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上師五十法頌”講記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 ◎妙祥法師 講述 時間:二○○一年八月初九——八月十三晚間 地點:海城大悲寺文殊殿 聽眾:全體僧眾 目錄 前言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序)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真開成就寶門 略釋上師五十法,總(分二科): 第一、共學 第二、本法 總第一、共學(分四): 一、認識作者。 二、為何而作? 三、為誰而作? 四、何時說學? 總第二、本法(分三): 本法第一、准備 本法第二、本主法 本法第三、圓滿 本法第一、准備(又分二): 一、禮拜 二、願造 一、禮拜(復分二): 一、翻譯此法之名 二、本禮拜。 二、本禮拜(又分二) 一、敬禮如來金剛心 二、本法頌 (1)頌曰: 二、願造 本法第二──本主法(分八)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 三、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為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八、簡單總結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2)頌曰: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又分二) 1、普通 (3)頌曰: 2、特別 (4)頌曰: (5)頌曰: 三、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又分二) 1、為何要分別 2、如何分法 (一)、為何要分別? (6)頌曰: (二)、如何分法 (復分三) 1、該放棄的邪師 (7)頌曰: 2、該具足的條件 (8)頌曰: (9)頌曰: 3、當弟子的資格 (10)頌曰: (11)頌曰: (12)頌曰: (13)頌曰: (14)頌曰: (15)頌曰: (16)頌曰: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17)頌曰: (18)頌曰: (19)頌曰: (20)頌曰: (21)頌曰: (22)頌曰: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23)頌曰: (24)頌曰: (25)頌曰: (26)頌曰: (27)頌曰: (28)頌曰: (29)頌曰: (30)頌曰: (31)頌曰: (32)頌曰: (33)頌曰: (34)頌曰: (35)頌曰: (36)頌曰: (37)頌曰: (38)頌曰: (39)頌曰: (40)頌曰: (41)頌曰: (42)頌曰: (43)頌曰: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為 (44)頌曰: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45)頌曰: 八、簡單總結 (46)頌曰: (47)頌曰: 本法第三──圓滿 (48)頌曰: (49)頌曰: (50)頌曰: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竟)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譯後記 執事: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禮佛一拜。 前言 今天有特殊的因緣,有一本是密宗的書叫《上師五十法頌略釋》,是丹吉仁波切解釋的這個法。這本書可能有人已經給我拿過來半年多了,這個主要講怎麼樣恭敬上師、恭敬師父。他看完以後,覺得應該給大眾講。那時候我就給忽視了,我有點想法,一個是尊師重道應該講,另外我怕再造成誤會,這都是講的讓恭敬師父,怕有一點誤會。所以就沒講,也造成了損失。 特別是有三個僧人私自離開寺院,這和在尊師重道這方面沒有講,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他們不懂得尊師重道,犯了一個重罪,這也和我有責任。今天應該把這法講一下。因為修行佛法這是很重要的一關。一切的佛法都要由恭敬中得,沒有恭敬心,什麼也得不到。但是究竟我說得對不對,關鍵要看看人家密宗對這個怎麼解釋。 我們都知道,密宗對上師的恭敬是非常完全和徹底,包括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養師父。身口意,不光是這個身體的供養。身,一切的生命包括骨和血肉,一切都要供養師父;口,一切的語言都要隨順師父;意,包括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是誠心誠意的供養。如此身口意的供養才會達到“三密”,只有“三密”才能真正的說是身口意的供養。這個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我們都知道密宗在供養上師、供養師父這方面,在修行中排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究竟怎麼重要、怎麼個說法,它涉及到我們學的很多的威儀門。所以說,我們有時候的做法叫人恥笑,就包括世間的一些規矩,有時候我們都達不到。比如說進門,和師父進一個門的時候,應該提前就給師父開門,開門以後要撤退半步,而且要把師父送進屋,輕輕把門關上,就是這樣。在世間來講,都是這樣的。 所以說,我們有時候因為很多的地方不懂,而失去了威儀。有時候心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時候卻不如法了。我們的習慣性要不改的話,我們很少有威儀。雖然表現在外面的是一種習慣,雖然你認為是無心,只是一種習慣。但是你不知道,那種習慣來源於你的心,是無始劫來心被污染造成今天的習慣,這個你沒明白。雖然不是你現在的起心動念,但是你無始劫的業力已經養成那種習性。它是因果所感,感出了這種習性。我們認為我也沒想,這是習慣動作。習慣動作那都是因果所造成的,所以說得改。我們把這個習性改了,就等於是在去掉無始劫的習性,無始劫的業力,通過它來修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個還要聽人家怎麼講的吧,別聽我講,我一講就多了。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序) (本文系由藏文原序譯出) 印度大班智達跋維谛瓦大師所作的“上師五十”法頌,不但是學金剛密乘的根本,而且對學顯教各宗來說,也同樣的重要。 大概寫一下標題。作者是印度大班智達跋維谛瓦大師,所作的《上師五十法頌》,他這裡講,這不但是學金剛密乘的根本。什麼是金剛密呢?金剛密乘,金剛乘,最密的乘,那就是佛乘,就是金剛。“金剛”就是不壞的意思,能破一切煩惱,不被煩惱所纏縛,叫金剛。“密乘”,最秘密的,因為我們不能見的,而且又是本有的,是秘密藏起來的,所以叫密;又是你本有的,不生不滅的,這個叫密;是你糊塗,你不知道,所以叫密。這個無上乘,金剛密乘的根本,對學顯教各宗來說,也是同樣的重要。顯教也就是說不是屬於密宗了,比如說禅、淨、律、教。除了密宗,尊師重道對學各種的人,顯教是同樣重要的。實際上我看,有時候甚至比學密的人還重要,因為人家學密的,懂得尊重上師,我們不學密,這方面我們就學得差。 本頌的論——注解,是班智達婆拉遮達(曰*阿)尊者所輯注的。譯者與大福藏智慧劍(廣定)法師,花了很多時間,經過很仔細的考證,才把藏文一句一句的法頌以及注解,翻譯成中華漢文。 “奉事上師法五十頌,是真正學金剛密乘,為眾生而想得到正確成就的學者,所有一切學法所不能缺少的“先法”(道德必須學的要法)。根據密乘很多根本經論裡所說,上師是這麼的重要!所以,希望本法頌以及注解(略釋)譯成中文之後,能有助於真正想學正確密法的人。 “先法”,就是先學的法,首先必須要學的法叫先法。這是它的序。 過去有一少部分的人,對於上師法等以及學法最重要的根本預備法,一點也不了解。有的人並不是不了解,而是他沒有把學金剛密乘法,所必要的根本預備法放在心中。 我們學法有時候就忽視這一點,特別是現在的學法派,他認為學法在於自己,這是對的。但是他不知道什麼是在於自己,你的師父就是你自己,就是你的金剛密。這他不知道,以為師父是師父,那是我的拐棍,用完了我就扔了就完事。他光想著這一方面,沒想到那些方面,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這種學法或者作法的人,使他自己和別人都漂流在苦海中。修學金剛密乘的人,也許因此而種了墮落金剛地獄的大因。 就是說由於他不把這個法放在心上,對這個法不了解,最後墮落到金剛地獄,很難翻身。而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叫大因。 本法頌的最大功能是,幫助“不斷集堆的人”,(就是不再往前進,停止不前的人)返回正路,而且使他能夠以正心、正慈、正悲的修學而得成就。 希望真學無上金剛密乘,為眾生而想得到大成就的學子們,應該先學本法——《上師五十法頌》。真正明了本法,是修學密宗最重要的第一步。 公元一九八三年藏歷四月三十日 西藏大神通轉世佛爺(丹吉)仁波切序於台北 《上師五十法頌》從這裡可以看出對我們非常的重要,所以說應該學。因為一切的法皆從恭敬中得,沒有恭敬心不會得到法的。這個序就講完了,本來應該把原法頌念一下,就不念了,直接就念它的解釋。我再把他的感應事跡大概給大家說一下,他這個事跡挺好的。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真開成就寶門 印度婆拉遮達(曰*阿)大師輯 丹吉仁波切口譯 大福藏智慧劍記 有智慧的“勇敢子”(修學佛教密宗的金剛乘弟子),必須多做救度苦海輪回中的眾生。救度眾生的方法有兩種: 第一是波羅蜜乘(指一般顯教)。 第二是金剛密乘(指佛教密宗)。 金剛乘比波羅蜜乘更為殊勝,所以要想即身得到快速成就的人,應當要學大密金剛乘。 如果真的想要得到成就,必須要學正確的金剛密乘。而想學金剛密乘(密宗),必須要有正確的真傳承“咕噜”(正確的真上師)來指導,這叫做“真全咕噜”。 皈依正確的上師後,最重要的修學法門是《上師五十法》。遵守行持《上師五十法》,才能得到成就。 略釋上師五十法,總(分二科): 第一、共學 第二、本法 總第一、共學(分四): 一、認識作者。 二、為何而作? 三、為誰而作? 四、何時說學? 就是六種成就,說法必須得具備六種成就,有時成就、人成就、法成就各方面,還有聽眾成就等等。必須具備這六種成就才能講法,沒有這個不能講法,所以說它具備這六種成就。雖然它共學分了四部分,實際上應該是六種成就。 一、認識作者。 本法的作者,是印度最有名的跋維谛瓦大阿阇黎。 第一個咱們看看認識作者。 “阿阇黎”分五種阿阇黎,有出家阿阇黎、有教授阿阇黎、有授戒阿阇黎,有授經阿阇黎、有依止阿阇黎。這裡說的是大阿阇黎。 他出生於“堅德拉”大王族中,後來在拿蓮達寺出家,皈依咕噜若達利和嘛尼巴哈(曰*阿)大師,而成為大班智達。可是他沒有得到受國王禮拜的最高巴智拉(就是國師的地位),所以他離開拿蓮達寺,去參訪各地名剎,和各大班智達辯論佛法。 後來,跋維谛瓦到了東方的孟嘎拉地方。離此不遠之處,有一個小島。島上有堅德拉果墨尊者制造的度母像,叫做島度母。跋維谛瓦就坐船去供養度母。 當跋維谛瓦大師的船,到達海中的時候,遇到了住地島上的人。住地島,另有一名叫做“西瓦森墓”。住在這個地方的人,是一種怪人。他們看見跋維谛瓦的時候,感覺到很奇怪,就抓住跋維谛瓦,把他帶回住地島上去。班智達跋維谛瓦就在這個島上坐禅過日子。可是,這個島上沒有佛法,跋維谛瓦的心裡很難過。他想回印度去度眾生,但是他怎麼想也想不出逃離此島的辦法來。於是,跋維谛瓦就日夜祈禱,祈求救度佛母來幫助他離開此島。 有一天,度母在跋維谛瓦的夢中指導說:“你想去哪一個地方,你的頭就朝那個方向睡覺。” 跋維谛瓦就按照度母的指示去睡覺,醒來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躺在印度海邊的地上了,跋維谛瓦就到拿蓮達寺去。到了拿蓮達寺,發現以前長輩的班智達,都已經圓寂(逝世)了。他以前所認識的很多小沙彌,都變成大班智達了。跋維谛瓦看到這個情形,歎氣說:“啊!我救度眾生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對抓他到“住地島”去的那些怪人很生氣,怨恨這些怪人害他失去度眾生的機會。於是,跋維谛瓦就用上樂輪金剛的“地震咒輪”法,來消滅全“住地島”的怪人,把住地島沉沒海中。 就是說他認為度眾生的時間已經給浪費掉了,失去發菩提心的機會,就用咒把這個島全部沉到大海中。 後來有一天,度母在他的夢中對他說:“啊!你生為大乘佛法的弟子,如果不救度眾生,也不應該殺這麼多的眾生。現在你破了慈心眾生的戒,犯了放棄慈心眾生的罪,你必須全力來忏悔消業。” 就是你這種做法已經犯戒了。看來他也許真的把這個島給沉沒到海裡了,這裡沒有詳細地講,但是從書上看好像是這個意思。 班智達跋維谛瓦,受到度母的指示之後,感到很後悔。他決心要到中國的五台山,在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面前做忏悔和消業行持。 跋維谛瓦正准備要去朝禮五台山的時候,他又夢見度母對他說:“就算你到了五台山,也消不了你的罪業。你就為初學金剛乘(初學密宗)的人,作《上師五十法》,以及根墮的許多根本經論,來指導未來的眾生,使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快速的成就吧!” 於是,班智達跋維谛瓦為了使勇敢子放棄對上師的不尊敬心,轉為恭敬上師,遂造《上師五十法頌》。為不破五性戒而作根墮法……以及許多經典解論等。這位阿阇黎,大家稱他為“跋維谛瓦”,中文意譯為“三尊”。因為他成就大手印,本尊上樂輪金剛;消外障礙,本尊度母;消內障礙,本尊不動金剛。所以人們就尊稱他為“三尊阿阇黎”。 “三尊”,可能是三密成就的意思。“三尊阿阇黎”,就是能夠見到了本尊。這是他的一個來歷。 二、為何而作? 三尊阿阇黎依照本尊的指導,而作《上師五十法頌》,以及根墮法等經解論疏。 三、為誰而作? 咕噜金剛上師,是全密法和成就的根本。能放棄不敬,心存恭敬,歡喜上師是一切成就的大門。如果缺少金剛阿阇黎戒,就缺少自己能得金剛成就的重要部分。所以三尊阿阇黎為了這一代,以及未來的弟子們,能夠得到真正的成就,明白上師的戒律,而作此《上師五十法頌》。上師戒,在很多經典裡面都有詳細的說明,為了方便明白,把它總主集起來,做成簡要的《上師五十法頌》。 這是講為誰而做,主要是為了末法的弟子們。 四、何時說學? 在籌備灌頂法之前,或者傳法之前,應該必須指導弟子修學。 這個很重要,為什麼呢?顯宗這方面也有,因為多年的修行,和師父在一起,進行恭敬,最後才能傳你法。甚至一句話,都是經過你的恭敬心以後才傳。要是沒有恭敬心,傳你也等於廢紙一張,實際上你還造業。因為師父告訴你的話你不去做,本身違反師教,這本身就已經犯戒,已經在墮落。 為什麼師父有些話不敢講?就在這方面。講吧,你還說,“師父我想聽法。”你想聽的都是現成的。最好師父告訴你哪個法,聽了以後馬上得神通,這個行,想聽這個。但這個得自己練,自己修才行。除了這個,師父告訴的修行方法,他不學。師父說“你掏廁所了麼?”“哎呀,掏什麼廁所呀!”“那有口痰打掃了!”得了,真有痰,他拿腳踹巴踹巴就完事了。 所以說,我們失去了很多修行佛法的秘密。秘密在哪?就是依教奉行呀!你能夠全心的,身口意的供養師父,去依教奉行。那個就是成就,一切的成就都來源於恭敬心。 總第二、本法(分三): 本法第一——准備 本法第二——本主法 本法第三——圓滿 本法第一——准備(又分二) 一、禮拜 二、願造 一、禮拜(復分二): 一、翻譯此法之名。 二、本禮拜。 密宗它這個講法比較特別,特別講究講法的程序。一個問題分了三種,第一種正文分了三種,復又分了二。 一、翻譯此法之名。 此法於印度佛在世時,即享有十名聞中之最高名聞。梵文稱為“咕噜班查西嘎”,把它譯成中文的意思,咕噜譯為上師,班查譯為五,西嘎譯為十,總合起來稱為“上師五十”。也就是說:五十頌的奉事上師法。 二、本禮拜(又分二) 一、敬禮如來金剛心 在西藏翻譯此法時,印度的住持大班智達貝瑪瓦爾嘛,和西藏的學權翻譯大師──比丘仁權讓缽,為了翻譯此法圓滿,先請求上師三寶加持,故雲“敬禮如來金剛心”。 二、本法頌 (1)頌曰: 能得吉祥金剛心地因, 次第頂禮上師蓮座下; “能得”,就是能夠得到成就的生起、圓滿兩種次第的功德。此種功德包括有無缺的智慧力,一切無亂、不動、無散的金剛,無二三世本意的勇敢心。 這個密宗的講法有時候和咱們解釋的不一樣,他們主要是一種形象地講,也挺有點意思。如果你明白了,就知道那是講你的心。你不完全明白,就被這個相轉了。“怎麼回事?這麼秘密。”但確實很好。 《黑金剛經》雲:“學日(吉祥)無二智慧。”又雲:“說無分金剛,三世勇心一。” 《金剛珠經》雲:“說無分金剛,五智上本意。” “無二智慧”,就是根本智慧,最主要的智慧。 “五智”,就是五種智慧,這個書上沒找著。在佛教詞典裡,有各種的智慧。你像“般若”有的分三種般若,有的分五種般若。在佛教的大詞典裡有解釋,咱也沒有書,沒法看去。如果覺得有意思,大家再慢慢地找資料看看。 (編者注:根據《佛學大辭典》,五智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又雲:“全有有形亦無形,此是金剛全了明。” 這直接就講到大法這塊了,你要是真有點明白,這個就差不多了,有點意思。 《大眾灌頂經》雲:“無分即說是金剛,此是如來大上樂;勇心無二三世一,無上不變說應當。” 我看這塊,就一點點講。“此是如來大上樂”,最樂的事情。佛最樂的事情就是我們眾生都成佛,和佛是一個心,心佛無二,那就是佛最高的樂了。就是你的勇猛的心,沒有第二個念頭。 “勇心無二”,就是你的勇猛心,沒有第二個心,就那一個心。所以說三世化成一,就那一念,過去、未來。 什麼叫三世?誰能解釋一下?你解釋解釋。 一沙彌答:“過去、現在、未來。” 行,答的挺好。所以說要知道過去、未來、現在,這稱為三世。還有一種是三十年為一世,還有那麼個說法。我們應該明白,三世勇心一。 《金剛頂經》雲:“何謂勇心金剛?菩提無上智是。” 這個就講了“勇心金剛”就是無上智,就是菩提。菩提本身就是無上智,智就是菩提,它倆是無二無別,只不過反復地強調它一下。 如果能明了金剛有智來自金剛,就是勇心金剛。勇心金剛的地,也就是一切無學的第十三地。 什麼是“無學”誰能回答一下? 一比丘答:“我在菩薩戒本解釋上曾經看過,說證到無漏了才是無學。” 答的挺好,就是說像念書似的,有學和無學。這個無學不是說什麼也沒有了,而是一切都學成就了,沒有什麼再學的了。你基本畢業了,大學本科畢業不用再往前學了,圓滿了,達到無學。不是世間的無學,說“這個人啥也不是!”不是那個意思。 能夠學成達到金剛勇心的地,是大樂修行的根本。然而它最初修學的法門,就是皈依上師。 《戒來經》雲:“離師無法,離法無成。” 就是說什麼呢?《戒來經》講:你離開師父就沒有法,離法你就不會成就的。 所以至高無上上師的最下身腳底蓮花座下,是應該受弟子以三門“身口意”大禮頂跪的。 就是接受弟子們身口意的供養是可以的,因為沒有上師就沒有法,離法你就不能成就。 二、願造 頌曰: 拜師無數根本清經內, 重點少集說此應禮聽。 修學正確的法門,才能夠得到遍知一切的金剛勇心成就。因此尊者就為真正想學而尋找正路的弟子們,說此正確的修行方法。本法的作者,他拜師無數,學識極為廣博。他按照佛陀所說的很多經中的根本經內,將最重要的部分,把它集成簡短的句子,摘要的寫下來,很清楚的作成《上師五十法》。因為凡是修學金剛密乘的人,都要學智無智不分的修學。所以必須要很有禮貌的聽受這殊勝的法要。 這個“智”分多種智。有自然智,無師等智,都得要經過這個修學,你想要達到這個智慧,都得要修學。 (編者注:自然智:《大日經疏》卷五雲:“自然智者,是如來自覺自證之智。昔所未聞未知之法,現前無所掛礙,故以為名。”又卷六雲:“若法依師智得,從於眾因緣而生,即是戲論生滅之相,非法性佛自然之慧。若是自然之慧,則非修學可得,亦不可授人。” 無師智:《法華經》譬喻品曰:“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嘉祥疏卷六雲:“無師智者,前之三智並不從師得,故雲無師智。” 《大日經疏》卷一雲:“如是自證之境,說者無言,觀者無見。不同手中庵摩羅果可轉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語授人者,釋迦菩薩蒙定光之授決之時,即可成佛。何故具修方便,要待無師自覺方名佛耶?”) 本法第二──本主法(分八)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 三、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為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八、簡單總結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2)頌曰: 所有十方世界中, 佛及菩薩三時時; 禮拜金剛阿阇黎, 灌頂大上金剛師。 