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啟嵩居士:如何以中華禅開創人類新視野


 2021/9/13    熱度:560    下載DOC文檔    

 如何以中華禅開創人類新視野

洪啟嵩 演講 董飛整理

10月10日18:30,在復旦大學老逸夫樓一樓報告廳,復旦大學禅學會邀請到了國際中華禅創始人洪啟嵩先生,以《如何以中華禅開創人類文明的新視野》為題,為大家作了一場精采的演講。當天現場有近三百位聽眾,聆聽洪先生開釋如何以中華禅提升自身與社會。

以心傳心——印度佛‧中華禅

佛教是一個自內證的宗教,強調究竟的解脫是源於生命自身的覺悟,而不是依止於外在超越的神。因此,佛法以「依禅出教,藉教悟宗」作為核心發展的理路,佛陀依禅觀的內證大覺,為我們開示宇宙實相,這就是「依禅出教」。而佛陀的一切言教說法,都是來自於他當年在菩提樹下悟道的生命體驗。這種體驗,稱為「宗」,而將這樣的體驗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稱為「教」。

佛陀將這種不可思議的體驗,以種種方便演說出來,而後代祖師及學人,也依此修持,悟入宇宙實相,薪火相傳,連綿不絕。所以說,「宗」是「教」的根本。這正是「依禅出教,藉教悟宗」。

當年佛陀靈山會上拈花,傳出「禅」的法門。這一法門歷經西天二十八祖之後,由達摩傳入中國,逐漸發展成中國的禅宗。禅宗自達摩始,經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傳至六祖惠能大師。六祖惠能大師從《金剛經》中體悟出「無念法門」,以當前無住的一念而得自在解脫,現證「般若三昧」,並妙用此自在的心性,以「一行三昧」行道人間。

此前達摩認為《楞伽經》適合於中土,因而將之作為印心的根據,判斷個人修證和體悟。但是到了六祖之後,這種情況有了改變,成為以《金剛經》為核心。從這裡我們可以觀察到,雖然「宗」不變,但是「教」卻是有所轉換的。

中國的禅宗在吸收印度佛教的精華之後,融合了中華本土的傳統文化,以及中國禅宗祖師的智慧,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禅修體系。這一傳統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被中國禅宗祖師進一步發揚光大,使得禅宗迅速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力量。中國禅宗承接以心印心的修證本質,將頓悟法門匯入禅中,與中華文化相應,最終成為光輝燦爛的中華禅。

就此意義而言,六祖惠能大師,不只是禅宗南宗禅的開祖,也可以說是中華禅的真正建立者。

六祖惠能的教示,以「無念」為核心,無念是心性完全的解脫自在,是念念起而不被念念所縛,自心跳脫出一切生命的纏縛、困局,開創出自我身心的解脫與人類思想解放的新局。這種頓悟立超,能自在開創一切的禅法,正是中華禅的特質。

人類文明的困局與契機

當今人類社會面臨著種種困境和障礙。我們可以從「外在障礙」、「內在障礙」及「結構障礙」等三重理路來觀察。

首先是「外在障礙」,如空氣、水、食物、生態等等,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質量的外在環境,都已經發生了惡性變化。事實上,我們現代人甚至不如古人健康。現代人雖然有更為先進的醫療技術和保障體系,但是人類也因為自身的貪欲、對利益無休止的追求而制造了大量的環境污染,直接損害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各種疾病和問題不斷產生,許多頑症使得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生態環境的破壞也使得大自然在不斷反撲,造成許多自然災害。而人心的貪欲,以最近的毒奶事件為例,造成的災難和影響層面之廣,令人難以想象!

其次是「內在的障礙」。社會不斷進步,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但是大量不經篩選的「信息轟炸」,不但沒有讓我們更有智慧,反而讓我們產生了「信息焦慮」,使我們的心騷動不安,無法寧靜下來。人心不靜,就不能獲得智慧;不能得到智慧,就無法斷除煩惱。

老子《道德經》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說明這種虛妄密集的信息,不斷壓縮我們生命空間。這樣的情況造成我們喪失了自身的存在感,也就是「人感」的喪失。

現在許多年輕人沉迷於計算機網絡,經常十幾小時連續不斷地坐在計算機前,不知疲倦。這個時候的人已經喪失了自我,完全被計算機吸了進去。事實上他的身體已經疲憊,饑餓了,但卻無法感覺到,無法控制地繼續上網,直到身體累垮為止。這就是因為人喪失了「自我的存在感」。

