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師:博大精深的佛教 殊勝地念佛
殊勝地念佛 諸位同修,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今天上午我們來講一下殊勝地念佛。 念佛,這個“念”字是一個“今”、一個“心”,“念”就是現在的心要有正念,正念就不是邪念、不是妄念了。那正念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銘記不忘,就是當下的心對所念的法、法門要明明了了,清清楚楚,這是念的特點。“佛”就是偉大的聖者: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的一切佛。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者。所以,念佛就是對自覺覺他、圓滿覺悟的聖者——佛陀銘記不失,不要忘失,這是念佛的意思。你首先得明白念佛的這個意思是什麼,然後才會念好佛,假如你都不明白什麼叫念佛,那怎麼有可能念出佛的意義、功德來呢? 我們為什麼要念佛呢?因為佛是功德圓滿、智慧圓滿的大聖者,能救我們出離苦海。所以,我們念念不忘佛,與佛同在,就蒙佛接引,蒙佛加持,蒙佛攝受。佛是覺悟,也就是自性、覺性現前,不迷。我們的心、自性跟佛一樣,是一體的。所以,念佛能喚起我們的覺性,而達到跟佛一樣的覺而不迷而成佛,所以念佛。 念佛能夠得到三昧,三昧就是定。我們說,得到念佛三昧,要得定。那定的特點是什麼呢?我們要搞清楚。定就是善心聚於一境的特性,就是說善的心,它完全集中在一個所緣的對象上。你的心跟心理活動這時候完全是純善的,集中在一個點上、一個境上,就產生了定,也就是一心不亂。 那我們的心平時為什麼不能定下來?因為,雖然平時我們有善的心,但是我們的善的心並不集中。而且平時有善的心,還有惡的心、不好的心摻和,那就不能夠得定。所以,我們平時在這裡打妄想,貪、嗔、癡、五蓋,心不能夠達到善而集中,故不能的定。 我們為什麼念佛不能得三昧?雖然我們這時候比如說起著善心念佛,但是可能有惡的、不好的心態出來,而且不制止、不放棄,還繼續想的話,不可能會定。你要念佛的這個心必須完全專注在佛上,而放下一切惡的、散亂的心。所以呢,這個善的心不亂,集中而不二,就會達到定。 所謂定的意義是什麼呢?就是善巧地保持心和心理活動在同一個對象上,讓這個心不雜亂。善巧,就是說用某種方法。善巧,比如說念佛或者觀呼吸,你善巧地把你的心和你心理活動,不搞到別處去,想別的,而完全集中在一個對象上,心不雜亂,這就是善。所以,定的特點就是不散亂。它的功能是什麼?能消除散亂。我們平時的心散亂、煩惱,攀緣啊、生死啊等等。那有了定,它不散亂了,它就不動搖。不該執著的能放下,就不顛倒。這時候產生愉悅、法喜、安祥、平靜、平和、寧靜的滿足感,就是樂,有喜還有樂。那麼,定的依因是什麼呢?是樂。你善心保持集中到一處,絕對的集中的時候,產生了一種平靜。這種安寧離開了惡、不善,這時候是定。所以,它有這樣的好處。 那我們對要修到定的這個法,你得有善法欲。就是說你要修的這個善法門,你必須有欲。欲,欲望的欲。但欲不是說欲望,是興趣。我們說,欲求智慧,欲求佛道的欲,就是你希望,你興趣,你感興趣,你對所修的這個法門非常感興趣,非常地向往,非常地想去做,對它非常有好感,有向往。 那你念佛為什麼念不出效果?就是說你對佛的向往、興趣沒有保持住。一開始念佛,對佛很有感覺呀,很敬仰佛,偉大、慈悲的佛陀,阿彌陀佛,然後念起來很有動力,很精進,所以想往生。這個心特別得強,特別向往,特別感興趣,特別想佛的慈悲、偉大,太感動了,太想去了,對阿彌陀佛太敬仰、五體投地了,哇!這個時候你念得非常有勁,非常有感覺,念得非常的舒服,非常的自在,念到安詳啊,清淨啊,念到法喜充滿啊,這就是欲,善法欲。