東方等所有的十方世界裡面,一切諸佛菩薩,每天的早、中、晚三時中,時時都在供養禮拜各金剛阿阇黎等,無上金剛乘的無染根本有大灌頂的三恩金剛上師。十方諸佛菩薩時時都在禮拜供養金剛上師,何況我們呢?我們是個凡夫後人,更應該要禮拜供養我們的金剛上師。 聽著了沒有,這可嚇人了,給你們講的啊!一切諸佛菩薩每天早、中、晚三時中,時時都在供養禮拜各金剛阿阇黎等,十方諸佛菩薩都在時時禮拜金剛上師,更何況是我們。 這就是我們是否明白的問題,你不要被這一條嚇唬住,這個講的是法。因為佛菩薩沒離開我們,佛時時地恭敬一切真正修學的人。他時時供養你,來幫助你,佛菩薩就是這麼無相。所以說金剛上師,他時時能見到佛,所以能稱為金剛上師,能度眾生。他如果不見佛怎麼度眾生?所以說佛時時的供養他,這個書上沒有說錯,並不是一種顛倒,是在講一種法。 這裡就是說我們不能時時見佛。我們這樣的凡夫,還能不去供養我們的金剛上師麼?我們根本都一點也做不到呀!我們什麼時候能時時見佛呀!是不是?我們不行。所以說金剛上師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你當師父得攝伏眾生,攝住徒弟,能調伏他的心。用什麼來調伏?不是說你這個人品,也不是說你這個人的長相,也不是你的嘴會說不會說,要靠你的那個心。什麼是你的心?就是佛菩薩。你有這個心,才能攝住你的弟子,能加持他,他每天都在你的法益之中。當他起煩惱的時候,你能降伏他;當他起嗔恨心的時候,你能替他化解;當他生病的時候,你能替他轉危為安。 這些都是很秘密,上師他絕對不會告訴你的,不會講給你聽。因為把這些講給你聽,你就又著相了。所以說那個上師了不得,你根本就不知道在師父面前,你得到的是什麼東西。你只不過稀裡糊塗,光認得是人,沒有真正認識到師父。或是光認識一個朋友,覺得咱倆挺好。究竟好在哪?你也不知道。你光知道你虔誠地供養,師父給你講一點法。你不知道師父天天給你講法,時時在講法,時時在供養你,你哪知道啊!所以我們有時候作為弟子來講,就是一個糊塗。你不知道師父天天在供養你,而且每時每刻地供養。在你危難的時候,在你度不了關的時候,都在供養你。 誰來供養?只不過是佛通過上師來供養你。所以我們吶,有時候不能報師恩就在這,因為你不知道師父所付出的東西,永遠不了解。等你們當師父的時候,你們成就的時候,你們才知道:“哎呀!欠師父的太多了!多的沒法比。就是把須彌山搗碎了,把整個虛空粉碎了來供養師父,也不如千萬分之一!”你也供養不了,你沒有那個能力去供養,因為恩情深的不能再深了。父母只給了你肉身,師父成就你的法身,讓你永遠成就,永遠解脫。這個恩情你報不了呀!所以說這個大得沒法比沒法說。當然了,這個上師是金剛上師,不是像我這樣的凡夫,你們別錯會意思了! 《密集金剛根本經》第十七品雲:“姓子!如果簡單說,十方世界中,所有佛及菩薩,日中三時都去各界禮拜供養金剛阿阇黎,後去行各佛土,出音金剛字……。” “日中三時”,這個時間的性質不一樣,日中三時,有的四個小時為一時,印度四個小時為一時。日中三時,只有八個小時才夠二十四小時。日中三時,就是每一天中,三時都要去各界禮拜供養阿阇黎。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三時中的一時理解成八個小時,才夠二十四小時,這樣才能時時都在供養阿阇黎。三時是個吉祥數字,我們現在一年是分四季,春夏秋冬。在印度不是,印度沒有秋天,分春、夏、冬三時。我們分四季,它分三季。這裡可能也是吉祥數字,稱為三時,應該是二十四小時。 十方諸佛,無上金剛乘的無染根本大灌頂,善恩金剛上師十方諸佛菩薩時時都在禮拜供養金剛上師。人家是見性的人啊,所以說人家常常見佛,常常禮拜供養金剛上師。這是一點小秘密,給你們講出來了,你們要記住。何況我們呢,我們都是凡夫後人,更應該禮拜供養金剛上師。 梵語“阿阇黎”的阿阇兩字,中文譯為教,黎譯為長,其意義就是“最高的上師”。在阿阇黎的上面,一定要加上“金剛”二字,才算圓滿的稱呼。 《金剛帳經》雲:“誰是金剛阿阇黎,一切諸佛禮拜他,我及眾生慈父母。” 《光明燈寶王經》雲:“拔嘎瓦谛金剛手,住烏肉眼山,向學金剛乘的弟子們說:一切金剛乘學子們!拔嘎瓦谛明行足,涅槃過後之時,無法得見。金剛阿阇黎——金剛上師,是此地明行足。”上面這部《光明燈寶王經》說:“金剛上師是世尊的代表。”所以我們應該要恭敬、禮拜、供養上師。 “明行足”就是佛,佛才叫明行足。 “金剛上師是世尊的代表”,也就是說金剛上師是代表佛。我們禮拜金剛上師就是禮拜佛。那你上哪去找佛呢?上回我和大家講了中國佛教有一個典故,杜順和尚的徒弟要拜五台山。師父說:“這裡就是文殊,你到哪裡去朝五台呀?”就是你不要朝五台,這裡就是文殊。但是他不聽師父話,說:“不行,我要去五台山,我得去找文殊菩薩消業忏悔。”去了以後,遇到一個老人對他說:“你怎麼到這來了?”他說:“朝文殊。”老人說:“你師父就是文殊呀!” 你尊敬你的金剛上師,就是文殊菩薩。哪是文殊菩薩?你那個恭敬心,你那個虔誠心就是文殊菩薩,就是大智慧。你往哪去找呀?你亂找。你恭敬你的金剛上師,他是現成的世尊的代表,就是文殊的化身,就完事了,所以說人對這不明白。而書上解釋說,他師父就是文殊,杜順和尚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這是從這個典故上來講的。 要從法的意義來講,他的師父就是誰呢?你的恭敬心就是。我們不要把他弄擰了。我這麼解釋不一定對,和書上的故事有點區別。你們看書要長點眼睛,這個很重要。所以說要不明白,你就沒法看這本書。特別學顯的,看密有時候就看糊塗了,就產生了另一種追求,這本書反而就把你害了。所以說把密法講透了,你就以為不用去修了,認為已經得了,這就把你害了。要是不講透了,你又去追求這本書字面的意思,又把你害了。 所以說密宗不太好修,就是因為我們不斷地著相,不是從這個相跑那個相,就是從那個相跑這個相。沒有辦法,有時候就得多說幾句,從顯宗這個角度多說幾句。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又分二) 1、普通 2、特別 一、普通 (3)頌曰: 最勝意樂三時時, 合掌持花曼達拉; 供養世尊咕噜師, 頂禮恭敬接足禮。 “最勝”,就是最高興的意思。 “時時”,就是時時供養的意思。三就是吉祥數字。就是二十四小時不停地供養,沒有什麼不供養的,所以這才能稱為時時。學佛你得記住,供養師父沒有一時一刻的停息,永遠的供養,從這劫供養到那劫,劫劫一直供養下去,那才行呢。沒有這個心,你都不能達到真供養。 “合掌持花曼達拉”,要合掌呀,要供養花。“曼達拉”,這個還不太明白這個曼達拉是什麼意思。 “供養世尊咕噜師,頂禮恭敬接足禮”,要禮拜。 (編者注:“曼達”為藏密的供器之一。曼達為“壇城”的意思。即將各種供品形象化,鑄成器物,置於盤上,結成壇城。見《佛教器物簡述》。) 指導我們修學金剛密乘的上師,他發心為一切眾生,傳承無上密法,使一切眾生能夠得到快速地成就佛乘,所以我們對於上師,應該要虔誠地恭敬信仰。在上師的腳底下,日中三時,要恭敬頂禮上師,並且用各種喜愛的寶物供養,以及上供堆花曼達拉。雙手供養無上寶上師。 “堆花曼達拉”,這可能是密宗的一種禮節或一種儀式。 “寶上師”,就是用最好的語言來稱贊自己的上師,最寶的上師。沒有比他師父再好的了。 如果能夠這樣恭敬供養上師,很快地能得到一切成就。 《三思經》雲:“信仰布達,信仰法,信仰僧伽,信仰母,信仰上師,信仰父,信仰大路,信仰船,信仰一切如意寶。” 今天講到這個供養上師,就用我們的身、口、意。第一步要虔誠,要頂禮,在上師的腳下頂禮。你不能在上師的頭頂(的位置)頂禮,那不行,這都得要注意。昨天師父在那坐著,你在上面的山坡上就頂禮,那不行。你得頂禮師父足,不是頂禮師父頭,雖然你虔誠,但是還不行。禮節不到位不行,因為心必須得低下。這些儀式都是無上的法寶,我們容易忽視了,所以我們不能成就,這是根本的原因。為什麼不能感通十方如來的加持?就是我們對師父不恭敬,或是雖然恭敬了,但沒到位。我們就犯了極大的過失,這是我們最吃虧的一個地方。如果能這樣恭敬供養上師,就很快地得到一切的成就。 好,今天就先講到這,明天接著講。 昨天講到受法前如何供養,有一個普通,一個特別。昨天講到普通供養,是怎麼供養上師。今天講第二個就是特別供養。 二、特別 (4)頌曰: 在家或者初學釋, 法經佛像前供養; 學密弟子真心禮, 有時則息諸疑謗。 “在家”,在家的人或者在家居士。 “初學”,剛出家的釋子。 “法經佛像前供養”,就是說應該在法經佛像前方供養上師,這個很重要。你看咱們早晚課誦本裡面就只有三皈依,他那裡還有頂禮金剛上師。先頂禮金剛上師,書上都特別強調這一點,咱們現在不搞這個。 “學密弟子真心禮,有時則息諸疑謗”,“學密”,就是密宗的那個學密,也包括我們的學密。什麼是密?我們要的是如來藏,那就是我們真正的密,誰學都是指那個密說的。實際上顯密是一回事,只是說法不一樣,都要真心禮,把上師的像放在佛前面真心禮。 “有時則息諸疑謗”,“息”,是息滅的意思,息滅懷疑和誹謗。 在家學佛的居士,或者初出家受戒的釋子——法師,有時候,為了一般沒有智慧的人,可以另設方便,擋住他們毀謗佛法。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佛經、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禮拜供養,內心真心志誠的頂禮上師,這是為了息滅無智人對上師、佛法的懷疑和毀謗。 《時輪金剛大論》雲:“供養頂禮之時,為擋無智人毀謗,必要時,可在佛經等供前禮拜,放棄洗足等下事,其它應力供上師。” 其它的供養,在下頌說明。 “有必要的時候,可以在佛經、法本或佛像等前面禮拜供養”,這和我們看到的早晚課誦本裡面是一樣的。 “洗足”,就是給法師洗腳。供養頂禮之時,為擋無智人毀謗,這些事情先不用做了。 “應力”,就是盡心盡力的意思。你有多大的能力就盡多大的能力去供養上師,這個要求應該是這樣的。 (5)頌曰: 供坐站禮有意事, 供養等事作一切; 金剛弟子力事全, 能放大禮無上師。 除了放棄上面所說“特許”的幾件(洗足等)下事之外,凡是金剛弟子,都應該盡力的供坐、站禮等事來承事上師。上師交代要辦的事,必須盡各人的力量去做,並且要盡力的供養,和供養曼達拉等。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 “意事”,有意義的事。 “曼達拉”,就是壇場的意思。密宗有那個壇場,就是佛像前那種作法的壇場。 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這就告訴我們,供坐、站禮、供養等一系列有意義的事情,都應該做。就除了那幾件事情不能做,其余要全力的做。 “能放大禮無上師”,“放”,是指放棄的意思。你能夠全心全力的放棄所有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去禮拜上師,這叫大禮。就是我們虔誠地供養,把所有的身、口、意全去供養上師,這就是真正的禮拜上師。禮拜的事情必須要全心全力,至於上師接受不接受,那是另一回事了。但是你必須全心全力地供養,不能說留三分之一歸我,三分之一歸上師,三分之一作儲蓄。那個不行,要全心全力,要全部的投入去供養,身、口、意全去供養。但是你說自己生活怎麼辦呀,當你全心全力供養的時候,上師可能就替你安排這些事情了。因為你的心到位了,全心供養了,才有新的方便現前。是保證你的生活,還是保證你的儲蓄,那時候再研究。你在供養的時候不要打算盤,我要留多少,我再拿多少供養。這個心表面算計得挺好,實際還有缺陷,還是保留你那一部分。 密宗有那麼一條,都是秋收以後,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扛到寺院去了。交到寺院以後,自己要飯就回來了。但是他要飯這一道,別人又全心全力供養他,又給他東西。所以他獲得的東西也許比原先的還多呢。這完全靠佛力的感應,靠心誠的感應。所以說學密的人必須這樣。 有人給我講過那麼一個故事,有一個學密宗的徒弟去供養師父,他家有只羊還是什麼東西,挺丑挺不好看的,他尋思這只別拿了。他師父有神通知道了,說:“你不行,沒全力供養。”他說:“我所有東西都拿來了。”師父說:“你還有只羊呢。”他以為那只羊丑就不拿了,那也不行。就是說你的心不到位不行,必須全心全力去供養,要求得這麼嚴。因為你是捨命往裡進,這是讓你捨去我。所以說我們學法,有時候就是不能像他們那麼做,就吃虧了。如果要全部放下了,我們就不吃虧。比如說,大家出家修行能夠捨去錢,我們得到的不光是供養,而且名和利都具足。我們身心得到清淨,大家贊歎,小偷不惦記你,那多好呀。獲得更大的法益,這就是全心全力的好處。 能放棄你自己的一切為“大禮”。禮無上師,這是修學密宗的金剛弟子,每天應該必須做的要事。 三、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又分二) 1、為何要分別 2、如何分法 一、為何要分別? (6)頌曰: 金剛師及其弟子, 同樣會得越法罪; 所以一勇阿阇黎, 弟子當互審其器。 勇敢而有智慧的傳法上師,和想學密宗的受法弟子,在金剛乘法尚未傳、受以前,首先必須互相審察清楚。如果沒有互相審察根器,傳法的上師和受法的弟子,同樣的會犯金剛大罪。 這就是選師選弟子了。弟子沒選擇好的師父,走錯路了,這不允許,這也會犯罪。師父選擇的徒弟不是那種根器,不能承受佛法,這也不行。 真心想修學密宗的弟子,在沒有皈依上師以前,必須要調查清楚,那位上師有沒有資格當上師?他有沒有真傳承?是否符合金剛乘法裡面所說的一切條件呢?他如果是自封“金剛大阿阇黎”的假上師,弟子跟他學這種假密法,不但無法得到成就,師徒同犯金剛大罪業。 “真傳承”,就是他究竟從哪來,他是不是有見地的人,還是自己編的。 傳法的上師,在未傳法以前,也必須對弟子審察清楚,看看這位弟子有沒有當弟子的根器?是否符合金剛乘法裡面所說做弟子的一切條件呢?如果上師疏忽不審察弟子的根器,而隨意收徒傳法,弟子又不分辨是不是真上師,糊塗的皈依受法。這樣傳密法的惡鍋上師,和不遵守密宗戒的弟子,同樣破壞密宗大戒。師徒都會得到金剛越法大罪業。 《金剛珠經》雲:“寶貝仔細磨判斷,金子仔細燒判斷;所以要收金剛子,仔細判斷十二年。” 就是寶貝你應該仔細的磨,要看一看。金子要仔細燒,以此判斷真偽。寶貝得磨出來,金子得燒出來。真金不怕火煉,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要收金剛子,仔細判斷十二年”,要收一個徒弟得判斷十二年,考察這麼長時間才收一個徒弟,得考察十二年,看來夠嚴的了。 《金剛珠經》又雲:“動物寶王獅子乳,土鍋無法耐放它;所以大心根本經,不傳不清惡鍋人。” 就是說這個法乳,不是哪都隨便放的,隨便吃的。必須要傳那些清淨的弟子,不傳不清淨的惡鍋人。這種人不能傳,千萬不能傳,傳了一個是謗法,另外佛法這麼隨便亂傳就滅掉了。 二、如何分法 (復分三) 1、該放棄的邪師 2、該具足的條件 3、當弟子的資格 一、 該放棄的邪師 (7)頌曰: 真慈放棄黑心怒, 無戒傲心貪心心, 多散心亂此族等, 有智弟子以慧揀。 有智慧的弟子,應該放棄沒有慈心救度眾生的人,更應該要放棄沒有真傳承、黑心忿怒的人,以及無有智慧指導弟子、貢高我慢、傲心等心散亂的人。因為他既然沒有傳承,又沒有密法的作法,更沒有學過法,為了名聞利養,貪心無厭足,亂傳假法,不符合金剛乘法所說的上師資格,這種人不應該依止為師。當弟子的人,應該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揀擇上師。 “有智慧的弟子,應該放棄沒有慈心救度眾生的人。” “沒有慈心救度眾生”,就是說這個師父沒有什麼慈悲心,他就想自了,這種人不能作為你的師父。這一點看來顯密都是一樣的,佛法都是一樣的。沒有慈悲心的人,你跟他學啥?不能跟他學。沒有救度眾生心的那種人,你早晚會被他賣掉的。 “更應該要放棄沒有真傳承、黑心忿怒的人”,“真傳承”,什麼叫真傳承?他不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法去做,那就是沒有真傳承。我們的傳承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講的法他不去做,釋迦牟尼佛講的戒律他不去辦,哪來的傳承,是不是? “黑心忿怒”,心黑,愛發脾氣的人,心狠手辣,就這樣的人。殺生他不在乎,說什麼吃肉可以成佛呀,這都屬於黑心的人。而且動不動就想給人家弄一個咒,把人咒死呀,再不就弄個法讓人家窮呀,怎麼想法騙人家,反正就不讓別人好,就讓自己好,就是這種人。 “以及無有智慧指導弟子”,“無有智慧”,沒有智慧指導,自己好壞都分不清。什麼是正確的?他不知道。盡講一些沒有用的,一些世間的東西。 “貢高我慢”,以為自己成就了,大妄語。而且說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往生,什麼時候見過佛,什麼時候已經成就了。貢高我慢,傲心,特別驕傲。 “心散亂的人”,眼睛根本都定不住,一會瞅瞅這,一會瞅瞅那,看什麼都好,看什麼都想要,看什麼都稀奇,那就完了。 “都應該要放棄親近”,不要親近他。 “因為他既然沒有傳承,又沒有密法的作法,更沒有學過法。”,“沒有學過法”,因為他沒有見到密法那個“密”字,他不知道什麼叫“密”,心裡面沒有數。你給他講佛法,他說這是什麼意思呀?不清楚。他腦子裡沒有密法的這個見地,沒有見到實相,更沒有學過法。 “為了名聞利養,貪心無厭足,亂傳假法”,為了名聞利養,到處地宣揚自己。現在有很多的人,看那個照片是沒少印,誰知道他是真有傳承呀,還是真有修行。不太清楚,反正是讓人看了不太舒服。 “亂傳假法”,說我給你講講這個,講講那個,亂傳法,有時候就是胡亂來。把那個算命都當作佛法的一部分,你說多可憐,佛法絕對反對算命的。原先有人給我講過一個事,說應該算命呀,有個大師不就算命麼?他以前有過一段算命的經歷,得到一點指示,解決一點問題。他說現在佛教也應該搞這個東西。在佛教算命是一種邪命的生活,作為居士都應該放棄的,他搞這個。後來我告訴他,戒律可不允許。他也是糊塗,並不是那種邪惡的人,就是糊塗。我說戒律不允許,一聽戒律不允許他就不說了,估計能放棄。主要還是不太明白。但是不明白你要亂說,可傷害了不少人。 (在二〇〇〇年,我們還沒進駐大悲寺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是大仙道場,到處建大仙堂,到處供狐、蟒、蛇仙,連外道也供養,說這是三位一體都是佛法,這樣把佛教都毀了。所以這樣的人必須要遠離,佛法規定外道廟絕對不能進去,就外道的食品都不能吃。那時仙人洞(供狐、蟒、蛇仙的一個山洞)供的水果,都扔山上,都讓人拿走了。那時我們還不懂這條,但是不懂這條我們心裡也有點數,這東西不能用,這是外道的東西。後來有的老百姓拿走,或者扔到山上喂鳥就完事了,不能用。 我們過些日子要去乞食,如果走到哪個外道廟,人家給你水果,說這是供養哪個仙的,你拿去吃,這都不允許的。我們絕對要和外道劃清界限,我們連一點修行、定力都沒有,什麼正和邪都分不清楚。我們根本沒達到無相那種程度,你再接受外道這些的供養,你和外道的緣分就結上了,慢慢地你和他產生了一種感情,最後你那個心就不清淨了。你要是真能證到實相,眾生都平等,那是無所謂的事情,你在哪都可以了。你沒有證到地方,不要說大話,我們還要遵守戒律。 (編者注:指在外道像前供的物品,已屬於外道所有,在物主沒改變之前,僧人不能接受。) 不符合金剛乘法所說的上師資格,不能依止這種人為師父。當弟子的應該用自己的智慧去選擇上師。所以在沒有修行之前,都應該嚴格地選擇。 二、該具足的條件 (8)頌曰: 穩定具戒忍悲智, 心直尊重無谄曲; 明了儀范密根經, 博閒經理諸論議。 “穩定”,特別的穩,穩定,有定力。 “具戒”,必須有具足戒,持戒必須清淨。 “忍悲智”,有忍力、有慈悲心、有智慧。 “谄曲”,就是阿谀奉承的意思。 “明了儀范密根經”,就是說佛法。 一個師父不光要明白顯宗,各方面都應該明白。真正一個上師禅、淨、密、律、教,你最起碼都應該明白。雖然儀范(程序)有的你不明白,但你得把所學的這個儀范弄清楚,拿過來你知道是為了什麼。 這個明白有兩個明白,叫“明了”。比如說一個儀式,拿過來你必須得判斷應不應該做。不是你照著做不做的問題,是你有智慧認為這個東西能不能去做,你得有這個智慧才行。不是人家拿過來,你一看這怎麼回事,稀裡糊塗,這干什麼用的?當時你可以不明白,沒做過不要緊,但是你看了以後,馬上就得清楚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能不能做?做了以後好處多少?壞處有多少?最後結果多少?你都得清清楚楚的,是不是?禅、淨、密、律、教你都得清楚,雖然你沒學那麼多,但是不管什麼東西到你跟前,你得清清楚楚。 “明了”,“了”是了義的意思,明白它究竟意思是為了什麼,你別自己都糊塗,怎麼給人講?像我就是自己糊塗,屬於這一類的。 “諸論議”,就是有智,各方面的經和理論都應該明白。這個論講的什麼,只要講起來心裡都清楚,而且通天徹地,得有這個本領。 (9)頌曰: 契證圓滿十真如, 善達事業曼達拉; 能明密咒相論議, 滿清諸根悉淨安。 “契證圓滿”,不是偏,說我就光懂得這一點,那不行,得圓滿。佛法圓融,什麼叫圓融呢?說白了還是徹底。你只有徹底,才有圓融,不徹底它不會有圓融,圓融就是徹底的意思。 “善達事業”,就是說這個人善達事業,包括修行的各個事項都明白。 “曼達拉”,就是壇場,對壇場的布置你都能了解。因為密宗特別在意識方面要求很嚴,很注意要求對身、口、意的攝受。我們也是這樣,別看學顯,你不能拿一個無相就遮丑了。說我無相我學顯的,我不搞這套,那也不行。說老實話你還是沒有真正的明了。要明了呢,不會排斥這些東西的,該做的儀式一定要做的,該搞的得搞。我們的修行需要各方面的加持,最後才能達到我們這個心的回收。所以說你六根放逸都不知道,你光控制一點不行,六根你都得察覺到,是在哪塊放逸,用什麼方法都能把它收回來,要六根都要照顧到,這是很重要的,要善於明白這些事項。 “能明密咒相論議”, 這個密咒目的是為了啥,講的是什麼?比如說給你拿個“楞嚴咒”,拿一個“六字大明咒”,說這兩個誰殊勝?哪個最好?你都講不明白不行。你說“楞嚴咒”最殊勝,或是“六字大明咒”最殊勝,說老實話,你這麼講法這是對一般根基說,這還不是最准確的方式,還沒有說出這個咒的秘密意義。你只是在事相上分別這東西,那個還不行。但可不可以這麼講呢?可以這麼講,這個是咒王,這個怎麼怎麼好。但是你講的時候,心裡必須明白是平等的,咒咒是平等的。你心裡明白,你講出那個話絕對不是我們所想的那個,說這個好和那個壞。雖然他說出好和壞,但是他心裡沒有好壞分別,那個才行呢。 所以說這叫“能明密咒相論議”—— 不管你怎麼變化,你一個字,我也能給你講出這個意義,我也能如何如何。如果多了我也能如何如何,它的好處和壞處究竟在哪塊,為什麼這樣,都能非常明確。 “滿清諸根悉淨安”,“滿”,圓滿,“清”就是清淨。“諸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悉淨安”,都能夠淨和安寧,你不能為了攝住耳朵、眼睛,你把舌根放棄了。攝住眼睛,說你不許看書,耳朵不許聽,說的挺好。但你一天三頓飯吧,壞了,舌根你給放棄了,你又有一根不清淨了。有一根不清淨都不行,你都是不圓滿的,必須六根,根根都要給它控制住,得圓滿,學法得這樣。 一位真正合格的金剛上師,他必須身心穩定,語言清楚,有智慧能夠判斷真法和邪法。為了發揚佛法,能夠吃苦耐心,真事公道正直,不生谄曲心。而且具有金剛密乘法的不斷傳承,並且能明了密宗根本經內的四作法等儀軌。此外,又能通達經論和有傳法的指導智慧。 “身心穩定”,什麼叫身心穩定?他沒有退轉,心裡老是在道上。不是今天情緒挺好,今天我應該好好修。明天呢,“哎呀,這難受呀,明天我療養去吧。”或是後天又辦點什麼俗間事情。他一會高興了就努力一下,不高興了就洩氣了,老不穩定,這不行。身心要穩定,就是不退轉的意思,那個心老是在道上。 “語言清楚”,說話清楚有力,而且准確。清楚就是准確,不在你說的多少,而在於講出的話准確無誤,哪句話都在道上。 “有智慧能夠判斷真法和邪法”,就是法來了,不管誰講,法師講也好,普通老百姓講也好,你能判斷的清清楚楚,講的對不對。哪怕就是一個小孩來講,他講的對,你都心甘情願的承認。你不能瞧不起他是個小孩,說他沒講到佛法裡,你不能明知道他講的對,因為礙著面子就硬說人家不對,是不是?你別看一個家庭婦女或一個老太太過來了,看著相貌不起眼,實際上她講那個法就在道上,你就得承認。有的人確實非常有勢力,而且又很有名氣,我們尊重他,但是他講的不對,我們心裡有數。這地方有不如法的地方,我們心裡有數,絕不為外相轉。不管是誰,我們只能“依法不依人,依究竟不依不究竟,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那才行。 “為了發揚佛法,能夠吃苦耐心”,就是能夠犧牲自己,為了佛法能夠犧牲自己的一切利益,心甘情願的去為眾生做僕人,做一個看門的人,要這樣的能吃苦耐勞。 “真事公道正直”,辦事要真,非常公道,絕不說是因為遠近而有區別,很正直。 “不生谄曲心”,沒有阿谀奉承這個意思。一看你好,盡說好聽的,看到你不好,就拿腳踹你,那不行。這個徒弟不好,你看老煩誰,越煩誰越使勁說去,老看不到人長處。你不管徒弟怎麼壞,都得看到長處。就連惡人來了,他非常惡,都能找出他的長處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因為我們將來都要當師父的,所以你們都得注意這點。 我給你講一個例子,有一個人這一生最惡,他惡到什麼程度?沒做過一件善事,後來墮到地獄裡去了。佛發現這個人,為了救他,就找呀,八萬大劫都找不到一件善事來。可能八萬大劫外都找不出善事來,這人很難做善事。後來找了就有一件事情。有一天,他遇到一個蜘蛛,拿腳想給它踩死,後來就尋思踩死它干嗎呀。就做了這麼一點善事,佛就用他的智慧,將這點善事化成一個蜘蛛絲垂到地獄裡去了。他在地獄黑暗裡看到這塊有亮的地方,就順著絲往上爬。爬一半了,別人要跟著往上爬,他用腳又給人踹下去了,說“這個絲光能救我一人,哪能救你呢。”他這一自私,整個都掉地獄去了,誰也沒出來。講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看人,必須看人的長處。得像佛似的,怎麼惡,都想法看出長處來,你對人才有個慈悲心,才能救眾生。你沒有這個心不行,幾天就把你氣跑了,是不是。 “而且具有金剛密乘法的不斷傳承”,不斷傳承,就是一代一代的師父傳徒弟,徒弟傳徒弟,這種密乘。雖然是有各種的密法來傳,但是都要接受釋迦牟尼佛的傳承,這個你可得要明白,你別跑到那個相裡了,這就錯了。密法也是因為眾生根基的不同而傳的密法,都是為了達到這一個目的。 “並且能明了密宗根本經內的四作法等儀軌”,這個非常重要。如果這個儀軌拿過來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可壞了。給你一面鏡子,你不知道怎麼回事;給你個畫像,你不知道為了什麼;色澤給你了,你都不知道干什麼用的。就像咱這(文殊殿)棚頂上刷了黃色,為什麼刷了黃色?不知道。為什麼柱子刷這個色?為什麼周圍又刷的白色?為什麼色澤有變化?你不明白,你就不明白儀規,永遠的不會明白。就是給你儀規,你照著搬了,也不會明白。一個不明了儀規的人,怎麼能指導儀規,指導人學密呀?就完了。如果你明白儀規,就是沒有儀規,你都會創造儀規出來,隨手擺弄就是儀規麼,是不是?就完事了,那才行。 “此外,又能通達經論”,經和論都要弄通達,辯論無礙。 “和有傳法的指導智慧”,能夠傳法,能夠指導。如果遇到問題,這人起魔障了,你得解決。今天不知怎麼的,來了好幾個大仙,有個是進來就哭,起先有兩個,可能是姐妹倆,說“我們有病,師父你給我們看看。”當時就抖動不停。她話還沒說完呢,外面又哭著跑進來一個,進屋脖子就像撥浪鼓似的搖起沒完,完了又磕頭,說“師父,我找你找了好長時間,我這花了不少錢,跑了好多冤枉道。我們這來了好幾個,你今天一定要給我皈依。佛、觀世音菩薩告訴我了,說你得給我皈依,師父就是這個寺院的住持。剛才我在大殿拜了,告訴就是這個寺院的住持,你今天必須得給我皈依,我這特地來找你認師父。”反正是連說帶鬧。他這邊還動作著呢,那兩個又開始鬧起來了,也有反應。後來就一點點慢慢給他講,所以說,遇到這些問題你都能解釋開。 (編者注:在東北地區,有的人認為狐、蟒、蛇等已成仙,能附體到人的身上,對此加以供奉,是一種迷信、不正信的行為,做這種行為的人被稱之為“大仙”。) 這個問題解釋開,還好解決。這個你能夠有活動余地,在這解釋不了,他還可以上別的地方解決,是不是?但如果你的徒弟閉關了,在那裡面要出現事你都解釋不了,一句話解釋不了,就斷了他的一生,甚至變成殘廢,精神不正常,那可就壞了,那可是大事。這時話就能解決問題,一句話也能給人送進去。所以你沒有指導的智慧,不能成為上師。 尤其是各法的外密學法,以及傳法等指導,當上師必須明了,不能夠缺少十真如。 《鑽石金剛精經》雲:“壇城手印入定定,姿勢坐勢念咒清;布燒供養作法全,再收等外十真如。” “壇城手印”,這都得非常清楚。 還有“姿勢坐勢念咒清”,你雖然做不到那些方面,但是最起碼你本家的那點東西你得做明白了,這才行。 當上師必須懂得准備法,本作法以及後法等。 就是你所有的法,准備和做法,還有以後的結果產生的法你都得明了。所以說當上師是真不容易。 准備法是會做壇城,以及各本尊像等標記。加持開光,觀想入定,定心指導,各手印,全身姿勢,作法時各咒念法,各種火供法,各本尊的供法,以及本法的全部作法等指導。本法作完之後,如何收法,當上師不能沒有外十真如。 《金剛珠經》雲:“二十作法學成時,他是稱為真咕噜。”也就是說:“內外各十真如的作法,學完成之後,就能當金剛阿阇黎上師了。” 就是說這些都明白,才能稱為真正的上師。 五百萬經裡的《寶火光經》雲:“智慧金剛金剛鈴,壇城本尊布燒法;念咒塵色供養式,灌頂法則等十真。” 又如:《戒金剛根本經》、《真實合經》、《空行金剛經》、《金剛四坐經》、《毗盧遮那化網經》、《時輪金剛部分根本經》、《智慧密點根本經》等,以及很多經典均說:“當上師必須學成內外十真如。” 這是當上師的資格,需要這麼選擇,這個挺難哪,但是確實得謹慎。 三、當弟子的資格 能夠收為金剛密乘弟子的人,是怎麼樣的人呢? 《金剛珠經》雲:“恭敬上師大信仰,永時樂心作善事。放棄二心無偏計,真學精進寬心人,有學有智上弟子。” “大信仰”,不是一般信仰,你能把身心生命捨給師父。覺得這一生交給師父我放心了,我認了,得有這個心。 “永時樂心作善事”,永遠是樂於做善事,不做惡事。 “放棄二心無偏計”,沒有二心,放棄自己的一切。 《化網經》雲:“歡喜善事入定靜,永久恭敬信仰師;每時供養本尊佛,如有此能是弟子。” 他能夠做善事,還能夠真正的供養本尊的佛。另外,永遠的信仰師父不會改變的,這樣的人才能成為弟子。 不該收的弟子又是怎麼樣? 《戒來經》雲:“無慈黑怒心,貪傲無靜心;懈怠無細心,人命無心內。他寶心中貪,此等永不收。” “無慈黑怒心”,這就講沒有慈悲心,好發脾氣,黑心。 “貪”,什麼好的都要,別人的也是自己的,自己的更是自己的,貪得無厭。物啊、錢啊、名啊、利啊,沒有他不要的。而且還傲慢,沒有靜心,一時一刻都不老實。 “懈怠”,一天就知道好吃懶做,心還粗,什麼都吵著“無相”,什麼都不在乎的這種人。 “人命無心內”,根本沒拿人命當回事。 “他寶心中貪”,把別人的寶都想自己拿走,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別人都是他的奴隸。那就壞了,這種人世間都不容,何況做佛弟子呢。 “此等永不收”,永遠不能收! 《金剛珠經》雲:“贓鍋大富也,無資做弟子;為求無上乘,盡力放此人。” 就是賊贓,雖然是大富,很有錢財。“無資做弟子”,也沒有資格做弟子。你都搶來的,騙來的,偷來的,雖然是很富有,能供養上師,但是也不允許收做弟子,密宗也是很講究德的。 “為求無上乘,盡力放此人”,為了求無上乘,就這種人不能收。 能夠放棄下面所說不應該做的事,就有資格求學無上金剛乘。弟子不應做的事,如果做了有什麼後果呢?請注意下頌說明。 (10)頌曰: 若彼求法學法者, 登壇後謗阿阇黎; 則謗一切如來佛, 彼子常得諸苦惱。 這個就講了,如果不應該做的你做了。 “若彼”,就是求法學法者。登壇以後,就正式的收你為弟子了。你又謗阿阇黎,說這個師父不好了,說這個師父如何如何了。謗阿阇黎,就是謗一切的如來佛。 “彼子常得諸苦惱”,你得到什麼呢,得到一切的煩惱和黑暗。 上面所說有資格的上師找到了之後,應當真心的請求皈依。如果皈依上師以後,對上師不恭敬,以致毀謗上師,這樣等於毀謗十方一切諸佛。弟子毀謗上師的罪業,非常嚴重,這一生不但無法脫離苦海,還會常常得到苦惱——困難。 這一生你不會脫離苦海了,你想就這麼完事了,那也不行。還要有常常的困難、苦惱,煩惱無窮。你辦什麼事都不順利,什麼事都不會如意的。 《第一無上師利經》雲:“不分一切如來師,誰謗金剛阿阇黎;即謗一切如來佛,長時常得苦惱難。” “師利”,就是指文殊菩薩。這是經上文殊師利菩薩講的。 (11)頌曰: 若謗金剛阿阇黎, 現得惡報無安時; 中毒得病著魔亂, 愚癡此人會斷命。 (12)頌曰: 王法火災惡毒蛇, 冤賊水難空行怒; 妖魔鬼與邪怪等, 毀人定進金剛獄。 毀謗金剛阿阇黎的弟子,現世會得到惡報,以及各種不同的怪病,或短命而死。身體會遭到中毒,或胃病、吐血等惡病,並且還會著魔,使他心亂不安因而斷絕此命。 密宗修行密法,非常的重要。因為很多密法一旦生起來,都是觀想在修,有很多現象都解釋不了,當時心裡一亂,吐血死亡太正常了,著魔一點都跑不掉的。別說密宗了,就是顯宗也是這樣。謗上師、謗師父也都是這樣,都會得到這種果報的,特別是密宗更厲害。因為人在修行中恭敬師父,心裡清淨就有了真正的師父,業力就會消除。如果心裡不清淨,毀謗上師就等於毀謗佛一樣。謗佛,佛不救你,那就往惡道走吧,一點沒有辦法。 除此之外,又會遭到沒有醫藥可救的天災人禍等夭病,以及毒蛇野獸,冤賊搶劫等災害。 不光是有修行中的災難,還會有修行以外的災難。 又會受妖魔、鬼魅、邪怪等侵擾。 毀謗上師,或對上師發脾氣的人,現世除了會得到如上所說的惡報之外,他深重的罪業,使得他將來一定會墮落金剛地獄。 這是對上師一次不恭敬,讓上師生氣一次的罪業,就會有如上的災害惡報。如果毀謗上師,讓上師心常不安的業果,更為嚴重。 這麼厲害,一點也不假。因為上師代表了佛,毀謗佛,那必然是這樣的果報。 (13)頌曰: 金剛上師阿阇黎, 永久不作障礙事; 愚癡常作諸障礙, 命終一進惡地獄。 不論何時何地,永久不能讓上師身心不安。如果有愚癡無智的弟子,讓上師心中不安的話,他會得到嚴重的困苦,斷送此命,死後下金剛地獄。 《般若八空經》雲:“障礙咕噜,此種罪業,四力忏悔,無法消除。” 毀谛上師的罪業,一定會得到極惡的果報。所以,凡是金剛乘弟子,必須盡力的遵守“密宗根本十四戒”,千萬不能有對上師身、口、意不恭敬,而致毀謗上師,更不可以讓上師身心不安。 密宗在這方面確實是我們的榜樣,不得不服氣。咱們內地的人到那學密,回來以後,對上師說壞話的很少很少,說上師怎麼怎麼地都很少。就講只能講一點事,還都不是他的根本上師,就是一般的師父他都很少講。 咱們顯宗就不是了,遇到誰都敢說,那不行。特別是指名道姓的說,這更不行。有些(不如法的)事情不得不說,也得避開名字,只是說一個事情,不能指名道姓。我們講論的是事情,說這個事情有害處,你要指名道姓就不好了。 除非什麼時候呢,讓大家警惕。確實得讓大家警惕這個人,你確實不能去這個不如法的地方。那我們還得分場合,是不是為了公,不能有絲毫的私心。 特別是對有些大法師,你更不能亂講話。特別已經出了名的法師,不能亂講。因為他絕對不是無緣無故的出名,必然有內在的原因。另外你得考慮整個佛法的命運問題,你把他弄倒了,你知道最後損失多少佛弟子麼?(有人因此喪失信心,不再學佛了。)這都得考慮。 另外,我們所看到的是不是事實?人家說不定是大權示現呢,是不是?另外可能人家有一點小小的過失,是為了(方便)救眾生呢?所以說可能是一時的東西,你今天沒等說呢,人家那邊都改過來了。所以你說這些東西還是愚癡,最好什麼也不要講,我們還是老實修行自己的。對外面的事情,我們應該有所警惕,但是盡量不要去講這個,特別是對一些大法師可得注意。有時候一時氣憤或倆人頂嘴了,很多人就拿大法師去壓你。壓得你受不了,給你氣得“什麼大法師不大法師”一起都說了。一生氣就失去了根本的尊敬。最後因他的話而進地獄去了,因為一生氣送進地獄去了。 說一句毀謗的話,身、口、意造成毀謗,我們損失太大了,這方面千萬要注意,不能講。不能毀謗上師,更不能讓上師身心不安,直接造成上師身體不安那就更不行了。不管離上師多遠,在背後都不能講。 (14)頌曰: 毀謗金剛阿阇黎, 無間地獄等怖畏, 所說所有畏地獄, 廢子定入進住獄。 毀謗上師的人,一定會慘死下無間地獄,永久受苦報。 這講得非常明確了,毀謗上師一定會這樣的。你想,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允許說;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允許說;我們的鄰居不允許說;我們的朋友不允許說;別說人類不允許說,就對一個小眾生都不允許說(壞話),你說都有果報的。 咱們這裡某人就有這麼回事麼,我在本溪茅蓬閉關時。他因為一只鳥叫的不好聽,他就說一句:“哎,這怎麼叫的這麼難聽。”那鳥馬上就不叫了。鳥剛開始叫的可歡了,他這一句話說出來,鳥就不叫了,就跑了。你看一只鳥都不叫你說,何況給你法身慧命的師父,你能去毀謗麼。師父一把一把的把你扶持起來,你知道師父是付出怎樣的身心扶持你麼? 所以作為一個人來講,要懂得知恩、報恩,何況法身的恩情就永遠沒法報了。昧著良心去講師父不好這就更不對了。所以說一定慘死,下無間地獄,永久的受苦報,這是非常可怕的。 《金剛帳經》雲:“有計二心人,不恭不敬師,內血得惡病,慘死下地獄。” 就是和師父不一條心,這樣毀謗師父的人,不恭敬師父,內血得惡病,最後要慘死下地獄。 《化網經》雲:“病毒作毒,空行魔鬼,短命死後,金剛地獄。” 《化網經》又雲:“毀謗阿阇黎,此人無見夢。毀謗上師人,妖魔控制心。怒灰行為人,有智永放他。” 對上師毀謗的人,連夢也不見得好。他的嚴重行為,有智慧的人,應該要遠離他,連吃飯也不能與他同坐。 所以說像這樣的人,盡作噩夢。因為他的身心已經臭了。如果你去接近他,一會兒你的身心也會變味的,被他熏染了。就像糞便似的,如果你在廁所呆久了,那身上也有臭氣。你要在佛前,老接觸香,那身上也帶有檀香味。所以說不能與他同坐。 《鑽石金剛精經》雲:“無智怒心人,行滿四方地,尊者不收他,箭病強盜等,侮辱他命短。” 沒有智慧,對上師發脾氣,或毀謗上師的人,求行東、南、西、北四方,他行滿四方,四大天王等善神也不救他。因為造了毀謗上師的大罪業,會得到各種困難,或短命等惡報。 “行”,這個“行”,指的是hèng。(修行得到的能力。)就是他修行達到這麼樣,修行非常到位了,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四方都可以自由去了。雖然是修得這麼好,但是由於他毀謗上師,四大天王等善神不會救他,有什麼困難都不會救他。因為造了毀謗上師的大罪業,會得到各種困難或短命等惡報。 《嘎巴拉佛根本經》雲:“穩毒行毒,作毒近毒,箭毒棒毒,敵毒取命,墮內地獄。” 弟子在金剛上師的面前,必須盡力以身、口、意恭敬上師。如果毀謗了上師,日夜無睡無吃,不斷地用功修持,千劫學法、學咒,所學的還是金剛地獄。 這講得非常明確了,如果毀謗了上師,你就日夜不睡不吃,不斷地用功修持,就是用千劫學法——一劫那就很長時間了,有好幾千萬年,來學法、學咒,所學的還是金剛地獄。就這麼厲害,因為你那個毀謗心沒消除,怎麼也不行。 《鑽石金剛精經》雲:“若謗阿阇黎,千劫無食睡,精學金剛乘,亦學金剛獄。” 這就是剛才那個意思,這都是經上說的。 這意思是說:“毀謗上師的人,千劫(一劫十三萬四千四百萬年),日夜無吃無睡,不斷地精進學法持咒,也無法得到成就,反而進金剛地獄。這不是求成就,而是求地獄。” 一劫就這樣,一千劫那就沒法說了。你想一想,就這麼厲害。 《上樂輪金剛根本經》雲:“破戒進壇城,無得灌頂成。” 破戒了進壇城,肯定是不行了。要知道孝敬師父,咱們這裡確實做的非常好,對師父確實真心實意地愛護,我都很慚愧。但是由於這些我們沒講,有時候我們還有不足的地方。我們都得注意,不光你們注意,我也得注意。特別是學金剛密法的,更得注意這些事情。下面講(15)頌。 (15)頌曰: 大智金剛阿阇黎, 發揚無降廣大德; 是故一切當全力, 永時辄莫生輕毀。 這裡講的“大智金剛阿阇黎”,最大智慧的金剛阿阇黎,發揚了“無降廣大德”。 毀謗上師的罪業,如上面所說的無法得到成就。所以想學無上金剛乘,要得到成就的弟子,必須要遵守密宗戒,一切盡力恭敬上師。 對於有學問的上師,或班智達也好;自學保密,為自己不顯的上師也好;密尊乞丐師也好,不管是哪一種,也不管是哪一時,更不管是什麼事,自己的根本金剛上師,永遠不能毀謗。 就是說對於有學問的上師,不管各種的上師,你為了學密,保密不顯自己的上師也好。但無論如何,不能為了自己利益,上師的好處就不講了。對自己的上師永遠不能毀謗,不能為自己的利益而去毀謗自己的師父,那種人叫人瞧不起,就世間上也是一樣。如果對父母不敬的人,誰也不願去搭理他。說這個人打爹罵娘,你看誰願意接近他,說不一定哪天他讓雷劈死了,你跟他接近你不得遭罪麼?最後他被雷劈了,你可能也跟著受牽連了,是不是?所以說,可千萬不能接觸這種人。 《金剛劍經》雲:“不謗金剛師,咕噜一切佛;無松智慧心,隨時盡注意。” 不要謗金剛師,“咕噜”就是上師的意思,就是一切佛。 “無松智慧心”,永遠有智慧。 “隨時盡注意”,應該隨時盡注意,你應該全心全意的注意,千萬不要放松這個。每一樣行為都不能放松,就是要身、口、意的供養,時時的供養,這個很重要。 這才講到(15)頌,還得講一、兩回吧,才能講完。大家一邊在聽法,一邊在受法益,所以說這個因緣非常殊勝。這個法雖然是密宗的,但我們顯宗對這個方面太忽視了,而成為一個大弊病。修很多的法之所以不能成就,就因為忽視了它。才修了一點法,最後又墮落下去了,也是因為我們忽視了這個。 所以說,不講不是你們的過失,那是我的過失。今天能夠有這麼殊勝因緣去講,這是我們大家的福報。要再不講,我們稀裡糊塗的都犯了過失,那師父第一個就得下地獄去,因為把徒弟坑得這樣,就完了。 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好好學。學會了,將來也要跟其他人講如何尊師重道。尊師就是重道,重道必須尊師,好,今天到這。 昨天講到(15)頌,今天繼續講。 (16)頌曰: 發生恭敬尊重心, 供養咕噜金剛師; 則除苦惱病亂害, 消後無復苦惱難。 這就告訴了,要發出恭敬的尊重心,要供養你的金剛上師。供養金剛上師,可以除去苦惱、病,還有一些亂,以及一些害人的東西。 “消後無復苦惱難”,消除以後什麼樣的苦惱、煩惱都沒有了。由於供養和恭敬心,就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傳授金剛乘法,有三恩德的金剛阿阇黎,應該要恭敬供養自己所喜愛的東西,而且要永久的把自己的本尊,和上師的身、口、意,無二的跟上師學,這樣就會消除上面所說的可怕罪業和苦惱,並且能得到求學的成就。此世能消除困難,後生能得成就。 你全部的身心投入,不要有所保留,和上師的身、口、意是合一的,不要有區別。就這樣,只要真誠的供養上師,對上師生起恭敬心,馬上就可以得到這麼大的力量,就和供養佛沒有什麼區別。特別是在上師面前的供養,這個速度,恭敬心來得更快,更殊勝,主要就在你這一念的恭敬心。 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說有的拜五台山,三步一拜,最後見到佛,或見到他的師父,或他的善知識,由於這一念恭敬心馬上就證道。就這麼快,關鍵是在尊敬心、恭敬心,這恭敬心特別重要。 