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法師:和尚的境界出家的心態
在一本自然科學雜志上看到一文,作者引用了一個有關和尚的笑話。說的是從前有個和尚出門去,帶著雨傘和包袱。師父叮囑和尚在路上小心,別把自己和雨傘、包袱丟失了。和尚一路走著。突然,大風雨來臨。和尚猛跌一跤,爬起來發現雨傘和包袱在不遠處,而那裡卻沒有自己。於是大呼:“我呢?我呢?”路人皆笑,說:“你不就是嗎?”笑話畢竟是笑話。因為它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世人編造的這個笑話恰恰說明了人們不懂“我”既是我,也是非我的道理。於是便引出了對和尚的嘲笑。作者筆下的這個“和尚”不是悟解大道的出家和尚,恰恰就是編造者自己和世人。 總聽世人說出家好,清閒自在無煩惱,好多人就是懷著這樣的心態來出家的。但他哪裡知道出家人有出家的不易處,這是在家時站在門外所體會不到的。 未出家前,只看到出家人沒有家庭的操勞、沒有者小負擔、沒有親朋的應酬、沒有生活的奔波,所以他認為出家眾的生活是清閒自在、無憂無慮、無煩無惱,如在天堂,於是產生逃避塵勞的想法,仰慕出家生活,向往出家。等他出家不久,遇到不顧心的逆緣,身心不得自在時,他就開始生退轉心了。這是因為他不了解出家生活而盲目崇拜,把出家生活看得太簡單,不明白出家的目的是斷煩惱、了生死,更不明白斷煩惱是要吃苦的,修道更是有種種的障礙,而只是為了安逸,為了逃脫家庭、生活、社會責任而出家。這樣,必然承受不了出家的清苦,遇到了種種的逆緣,就會灰心喪志。 因此,欲出家者,應先深入了解一下出家生活,不要盲目崇拜,盲目作出家的決定,更不要把出家看成了享受清福。寺廟雖是清淨之地,但你出家後的心是否清淨了呢?如果你的心清淨了,什麼都不執著,什麼都放得下,遇到可愛境不生貪念,遇到違逆境不生嗔念,那你不論處在什麼地方都是清淨自在、無憂無慮的,否則你見可樂境起貪心,見不樂境生嗔心.這也放不下,那也丟不開,那你何能得清閒自在,何能得無憂無慮,就是走遍天下叢林也難得清淨自在,這和世俗人有什麼二樣。 要知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煩惱、有不順心的事。出家人在未得大解脫前,同樣也是凡夫,也有煩惱習氣。關鍵是你自己是如何來面對這些逆境?如果你是以爭強好勝的心態來面對的話,那你的出家只能是失敗。為什麼?因為出家生活以和為貴,以讓為高,以六和敬為原則,以修學佛道了生死、斷煩惱為目的。而你的心態行為是與生死煩惱相應的,與佛道的目標卻是相背的,所以你的出家只能是失敗。 如果你是以修行了生死的心態來面對的話,那麼這些逆境對你來說就是助你修忍辱波羅密的增上緣,如果你能把人我是非看成是自己的業障;以人非我不非的心態在煩惱的火焰中鍛煉自己的意志,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道心,消除自己的業障,增長自己的智慧,升華自己的人格,這樣你才能處逆境而不退心。 總之,作為出家人,不要把出家生活看得太簡單、太天真,如果你真的向往聖者那種清淨無惱的生活、自在的人生,那你就得從心地下一番功夫,在顧境中鏟除自己的貪心;在逆境中拔除自己的嗔心.一旦選擇了出家的路,就要准備為斷煩惱、了生死而吃苦,為上求佛道下利眾生而努力。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態來出家修行,你才能算一個合格的出家人和尚的境界出家的心態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