你對這個善法,你得有欲。 好,念著念著呢,過一段時間,你不知道保持這個善法欲,有什麼吃了、喝了、是非來了,你這個心呢、這個欲往那邊一跑,試一試,跑一跑,跑來跑去呢,那個勾引出你的業障來了,壞了,這個這一頭給拉到那頭去,這個欲成惡的了,成財、色、名、食、睡的欲了,整天吃、喝、名利,是非,亂七八糟搞,最後呢,對佛的善法欲沒保持住,念佛得不了力了,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嘴上念著佛,心裡想貪、嗔、癡,五蓋給蓋著了。最後呢,你以前念佛的感覺:法喜充滿、輕安、輕松、自在、解脫、安寧慢慢地給消退,給沒了。最後呢,嘴上念,心裡想別的。然後呢,一天、兩天慢慢地應付,最後連念都不想念了,連看都不想去看它了。為什麼?你覺得念了好象嚼泥巴一樣,一點味道沒有。往生極樂世界,這時侯變得很遙遠,好象沒有什麼感覺了。為什麼?你本來有一點好處,別人讓你不念,你還不干,甚至跟人家打架、吵架,我就非念,我得去上課,我得去寺院,我非念不可,你們擋也擋不住。這時侯不用人拉了,你自己就不想動了。那個時侯,你來勁的時候啊,九頭牛也拉你不動的,因為你嘗到好處了。 為什麼念著念著會退呢?因為你把那個得到念佛的那種善法欲的心給丟了。所以你要檢查,修行得經常檢查。假如念得沒有自在、安寧,沒有法喜,沒有輕安,沒有樂,那你就要檢查:壞了,是不是我哪裡出問題了?是不是對佛的信心不夠?然後你就趕緊地找回來。當時為什麼念佛然後得到那種法喜,得到那種輕安,得到那種自在,它的因緣是什麼?條件是什麼?為什麼一開始有那麼大的動力,念得那麼好?念得很輕松,很清淨,是怎麼造成的?就是你對佛的向往清靜、安寧啊!你這個對佛的這種慈悲的感動,智慧、偉大的這種向往,你想成佛,想往生成佛。 所以,你念佛要想受益,得經常地返觀自己,反省自己。 解脫道這個“十隨念”裡頭呢,它有佛隨念。佛隨念是什麼呢?就是跟隨著所憶念的佛的功德而起念。就是說你隨著你所憶念的佛陀的功德而憶念,而想著佛的功德,產生了一種正念。所以,我們要念佛啊,我們得想著佛的慈悲、偉大,沒有煩惱,清淨、解脫,功德圓滿,這樣想,才會對佛產生向往、好樂,然後念著才有勁,才有動力。假如你對佛一點感情也沒有,就像念了一個陌生人的名字,跟你沒有關系,你不知道念這個干啥呢,還不如去弄碗好吃的,去逛逛街、看看電視呢,那電視更有興趣,想著電視劇下一集演什麼,然後麻將得幾個人湊成局,贏了錢得去買什麼。你這樣想就完蛋了,你念不成佛的。 我們想著哪一種有興趣的事呀,不用人家叫的,也不用人家推的,我們自己就早就跑掉了,即使身還沒走,心早去了,控制不住啊,說什麼我也得去。所以,這個心好樂,好什麼,樂什麼,那你就會往哪裡去。所以,這個心你用錯了,你盡往那六道裡沖,沒有人教,你盡往壞裡面學。有的人啊,小偷,他偷出了快感,不偷他不行啊,砍了手還偷,砍了手用腳,啊?為什麼呢?他盡往那裡想,越想越美,越想越好,所以控制不住。邪YIN啊,小偷了,甚至殺人犯,他都是想的,越想越快干,哎呀,痛快呀,假如干了多好啊!壞了,最後實在控制不住,什麼後果先不說了,不想那個後果,先想那個干了的時候的那種感覺,知道吧?這心的可怕在這裡。你會用啊,你假如想極樂世界,哇!越想越好,九品蓮花,七寶樹,八功德水,然後雨天曼陀羅花,阿彌陀佛正在說法,哇!乘著蓮花去了,走在那個七寶樹下,然後在那個黃金的地上,哎呀,多美呀,越想越好,越想越想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就好樂了。好樂的心用對了,盡往解脫上走啊,不用人家推的,你自己就跑得很快的。所以,這個念佛不用人家說,快念,快念,快到點了,還不去念!不用人講,不用人催,自己早知道了,在干著活就想:趕緊干完,去佛堂去拜、去念去呀!