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怎樣念佛(10~20)(講於寧波居士林)
怎樣念佛(10)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要出離生死,要修三十七道品, 提要: 要出離生死,要修三十七道品, “中士修法三十七道品,第一步修四念處,也是修念”,中士修出離法,要出離生死,所以,中士修法要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也就在《佛說阿彌陀經》裡,所以極樂世界是修三十七道品成就的。三十七道品,首先要修的是四念處,還是念。修行人的念頭要放在四個地方,所以叫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 觀身不淨,你身體洗得再干淨沒有用的,要不了多少時候,仍然骯髒。講個故事,從前上海一個老先生,一定要叫我到他家裡去,每次去,他都不讓我走,留我吃飯。 有次吃吃飯,他的小孫子要大便了。上海那時住房緊,沒有洗手間的,一般大人大便在馬桶裡,小孩子大便在痰盂裡。孩子的爸爸又要吃飯,又要看著孩子,他怕麻煩,所以讓孩子坐在痰盂上,再把孩子跟痰盂一起抱起來,放在我吃飯的圓桌上,(眾笑)你說,我怎麼吃得下去?真有這回事啊,其實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啊。 觀心無常,如心不會變,也不會有離婚的人, 觀心無常呢?人生最容易犯錯誤的就是戀愛時期,一結了婚那是一輩子苦啊!以後你們真的要談戀愛,千萬不要相信對方的話,要相信佛的話:心無常。假如人家跟你說:“海枯石爛,我心不變。”這是假話,心哪有不變的?從前離婚排隊,現在不要排隊,你要離馬上離。哪有一顆不變的心啊?說你好話,你臉就圓了,批評你幾句,臉就長了,能不變嗎? 觀受是苦,如果享受不苦, 觀受是苦,一切享受都是苦,有錢人娶了兩個老婆已經夠苦了,他還要娶十個了。兩個老婆吵架,他夾在中間勸,兩個老婆全罵他,一個說:“你怎麼幫狐狸精說話?”另一個說:“你幫雌老虎說話。”打起來全打在他臉。(眾笑) 最苦的是打牌,你參加了打牌,休息都不讓你休息,“你贏了,你想走哇,不行,再來四圈!”累得你腰酸背痛,精神緊張。還非常危險,摸著一張好牌,“中風”,一激動,馬上中風了。(眾笑)還有“頂上開花”,那就是腦血管爆炸。不好好的活著,去受這些苦干啥呢?你們等會念佛,身體、心裡越念越舒服,何必去打牌呢? 說個笑話,當年能海上師在四川講經,叫大家不要打牌。有個愚人,連這句話他也聽不明白,跑出去跟大家:“師父說的,打牌不要緊。”(眾笑)所以跟愚人說法實在說不清啊。 觀法無我,連自己決定了的方法也會改變 觀法無我,說:“我的主意好,你要照我的辦法做。”他肯聽你嗎?你自己到後來也不一定會照你的辦法,因為你想想:“還是你的辦法好,我聽你的。”法無定法啊。要明白,一切法性空,一切法無我,不要太執著自己的觀點了。 修菩提心也是修念,要修好念恩報恩 “上士修法修菩提心,第一步修念恩報恩,也是修念”。社會上有句話現在傳到佛門來了,叫“感恩”,這是基督教的話,我們佛教是講念恩、報恩。上報四重恩,報國土恩就是要熱愛祖國;報眾生恩,要熱愛人民;報父母恩,我們要照顧好父母;報佛恩,我們要弘揚佛法,樹立法幢,使佛法的明燈不要熄滅。 怎樣念佛(11)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 提要: 提起正念,放下妄念 念念不忘一切眾生皆父母,修好念才是根本法 要念念不忘父母的恩,你們有幾個父母?有人說:“我本來兩個,現在我爸死了,只有一個。”你心量太小了,怪不得你們這麼苦,多一個媽,多一個照顧嘛。佛怎麼教我們離苦得樂啊?佛要我們認識到一切眾生皆父母啊!我們在修念恩、報恩的時候,要想到一切眾生都是我父母。過去世的事情我們都記不得了,看看今生的父母是這樣的愛我,那麼前世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愛我!所以修念就是第一步修法,也是基本法,也是根本法。 信願行的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 “淨土法門著重信願行,信願行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念上成就”。你們念佛的居士,好好在念上修,將來也在念上成就。 念佛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這可大有學問 今天跟你們講怎樣念佛?這個題目太大,所以今天只能講其中一個字,叫“念”。應該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念佛就是這麼念的,念上大有學問啊!有則公案,一個年輕人到廟裡問老和尚修行怎麼修,老和尚正要給大殿裡掛的長明燈加油,他一面放下油燈,一面回答,“放下放下”。加了油他又把燈提上去,“提起提起”,修行怎麼修這兩句話就講完了。你們正念提起了嗎?妄念放下了嗎?如果你沒有做到,你還要好好修修念啊。 講個因緣,我是二十二歲進上海佛教青年會,進了佛門我特別喜歡聽經。那時候有個老居士叫陳海量,現在早就不在了,他的女兒大前年,到開化文殊院來看我,她在座談中提到一句話,“臨終最要緊是提起正念”,這最要緊了。 什麼是正念 念佛念法念僧才是正念, “什麼是正念”呢?我們皈依三寶就要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如果你去念:電視機、電冰箱、沙發、牛奶咖啡還有抱在懷裡的寵物,這就不叫正念。想發財、榮華富貴,受了委屈想報復人家,頭發已經白了還不想修行,愚癡顛倒,老太婆放不下老頭子,老頭子放不下老太婆,這也不叫正念。世俗生活裡的一切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流轉生死就是在世俗裡流轉的。