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一 念佛的種子如何種入八識心田


 2023/9/4    熱度:947    下載DOC文檔    

念佛的種子如何種入八識心田

今天你們廣州來了這麼多居士,恐怕有好多人沒在山洞裡打過坐吧?在這個山洞裡打坐,會有什麼感受呢?從安靜的角度講,比樓房更容易收心。你們可知道禅堂裡為什麼不需要窗戶,或者是窗戶很少呢?過去古師們為什麼喜歡在山洞裡修煉?即便是蓋茅棚也要蓋在山谷中,而不蓋在山頂上?在山洞中修行為什麼容易收心?因為心理與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這個地方容易聚氣,身體來到這裡,也容易聚氣。身體的氣不散亂,心態也就不易散亂。如果坐在山頂上,也就是迎著風坐,氣就容易散亂,身體的氣散亂,進一步,就導致心散亂。如果心散亂,觀想、念佛、持咒都收效不大。無論哪種用功方法,無非是使身心統一協調,靜下來,定進去。通常修行靜不下來,其原因:一是受眼的影響,二是受耳的影響。正因為平常眼、耳收錄外邊的信息太多了,所以坐下以後,信息就會重新播放。人在忙忙碌碌的時候,眼、耳不停地收錄外界的新事物,過去收錄的事物沒有機會播放。只有切斷眼根、耳根時,才能不斷地將眼根及耳根收錄的事物,進行反省。

我們之所以要用功,念佛、誦經、觀想,無非是為了把這些信息錄進第六識,再傳遞到第七識,進一步貯存到第八識(在座的有不懂什麼是八識的,可暫時把它理解為靈魂)。刻骨銘心的事物,都收藏在八識裡。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識裡,臨終時就沒用了,而收藏在八識裡的東西,生生世世都能受用。毛病習氣也都是收藏在八識裡。現在拼命地念佛、誦經,就是為了往八識中收藏更多好信息。如何使念佛的種子,源源不斷地收藏到八識裡呢?現在學佛的人,一萬個人難得有一個,能把念佛的種子種入八識心田裡,也就是無法種入八識心田。這就說明了一個可怕的道理:目前學佛的方式,根本無法將學佛的種子錄進八識中去。既然種子沒種進八識,那生前學佛也都是種點福報。甚至連學佛的“因”都很難種下去。你認為是種入八識了,實際上是在第六識,甚至連第六識都沒有。因為第六識有了,慢慢可以滲透到第七識,一進入七識,也就可以慢慢進入八識。為什麼聽了開示,還不懂得用功?那就說明連六識也沒有錄進去。

過去聽過的經文、道理根本回憶不起來。這就說明過去所學的道理沒有錄進去。尤其是現在非常流行“念佛”,大家的時間沒少投入,佛號確實沒少念,根本沒效果。都是用嘴念,頭腦沒有介入,口裡念佛,頭腦還在考慮問題。單憑口念,怎麼能留下印象。臨終時,前五識逐漸死掉,眼不能看、耳不能聽、口不能講、身不能動。只有意識還在微細地活動,明白一點點道理。如果第六意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時還有點學佛的影子。接著第六意識死掉,這點印象還有嗎?如果學佛深入到七識,別人看你已經死掉,但從學佛而言,第七識還在活動。再接下來第七識也會死掉,如果你學佛的滲透力不夠,就到此為止了。由於平時的力量不夠,未滲入八識,這時就會隨著平時的習氣走。比如平時的習氣是善斗,就會投胎去做阿修羅;平時的習氣是貪,就會投胎到鬼道。

如果遇到明師,指導你學佛,力量會滲透到第八識(前七識全部會死掉,第八識是不生不滅的。)一旦學佛的力量滲透到第八識,臨終被佛的力量牽著走,這時才是佛接引我們。說句真實的話,根本不需要佛接引我們,我們自己就可以到西方淨土。根據永明延壽禅師說的:如何知道念佛深入到第六、七、八識中呢?真正深入八識中的人,平時做夢,都是與學佛有關的夢。不會是殺、盜、YIN、妄的夢。每個人都可以答出自己現在學佛的深度。

既然學佛要滲入八識,那麼我們怎樣學佛,才能使力量滲入八識呢?不要以為多念佛、多誦經就有用。就目前大家這樣,沒辦法往生。磕十萬個頭、念十萬聲佛號、誦十萬遍經、燒再多的香,都沒有用。如果所做的一切,是拿心來參與的,那就都有用。何為心呢?在這裡我們把話題轉一下,當一心不亂地念佛,就是“心”參與了。當燒香的時候是一心燒香,沒有惦記別的事情,就是心參與了。如果燒香是一心的,就不會想:“我有錢包放在大殿外了”、“家中的自來水管忘記關好了沒有”、“更不會想佛友還在門外等我呢!”……。只有一心不亂地念佛、禮佛、燒香、誦經,才能不斷地把學佛的種子,收入八識心田。臨終時就會受用。

