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二〇〇七年春授沙彌十戒後的開示
二〇〇七年春授沙彌十戒後的開示 時間:二〇〇七年二月二十一(普賢菩薩聖誕日) 地點:海城大悲寺客堂 聽眾:為新受沙彌十戒的六位沙彌 你們今天就正式成為法同沙彌了。大家這次因緣很殊勝,也是無始劫來的努力才有今天的這個因果。既得到人身又能出家,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要把它看成很輕。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了脫生死。想真正了脫生死,如果不出家,不捨去五欲,你想了脫生死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出家是非常的殊勝。但是又非常艱難,得一步步走過來。而且要出家時,這個心裡面,就像割肺鋸肝一樣的難受。嗯,要這樣的。但是它的難受的後面是清涼。必須得經過這一關。你要不經過這一關,你想這個,就你的貪戀,所謂的自我的愉快,自我的這個執著,就會把你牽連著,流轉在生死的苦海裡。出家這一關,本身就在了脫生死上就下功夫了。所以說,出家時你那個心就感覺到特難特難,特苦特苦。那個苦就是我們往往都回避的東西。而且從來沒有機會把這種苦從我們的種子識中拿出來。這時候我們的苦現出來了,我們通過出家把它拿出去。這就是我們在生死路上已經邁開了一大步,已經走向了這個了脫生死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一半了。所以說非常難得,非常的殊勝。 所以說佛講,出家一天一夜,二十劫不墮惡道。為什麼二十劫不墮惡道?就是因為我們這個心,這個生死的攀緣心,這一下就斷開了。你沒有出家這個因緣,是斷不掉的。像現在又興起一個什麼短期出家,他根本就不可能有出家心,他也不會有這種(捨離時的)痛苦,也不會把自己那個貪戀的心拿出來。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出家,能夠把這貪戀心一下子找出來了,知道我們修行的路線,也知道了修行的方向。所以說這是很殊勝很殊勝的。你沒有這一關是拿不出來的。 通過這個受戒的作法,僧眾的加持力,你就是受大戒時儀規、作法也無非如此吧。這剃度前問出家後能否持各種的事項,然後拜忏,剃度,再受沙彌十戒,儀規的認真,重視程度,和受大戒時幾乎就差不多了。有的地方是很殊勝的。所以你們一定把握好這個因緣。這就是你的一生根本。也就從此開始,才是真正往了脫生死那個道上走的。 在當居士的時候,雖然學佛只是培養善根。真正往了脫生死走,還得從這開始走。這也是最快的一條路,最直接的一條路。你不把這個苦——這個享樂的根子拿出來,那是不行的。樂根實際上裡面就是苦,哎,就是苦。所以我們知道了這個樂根所產生的是苦,我們才看到它的根源。所以說我們能夠親眼看著它,而且不是被它扭轉,而去轉它,而能夠自我作主,這是難得難遇的事。所以說大家一定要珍惜。 所以說,修行佛法不在於你修什麼法門。在於你的真實,在於你的用心是否正確,是否是和自己的五欲來斷。如果斷了五欲,那就是了脫生死。 我們往往為什麼在生死這個苦海掙扎?就是因為貪戀著五欲,財色名食睡。所以說咱們的修行方式都是針對財色名食睡所作的。所以說修行啊,不是說你打坐時才是修行,不是你念佛才是修行,而是無處不是修行。吃飯,睡覺,行、走、坐、臥,要保持思想都在修行的道路上。這才能用上功呢。 不是在這邊用功,那邊就回去散亂,這是不行的。所以要時時的,每時每刻都用功,這才是修行。所以說大家一定要嚴持戒律。把沙彌戒要看好,《沙彌律儀》,還要背《毗尼日用》。這兩年你們都要抓緊時間,要抓緊時間學習《沙彌律儀》,背《沙彌律儀》。這是必須的。然後活還得干。因為不能把自己一下子放松了。若放松,最後身體沒有這個活動,體力的活動,最後身心就轉變了。有了體力的活動,往往我們的身體反而堅定。這也是總結出的一條經驗。凡是貪著安逸的時候,很快這思想就變了。所以說還得苦作。而且比平時,當居士時候還要辛苦。而且要主動,要為大戒師服務,為所有僧眾服務。別人不能干的我們去干,別人不能做的我們去做,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們都去打掃衛生啊、廁所啊、各個活(兒)啦,哪有活(兒)我們到哪。