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我們皈依三寶,皈依就是歸投依靠。我們是依靠佛的覺悟,依靠法上的智慧,依靠僧的清淨。有覺悟就不會迷,有智慧就不會顛倒,保持清淨就不會受染污。 佛~皈依佛要常念佛的功德。 怎樣念佛(12)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 提要: 常念佛功德,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皈依佛要常念佛的功德。佛名大覺,皈依佛的覺悟,能成就自己的覺悟”,皈依佛就是皈依佛的覺悟,你投入了佛的懷抱,就是投入了母親的懷抱,就是投入了覺悟的懷抱,你也會在覺悟的懷抱中成長。 我們眾生愚癡顛倒,皈依法以後,天天學法聽法,就能增長智慧。 僧是清淨,你整天都在清淨的大眾裡,就會得到清淨的熏習。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皈依佛的覺悟就能成就自己的覺悟。“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為什麼我們將來能成佛,因為我們有成佛的種子,我們有佛性嘛。我們皈依了佛就要向佛學習,佛雖然是外緣三寶,可是能夠成就我們的自性三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三身功德”。佛到底有什麼功德?就是有這些功德。斷德,斷煩惱;智德,智慧圓滿;悲德,具足大悲心。 想解開世間上的痛苦,誰也找不到一個頭 經書上說,“世輪苦逼解無端”,世間上就像一個車輪一直在滾,世間上種種的痛苦在逼迫我們,促使我們輪回六道。我們要想得到解脫,可是找不到頭啊。 釋迦太子逾城出家去尋找真理 “逾城出家示善離”,釋迦太子,他也有父親,也有養育他的姨媽,也有妻子也有兒子,可是他還是逾城出家了。父親當初同意他出家的,後來後悔了,把城門關起來,釋迦太子就騎了馬從城牆上跳出去,這叫逾城出家。“示善離”,顯示給我們看;善就是妙善,妙善是滅谛的境界;離就是脫離生死輪回。 釋迦太子從六年難行中到達了目的地 “六年難行彼岸盡”,雪山六年苦行,誰也做不到,釋迦太子就能做到,那可真是難行能行啊。在六年的苦行中,他斷盡了貪瞋癡煩惱。那麼在六年中他到底干了些什麼?我們在家裡呆六年可沒用啊,有些人在家裡搓了六年麻將。有些人在家裡說起來是唸佛,可是一面唸一面在打妄想;還有人放不下看電視,回家沙發上一坐,電視一開,“我要唸佛了,黃媽給我泡杯咖啡來”。 釋迦佛在殊勝的禅定中獲得了智慧,我向您頂禮 釋迦佛六年在山洞裡是修禅定!最後就在定中降服魔軍,定中成道,所以叫“獲勝靜慮我頂禮”。 靜慮就是禅定,他能獲得這麼殊勝的成就,這是我們應該恭敬頂禮的。 法~皈依佛所說的正法,要常念法的功德,佛弟子應依 法求解脫,以法度眾生。 要常念法的功德,佛弟子要在正法中求解脫 皈依法是“皈依佛所說的正法”,如果不是佛講的法,我們不皈依,比如儒教、道教、外國宗教全有法,這些我們都不皈依,因為他們不是正法,我們只皈依佛說的法。皈依法了“要常念法的功德,佛弟子應依法求解脫,以法度眾生”。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也得要依法去往生啊,因為法是給我們指路的明燈。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佛說法是為了眾生得到利益,脫離種種苦, 提要: 佛弟子應具足正見和清淨的出世心 經書上有句話,“皈依佛法僧,正見不邪倒”,皈依三寶了,我們須要具足正見,“不邪倒”,不能有邪見,不能有倒見。而且還要具足“清淨出世心”,怎麼才叫清淨?要出世才清淨,因為世間上一切都是染污的,你不離開世俗,你的心是不可能不受染污的。我們有時候想,出世是出家人的事情,我們在家居士怎麼談出世呢?你不離開世俗的污染,你能夠心清淨嗎?至少要朝身不出家心出家努力。 愚人無智慧,難以排除邪見倒見, “佛弟子應具足正見,要以正見排除邪見、倒見,愚人更難排除邪倒,因無智慧故,應學般若智慧”。如果我們不學佛法,成了愚人,更難排除邪見、倒見,因為愚人沒有智慧。所以應該學般若智慧。 能海上師說,“般若無相,顯於事,凡事恰到好處,即是般若”,修行亦應不過多不過少。般若無相,找也找不到,但是它會表現在事情上。如果你做事情,做得恰到好處,大家都滿意,這就是般若智慧。我們修行也要靠般若智慧,修行要修到恰到好處,也不太多也不太少,法好比是藥,有份量的,不能夠超過份量,不能減少份量,超過份量是害人的,減少份量治病就困難。 法寶有教證功德,有教方能證得 “法寶有教證功德,有教方能證得一切法義種種境界”。法寶有教跟證的功德,教在前面,證在後面。有人說“我只要修,修才能證道”,法是教理,你不學佛法你盲修瞎練,證什麼啊!所以必須要廣學多聞,有了教,你去實踐才能親證到佛所說的種種法上的殊勝境界。 佛說法是為了眾生得到利益,脫離種種苦, 經書上有四句話,“為利有情離眾苦”,今天我在給你們講法,你們在這兒聽法,都是為了使一切眾生離開苦。佛是大醫王,法是無上藥,沒有法,眾生吃不到藥,眾生的煩惱病會好嗎? “怖畏魔軍悉調伏”,佛一講法,魔軍都非常害怕,因為佛是用法去調伏他們,所以佛說法稱為獅子吼。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一吼,森林裡的百獸就害怕了。現在為什麼魔道當世,外道猖獗?就因為佛門裡獅子不吼了,沒什麼人講法了。我是特別贊歎寧波居士林,能經常有人講法,真是吹大法鑼擊大法鼓,經常能作獅子吼。我想你們這兒的魔道外道很少吧,因為他們嚇壞啦。有的地方,佛門裡邊全是外道魔道,這麼一來佛法找不到了。 佛把不可思議的真理 “四十九年說無說,無上涅槃我頂禮”,佛說法四十九年,全是引導人歸向寂靜,既然說了法怎麼又說沒有說呢?我也碰到一件事情,有個廟是練氣功的人出錢造的,人稱香功廟。要說清楚,佛教沒有香功,一切氣功全是外道。