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維喬居士:佛學綱要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第三章 釋迦牟尼的略史 【釋迦牟尼的意義】前面第一章中間所說的「佛陀」,那是一種通稱。實則這創立佛教的大教主,叫做釋迦牟尼。釋迦,是種族的名稱,譯它的意,是叫「能仁」。牟尼的意思,譯為「寂默賢人」,這是說釋迦種族中的寂默賢人。他實在的姓,叫喬答摩,譯它的意,是叫「地最勝」,因為印度上古有創作吠陀贊頌的婆羅門,名叫瞿答摩,就是釋迦的始祖,所以拿他的名做姓;他實在的名,叫悉達多,譯它的意,是叫「成就」。然而通常稱呼,總是叫佛陀,或叫釋迦牟尼,喬答摩悉運多的真姓名,倒不大用哩。拿舊稱呼來比例,那麼「佛砣」猶如稱「聖人」,「釋迦牟尼」猶如稱「孔子」,「喬答摩悉達 多」,猶如稱「孔丘」,可是我們常常用得著的,就是「聖人」,就是「孔子」,孔丘的真姓名,也是不大用的。 【釋迦的降生】釋迦種族聚居在中印度羅泊提河的東北,分成十家,各占一小城,做小城的君主;這許多小城中間,惟迦毘羅衛城頂有勢力,城主名叫淨飯王,就是釋迦牟陀的父親;和迦毘羅衛城隔河相對,有拘利城;兩家王族,彼此向來通婚嫁,所以淨飯王,也依著舊例,娶了拘利城主的兩女做王妃,長叫摩耶,次叫波者波堤,摩耶夫人到了四十五歲,方才懷胎,他們的土俗很希奇,女子懷胎足月,必定要回到娘家去生產;可是摩耶夫人回娘家的時候,到得半路,就要生產了,這地恰巧有一座別莊,叫籃毘尼圓,是拘利城主替他的夫人所蓋的,摩耶大人就在這園中娑羅樹底下,產生悉達多。生產的日子,是西紀前五百六十五年四月初八日,太陽初出的時候。但是摩耶夫人生產以後,經過七天就病死了,這悉達多太子,是他的姨母波者波提夫人撫養成人的。 【釋迦以太子出家】悉運多太子,天資聰明,七八歲時候,從婆羅門的學者受文事教育,世間一切的學問沒有不通曉的;又從武士學習諸般武藝,膂力也勝過別人。他做太子的時候,有一天,同著諾王子出城比武,忽然有一只大象,攔住城門,諸王子都不敢前進,他就不慌不忙,跑到門口,兩手把象舉起,向門外擲出;更飛步向前,又把象接在手中;這是何等的本領。拿世間的眼光看來,他既是王太子,又抱著這等文武全才,真是享盡人間的富貴,那裡還有絲毫不滿足呢?但悉運多這人卻也奇怪,他一眼看清人間生、老、病、死的苦痛,沒有法子可以解脫,從小就是如此,把這件大事體,刻刻放在心中,要想出家。淨飯王知道了,大吃一驚,趕緊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就替他娶了耶輸陀羅做妃子,也是拘利城主的女兒;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叫羅睺羅。淨飯王又想盡方法,在太子的宮中陳設種種娛樂,選擇城中許多美女,叫他們侍候太子。然而這太子毫不在意,到十九歲時,就決計出家修道。 第二節 釋迦成道的時期 【釋迦先修苦行後成正覺】釋迦出家以後,就去訪問婆羅門教中的學者,想學他們的解脫大道,先後訪過三人,初訪隱居在森林中的跋迦婆,次訪阿羅邏迦蘭,次訪郁陀迦羅摩子。這些都是仙人,大概以生前修苦行、死後生天上為解脫法門。釋迦以為死後升天,仍舊不能超出生死,對於他們這等大道不能滿足,就自己跑到東北方尼連禅河旁邊苦行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麥,弄到身體削弱,僅存皮骨,結果仍舊一無所得。