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對發心出家居士開示 一 講法前言


 2022/3/18    熱度:1250    下載DOC文檔    

發心(一)

講法前言

                             ——二〇〇五年為發心居士開示系列

                                            ◎妙祥法師講述

時間: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六

地點:遼寧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聽眾:道場內男居士約三十多人

                                

佛陀將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責任付與出家僧伽。發心出家,受持具戒,能令三乘道果相續不斷,正法得以久住。而在家居士作為僧團的後備力量,在出家前的發心階段非常重要,必須教育得當,了解不為衣食出家,不為逃避現實,真為生死,真為佛法而出家。令每個發心出家者能夠明白出家的意義,就能保證今後僧人的素質,保持僧團的純潔與穩定。在海城大悲寺發心出家的居士,考驗時間在一年左右,考驗期間,要出坡、學習、打坐、誦咒等,然後經僧眾考核合格才予剃度。

二〇〇五年冬,海城大悲寺住持上妙下祥法師應道場內發心出家居士之請,針對居士所提之數十問題,慈悲為之釋疑解惑,使大家了知出家以後應做的事情,如何發心,如何苦行,如何依教奉行,以便剃度後能很快地融入僧團之中。當時每晚一小時內僅答一兩題。與往常一樣,師父開示時沒有講稿,隨機而演,清淨流露。言語雖是質樸平實,然切中關要,直入人心,契解群疑;並反復叮囑大眾持戒修行,如何為真發心、發願,指點修行路頭。聞者莫不豁然、欣然,得未曾有,有一種專解己疑之感;亦體會出法師之語重心長,悲心切切。

在二〇〇五年冬季共解答九次,以此作為對發心出家者開示的一個系列。內容包括對發心出家的心態,發心出家的要求規矩、注意事項,以及護持三寶、打坐、念佛、發心、經行、忏悔、行堂、過齋、如廁等等多個方面。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上,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念頭都不忘修行,修行得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平常心是道。

現由“溯源系列”編輯小組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校對後做了適當的順文處理,但未作大的改動及文學上的潤色,盡量保持原音隨機開示的特點,以令法義不失,言語樸實,示真實心。

“溯源系列”編輯小組

二〇一〇年正月

 

●講法前言·法不在講

——法是無相的,只要我們有虔誠心,只要做到了,不但師父能講,就是一切萬事萬物都能給你講法。

今天是應大家的要求,給大家講一講。本來早就應該講,但是由於最近這一段外面的事情比較多,所以就沒有時間給大家講。但沒講有沒講的好處,對大家也是個考驗,也是在不斷地觀察大家。

法呢,不在於講和不講。講,不見得有法;不講,也不見得沒有法。法在哪裡?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按照佛戒去修行,在於我們的清淨,在於我們的真實。

有人認為:我現在需要聽法。這種需要不能說不正確,但不究竟。為什麼說不究竟?因為法是無相的,只要我們有虔誠心,只要做到了,不光師父能講,一切萬事萬物都能給你講法。也就是說,法不從外得。當然了,我們的修行離成就還有一定的距離,需要各方面的了解和指導。從某種意義來講,這種了解和指導既有好處又是毒藥。好處是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總結和提高,有了更多的認識。但同時也會變成知見。我們學佛本來是為了放下。放下什麼?首先放下我們的知見。

什麼是我們的知見?一切都是我們的知見。有念都是知見,有念就是邪。所以說“知見立知無明本”,當我們的知見一旦立起來時,它就是無明,那就是生死輪回。所以說,講和不講各有利弊。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我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個字”正是此意。特別是我作為凡夫而言,跟大家講更得注意這一點,弄不好就給大家講了一大堆知見。表面上是講法,實際上立的是知見,這反而變成“欲速則不達”。

我們在修行中,有時候會遇到很多的煩惱,那正是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就像蒸飯似的,我們蒸飯,有時候有種好奇心,想看看這個飯到底蒸得好或不好,就把鍋蓋揭開,當我們揭開的時候,飯已經變成夾生。雖然滿足了我們心裡好奇的需要,但最後的結果不見得理想。所以有句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但我們就是凡夫,有些問題若不講,我們心裡就有點抓不住了,覺得自己修行上不去,並且存在了很多的疑問。

這些疑問出現了,應該由誰來解決?應該是你自己來解決。說:“我沒有這種能力。”這是你太謙虛,你本來具有一切的能力,是你從來不發揮它,不去運用它,而失去了機會。所以說,這就是我們在修行中的一大障礙。我們的主動性為什麼不能發揮出來?為什麼沒有這個免疫能力?就是因為我們從來不去挖掘自己。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地挖掘自己,不斷地檢查自己,反觀自己,我們的一切智慧都會現前,就具有了一切的能力,這就是佛菩薩的加持。佛菩薩的加持也不從外得,在於我們能夠反觀,能夠找自己的毛病,這樣我們就學會了修行。

如果這方面有了困難,那就需要師父來給講。有時候既想講,又怕把大家害了。因為我們每個人對道場、對師父都充滿了很大的信心,才來到這裡,目的是了脫生死,並不是為了出家而出家,而是通過出家更加進一步地了脫生死,這是我們的根本目的。所以我們一切的行為都要跟著這個方向走。作為師父來講,一定要考慮將來如何走這條路的問題,怎樣訓練大家能夠真實的、具有主動性、離開任何的依賴都能修行,這是主要的教育方式。為什麼說這些?因為這些是為下面要講的問題而服務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講,下面的問題就會變成錯誤的問題,為了使下面的問題能夠得到很好的理解,所以我要提前把這些話交代清楚。大家有了防御能力,也就有了反觀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下面的問題。

好,已經簡單地說了幾句,下面我就回答大家寫的問題。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