他們也來請我,說“我們是佛教香功,可是我們一點都不懂佛法,那麼就請傅老師來給我們講講佛法吧。”既然有請,我就去講,外道我也不怕。 頭一次聽的人很多,第二三次越來越少了,咋搞的呢?我就問這個頭頭,他說“我了解了一下,他們說‘聽經還要刮鼻子啊?’。”刮鼻子就是挨批評,我批評你,是發菩提心希望你改正啊。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要贊歎出家功德, 提要: “說法者無法可說”並不是叫你不要說法 後來他們又請了一個和尚去,我剛吃完飯,這個和尚走在我旁邊,丟給我一句話,“說法者無法可說”,(眾笑)意思既然無法可說你天天講法講些什麼呀,就是要把我嘴巴閉起來。要知道宇宙人生真理的實相是沒辦法講的,所以說無法可說,並不是叫你不要為眾生說法。 僧~佛弟子清淨和合的團體謂僧。 佛弟子清淨和合的團體就稱為“僧” 我們再來講講僧的功德,“佛弟子清淨和合的團體謂僧”,僧是清淨團體的意思。我這次來寧波佛教居士林,是大發歡喜心,你們這麼多居士沒有聽見你們吵架,你們聽經,念佛,清淨得很。可能也沒有人偷東西,也沒有人打架吧?有的地方居士林樓下群眾吵,樓上領導吵,這還像僧團嗎? 在大眾中修行能得大眾加持, “在大眾中能得大眾加持,能得清淨的薰習,能遠離世俗污染”,這就是大眾的功德。修行要在大眾裡修,你一個人修你就得不到大眾的幫助,也得不到大眾的加持,也得不到清淨團體給你的薰習,薰習是要靠環境熏的。薰習非常重要,譬如一個紙盒子,本來不香,裝了香以後,要不了多少時候,你聞聞這個紙盒子也香了,這就叫熏習。所以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好的風格,大家都來聽法,一起修行,這是最好的。 有人想:我回家也能修的。你的家清淨嗎?和合嗎?現在是夫妻吵架、婆媳吵架,爸爸跟兒子也吵架,和合嗎?家裡喝酒吃肉看電視,清淨嗎?一起床有人喜歡化妝,也不得不化妝,不化妝老公不喜歡你。在人皮上塗了一點顏色,那不是騙人嗎?有點像《聊齋》裡的畫皮。 僧有傳承功德,傳燈是傳法 “僧有傳承功德,傳燈是傳法”,師父把法傳給徒弟,徒弟將來當師父又把法傳給徒弟,這叫做傳法,也叫傳燈。好比這盞油燈快要熄滅了,為了使光明不滅,用這盞燈的火去點亮下面一盞燈,下一盞燈又要熄滅了,再去點亮下面一盞燈。 傳燈可不是拿著一盞油燈傳來傳去,那叫游戲。有些人游戲做得厲害,聽說從國外把燈傳到國內來,這叫大游戲。不要把佛教的意義改變了,不要把釋迦佛的傳統改變了,希望佛教永遠不要變顏色。 要贊歎出家功德,居士亦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我們要贊歎出家功德,你們要想修得好,一定要出家,不出家修不好的。“居士亦應身不出家心出家”,這也叫出家。 有四種出家,第一種最圓滿最殊勝,身心俱出家。第二種,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子出家了,剃了頭穿了和尚衣服,心裡老是在想家裡的老婆,老是在想賺一點錢,為名為利,這叫身出家心不出家。還有一種心出家身不出家,心清清淨淨,不貪名不貪利,離開一切世俗的污染和煩惱,可是他身子沒有出家,仍然是在家居士。第四種身心俱不出家,那就是假和尚啦!而現在的假和尚特別多。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戒清淨才是聖人的種性, 提要: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 如果你現在沒有條件身出家,你要想修得好,那必須要身不出家心出家。你在家修得好,將來也能證阿羅漢果,也能成菩薩。 過去我在陝西大明寺講《心經》,後來老師父回來了,老師父跟我說:“白天仍然你講,晚上我講開示。”老師父講開示的時候說過這四種出家,他說:身不出家心出家,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聽起來我在鼓勵你們居士,實際上我沒說錯,不是拍你們馬屁哦。(掌聲) 這個很容易做到,只要你肯做總容易做到。譬如我們佛學苑這些學生跟在我身邊,從年初一到年三十,天天聽講法,天天學習天天修禅定。他們一年有一次探親假兩個星期,如果有要緊的事情,還可以再拿一次探親假,我一年可能只回去一次,上午十點鐘到,吃完飯馬上就走了,只有三個小時,在家裡留這麼長時候干什麼呀。但是修菩薩法總要慈悲一點,起先家裡人生我氣,打電話來:“你家到底還要不要?”我總說“要的,要的”。 出了家不想家,身不出家心出家 出家了就不想家,你們想身不出家心出家的,也不要留戀家。我這個老師說話果斷嚴肅,我有個綽號:六親不認!我就是這樣人。修行人還想什麼? 你們已經離家學佛了,修行不為名不賺錢,從前佛門裡有人說“飯總要吃的。”我們都是修行人也沒餓死嘛,我在文殊院是義工,沒有工資的,政府還每個月發給我四百塊錢,會餓死嗎? 佛弟子是如來悲智的等流身,將來決定能成佛 經書上說,“如來悲智等流身”,我們佛弟子都是如來的等流身,釋迦佛的智慧和悲心,像流水那樣等流到我們身上來了,就好比社會上說的,有這樣的血統,有這樣的細胞。如來的悲智等流到我們身上,我們將來決定成佛,智慧和悲心圓滿就成佛了。 戒清淨才是聖人的種性, “戒淨聖種杜多行”,對出家修行人我們都要恭敬,因為他們戒律清淨。我們居士受持五戒,出家同學受持兩百五十條戒,比我們清淨得多,他們將來都能證果,這叫聖種。他們還經常在修頭陀行,釋迦佛贊歎頭陀行說,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頭陀行就是修苦行,這不是外道苦行,是佛希望我們修的苦行。當然說到底頭陀行並不太苦,所以不要怕,因為佛是慈悲的,他不會叫我們受苦。 有了聞思修、戒定慧的基礎, “成就三德三慧體”,修行將來要成就三德:戒定慧三德,斷智悲三德,法報化三身功德。三慧呢,聞思修三慧。我們佛弟子,將來成就這三德,已經有基礎了,因為已經有這種因了。 