以前我和大家講過,原先去過本溪茅蓬的鄭居士就是這樣,他剛開始去的時候特別恭敬。不像後來起了魔障,起了大我慢。但是無論他怎麼起我慢,為什麼還不離開茅蓬呢?你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吧?他慢心呀,甚至說了很多的怪話,他如何成就了,如何如何,讓你印證呀,不給印證就生氣呀。 最後我出關走了,他還去忏悔去,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剛一上山時候,有一個特別虔誠的恭敬心,雖然沒有三步一拜,也差不多是走來的。在他來講,這一生那簡直就不得了,能走八裡地,去拜見師父,那簡直是了不得的事情,發了最虔誠的心去的。去了見到師父就開始頂禮呀,就這一瞬間,對他來講,解決了這一生很大的一個疑惑。所以他覺得這一生非常的值得了。 他離開以後,後來到上海找元音老人給他印證了,說他是理悟。理悟了,然後他還不放心,他還找我印證。我是愚蠢呀,也不懂他那個心,咱也不會印證。但知道他那時候起了魔障,所以說他是個魔。但是不管怎麼變化,當初這一念起的恭敬心,所得到的東西,這是真的,所以說他永遠都忘不掉。 我們也是這樣,如果我們對師父,不管他修持如何,對師父如果有真誠的心去供養,必然獲得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有時候為什麼跟師父學法,要虔誠的去供養。你虔誠到什麼程度?那不是你說的如何,你如果真正虔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法界自有變化。這個很重要,如果法界起了變化,從根本上起了變化的話,那你什麼樣的罪業都能消除啊!甚至很快地證入佛道,就這麼大的力量。所以說,我們沒有恭敬心,我們就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這是講這麼個例子,關鍵在於恭敬心和供養。這個尊重心和供養呢,得需要什麼樣的尊重心?這後面都有講,必定是發到極點的那種恭敬心。一切供養,身、口、意,包括就是一張佛像,一張紙,或是師父講的一個字,或是用過的一個布條,你都要加小心,後面都要講。 所以說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我們的恭敬心還不到位。恭敬心如果到位了,我們就會消除苦惱和可怕的罪業。 《五次第經》雲:“無完喜愛,自喜真愛,特喜特愛,一切供養師。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 《三布達經》雲:“自有一切物,有智供上師;從後自供師,身口意為師。” 就是沒完沒了的喜愛,自喜真愛,自己特別歡喜,特別真實的愛,還有特別喜歡特別愛。這些東西,一切都要供養師父,把你最好的東西要供養師父。 “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這就講了我們講的三皈依,這講了四皈依。因為你一切喜愛的東西,特別喜愛的東西,往往就是你生死輪回的根子。 像你們上五台山(碧山寺)受戒的時候,禮拜金碧峰祖師的塔。金碧峰最後不是因為一個什麼“紫晶缽”,應該是“紫晶”做的,不是“紫金缽”,究竟什麼缽不知道,應該是這個缽。有這麼個缽,他就是特別喜愛。小鬼找不著他,他入定了。人在那塊,但是鬼找不著他。你別看屍體在那塊,那是沒有用的東西,想找人找不著。不像我們人,就光看這個屍體了。 他在那一入定,小鬼找不著他,說這個金碧峰哪去了?到處找也找不著他,他壽命到了,閻王爺要找他去。最後問土地,土地告訴說:“他最喜歡那個紫晶缽,你就敲那個紫晶缽,一敲他就出來,就找著他了。”後來一敲他最喜歡的東西,他的心念一動,就露形了,小鬼一把就把他抓住了。金碧峰愣了:“哎呀,你怎麼把我找著了呢?”小鬼說:“我一敲缽就能找著。”金碧峰明白了,“哎呀,我還有微細的喜歡這一念沒放下。”因為你沒放下,你就被人抓住了,你就有生死輪回。 我們也是這樣,因為你有了喜歡,就有生死輪回。如果把你的喜歡的全部供養上師了,你就心裡清淨了。供養上師,你心清淨了,這就捨去貪。什麼是捨去貪?就是把你所喜歡的輪回的那些污垢,都回到你的如來藏性裡,這就真正的供養。能夠消你無始劫的業障,所以說“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就是這樣。 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佛讓我們捨的貪,因為你不知道最喜歡的東西,是你生死最大的輪回,最髒最重的污垢。所以說供養佛、供養法,不是說佛需要那個東西,是你需要離開這個東西。為什麼要供養上師?不是上師需要你的好東西,是需要你離開你那個喜歡的環境,因為這個環境就把你輪回,被它抓住了。 這一段“無完喜愛,自喜真愛,特喜特愛,一切供養師。咕噜能滅業,咕噜能救畏;旋轉苦海中,咕噜能讓過。” “咕噜能救畏”,就是能大無畏,因為你的真誠,使你能夠渡過苦海。人為什麼有畏懼心?就是因為你有貪心。有了貪心,你就怕失去。因為你有了貪心,就有了我。我執一有了,你就怕死。有了妄想就怕死,妄想沒有了就沒有畏。 所以說“旋轉苦海中”,就是在六道輪回中,上師都讓你能夠過這一關。 所有供養中,最寶貴的就是供養上師,與歡喜上師,因為正確的金剛上師,能夠讓你進入金剛乘大道。 金剛乘大道,就是佛法大道。因為佛法才能稱為金剛,所以說不壞,能破一切煩惱,說金剛乘大道就是佛道。 除了金剛密乘能夠使你得到“即身成就”之外,其它顯教學法,須經無數劫後,才能得到全通圓滿。 這是指其它顯教的學法,“須經無數劫後,才能得到全通圓滿。”而密教直接就能達到這種程度。這句話, 也不是誇大,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顯裡也有密法,它們是一樣的,顯密是一回事。但是你要學顯教的學法,光學法,你還在法上下工夫呢,還不行,你必須直接進入密乘。那就是我們離一切相,就是密中之密了,不管誰都有。這個你可別糊塗,說這完了,我得學密去,不能學顯了。實際上,你不知顯密都是平等,而且都有密。 過去,有一個金剛上師就跟一個學法的師父講:“你學法呀,有十年可以成就的,有一年可以成就的,我可以叫你一晚上也成就,你想學哪個?”“當然學一晚上就能成就的。”他說“可以,如果你一晚上就成就呢,今晚上學了,明天你就成就,但是你必須做到哪點哪點。”他說好。就定了個規矩,但第二天也沒給講。 記不清這是哪個上師講的這麼一句話,什麼是能一晚上成就?你想一想,最高的密法——你就開悟了,是不是?所以說,為什麼沒講,可能是時間不到,沒給講。後來這個師父,又經過很長的時間次第去學密法,就是這麼個原因。後來可能到印度還是到哪學去了。就講這個意思。所以說這和顯教是無二無別的。 《戒來經》雲:“放棄一切供養,清淨供養咕噜,歡喜金剛咕噜,全通上智成就。無上金剛上師,勇敢金剛也供。” 此生以及永久的成就,都從皈依上師來,所以金剛乘的弟子,時時要遵守一切上師的戒律,如此學法,方能成就。金剛上師是學金剛乘能得富貴最主要的供養主。 不是我只跟上師學一會,而是你永遠的成就,就是根本上的成就,都得從上師那來,離開上師是不會有的。師父講的東西,講的戒律,你絕對不能犯,絲毫都不允許犯。他也講了戒律,就是上師講的戒律,上師要求的戒律,你必須得學。為什麼要學這個呢,誰能答一答?誰能說一說為什麼時時要遵守上師的戒律? 某沙彌答:因為心裡有污染。 還誰能說一下。 某比丘答:能把我執放下。 還誰能說。 某師答:依教奉行。 你說。 某師答:戒是無上解脫之本。 還有沒有了?你說。 某比丘答:上師被稱為佛,尊重上師的戒律也就是尊重佛的戒律。 為什麼說要時時遵守一切上師的戒律?因為上師是因戒律而成就的。上師已經走過了這條路,就是遵守這些戒律而得到成就的。所以你想走那條路,你得遵守上師經過的這條路,他所遵守的戒律,你也要遵守。 上師所說的戒律,是成就的戒律,他已經是走過來的人了。他說的道路你去走,正是循著他走過那條路在走。所以我們要遵守上師的戒律,就是這麼個目的。為什麼上師給你定這條戒律?你不知道,他就認為定了這條戒律,遵守戒律得到好處,所以告訴你,你也得這麼走呀。上師用他的實踐來指導你,所以你要時時地遵守,不要懷疑。 所以說“如此學法,方能成就”,你只能這麼虔誠的學法,你才能成就的。你要說:“哎呀,你這條戒律是這麼講的,怎麼你和這不一樣呢?”不是不一樣,實際上他走這條路的時候,就因為卡在這塊,用這種方法處理,而且得到成就。他從實踐中來,告訴你,你就真實地這麼走。 “金剛上師是學金剛乘,能得到富貴最主要的供養主。”,你供養他,不就等於供養現成的明眼人,他領著你走。就像咱們是瞎子,前面有一個人走過來,拿個棍牽著我們就走過去了,就這麼便宜,是不是?那你不跟他走跟誰走呀!所謂的供養,只不過通過供養,就像竹竿似的,你一下把他拽住了。你拽住他,他就領著你走這條路,渡過生死的苦海。所以說,金剛上師是最好的供養主。 《鑽石金剛精經》雲:“有智金剛子,想得永久樂,真心供上師;無供所思無,要供無供時,他入餓鬼獄。” 供養上師,是能得成就的最大功德。 “無供所思無”,就是說沒有供養,等到要供的時候沒有東西供,所以說他入餓鬼獄。 “他入餓鬼獄”,你要是不供養,就將入餓鬼獄。人家有智慧的金剛子,要想得到永久的快樂,他會真心的供養。這種供養講的是身、口、意各種供養。如果你沒有供養,也不想供養。 “所思無”,連想都不想,“我供養你干嗎呀!這些東西(法)你交給我,你是心甘情願的,我不領你情。”等到要供無供時,想供了也沒有東西,也沒有時間了。所以說,你這時候怎麼辦呢?那不用客氣,你跟上師學法,不學還好,要學又不去虔誠地供養,這時候就得進入餓鬼獄。因為你學法得付出代價,你不出學費是不行的,是不是?世間你也得交學費,世間學徒得給師傅那送點禮呀。我們學法也是這樣,最起碼你得給師父頂禮呀,你身、口、意得供養,是不是? 《三布達經》雲:“一切自有喜愛物,清心淨心無用心,金剛弟子供養師。” 就是說一切自己喜愛的東西,清淨的心,清心、淨心、無用心,全部都得供養上師。 《金剛珠經》雲:“金珠衣,珠寶種;無數事,恭敬心。無癡心,盡力供;歡喜師,咕噜心,讓圓滿。” “歡喜師”,就是見到師父生歡喜心,可看到師父了,像見到父母一樣。 《紅雅曼達嘎根本經》第十九品雲:“然後供養上師者,仔細說此如何供?為清消自心業障,能得所思各成就,不惜供養金剛師。” 這反復地強調了用你各種的心來供養,這個很重要。你不要以為密宗反復強調這種供養呀,我們用不著,我們現在缺乏的就是這一點。我們不但要供養師這麼供養,就是供養佛都得這麼供養,一張紙像我們都得這麼供養。所以說我們為什麼不得法?就因為我們的虔誠心不到位。我們什麼時候在供養佛的時候是歡喜流淚呀!我們很難做到,偶爾的一年有那麼一回兩回的,還得生委屈的時候。有了委屈要解決,這個時候覺得佛親切。平時用不著佛的時候,那個心不到位。用到佛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用的時候拜拜就完事了,心不到位。所以說老發不起那種虔誠的心,關鍵是你也不想去發。 在五台山有個羅睺寺,就有一個師父,穿一件破衣服,在外面有賣佛像的。他在大街上就跪著拜佛像,滿臉鼻涕眼淚,那真流呀,就左拜右拜。我在那雖看的時間不長,我估計從臉上到身上,衣服埋汰,最起碼拜了能有一兩小時了。你想一想,拜一兩小時了。我就去了幾回台懷鎮,就看著兩回,他不是說今天拜明天不拜,他常拜呀。一般常到五台山的人都知道那麼回事,有這麼個師父,就是這麼虔誠地去拜,去觀想,用自己的身、口、意去供養佛,培養自己那種真心。沒有白培養的,法就在心的絕處。心清淨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和我們的無念要相結合,那個力量非常大。而且心一旦清淨了,馬上我們自性的光芒就要顯現了。那時候什麼業力都能消除。 特別在師父面前絕不能打哈欠,打哈欠呢,都得拿手擋住,或者轉過身去。打哈欠那都絕對不行的。另外就是不能打瞌睡,打瞌睡都要墮金剛地獄的。因為師父講的是法,如果你慢法了,你將來不墮入畜生道,就進金剛地獄。有時候你還不如不聽。所以說要不講這個,那是我的過失。這裡講的就是不惜一切來供養金剛師。 供養上師是能得成就最大的功德。 《金剛珠經》雲:“金剛上師金剛佛,所以敬供金剛師。” 因為金剛師和金剛佛是一體的,金剛佛就是金剛師。 《空行金剛經》雲:“一切如來身,勇敢菩提師。” 這裡告訴上師是一切如來的身,勇敢的菩提師。他能發出一切的菩提,讓你來成就。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17)頌曰: 自戒金剛阿阇黎, 難施妻兒及自身; 自命亦捨為拜師, 何況富貴與財物。 自戒就是有真傳承,受過四灌頂的一切後補,大灌頂受過的金剛阿阇黎上師。有必要的時候,應以難施能施,難供能供,或者放棄自己此生最寶貴最喜愛的性命等,來皈依金剛上師。 自己此生最寶貴最喜愛的性命,包括妻子、兒女,還有自身這都要捨。 “難供能供”,剛才我已經講了為什麼要把你的財產捨出去,還包括你的妻兒和自身,因為這就是你的污垢。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東西,你不能成就。你如果真能夠捨去的一瞬間,那就是成就的結果,當下就得。說當下得,有時候又後悔了。後悔他不是那一瞬間了,或是後悔你又貪了,他那個過程已經過去了。 至於放棄自己的寶貴享受,或供養自有的財產物品,那是更應該(不用說)的了。 這都不用說的了,因為啥呢?自己生命、妻子、兒女這都供養了,捨命都可以,何況財產了,那不在話下。所以說,密宗的確在這方面叫人比較佩服。顯宗也有,像我們出家了,不都是真誠的供養麼!一切都放下了,這就是真誠的供養。特別我們按佛制不摸金錢,這就是真誠的供養,一天一頓飯,這都是真誠的供養。大家能夠這麼真誠的供養,我想肯定是會成就的。 (18)頌曰: 為此無量億劫時, 極為稀有難得之; 無上成就證布達, 勇猛修習此身得。 就是說為此無量億劫,這個時間更長。 “億劫”,得到的這個因緣,極為稀有難得,難遭難遇。 “無上成就證布達”,達到真正的成就。 “勇猛修習此身得”,就得勇猛前進。 這個順便講一下勇猛心,我們有時候學法缺個勇猛心,有時候懈怠。學是學,學一學就懈怠了,這個勇猛心不行。說“今天混吧。”混過去了,你混也是一天,不混還是一天。你得算這筆帳,這筆帳你得會算。說“我不混吧。”你努點力,它也是這一天,是不是?你要是混呢,你也過一天。反正要從天數來講你們倆平等,但心裡得到的東西,那可就不平等了,可有多少。這個誰可能有點體會,是不是?他就不干這種傻事,一看別人唠閒嗑了,他趕緊就誦咒去,趕緊磕頭去。反正我是跟你一天天過,但是過法我和你不一樣。時間咱倆是平等的,你得一天我也得一天,人身反正咱們都得了,但是咱們怎麼過,我可得研究研究。你過一天,我得這一天等十天,他有個勇猛心,不肯懈怠。雖然難受也好,身體有病也好,他的這個勇猛心很重要。雖然我們不是靠時間來成就的,是靠我們內心的真誠和勇猛。如果你要沒有勇猛,還有懈怠的罪過;如果你要有了勇猛,就有了勇猛的功德。 佛經早就給我們講過了,哪個經講過了?哪個經都講過。我們天天唱的那個偈子,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那大勢至菩薩是什麼?就是勇猛,因為勇猛你才有大勢至呀。我們天天念大勢至,但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大勢至?那個勇猛心就是大勢至。你有了勇猛的心,敢於去行去,那就是大勢至菩薩。無所擋,誰也擋不住你,勢不可擋。所以說,這個勇猛修習在密宗非常講究。不光在密宗講究,實際上顯宗也是非常講究。只不過密宗在手勢、各種壇城這方面,和這個密法上做的比較多,規定了很多,就是讓你不要懈怠,把你心攝住。 顯宗主要是靜靜地去做,但是勇猛心得有,決不能去放棄。比如說我們打坐,有時候這腰疼,是不是真疼呢?疼。至於疼的程度挺也行,不挺也行,不挺再靠一會也可以。你要挺住了,你這一念就沒有白過。如果你要是靠一會呢,就呼噜著了,反正也是過去了。吃飯的時候,咱們都是一起上齋堂吃,這個都去了,咱們都是一起吃,水果還沒比別人少吃,吃飯也沒比別人少吃,最後成就的時候,那個就有差別了。所以說,那時候就後悔了。還得要把每一念要收拾起來,要有個勇猛心。 比如說睡覺起來了,第一念,不是睡覺,我這是睡在哪呀?不是這個意思。睡覺起來以後,看看自己是否在修行?是否在參話頭?是否在念佛?你醒的第一念,就得發現自己這一念在干什麼?說我在做夢。你夢裡都做的什麼夢?是持戒呀,還是貪著別人的東西了,還是稀裡糊塗,口水淌得到處都是,光去呼呼睡去了,腦子一點清醒的意思沒有。 我們這有時候都不行。修行法都要有勇猛心。沒有睡覺,就是躺著休息,只不過休息休息身體,而其它的都是用功上。所以說打坐更是這樣,我們自己要掌握這個勇猛。 為什麼皈依金剛上師如此重要呢? 《合經經》雲:“八萬四千法,不明法身本;一切學無用,無得成就果。” “八萬四千法,不明法身本”,你不明白法的本身,就是你不明白你的自性,你的法身。 “一切學無用,無得成就果”,你還都在外面呢,學的東西只是外道。和法還沒接通,所以你還在外道學,還在五陰區呢。所以說,就不會得到成就的。 《天尊論》雲:“前時百萬劫,聞成一切法;若放自加持,無法真意得。” 金剛密乘的一切成就,都靠真傳的圓滿灌頂,以及真法的正式指導,要有這些正確傳承指導,必須全靠金剛上師。 這個灌頂,頭些日子也有人來問我,“師父,密宗說有個灌頂,有沒有這種灌頂?是不是他們在騙人?”來問這個問題。當時我給他解釋了,我說,“灌頂有沒有?確實是有,不是沒有。但是你所說的,來了一些所謂的師父,灌頂都是要錢。我說這種灌頂,肯定是假的。因為他是為了錢,要錢他怎麼能給你灌頂,他為了財產,再怎麼也灌不了頂。灌頂是靠清淨心來灌頂,是靠你不貪來灌頂。” 我當時給他回答就是說灌頂有沒有?有。但是貪不能灌頂。所以說,你們盡量找那個真正清淨的上師給你們灌頂。金剛上師,真正的那種活佛來灌頂。你不要找那些貪財的,不過這樣的人很難找,而且還得要嚴格持戒的。 後來我又告訴他,“那什麼是灌頂?密宗有灌頂,那顯宗有沒有灌頂?是有的。”我告訴他,“什麼是灌頂,那你就誦大悲咒啊,六字大明咒啊,還有最好是楞嚴咒,這都是灌頂,你誦一遍就灌頂一次。灌頂就是清除你心裡的污垢,達到開出你的智慧,這就是灌頂。” “以及真法的正式指導”,就是你嚴格按照上師所指導的方式去做。告訴你好好持戒你得好好持戒;告訴你好好打坐你得好好打坐;告訴你參話頭你得參;告訴你念佛你得念;告訴你干活你得好好去干;告訴你聽話你得聽話。如果你能真誠的去做,你隨時隨地都得到灌頂,上師就給你灌頂了,就怕你心不誠。你要心不誠,什麼時候都沒有灌頂;你要心誠了,馬上就灌頂,靠的是感應道交。所以說佛不度無緣人呀!這個佛不度無緣人是因為難度,不是真不度,你別再把這句話理解錯了,又壞了。因為難度才說不度,難度也得度。 因為上師是一切成就的根本,有了正確的金剛上師,才能得到無上金剛乘的成就。 因為你把上師看成佛一樣的供養,所以說他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正確的金剛上師,不能給人家成天講小乘佛法。什麼是小乘?二乘就講那些俗谛了,盡講這些東西。所以說,不能圓融,那不行。把大乘佛法全講到世間法去了,講講就跑道了,就完了。 所以說有正確的金剛上師,不管從哪頭去講,都能歸入大乘佛法。怎麼講都能歸入大乘佛法,就講世間法我也能叫你變成佛法,那才行呢。句句不離佛法,念念不離佛法,每一念都是大乘心,這才行呢。都有大的慈悲心,那才能算一個正確的金剛上師。而且這個金剛上師,必須得嚴格持戒的。對戒律必須嚴格,嚴格到什麼程度呢?非常清淨,這才能稱為一個金剛上師。 為什麼這麼說?這講的具足戒,你必須具足戒。而且,宗喀巴大師就講過,學密的人,如果不持戒,就是魔。魔,你還能稱為上師麼?還稱為活佛麼?不可能的事。你持戒持一部分,也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上師。只能說是一部分,一部分的修行者。那上師必須是正確的,真正地達到了金剛不壞那種心。那什麼是金剛不壞那種心呢?就是無上乘,就是我們的菩提心。所以說有了這樣的師父,我們才能得到無上的金剛乘成就,如果一念給你指導錯了,我們都會走偏道了,一點都不能讓你錯。 如果有了漏洞,比如說,我們應該日中一食,他不講。他講什麼呢?“行呀,將就吧,兩頓飯也可以,現在也行。不行呢,過午再開緣開緣,有病再開緣開緣,那怎麼辦呢,那就吃三頓飯吧。”雖然別的地方都能夠很好的修行,但有這個漏洞,同樣不能算一個正確的金剛上師。一點都不能偏呀。圓滿,就是一個圓圈,如果缺一點,它也不算個圓圈呀。這個圓,必須得一點不缺才稱為圓。學法就得這樣。 所以說,有了這樣的金剛上師,我們才會得到圓滿的成就。 (19)頌曰: 永久善護其深誓, 永久供養諸如來; 永久供養阿阇黎, 咕噜等同一切佛。 就是說我們永久的善護其深誓,你在師父面前,在佛面前發了誓願,你永遠地要記住。如果你不能護持你的誓言,你就犯了一個大妄語呀。所以說,那個不能供養上師。一旦說出誓言,必須要護持好。如果一旦毀掉你的誓言,將會受到果報的,這個是不可思議。 要永遠的供養諸如來,永遠的供養阿阇黎,把上師咕噜等同一切佛,和佛一樣,無二無別那麼樣的供養。 (20)頌曰: 有心要得無盡成, 所有最上諸珍玩; 上師心中歡喜物, 長時誠心而奉獻。 “無盡成”,就是無窮無盡的成就。你要想得到無窮無盡的成就,不是得點成就就完事,要無窮無盡,一直到成佛為止。所有最上、最好的諸珍玩,什麼字畫呀、珍寶呀,你都要拿出來供養師父。 “上師心中歡喜物”,那師父喜歡什麼,你要長時誠心地奉獻,全心全意地奉獻。過去是把你最喜歡的東西奉獻,這回是奉獻上師喜歡的東西。這不光要奉獻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要奉獻上師喜歡的東西,可能你要覺得不怎麼樣,但是上師喜歡,那你就想盡辦法去供養。 