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開悟和往生


 2023/3/26    熱度:1338    下載DOC文檔    

開悟和往生

釋仁清

往生先講往生,往生我們狹義的認識的往生,包括佛教經典上非常樸實的非常直白的告訴我們,是一種現象。哪種現象呢?就是說當我們這個報身,結束了壽命的時候叫捨報。我們這個神識走了,到了西方了,上阿彌陀佛那兒去了,在那,在他那裡臨終了。然後從那兒再修行,各個方面啊再去怎麼樣,這叫往生。非常直白非常樸素的,非常傳統的認識,也是非常形象的。
 
往生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就是潛意識,潛意識的原理來源於什麼呢?眾生都有三世,眾生又分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我們一講到眾生,都認為是有情眾生。就是說雞鴨貓狗啊,它們是有靈識的。人啊是有靈識的,天人啊鬼啊地獄啊,這些眾生他都是有靈識的。這些眾生能夠成佛,因為他具足本來圓滿的佛性,所以說他有成佛的那種可能。這是一種眾生,還有一種眾生叫無情眾生,無情眾生在佛教界,叫器世界。器哪個器知道吧,木器廠的器,木器廠的器,器具的器,叫器世界。器世界就是山川大地,河流湖泊桌椅板凳,沒有情識這一種。這兩種世界,這兩種眾生,都是從佛性當中隨著因緣的變化,隨著因緣和合而顯現的。是這樣所以說,佛經上有一句話叫,有情無情同緣種智。就是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都能圓滿佛果,因為無情眾生也是,從佛性當中隨因緣而化現的。包括了山川大地,這也是《大般涅槃經》上講的,他的這個含義。
 
涅槃經上有這個含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眾生啊有三世,三世怎樣理解呢?三世就是這一世,過去世和未來世。過去世又包括了,過去一世一世又一世,未來世也是這樣,流轉不息這是這樣。再這裡再展開一點,“世”是什麼含義?世啊是一個時間概念,實際上他表達的是一種時間,一種時間表示法。比方說我們把世以一個小時為單位的話,我們現在從兩點到三點,這一個小時,那麼我們這是這個世這一世。兩點以前從一點到兩點那就是過去世了。能理解嗎?這是佛法的原理,那麼一點到再向後推,十二點到一點的時候,那就是上一世的上一世了。以一個時間,就是以一個小時為單位作為世計算的話,那麼十二點到一點,那是過去第三世了。對不對,那麼十一點到十二點是前第四世了。可以這樣說,我們前第四世的時候,在吃飯,明白了嗎?我們這一世在聽經聞法,在講經就這麼簡單,不迷了吧。
 
它就是一個時轉時間的流轉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如果是以一天為這一世的話,那昨天就是上一世,前天就是上一世的上一世。就這麼簡單,他是一個時間概念。從這個角度我們理解,佛教有三世,那就更理性了更科學了。不至於把我們看不到的上一輩子,認為是上一世,不至於把佛教的三世這個原理看做是一種迷信,懂這意思吧。那麼過去世呢?未來世,未來世就是說,從講經完了以後,我們離開這個講堂了,那就是我們的未來世。你說有沒有,肯定有。比方說我今天是這一生這一世,這一世那麼明天死了,明天那也是未來世。明天沒死那也是未來世。未來世你可能不在這裡可能在別的的地方。這就是佛教的三世因果這個“世”的真實含義。所以眾生都有三世,我們人從這一生來講,上一世上一生,可能是某一類的眾生,這一生我們這一類的眾生是人。那麼由於他流轉不息,所以既然我們有未來世,那未來世到底上哪去呢?

佛經上講了,我們不再輪回了,假如不通過修行,不通過了脫,不通過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我們還是在六道裡輪回。六道輪回就有六道輪回的不同的痛苦,既然能夠了脫,那麼為什麼不求了脫呢?怎樣求了脫,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一生念佛,到臨死的時候,阿彌陀佛憑借他的仰仗他的慈悲願力來迎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們這個神識去了,上那裡去再做那裡的民眾了,就是這個含義,這是佛教當中傳統意義的往生。
 
往生把它反過來講,叫生往,生是活著的意思,往是去的意思。生往是什麼意思呢?生往就是念佛臨終,念佛的人,臨終往生的人,他是不迷惑,阿彌陀佛接引的時候,他非常清楚;阿彌陀佛來的時候,他非常清楚;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不迷惑,也就是說他是生的走的。一般的人呢死了就是死了,四大分離在業力的牽引下,在業障的遮障下失去了自我。隨自己的業力而輪轉了,迷失了那叫死亡。往生和死亡他有本質意義上的不一樣,還有不同,從現象上可能沒有很大的差別。
 