能止惡修善、能斷煩惱、 “三士聖眾我頂禮”,修行人無論是修止惡修善,或是斷煩惱修出離乘,或是修菩薩乘,我們都要恭敬頂禮,因為他們將來都能夠證果成道。 哦,講到啥時候呀,超過啦?那麼就到這裡為止吧!到兩點半吧?那就長話短說,實際上我今天已經長話短說,我講法很慢的哦,為什麼慢?啰嗦啊。(眾笑) 怎樣念佛(16)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 提要: 能學佛法而不學道教,能聽法、持戒、 現在有許多人認為成佛是別人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完全錯啦!你現在進佛門,隔壁阿毛還沒進佛門,或者他在學道教,是阿毛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啊?當然你先成佛喽。 有許多進了佛門的人不聽法,只是燒燒香拜拜佛,求菩薩保佑,希望得到榮華富貴;你又聽法,又念佛,又受八戒,整天在居士林裡修,那麼是他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當然你先成佛喽。 有些居士雖然也在修,可是他不發菩提心,把自己關在裡邊,把眾生關在外面;你發菩提心,辛辛苦苦,把居士林搞得這麼興旺,使法炬常明耀,這是菩提心功德,那麼他先成佛還是你先成佛?當然你先成佛喽。還用說嗎?所以我說你們,寧波居士林的居士們,你們個個先成佛。(掌聲) 怎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我還不想下座,奇怪,講講法,牙不疼了 “怎樣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個問題你們也想聽,我也想講啊,所以我還不想下座呢,也奇怪,我來的時候牙疼,現在不疼了。(眾笑,鼓掌)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裡 “佛四十九年教法,總攝在戒定慧裡”,戒學定學慧學稱為三學,裡邊總括了佛四十九年的教法。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裡”,戒是為定打基礎的,慧是從定中開發智慧的,我們修行人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裡。釋迦佛當年是在禅定裡降魔成道的。我們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一心不亂裡往生的,“一心不亂即是定”,那不是一切成就都在定裡嗎?所以我們佛弟子要修好定。怎麼入定呢?“止住妄念即能入定”,止住妄念你就入定了。 “佛教本無宗派,傳入中國形成宗派,今以淨土念佛法門較普遍”,佛在人間的時候本來沒有宗派,佛教傳到中國來形成了宗派,今天修念佛法門的較為普遍。尤其今天是阿彌陀佛的法會,非常殊勝,所以我就來講《佛說阿彌陀經》裡的一段話。 《佛說阿彌陀經》裡有說:“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一段半個小時叫我咋講得完啊,只能給你們講個幾句喽。 佛憶念眾生如母憶子, “執持名號是執持佛的名號,佛念眾生如母憶子”,就像母親憶念自己兒子,那真是念念不忘。一會兒心裡在念:我孩子醒了沒有,別從床上掉下來了;一會兒又在想:他肚子餓了沒有。孩子假如有點傷風感冒,母親眼淚就掉下來了。 我大女兒就是這樣,她在醫院裡工作時,同事看見孩子生病就掉眼淚,她就看不慣,生病就生病,還掉什麼眼淚。等到她自己有了孩子,孩子發高燒,自己眼淚也掉下來。我們“念佛名號亦應念念不忘”。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心中有佛就叫念佛,口誦佛號實是輔助, 提要: 念佛何以能達一心不亂,因以一念制萬念故,眾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以一念制萬念,所以念佛能達一心不亂 “念佛何以能達一心不亂?”有人不相信,念佛這麼簡單能念到一心不亂嗎?這個人不明白念佛是“以一念制萬念”。佛號雖然是一個念頭,你抓住這個念頭,能夠制服千千萬萬的念頭,你只要能抓得住,就能一心不亂。 眾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眾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眾生心裡的念頭,生了又滅,滅了又生,一直連貫下去,所以叫生滅法。假如我們把前面一個念頭抓住了,不讓他跑掉,後面的念頭就生不起來,因為它擠不進來。所以我們念佛的方法就要“執持名號”,執就是抓住,不要讓它跑掉,持就是拿得起來。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當初念佛都是心念的,淨土宗的初祖提倡念佛也是心念的。你看“念”字,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今”就是現在,現在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後世眾生心易散亂,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 “因後世眾生,心易散亂,且因種種障礙難以攝持,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光靠心來執持佛號,後世眾生已經很難攝心了,所以口裡唸“南無阿彌陀佛”,這叫誦,用口誦佛號來幫助自己的心提起佛號。 “故六字洪名亦即成為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所以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就成為我們求生極樂世界一個方便。