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法師:善導大師的念佛思想(心行法師)


 2021/11/22    熱度:2047    下載DOC文檔    

善導大師的念佛思想 
心行法師 
 
  善導大師是山東臨淄(一說安徽泗州)人,俗姓朱,生於隋大業九年(西元613)。少年依止山東密州的明勝法師出家,誦《法華經》、《維摩诘經》;見西方變相圖,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受具足戒後,與妙開律師一同研究《觀無量壽經》,確認唯此觀門方是了生脫死之法。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大師到了並州(山西陽曲縣)玄中寺,禮谒道綽,聽講《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盡承念佛往生之法門。
 
  有人問善導大師:「念佛,真能往生淨土嗎?」
  大師答:「只要你至誠持念,必定滿你的願!」此時,大師自念一聲佛號,即有一道光明從他的口中湧出;十聲佛號,即有十道光明;百聲佛號,即有百道光明,令人歎服不已!
 
  大師在西京寺內,與沙門金剛論議念佛的勝劣,善導說:「念佛往生,果然真實,堂內諸像,皆當放光。若是虛誕,則使我直墮地獄!」在說這誓願的時候,佛像果然大放光明。
 
  唐高宗永隆二年(682),有一天,大師對弟子說:「此身可厭,諸苦逼迫,情偽變易,無暫休息,吾將西歸。」不久,大師登上寺前的柳樹,向西方發願:「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此心,不失正念,不起驚怖,得生安養(極樂世界)。」願畢,於其樹上,端身正化,享年六十九歲。唐高宗久聞師念佛口出光明,又得知師捨報時精誠求生淨土,因此,賜寺匾額為「光明寺」。
 
  唐貞觀十九年(645)道綽大師圓寂後,善導大師即轉赴長安,在光明、慈恩等寺盛弘淨土法門,激發四眾同修信願念佛求生西方。自修則「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則「每逢人即演說淨土法門。」三十年如一日。言傳與身教並舉,以身作則,勉己勵人,專弘念佛法門,普度眾生共入彌陀願海,遂成當時著名的弘傳淨土法門的大師。
 
  大師之著書現存者有六部十卷:《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又稱四帖疏)、《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贊》二卷(略稱法事讃),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讃一卷(略稱般若贊),《往生禮贊偈》一卷(略稱往生禮讃),《依經明五種增上緣義》一卷。
 
  善導大師認為彌陀淨土,就是為沉淪於苦海中的凡夫而設的,並不是為聖人所設。聖人已離苦海,何用救贖?力倡「善惡凡夫皆可入淨土」的主張,賦予那些曾經犯五逆及謗法之罪的人,以改過自新的機會,二乘、根缺,一切善惡凡夫、女人通可往生淨土。
 
  善導大師謂眾生依彌陀的本願力,往生極樂淨土,必須具備安心、起行、作業三條件。
(一)安心,即《觀無量壽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
(二)起行,即身口意三業的行為;身業是禮拜阿彌陀佛,口業是稱贊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和淨土莊嚴。意業是觀照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的身相光明和淨土莊嚴。
(三)作業,即必須以恭敬修、無余修(不摻雜余業)、無間修、長時修(以畢命為期,心行相續,誓不中止)等四修法來策勵實行。
 
  今先說明起行之意義。起行即起身口意三業,身業禮拜阿彌陀佛,口業則稱揚讃歎阿彌陀佛及一切聖眾之身相光明,及淨土之莊嚴光明等。意業則憶念觀察彼佛及聖眾身相光明,及淨土之莊嚴光明等。此與《往生論》中五念門之禮拜,讃歎,觀察三門相同。又《觀經疏》第四說,往生之行有正行,雜行二種。正行又分五種,除前說禮拜,讃歎,觀察三門相同之外,另加讀誦,稱名二種。讀誦觀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等;稱阿彌陀佛之名號。又此五種中,善導更分正業,助業。稱名為正業,讀誦,禮拜,贊歎,觀察四種為助業。觀經疏第四雲:「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管時節久暫,念念不捨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若依禮誦等是助業。」善導大師解釋無量壽經之十念願文為十聲稱佛之義,以稱名為彌陀本願,生西之因行,順彼佛願故。於往生禮讃中,釋彼願文說:「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疏第四說,「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名號。」總之,善導以稱名為正業,余四為助業,正助合修為起行之原則。
 
  其次說明「安心」之意義,即觀經中所說之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所謂至誠心即真失信之意;不用虛假不實心,以真實心,起身口意三業之行。《觀經疏》第四釋至誠心說:「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起善三業者,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問內外明暗,皆須真實。」如此說明,虛偽作善,是不得往生的。
 
  深心即是深信之心
  信什麼呢?
  第一信根機。信知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流轉三界,無緣出離。
  第二信法,此中又分兩點:就人立信及就行立信。就人立信者,決定深信彌陀、釋迦以及諸佛所說,即深信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為極樂導師;釋迦佛為說觀經讃歎彌陀淨土之娑婆教主,深信十方恆沙諸佛,勸證一切凡夫立信發願念佛往生。就行立信者,決定深信往生之修行法,即上文所說,讀誦等五種行門,深信為往生淨土的方法。《往生禮讃釋》深心說:深心即真實信心,信知自己是煩惱具足之凡夫,善根淺薄,所以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無有一念疑心。故名深心。依次,就人立信,是信彌陀本弘誓願,為其眼目。就行立信,是信稱佛名號,十聲,一聲,定得往生為主要。
 
  回向發願心,是將所作一切善根,皆悉回向,發願往生之心。《觀經疏》第四雲:「以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實深信心中,回向願生彼國,名回向發願心。」此稱為往相回向。其次,生彼國後,仍起大悲,回入生死,教化眾生,亦名回向。此稱為還相回向。
 
  最後,作業,是依恭敬,無余,無間,長時四種修法,去策進日常之實踐。其中恭敬修,是有關禮拜方面,即禮佛時要以恭敬殷重之態度。無余修,即規定專修之法,稱名轉念彌陀名號,觀察,憶念,禮拜,讃歎時,亦專門禮念彌陀,即淨土聖眾,而不可雜修。無間修,即心行相續之規定,三業修行,乃至回向發願,無有間斷,恆時相續。常時修,即心行不退之規定,一生為其,心行相續,誓不終止。此四種修行之說,原出於《攝大乘論》第八,菩薩三無數劫中,依此四法而修。善導轉用為願生淨土行者之儀則。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主要體現在他提出的阿彌陀佛是報身佛,彌陀淨土是報土,而凡夫之輩了凡即可得生報土的這些理論上。他充分發揮了淨土立教的本旨,提倡凡夫眾生只要能具備往生的正因(即具足“三心”和起行、作業)便可仗佛願力得生極樂。所謂三心即至誠心,深心與回向發願心,合稱安心;起行就是起身、口、意三業之行。身拜彌陀,口稱彌陀,意觀彌陀及淨土莊嚴;作業是依四種法修持淨業,即恭敬修(恭敬虔誠地修)、無余修(專修稱名、專想淨土),無間修(心行相續無有間斷),長時修(心行不退,畢生相繼)。由此建立了淨土教法的嚴謹體系,可以說大師在這方面,算得上是淨土理論的集大成者,一位典型的代表性人物。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