人家不讓念,不行,我非念不可,我就是不干活、不賺錢,我也去念,對不對?所以,這個心有欲,你看你往哪方面用,用錯了,可就完了;用對了,那很快的。你要得定、開慧、往生啊,都是很容易的,知道吧?這個心很厲害的。 我們說走,用腳走,我們說要去美國啊,還得用錢買票,飛機或者車,或換輪船,很麻煩的,那我們說心要去美國,不用那麼麻煩,一下子就過去了,很快的,對不對?那我們說要去英國,這個也很快,一下就想到英國去了。那心也是這樣,你用來往生啊,很快啊,立馬想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放光,哇!很厲害的,阿彌陀佛接引,清淨大海眾菩薩一起來了,美極了!腳踏蓮花,快接我走吧,佛放光加持我,哎呀,太舒服了,太好了!彼國遠不遠呢?十萬億佛土確實遙遠,但是也不遙遠。為什麼?彼國不離我們的心啊,不離我們的真如心,是心想佛,是心就是佛,所以不遠,要走也很快。因為去極樂世界又不是用手走、用腳走,是用心去的。因為身體燒成灰,心去極樂世界啊,所以很快。但是你假如不想極樂世界,你想干壞事啊,殺、盜、YIN、妄啊,想去喝酒,去墮落,去跳舞啊……想得太美了。想那個也很可怕,身體還沒走,人早就在那個舞廳裡蹦蹦跳跳的了,對不對?所以呀,你要想佛。 為什麼我們上課上著沒勁?浮皮潦草的,嚷幾句,咚咚咚咚,快下課了,抽衣吧。因為你沒有想佛嘛,你在想什麼?想趕緊下去完了,應付過去算了,到點了下去我還要搞別的呢,念這個沒用!所以你咚咚咚,反正騙騙過去就算了。你心裡不想佛,哪裡會念好?你念得亂七八糟的,其實念的就是你的心啊!你表現出來就是你的心的不安樂,你沒有自在、解脫。 那我們要想佛,佛的功德是無量的。但是呢,我們可以從佛的十種名號上來想佛,想佛的殊勝,產生了我們念的那種法喜充滿、樂,要得定是很容易。想到心再也不想別的,沒有一個別的念頭,善心集中到一處,想到一心不亂,就叫定。所以,你想好的,想佛的功德,想到別的都不想了,再也沒有一個別的念頭了,就是佛了。善心集中一處叫定。為什麼你不定啊?因為你還想別的,你的功夫還沒有到那種純的完全就是佛了,沒有到那個程度。所以,經上說,一天至七天,確實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一個是不懂方法,另外一個呢,一邊念一邊想別的。你說,那萬一我想著想著佛,有別的起來怎麼辦?別的起來趕緊放下,把心拉回來。要練,就是練拉回來,拉到不用刻意拉,心就在這上頭,這就快了。 那憶念佛有十種功德,你念著佛有十種功德。佛陀叫應供、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那佛的這個德號,其實佛是萬德莊嚴吶,用一萬個名號,千千百百萬的德號來稱佛,都不足以稱佛的功德,但是呢,我們可以通過十種名號,這是都是佛的德號來想著佛,對佛產生敬仰、向往、興趣、好樂,想跟佛走,想蒙佛加持。就象我們剛才說,請佛加持,放光加持,讓我們業障消除,身心清淨。那對佛得有敬仰、向往,知道佛的確實是超越一切的偉大聖者,功德無量,確實具足一切大威神力、慈悲、力量,你才會對佛產生好樂。 好,那佛叫應供。應供就是什麼呢?佛完全把所有的煩惱都斷盡了,貪、嗔、癡、慢、疑、不正見一點一滴都沒有,煩惱、無明沒有,生死沒有,所以呢,值得所有的六道眾生供養,乃至於所有的菩薩親近、羅漢學習。所以,佛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啊,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偉大的引導老師,是胎生、卵生、化生、濕生,所有一切眾生的大慈悲的父親,值得一切眾生供養,應當親近,所以叫應供。我們想,我們平時貪、嗔、癡、慢、疑,亂七八糟煩惱那麼一大堆,而佛竟然一點點都沒有,多厲害,多偉大!