修行要靠方便,方法確實方便,連小孩子也會唸佛。從前我在上海看到一輛汽車裡邊都是小孩子,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唱“濟公歌”,唱到後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唸佛勿用歌調,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但是我希望你們不要唱濟公歌,我在當時主持的佛學院裡也不許大家唱濟公歌,因為唱了以後,“走啊走啊樂啊樂啊”,人全走光啦。唸佛就好好念,為什麼要加“嗨嗨”,都是世俗上人搞出來的玩藝兒,咱們學不得。 “方法方便,但修持功夫仍要達到一心不亂”,唸佛雖然方便,但功夫仍然要達到一心不亂,也就是必須要入定你才能夠成就。 平時用功唸佛,以達到一心不亂, 七十年代初期,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其中笑話很多,碼頭上迎接我的大多數都是女居士,只有個別幾個男居士,我也沒注意。後來他們告訴我,“老師,我們以為你是女的呢。”因為看到我名字裡有一個“琴”字,所以不要著相,也不一定是女的才會彈琴,男的也會彈的。 後來常有溫州居士來看我,他們告訴我溫州念佛居士分成兩派,一派說“念佛要唸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這是經書裡說的”,另一派說“只要唸就能往生。你說要唸到一心不亂,大家都沒信心了。”來問我,“老師你說呢?” 哎喲,我做老師真難啦,這只耳朵要聽這面的,那只耳朵要聽那面的,我只好兩面討好。我就說了個故事給他們聽:有人掉了一枚金戒指,去問這個人,他說在面粉缸裡,結果沒找到。再去問另外一個,說在黃豆缸裡,還是沒找到。他想你們兩個徒弟都不行,我去問你們師父。師父說,也不在面粉缸,也不在黃豆缸,在醬缸裡。果然找到了。黃豆面粉合起來就做成醬了呀。 我說你們兩種意見合起來不很好嗎?你在平時好好用功努力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一剎那你就別懷疑,那不好嗎?臨終有懷疑就不是一心啦,你們說我講得對不對啊?(掌聲)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提要: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叫你不要執著名號、音聲, “唸佛若能一心不亂,其功夫能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無念了還在念,“所謂不執著也”,其實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不執著佛號名相,不執著佛號音聲,《金剛經》裡說,“若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所以大家可以利用音聲口誦佛號,但不要執著。“也不執著心裡的念”,比如說“我現在在念佛”,“應知雖念念相繼”,一念又一念繼續不斷地在轉佛號,“然念念性空也”,因為一切法性空。你能懂得這個道理你才能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應注意者: 要恭敬心念佛,全稱為好, 最後,再給大家提幾個應該注意的事情。“一、要以恭敬心念佛,全稱最好”。“南無阿彌陀佛”叫全稱,“南無”表恭敬,“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我向阿彌陀佛敬禮。唸全稱最好。現在有的居士喜歡唸四個字,唸“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但是要合掌,合掌就是恭敬,那麼你合掌唸“阿彌陀佛”,這可以。如果隨便,開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不太恭敬吧,我們到底是阿彌陀佛的學生啊。譬如我的學生喊我“傅味琴,傅味琴,傅味琴”,這不大像樣吧。(笑聲)我對佛是非常恭敬的,因為我怕背罪過。 更不要唸三個字,“彌陀佛”,名字都不全了,少了一個“阿”字。阿彌陀佛是無量壽無量光,你沒有了“阿”,變成了有量壽有量光。我五四年上五台山,廣濟茅棚的出家人看見我們去了,出來迎接,“彌——陀——佛!”當年能海上師就說:“五台山的出家人怎麼唸彌陀佛的呢?佛號不全是末法現象,趕快改正,趕快改正。”所以要唸南無阿彌陀佛。 念佛不起雜念,不要邊唸邊說話 “二、不起雜念,起一二雜念即非一心”。念佛時不要起雜念,你起了雜念就不叫一心了。也不要東想西想,不必要想的你去想,也叫雜念。比如一邊念一邊在想:阿彌陀佛,我是從小吃素的;阿彌陀佛,你一定要接我到西方,就是叫我掃掃地我也高興的,阿彌陀佛……。(眾笑)這樣還能一心不亂嗎? “三、不說話,不邊說邊唸,一說話即會造成身心動亂”。念佛不要邊說話邊念佛,因為你一說話,身跟心馬上動亂。說“我說話時身子沒在動”,你嘴巴在動,舌頭在動,也是身動。說話是從心裡說出來的,心也在動,身心都在動,你念佛怎麼念得好呢?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提要: 念佛心要無量,即與佛相應, 求生西方淨土念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是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在哪裡?無量在心裡,心無量才有無量光無量壽。希望大家氣量大一點,心要無量。 