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倫居士:《淨法概述》第八章 前人往生事略


 2023/4/9    熱度:981    下載DOC文檔    


《淨法概述》第八章 
前人往生事略

方倫居士


十方世界眾生,因念阿彌陀佛名號,生極樂國寶池中者,隨時皆如原上春草,其數難量。即吾人之娑婆世界亦復不少,山間、林下、檐前、灶角,姓字無聞者,不可勝數,其中有紀錄可考者,不過千萬分之一,雖然只有少數,但吾人觀其事跡,亦足鼓舞。茲為略集典型,用資矜式起見,特選錄前人往生事略若干則於後,讀者應當作為借鏡,起當仁不讓之心,絕不許古人專美於前,則可算是讀書有得了。若欲知其詳,可看《往生集》。

慧遠三見聖相

晉慧遠大師,雁門樓煩人。博通經典,在廬山東林寺,建念佛社,三十年不入市,專志西方,制六時蓮漏,念佛不息。僧俗社友一百二十三人,皆志同道合,誓願同生極樂國。後十九年,師於般若台,方從定起,見阿彌陀佛現虛空中,無量化佛圍繞,觀音、勢至左右侍立。又見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洄注上下,演說妙法。佛言:“吾以本願力,來安慰汝。汝七日後,當生我國。”又見佛陀耶捨、慧持、慧永、劉遺民等諸社友,已往生者,皆在佛側。師謂門人曰:“吾居此已三見聖相,今復再見,必生淨土矣。”至期,端坐而逝。

昙鸾焚仙經修淨業

後魏昙鸾,雖出家,而嗜慕長生,得仙經十卷,依之而修。後問菩提流支曰:“佛門有長生不死術否?”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乃授以《觀無量壽經》。並告他說:“學此則出三界六道,斷分段生死,壽命不可計劫。”鸾遂焚仙經,專修淨業,魏主號之為神鸾。臨終時,自知時至,集眾人誡之曰:“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令弟子高聲念佛,向西稽首而終。眾聞天樂自西而來,良久乃寂。

善導每念佛非力竭不休

唐善導大師,每念佛,非力竭不休,雖隆冬,或念至流汗。三十余年不睡眠,把所得䞋錢,雇人寫《彌陀經》十萬卷,淨土變相三百壁,從其化者甚眾。作《勸世偈》曰:

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病苦。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一日,忽謂人曰:“此身可厭,吾其西歸。”乃登柳樹而化。

懷玉誓取金台

唐釋懷玉,台州人。每日惟中午一食,常坐不臥,誦《彌陀經》達三十萬遍,日課佛號五萬聲。天寶元年,見佛像滿虛空中,一人持銀台至,玉曰:“吾一生精進,誓取金台,如何把銀台來接我?”言畢,銀台遂不見。三七日後,復見擎台人對他說:“師以精進,得升上品。”過三日,異香滿室,含笑而逝。郡守段公作偈贊曰:

我師一念登初地,佛國笙歌兩度來,

惟有門前古槐樹,枝低只為掛金台。

宗本禅淨兼修

宋宗本禅師,江蘇無錫人,以禅宗兼修淨土。同時有雷峰法師者,神游淨土,見一蓮花極艷,問極樂國人:“此是何人之花?”答曰:“是待淨慈宗本禅師的。”又資福曦公,亦來禮足施金,問其故,答曰:“定中見金蓮花,是待本公往生的,所以前來致敬。”並雲:“見蓮花無數,中有枯萎者,據雲:是念佛而中途懈退人之花。”因問:“公留心禅學,何以極樂國蓮花會標出姓名?”宗本答曰:“雖在禅門,亦兼修淨土,所以如此。”後臨終時,安坐而逝,谥圓照禅師。

