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願法師:學佛的最初利益
學佛的最初利益 當年釋迦佛遍訪了諸大善知識,修行也看到了這些輪回的現象,不知道這些現象從哪來?這些修行人知道有這個現象,不知道這個道理在什麼地方,佛學一圈以後感覺到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結果他就入甚深的禅定,就是萬緣放下。在《彌陀經》上講念阿彌陀佛,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念到真正的萬緣放下了,心靜空寂了,在甚深禅定之下,他的智慧開了,就是真心裡面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顯發出來了,照見了宇宙的事實真相,才感歎地說:妙哉、妙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釋迦佛說一切眾生本來不應該這麼苦,本來就應該很快樂的,本來就應該有很多的智慧,很多的能力,現在沒有了。原因就是你的心量不夠大,妄想多煩惱多,把你給障礙住了。所以祖師也講“認假為真”,宇宙這些現象你看錯了,把生滅不實的東西看得不正確,你在這些剎那生滅的現象裡面捉迷藏玩游戲,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三天過去了,不知不覺這一生過去了。回想一下不知道怎麼回事,一生稀裡糊塗就過去了,這就是迷了,這一生毫無意義。佛告訴我們,你應該有智慧,只是你沒有把這些妄念、業障給去除掉,還自以為是地把這些東西扛著,才產生這些現象,造成你本來的智慧不能透漏出來,造成現在種種的不如意,種種的問題。原因是我們自身沒有看清事實真相。我們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此生人身的可貴性,這個意義有多大,我們根本沒有這個概念。 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樣的機會坐在一起交流佛法,談談這些現象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因緣。如果你不珍惜,一旦失去了再遇到那就很難了。聽不懂沒有關系,聽不懂就好比現在種一個善根,結一個佛緣。如果哪一天你真正聽明白了,真正能做了,那就恭喜你,你離成佛成菩薩不遠了,所以現在聽不懂沒有關系。一次聽不懂兩次,兩次聽不懂三次,總有一天會聽懂的。聽懂了以後你就了不起了,自身的煩惱,自身的問題都解決了,那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要以為佛教那麼高深,學佛那麼難,不敢皈依,皈依那麼多的戒律,那麼多的制度,我不敢,不是這個道理。 我們要知道佛教是通情達理的。我們剛剛入佛門,佛菩薩也不會那麼嚴格地要求你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這會把你嚇跑的。而這個聽佛法的機緣也沒有了。可以先了解,把持戒這些規矩了解以後,慢慢地你自己去解決。至於持不持,做不做不是佛菩薩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法的這些規矩不是來約束誰的,不是給我們生活產生那麼多的障礙,把我們約束起來,不是這個道理。至於什麼道理,我們要慢慢地講,詳細地講,你才能明白。明白以後,那做不做是自己的事情,到那時不用勸你自然去做了,到那時你真正明白之後,別人不讓你來學佛,不讓你學習,都不行。你要爭著吵著要來,不讓你來你要來,原因是什麼?你明白了,你覺悟了,你真正地改變了。 這次學佛交流,希望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思想的轉變,有一個新的認知。家庭改變了,身體越來越好了,心情順了,工作也順了,這是你兩次聽完我們佛法心得交流的結果而應該有的變化。如果你沒有這些變化的話,等於這兩天浪費了我的時間,也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太遺憾了。最起碼的你的這個心要順,最低限度是自身有了一定的認知,一定的覺悟,那你這一生都會記住這兩天,感到慶幸的是將來會因為這次機緣,對你的人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果聽懂了,那是你無量劫的善根具足,過去生中你與佛結了很深厚的緣分;聽不懂也不是沒有緣分,還是要不斷地增加印象,多多地讀佛經、禮佛。把你過去生中與佛的善根引發出,這個時候你就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了。 佛教不是空談的,佛講度化眾生。度是怎麼樣?是把道理給你講清楚了,事情給弄明白了,好像用船把你給接引過來,但最主要的是你有沒有“化”。“化”就是變化,你有沒有變化,你的思想有沒有變化,你的身體輕松了沒有。你的慈悲心(佛說你本來有慈悲心)可以養這個身體,即使你身體有病,有病毒,你的慈悲心發出來了,就可以把這個病毒給融化掉,可以把這個病毒的分子給分解掉,分解了以後你的身體就健康了,所以你的慈悲心提升了,你的病就沒有了。這就是你的“化”,氣質變化了,身體變化了,精神面貌也變化了,這是有作用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我們學佛、聽經了,就要有變化,這是最基礎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好,這就是你學佛的成績。