我們呢一邊念佛,還有一大堆的雜想、惡心,有時侯控制不住,一樣要去干;但佛竟然一點點也沒有,心絕對清淨如琉璃,多麼偉大,多麼值得親近,多麼值得向往。所以,我們也應該像佛,想成佛。 那佛叫正覺、等正覺、正等正覺。就是說他圓滿的覺悟的,他自覺,自己覺悟,還有能覺他,能讓一切人覺悟,度一切人,而且他的覺行已經達到圓滿,所以佛叫等正覺,就是圓滿的覺悟。圓滿覺悟就是什麼呢?該覺悟的,該知道的,他完全、徹底地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的。應該修行的,完全的已經修行圓滿,再也不用修行了,這就是正覺、等正覺、正等正覺。他應該斷除的煩惱、惡業完全、徹底地斷除干淨,沒有一點點。該修的已經完全修圓滿,該知道的完全已經知道,該斷除的徹底斷除,這麼圓滿的聖者,超越一切,太偉大了!想一想,哎呀,太願意去親近了,太敬仰了,這樣念起佛來,才有那種樂趣呀!你對佛沒有感覺,因為不知道他有什麼好處,他有什麼偉大,你想著可能吃了、喝了更有興趣,那怎麼會念好佛? 第三個叫明行足。就是說佛陀的三明、十五種行已經達到圓滿。 三明就是佛陀有宿命明,宿命明,眾生的過去生種種行為,無量劫的事情佛陀完全、徹底知道;佛陀有他心明,任何的眾生起心動念,佛陀悉知悉見,所以我們念佛,佛陀當然也知道,我們做惡,佛陀也知道,這個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眾生起心動念,干的事,起心動念,心裡想什麼,佛陀徹底知道;還有,佛陀有漏盡明,漏盡明就是佛陀的所有的煩惱徹底地斷除干淨,心裡明淨。 還有佛陀的十五種行,十五種行代表萬行,萬行都修好了。那是什麼呢?戒律儀,佛陀呢,戒律儀,他的戒完全的、徹底清淨的;防護六根,佛陀六根絕對不會攀緣。我們沒事眼亂看、耳亂聽,佛陀不會的;飲食知節量,佛陀不會貪吃,也不會厭食,不會因為貪愛、嗔恨或者麻木地去吃。他的吃都是上味,知節量;佛陀勤修覺悟瑜伽圓滿,佛陀白天、晚上都在正念裡頭,都在清淨、覺悟裡頭,不會說睡起來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會說白天睜開眼睛還亂想,做白日夢。佛陀正信,因為他證悟了真理呀,絕對不可能說對佛、法、僧動搖;佛陀,慚愧已經修圓滿,有羞慚,明白因果,佛陀不可能干壞事,不會對不起人,這些他已經修完了;佛陀多聞已經修完了,所有的真理都證悟了,都明白了,所以聞也圓滿;佛陀精進,精進不息,從歷劫以來行菩薩道到成佛,從來沒有懈怠、放逸,所以他的精進也圓滿;佛陀的正念圓滿,他不可能有妄念、妄想、攀緣;佛陀的智慧圓滿;佛陀的定力,四種禅定啊,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他的定力也達到圓滿,也就是所有的三昧佛陀都具足、圓滿。 所以,佛陀是三明、十五種行,明、行都具足、具備。這麼偉大,實在值得我們親近、向往、尊敬。無論是釋迦牟尼佛還是阿彌陀佛,只要成佛,他都是明行足的,所以我們應該向往。這樣你想著佛陀的偉大、智慧,念起來才有力量啊!你對佛有信心啊!你對佛沒信心,你會念好嗎?會去念嗎?你對佛有疑,那你念不好,因為你不了解佛,你不知道你念的佛的偉大,你有疑:念佛有沒有用啊?是不是賺點錢或者去搞搞別的更好啊?邪門歪道地鬧一鬧是不是來得更快啊?你對佛沒信心,你不了解佛啊!搞不清楚,半途有可能會轉彎的。怎麼會念好佛?不可能的事情啊! 佛叫善行、善逝。善行就是善逝,就是佛陀的行為達到絕對的清淨,沒有一點污點,誓往菩提,絕對的是往正道去做,而達到圓滿,沒有一點點的污點。佛陀的行為,不論是語言的、生理的,身體的行為、心理行為,沒有一點污點,就是說佛陀不可能有一點缺點、一點毛病、干過一點壞事,壞心不可能起過,壞心、壞事、惡語,這些佛陀完全沒有,完全就是走菩提路,完全就是相應的誓往菩提,誓證涅槃,而得大解脫,叫善逝。