有些老太太不聽法,氣量小得很,她自以為氣量大,一面念佛一面跟旁邊的同參道友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居士啊,你知道我是一向氣量很大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昨天星期天,我這個媳婦回娘家,又把家裡的東西拿過去了,當時我沒說話哦,我氣量夠大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眾笑) 念佛的時候,要身不動,心不動,身子不要搖搖晃晃,眼睛不要東看西看,耳朵不要去聽,“剛才那邊是黃居士聲音,他也來了啊。”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四、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口唸南無阿彌陀佛,自己耳朵裡要聽到,心裡也要把佛號攝持起來。口唸佛,是口,耳朵聽到是身,心裡攝持是意,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修行無非在身口意裡修。 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 “五、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散心念佛,散心跟念佛連起來了,養成了習慣以後,你一念佛就散心。散心念佛,就是隨隨便便唸佛。看見黃居士來了,心就飄過去了,“黃居士你來了,阿彌陀佛。”雖然念誦佛號有功德,可是在修行上說就不恰當,因為你的散心跟佛號發生聯系了,將來會形成條件反射。 還有一種情況,唸佛時,雖然嘴巴不說話,眼睛卻在東看西看,眼睛一看,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後再句句攝持 “六、若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熟後再一句一句攝持”,這是我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如果你做不到一句佛號六個字內不打妄想,你就兩個字兩個字念,先念“南無”,看看我心是不是在動,再念“阿彌”再念“陀佛”。就兩個字兩個字把心攝持起來,如果心一動也不動,那麼再“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一句來。 我念佛的時候也打妄想,我就自己想出這個辦法來,還是蠻有效果。我是鈍根啦,鈍根就想出鈍根的辦法來。但是你們一定要聽法,不聽法不能轉根,假如不聽法變了愚,那變成鈍裡鈍!(笑聲) 五停心觀裡說:散亂眾生修數息觀 “七、最好加修數息觀,五停心觀說:散亂眾生數息觀”。如果還有困難,那麼最好聽佛的話,羅睺羅曾經問過佛,“比丘不能入定該怎麼辦?”入定就是一心不亂。佛說“修安般”,安般就是數息觀。所以我建議你們唸佛的居士,如果實在唸不好,是不是你學學數息觀。在五停心觀裡說,“散亂眾生數息觀”,我們眾生的心都是非常散亂的。 傅味琴講於寧波居士林 2009.11.6 中午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提要: 求生極樂淨土皆須發菩提心,可觀父母冤親 還有,淨土宗的三本經你們都要好好地學一學,《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還有《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要修十六觀。 你們現在沒有善知識給你們講給你們教,我教大家一個方便,既能修觀,又能有菩提心功德。從前法師講,凡是求生極樂世界的人,都要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要給眾生利益。 你們在念佛的時候,可以觀想,爸爸媽媽坐在你兩邊,跟你們一起念佛。你這個能夠觀想起來了,再加一點內容:冤家坐在你前面,親人坐在你後面。 有的人想不通,我喜歡親人坐在前面,冤家坐在後面。不對,要冤家在前面,親人在後面。為什麼?冤家坐在後面,你心不定,怕他背後搞你一下。(眾笑)所以要把冤家觀在前面,看住他。 慢慢觀熟了,還可以加上六道眾生,周圍圍繞,你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父母冤親六道眾生全得利益啊!這就是經書裡所說的:“父右母則左,冤前恩親後,六道作圍繞”。我們發菩提心的人能這麼修就更殊勝。 各宗各派觀點雖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 “以上介紹,僅是我個人心得,由於各宗各派觀點亦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個人心得僅供參考”。現在各宗各派的觀點不同,有許多不懂佛法的也是亂講,那麼觀點就更加復雜,一定要以佛講的話為標准。 我說先有法後有佛,有人說先有佛後有法, 多年前南京寶華山隆昌寺,辦了一個律學班,請我去講課。我這個居士當然不能講比丘戒,但是講講制戒緣起、制戒的十種意義還是可以的。 有一天方丈跟我說:明天星期天,南京居士要來,請老師再給南京居士講點法,我說可以。等我講完法了,往寮房裡走,一個出家人路邊等著我,他跟我講:“老師,你今天講法講錯了。”我有個原則,我是敢說敢為。別人不敢說的,為了正法久住我敢說,這是敢說;我講錯了我馬上改正,這叫敢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能改過就好。 我請問他,我哪裡講錯了。“你講,先有法後有佛,你講錯啦。應該先有佛後有法。”我沒講錯啊,因為法是佛的母親啊,佛經裡邊有部《大般若經》就稱佛母經。是他不懂法,以為法是佛講出來的,所以先有佛後有法。應該是先有兒子後有媽媽。 譬如這個婦女還沒有生兒子,你給人家介紹“這是黃大媽”,她不要生氣嗎?“我兒子沒有,你干嘛稱我媽媽?”