忽然明白苦行的徒勞無益,就跑到尼連禅河邊,洗洗身上多年的積垢;遇著一個牧牛的女兒,拿牛乳送給他吃;吃了以後,身體精神漸漸恢復原狀。於是又跑到佛陀迦耶地方,畢波羅樹(就是後世所稱的菩提樹)底下,鋪吉祥草,東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靜默思維,自己發大誓願說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坐。』(方廣大莊嚴經第八)無上,是無可再上的意思;大菩提,是大智慧。釋迦發這大誓願,是說我如今若不能證得無上的大智慧,寧可粉碎這個身體,終久坐在這處,決不起來的。下了這等大決心,思維到七七四十九天半夜,靜坐時候,忽覩明星,照破黑闇,心中豁然大悟,就成功了無上的正覺。這是十二月初八日,總計釋迦自十九歲出家,修行十二年方能成道的。如今僧寺中,於臘八日,用菜果和米煮粥送人,叫做臘八粥;民家也多在這日煮粥,成了一種風俗;就是紀念釋迦成道日子的。 【正覺的內容】這正覺的內容,竟覺悟的什麼呢?就是從內心的觀察,探著我們生、老、病、死的苦痛的根原,對於人生的問題,有充滿的解答。他的答案,就是下面兩件事: 一、請問人的生、老、病、死,和一切的不自在,究竟從那裡來的? 就答道:這完全從煩惱來的。替這煩惱起個名詞,叫做無明,就是不明白真實的道理的意思。 二、請問用怎麼樣的方法,就可以解脫人生的一切不自在呢? 就答道:要從內心思惟的禅定工夫,得到大智慧,豁破無明,就可以得到解脫。 這就是釋迦親自證到的正覺。既然得這正覺,所以看著有生命的眾生,都是一律平等,自然要打破四姓的階級;又看這眾生,被無明所迷,長是沈淪在生死苦海中間,不得出頭,自然要抱著悲憫的心腸,起來超度眾生了。佛教的根本原理,就是如此,所以是建築在理智上的偉大宗教。 第三節 釋迦的轉*輪 【轉*輪的兩種意義】釋迦說法度眾生,叫做轉*輪。這轉*輪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法字的意思,是法律、法則,就指一切萬理的真理基礎而言;輪字,是印度古代戰爭時候,所用輪狀的武器,這武器所向無敵。如今拿來比喻佛陀所說的法,獨得真理,一切邪說異論,都被他摧破無余,所以叫做轉*輪。佛陀初次所說的法,方得稱轉*輪,以後就不過是重復申說罷了。第二種解釋,就謂佛陀所說的法,常常能夠摧破一切邪說異論,不管先後,總叫做轉*輪,不必限定初次所說的(見昙無忏所譯的大般涅槃經第十四)。 【釋迦游化的地方】釋迦成道以後,四十五年中,游化四方說法度眾生,從來不會間斷。他足跡所到的地方很多,如北方雪山腳下的迦毘羅衛城,西方的拘睒彌城,東方的贍波城,南方的婆羅捺斯城,這等國度大都在恆河流域。釋迦都會到過的各城主中間,對於佛教大都十分信仰,尤其是摩揭陀城的頻婆沙羅王,捨衛城的波斯匿王,他兩人誠心誠意的保護佛教,更是無微不至。因為釋迦的信徒一天多過一天,就拿他們自己的園林住宅,供獻給佛陀做道場,有好多處這中間頂大而有名者:一是王捨城附近的竹林精捨,建築在靈驚山(原名耆阇崛山)中,那是摩揭陀城的長者迦陀歸依佛教以後,在釋迦成道的年頭,拿自己的竹園供獻於佛所建立的;這精捨是印度最初建立的僧園,又叫做迦蘭陀精捨。精捨的意義,是說精進修行、息心養靜的地方。一是捨衛城的祗桓精捨,那是捨衛城的給孤獨長者,在釋迦成道的明年,向波斯匿王太子祗陀購買的園林所造的,所以又叫給孤獨圓。