在念佛時,不僅僅把心專注在佛號上,而且當我們起一個妄念的時候,更要能覺察到這個妄念。如果口裡念佛,心隨著妄念跑掉了,根本沒辦法將佛號收入六識,再進入七識,最後收入八識。(現代科學證明,人不僅僅有第六意識,還可能有更深層的意識,總有一天會證明佛教所講的第八識。)人的肉體死掉,精神不滅;生前熏染,死後浮現。

如果一個人生前認真學佛,八識中收藏的全是佛的信息。

所謂“不執著”、“過後無痕”,有幾個人能做到?只有開悟 的人才能做到。凡夫都會留下痕跡,隨著意識的死亡而播放。首先是六識播放,接著是七識播放,最後是八識開始播放。基督教講:“臨終要接受上帝的審判。”實際是自己審判自己。

為什麼禮佛時要右手按在蒲團中間,左手一步到位,雙手翻掌,頭要下去停留幾秒鐘?有的人禮佛不標准。即使標准,也是樣子學得很像,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當翻掌的時候,一定要觀想3~5秒鐘。觀想我們的雙手托著佛足,佛光照在我們身上,甘露灑在身上。一定要有觀想,否則八識裡輸送不進去。為什麼“淨土宗”講:念佛、憶佛,將來才能見佛?好比我們念自己的父母,嘴巴在念心沒念,是否是真念呢?反之口不念心念,這種念力有多大?真正念佛是用心,而不是用嘴。現在人念佛,都是用嘴,不是用心。因為所遇見的都是讓張嘴念,偶爾有個告訴用心,又不習慣了,還是張著嘴念。

剛學佛時,心的力量發動不起來,只能用嘴念。可有的人,時間久了誤以為就是用嘴念,不知道怎樣轉入用心念。真正的念佛,必須要念念覺知。念每一句佛號時,都清清楚楚地覺知:自己此時此地在念佛。如果念出聲,耳根聽得很清楚,如沒念出聲,整個身心都在念。實際上真正念佛,“聽”和“念”沒辦法分開。能念、能聽的是一個!當這個“能”一旦出現,就是不念自念。一旦“自念”出現,就會二六時中,盡虛空、遍法界都在念佛,你的心、眼都是在念佛,都是佛的形象。就好比一個人戴著墨鏡看事物,萬事萬物都會變成墨色。戴著紅色的眼鏡,萬事萬物都變成了紅色。當我們心中充滿了“佛”,看萬事萬物都是佛。當我們內心充滿了“愛”,看每一個人都很可愛。當我們內心充滿了“是非”,看每個人都是是非之人。

我們平時在念佛時,是否能做到不間斷、不夾雜呢?根本無法做到。但是足以做到“一念的純真”。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一念純真”。當有了這一念純真,完全可以滲透到八識心田中。今世學佛,護持三寶,就說明過去的“一念純真”的種子種入了八識心田。然而,因為這一粒種子的力量太微弱了,還是被業力牽著走。什麼叫業力?業力就是習氣。實際上學佛也是為了形成習氣,臨終的時候,哪方面的習氣重,就被哪方面的業力牽著走。正是因為古人懂得了這個道理,所以才讓我們多念佛,多拜佛。可一旦形成形式上的念佛,拜佛,就把內心無形的念佛丟掉了。你看他這樣念,我看你也這樣念。就像禅堂裡不教人調姿勢、調呼吸、調心態,一代傳一代地死坐。你以為我會,我以為你會,其實都不會。等有會了的,又不說話了,後進禅堂的跟著先進禅堂的,每天稀裡糊塗地坐下去。就像大學裡從來不教橫、豎、撇、捺。好多居士到了廟裡,見師父坐禅,也學著坐。偶爾問一個師父怎麼坐?就告訴你什麼也不要想。可是對於一個剛學坐禅的人做得到嗎?

當一個人學佛學到很虔誠的時候,就能忘我。只有忘我,才能和道相應。天地與我同存。這時才能感受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相信,是一個層次;理解,是一個層次;感受,又是一個層次。現在你是哪個層次,只有自己知道。不論你學佛采取哪種方法,貴在感受。如果只是相信,而缺少感受,根本不行。為什麼經常提到學佛有沒有感應?不問能不能理解?理解才是其次。功夫做不上路,就是理上不明。現在學佛的人拜好多師父,學好多方法,都是為了學法,不去學理。比如說買來一部車,沒有看說明,自己上來就開,一開就掉到溝裡去了。也就是說先要通達佛理。不要以為學理會耽誤了學佛,就像砍柴,你用了10分鐘時間磨刀,看起來比別人晚出去10分鐘,但由於工具鋒利,並不比先出去的人砍得慢。學理不會耽誤修法。下邊留點時間,你們提提問題,你們這麼遠來了,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我會盡力為你們解答。解答不了的,我會慢慢去參究。

問: 師父的書上講“很多人念六字大明咒都不對”,正確的應該怎麼念?

