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道場尊像念佛正觀第五 夫觀慧三昧者,當以斯觀慧之旨,觀彼極樂依正,使此心純熟,心境理一,而直生於彼土也。 晨語:觀極樂依正即是佛的法界,凡心入佛境,並使此心純熟,心境理一,就能直接往生佛的光明之中。 道場正觀者,以彼雖達觀慧之旨,而六根相對尚留塵境,或有退轉故,於道場聖像乃至莊嚴供具,即與極樂依正一體而觀,行人雖未離娑婆,以此心觀一故,如已生淨土矣!於命終時,莫不感應,且如行人忏悔行事清淨道場莊嚴供事。至於一香一花,豈不即彼三谛之理?若不以此谛理,事事之中正念觀察,使勝行有歸,則於大乘圓頓之道,不能開顯。 晨語:道場正觀的妙理所在,在日常之中,以正念觀察,使勝行有歸,那麼,圓頓的大道即能開顯。這是非常重視事上的觀修,能使理事不二,三昧方能證成。 如彼佛土,有無量一一莊嚴之具,皆從彼佛初修菩薩行時,因行所感,因行既立,果土現前。故莊嚴具勝妙無盡。我今觀果知因,則知三昧道場一一莊嚴與彼極樂因果無二,豈不亦各各成大三昧。顯諸法門圓融微妙,如極樂土等無差別。亦自即彼精選具為妙身相,身相供事非彼非此非一非多,依正互融顯法界理,如諸佛土不可思議,豈可視為土木所成者耶?故知或境或心或身或土,同一受用自在無礙。 晨語:觀果知因,事以顯理,故道場所行,即是成就三昧的關鍵所在。重視因行妙觀,日臻圓熟,相應一心,勝境現前,則真性妙嚴,自然成就! 經雲:以波羅蜜所生一切寶蓋,於一切境界清淨解所生一切華帳,無生法忍所生一切衣,入金剛法無礙心所生一切鈴綱,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堅固香,周遍佛境界如來座心所生一切寶眾妙座,供養佛不懈心所生一切寶幢,解諸法如夢歡喜心所生一切佛所住處寶宮殿,無著善根所生一切寶蓮花雲等。 晨語:以經為證。說明佛的境界,全是因地的功德所莊嚴,因此見相即見性,反過來,我們開顯自性功德,也即契入佛境。 以是觀之,則知極樂依正之境乃是彌陀如來因行所成,今感其果。我此道場既是生淨土因,勝劣雖有不同,如海如滴,而其氣分豈不與同體耶?因是義故,則道場中六根所對香花燈燭勝幡寶蓋一切供具,乃至衣服臥具飲食醫藥諸受用具,一色一香及一微塵,無非三昧,無非法門,皆能使人發乎妙解,悟心證聖,雖未聞音,亦能表現念佛三昧諸大法門,亦即一切生佛之身,境智無礙,亦能與我同行,為真法侶,行人敢輕視之,使不發妙悟俱生彼國,可乎? 晨語:佛境界如海,初心道場觀修如水滴,在觀修中融入佛光,即相應也。這裡點示出了妙觀的真正意義,是與密乘中本尊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如以圓頓三觀而融之,則即是大圓滿的自然之修證。 經雲:禅定持心常一緣,智慧了境同三昧,義亦若是。 晨語:引經為證。以說明禅智不二成三昧的功德。 能此觀,則根境一致,何但我之三業為能修也。又如地獄苦具刀杖劍火,以彼先造惡因所使,皆能搖動為蛇為狗為蟲為鳥,穿骨入體,作諸苦事,況道場中諸莊嚴具,而不依正同源皆解脫法,與我共成三昧者乎?又道場莊嚴形皆異物,尚能使人發乎妙解,況今所奉尊像,恭敬供養,盡心竭志,如父如母,豈不能令我解脫速生安養?且如一佛二菩薩像置道場中,為的對忏悔之主,余像是伴,總名為正,諸莊嚴具悉名為依,是則主伴依正,與彼極樂依正,雖粗妙不同,而其像主所有神通願力,同佛真身,扣之則靈,求之則應,有何差別?