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智明居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語 勸修第九
勸修第九 夫淨穢同心生佛一理諸法本等,須假勸修。其奈眾生迷心作境淨穢斯分,對待相成縛脫迥異,纏縛多劫不覺不知,故須勸娑婆苦海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 晨語:理明的人不須勸,但迷事的人仍須常聞勸發的言句,方能生起真信切願而導正行。 行人既聞如上所說二種法門,則必深知淨穢苦樂之土真實不謬,便當發行求生。如彼農民得利自趨,止之不可得也。然彼農民近為一歲饑寒之苦,尚甘日夜不休朝愁暮苦,具經年載而不自倦,況彼三昧行者若一念精勤超歷劫娑婆之苦,何止一歲饑寒;登九品極樂之安,何止一年溫飽?以彼較之,優劣可知,是尤不必待人勸也。 晨語:農民為了溫飽尚且不怕辛苦,而求生淨土乃成佛的大事業,怎能不放下一切,一心求生? 又前示人折攝門,其旨已明。如雲此是金玉此是砂石,雖三尺孺子,亦必棄石成求金,不勸而自取,蓋因識其貴賤,行者亦爾。既明識此土是苦,彼土是樂。此是生死沈溺,彼是自在解脫,亦必捨此穢土,而求彼淨土。自然念念不住,心心不息,如救頭然聞教便行,奚待更勸? 晨語:妙喻可知,不待更勸。其意已很明顯了。 苦樂二土是佛所說,谛信不疑,修則自得,今人見屎尿,則必搐鼻攢眉,嫌其臭穢,便欲速去,見錦绮,則必舒顏展笑,貪其瑩潔,便欲速得,彼暫時美惡幻境尚不能一忍,而憎愛識然,況長劫極樂極苦之處,而不速生欣厭,可謂愚之甚惑之深矣! 晨語:淨穢兩途的差異,能令人厭此而欣彼。 又此娑婆世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聖隱伏,一切眾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苦不以極樂願王為歸,則誰為救護?又況此界六道雜還,人天雖優,報盡則墜,今且以人處豎修論之,彼神仙之黨未離空地,尚不易至,況彼天乎?入生天者,以三品十善之因生三界天,自劣至優,各歷多劫,不能如願,成小敗廣,如海如滴,中間或遇邪惡魔黨,永退永失,敢言得出三界。而望四果四向之地,況歷信住行向諸地而超此耶? 晨語:賢聖隱伏而難遇,人天雜居而易染,唯有求生西方是至真至正,至簡至易的成佛方便,因佛願力常慈悲攝受我等故。 若能修此念佛法門求生淨土,雖在凡地,不出一生,即便橫裁三界五道生死,徑超諸有,蒙佛接引頓生安養,於彼上品蓮台托質,花開見佛,聞法悟道,不離當念闊步大方,供養一切三寶,教化一切眾生,彌勒世尊降生之時,再來此地,同佛弘慈,所有歷劫父母妻子兄弟姊妹冤親等境,谕以道品,告以昔因,皆令證果,則其行願豈不廣大耶? 晨語:贊念佛者一生成辦,一旦往生,花開見佛,聞法悟道,爾後與彌勒共同弘法,利濟有情,可知行願廣大。 此娑婆世界所有三障一切結業,更不能累我,如是功德,若一念失修,便屬後世,豈宜自緩。 晨語:三障不能累,說明念佛功德的殊勝。所以不能自緩。 況又世事千端生緣萬攝,如鎖如鉤,連環不斷,心則念念不住,身則在在無休,役我升沈,障我本性,歷劫至今,曾未休息,無常遷變不可久留,縱壽百年不逾彈指,今日明日難保其存,忽於眼光落地之際,不覺剎那異生,隨其業因受形別類,披毛戴角著地飛空,今日見解都忘,恍忽三途六趣,飄零多劫不知自歸,可謂大苦。縱是彌勒出世,成我生處何知,尚不聞父母三寶名字,何況經教圓談,雖受異身,保惜深重,因業致業,從冥入冥,懼死貪生,不異今日。 晨語:再勸世事緣雜而煩擾,放下一心用功。 若非即於目下當念之間,效彼先覺丈夫,猛發大心立決定志。奮揚舉鼎拔山之力,一截截斷跳出稠林,使兩頭撒開中間放下,安能行業昭著光動人天,群有蒙恩,諸佛護念,閉三惡趣,開總持門,即使不待娑婆報滿便得往生者也。若又更待處所穩便,衣食豐饒,充足香華,事事稱意,思前算後,卜彼良時,報盡恩冤,圓成善事,然後發行,假使虛空界窮,亦無此日矣!所謂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頭。古雲:即今休去便休去,欲覓了時無了時。斯之謂也! 晨語;珍惜目前,精進修持,不要被眼前諸境所困,世俗而著,即心而清淨,彌陀時時在念,淨土常常現前。妙慧與事持相應,真性與妙德不二。心即彌陀,彌陀即心,光光相合,境境呈妙,則寶王三昧自然證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