此外,國王和長者供獻的園林殿堂極多,不必一一列舉。總之,釋迦說法,在以上兩精捨時候為最多。 【釋迦的出家在家的弟子】釋迦游行教化,在成道的第一年,已經有弟子千余人;上自國王、貴族,下至乞丐、妓女,如果誠心棄邪歸正,沒有一個不收受的;所以弟子的數目,多至不可勝計。起初專收男人做弟子,這種團體,叫做僧伽,就是大眾的意思;後來釋迦的姨母波者波提夫人也出家做尼姑,因此更收受女弟子。男子出家的叫比丘,比丘二字,譯它的意是乞士,這乞字對上面說,是向佛陀乞法以治心;對下面說,是向世俗乞食以養身;含有兩種意思。出家修道的人不准私蓄財產,專恃乞食度日的,但和乞丐不同,乞丐是只知道乞衣食,不曉得乞法的。女子出家的叫做比丘尼,尼字在梵文上,是表顯女性的聲號。還有不出家而在家信奉佛教的男女,男叫優婆塞,女叫優婆夷,就是清信男、清信女的意思。出家的男女,叫做出家二眾;在家的男女,叫做在家二眾;總共稱為四眾。 第四節 釋迦的入涅槃 【涅槃的意義】涅槃二字是梵音,譯為滅度;滅度就是消滅生死的因果,度過生死的苦海,得到解脫,永遠不再受生死苦痛的意思。我們前世造因,今世結果;今世又造因,來世又要結果;生生死死,猶如車輪旋轉,永沒有完了的。釋迦教化眾生,超出這生死苦海,他老人家自己先要留個模范,叫人可以學步,所以到八十歲時候,就表現涅槃的相貌;如今寺院裡所塑的臥佛,就是釋迦的涅槃相。 【釋迦最後一次的游行】釋迦到八十歲的高年,自己覺到教化眾生因緣已了。因此從王捨城向拘屍那揭羅地方做最後一次的游行,又率領弟子渡恆河,到摩揭陀國的毘捨離地方,剛剛碰到雨期。原來印度天氣,從四月十六日起三個月裡為夏季,這時候多雨,稱為雨期;佛教徒在這三個月內禁止外出,專心坐禅修學,這種制度,叫做安居。釋迦就打算在毘捨離安居三個月再去,又因為這地方剛剛碰著荒年,隨從弟子人數眾多,不容易得到食物,就叫大眾各自分散,獨與阿離陀在這裡安居。這時釋迦已經有病,想想許多弟子都不在面前,不應該就入涅槃,於是自己支持以待他們。等到安居期滿,釋迦又向西行,到波婆城,有金工名叫純陀其人,供獻旃檀樹耳,釋迦吃了病就更重,立刻回到拘屍那揭羅的跋提河邊,沙羅雙樹中間,一日一夜說完一部大般涅槃經,頭向北,面向西,右脅側臥,以二月十五日入涅槃。釋迦臨滅時,囑咐阿難陀說:『汝謂佛滅度後,無復覆護,失所恃耶?勿造斯觀,我成佛來,所說經戒,即是汝護,是汝所恃。』 (見長阿含游行經第二後分。)又告弟子:『無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覺;無量眾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萬物,無常存者。』(同上)這是釋迦最後的教誡;他對弟子的丁寧懇切,到如今還可以想見哩。 釋迦滅後,照佛家的規矩應用火葬,名叫茶毘。這時高足弟子大迦葉,尚在靈驚山;諸弟子大家商量,以為葬事很重大,要等迦葉到後方可舉行。經過七天,迦葉也趕到了,就行荼毘的葬禮。於是摩揭陀國人,和釋迦同族的八國人,共分釋迦遺骨回去,各自建造寶塔。時在西歷紀元前四百八十六年,距今二千四百二十余年。 問題 一釋迦何故要出家? 二什麼叫正覺? 三法論的解釋如何? 四釋迦游行所到地方有幾處? 五釋迦臨滅時的教誡如何?
第一節 釋迦成道以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