人類所面臨的第三種障礙是「結構障礙」。主要是指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政治的強烈變動對人的自我存在所造成的影響。像當前美國華爾街的「虛幻經濟」,正是人類經濟生活中的「結構障礙」,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作為一個禅者,在面對這些危機和困境時,我們應該挺身而出,無所畏懼。我們要從危機中看到轉機,只有這些潛藏的「社會病征」全部爆發出來,才有機會去診治這個社會,讓它更加美好。禅者應該懷著大乘菩薩的大慈大悲大無畏的精神,投入其中。而中華禅正應該在這樣的過程中發揮禅的大用。沒有這樣的大氣魄,是無法真正傳承中華禅的。

回溯到宋元明清時代,中華禅之所以衰落,是因為無法與時代緊密結合,不能與時俱進,無法將佛教的智慧、慈悲與方便,融入整個時代。禅宗有雲:「無超師手眼,不堪教授」,這是禅宗的精進觀,一代要比一代更好,一個禅者應該有這樣的氣魄。只有掌握了中華禅的核心精神,才不會徒存形式,喪失了創發的力量。

以中華禅來開創人類新局

禅可以使自心跳脫出一切生命的纏縛,開創出自我身心與人類文明的新局。

以六祖惠能對宇宙人生的全然解悟為例,在《六祖壇經》中記載,六祖悟道時,以此偈領來表達他的悟境: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是指我們的自性是空的,超越染淨,從來不被污染的。眾生與佛,心性無異,區別只是在於眾生顛倒妄想,故而產生種種煩惱。當我們放下這些顛倒夢想時,就能發現我們自心,本然清淨。

打個比方,就像我們作夢,在夢中感覺到十分真實,從夢中覺醒後,會發現自己本就在真實世界之中,只是夢境是虛幻的。要達到覺醒的過程,就要善用各種方法,除去種種妄想,也就是讓妄念斷除。

其實,這種經驗,很多人都有過,例如在受到突然的驚嚇時,會有剎那心念斷除的體驗,這時確實是沒有任何念頭的。因而古代禅師通過機鋒、棒喝等手段,達到這一目的,讓學人心念斷除,再施以教化。

但是,心念斷除並非開悟,只是悟道的方便。一般人雖然多少有過念頭斷除的經驗,但因為習慣使然,無法安住於此,一下子又妄想紛飛。而禅定的修學,正是讓我們的心安止下來,由定生慧,入於究竟解脫。悟道的過程,也就是發現自心原本清淨的過程。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是指世界的本質是「空」,是各種條件聚合而存在,並沒有一個恆久不變的主體,因為緣起而性空,一切宇宙萬象都處於無常變化之中。一般人都容易把這樣的無常變化看做一種消極的因素,但是,禅者卻認為這樣的無常,正代表著:明天會更好!作為一個禅者,應該善於運用這個「空」,這個生生不息的力量,掌握因緣條件,為人類的福祉而努力。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清淨的自性佛性是我們本來就具足的,只是因為我們被外在虛幻的東西所障礙而無法得知。這樣的清淨自性只待我們善取妙用。從禅的智慧現觀中,能讓我們覺照一切人類未來的微妙機運,從人類生命自身與文化的本自具足中,我們自能善加擇取妙用,開創文明新局。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禅者應該以大定力、大智慧、大慈悲面對變化無常的未來。古代的許多開山禅師,在初創道場的時候,往往要面臨各種巨大的困難,包括山上的飲食,水源,運輸等等。但正是因為禅師心性不動搖,面臨種種逆境才能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充滿危機與挑戰的時代,從生態環境的疾速惡化,地震、雪災、風災等頻繁的天災,到網絡時代信息的爆炸,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新型態的病毒潛伏……現代人的身心條件,面對著這個X倍速變動的世代,猶如以十八世紀制造馬車的材料,來制造登陸外星的航天飛機,面臨著解體崩潰的危機,但同時也孕育著人類文明的新轉機。

禅者自心的自信無畏,讓我們能安然面對現實世界的一切危機與挑戰,不再惶然不安,以禅的開創性智慧,與強大的執行力,進而將之轉化為人類文化向上升華的新機。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禅能與一切法、一切學術門類相結合,與生命相應相契,從而創發全新的事業巅峰。「禅」絕不僅僅只是佛教徒的專利,而是遍及萬有,一切眾生。

禅能與一切存有的個人、事件、學門相融,無論是科學、醫學、文化、藝術,任何一者融入了禅的心要,都能創發出至真、至善、至美的燦爛光輝。以未來太空時代的長程旅行為例,太空時代人們要進行太空旅行時,往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在這期間,當人類必須以冷凍進入冬眠的情況時,如何以禅法來放松身心,讓身心保持在最佳狀態,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中論》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禅者心空智明,能以無念的般若深智,幫助世間一切的生命、文化與文明,開出全新的顛峰。對禅者而言,此時、此地、此人的人間,正是開創人類文明新視野,擘劃出未來人類光明大覺願景的大機緣。如何共創和平、自由、平等、繁榮新世界?中華禅禅者將永葆希望,奮力向前!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