既無差別,則於此像豈可但作土木膠漆金彩所成之見,而不作西方極樂大願相好真身之佛觀耶?若於像中不見真身,則其心不一,三昧難成,妙悟不深,失之甚矣! 晨語:闡述道場事相修持的重要性。因此如果修淨土宗的人能有一清淨的道場,一人或多人一起修行,念佛觀修,或有善知識開示,則更為殊勝。另外,了悟此原理,方知密宗壇城的設立之義,依之觀修則與真境自然冥合,其成就必速。也可知淨土即密乘也。 蓋今所見之像,與彼真身實無二致,但以彼佛大慈普遍,於無二身,隨機應現,示真示化,或示形象,而我亦眼障尚深,於一法中,所見自異,於佛真身,而謂像耳! 晨語:道場佛像即是真身,如能在觀修中悟入,見相即是見佛真身,則必契入報身光明。 則知此像豈實像哉?譬如觀經三輩九品接引之佛,隨其品位,所遣從勝至劣,各各不同,故知我所見像,實亦當我所見,豈佛慈不普,而示我以像哉?雖然見有不同,皆即彌陀一體,又如經說忏願求生之心與理相應,先見佛像及化,後能見佛真身。 晨語:所以佛像不是世間的實有之像,乃是佛的真身所在。隨著修證的不同,障礙的厚薄,所見自有差別。 又如華嚴會上,佛體本一,大菩薩眾見佛是廣大無量天冠莊嚴捨那之身;三乘見佛是王宮降生老比丘身;我等凡夫故,應見佛是土木所成之身。不爾,雲何普賢觀經但忏眼罪而得見佛,是知佛本一體,或真或像,實見者自異耳! 晨語:引華嚴法會而例證。知見有不同,佛無有異。 又昔有人,刻木為母,母身本木,人有借覓於母,或與或吝,木母亦能形喜愠色與真母同。彼世間孝意所感,尚能若是,況我無量大願神通之佛即真實像,不及木母者乎? 晨語:舉木刻之母為例,說明佛於像中的示現感應。也即心性通於一切的妙理。 況古今造像徵驗不一,或放光明,或示瑞應,乃至身生捨利,水溺火焚不壞者,載之傳記,不可具陳。則我道場像主即是彌陀如來真實色身,而我障故,謂是像耳。縱彼直謂是像,亦能入前像觀,從像見真,豈不顯同體之妙! 晨語:舉造像徵驗,示佛像的真實。 經雲:佛清淨身遍一切處。又雲:一切諸法無非佛法,何特此像而非佛乎? 晨語:引經為證。可知念佛之人即在佛清淨光明中,一念相應即一念成佛。 或問:離一切相,即名為佛,佛身尚非,何況此像與佛同耶?答:若於相非佛,何止於像,離捨那報身,亦非是佛,若一切非佛,即一切是佛,何非佛耶? 晨語:即相無相,無相而相的妙理。 若知此義,則悟我今所奉尊像不離願海,具大神力,能攝能受,所有一切四無畏等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常樂我淨相好光明,與彌陀全身等無差別,而我於中忏悔行事,當如乞人得近帝王,常懷慚戰,畏愛兼抱,渴仰攝受,冀求出離。況復歷劫難遇,今既遭逢,豈可輕易使勝行不進自作障難耶? 晨語:像中功德無量,即像事觀,全圓性德,個中妙義,證者方知。 又念彼佛,哀憫我故,垂示像身,受我忏悔,既受我忏,則一切重罪定得消滅,必生淨土。於是心得歡喜,忽如天廓地清,獲得法眼,彼極樂國可如目睹,故知真像一致之說非不甚深,學者宜盡其誠,莫作異解。 晨語:業忏盡時,法眼頓開,則見極樂即目前。這與密乘脫噶光中見佛,或即光明而生淨土,同一旨趣。佛佛道同,宗宗歸源,如能一門深入,必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