如果稀裡糊塗地聽就過去了,也忘了,沒有得到這些利益,那只能說你種了佛緣,種了善根,沒有辦法起到作用。 我們每一次的交流都講得很細,把佛法講得很普通,都白話了,怕講太深了大家聽得懵懵懂懂的,一會要打瞌睡了,一會把這個聽糊塗了,所以就講得很白很白的。這是佛教、佛法的慈悲,逐步逐步地把我們的境界提升,再去看佛法,讀佛經,你的境界不一樣了。現在咱們這個交流就等於給以後的聽經聞法鋪墊一條道路而已,只是起到一個鋪墊作用,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正確的觀念,然後你用一個正確的心態去學習佛法,這個時候你才能得到利益,這個非常重要。清淨心可以讓你不生病,你的心地妄念少了,煩惱少了,就不容易生病,所以我們要知道心地清淨是多麼重要。念佛也是這個道理,把所有的妄念所有的煩惱都轉在這句佛號上,都轉到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上,都轉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那麼的美好還生什麼氣啊。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衣食自然、黃金鋪地、七寶池、八功德水。那麼好的地方,我們現在去不了,想想總可以吧。想一想都無比的歡喜,無比的快樂,這個歡喜心就能夠養你的身,養你的心,讓你感覺到無限的溫暖。你看佛也太慈悲了,佛能夠解決我們的困難,佛能夠幫助我們離苦得樂,他給我們建了一個那麼美好的世界,讓我們去修行,讓我們無憂無慮的在那個地方生活,多麼慈悲啊!這個並不是理想主義。佛說一切法不離心性,心性是美好的,在理上講你的真心本來圓滿開啟的境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那麼美好的境界,這是你真心本具的,可現在我們迷失了,佛給我們開顯出來。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把他開顯出來的境界,心性裡面心顯現的這種受用,發了大願接引念佛人,先去受用這些境界,沒有痛苦了,不會為了衣食去奔波,不會因為病苦去煩惱,因為那個地方衣食自然,沒有病苦,而且無量壽。你在這個世間修行還擔心壽命,你活得再長壽,兩百歲,還是有個限制,兩百歲到了你不想走也不行,再去投胎從小孩再做起,還要隔一世。佛說你的真心、本性沒有生死,他不投胎,所以佛證得了圓滿的壽命,無量壽。他把真心自性的自性無量光明壽命開顯出來,讓念佛人先提前進入無量壽,所以佛在《彌陀經》上告訴我們到極樂世界以後壽命無量,和阿彌陀佛一樣,所以才能夠當生成就,就是這個道理。 佛發了大願,把這個極樂世界、心性給開顯出來,告訴我們在娑婆世界很苦,冬天很冷,去放生你看都凍得很厲害,如果穿得少說不定都要凍感冒。世間太苦了。好吃的東西你很想吃,讓你吃一碗你挺高興,讓你吃兩碗挺高興,給你一大鍋,二十碗、三十碗,馬上痛苦得不得了,你再喜歡吃的東西看到也不想吃了;你喜歡吃的東西你吃不到也痛苦,所以種種的這些,都是有缺陷的,不圓滿的。佛說到極樂世界你想吃多少來多少,你不想吃就沒有了,衣食自然;想穿什麼衣服念頭一動來了。原因在佛菩薩的慈悲大願加持,你的自性本來具足,你真心本來就有的,這樣的話才能給佛菩薩感應。如果佛菩薩能開顯出來,而眾生心裡沒有,那今天我說的就沒有這個印象了,這是佛經典裡面說的。佛告訴我們這些依正莊嚴的美好,我們聽了能夠歡喜,能夠相信,就說明你的真心也有;如果沒有,如果不通你就聽不進去,聽不進去就說明不是這個道理。 好與壞在我們這個心裡都是具足的,壞的是你染上不好的習氣而已,好的是你本來具足的。佛無條件地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讓我們真正的來解決這個生命的缺陷。現在我們有可能還認識不到這個程度,不要緊,學佛就好像生活一樣,是個漫長的過程。因為你一念覺悟,你的生活就是佛法;你一念迷了,你的佛法也變成了凡夫的生活。有了智慧你的生活就是佛法,沒智慧你做事也做不成,那就不是佛法,道理在這個地方。 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就是佛法。你的生活如果充滿智慧,工作就會很順利,有條不紊的去進行,這也是佛法,這只不過是初級的佛法,我們要層層往上提升,不斷地往上提升。小孩有小孩的智慧,大人有大人的智慧,佛菩薩有更大的智慧,都是智慧都是佛菩薩,只不過是層次不一樣而已,因為你所起心動念都是心性在起作用,小孩起心動念也是心性起作用。心性本來是智慧的象征,智慧的表現,現在我們的心性沒有智慧了,就是扭曲了。智慧就好比光明,般若智慧就像光明一樣非常的亮,煩惱就像黑暗把光明一層一層地給纏住了。 ----節選於開願法師在濟南慈光書院的開示(二)
當年釋迦佛在兜率內院,是等覺菩薩候補佛,下生在我們這個人間來,投胎到印度,現在的尼泊爾,做了國王的太子,就是淨飯王的兒子,投胎到皇宮,來示現得到榮華富貴,享受榮華富貴,看到這是無常的現象,了解到人生的種種生老病死的苦難,而發願要修道,要解決這個問題。種種的示現就是讓我們覺悟,你現在富貴固然很好,但是沒有長久的,即使你的富貴可以長久,但你的身體不能長久,活一百歲,活二百歲是長命,但總有一天還會死,這個死多痛苦啊!自己痛苦,你的親人也痛苦;親人不捨得讓你走,你也不捨得他們,再依依不捨的也避免不了總有一天會分開的,所以人世間的苦難多。種種事情的不如意:你歡喜的人要分開了不如意,很痛苦;你不歡喜的人天天遇到也很痛苦,所以痛苦的事情多。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看明這個事實真相,選擇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