以增長自己的智慧,培養福報因緣。 為什麼學戒有的學不進去?就是因為他不能苦作。心想的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必須得心想和事,得合在一起才行。所以說苦作也是一個寶貝。不光是吃一頓飯,不摸金錢就是苦。苦修行,還有其它的一些事。應該把這些,日中一食、不摸金錢、一切供養歸常住等等,這些事情融化在每一個細節上,每一念上,每一個行動上。都讓它充滿了這些戒律上,這才叫修行呢。所以說它就真實了,其它的法門也都是為它服務。 當然了,我們第一步先打好基礎。打好基礎,至於將來怎麼樣來攝心,怎麼樣來做,你先把基礎打好,然後再談攝心。如果不能做到,你想攝心,有時候就是說一句白話,而做的時候根本就不相應。想是一回事,完了但是沒有行為,也沒有力量,也沒有推動力。所以說,受了戒以後,一切善根由此生起。這句話一定要記住,所以說持戒為第一要務。 再一個就是大家要和合。不允許產生任何矛盾。因為我們來到一起都是一個目標,都是為了成佛。而這正是大家在一起熏修的好時機。每個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每個人都是我們應該尊重的前生父母。所以大家一定要和合。 另外呢,少跟外界聯系,不要跟外界聯系,斷絕一切聯系,這才好呢。不聯系了,冷若冰霜如陌路人。實際上陌路心不陌。如果你外面攀緣了,心就陌了。只有你的心不再往外去追求了,那個心才會真實。所以說修行佛法主要是斷絕外緣,而識自心。只有斷外緣才能識自心,不是識自心後才去斷外緣。先去斷外緣,然後再識自心。 就像脫衣服,你如果不先脫外面的衣服,裡面衣服脫不下來。想是脫了裡面衣服解決問題,但做不到。就像吃飯似的,第一口飯不吃,你哪來最後那一口,這不都是一口一口吃的?是不?事是漸修,悟是頓悟。所以說這點一定要明白。不要單獨追求一個頓悟,而忽視了漸修,這就是毛病。一定從漸修下功夫。只種因,不管果。我只把因種正了,果我就不考慮了。你考慮也沒有用。你想像的東西反而影響了你。只有不考慮果的人,才能前進。也就是不住。考慮果了,你就住了。啊,明天我如何如何,後天怎麼怎麼的。你起心動念,本身就是退道了。看著沒退,想著是佛法,但是做的事不是佛法,心不是佛法,已經跑到世俗裡去了。所以說大家這方面都得注意。一定要記住這些話。 特別是行為,一定要規范。要努力要把自己啊,瘦成皮包骨頭,那麼去修,那才行呢。身心還得放下,而且還得不怕自己瘦成皮包骨頭,而去拼命去。只有這樣才能與佛法相應。釋迦牟尼佛也經過這個六年的苦修,瘦得肋條骨一根一根的,啊,都是這樣。這才與佛法相應。哎,你這段過去享樂的那個樂根不去拔掉,不可能與道相應。所以說污泥不去掉,你的這個杯,它永遠不可能干淨,裝什麼清水都還是埋汰。所以必須把這個杯裡的污泥洗刷干淨,通過打掃啊、磨搓啊,等等的方法,把它處理干淨。最後才能裝進干淨水、清淨水。我們也是一樣。我們這個器皿,也得需要這麼處理。但是處理的方法不同,所以說咱們有殊勝的地方,就是有佛的戒律能夠去做。所以說它有這個因緣,它能處理掉,主要是靠我們自己努力啊! 好,今天我講到這裡。叫你們阿阇黎給你們講。 眾弟子:依教奉行! 阿阇黎:剛才師父給你們講了那麼多,我也不給你們多講。就是想成佛必須得出家,出家必須得持戒。以後不管遇到什麼違緣,都要堅持把戒律持好,就如同如履薄冰似的一步步往前走才行。我就講這麼多,不會講。 眾弟子:依教奉行! 大悲寺於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九,在念佛堂內為六位發心居士剃度,參加儀式的僧眾及居士一百余人。六位發心居士考驗時間最短者已接近一年,在二月十八剃度前問出家後能否持各種的事項(如日中一食、持不畜金錢戒等)。晚上拜忏。二月十九剃度。二月二十一受沙彌十戒,上妙下祥法師為得戒和尚。以上是受沙彌戒後的開示。 附注: 【法同沙彌】沙彌有二種:一、形同沙彌;二、法同沙彌。若但剃度,沒有受沙彌十戒,名形同沙彌,謂僅是剃發染衣的形象上與沙彌相同,而沒有沙彌的戒體,不知律儀,在法上還有區別;若剃度後,受沙彌十戒,名法同沙彌,行法上已是真正沙彌,方名真出家。 【沙彌戒、《沙彌律儀》】沙彌戒即《沙彌律儀》,二者是一個意思。
上妙下祥法師
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