後來我就跟方丈講了,方丈說:“你別聽他的,他懂什麼,他是給我們寺院裡買水泥的。”(眾笑)所以只要不違背佛理啊,大家觀點稍微有點不同沒有多大關系的。我常說,如果觀點不同,也不聽你的,也不聽他的,也不聽我的,聽誰的?聽釋迦佛的,馬上觀點統一起來了。 正念最大干擾是邪見(不可一生錯見) 對正念最大干擾是邪見 最後告訴大家,“正念最大干擾是邪見”,從前修行人有句話,“寧願千生不悟”,哪怕一千生都沒有悟也沒有關系,總有一世會悟的;“不可一生錯見”,如果你這一生知見錯了,你就沒希望了。 念佛最大干擾是妄念, “念佛最大干擾是妄念(妄念一起如脫缰之馬,萬馬奔騰)”,妄念起來了就像一匹脫了缰繩的馬,到處亂跑;又好比無軌電車,也不知道開到哪裡去;又像萬馬奔騰,一直會想下去。“臨終最大干擾是心起顛倒”,心一顛倒“即滅正念”。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關於怎麼樣去對治邪見、妄念、顛倒,因為時間來不及,今天還算不啰嗦哦,我啰嗦起來,一句話我可以講兩個小時,(眾笑)所以只能有待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交流。我呢,佛法學得不深不透,如有不到之處尚請原諒,多多包涵。(掌聲)最後謝謝大家。(掌聲)南無阿彌陀佛!
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要出離生死,要修三十七道品,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觀身不淨,人就是人皮包的糞桶
·觀心無常,如心不會變,也不會有離婚的人,圓臉也不會變長臉了
·觀受是苦,如果享受不苦,哪會有勞累、中風、進醫院
·觀法無我,連自己決定了的方法也會改變
·修菩提心也是修念,要修好念恩報恩
第一步要修四念處
圓臉也不會變長臉了
哪會有勞累、中風、進醫院
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念念不忘一切眾生皆父母,修好念才是根本法
·信願行的種種功德,亦從念上出生
·念佛要提起正念,放下妄念,這可大有學問
·念佛念法念僧才是正念,世俗一切的念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念上大有學問,人問老和尚怎麼修行,答:放下、提起,正念要提起,妄念要放下。
因緣:上海已故陳海量居士,他女兒大前年來開化文殊院,在座談中提到,臨終最要緊是提起正念。
念佛、念法、念僧就是正念。
念佛能提高覺悟,念法能增長智慧,念僧能得到淨化。
世俗一切的念都促使我們流轉生死
念僧能得到淨化
佛名大覺,皈依佛的覺悟,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經雲:世輪苦逼解無端,逾城出家示善離
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
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常念佛功德,能成就自己的覺悟
·念念不忘佛的覺悟,能成就我們自性佛寶
·在佛的覺悟中,具足戒定慧、斷智悲、法報化三身功德
·想解開世間上的痛苦,誰也找不到一個頭
·釋迦太子逾城出家去尋找真理
·釋迦太子從六年難行中到達了目的地
·釋迦佛在殊勝的禅定中獲得了智慧,我向您頂禮
·要常念法的功德,佛弟子要在正法中求解脫
斷智悲、法報化三身功德
經雲:“皈依佛法僧,正見不邪倒”,還要具足“清淨出世心”
佛弟子應具足正見,要以正見排除邪見、倒見,愚人更難排除邪倒,因無智慧故,應學般若智慧,能海上師說“般若無相顯於事,凡事恰到好處,即是般若。”(修行亦應不過多不過少)
法寶有教證功德,有教方能證得一切法義種種境界。
經雲:為令有情離眾苦,怖畏魔軍悉調伏
四十九年說無說,無上涅槃我頂禮
(《金剛經》雲:“說法者無法可說。”無法可說是指宇宙人生真理,並非指說法者不必說法。)
怎樣念佛(13)
也是為了調伏那些使人走上歧途的可怕魔軍
·佛弟子應具足正見和清淨的出世心
·愚人無智慧,難以排除邪見倒見,更出生不了般若智慧
·法寶有教證功德,有教方能證得一切法義種種境界
·佛說法是為了眾生得到利益,脫離種種苦,也是為了調伏那些使人走上歧途
的可怕魔軍
·佛把不可思議的真理向眾生宣說了四十九年,我恭敬頂禮從那導向我寂靜
圓滿智慧中出生的彼岸
更出生不了般若智慧
一切法義種種境界
也是為了調伏那些使人走上歧途的可怕魔軍
向眾生宣說了四十九年,我恭敬頂禮
從那導向我寂靜圓滿智慧中出生的彼岸
怎樣念佛(14)
居士亦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說法者無法可說”並不是叫你不要說法
·佛弟子清淨和合的團體就稱為“僧”
·在大眾中修行能得大眾加持,能得清淨的薰習,能離世俗的污染
·僧有傳承功德,傳燈是傳法
·要贊歎出家功德,居士亦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在大眾中能得大眾加持,能得清淨的熏習,能遠離世俗污染。
僧有傳承功德,傳燈是傳法。
要贊歎出家功德,居士亦應身不出家心出家。
經雲:如來悲智等流身,戒淨聖種杜多行
成就三德三慧體,三士聖眾我頂禮
能得清淨的薰習,能離世俗的污染
怎樣念佛(15)
能修杜多行則正法住世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過身出家心不出家
·出了家不想家,身不出家心出家也不要留戀家,肯修行就不會餓死
·佛弟子是如來悲智的等流身,將來決定能成佛
·戒清淨才是聖人的種性,能修杜多行則正法住世
·有了聞思修、戒定慧的基礎,就決定能成就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能止惡修善、能斷煩惱、能行菩薩道的修行人,我都恭敬頂禮