所謂這個往生就是靈識的潛移。我們這個靈識,臨走的時候,把這個靈識叫他去西方極樂世界,那就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我們再把這個意義縮小了,如果不通過念佛,不通過求往生,我們死的時候靈識也會走。那就是一個等流果,一個異熟果。這個等流果是什麼呢?如果說我過去還積點福報,還受過三皈五戒,那麼我這個肉身捨去的時候,我這個靈識啊,又投身到某個人家,當人去了。這一生是人,另外下一生是人,這叫等流果報。也叫往生,也可以把它叫做往生。這個往生,無非是在我們同一個種類,同一個道上往生了。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還有一種異熟果報,異熟果報是什麼意思呢?仰仗我們過去的善根福德和因緣,可能臨死的時候把肉體捨下以後,我們這個靈識升天了,成了天人了,成了天人就這個形體發生了變異,這叫異熟果報。都是這個神識的遷移,也就是說,我們這一生當中極力的念佛,猛力的忏悔極力的積累福報。臨命終的時候正念不失,我們這個神識,自己看到自己,坐著阿彌陀佛的金蓮台,然後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我們佛教徒,一般人認識的那種往生。
 
記住我原來說過一句話,往生並不非常難,但是你證果非常難,提高往生品味非常難。這裡講到往生的含義,再給你們剖析什麼叫開悟,你就知道開悟和往生到底是什麼情況了。開悟是通過長期的熏修,發現了自性了,見性即為開悟。通過長期的熏修見性了,見性待有一個,很多的前提,待必須是通過修行佛法,因為只有佛法才是了脫之法,只有佛法才能講到佛性。明白嗎,只有佛法才有能夠開悟的修行方法,能夠了脫,能證佛果的修行方法。在佛教正確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長期的熏修,正確的佛教方法,才能達到開悟的目的,乃至證果的目的。通過長期的熏修見佛性了,哪怕我就是很小見佛性了也叫開悟。但不見得這時候就往生了,往生是捨報,神識潛移這叫往生。開悟是見性,見性就是見到佛性了,見到自性了。眾生的佛性和諸佛如來的佛性是無二無別的。釋迦牟尼佛證得圓滿佛果的時候,菩提樹下感歎,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就是那個意思。大徹大悟他發現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什麼意思?就是佛性就是如來藏;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涅槃境界;就是真如就是妙覺;就是那個佛性就是本體;他是一個東西就是諸法實相。也可以這樣說,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發現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都本來具足圓滿那種佛性,那種本體就是這個意思。也只有這個基礎,有這個理念,有這個基礎。眾生才有可能成佛。
 
所以開悟是見性,見性啊也叫見真。見性和證果,還有很大很大的差別。不同的果位和不同的果位,又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別。如果沒有大的差別的話,可以叫它一種東西就可以了。開悟證果和往生是兩個概念,可以說我們很多在家佛弟子求往生,往生之前到往生的時候,很少有人開悟,更很少有人證果。明白吧,它是不一樣的等次。咱們再展開一點,西方極樂世界,他講九品不同,也叫九品往生。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在這個世界努力的修持,如果開悟了念著佛開悟了,再念著佛求往生,和那個什麼也不懂,只是念著佛求往生,假如說他兩個都能夠往生,在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是不一樣的,差別是極大的。共業當中他會有別業的。
 
如果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努力的修持,證果了,證初果了,或者登幾地了,某個地了,然後還是念著佛,再求往生的話,和那個一般什麼也不懂的人,念佛求往生,品位也是不同,差別也是極大極大的。一個人不明佛理,和一個人非常明白佛理,非常有佛教的正知見,他們兩個如果都能往生的話,差別也是不一樣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說哎呀,我不管那一套,我能往生就不錯了,下品下生也行啊。有的人開始求這個了,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世間惡人去的地方。世間的惡人,很不講道理的,無理煩纏的那一種,他是好找人家麻煩的。世間的惡人,臨命終的時候,得遇善知識為其開示,並為其助念的話。他升起忏悔心慚愧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與這種願行比起來的話,也可能往生。就是往生到下品,下品和邊地疑城。還有一種,還有一種人,就是那種不明佛理的,不明佛理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也可能往生。但是明白佛理的這個求往生,他肯定是下品以上了,中品或者中品以上這個品位。經上講到分九種,我們一聽九啊,無非是九類嘛,但是那個差別是極大極大的。我們講到往生的含義,又講到開悟是啥意思,可以看的出來,開悟和往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開悟了,開悟以後他還不到死的時候,那麼他還一直在修,一直在積累福報。臨終的時候走了,人家是開悟了以後走的,肯定品位就不一樣。有的人念了一輩子佛,到臨走了也沒開悟,有的人上那邊去了還在荷花裡包著呢,還是邊地疑城呢。你看吧,還沒有正信呢,還是疑惑呢。是不一樣的。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