是謂果成之念佛三昧。

在部派佛教時期,念佛的功德便受到人們的重視。《阿含經》中以念佛為十隨念之一。十隨念是小乘的禅法,念佛不是為了求生淨土,而是為了進入和保持精神專注的狀態。最早將念佛與往生彌陀淨土聯系起來的是《般舟三昧經》。般舟三昧,意為“佛現前定”,入此三昧,可見十方諸佛悉現立前,這是佛的威神力和修持者的功德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該經最終將念佛法門歸結到般若性空的道理上,念佛也就等於念空。這種由觀佛形相進而悟解義理、念佛實相的修行方法,是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的結合。

淨土經典中所載之念佛方法最為完備。《觀無量壽佛經》中將觀想念佛的內容細化為十六觀,分別為日想、水想、地想、樹想、八功德水想、總觀想、華座想、像想、遍觀一切色身想、觀觀世音菩薩真實色身相、觀大勢至色身想、普觀想、雜觀想、上輩生想、中輩生想、下輩生想。《佛說阿彌陀經》則更為強調稱名念佛,其中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持名念佛後來成為淨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法門。傳統的念佛三昧,無論實相念佛還是觀想念佛,都必須集中精神於憶念,因而成為禅定的一種。稱名念佛需要口中出聲,它原是念佛三昧的附屬,經昙鸾的提倡成為淨土宗特有的念佛方法,從而取得了與實相念佛與觀想念佛同等重要的地位。道綽繼昙鸾之後又提出了散心念佛的問題。散心念佛,即以散亂心稱念佛名,不定期限,不論忙閒,不觀佛之相好,不分時、處、所緣,隨時隨處以散亂心口唱佛名號。散心念佛可得往生之說使淨土宗的修行變得更加簡單易行,為淨土宗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摘自《佛學問答》洪修平、許穎 著)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