可久見蓮花標名

宋可久和尚,居明州,誦《法華經》,願生淨土,人皆號之為“久法華”。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三日後復蘇,謂人曰:“吾見淨土境,與經所言悉合,蓮花台上,皆標念佛人姓名,待其往生。其中一銀台標明州徐道姑,一金台標明州孫十二郎,一標可久。”言畢復化。後五年,徐道姑亡時,異香滿室。十二年,孫十二郎亡時,天樂鳴空。因知其所言皆不虛。

瑩珂改過得生

宋瑩珂和尚,雖經出家,不忌酒肉,自思:“我為僧人,如此作事,將來若墮落惡道,如何辦法?”遂取《往生傳》讀之,每讀一傳,即點首稱許。由是乃向西而坐,絕食念佛者三日,夢佛告曰:“汝壽尚有十年,當自勉力。”珂答曰:“此土濁惡,易失正念,願早生安養,奉事諸聖。”佛言:“既如此,後三日我當來迎你。”至期,請眾誦《彌陀經》,忽言:“佛及大眾俱至。”寂然而化。

悟性得生中品

唐比丘尼悟性,居廬山念佛,虔願往生。忽聞空中樂音,乃對左右說:“吾已得中品生,同志念佛精進者,皆有蓮花待之,你等各自努力。”言畢而逝。

劉遺民先供釋迦

晉劉遺民,彭城人。少而無父,事母至孝,加入遠公蓮社,專志念佛。居十五年,見阿彌陀佛放玉毫光,垂手慰接,劉拜懇曰:“但願如來手摩我頭,衣覆我體。”祝畢,果然佛手摩其頭,衣覆其體。一夜又夢佛指池中八功德水,令彼飲之。劉飲而甘美,醒來異香發於毛孔,乃告眾曰:“淨土緣至矣,我因釋迦如來遺教,知有阿彌陀佛,今為報恩故,當以香先供釋尊,次供阿彌陀佛及《法華經》,願一切有情俱生淨土。”言畢,合掌面西而逝。

王日休棄經史業專精淨土

宋王日休,龍舒人。博通經史。一日,忽悟曰:“是皆業習,非究竟法,不能度生死,吾當念佛,求生西方。”由是遂棄經史業,專精淨土。年六十,布衣蔬食,日課一千拜,夜深方睡,作《淨土文》勸世,死前三日,遍別諸知識。至期,如常拜念,忽唱言:“佛來迎吾。”屹立而化。

文彥博結社念佛

宋文彥博,出入將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師,封潞國公,崇信三寶,專修淨業。居京師時,與淨嚴法師結社念佛,意欲勸十萬人同生西方。當時士大夫曾有詩贈之曰:

和公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緣,

不為一身求活計,大家齊上渡頭船。

臨終無病,安然念佛而化,壽九十二。

王古戒殺習禅念佛作觀

宋王古,字敏仲,官禮部侍郎,慈仁愛物,七世不殺。既深於禅,又習淨土,著《直指淨土決疑集》三卷,普勸念佛。行住坐臥惟以念佛作觀為事,數珠從不去手。後沐浴更衣,安坐念佛而脫。

元子才聞粗樂細樂

唐元子才,居潤州觀音寺,念《彌陀經》及佛號。忽有小疾,聞空中香氣樂音,自言:“粗樂已過,細樂續來,我當行矣。”遂念佛而寂,異香數日不散。

孫良日誦萬聲廿年不辍

宋孫良,錢塘人。隱居閱藏經,於《華嚴經》尤有契悟,依大智律師受菩薩戒,日誦佛萬聲,二十年不間斷。一日,忽命家人請僧念佛,以助往生。僧集,念佛方半晌,望空中合掌雲:“佛及菩薩已到。”遂坐亡。

蘇岐山四威儀中念佛不斷

昆山蘇岐山,壯年時,留心禅學,遍參善知識,有所悟入。一生戒殺,蟲蟻不傷,晚年笃修淨土,行住坐臥皆念佛,從不間斷。康熙己卯歲,年已八十,時值嚴冬,擁被而坐。十一月二十六日午時,告其孫甸方說:“三日之前,即見佛來,淨土緣熟了。今夜子時,我當往生。”至夜,焚香點燭,端坐向西,命家中人各念佛助之。將及三更,岐山念佛聲由低微而沉寂,大眾視之,已謝世矣。