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善到極點,清淨、正覺到極點的,叫善逝、善行。這才是真究竟,善到圓滿啊!誓往菩提而達到圓滿,就是聖道,佛陀就是完全的聖道。那這樣的偉大的人格,這麼樣的殊勝、無與倫比的聖者,實在值得我們去念、去憶念、去想、去尊敬、去親近、去跟隨他學啊!跟這樣的聖者、偉大的人活在一起,那是多麼好啊!所以去極樂世界那裡跟聖者學,那我們實在沒有白生為人而聞到佛啊,所以抓緊這個機會趕緊到那種國土去,去親近這樣偉大的聖人,多麼樣的殊勝啊! 佛陀叫世間解。什麼叫世間解?就是他了解生滅的世間。世間有情的生老病死,無情的成住壞空啊,乃至於怎麼樣滅苦,滅掉生死,證解脫,佛陀對世間的這些生死以及怎麼樣滅生死的道非常地清楚。我們整天在生死煩惱裡頭,而佛完全地通達。我們要了生死,親近佛,世間解。所以呢,這麼偉大的聖者,我們親近了,把生死了了,那是多麼好啊! 佛陀叫無上士。無上士就是說佛陀的德行超越一切,士就是有德行之人。那佛陀的修行、德行、智慧、戒律、慈悲超越一切,不要說超越凡夫了,就是羅漢、菩薩都比不上佛,所以,佛確實是無上士,再也沒有比他高的了,不可能比佛高的,叫無上。無上嘛,沒有再比他高的了,德行無上。 佛叫調御丈夫。大丈夫能斷煩惱,能調伏自己。佛陀善巧的能夠調伏自己,而且能調伏、度脫一切應當調伏的眾生。一切跟佛有緣,能見到佛,聽到佛法的眾生,佛陀都能夠度他,叫調御丈夫。沒有佛度不了的,只要你跟佛有緣,佛陀就能夠把你度了。佛陀因為知道你的根器,知道怎麼度你,只要你跟佛有緣,佛陀都能夠把你給調了,就象野馬調成好馬,能用的馬一樣,我們的心就是野馬,生死的心通過學佛陀的法能夠調過來,所以佛叫調御丈夫。 佛陀叫天人師。因為他能引導所有的人、天、六道眾生往解脫道去,所以叫天人師。就好象商隊的首領領著商隊度過險灘。象以前,比如說從西域來中國做生意的商人,有很多的大商人,組成商人集團啊,那麼得有開頭的,通達這條路的大商人呢、大商主啊,領著一隊商人。佛陀就是那個領頭的導游,佛陀完全能夠通達怎麼從生死往解脫去的這條路,能完全領導我們出離六道,出離人天苦海,所以叫天人之師。 佛,就是佛陀,所以說佛陀也是佛的一個德號。佛陀就是自覺覺他,覺悟者叫佛陀。迷惑、不明白呢叫眾生。但是,佛陀是大覺,不但自覺,自覺是羅漢,覺他是菩薩,佛陀是自覺覺他都達到圓滿,所以叫覺行圓滿。 佛陀叫世尊,佛陀也叫如來。如來就是乘如實之道而來教化眾生。佛陀對真理、如實之道、法性、緣起空性的真實相通達無礙。如來就是對真如空性完全通達,沒有障礙,對沒有來去相的真如空性完全通達,叫如來。 佛陀叫世尊。世尊就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 所以,我們要把佛陀的德號明白了,然後對佛陀的德產生什麼呢?向往、敬仰、崇敬。要想想,越想越向往,越想越好樂。所以,你對極樂世界呀,對佛啊,得想,你假如不想,你會去嗎?你沒有去的心,你會有勁頭去念嗎?所以,你假如想好,越想越歡喜,越想越好樂,念得有勁,念得很好,所以念得很安樂,煩惱就少,心就能降伏住,雖然沒還沒開悟、解脫,但是能夠降伏住煩惱,法喜充滿。一天念,一天受益,天天念,天天受益,念到往生,念到死,都在這種安樂、向往、敬仰裡頭,雖然中間有一些煩惱,也能通過念佛的這種大的功德扭過那個惡的行為來,這樣往生有份啊! 所以,念佛是修佛隨念。就是透過佛的德號,隨念佛陀的功德。你要想到佛陀的這些德號,因為每天晚上都念啊,應供,有沒有啊?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天人師、調御丈夫、佛、世尊,那你念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佛陀這個偉大二字?