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秉全居士: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2022/12/4    熱度:292    下載DOC文檔    

“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第一義谛是什麼?就是中道實相。實相又是什麼?就是現前一念心性。谛觀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外中間,不屬過現未來。無長短方圓形相,非青黃赤白色相。雖然無有形相色相,覓之了不可得,卻不是斷滅。而復靈明洞徹,應用無盡,泛應曲當,冷知穿衣,饑解吃飯,困去睡眠。法法承它力,處處得逢渠。以一切法仗彼才得現起,故亦名法性。若能谛觀一切諸法,無非因緣所生,無不即空即假即中,中者性體,空者性量,假者性具,(性體即中谛,性量即真谛,性具即俗谛。)迷此性量,即見思惑,迷此性具,即塵沙惑,迷此性體,即無明惑。但此三惑,如翳人目睛見空中華,本無實體。故空假中三觀起,三惑隨消。如光明一至,黑暗即消。若或不解修此三觀,也不須別尋玄妙,只要深心念佛。蓦直念去,自然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何以故?因為一句佛號,無論解與不解,能持之念,無非是一心三觀,所持佛名,無非是一境三谛。全在妙觀妙境之中進行。如正稱名時,知能念心,非內非外,無形無狀,即空觀。雖非內外形狀,而此能念之心,歷歷分明,即假觀。而此能念,非離假而有空,亦非離空而有假,雙遮、雙照,即中觀。所稱佛名,及以音聲,如空谷響,如水中月,了不可得,即真谛。雖了不可得,而佛號音聲,宛然在口,顯然在耳,即俗谛。而此所念,亦非離真而有俗,亦非離俗而有真,俱存俱亡,即中谛。法華雲:“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此之謂也。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