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我們不求生淨土,會產生二種過失


 2024/3/11    熱度:334    下載DOC文檔    

我們不求生淨土,會產生二種過失

淨界法師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二種過失:
第一個、由邪師惡友的誤導而退墮大乘,就是你容易遇到邪師惡友。你發了菩提心,你真的要成就佛道,但是你接觸的人他有不同的看法,他今天跟你講一句話、明天跟你講一句話,這個法就是一種名言,名言的熏習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

    我講實在話,大乘的思考模式是很難建立的。我們很容易生起人天的思考,反正我就是斷惡修善;我們也很容易生起小乘的思考,我就觀一切法空:我們很容易生起單向的思考。

    但是你要生起雙向思考,我要無住又能夠生心、又生心又無住,又要猶如蓮華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非常困難,菩薩種性很難生起,但是非常容易失掉,因為他這個概念思考太難了。你生起的時候,你本身就不堅固了,外面這些小人物說三道四的,就把你給誤導了,所以你很容易遇到邪師惡友的誤導而退墮大乘,這是第一個過失。

    第二個、顛倒善果的誘惑破壞勝德。什麼叫做顛倒善果?菩薩因地的時候修智慧、也修福德,你也修布施、持戒、忍辱,來生變成一個大國王,這是一個善果。但是菩薩沒有成就聖道之前,面對善果容易生起顛倒,產生放逸,那這個善果的誘惑,就破壞你戒定慧的功德,這樣子也退失了菩提心。所以,假設不求生淨土就會有邪師惡友的誤導跟顛倒善果的誘惑,使令我們一個初心菩薩容易退墮。

    昙鸾大師講出一個譬喻說:「譬如小樹未成,經歷暴雨,終為所折。」說你這個樹,幼苗很小,你沒有把它放在溫室當中栽培,你就「诶,我一定要歷練」,那這棵樹在暴風雨當中,又是風又是雨的摧折,第二天早上起來看這棵樹,完全被破壞了,你禁不起這麼多的傷害的。所以到了末法時代,這個昙鸾大師其實已經在《往生論注》提出求生淨土的概念。到了他的學生道綽大師,就把這個概念落實了,安立了聖道門、淨土門;善導大師是道綽大師的學生,就把這個思想再發揚光大。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