修習金剛密乘的弟子,應該要永久時時盡自己的一切力量,遵守自己所受過一切戒律。 “一切戒律”,就是誓言,戒律就是誓言。 還要時時以各種內外供品,供養壇城中的一切如來;更要時時供養上師。上師與壇城中的本尊合一無二,這是能夠得到功德的最上級法。 這個確實很厲害。我過去做過一個夢,這本來(不方便講的),(給)自己家人講一下。那是還沒出家前呢,那天晚上做個夢,夢見兩個人。做什麼呢?做這個鍋巴,就是那乳酪,用牛奶炒這個東西。兩人在那,一個做鍋巴,就是奶酪的這種鍋巴,就在那做呢。一個人扶著鐘,在牆壁有一個大鐘。原來我進的這屋,是個壇城。從來我也沒見過壇城,但是夢裡見了壇城,一看就是密宗的壇城。 本來我一看想幫他,一進去了雖然沒頂禮,但是我尋思幫他干點活吧。那時剛學佛,覺得得干點活。但我一看做奶酪這個東西不清淨,就心裡有點嫌棄了,不幫著做了,我就猶豫了。後來就有人講了:“你就知道供養佛,你不知道供養活著的佛。”我一聽算了,我不理你,我走吧,咱倆談不到一塊。 等到醒了就合計這事,後來上五台山還到處去找,到底什麼意思呢?後來自己就是亂想一氣,這個弄鍋巴,這邊扶著鐘——宗喀巴大師。宗喀巴大師給你講了,你不要光那麼去找佛,你要知道外面一切都是佛。 你看看,這就是我以前看《宗喀巴大師傳》,心裡對宗喀巴大師生起了一種歡喜心。特別他講到戒律問題的時候,特別叫我歡喜。哎呀,我說,“宗喀巴真了不得!你這麼樣能守戒,我真高興,而且講得真好。”這一歡喜,晚上就有夢覺了,他真給你講法。你看看,就這一念,就光看書,就得到宗喀巴大師的加持了,就給你講法,就是這樣。 所以說,我們要想成就必須得真心實意的,包括一切的供養。就包括他的書和他的字都要虔誠地供養,這都會得到加持。 “更要時時供養上師。上師與壇城中的本尊合一無二,這是能夠得到功德的最上級法” ,就是你供養的佛與你的師父是一樣的。我們只知道去找那種佛,不知外面都是佛,不知道你尊重的師父也是佛,我們不認識。所以說,你不知道你師父是佛,就不會知道一切眾生是佛。連師父你都沒認成是佛,就喜歡說一切眾生都是佛,你不是盡說假話麼!你不騙人麼!你這麼好的師父,你都叫師父,都頂禮了,都不認為他是佛。還是說一切眾生都是佛,你這不打妄語麼?所以說,想要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佛,你先恭敬師父,你把師父當成佛觀想,才能得到說一切眾生都是佛,證到如來那個實相。最起碼的第一步你都做不到,你怎麼能做到其它的呢! 所以說,“上師與本尊壇城合一無二”,這能夠得到功德的最上級法,就是最高法了。法呢,有上乘、有無上乘、最上乘。 (21)頌曰: 施供金剛阿阇黎, 永施所有布達等; 所以此事福德德, 福德能得金剛成。 供養上師的功德,與時時供養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的功德是相同的,供養上師能得到最上的福德智慧。因為有這種大量功德,所以能盡力供養上師的金剛乘弟子,會盡速地得到無上金剛成就。 “供養上師的功德,與時時供養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的功德是相同的”,這並不鼓吹上師的功德,這是講的實相。 (22)頌曰: 所以想學求法者, 有了具戒忍功德; 慈心圓滿優越子, 咕噜無二金剛持。 想學求法者,你得有具足的戒律和忍的功德,還有慈心,要圓滿,這才是真正的佛子。 金剛上師是能使你得到大功德的重要主。所得的功德,像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樣。所以有大慈心的金剛弟子,將自己所有的物品,為一切眾生供養和布施,並且遵守所受過的一切戒律, “遵守所受過的一切戒律”,這可不得了了。遵守一切戒律,不能有所漏。不能說受戒的時候,說這個可以不守,那個可以不守,這個不守,就守那個,那不行,一切戒律都要守。 不怕他人的作惡阻礙與破壞。 也不怕有人考驗你呀,罵你呀,打你呀,那都不怕。 有耐心不怕苦、不怕難的金剛弟子,應該要想金剛上師和金剛佛一樣,如來和金剛持不二。 《密集金剛根本經》雲:“所有如來的身口意,是金剛密集灌頂的金剛阿阇黎,如何看法所有如來與菩薩?姓子!所有如來與菩薩,看他為心金剛,因為阿阇黎是平心與金剛無二。” (編者注:“姓子”可能是一個人名,為一個叫“姓子”的弟子,或者菩薩所講的法,如佛在《佛說阿彌陀經》中每講到一處,都要呼捨利弗。) 這個我們都知道,密宗有個人,師父讓他干活,胸膜都磨出洞了,非常了不得。胸磨透了,都見到肺子了,還沒有生半句怨言。並不是說要你干多少活,不是你干不干的問題,關鍵是你有沒有怨言,心裡沒有一點怨言,那才行呢,得有這樣的忍耐力。 還有一個禅宗的大德,二十年跟著師父,常叫師父打得是痛入骨髓,光皮肉受苦還不行,還得痛入骨髓。雖然經常挨打,但二十年從沒有生過一念離去之心。沒生過一次要走的心,說,“師父跟前我不能呆,我得走。”別說走沒走,就這走的一念心都沒有生過。跟著二十年,最後這個大德開悟了。 “應該要想金剛上師和金剛佛一樣,如來和金剛持不二”,就是他倆是一樣的。這裡就講了你如何去看如來與菩薩,因為如來、菩薩就是你的金剛心,就是你的菩提心,就是你的自性。 “因為阿阇黎是平心與金剛無二”,阿阇黎是平心,和金剛是一樣的。他的心是一種平等的心,他和你的金剛心是沒有什麼區別的。我們凡夫有分別心,不知道師父的心和佛的心是一體的。如果你能知道師父的心和佛的心是一體的,那你又將會知道一切佛本是一心,你也會知道一切的眾生是未來的佛。 《金剛帳經》雲:“勇敢金剛尊,金剛上師身;為救度眾生,他現凡夫身。” 這講了勇敢的金剛尊,就是金剛上師身,就是最尊重的金剛的尊者,就是金剛上師身。為了救度眾生,他現的是凡夫身。我們講就是過來人,這個師父是過來人,這個師父是和我們前生有緣。實際上這就是他為了救度眾生,可能現的是凡夫身。這個可不能錯過,有時候我們由於輕視眾生,反而失去了大機會。所以六祖講,輕視後學,有無量的罪。 你看看六祖當初曾經舂米去了,誰知道他是將來的六祖呀!很多人就失去了機會,甚至還和六祖作對,你說多愚蠢吧。說等成就了我們才知道他是六祖,那時還沒成就怎麼知道他是六祖?可人家尊者一百年前都知道了,人家早就預記,將來有個肉身菩薩出現。你想一想,就這麼厲害。就是說,還是我們愚蠢。 (編者注:光孝寺戒壇,南朝劉宋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所創建。並且他立有一碑,碑文曰:“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梁天監元年,智藥三藏在此壇旁邊種植一棵菩提樹,預言一百七十年後,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開演大乘佛法,度無量眾生。一百七十年之後,至唐儀鳳元年,惠能大師果然在這個戒壇出家受戒。) 所以說,佛菩薩為了救度眾生他現的凡夫身,我們應該這麼樣觀想,這就對了。另外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佛在經書上講了很多,有的菩薩現各種身。甚至《楞嚴經》講的現屠夫身、童子身,還有的現妓女身,甚至哪上講的,還現豬身。你說這還了得麼,所以有時候我們見到菩薩也不認識。為什麼不認識呢?誰能講一講,為什麼不認識?這個挺關鍵。好,你說一下。 一沙彌答:“沒有慧眼。” 這是對的,沒有慧眼。究竟我們為什麼沒有慧眼呢? 某師答:“沒有恭敬心。” 嗯,這是有門,親藏你說說? 答:“恭敬心沒到位。” 這都對,還誰能具體講一下。 某師答:“沒有平等心。” 好。還有誰能講? 某師答:因為我們都是凡夫。 是,我們都是凡夫,還誰能講? 我們為什麼不能見佛、見菩薩?我們錯過去了。告訴你一個秘密,就是你不知道自心是佛。你不知道自心是佛,所以你永遠見不到佛。就佛在你的跟前,佛也會變成凡夫。如果你要知道自心是佛,凡夫現前,他也會變成佛。 好,今天就講到這,大家好好思惟,別浪費了。 接著昨天講。《金剛帳經》雲:“勇敢金剛尊,金剛上師身;為救度眾生,他現凡夫身。”這昨天跟大家講了,有很多的佛菩薩,為救度眾生,現凡夫身,甚至現各種畜生身。特別《楞嚴經》講得很明白,甚至現屠夫、YIN女都有,佛菩薩在那裡教化眾生。這個事情很多,何況是金剛上師了,我們應該這麼看。 《鑽石金剛精經》雲:“永久恭敬上師子,弟子觀想金剛師;永與一切如來合,他是永久金剛佛。” 就是作為弟子,應該怎麼去觀想金剛師?你要這麼去觀想,一切要與如來合。這個講的很明確。 “他是永久金剛佛”,就是把上師看成是永遠的如來藏,他永遠是金剛佛,應該這麼觀察。 《金剛珠經》雲:“金剛上師身,有在如來身;雖是凡夫身,是毗盧佛身。” 這個經就告訴我們了,說金剛上師身和佛身是一樣的。雖然現在現的凡夫身,但是應該看成毗盧佛身。佛一共有三種化身,毗盧佛是法身佛,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的法身號,意思就是光明遍照一切。(上師)雖然是凡夫身,應該看成是法身佛。 《鹽水河經》雲:“五百後時時,我形金剛師;是我心中想,此時恭敬他。” 就是我將來五百年以後,我可能就是現在金剛師父那個化身。他那個化身將來就是我的化身,所以說我現在恭敬他,就是等於恭敬自己一樣。 整個來講,就是要我們恭敬金剛上師,把上師和佛同等觀察,同等觀想。 現在末法的黑暗時代,一般普通人,無緣得見真佛身,所以一切如來變化凡夫身的金剛阿阇黎,來傳法救度眾生。因此,凡是金剛乘的弟子,應該要觀“上師”為一切如來共化身的金剛佛,他的身、口、意,就是諸佛本尊的三密。更應該要對上師增加恭敬和信仰心,盡力的放棄一切不敬、不仁、不義,以及不信仰的想法。 “應該要觀上師為一切如來共化身的金剛佛,他的身、口、意,就是諸佛本尊的三密。”這個剛開始就給大家講了。 我們有時候有了想法不理解,要盡量地排除,要放下,要控制。說“我放不下。”實際上能不能放下?能放下。我講個例子,我過去就老好去想想這個人為什麼(這樣)?後來我就覺得太累,做人太不真實,就努力地去放棄這些東西,不要去觀察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它不正確。慢慢地就硬放,對那個人不再去觀察。以前觀察人不是觀察他的長處,盡觀察缺點。所以就放下觀察,也不想,有缺點不想,連想都不想,只是盡量去觀察人的長處、好處。最後心慢慢就自在了,那個心裡馬上就平靜了。所以說,那才是真正自在。 所以我們應該這麼樣去做。你剛開始放下,有一定的難處。本來這個人很好,處得都挺好的,人家做事都很正確的,但一會兒自動就生起一種對人家不信任的想法,非常不好的念頭。我那時候也是氣得不得了,甚至沒人的時候,就打自己的嘴巴子,沒有辦法,那怎麼辦?你說怎麼想出這個想法,根本就不著邊的事,就往人身上安。後來就是這樣控制,反復地硬壓,至現在基本上不怎麼生了,這心裡就平和得多了,身體也好多了。另外心裡也自在。 我們要盡力放棄一切不敬、不仁、不義,以及不信仰的想法。不仁那更不能去做去了,不講義氣的事情更不能去做。世間人都講義氣,何況是佛的弟子更得講。這個“義”是指的大義,我們在這方面要做到極點。 如果對上師有不恭敬的想法,應該要立刻忏悔,用上面引列的經論道理,來消滅這個壞念頭。 馬上就得趕緊忏悔,不能讓不恭敬的想法留著。這樣恭敬心就會漸漸地起來了。剛才講就是各種經中,說了對上師應該怎麼看,用這些來看,來消滅我們的壞念頭。為什麼要這樣呢? 恭敬上師與信仰上師,是現在、未來成就的因和根本。 這句話非常重要,“恭敬上師與信仰上師,是現在、未來成就的因和根本”,第一個是因,如果你不這麼觀察,你不可能成就佛道。你想成佛道,首先就得這麼樣去觀察。只有你達到這麼觀察的時候,才能有成就的那個因果存在。而且等你真正成就的時候,會發現你的根本正好也就是這樣,所以它是成就的因和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實相呀。實相就是根本,就是我們的法身,我們的法身就是這樣。我們那時候才發現,金剛上師就是我們的法身——毗盧遮那佛。一點都不假呀! 我們那時候知道了,生起大歡喜心。但是你沒有以前那個恭敬心,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生恭敬心,就是要你自己成就,你沒有這個恭敬心,肯定不行,所以對上師必須這樣。 這並不是一種勸化,而是講的是法,講的是根本,講的是快速成就的因。你沒有這個因,更不會對其它的眾生生起恭敬心。連自己師父、傳你法的師父、教化你的師父、幫助你的師父,你都生不起恭敬心,你對其它的眾生能有恭敬心麼?沒有恭敬心,你怎麼能夠視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怎麼能達到實相?你永遠達不到。 所以說第一點你要從恭敬金剛上師開始,作一個最殊勝的因。從這開始,你把上師能觀想成佛,這樣的恭敬下去,慢慢你的心轉過來了,就會由此而遍及一切眾生。當你遍及一切眾生的時候,和你的成就,那就是要吻合了。所以這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單純講了一個恭敬上師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為了學法的問題,而是為了成就,為了發現我們自己的法身,就這麼大的問題。 所以你得從這開始。對你有恩的人都觀想不到,怎麼能會再觀想別人呢,這不可能,所以說第一個從這開始,這個一定要把握住。 如果稍微有缺點而破亂上師戒,一定不能得到成就。 因為那法身,不是說我們有思惟就能見到法身的,應該是放下我們一切的知見,而且更不能破上師的戒。所以說這幾天我跟居士講的淨是“依教奉行”,就是這個。你一定要隨順佛法,一定要依教奉行,才能真正的與我們的道相合。 《鑽石金剛精經》雲:“他的成就持,放想全缺法;好持能成就,缺持斷根成。” 放棄你那個不該想和不正確的想法。如果你持得好,能夠去做到,就能夠成就;如果你這方面稍差一點,那你就把成就的根斷掉了。這是講了觀想這一部分。如何把上師看成佛,是法身佛,這個非常重要。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就是要看看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應不應該,這就提到具體的問題了,這是我們學法的又一大關鍵。 (23)頌曰: 若足踏過上師影, 獲罪恐怖如破塔; 於床座鞋等資具, 蓦過獲罪何況說? 就是說你跟師父一起走,或是經過師父跟前的時候,如果你的腳踏過上師的影子,你獲得罪之恐怖就像拆了一座佛塔一樣,就這麼厲害。還包括什麼呢?上師的床、坐墊和座位,還有鞋。你踩一下鞋,踩一下床,你踩一下座,還有其它的資具,什麼蒲團呀,被呀,褥子呀,你在那用腳踩一下子。 “蓦過獲罪何況說”,蓦過,就是突然,一點也不用說,馬上就獲罪。 什麼罪呢?就如破佛塔一樣的罪,就這麼大的罪過。這個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因為我們沒有恭敬心,如果有恭敬心的話,你見到別人影子,確實不敢踩呀! 我說心裡話,就我走道,如果有居士在旁邊合掌,這腳邁過去前面就是個影子,他的影子就在道上擋著,你還不能不過去,還不能繞過去,但那個影子實在是腳不敢踩,心裡不敢踩。別說是一個居士,就是對一個普通人都要恭敬,那影子我都不敢踩,何況你師父的影子,你敢踩麼,是不是?你要踩了馬上就獲罪,就像破佛塔一樣。所以說這個千萬要注意。 何況是師父的用具,床、鞋呀、坐具呀,你都得恭敬,一絲一毫都得恭敬,一絲一毫都不能錯。不光是那樣,就是你們所放的東西,放哪個地方,我要看見了,都得恭恭敬敬的,這個不是裝的,就覺得特別的親近,都不敢給亂動一下子。有時雖然說“這些東西你放的亂七八糟的干嗎?”就這種想法,只能說亂,但是沒有不恭敬心。說這塊太亂了,你放這干嗎?但是呢,對你喜歡的東西,我也喜歡,也從心裡去替你喜歡。但是你放的不合適,那我還得說你,你這放的東西太多了。 但是你喜歡,也等於我喜歡,我的心往你那合,它自然的就往那合。有時候我都奇怪,你說怎麼這麼想法呢?那個東西我都不應該用的東西,看到某個年齡小的沙彌,有時候弄那小玩物一堆一堆的,我說“看你弄那些東西干嗎?”我是說他,但是看他喜歡,實際我心裡也偷偷地喜歡,我真想說“你多玩一會,你多看一會。看有什麼因緣,讓你可以多保管這些東西。”心裡是這麼想的,但是還得說他:“你怎麼貪玩這個東西?”(得讓他不貪,一心修行。)就是這樣,這個心就得這樣。何況是師父的床、座、鞋和資具,那更不能亂動。特別師父那床,你不能亂坐。 原先我到營口大水堂(地名)能運師父那去,他那屋小,還有佛堂。他那個床,我幾乎是沒有碰過。他叫我過去坐,我都不敢過去坐。從來都是離那個床一段距離,恭恭敬敬的。那時候還沒有出家呢,我也不懂這些規矩,但是我知道恭敬師父的一切東西,包括他吐的痰,我都能恭敬,更不用說鞋和其它東西。如果有不高興的意思,那都不允許。這個在世間上都應該這麼做,何況對上師,更應該這麼做。 你要不這麼做,就是“蓦過”,他這個解釋“蓦”字就是突然的意思,突然的你就獲罪。罪從哪生?就是這麼生的。你不知道,一念不恭敬心,就下地獄。不用環境什麼變了,說在這房子,我還得有什麼動作,把這房子變化。你不知道剎那的變化,就在一念之間,太快了,你連思惟的能力都沒有。你說:“我想想,我不去呀,像小說講的,這麼老遠我不去,我還得來回拉著。”哪有那個時間,馬上就是了,就完事了,就這麼快。 所以說“蓦過獲罪何況說”,那不用說了,太快了,快得不可思議。一念獲罪,如果你要知道這一念獲罪的速度,就再也不敢了。 我以前跟大家講過,別人犯過失,“他怎麼就想退道呢?他就想不修行呢?他為什麼要這麼想?……”我推理他的想法,順著他那個想法去推理,這剛一動念,原先那房子是亮堂的,馬上就是一片黑暗。當時給我嚇得,趕緊上他那忏悔去了,(勸他不要退道)對不起,話說錯了,趕緊補救。要忏悔,勸人家回來修道。打坐也不敢打,趕緊下山去勸人家,“你快回來吧,可別退道。”表面上是勸人回來,同時也是在忏悔自己。用他那個退道心,來思惟一下都不允許。何況自己主動去犯這個過失,那你想不下地獄上哪去,是不是? 金剛弟子的腳,如果踏過上師的影子,罪業就像弄破佛塔一樣大。弄破佛塔,是近重的罪業,也就是最接近無間(最嚴重)的罪業。踏過上師身上的影子,就有了這種可怕的罪業。如果踏過上師所穿過的鞋子,以及座位、衣服等用具,這種罪業更不用說了。 這裡就講了,影子都不允許踩,何況那些東西。 《化網經》雲:“踏過上師影,佛說破塔罪。” 《空行金剛經》雲:“阿阇黎座鞋,衣等師用具;以及影踏過,如踏或蓦時,此人永受苦,離得成就遠。” “離得成就遠”,做這些,就是不能成就,離成就很遠的,要受苦的。 我們大家現在大部分都知道,密宗第一個要求不高過師父,另外對師父影子都躲得遠遠的,都不敢去硬踩。 如果是地點或時間的關系,非過不可時,可用“金剛力法”來把上師的影子浮上空,由下經過。 把師父的影子能給吊起來,然後自己從這裡過去,這個辦法可了不得。 沒有學過此法的弟子,如果不小心踏到上師的影子時,可念“金剛薩埵心咒”,以減少罪業。 “不小心踏到上師的影子時”,可以念心咒來忏悔。這個忏法,不是我們一般定力所能改變的。因為那個影子,是你的觀察力所表現的,你得把你整個的觀察力要改變了。看問題的一切力量都改變了,那得有大定力才能做到。 (24)頌曰: 大慧弟子歡喜心, 上師指導當聽受; 真是超力不能為, 則善言恭敬禀白。 就是說,有智慧的弟子應該生歡喜心,對上師的指導要聽受。 “真是超力不能為”,就是說如果超過你所能做到的,你不能做到,怎麼辦呢? “則善言恭敬禀白”,得跟師父講,說:“師父你要求這個,我確實應該做,但由於我的愚癡、或我的身體、或我的環境,確實我做不到。請師父看看,怎麼再讓我能夠圓滿,或怎麼辦?”聽師父指導,得這樣。 你得恭敬的跟師父去講,不能不聽師父的指導,不能說:“看你給我安排這活,真是的,我干不了!你願怎麼地就怎麼地吧。”那就壞了,不能有這想法。 你雖然明知道,超過了你的能力,也不能生氣,必須跟師父講,這才對。對師父的指導永遠去聽受,你確實做不到,就和師父講,這也是一種聽受,不是等於你不聽受。聽受裡面,有了一點困難的地方,這很正常。因為做不到和師父去講,這很正常。但不低下心講,去耍脾氣,這是不對的了,那是沒智慧。 (25)頌曰: 依止咕噜阿阇黎, 成就生天現樂成; 所以一切力所為, 當受師命不違背。 “依止咕噜”,就是上師的意思,依止阿阇黎。 “成就升天現樂成”,你能夠真正的依止,那你就是現成的升天,這天路已經鋪成了,因為你的恭敬心已經鋪到升天這個路了。 所以說“現樂成”,現成的。因為你的恭敬心,你的依止,你升天這條路已經成就了,就在那擱著呢,擺著呢。 “所以一切力所為”,你要盡全力去做去,就完事了。 “當受師命不違背”,一定要依教奉行。不光是師父的命令,我們依教奉行。由於我們真心實意的聽從師父的命令以後,每個師兄弟之間,我們要依教奉行;甚至我們就和小眾之間要依教奉行;甚至和其他的人,我們還要依教奉行。永遠保持那種依教奉行的意識,這才行呢。就一個小孩告訴你,你也去依教奉行,你的心要這麼樣平等,那就太好了。因為你把所有的眾生都看成佛了,所以說,你就不會受騙上當。 說把那些人都看成佛怎麼反而不會受騙上當?因為是你的分別心覺得在受騙上當。如果你捨去這個分別心,那個心永遠真實,它永遠不會上當。雖然事相上可能要彎曲一下子。可能有人告訴你到那個地方去取個東西,你到那地方沒有。他表面上是騙你,實際上你用真心來對待這個問題,他永遠騙不了你的心,這個才是最真實的東西。我們求啥?就求的那個法身,就求那個真實的心,至於事相上的事情,把它放一邊,那只是一場考驗而已。所以說你要不懂得這個,有時我們就是上當。 我以前和大家講過,在五台山時我做飯,當菜頭。做菜,一點鐘起來,做飯呀,拌菜呀,一直忙到晚上,這些事情都得天天忙著,還得親自做。另外當菜頭還得指揮別人,那齋堂我還管。