師:最初念咒語是一口氣念一個字。六字大明咒的第一個字—“嗡”,先用鼻孔吸氣到丹田,憋住3~5秒,往外呼氣時(仍用鼻孔)念咒語。呼完後再吸氣到丹田,停3~5秒鐘,念“嘛”,中間四個字(嘛、呢、呗、麥)都是將嘴微微張開一點,呼氣(用口)的同時念咒語。最後一個字“吽”和第一個字“嗡”一樣,也是閉口念。如果方法正確,念十分鐘,丹田就會感到熱乎乎的。

寶瓶氣、拙火定就是這樣煉成的。原始佛教煉寶瓶氣,就是用這種方法念“三字明”。現在修寶瓶氣,方法都不對,四加行修完了,什麼也沒有修出來。

如果能夠念念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勝過念十萬億佛土的佛號。換句話講,念十萬億佛號,如果不能念念覺知,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又有什麼用呢?看住自己的心,勝過念十方三世諸佛。看不住自己的心,僅僅是種點善因而已。

為什麼現在的咒語越來越多?就是因為眾生看不住自己的心,才越來越復雜!釋迦佛涅槃後,只有一個心咒,現在,觀音心咒、藥師心咒、地藏心咒……多得數不過來。

現在人都是信佛,不是學佛。學佛才能成佛,信佛永遠成不了佛。就像相信自己能發財,但不去做,怎麼能發財?悉達多就是當時學佛,才成佛。我們現在學佛就是學習悉達多,

學他的悲心、願心。我們現在勉強掛靠“信佛公司”,掛靠不上“學佛公司”。

現在學佛的誤區是,要三大阿僧祇劫。為什麼不相信這是自己最後一劫,最後一世?為什麼不把希望寄托在今生?而要寄托在來世?學佛開始時,遇到善知識的開示很重要。“不歷僧祇獲法身”、“十地頓超無難事”,即使是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念就可頓超。禅宗裡有句話,“一念超百劫”。

信,要真信。修,要實修。什麼叫真信?對佛教裡講的生死輪回、三世因果要深信不疑,對五戒十善更要遵守。什麼叫實修?落實到生活中,從一舉一動中體現出來。都說修行消業障,業障就是我們的習氣。如果學佛幾年,習氣一點也沒有減少,智慧也沒有出現,說明沒學好。

問: 達摩祖師給二祖安了個什麼心?

師: 當時二祖低頭沉默了幾秒鐘,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已經給你安心了。二祖頂禮三拜,之後追隨初祖多年。如果已經大徹大悟,為什麼還要追隨呢?二祖的《傳記》中記錄,達摩祖師要看看弟子們修行的境界,只有二祖沒說話,頂禮三拜。二祖傳法於三祖後,到花街柳巷裡去,有人問他為什麼到這裡來?他回答:“我來調心,干汝屁事!”前後連起來看,難道達摩識錯了人?難道當初未安好心?……大家要在這些問題上用功,不要坐在這裡亂思亂想。如果學佛能入道,達摩、慧可的故事可以作為一把鑰匙,幫你走進“道”裡。如不會用,你想走進來,沒那麼容易。這把鑰匙別人看不到,拿不走,也遞不來,但完全可以神會。他們傳法時,雙方的眼神,我們無法想象。必須有眼神的相碰,才能心領神會。如雙方的眼神沒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領神會。

在印度,原始的傳法,就是彼此眼神的交流。師徒互相看。後來是頭碰頭傳法,再後來還念咒語。為什麼傳法時不須咒語?因為平時都有這個溝通的功能,只是不知道如何開發出來。實際上中國的禅宗,在過去都是講法講到一定程度時,停下來,彼此眼神一對,師父令徒弟豁然頓悟。悟後又去做好多年的功夫。經上常常記載“作禮而去”,是指理上頓悟後,走出去踏踏實實修去了,並不是不需要修了。中國的佛法,只有“禅”才是佛教的脊梁!也就是靈魂。“禅”並不是指“禅宗”,禅宗包括了“禅”。各教派都是不同層次“禅”的顯現。

* 最初是三股水(三字明),由於三股水的力量太大,後來的眾生受不了,就變成了六股水(六字真言),再往後成為十二股,現在也不知道是多少股了。
平時念六字真言,如果方法對,半個小時就受不了了。如果念“三字明”,一般人都受不了。什麼時候身體徹底改變了,才可以念“三字明”。

* 我走到任何地方,從來都自稱是“信”佛的出家人,從來不敢自稱是“學”佛的佛教徒。因為不了解佛,在內心對佛都是妄加猜測。實際上無論你如何猜測,從佛的角度講,都是錯誤的。就像英國的倫敦,你沒有去過,沒見過倫敦是什麼樣子,不管怎麼想象都不可能是倫敦的樣子。對佛經以文解意,三世諸佛都直喊冤枉“我不是那個意思啊!”既然我們不了解佛,就按佛的教導去做就行了。就像來到這裡,猜測我的人,有什麼用呢?按照我交給的任務去完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修,時間久了,自然就和我相應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