嘴上念,心裡想著貪、嗔、癡,那你能夠念好嗎?你念得有興趣嗎?貪、嗔、癡老拽著你走,你想著貪、嗔、癡去了,跟著貪、嗔、癡走,你念到哪兒去了?念著輪回路上去了。所以,你念來念去,久了就疲了,成老油條了,反正炸過來炸過去,也就這樣了,這就完了,沒有受益,沒樂。樂是定的依因啊,你沒好樂,沒有法喜充滿怎麼行?你得有樂,樂得安詳、清淨、輕松。你干活累個半死,一回來一念佛,哇!煩惱、憂愁一下什麼都沒有了。在外面亂七八糟搞一天,一進佛堂,好象一盆甘露水從頭灌到了腳,疲倦完全消失了。一看見佛,一想到佛,什麼生氣、煩惱沒勁,沒勁,太沒意思了,多沒勁;人家跟你吵,你不給人家吵,沒勁,有什麼好吵的?沒意思;人家都貪、嗔、癡,一點意思沒有;什麼吃肉、喝酒啊,亂七八糟,唉,沒興趣,沒勁,一想到佛比什麼都好。念起佛,想到佛的功德,這個世界再沒有比他好的了,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對你都勾引不了,勾不走你。為什麼?那些是什麼?垃圾呀,你覺得太沒意義了,還不如我去坐著念一會佛呢,對不對?所以,你假如有這個心,你去世間做事,你做事、工作、賺錢,也還是法喜充滿的,同事朋友也相處得很好。為什麼?你又不跟人家計較,吃虧你也不在乎,干什麼都也不跟人家一般見識,那沒有一個人對你不好的,也沒有一個人能夠障礙你的,誰看見你都歡喜,完了你跟誰都笑,你念,越念越像佛一樣的笑,你說誰看見你,他會跟你起煩惱呢?你又不給人家結惡緣,人家結惡緣要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到哪裡都受歡迎,受尊敬,就是人家不來理你,你照樣很高興。你有這樣的心,可以去世間去度人了,沒有的話,努力地想佛,念佛。 所以,念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越想越傾向佛,越想越想念,然後心就不偏了,不跑了,能夠安住在當下。心不亂跑,不想亂七八糟,正直安住,不被貪、嗔、癡給綁住了。以前沒有念佛,沒有想佛,沒有念得法喜充滿,沒有想得歡喜、快活、安樂,沒有這樣想的時候呢,什麼貪、嗔、癡來,什麼煩惱、亂七八糟一來,你就給捆得死死的,動彈不得。現在不是了,什麼也捆你不住,你的心有主了,心做得了主啊,不給人家亂捆了,哎,脫出來了,這叫成就佛隨念。 達到這樣能夠正直安住,心貪、嗔、癡捆你不住。不是說沒貪、嗔、癡,不是說沒有那個壞的境界,不是說沒有什麼五欲六塵,不是說沒有上大街等等那些事,是什麼呢?是這些東西動搖不了你,這些東西誘惑不了你,這些東西捆不住你,障礙不了你,你對那個沒感覺。它來就來,去就去,好象跟你無關,一點都對你沒有影響力,沒有吸引力,沒有誘惑力。你的心都在想著佛的偉大慈悲啊、功德圓滿,想得心就住在這上頭不亂跑了,正直安住。 那這樣產生的功德不得了!這樣的心會怎麼樣?他會對一切該尊敬的人都產生尊敬,對善知識啊、師長了、長輩乃至於對一切眾生都產生歡喜心,心裡充滿喜悅。一般的時候我們是有好吃的時候才喜悅,或者想到好玩的時候喜悅,他這個心沒有這些緣攀,亂七八糟的、五欲的緣,他照樣喜悅。為什麼?他想著佛的那種功德圓滿、清淨莊嚴,比任何世間的東西都讓人喜悅,讓人法喜充滿、讓人安樂。所以他的心是喜悅的,而且是多多喜悅的,只要心安住在這裡,不被那個捆住。而且他對佛法的信產生了廣大的信力。這個時候,不用什麼別人說,不用別人講,自己對佛的信心足得很,對三寶的信心、對善知識的信心非常得足,非常得大,對成佛也很有信心,對度眾生也沒問題,智慧、慈悲他沒問題,道德沒問題,他對什麼都沒問題。這一切善的法的成就的功德都沒問題,信得很,自信得了不得,那往生沒問題,解脫沒問題,成佛沒問題。 然後他的正念足得很。