雖然我只是當菜頭,但其它的事情他們還都來問我,我還得管,甚至行堂的事情有時候我還插一手,你說這麼多要做的事情。而那個師父還不在齋堂,他告訴我:“你把這點東西給我拿著,一會給我送去啊。”你說,還讓我給他送過去。 那時候心裡,當時也起點念頭,“你說我正忙著呢,你啥活不干,背著手,就這麼背著手,就說一會給我送過去啊。”他知道我那個心理,就是一般好說依教奉行,我是剛想說點什麼,還沒等說呢。他說:“依教奉行啊!”一句話就給我堵那塊了,我說:“好,依教奉行。”後來我就真的把東西送過去。本來他走了以後,我可以打發別人去送,但是我沒有打發別人送,就親自把這個東西送過去了。 而且呢,他確實挺高興,送完我想回去吧,他告訴,“別走了,你幫我炒幾個菜,我這正好來人了,還忙不過來。”你說他一個人,我那邊一大堆活,還得讓我幫著炒一會菜,既然這樣,那就幫著炒一會菜吧。炒完菜了,這時候有個師父過來,還有幾個居士在那過齋。他們過完齋,那居士要給錢,告訴不要錢,這才走。就是這樣不斷地忍辱,不斷地忍,實際上,那心裡真好受,比啥都強。 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這個,要依教奉行,要不違反命令。不光是師父的命令,就是同門道友,我們都要隨順,盡全力去做去,你肯定不會上當的,因為這個才是最真實的。如果你認為這個事情該做和不該做,你本身就是上當,本身就是吃了一個大虧。 所以說誰占便宜?傻子最占便宜。誰吃虧?就是那個所謂的聰明人最吃虧,因為他不知道,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世界上什麼最真實?不就那個法身最真實麼,你學佛目的干嗎?你發願又想捨身,又想成就。現成的讓你捨身、成就的時候你又不干了,你說你不傻麼,是不是?所以說,我們應該做一個傻子,那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大智慧聰明的弟子,一切身、口、意不是勉強的,而是很樂心的,盡力聽受上師的指導。如果盡自己的力量還不能勝任的時候,就要向上師很仔細地恭敬地解釋。如果是能做,只是很難做的事情,就不可以以“無能力”的解釋而推辭不做。 如果很難做,但是能做到的,你就不能說:“哎呀,我不行,我沒有能力。”絲毫對自己不能寬松,能做到一分,就絕不說不做,就是這樣盡全力。佛法就是說盡心盡力。 此生的一切成就,不論生天為人,或是得到富貴安樂等,都是依靠上師得來的,所以應當聽受上師的話,不能違背金剛上師。 《金剛帳經》雲:“得過圓滿灌頂子,違背金剛阿阇黎;此世全世苦惱難,後世進下金剛獄。” 得過圓滿的灌頂,師父把法傳給你,告訴你了,師父對你有恩情。如果你違背了金剛上師,此世肯定是有苦難的。這個違背本身就是一個苦難的種子,到哪都是讓人不恭敬,臭名遠揚,人家誰見誰煩。你就不說,別人都不知道這件事,也煩你,因為你那個心性不好。 一個不孝父母的人,肯定龍天不護持,而且災難重重,隨時都有危險。在後世,就是將來要下金剛地獄的。所以說,可得小心這個事情。 一切成就,也是依靠上師。 《金剛帳經》又雲:“金剛勇心佛如來,金剛法及莊嚴論;眼露速足尖地下,丸露空行影身精,成就能得歡喜師。” 這裡講的盡是秘密了,我再給大家念一遍。“金剛勇心佛如來,金剛法及莊嚴論;眼露速足尖地下,丸露空行影身精,成就能得歡喜師。” 一會看看下面是怎麼解釋的,先念下面的頌。 (26)頌曰: 咕噜財物猶如命, 上師心愛如師敬; 於彼上師執侍人, 如親常時恭敬心。 看看書上是怎麼解釋這個問題,大家要注意。 愛護上師的一切財物,就好像愛護自己的性命一樣。上師所喜愛的東西,弟子應該要喜愛,和上師一樣的恭敬。不可以認為它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喜愛。 就是說“愛護上師的一切財物,就好像愛護自己的性命一樣”,得有這個心。愛屋及烏麼,如果你對這個人恭敬,你看他的什麼東西,都覺得是好的。如果你對這個人不恭敬,肯定對他的物品也覺得反感。所以說愛護上師,包括上師的一切財物,都要像護持自己生命一樣,一點不能損失了。何況師父喜歡的東西,弟子應該要喜歡,和上師一樣的恭敬,不能有分別心,因為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喜歡了。 在上師身邊的人,弟子要永遠常常尊敬他,像自己的親人一樣的恭敬,不可以疏忽或輕視上師身邊的人。 包括師父跟前的侍者,都得恭恭敬敬的,不能輕視。就像在家人,你要恭敬這家大人呀,就先恭敬他們家的孩子。過去不是有這句話麼,去辦事情送禮,說你別給他們家大人買什麼東西,你給那孩子買點東西,保證大人就高興。 這是一樣的道理,你要恭敬上師身邊的弟子,上師肯定非常高興,這也是一種恭敬的方法。我們有時候這方面還沒有做到徹底,這樣不行。在上師身邊的人,要永遠、常常尊敬他。尊敬他就是尊敬師父,因為他能夠在師父跟前,能伺候上師,或他能把師父的法帶下來,他在替你完成這些任務,你應該恭敬他。 像那個叫文喜的師父,他有一次在五台山,走得很遠,就看見一個老人和一個童子牽著一頭牛,在放牛。他一看晚了,就要求這個老人,能不能在他那住一宿。那老人說去吧,到我那住一宿。後來進了一個小院。老人給他拿了幾個小餅吃了,吃得特別香甜。還喝那個茶。 後來他們就談法,老人就問他還有沒有毗尼?還有沒有戒?他說:“沒有戒了。”意思就是已經戒體成就了。說:“你有沒有毗尼?”他說:“還有毗尼。”老人說你還不行,還得回去修去。最後他說我能不能不走了,因為他已經看出來,這個老人不一般。老人說不行,你還得回去。後來老人就給他攆走了。他出去,那個童子開門,他非常恭敬的問:“這位師父,你法名怎麼稱呼呀?上下怎麼稱呼?” 小孩就講說:“我叫均提。”他就說:“請你給我講講法。” 你看看,他叫這個小孩,一個牧童給他講講法。後來均提就給他講了,他說:“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心裡無嗔是珍寶……”後面還有一句我給忘了。(編者注:無垢無染是真常。據《五燈會元》卷九) 就是講如果你臉上沒有嗔恨心,誰都能供養你;你要嘴上沒有嗔恨心,吐出的話都是妙香;你心裡沒有嗔恨心,那才是真正寶貝呢。 他出去以後,這幾句話就記住了,以後就按這個修行。等第二天再找這個地方沒有了,後來他才知道,這老人就是文殊菩薩,那個小孩就是文殊菩薩的侍者叫均提。由於文殊菩薩給他的餅和茶,給他講法了。最後又在童子那塊,因為恭敬文殊菩薩跟前的小童子,他沒把他當成看門人看,而是恭敬的,把他當成師父去看,所以就給他講法了。你要知道均提都修到無量劫了,那是佛一樣。你要光看是小孩,壞了,你就錯過這個機會了。 後來這位大德也成就了,文殊菩薩就現前了。他正好做飯呢,文殊菩薩現前就給他念偈子,他一看文殊菩薩現前,拿飯鏟就去打文殊菩薩,意思說你別和我來這個。他就念偈子,說:“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意思就是說你是你,我是我。拿勺子去打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一只腳站在籠屜上,就給他授記,就給他印證。當時就說:“老僧修了三大阿僧祇劫,沒想今日遭人嫌。”說我都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到那麼多年,沒想到今天遇一個敢煩我的人。就是說今天才遇到一個無相的人,真正成就的人,這一下就給他印證了。這個和尚是文喜,他整個的成就,就是恭敬心。對老人恭敬,對孩子,對牧童他也恭敬,所以他就得法。而我們呢,何況都明知道上師,能不恭敬麼,是不是? 所以說,對在上師身邊的人,弟子要永遠常常尊敬他,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恭敬。不可以疏忽或輕視上師身邊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禮節。 (27)頌曰: 不應金剛上師前, 包頭頂高坐前去; 翹足踏坐手叉腰, 安然按腰上師前。 (28)頌曰: 金剛咕噜站起時, 應當勿坐與勿臥; 常具敬供諸威儀, 站會全事歡喜事。 (29)頌曰: 無棄涕唾上師前, 坐時勿舒於雙足; 師處舉步隨口诤, 應當不作上師前。 在上師的面前,不能做不恭敬或無禮貌的事情。譬如說:不可以在上師的面前高坐。 所以說,密宗特別講究,如果師父坐的地方過低,他就得爬著過去,他永遠不會讓自己高過師父,就是這種恭敬心,可了不得。 沒有特別的原因,不能坐在上師的面前,又不能包頭或戴帽子等。 在上師的面前,不論你坐在哪個方位,都得側著身,不能倆人對面坐著,簡直就像平輩人似的,這在世間也是不恭敬的。“包頭或戴帽子等”,就是沒有禮節,這個我們知道,佛法是不允許給戴帽子的人講法的。 上師坐在地下的時候,弟子不能坐在椅子上。不能在上師的面前,兩手叉腰,或雙手交臂於胸前,搖身而行。上師站起來的時候,弟子不能坐著或躺著, 咱們這還做得不錯,一看師父來了,都主動地站起來。師父來了你站一百次,你就得法一百次。不能說師父老來,我老站著,這多麻煩呀。你這麻煩一次,心裡就去掉一下我慢,要師父天天去呀,你就成就了,是不是,這個也非常的重要。 以前我在五台山碧山寺的時候,有一個和我還是同戒,(編者注:同在一個戒場,一起受戒,屬於平輩。)但他擔任碧山寺的知客師,他和其他常住的師父都非常熟悉,他們之間就互相可以開玩笑。但是我呢,雖然他年齡沒我大,哪次他到我那屋,我都恭恭敬敬從床上起來,我站著。他看我站著也不理我,他照常在那說話。我看他坐下了,我再坐下,他哪次來我都這樣。這並不是說我尊不尊重這個人,而是我尊重的是常住,因為他是知客師。我不尊重常住那是不對的,雖然他比我年輕,甚至有時他來也是散亂,跟別人去開玩笑。但那對我無所謂,我是恭敬我的,至於你做得如何,那是你的問題。 由於我不斷地恭敬,最後我臨受戒的時候,他就說:“你可以免戒費,別人不行,你可以免。”不光這個,而且還要送我蒲團,最後送我一套衣服,像誰現在穿的那套衣服,就是那時候他送給我的。告訴:“衣服不要不行,不要不給你受戒。”強迫你要這套衣服。就是這樣的,你說恭敬哪有白恭敬的,是不是? 最後,由於他沒給我《同戒錄》,我平時不求人,就唯獨跟常住要了一本《同戒錄》。我說:“你看看咱們發的《同戒錄》,還有沒有?”他一想這是沒給我發,當時那個臉呀,非常不好看,就是一點笑模樣沒有。我尋思生氣了呢,但不是。 他回去,拿著《同戒錄》回來,屋裡很多人,他是知客師,裡面還有很多是外來掛單的呢。他從門口進來,在地中間就跪下了,舉著《同戒錄》就這麼跪著。那臉呀,我一看眼淚就要淌下了。他忏悔,沒想到能把我的《同戒錄》給忘了。我只不過問一下還有沒有《同戒錄》,他就這樣。他這種恭敬心哪來的呢?就是由於我平時的恭敬所換來的,一個是自身平時的修持,另外關鍵是你恭敬人家,才會有今天的結果。你不恭敬人,人家永遠也會不恭敬你。 後來臨離開五台山的時候照相,他把我也招呼去了,還有另外一個師父,說就咱們四個人照,別人不跟你照。並不說他在常住所擔任職務的大小,關鍵你恭敬人家,人家就恭敬你。何況恭敬上師了,我們更應該這樣。 上師坐下的時候,弟子不能躺臥著。無論在什麼時候,供養上師,或為上師做事,必須要很細心,而且要很有規矩的站起來,事事都要做得圓滿。 這些你都要做的圓滿,都要細心。哪個事情你都不能糊弄。不要看師父不在跟前了,“行,我給你打掃衛生,收拾收拾,東西都給塞到床底下就完事了,反正你也看不著。”那不行呀。你別像我過去在部隊時給人洗衣服那樣,“是,我給你洗洗。”給師父洗衣服,在水裡一浸,拿出來就給你晾上了。洗衣服也不搓,那壞了,那就把人坑了,這個心不好。為上師做事必須真誠地去做,一絲一毫的不能錯了,事事都要做的圓滿。 在上師的面前,不可以隨便吐唾,或擦鼻子等不干淨的東西。 在上師的面前,什麼咳嗽了,那都不允許。還有擦鼻涕等不干淨的動作,都不要有。實在不行,就得轉過身去,而且要回避一下。就吐完痰,回來前都得漱漱口呀,擦一擦,都得這樣去做,恭恭敬敬的,這才行。 坐在上師面前時,不可以舒出腳,更不可以亂走動。或爭論是非,隨便說閒話等。 “坐在上師面前時,不可以舒出腳”,把腳伸得挺老遠的,甚至腳都伸到師父跟前去了,是不可以做的。 再有,不能師父這邊跟你講話呢,你那邊看著書:“啊,什麼事呀?”完了,還沒等師父講完呢,他就先問什麼:“你看我這個事,師父你看我這怎麼辦?”他把師父話壓下去了,這不好。你必須認真聽師父的話,然後你再問什麼。就是跟平常人,你也得這樣,一定等人家的話說完以後,人家不說了,你再講,人家聽了心裡舒暢。 “不可以亂走動”,師父和他講話,他卻在那邊還干著活。師父說:“你看這怎麼回事?”“啊,什麼事呀?”他那邊干著活,問什麼事?除非師父知道你,允許你這樣做才行。 師父不允許的情況下,師父正經的說事,你必須把手裡的活停下,認真去聽。你別怕活干不完,你把活干完了,把恭敬心失去了,這活你不白干了。所以說,你得懂得哪個急,哪個緩,你先奔恭敬心去,那個活以後再干。活雖然著急,著急也不能失去恭敬心。這點你可得加小心,恭敬心是成佛的因呀。 “或爭論是非,隨便說閒話等”,你更不能和師父去爭論誰對誰錯,遇到事情要和師父商量的時候,只能講你的想法,不能去爭論。和師父不能說“這不行,這哪行。”不能說這話。只能說什麼呢:“師父你看看,這件事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你看好不好。”親舟師父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我一跟他講有什麼不同意,他馬上就放下自己的知見,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或是暫時放下,而非常柔和地講另外的想法,這就做得比較好。 在師父面前不要爭論是非,隨便說閒話等,說些沒用的話。這個閒話包括不應該說的話。 以上所說的這些不禮貌事,應當不要在上師的前面做出。 剛才上面三個偈子就是這樣。 而且,還講到“翹足踏坐手叉腰”,在上師面前,你的手不能這麼抱著肩膀,這麼叉著腰,這都不好,一看就是慢心。你對師父就得合掌,恭敬。這合掌很重要,大家可得要訓練起來,你別像我,我這人已經養成這個散漫的習性了,有時候在師父面前,合掌少。 那回我去見(皈依時的)師父,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師父就跟我說了:“你得合掌啊。”這才知道合掌,原先都不懂。所以說,師父心裡不高興,他不會給你講法的。師父高興了,看到你真有恭敬心,才給你講東西呢,才能告訴你一句半句的,那你就會獲益無窮無盡的。所以說我們要學會合掌,就是不在師父面前,其他師父來了,我們都要合掌恭敬。就是同修道友,他給你講什麼法,你一合掌,他心裡馬上就什麼嗔恨心都沒有了,而且盡他最大的能力來給你講。 就算這個人,他什麼也不是,什麼話都不會講,你要恭敬他,他不會講,那佛菩薩會給你講的,是不是?所以說,佛菩薩永遠這樣的恭敬一切人,就包括凡夫,佛菩薩都恭敬,因為你是未來的佛呀。 現在有人把合掌的觀世音菩薩像全給送回寺院來了,你說多愚蠢!所以說大仙告訴的這種做法,非常的誤事,這些大仙,把佛菩薩這種表法的行為都給毀了。佛菩薩永遠恭敬所有的眾生,把眾生都看成未來的佛。因為什麼呢?因為他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編者注:有人供觀世音菩薩合掌的塑像,“大仙”就告訴:觀世音菩薩朝你合掌,你承受不了,不能再供了。於是,有的就將合掌的觀世音菩薩像送到寺院裡,不再供養。這裡的所謂的“大仙”,指不畏因果報應,平時裝神弄鬼,騙人錢財的巫醫神漢。) (30)頌曰: 上師行處鄰近傍, 語笑歌舞言作唱; 亦勿金剛上師前, 手足揉等無敬行。 在金剛上師的前面,或住處等,沒有特別的原因,無論談笑或唱歌、跳舞、音樂等,都不可以有。上師聽到的地方,不得說無意義的話。在上師的前面,不能搓揉手腳。 就是說,你不能在師父面前大聲的談笑、歌唱、跳舞,這種放逸的行為都不允許。時時就在那恭敬,就像站班似的,老是那樣站著,恭敬到位,這才行呢。 在上師能聽到地方,你不能亂說話,說些沒用的話,那都不行。因為寧攪三江水,不動道人心。你不能去打擾師父的心,不能講無意義的話。在上師面前不能撅手呀,捏那個響,這都不行。過去我還以為這是一種潇灑呢,就不說在哪了,看見有一個師父在老和尚面前,邊說話,邊掰著手指頭,我說這個挺潇灑哈,看來是不正確的。因為你不安穩,另外恭敬心不到位,心裡煩躁,這種動作也不好。 《鑽石金剛精經》雲:“不得上師近耳地,歌舞干語無敬音。” 在師父的耳邊歌舞,或是說話,或是有不敬的意思,這都不允許。 (31)頌曰: 常時咕噜坐或起, 各按坐起徐禮敬; 夜水危險路行中, 許准後自作前導。 這裡講,你得時常地恭敬師父。就是師父睡覺了,你也得有恭敬心。不能等師父睡覺了,這就放逸了,就不管你了。師父醒的時候我恭敬,師父不醒的時候我就不恭敬,這不行,就是師父睡覺你也得有恭敬心。 “各按坐起徐禮敬”,看到師父都要徐徐地起來,要禮敬。特別是夜間,過水坑了,危險的路上,本來你走到師父後面,這時候你可以走到師父前面,去探路,領路。 不過咱們確實這些弟子做得還是不錯的,這兩個小沙彌也值得表揚,都很不錯。這方面一看有危險的地方,從來都是這樣。像走這個道上,他倆一看道窄,讓我走中間,他寧可走泥道,從來沒有給師父擠泥道上的,都是讓師父走在中間的好道上。以前是木頭做的時候,只能一個人走,我走這個板子上,他走這泥道,扶著我。你想想,兩個都是小孩,能做到這點,我從心裡往外的歡喜,這就對了。 上師站起來的時候,弟子也很恭敬的要站起來。坐在上師前面的時候,坐的姿態及衣服等,不能隨便散亂,必須要有規矩,很恭敬的端身正坐。沒有特別的事情,平常不能坐在上師的面前。 你坐著千萬別坐滿了座位,你到哪去坐著,別像現在沙發似的,這個沙發坐著是很難叫人起恭敬的。但是即使有沙發,我們也得加小心,千萬不要一下子坐到裡邊,往那一靠,這樣就完了。你只能坐半座,像咱們打坐似的,行香停下休息時坐的姿勢,那非常好。另外要側身,讓人家觀察自己,你不要去觀察人家,那眼睛像賊似的,探照燈,到處看人家那些東西,叫人家沒法觀察你。應該主動把你眼睛放下,輕輕地低下頭,特別你要個(子)高更應該這樣,低下頭,讓人觀察你,讓人家有所選擇。 我以前和大家講過,行腳走到天津的時候,在大悲院,那裡的知客師不留人。我說在院裡住。他說:“院裡能住麼,你去旅店住吧。”我說:“出家人不住旅店。”後來他就不吱聲了,又說過院裡不能住。我不能說一生氣就走吧,這就沒禮貌了。因為人家互相有個了解的過程。怎麼辦呢?我們倆誰也不吱聲,都低頭在那坐著。並不是想在那賴著不走,沒那個意思。我當時那個心理,在牆外面讓我住,我都高興。我只是到這來看看就完事了。並沒有想住這個房內的想法,就包括住院裡,我都放棄這個想法,沒有這個求的意思,只不過是為了正常的掛單程序這麼說的。 但是我主動地讓人觀察,因為無所求,心裡更要平靜,讓人觀察你,你不能起慢心呀。我就低個頭,和性空兩人誰也不吱聲。而且非常恭敬,讓人觀察一會。對方也不吱聲,我們也不吱聲。觀察沒有五分鐘,他就給方丈打電話,說:“這還有一張床,就讓他們倆住下吧,我敢保證他們倆是修行人。”他給下保證了,還說你是修行人。你說這一靜默,這恭敬心一到位,把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後來他們那裡的人還說:“你認識知客師呀?”我哪認識,就是一個恭敬心,就解決這個問題了。所以說,我們應該注意這方面。 晚上或帶路等時,有必要的時候,請上師許准之後,方可到前面去。 “有必要的時候,請上師許准之後,方可到前面去”,得問上師,得打個招呼。 今天接著昨天講,昨天講到(31)頌,今天講(32)頌。 (32)頌曰: 阿阇黎前或見處, 有智不應現疲身; 不倚柱及牆壁等, 亦不屈指節作聲。 在金剛阿阇黎看到的地方,有智慧的弟子,不應當左右搖身,現出疲勞的形相。也不要把身體倚靠於牆壁或柱間等處,更不要用手屈指作聲。 在師父面前顯示出非常累,這個不好,實際上有一種不恭敬心。要振作起來,怎麼累都不能現出那種疲勞的樣子,這確實是一種發心誠與不誠的問題。 過去我在能運師父那學習的時候,一次我上蓋縣去,就是現在的蓋縣檀度茅蓬,去聯系一些事情。可能是從頭午開始,一直跑到下午回來,坐車連走路,那得走十多裡地呢,來回走,再加上坐車很疲勞。 等到營口以後,到大水堂(地名),下了車,師父那正蓋小房呢。就怎麼累,我也不能半道下了車,越過師父門口,就回家去休息,那不行。怎麼累,我得去看一看。正好人家干活,知不知道人家干活?知道,肯定有活。怎麼累,拖著累的身子,也去干活去。有時候用鍬鏟那個水泥呀,根本就鏟不動,就拿那個腿硬頂著,拿磚拿不動就咬牙挺著,還不能說一個不字。 後來師父也看出來了,師父怎麼說的那句話,說是:“你是挺累了。”我說:“我心裡不累。”事實上確實是那麼回事兒,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心裡不累。雖然我手拿不動了,但是就是這種心,確實支撐我不管多累都倒不下去。從那干活以後,都晚上,天黑看不見了,往回走,還得走十來裡,七、八裡路這樣的路程,後來就有些記不住了,是有人拿自行車載我,還是怎麼走回去的。 就是說是什麼呢?你不管在怎麼疲勞的情況下,都要咬牙挺著做。另外在你能躲避的情況,像我這次完全可以躲避這個。到那個地方,我完全可以不下車,直接回去就完事了。下車了,干完活還得走回住處,就這種情況。你不能昧掉你的良心,不能昧掉你的恭敬心,你應該下來,去師父那兒去看一下。明知有活,身體疲勞,也得去干去,應該是這樣做,不能昧掉自己的良心做事情。我們作為學佛人,都應該有個真誠的心,那個心非得發到真誠不可。所以說就那樣疲勞干活,心裡沒有累的感覺,手遞磚頭都拿不動了,但那個心裡不累。 所以說“有智不應現疲身”,看到師父的地方,你就怎麼累,甚至師父不知道你干活。你要是不現疲勞身,師父可能誤解你,可能認為你還沒干活。