也不要留戀家,肯修行就不會餓死
能修杜多行則正法住世
就決定能成就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能行菩薩道的修行人,我都恭敬頂禮
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裡
·能學佛法而不學道教,能聽法、持戒、念佛,能發菩提心的居士們,你們
個個先成佛
·我還不想下座,奇怪,講講法,牙不疼了
·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裡
·佛憶念眾生如母憶子,我們執持佛的名號也要念念不忘
念佛,能發菩提心的居士們,你們個個先成佛
佛四十九年教法,總攝在戒定慧裡,以戒生定,由定發慧,故一切成就都在定裡。
一心不亂即是定,止住妄念即能入定。
佛教本無宗派,傳入中國形成宗派,今以淨土念佛法門較普遍。
淨土宗以執持阿彌陀佛名號,一心不亂求生極樂世界。
《佛說阿彌陀經》裡有說:
“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捨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執持名號是執持佛的名號,佛念眾生如母憶子,念佛名號亦應念念不忘。
我們執持佛的名號也要念念不忘
怎樣念佛(17)
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以一念制萬念,所以念佛能達一心不亂
·眾生之念皆生滅法,能抓住前念,則後念不生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心中有佛就叫念佛
·後世眾生心易散亂,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今已成為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唸佛勿用歌調,達到一心不亂才能成就
·平時用功唸佛,以達到一心不亂,臨終一剎那,心決定不懷疑
當初念佛,皆以心念,因後世眾生,心易散亂,且因種種障礙,難以攝持,即以口誦佛號,以作輔助,故六字洪名亦即成為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方法方便,但修持功夫仍要達到一心不亂。
唸佛若能一心不亂,其功夫能達“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所謂不執著也。不執著佛號名相,不執著佛號音聲,也不執著心裡的念,應知雖念念相繼,然念念性空也。
今已成為求生極樂國土之方便
臨終一剎那,心決定不懷疑
怎樣念佛(18)
應念念相繼,而知念念性空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叫你不要執著名號、音聲,應念念相繼,而知
念念性空
·要恭敬心念佛,全稱為好,佛號不全實是末法現象
·念佛不起雜念,不要邊唸邊說話
應念念相繼,而知念念性空
一、要以恭敬心念佛,全稱最好。
二、不起雜念,起一二雜念即非一心。
三、不說話,不邊說邊唸,一說話即會造成身心動亂。
四、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
五、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
六、若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熟後再一句一句攝持。
七、最好加修數息觀,五停心觀說:散亂眾生數息觀。
八、發菩提心,眾生圍繞。
以上介紹,僅是我個人心得,由於各宗各派觀點亦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佛號不全實是末法現象
怎樣念佛(19)
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念佛心要無量,即與佛相應,要身心不動,即與定相應
·口誦佛號,耳能聽聞,心能攝持,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不要散心唸佛,以免發生聯系,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六字難攝持,可先二字一攝持,後再句句攝持
·五停心觀裡說:散亂眾生修數息觀
要身心不動,即與定相應
身口意一起修,成就就快了
六根收不住,心就散掉了
怎樣念佛(20)
·求生極樂淨土皆須發菩提心,可觀父母冤親六道眾生圍繞,以佛號加持
一切眾生
·各宗各派觀點雖有不同,只要不違佛理,亦無妨,若亂說一通,就會造成
混亂復雜
·我說先有法後有佛,有人說先有佛後有法,方丈說:別聽他的,他懂什麼
·對正念最大干擾是邪見
·念佛最大干擾是妄念,臨終最大干擾是心起顛倒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
六道眾生圍繞,以佛號加持一切眾生
若亂說一通,就會造成混亂復雜
方丈說:別聽他的,他懂什麼
念佛最大干擾是妄念(妄念一起如脫缰之馬,萬馬奔騰)。
臨終最大干擾是心起顛倒。(即滅正念)
關於怎樣對治邪見、妄念、顛倒,今因時間不及,只能有待以後再與大家交流。
由於我佛法學得不深不透,如有不到之處,尚請原諒。
謝謝大家。南無阿彌陀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臨終最大干擾是心起顛倒
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大家都要發菩提心哦。
盡此一報身,大家一起往生極樂國。(掌聲)
今天就圓滿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