這時候有正念,心在正念裡頭,老是這樣做,就老在正念裡頭,智慧也長了。不懂的也很容易就懂了,以前不明白的呢,一聽就明白了。佛的加持力來了,正念來了,心清淨了,很容易就開智慧。 然後福報也大。到哪裡他都法喜充滿。到哪裡都是善緣,沒有惡緣。沒跟人家結惡緣,到哪裡都是福,左右逢源。左邊也好,右邊也好,前邊、後邊都好,反正跟誰都好。吃什麼都好,住呢,也無所謂,反正在哪都好,走到哪好到哪。這個福有多麼大?這個福沒法比,比那個比爾蓋茨都強。這個福就太大了! 然後沒有恐怖。什麼魔鬼了,什麼亂七八糟了,嚇不著我。心裡都是佛,一片清淨、光明,正念現前,佛的功德現前,都是極樂世界。一想就是極樂世界,都是安樂,哪有什麼驚嚇之事啊?那都不用說的,那沒有的,心裡完全都是光明、清淨、正念,什麼都不怕,晚上走路也不怕。以前走路晚上怕,現在什麼都不怕,走到哪都不怕,有鬼也給度了。 再就能忍苦。以前一些苦受不了,生了病了,或者有一點人家說幾句就受不了,現在這些不在話下,沒什麼,什麼都不計較,怎麼都行。 而來生得生善處。往生,你就是不往生極樂世界,你想生天也生天,那你想往生快得很,容易得很。所以呀,你透過這個念佛,你就沒開悟,什麼坐著走、站著走、倒著走都行。這個時候就是沒開悟,但是生死了了,你說什麼坐脫立亡,那不用講的了,什麼燒出捨利,那個都不用說的,那是自然而然的,這些不用去掛懷的,明白嗎?這就是佛啊,佛性啊! 我們念佛,“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那是念佛的報身。還有丈六金身,我們觀佛像,觀佛像丈六金身,這是從應身的觀像來觀。“白毫宛轉五須彌”,阿彌陀佛兩眉之間的白毫一放光啊,有五座須彌山那麼大。須彌山有多大?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圍繞著須彌山,那地球就大得不得了了,太陽、月亮離我們很遠,但是太陽、月亮圍繞著一座須彌山,五座須彌山那麼大,放光,我們都照在裡頭。佛陀的圓光啊好大好大啊,那光中化出無量的佛,無量菩薩隨著,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有八萬四千隨行好,然後都放光,放八萬四千光明,一念佛都照在光明裡,多殊勝!這是從報身佛陀的圓滿,報身上來念佛。 《金剛經》說無我相、我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從法身佛上念,念實相佛。《金剛經》是從空性上來念佛,《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這是從事相上來念佛,這兩個是要圓融的。《金剛經》它是真如空性上念佛;我們平時說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是從事相上,從有上,妙有、緣起上來念佛,但是緣起跟空性是什麼?二而不二的,是通達,不沖突的。我們因為利根的呢,他能夠用空性念佛,證到佛的法身無相,但是我們一般人不能夠馬上做到這樣。我們可以從事相上入門,證到一心不亂,然後再起空性觀照,最後也會證到法身佛。 而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還有這個清淨法身,這三身佛都要證圓滿,才究竟成佛。證清淨法身是證真如空性,圓滿報身是智慧圓滿,那千百億化身是妙用圓滿,那這三個都要圓滿,才究竟成佛。所以,不論是從《金剛經》的空門入手,還是從《阿彌陀經》的有門入手都可以,要看我們適合哪一個。《金剛經》弄不懂,我們從《阿彌陀經》是比較容易的。 所以,象剛才講的,你們這樣去念,將來要成佛是很容易的,往生一點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