就不管師父怎麼認為,都不能表現出疲勞的樣子,應該在師父面前永遠保持那種清淨,永遠地叫師父放心,這才行呢,所以說這個也是很重要一關。 我們有時候一累了,師父來了也躺著,我也靠在那塊:“不行啊,師父我累了,我動彈不了啦,師父,師父實在是對不起啊。”那不行呀。就爬也得爬起來,還得說:“不累、不累、我行、可以可以、挺好挺好。”你這個心就得這麼修,這麼來恭敬師父。捨身、捨肉、捨血來恭敬師父,那才行呢。 要用身、口、意,來供養師父,你這一累,這身、口、意沒了,是不是?啥也沒有了,你光顧你的疲勞去了,打這個妄想去了,這我們就失掉法了。當你見到佛的時候,你能說你累呀,是不是?有時候要是佛真來考驗你了,你說:“我累了。”得了,這個因緣就算過去了,是不是? 你看釋迦牟尼佛,看到燃燈佛,當時只是一個老和尚在那走的時候,他都掩發鋪泥,拿身體去布施,豁出命去。何況你在師父面前,連個身體的疲勞相,你都振作不起來,那還行啊。這個你要達不到,怎麼能像釋迦牟尼佛做到掩發鋪泥呢?就更達不到了。你達不到這種程度,你永遠不能開悟,因為不能得佛的授記。釋迦牟尼佛因為這樣,所以他開悟了,燃燈佛給他授記,他來世當得作佛。 所以說有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會這樣做的。咱們這裡有很多麼,都是不錯的。比如說親昌師就是這樣,(作為僧醫)不管給誰看病,從來沒有不耐煩的時候。給有病的比丘按摩,最後人家說:“不用了,可以了。”親昌師還說:“再按摩幾下。”有時自己也病了,還是帶病去幫助人,從來沒有計較啊,說我現在身體不好,我不能做的事情,沒有這個事情。還有很多,像親藏師等大部分都是這樣,他們都不計較,怎麼累不會說一個不字的,這很好,這就是智慧的表現。 “不倚柱及牆壁等”,就是說在阿阇黎面前,你不能靠著柱子說話,說:“我這累了。”和師父談話後面弄個支撐的東西,那不行。也不能靠著牆壁和師父說話。你都得真正的拿你身、口、意去供養師父,怎麼累、疲勞,都應該如法地去做。佛法中有這麼一條規定:“不給拄手杖人講法。”你拄著手杖,拿手杖的人,不給你講法,除非你有病必須用手杖。所以說,你沒有病靠著柱子、靠著牆壁,那是慢心,所以不給你講法。如果你靠著柱子、牆壁,見到師父,還這樣做,那你本身就失掉得法的因緣。所以這個我們應該加小心,為什麼我們不得法?就因為我們這些小毛病,就失去了大的機會。 “亦不屈指節作聲”,你不能像世間有的人,昨天講的那個掰手指節“嘎嘎”直響。原先我還不知道,我看人家掰,尋思他這在老和尚面前表示什麼意思呢?是會法器呀,潇灑?可能是這個意思,也可能是說我的手指靈活,我可以干嗎。現在看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另外也招人反感。你說話就正經說話呗,你多一個動作,本身心裡就是一分散亂。甚至你跟人說話的時候,你那個念珠“铛铛”沒完地捻,那樣的動作都是不恭敬。跟師父說話,拿著念珠像老修行,就“叭叭”那麼捻,同樣人家心裡也不是特別舒服。我是這樣看法,你一切動作都應該停止,恭恭敬敬地聽,身、口、意要集中,攝住心去聽,這樣的話,你會得到法益的,這是(32)頌。 (33)頌曰: 若須替師浴身足, 濯足身等奉侍時; 先白頂禮師令知, 完後頂禮自作事。 如果須要替上師洗腳,或洗浴等奉侍上師的時候,先要禀白上師,頂禮三次以後,才去做所需要做的工作。事情做完之後,也同樣要頂禮上師三次。如果沒有其它的要事,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為什麼說要替師父洗腳,洗浴,奉侍上師的時候,要禀白上師,問師父同意不同意?而且要頂禮三次才去做,做完了以後,還要頂禮三次。因為你要知道,師父的腳、身體和佛等同無異呀,你摸一下子,你不知道得增加多大的福慧。你覺得你的手干淨,師父的腳,比你手不知道干淨多少倍,你必須要虔誠地謝法。另外你萬一不加小心,碰了師父是有過失的,還要忏悔,這才行呢。我們以為師父那腳太臭了,那太沒有意思了,誰的腳不臭,自己的腳都臭,都不願意洗,還給你洗呢,有這種想法壞了,有這種想法你永遠也得不到法。 比如宣化上人的洗腳水的故事,有一個老居士要求一個孫子,就找上人去了。上人正好在洗腳,說你把水喝了吧。她說什麼也不敢喝。上人說你不喝我就喝了,上人自己把自己洗腳水喝了。她說要求孫子,上人說算了吧,本來你喝了水就能得孫子。她後悔了,說你再給我一次機會吧。上人說那機會沒了。就那一念恭敬心,就滿你一切願望。因為你失去了機會,再想找這機會就沒有了。 這也是一樣,在我們凡夫的眼裡,你只看到表面那點髒東西,你不知道通過這個髒水可以得到無上的法。那個水呀,說老實話,比你喝的那個干淨水,不知道要干淨多少倍。為什麼呢?因為上師他已是見道的人,見道的人,別說那個,就連唾沫都比你喝的那個最甜的水不知道要好上多少萬倍,這個大家我想都會服氣的。 比如說還有金山活佛,他那洗澡水大家搶著喝,都治病。那你沒辦法,喝了確實好。吐點口水給人揉揉就好,像濟公活佛似的,搓一搓身體的泥,給人吃了,它都治病呢,這不是假的。他是修的智慧現前,所以說什麼水都是無價之寶。 所以說,這點得佩服親成師,他把師父破衣服縫補時撕下來的碎塊都保管好了。那個衣服屑,雖然是沒有什麼作用,但是恭敬師父這個心,非常好。雖然我沒有什麼修持,但是佛菩薩肯定得加持你,因為你這個心真誠。 所以說呢,侍奉上師的時候,要先禀白師父,頂禮師父,讓師父知道。做完事情以後,還要頂禮。因為有可能傷到師父,要忏悔。另外,師父給我們一個機會,來成就我們,要感謝師父。 (34)頌曰: 弟子名稱上師時, 不稱只名下有禮; 為得恭敬余人前, 上師名前特點稱。 弟子不得直接叫上師的名字。需要稱呼上師名字的時候,必須在上師的名字前面,加上恭敬或有意義的稱呼之後,才可以稱上師之名。 比如說:“三恩德金剛上師......”這是為自己或他人的恭敬,稱呼上師的名前,必須有恭敬心的加上有意義的話。 這個也很重要,因為時時在口上,一定要注重這個身、口、意,一定要稱師父的時候,一定要稱上下、或是叫恩師、或是我師父,都是這樣的。或是合掌。以前古人都是這樣,問你父母是誰呀?那一般的古人都是馬上就得合掌(拱手),站起來告訴人家:“我父母是……”不是你恭敬人,是恭敬你父母呢。一說你父母馬上就站起來了,你是在隨時隨地都在恭敬父母。我們有時候做不到這一點,最起碼你合上掌,或是身子馬上就得坐直了,或是欠欠身,說我的師父叫上什麼下什麼。人家一看,這個人對師父這樣恭敬,最起碼師父如何不說,人家說你這個人挺好,跟你交,絕對沒錯,是不是?因為你在背後也能恭敬人,這樣人不是忘恩負義的人,最起碼你得這樣。何況我們想成無上道,把師父的形象和佛的形象一樣恭敬和觀想,你肯定得到更大的利益。在世間人都得這樣,更何況我們了,是不是?這更應該這樣。 (35)頌曰: 先請何作上師令, 說全遵照上師令; 雙手合掌心耳一, 樂心憶持咕噜令。 (36)頌曰: 有笑嗽時上師前, 應當則以手遮口; 若有完事白上師, 當無得意軟語明。 首先必須要很恭敬的請求上師說:“請問上師,需要弟子做什麼事?”上師指導你去做的事,要很樂意地接受上師的指導。上師指導你做事的時候,必須要雙手合掌,一心恭敬聽受,盡自己的力量,去做上師所交代做的事情。 這方面我們現在做得還不行,有的人還可以。一告訴你去辦什麼事情,“噢,好,依教奉行。”合掌,或是“阿彌陀佛。”但是我們這個習慣比較少,還不行。比如說,大戒師分配小眾什麼事情,你應該要合掌。你一合掌,別人馬上對你的恭敬心就起來了,你恭敬別人,別人馬上就恭敬你。對師父的指導,你更應該這麼樣去恭敬,得法就在一瞬間。如果你有了恭敬心,師父可能轉過身來,馬上就罵你一頓,因為什麼呢?因為你有了恭敬心,師父才能給你講法呢。你沒有恭敬心,師父不敢給你講,就你有毛病,師父都不敢說你。有時候你不值得一說,或者一說,你就起煩惱了,沒法說你。等一看你恭敬心非常到位了,那時候師父就要罵你了。 你合著掌,挺恭敬的找師父去請示:“師父你看我這是怎麼怎麼……”師父沒回答你這個問題,講了:“昨天你干嗎來了,啊!你怎麼不知道你那個事呢?你昨天怎麼……?”他想我都恭敬師父了,怎麼還罵我那個事呢?沒說我問的這個事?你不知道,師父因為看你心情高興,你又有恭敬心了,就趕緊把你的那個毛病給去掉了,是為了趕緊去掉你那些毛病、污垢,用這種力量一下就能把你拔出來。就像用藥似的,用得正是火候,像炒菜似的,該出鍋了,就是這樣。 所以說,我們要恭敬師父。不過你要加小心,有時候你真心恭敬了,我可能要說你,急眼就可能要罵你,這時候你心裡可別起煩惱,你要起煩惱,獲得利益就要少,你要不起煩惱,馬上利益就得到了。那師父都是要使勁說你,他得費很大力氣,而且得故意地嚴肅起來,得咬著牙去說你去。另外說不好,師父也跟著起嗔恨心,他那個心也得跟著說的話,也得起心動念。你知道師父得付出多少,師父用很大的力量把你那個東西要拿出來,是這樣。所以說得到師父指導是無價之寶呀,這個要加小心。 還得“樂心憶持咕噜令”,就是師父說的話,就像接受命令一樣,你必須得牢牢記住。而什麼叫“樂心”呢?就是依教奉行。一聽說話,馬上“依教奉行”。你無論當時有多大的脾氣,只要念上這句話,脾氣馬上就沒了,這是無價之寶。平時誰說你,你不樂意,有時候起煩惱了,你就念一句“依教奉行”,一定把它念出口,或是你心裡一定要念,一遍不行就念兩遍。念過以後雖然還稍稍有點別扭,但是就能去做了,把那個煩惱一下就控制住了。如果你念兩遍那控制得更好,念三遍那就更好了。 過去不有一個人麼,說是去買智慧。後來有人告訴他:“我有個智慧,得需要十兩金子。”他說:“行,我就給你十兩金子,買個智慧。”給他十兩金子以後,這人就告訴他:“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要退三步。” 後來他走了很長時間,在外好幾年,就回家了。回家一看,他妻子在家,還有一個“男”的和他妻子在一個床上睡覺呢。他氣得:“我不在家,你干這種事情。”拿起刀就要砍。剛要砍,他突然想起這句話,要退三步。退一步,那火氣都不得了,勉強退了一步,心就稍平靜一點了。後來又退一步,那個余勁還沒消呢。最後退到第三步的時候,他的妻子醒了,一看是他,說:“你拿刀干什麼?”他丈夫說:“這個男的是誰?”“那不是你母親麼!”他這才知道,退三步,救了三條命!你想呀,她倆死了,他也活不成了,是不是?退三步就這麼大功德,能救別人,能救你的親人,也能救自己。 這也是這樣,依教奉行就是退三步,第一句依教奉行就等於退了一大步,第二句依教奉行又退一步,第三句依教奉行你就退三步。如果能做熟了,你什麼脾氣,什麼難處都能躲過去了,辦事情沒有不成功的。你別像我似的,我這個人就是點火就著,張口就要你們去做了。你們有時候得學會忍,要學會這個,要尊重上師,上師指導你做事的時候要合掌,一心聽受,要樂心,就是依教奉行。 在上師的面前,如有咳嗽,就要用手遮住口。上師交代辦的事情,做完了之後,不可以有得意——很了不起的表情,應該很樂心,而且要恭敬軟語,回報上師。 就是在上師面前,你千萬不要張口就打哈欠、咳嗽呀,這都不行。就實在憋不住了,你得低頭拿袖子掩上,還得轉過身去,側一點身去咳嗽。有時候側身了,一看旁邊是師兄,還不能沖著師兄咳嗽,再朝另一邊吧,一看這邊又是長輩或平輩,又覺得不得勁兒,有時候你一個咳嗽都找不到地方。我就有過這個體會,想咳嗽,一看這邊不應該,那邊也不應該,最後沒辦法了,就拿手使勁捂著咳嗽吧。那沒辦法,找不到地方。就這樣才能修你的心,這才有點意思,你什麼時候發現任何地方都不是你咳嗽的地方,這就妥了。 “上師交代的事情,做完之後,不可以得意——很了不起的表情”,不能認為:“師父,你交代的事情,我給完成了,我做得挺好。”這就壞了。你認為這是給師父做事情,不是給自己做事情,你這又顛倒了。師父告訴你的事情,是教化你,讓你成就,你應該以感恩的心情,很樂意地去做。你沒有這種給自己做事的心情,表現這個事做得挺好,挺圓滿的。實際上你的意思不是在給自己做,而是在給師父做,是師父在求你,不是師父給你機會,所以你把這個事情弄顛倒了。 另外我們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架不住一個成就。稍做點好處,我們心裡有一種自滿,表情就很快樂、愉快,走道也不一樣了。來到師父面前,不管在師兄弟之間,還是道友之間,就表現得特別愉快,那都是不穩重,不好。不僅應沒有慢心,而且還要恭敬、圓融。應該是“看我這個事做完了,你看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我這行不行?”如果你能這樣的話,就會更加得法。 雖然自己做的很圓滿,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但你認為是百分之百了。師父一看你這還有毛病,有個問題可能還沒處理好。雖第一步處理好了,第二步處理好了,第三步處理好了,可能第四步你還沒處理好,還有點毛病。按一般道理來講,你完成了,看你的辛苦,你的心裡表現的那種得意,師父可能就不給你講了。因為你就這麼大能力了,再說你別的,你可能就生氣了,所以就不講了。 如果你表現得很樂心,很恭敬又很圓融,那師父可能又要說你幾句:“你做得挺好,好是好,但是你還有一個問題,你那個方面做的不對。”你這一下子就能接受過來,因為你是恭敬心和圓融,你的心裡是處在一種平衡狀態,所以再給點分量,給點法,你也能接受。如果你是一種慢心,你那個心已經在顛倒,師父再給你法,你也接受不了。所以說成就不成就,就在於你是否有恭敬心。有恭敬心,隨時你都可以得法。所以說,要這樣回報上師,恭敬圓融,這才行呢。 (37)頌曰: 淨心前來欲聽法, 上師前坐具威儀; 心身衣等規律正, 合掌前跪應三請。 弟子請求上師傳法的時候,在上師的面前,要放棄一切傲慢心,所穿的法衣等衣服,必須穿得很整齊,而且很有規矩很有禮貌的,雙手合掌在上師面前,雙腳跪下,殷勤地請求三次。 你想求師父講法的時候,就得這樣。為什麼說有時候師父不給講?不是師父不給講,是你的恭敬心不到位,沒法給你講。確實是這樣,有時候說:“師父你看打坐怎麼打呀,你給我講一講?”一邊說還一邊晃著身子,還左右看著,手裡還擺弄東西。師父怎麼給你講呀,是不是?就算是你態度恭敬了,說:“師父你給我講一講?”就這樣的話,命令師父給講一講。師父沒辦法,有時候只好說:“你先好好坐,等到時候我再給你講。”師父只能這麼說。因為什麼呢?不是不給你講,是你的恭敬心不到位。所以說要想請法,你必須合掌、跪下三請。 為什麼三請呢?第一請,要消除你的慢心;第二請,要消除你自己那個所謂的能聽的心,把你能聽的心也要消除去;第三請,你就達到無念那種程度。你什麼妄想都不要有,那時候才真正堪受講法。 為什麼教你三頂禮呢?第一頂禮你只能去掉慢心;第二頂禮你還有一個聽法的心;第三頂禮,把你這些心都去掉了,才有一個堪得聽法的心,那就是一種清淨心。心裡一下空了,就像虛空,有什麼都能裝下。如果你心裡有一念,就即使是高興的一念,法都裝不進去。 比如說你正好做一件好事情,可能給師父洗了一雙襪子,心裡正高興呢:“師父你給我講講法。”雖然是很恭敬,又頂禮了,但是你那裡還有一個念“你應該給我講,我剛給你洗了襪子。”就有一念也不行。就像一杯水似的,你想得到新的水,必須把原來的那點舊水扔掉,才能變得空,才獲得新水,所以請法應該三頂禮。 另外在師父面前聽法,坐著要具威儀整齊,把衣服扣都要系得好好的,如果敞個懷呀,或袖子那樣挽著,都不行,確實不行。就作為世間人,你去學徒吧,都得恭恭敬敬。到師傅家,還得拿點點心過去吧,師父就給你講講,這怎麼怎麼樣,注意這個,這點要注意。咱倒不是說用送禮,但最起碼得頂禮吧,這一點你能做到就挺好。大不了你還鍛煉身體了,是不是,一舉好幾得。所以這個應該這樣做,一切法都來源於恭敬。 (38)頌曰: 供養上師與時時, 捨離野心驕慢心; 三門當如初適嫁, 攝心低顏甚慚赧。 (39)頌曰: 嚴身具等生愛樂, 不得現於上師前; 余事一切自思惟, 切勿自作當遠離。 供養上師的時候,弟子的身、口、意三門,一切的作法,根本不得有驕慢心,以及恩心等。因為對上師驕慢,在很多經論裡面說,這是非常嚴重的罪業。 特別是在上師面前,要捨離野心。野心就是那種要造反的心,以及一種驕慢的心,必須得捨離。就是說如果有了驕慢,在佛經裡講是非常嚴重的罪業。因為師父是傳你法身的師父。你在世間事情上驕慢,得的罪業要小。在法的面前如果驕慢,你得的罪業要大。 供養上師或者是為上師做事,不能有“恩心”的想法。 說我是為師父做事情,我是幫師父忙,這都不行。 也就是說,弟子供養上師,或為上師做事、辦事等,不能想:“我很了不起,我的功德很大,我為上師做這麼多的事,有恩於上師。”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也有很嚴重的罪業。雖然你的話沒有說出來,他人不知道你的心裡這樣想。可是,護法卻知道得很清楚。 在上師的面前,一切都要很有規矩的攝心低頭,慚愧認羞,不能有洋洋得意的心,也不能張大眼睛瞪著上師。弟子對於上師,必須要很恭敬。自己的身、口、意,所作所為,應該要時時注意。 不能張大眼睛瞪著上師。有的人生氣了,拿眼睛狠狠地瞪著師父,反正就差一點瞪眼了,那都不好。 所以說,這裡講“三門當如初適嫁”,就像女人嫁人似的,非常不好意思,那才行呢。 心裡特別的慚愧,“慚赧”,就是有慚愧心的意思。 《佛遺教經》雲:“當制五根,勿令放逸……。亦如惡馬,不以辔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如被賊劫,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 就像惡馬一樣,如果你不給它戴那個嚼子,就連你牽馬的人一起都墜於陷坑去了。 “如被賊劫,苦止一世”,就又像你被那個賊給偷盜走了。因為你那個心,那點恭敬心被這個驕慢心給代替了,就像賊把你家的寶貝給拿走了,換成賊了,所以說,你那個主人不見了。 “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這一世不但受苦,而且你這一世造的業,會生生世世都要受報,所以絕不讓這種心隨便,一定要控制,我絕不讓它放逸。這個念頭剛升起來,你得控制它,像牽馬似的,得把住那個缰繩,你要把握不住,連你這個人,被一起拽入這個陷坑裡去了。 “持之如賊”,就像抓住賊,你不能放他,要放他就完了,這個賊就跑了,就危害天下了。 如果你從之,可能你的這些修行,不久恐怕就不見了,都因為你這個驕慢心而滅掉了,這個應該注意。不可讓它放逸太久。 要“見其磨滅”,要磨滅這種妄想,這種不守規矩的思想。“磨滅”就是滅去了。 (40)頌曰: 開光壇城火供等, 說法集子度弟子; 同城金剛上師居, 一切無旨不應作。 在上師的住處或上師在的時候,沒有上師的許准,不得做開光,或加持本尊、佛、菩薩身口意的供養,也不得做壇城、灌頂、火供、傳法等。 這是密宗要求的,就是說你一切必須聽從上師的安排,才能去做。上師沒同意之前,這些東西都不要去做。就像師父告訴你看哪本書,你就看哪本書,你不要亂看。像前幾天來的那個師父,人家很有禮貌,他說:“師父我問一下,我想看一下《達摩四行觀》,我想聽《達摩四行觀》的磁帶,行不行?”我說:“你現在啥也不要看。”後來我一看他還沒動,我又說了一下,我說:“現在主要學戒律,先不要看。” 這裡面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他問要看《達摩四行觀》。記住了,《達摩四行觀》講的是什麼呢?講的就是要你放下,叫你無念,是不是。這個《達摩四行觀》,他問師父,說:“我要聽《達摩四行觀》。”師父說:“你現在不要看。”你要能聽進去,這就是現成的“達摩四行觀”。你說,你還看什麼,聽什麼啊?是不是?照著做就完事了,這現成的書就告訴你了。 他一看沒讓看書,這還不行,我還得求那法去,還站那不動。還要講講法,那就繼續給他講:“你看現在,你還是主要先學戒吧!”完了,所以我們有時候就不得法,就是不能依教奉行。你要依教奉行,馬上愉快地接受,馬上這個法就裝下了。你依教奉行,就等於你看了《四行觀》。《四行觀》就是讓你這個心不要分別,告訴你依教奉行就完事了。你能夠放下,就是看《達摩四行觀》。他以為看了才能得,不知道《達摩四行觀》隨時隨地都能得。這就是我們不能依教奉行,有時候法講了,也沒人聽。所以說應該做到“一切無旨不應作”。 (41)頌曰: 開光說法等所得, 淨施悉以奉其師; 師納受後留讓財, 隨得可用自所需。 給人家開光、加持、傳法等所得到的財物,應該全部奉獻供養上師。上師也為了增加弟子的功德,收下一部分,其它留下來的財物,弟子可以自用或做功德。 這個很重要的,就是說你去給人開光、加持、傳法,不管你到哪兒去,別人供養的東西,回來必須供養師父。我們告訴“一切供養歸常住”,就是這個意思。師父應該留下一部分,其它的才可以留著自己使用。 古人都是這樣,過去的大孝子,就怎麼餓,乞來的食物,第一個得先奔到家裡,給父母去吃,父母吃剩了,才能自己吃一點。就這樣孝心,還不見得真正算為孝呢。如果這裡做得不干淨、不清淨,一樣得遭到天譴。 記得我小時候,母親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非常孝順父母,他就是出外要飯,要著飯了,第一個就給他母親送回去。這天他要了兩個火燒,特別熱乎。他就包起來,放到懷裡揣著,就趕緊往家奔,要給他母親送去。走半道他要解手,上廁所的時候,不加小心這個火燒就掉到廁所裡了。他趕緊給撈出來,把外皮包著的那個紙還是布的就給扔掉了,火燒那個皮就不干淨,他把皮撕下來自己吃了,他餓了,扔了怪可惜的,就把那個髒的外皮吃了,把最好的那個芯就留給他母親了。 回來就給他母親吃了。他母親吃完,當時天空就打雷了,就圍著他頭轉,就要劈他。最後他就琢磨,這雷為什麼老劈我呢?後來沒辦法,他就把母親背在身上,出去跪在當院,後來“雷”看他能夠這樣的忏悔,才放過他。雖然他這麼樣虔誠地供養母親,因為這個食物已經掉在廁所裡了,是不能再供養母親的,他把皮吃了,以為這樣就可以了,那同樣是有過失的,還不行,恭敬心還沒有到位,雷還要劈你。 你想一想,就這麼樣的孝,那天還不容他呢!何況我們,差得太遠了,是不是?我們作個人來講,差得就是距離很大很大。所以,這個故事在我的記憶裡非常深。 以前說過在五台山碧山寺做飯的事,我為什麼說我的一滴鼻涕掉到大鍋的水裡了,那個大鍋你們(受戒時)都看到了,可夠大的了。就是熱氣一熏,掉進了一滴鼻涕,沒辦法,把那一大鍋要開的水,全部打出去倒掉,又刷了一遍鍋,那水一點沒用,我寧可承擔浪費水的過失,但不能用這個不淨的水給大眾做飯。如果我那回要用那水做飯了,肯定得一輩子都後悔。所以,這個我要感謝我母親,給講的這個故事救了我一條命。所以說,我們都應該加小心。以恭敬心,不但一般的恭敬,要恭敬到位,恭敬到底,差一點也不行。“雷劈”這可不是謠人的事情,那雷真劈你呀,我跟你說。 我在本溪茅蓬閉關的時候,有一天打坐,正打坐呢,天陰了,雷就在頭頂上轟隆、轟隆……打個沒完。我開始尋思:“打雷,周圍打去呗。”雷就圍著頭頂打,我思惟這什麼原因?我做錯事情了?還是以前哪個事沒忏悔掉?後來我心裡就發了個願:“如果我做的事對不起佛法,特別出家以後,我有哪些事情做得不如法,確實是應該受到處罰的話,不要客氣,你就劈死就完事了。”等我這麼一想,那個雷一點點漸漸走了,沒了。因為這一念忏悔,真誠地忏悔,把這個業消了。你想想,那雷多厲害呀!真在你頭頂上響起沒完。剛開始還以為沒什麼呢?這雷在你跟前,可能是自然現象。但這一忏悔,雷一點點就離開了。那非常快,忏悔以後一會就沒了。但不是說雷一下子就沒了,漸漸地提高就沒了,雷聲就遠去了,就這麼厲害。 下面看時間再講一講,講到哪就算到哪,好不好?這個挺好的,要講不好對不起大家。 (42)頌曰: 師子金兄不為徒, 自徒說法受禮拜; 接受承事禮敬等, 應止金剛上師前。 弟子不能收上師的弟子為自己的徒弟,也不能在上師的面前,為自己的弟子傳法,或指導弟子。 如果有自己的弟子,在上師的面前,替你穿衣服、供養、禮拜等工作,應該要立刻阻止弟子。不可以在上師的上師面前,禮拜供養自己的上師。 這個也很重要,這是個禮節。你不能收師父的弟子當你的徒弟,這俗間叫“割靴子”。究竟“割靴子”是什麼意思?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遇到過這種事情。 原先有一個人,要認我的師父(依止師)為師父,剛開始時是這樣。在我來到師父那以後,他就不認師父了,要認我為師父。師父說:“你可不能收呀,這叫‘割靴子’,你可別犯這種過失。這種糊塗人呀,你可別干這個事。”後來我才明白這個事情,就沒收。這個都得加小心,要師父不告訴,我也不知道,以為認師父就好,也不知道這犯了多大的過失。 “也不能在上師面前為自己的弟子傳法,或指導弟子”,一切要由師父來指導,你不能在師父跟前比比劃劃的,這不好,這是容易犯的過失。 “如果有自己的弟子,在上師的面前,替你穿衣服、供養、禮拜等工作,應該要立刻阻止弟子。不可以在上師的上師面前,禮拜供養自己的上師”,這不是在師父面前顯示你有能力麼,是不是?這不好,我們的一切供養,都要供養師父,你不能在這裡分得供養。要全心,一切的供養都歸於上師,都要歸你師父。不能你在這分了,給上師一半,給自己還留點供養,那都不合適。另外那也有慢心。 (43)頌曰: 若物供養上師時, 或有上師所施時; 二手奉獻後頂受, 有智弟子大禮師。 供養上師的時候,或上師所讓給你的物品等,有智慧的弟子,應該用雙手奉獻或接受,然後禮拜上師。 《合經經》雲:“師所讓物,禮拜來收。”<, /P>