田婆說偈坐逝

田婆,泰州人。夫婦俱信三寶,婆勤於念佛,經二十年。忽一日,謂家人曰:“我今日西方去矣。”隨說偈曰:

五十六年大事畢,丈夫兒子休啼泣,

我今撒手往西方,摩诃般若波羅蜜。

端坐而逝。

黃打鐵以極樂國為家

宋時黃打鐵,湖南潭州人。業打鐵,自怨前世不修,今生貧苦,欲修行,又苦不知門徑,且無時間可修。某日,見一僧從店前過,乃請入店奉茶,請教既不廢業,又可修行之法。僧遂教之一面打鐵,一面念佛。譬如手持風箱,推進時,念一句佛號,拉出時,念一句佛號;打鐵時,每打一下,即念一句,不打鐵時,行也念,睡也念。黃打鐵從其教,因專心佛號之故,既不覺爐火之熱,也不覺用力之累。歷時三年,一日,自知時至,遂即理發,沐浴更衣,告其妻說:‘我今日回家去了。’妻言:“你何處還有家?”答曰:“西方極樂國是我家。”於是再到鐵爐邊,取出紅鐵,說偈曰:

釘釘铛铛,久煉成鋼,

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舉錘打鐵一下,即時立化。

張善和十聲見佛

唐張善和,殺牛為業。臨終見群牛作人語索命,以角觸之,後又有大火燒至,無路可退,生大恐怖,喚其妻雲:“速請僧為我忏悔。”僧至,谕之曰:“《觀經》中說,臨終惡相現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和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專切念佛,僅滿十聲,自言:“佛來迎我。”立即命終。

鹦鹉焚得捨利

唐貞元中,河東裴氏畜一鹦鹉,常念佛,過午不食。一日有病,念佛號十余聲氣絕。火化後,得捨利十余粒,炯然耀目,慧觀比丘為之建塔,成都尹韋皋作記。

鸲鹆舌出蓮花

潭州有人養一鸲鹆,教之念佛,遂成習慣。既斃葬之,地面出蓮花一朵,掘土視驗,花根生其口中。

《淨法概述》題解

《淨法概述》系輯錄方倫居士自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九月起陸續發表於《菩提樹雜志》第十至第二十六期之文章而成。為了解淨土宗的理想世界與實踐方法的導引指南。內容分為八章:第一章淨土之意義,說明何謂淨土、十方淨土、淨土類別。第二章極樂國輪廓,陳述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觀無量壽經》中,三輩往生情形。第三章淨土修行途徑,論述集信願行三資糧是淨土行人往生最簡捷的法門;往生淨土以修十善作基本;敦倫盡分修淨業;廣修功德回向願生;慎終。第四章持名念佛,比較實相、觀想、持名三種念佛方法;詳述各種持名方法。第五章發往生極樂願,揭示發願之重要性;介紹前人願文及發願儀式。第六章以觀想輔助持名,指陳觀想較持名為難;依《觀無量壽經》作觀;依《往生論》作觀。第七章余義隨談,分述不生佛國,必墮惡道;淨土宗將獨步末法;不斷惑業,便預聖流;學佛念佛,不要怕人笑;散心念佛,亦有功效;阿字若在,余字俱在;得念佛,且念佛,莫待衰老;兜率淨土之我見;念佛的作用,包括禅、律、教、密;淨法涵義,惟佛遍知;勿誤解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理論;理事必須並重,否則寧可重事;淨土法是在家人的惟一法門;極樂二字之意義;行人何以必須往生極樂國;淨土是自度度人的大乘法;念佛法門是易行法。第八章前人往生事略,選錄前人往生事略,作為今人借鏡。今收錄於《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六十四冊《淨土宗概論》。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