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落實到行為
將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落實到行為 禮敬諸佛 稱贊如來 廣修供養 忏悔業障 隨喜功德 請轉法輪 請佛住世 常隨佛學 恆順眾生
因為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對每一個眾生 都應該禮敬。不官對方給什麼臉色,耐得起別 人的壞臉色,耐得起別人的壞言語、壞聲音,不改變自己的禮敬,不改變自己的慈悲歡喜。 禮敬諸佛要念念相續,要沒有疲厭的感覺。可 是說實在的,當我們禮敬心被人家澆了冷水之後,很少有不疲厭的,很少有能夠相續下來。 不官對方是什麼樣的表情、臉色語言,要都能善於護持、護念自己禮敬諸佛的心。
就是稱贊眾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眾生 都有佛性,也都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就很 真誠的稱贊。還有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在贊歎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淨慈悲、 歡喜
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道錯了,永遠不再犯。 當知道某一件事應該怎樣做才對,就會立刻很歡喜的改進。總是說自己不會、自己不好,不會去說別人不好。
別人有什麼功德,很歡喜的參與,很歡喜 地稱贊,很歡喜地投入。隨喜功德是最便宜容 易修的,因為別人可能是費很大力量,我們只深心真誠,一念隨著他歡喜,為他慶幸------ 慶喜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廣度眾生就等於 和他同等功德,別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嫉妒心所得 障礙,寧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隨喜稱贊,這 就好比:別人放光時,自己偏偏躲到一個陰暗惡臭的角落。這是多麼不幸的可憐人!
表面的意思是請求佛陀,請求菩薩、善知 識能夠常住在世間。而深一層的意思,是當我 們內心的貪念、生氣、愚癡,這些煩惱生起來可能說是我們內心的佛滅度了;而如果戒定慧 生起來的時候,就是佛又出世了。所以請佛住 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們平常人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就容易起貪心,處處都 不明因果。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可說我們的歡喜 佛、慈悲佛就滅度了。歡喜佛能夠常常住世,不起貪嗔癡常常保持佛在心頭,這就是請佛住 世的大願啊!
1、禮敬諸佛:窮盡虛空界,法界,十方三世的一切佛土。於多如微塵數的佛所,顯現出說不盡多的佛剎,每一佛剎,化出如微塵多的普賢身形,每一身形,廣泛禮敬這說不完的佛剎,以及這佛剎中數不清的佛陀,如果虛空界有窮盡,我的禮敬才會窮盡,由於虛空界沒有窮盡,這種禮敬也不會有窮盡,象這樣,至於眾生界窮盡,眾生業窮盡,眾生煩惱窮盡,禮敬才窮盡,然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界沒有窮盡,所以這種禮敬沒在窮盡。禮敬的念頭一個接一個,不曾間斷,身語意,無有疲厭。
2、稱贊如來:盡所有虛空界,乃至法界,在十方的國土中,每一個極細微的塵中,都有一切世間上數不清的佛,一一佛所,都有菩薩如海般圍繞。普賢菩薩以甚深的勝解,化出一一普賢菩薩至一一佛所,各出無上辯才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辭言海,一一辭言稱揚贊歎如來,窮於未來無窮際,盡於一切處,無不周流。如此,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煩惱窮盡,普賢菩薩稱贊才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界沒有窮盡,所以普賢菩薩的贊歎才沒有窮盡,念念相續,身語意三業,無有疲厭。
3、廣修供養:在十方的佛土中,每一個微塵中,都有數不清的佛陀,普賢菩薩都以上妙供養: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燈油;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種種雲,華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這種種供養,不及法供養,因為諸如來重視法,按照如來說的種種法行,即可成佛。所以普賢菩薩也常行法供養,如同供養如來。如此廣大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煩惱界盡,普賢的供養才盡,因為虛空界乃至煩惱界沒有窮盡,所以普賢菩薩的供養無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三業,無有疲厭。
4、忏悔業障:菩薩自念道,"我久遠的過去,因為貪心、怒惱和愚癡,作下了無量無邊的惡業,如果這些惡業有體相的話,恐怕這虛空界也不能盛下。我今天應該以清靜的話語,清靜的行為,清靜的思想,在一切佛和菩薩面前,誠心忏悔昔日所作的惡業,願今後不再復起,恆住淨戒。如此,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煩惱界盡,我的忏悔才窮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界沒有窮盡,故此,我的忏悔也不會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無有疲厭。
5、隨喜功德:盡所有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了明達一切真理,勤修福德,不顧身命,這樣經歷了一劫又一劫,捨棄的頭、目、手、足,多如微塵數,說不清,數不完。這樣的難行苦行,從而漸漸圓滿種種解脫門,證入菩薩地,成就佛無上菩提等等善根,普賢菩薩悉皆隨喜。一切佛弟子以及不懂佛、不學佛的眾生,哪怕是一個善良的念頭,普賢菩薩也都會跟隨一起歡喜。如果虛空界窮盡,眾生界盡,煩惱界窮盡,我的隨喜也無有窮盡,念念相續,並無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6、請轉法輪:十方的微塵中,有數不清的佛國,每一國中,有數不清的佛,每一個佛周圍,有如海一樣多的菩薩圍繞。普賢菩薩都殷勤的請佛講說正法,這樣盡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煩惱界,無有間斷,無有疲厭。
7、請佛住世:於一切佛所,如果佛即將涅盤,普賢菩薩都會勸佛,為了利益眾生,給眾生帶來快樂,不要滅度。如此,乃至阿羅漢,聲聞弟子,善知識,普賢菩薩都會勸請不已。這樣的勸請念念相續,永不疲厭。
8、常隨佛學:這個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從初發心開始,精進不退,布施身命數不勝數,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如果把這些書堆積起來,也會超過那最高的山峰。如此重法,不惜身命,至於王位、城邑、宮殿、妻子、兒女,也都布施無厭。如此多的苦行難行,直至在樹下成大菩提,神通無限,變化種種,遍一切處,音聲如雷震,隨眾人的所樂,教一切義理,最後涅盤。這一切,普賢菩薩悉皆隨學,乃至毗盧遮那如來,一切佛學,常學無厭。
9、恆順眾生:在十方的世界中,若人,若蓄類,若兩足,若四足、八足、多足的種種生物,種種名稱,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意行,種種欲樂,有色無色,普賢菩薩全都能順隨供養,使他們逐步轉入正軌。不論是如來,還是任意一個眾生,都一視同仁,如敬父母,如奉師長,於病人作良醫,於先道者示正路,於黑暗中作燈明,於貧窮者作寶藏。所做的這一切,都能令所有的如來歡喜,為什麼能這樣呢,因為如來見到眾生有苦,所以才生起了無限的悲心,想渡眾生至彼岸,才生起菩提心,成就了真正的覺悟。眾生如同樹根,佛如同果,大悲心如同水,如果沒有眾生,也就不會有佛。普賢菩薩如此順隨供奉沒有窮盡,身語意,無有疲厭。虛空界盡,此順隨也不會窮盡,所以稱作恆順眾生。
10、普皆回向:從第一願到第九願,所有的功跡德行,全都轉還給一切大眾,願令大眾,常得安樂,無有痛苦,如果想做惡,都不希望成功,希望能關閉所有的罪惡行為,如果有人做下惡業,的招至的所有痛苦,普賢菩薩也都願代受,令一切大眾,全都能得到解脫。菩薩如此回向,如果虛空界窮盡,此回向也不會窮盡,念念相續,沒有間斷,身體、話語、清靜的心意不會感到疲厭。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