這個就是我們平時的禮節了,不管你遞什麼東西都要雙手。特別是咱們漢族在這方面差一些,那個朝鮮族的人,供養東西,大部分都是用雙手。我們就不行。我們現在都是“拿去吧”,連瞅都不瞅。送的時候就像要扔似的,差一點沒扔過去。有的還甚至說“師兄你把那個東西遞給我。”“給你——”那麼老遠就扔過去了,有時候接不著,扔在地下或是砸在身上,這真不如自己過去取了。所以說,叫人起煩惱,沒有禮節。應該雙手奉獻或接受,你送過去時要雙手送過去,有時候一只手拿著東西遞過去,另一只手也應該比劃一下子,這樣也是代表雙手的意思。可得加小心,就是在平時,就是對平輩的人也應該這樣,養成那麼個習慣就好了。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為 (44)頌曰: 自專常憶持不忘, 專修正行當全力; 金剛兄弟非律時, 愛語相教指導他。 弟子應該要時時專心觀想上師,白天觀想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中,夜間觀想上師在自己的心中,隨時隨地不能忘記上師。 一切皈依上師的戒律,要全力時時注意遵守,如佛經上說:“如救頭然,慎勿放逸。”也就是說,弟子注意守護戒律,好像火在頭上燃燒,要馬上處理──熄滅。 如果有金剛兄弟,對上師不恭敬,過了無間戒(破戒的意思),造了嚴重罪業的時候,應該要發起慈悲心,愛護他,並且要好好的用各種經論道理指導他,幫助他改過自新,讓他回到正路。 這個很重要的,師兄弟之間,誰有了過錯,不是放縱他,應該用正語正見來幫助他,不是看熱鬧,讓他掉下去。就像人家要往坑裡掉,明知道他往坑裡掉,你不能不拉他,一定要拉,而不是縱容他。比如被打香板了:“哎呀,你確實是委屈了,你看他對你這麼不好,他打你香板,等明天你打他香板的時候,你使勁打他一下子。”這不行。應該勸他:“千萬別起嗔恨心,打你一下香板,你撿便宜了,說不定你能開悟了,開悟你還得感謝人家,是不是。人家打你香板,哪是打你,那是幫助你。”幾句話一說,他樂呵呵的,就得這樣的,可不能去縱容他犯過失。如果誰起嗔恨心了,我們一起去幫他、勸他、說他,不能瞅著看熱鬧,要讓他改過自新,讓他回到正路,盡到我們的責任。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45)頌曰: 若自病緣無能力, 頂禮站等上師戒; 上師所教敕無作, 有德心子無其咎。 倘若以惡劣的行為,來破上師戒,這種人永久沒有許准的機會。可是,如果在弟子生病很嚴重的時候,沒有辦法替上師作事,或站禮等禮拜無法做到的時候,無罪。因為這個弟子真有善心要做,只是他的身體無能為力,所以無作無罪。 “真有善心要做,只是他的身體無能為力,所以無作無罪”,如果你有能力,要是不做,那就是有罪了。 《鑽石金剛精經》雲:“病和缺少肢,無能子無罪。” 就是說你沒有這個能力是無罪的。 八、簡單總結 (46)頌曰: 此處多說無意義, 當令一切師歡喜; 離諸上師煩惱事, 一切當勤而行之。 (47)頌曰: 金剛如來親此說, 成就跟隨阿阇黎; 此明全物一切事, 圓滿歡喜咕噜師。 有關恭敬上師的事,上面說過很多,再多說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如果簡單的把它歸納起來說,主要的是,當金剛弟子的人,對於自己的上師,必須要恭敬,一切要給上師歡喜。從內心深處誠心誠意盡力地恭敬供養上師,不可以給上師生煩惱事,不要做上師不喜歡的事。 因為此世的成就,和永久的成就,都是跟隨金剛上師而得,這是金剛佛親口所說的。所以弟子想要得到快速的成就,應當要盡力供養上師,使上師歡喜,這樣就能得到成就。換句話說,如果弟子不恭敬上師或毀謗上師,就不能得到成就了。 這個很重要,因為佛講了“以戒為師”。反過來,師就是戒,你不恭敬師就是沒有戒,這都是一個道理。所以說,末法時期要“以戒為師”。有的認為我只認識戒,我不用認識師,其實你還是不認識戒,師本身就是戒。 有智慧真正想學金剛大乘無上密法,追求無上成就的金剛弟子,應該盡一切力量,把自己的身口意供養,使無上金剛上師歡喜。 《鑽石金剛精經》雲:“一切盡力法,歡喜金剛持;歡喜金剛師,歡喜一切佛。” 你只要是叫金剛上師歡喜,就是叫一切佛歡喜,要盡力去做。因為我們主要的毛病就是恭敬心不到位。沒有別的,我們不得法,就是恭敬心不到位。開悟並不難,一個苦行要到位,另外恭敬心要到位。像持戒也都是一樣,恭敬心要到位。 過去我在本溪甬子峪(本溪茅蓬所在地),在還沒閉關之前,在山下一個小房住的時候。本溪孟居士、還有那個戴眼鏡的姚居士,我在炕上坐著,他們就拿紙去糊炕、糊牆。當時我的那個心簡直就不得了,當時我就作那種思惟:“你們就這一念恭敬心,到位就開悟。”我思惟他們真了不得,那種恭敬,真虔誠,恭敬到一定程度了,那種心馬上就像一把利劍,就破除無明和黑暗,馬上就見到如來藏性,就這麼厲害。所以說開悟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為什麼現在變得難,就是我們的恭敬心不到位。這也是我們最大的一個毛病,很多的修行我們確實都努力了,毛病就差在恭敬心上。 本法第三──圓滿 (48)頌曰: 弟子清淨有信心, 皈依稀有三寶後; 能後隨師咕噜法, 傳子日夜為常誦。 (49)頌曰: 及授金剛密咒等, 令作弟子正法盆; 墮落根本十四戒, 應當觀背誦持嚴。 有清淨菩提心,信仰金剛密集,能遵守一切戒律為學法的根本,而皈依上師、三寶的弟子,在未受圓滿灌頂以前,必須要晝夜六時修學上師法,並且要背誦“上師五十”法頌。 “能遵守一切戒律為學法的根本,”到哪都是一樣,學密、學顯都是以戒律為學法的根本。 “必須要晝夜六時修學上師法,”就是十二時辰都要修學,要背《上師五十法頌》。因為沒有這個,我們就是犯了過失根本也不知道,所以說這都是很不好的,應該常常背誦。在沒圓滿灌頂之前,在沒有正式接受法之前,你必須得先學這個。不然那法根本就灌不進去。就剛才講的,(就像)這個瓶子裡有了污垢,或者有了不干淨的東西,不把它倒出去,你不能納受新的水。你必須把它倒空了,法才能進來,就是這樣。 又像這個杯,如果不恭敬師父,對師父沒有恭敬心、信心,就像這個杯有個洞似的,你一邊裝水一邊漏水,一點都不客氣,不會達到你預想的裝滿那種程度,你永遠也裝不滿。它這有漏洞,你裝吧,你這邊修行,那邊就漏出去了。所以說干修行,沒有證道,沒有實證。 有的人說,“我天天打坐,我什麼也看不見?”就是因為你在這有漏洞,所以一邊裝一邊漏出去了。如果你把這漏洞堵住了,再打坐,一點點升起,升到一定程度就要起變化了,所以說這才叫實證,叫證。你有漏洞,它什麼時候能起變化,量達不到一定程度,不會產生質變的。就像天平似的,你沒給天平這邊足夠的份量,超過原先的那個業力,它那邊起不來呀,必須得超過業力。這也是一樣,你想實證,必須得把漏洞堵住。什麼是漏洞?就是去掉我們不應該有的那種慢心、不恭敬心等等。對上師不恭敬,就是最大的一個漏洞。 說“我對師父的恭敬可以差一點,等到見佛的時候我一定要恭敬。”你錯了,那個恭敬心都是平時培養的,你對師父都不能恭敬,見了佛也同樣不能恭敬,想恭敬也恭敬不起來,因為你心裡沒有那個恭敬心。只有恭敬師父以後,才能真正的恭敬佛,見到佛的時候,你的恭敬心就起來了。 同時你更不知道恭敬師父就是恭敬佛,那師父和佛等同無二。因為佛就喜歡人恭敬師父,只要你恭敬師父,佛說你就是恭敬我。另外你更不知道,一切師父和眾生皆是未來的佛。為什麼是未來的佛呢?因為你恭敬心不到位,所以只是未來的佛。如果你恭敬心到位,一切師父和眾生當下就是佛。 一切上師法學成、了解以後,才能進學密乘的主要部分,成熟圓滿灌頂等根本寶——四密宗的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然後,才能夠聽受學習有相無相等靜學。到了這個時候,自己所喜歡學的,才可以學。 “一切上師法學成、了解以後,才能進學密乘的主要部分”,就是一步一步做,最後達到圓滿。你把這個上師法都要學成,了解以後,你才能夠真正去修行,修行才沒有障礙。不然你心裡都是慢心、驕心,等到一修禅定還沒等怎麼地呢,你就起魔障了。不修的時候,覺得對師父還能恭敬一點,說話還能和氣一點。這一修,脾氣大了,眼睛也瞪起來了,那火也大了,那說話,吐出那音都不一樣了:“什麼,一邊去,別搗亂,我現在正難受呢。”全這個口氣,那火全上來了。他平時脾氣還沒這麼大,這是為什麼呢?是這邊一修定,他納受不了,互相爭奪得非常厲害,弄不好就成魔道了,就成了修羅心,弄不好就入魔了,所以說障道非常重。 所以說學法之前要先學戒,修禅定之前都要先學戒,學了戒你自己能控制住。要把這些心都調伏了,你再學這些法,自然就不起魔障。我為什麼反復強調大家修學之前一定要先學戒,就是這個目的。因為境界來的時候,就師父也管不了你,都是一瞬間就要處理這些問題,那師父在那麼老遠,還不能跟師父說。你就跟自己說都來不及,那時候靠誰?就得靠你自己。什麼是你自己?就是平時那個清淨心,那個恭敬心。如果沒有這個基礎,那時候什麼都來不及。所以說你們一定要先抓住戒,這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必須遵守圓滿灌頂時所受的一切戒律。如果沒有遵守圓滿戒律,就沒有辦法學生起和圓滿次第,如果學的話,最少墮金剛地獄。 就是戒律你不光是受一部分,必須遵守圓滿戒律。而且遵守灌頂的時候所受一切戒律。比如你受戒的時候所應承的,這個戒能持否?說能持。你不能嘴應以後,就不持了,應了你就得持。不然的話,一定要下金剛地獄的。因為你犯了妄語,在佛前你都敢打妄語,那還了得。你在受戒的時候欺騙佛,你求的啥戒,是不是?你受了戒就得遵守,不用合計了,要無條件地遵守,永遠去遵守。 所以說一定要注意,而且還要圓滿地遵守戒律,不能說我持百分之八十的戒,余下百分之二十的戒我可以不持了,那不行。你要知道,只要有不持的地方,你這個法就不會生起來的,我以前給你們講得很明白。就像一個圓圈,缺三分之一不能稱之為圓,缺百分之五十那就更不成圓了,那是個“弓”字形。缺一點它也沒圓上,何況缺那麼多呢。戒律是個圓滿的戒,只有圓滿了你才會清淨,法界就是這樣。 我們的心差一點它也不清淨,它也不會圓滿,而且它也不會顯現的。你只有真正圓滿了,當時就顯現,就這麼不可思議。你就差頭發絲那麼細也不行,就差那一念也不行。就像念佛似的,就剩十念,你得經過七天七夜的堅持,才能成就呢。你就剩最後一念,也得等到七天七夜,除非這一念克服掉,才能夠成就,就是有這一念,都不能成就。那一念就是比頭發絲不知道細到多少倍,就這麼厲害呀。 所以說我們持戒,何況戒還大部分是在粗相之中,你哪能說有持和不持,差那麼大塊,那不是說頭發絲,那差一半多呢!甚至連個圓形還沒有呢。要不持戒你連啥也不是,連佛法的邊還沒靠著呢。所以說,不能說持幾條戒就算持戒了,必須要圓滿,一定要圓滿,都要做好。 所以凡是金剛弟子,一定要了解一切金剛密乘的戒律,而且必須很仔細地弄明白,會使弟子墮落的密宗根本十四大戒的內容,一切戒律要盡力的遵守,永遠不破根斷、根本墮戒。 你看看密宗戒律強調得多厲害,最後告訴結果還是在這。就是說是一定要了解一切金剛密乘的戒律,而且還要仔細地弄明白,要盡心盡力地遵守,永遠不破你的根本墮戒,就是說大戒絕對不能破。 密宗根本十四大戒就是: 一、對於上師身口意不恭敬。 二、對顯密律儀不遵守。 三、對金剛兄弟起怨诤。 四、忘失慈悲心嫉有情樂。 (有嫉妒心。) 五、畏難不度退失菩提心。 (有困難了,就不再度眾生。) 六、毀謗顯密經典非佛說。 (誹謗顯教、密教的經典,說不是佛說的,這都不行。) 七、灌信不具授密法。 (不該給講法的時候講法了。) 八、損苦自蘊不如佛。 九、偏廢空有不學空心。 (偏一點,不是空就是偏有,不學空心,執著在事相裡,就是想象為是。) 十、與謗佛破法惱害眾生者為朋。 (就是與壞的人為朋友。) 十一、自矜勝法忘失密意。 (驕慢了,不知道攝心。) 十二、不說真密法障破善根。 (就是說講法盡給人講假的,該講大乘不給你講,盡講世間法,告訴不可以出家,你去結婚吧,出家人盡講這些事就壞了。或者告訴你可以做生意去,你掙錢呀,盡講這些事。明明知道他有這一條路,是他生活所需要的。但是我們出家人就得講什麼呢?講你出家人應該講的話,教人如何修行。人家誰不知道掙錢,誰不知道生活,用你來講,人家來求的是法。) 十三、法器及密法材料不完成。 十四、毀謗婦人慧自性。 這根本十四戒,如果沒有嚴格地遵守,就會使學密宗的人,墮落金剛地獄。所以這十四戒,是學密宗的根本大戒,凡是修學密宗的人,應該要日夜觀背,嚴格受持。 如果有人,沒有受過圓滿的灌頂,而修學密乘大法,或受過圓滿灌頂之後,不知密宗根斷、根墮十四大戒等戒律的內容,或雖知道但沒有遵守戒律,這種學法,是學邪法。 學邪法的人,也有自稱“金剛大阿阇黎”,或自稱是學密宗的好學人。這種人他表面雖然像在修持密法,其實已經離開金剛密乘萬裡之遠了。學邪傳邪,無慚無愧,貢高我慢,還敢自稱“金剛大阿阇黎”,而欺騙有心向佛的善人,大量同墮金剛地獄。啊喲!你這個人,著魔為何如此重哉! 如果懂得自愛,想學真法的人,或想要得到成就,正正當當想學金剛無上密乘的人,請尋找正確的金剛上師,來作成熟圓滿灌頂。如果能夠遵守密乘一切戒律,或聞思修金剛密乘,如此正確修學,此生或極短時間內,就能到金剛持地。 (50)頌曰: 依教隨順上師行學子, 一切得成無缺上師法; 我作所集無邊善德緣, 願與眾生萬速勝利成。 上面所說的本法,句句都是按照經典所說而寫成的,絕不是自作主張隨便寫的。真心求學無上密乘的人,應當要信受奉行。 能夠依教奉行,隨順上師修行學法的弟子,不可以“用書為師”或“從書求學”密法。真正為求成就的人,必須正當地拜師學法,並且還要有無缺的《上師五十法》,日夜常受持,才能夠得到正確的一切成就。 這裡講到修學密法,你不能夠自作主張,或是以書為師,或是以書求學,你必須得依從師父來求法,要正正當當地拜師父,由師父來指導你,這個也很重要。 特別是受戒,為什麼我們受戒得需要清淨的師父來給授呢?佛法都是以師來相傳,師師相傳,僧僧相傳,都得靠人傳。特別是金剛密法,也就是這個意思,不是說你在哪都能得到的,必須得靠人傳。另外,有師不拜,而以為自己看書就為明白了,不用師父,本身就是慢師。就算是你想從書上得,也必須千裡之內沒有師父才可以,有師父你必須去學。因為師父在那你不去學,本身就不是學法,是不是? 就像敬法似的,四十裡地以內有講法的,你聽說講法,不管是誰講,如果講的正確,你必須得去聽。你不去聽都是屬於慢法慢師,這都是不允許的。所以說這個師非常重要,佛法不管從哪條講,都沒離開師。佛在世時,佛是我們的依怙,是我們的師父。佛走了以後,我們要以僧為師,要以戒為師。所以佛法總的來講,是讓我們尊師重道,因為有了師,我們才可以成就。 如果你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就是師父,不用別人,自己就能成就。你這種態度哪是學法,是個大慢心,大我慢。你不是想學法,連點學的意思都沒有,因為你覺得自己已經行了,連點謙虛心都沒有。就是在世間,你想學什麼東西還得問一問呢,還得恭敬別人,還得有個師父呢,何況學佛法,更是這樣。 另外,比如唐朝永嘉大師說自己開悟了,六祖的一個弟子告訴永嘉大師,我師父惠能大師講:“開悟的人不經過印證,那是外道。”就是說你自己開悟了,也得經過師父這一關,你不能自己去認為開悟了,否則就墮入外道裡去。必須由師父印證,這個師父就代表了佛,所以我們承認有佛,我們才會真正的圓滿成就。因為你連根本都不承認,你成了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是不是?就像沒父母一樣,你說你能成就麼?你說你是什麼人?所以說你不能成就,連起碼的法法相傳都不懂。你更不知道什麼是自性。你自以為是,自己想象就為法了,你說你能成就麼?不可能的事情,這個必須要明確。所以我們要常常地頌《上師五十法》,才能夠正確的一切成就。 我依一切經論所集成的本法──《上師五十法頌》,以及所有一切功德,均回向給一切眾生,但願一切眾生盡速地能夠得到金剛持的勝利成就。 這是作者最後的話,這個解釋就完了,他這個後面幾句話,後記,我再給大家念一下。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竟)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譯後記 大密根經海裡來,有學有智尊人得; 清潔力論寶庫嚴,成就如意增寶滿。 百門能開妙法器,為救無明餓子們; 想到合成慧智土,必靠正確金剛師。 無師無能無法成,無師無望無法成; 應當為師命財身,一切供養三喜師。 蓮足頂拜上師法,弟子時時心中持; 此論一切所有德,回向眾生遇正師。 不破一切上師戒,真學金剛密乘法; 成就生起圓滿地,快速能到金剛土。 《上師五十法頌》是班智達跋維谛瓦大阿阇黎所著,印度大住持人貝瑪嘎拉瓦爾嘛尊者,和西藏大真翻譯大師──比丘仁權讓缽譯成藏文。 本論(本法的講解部分),是班智達婆拉遮達(曰*阿)大師,根據班智達嘎雅達喇大師和班智達拿洛達巴(拿洛巴)大師的指導講論,簡略集成此論。其內容、字句、意義,均經各方大師仔細校對,正確無謬。故譯此論,願與學者共勉! 吉祥圓滿! 所以說這個解釋不是我解釋的,從這知道是這些密宗的大師解釋的,解釋的很好,我只是參插了一點自己的體會,只是給大家讀誦。如果有了過失,那屬於我的,不是屬於人家的。大家今天能夠聽了以後,種下一個善根,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講,也可能有機會重新講。 這幾本書,今天我也沒看,看也看不進去,也沒查書,有些字也念得不太准確。但是通過這個講,我們大家都能夠升起了尊師重道心。另外在修行道路上,我們又逐漸圓滿起來,不讓它在這方面有所缺陷,這個很重要。我們的恭敬心要時時地培養,從哪培養?從上師那培養、從佛那培養、從法那培養。最後一直培養到什麼程度呢?對所有的眾生你都能恭敬起來,包括一個小蟲子你都看成像師父一樣。這是對有情而言。最後你的恭敬心,不光是對有情,甚至是對無情,都應該像師父一樣對待。最後這才能圓滿,有情、無情同圓成佛道,那才是我們的圓滿,好,今天就到這。 執事:至誠頂禮和尚三拜。 禮佛一拜。 大眾:依教奉行。
你比如說伸腳的問題,就是在(我住的)這屋,我休息的時候,腳往前一伸,那前面就是藏經樓,不能朝著藏經樓伸腳,佛講的很清楚,不能朝著佛塔伸腳坐,那腳馬上就得縮回來。實在累了,需要伸腳的時候,也得拿個布擋著,雖然穿著襪子,還得拿被把腳包上,還得側一點方向,能伸伸腳。就是你不管在什麼地方,都要這樣,這才行呢。有時候也累了,要伸腳,往這邊伸也不行,往那邊伸也不行,最後沒地方伸腳,確實挺別扭,沒辦法,就得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