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奧義書與大乘佛教中相關思想比較(姚衛群)
奧義書與大乘佛教中相關思想比較 奧義書是印度古代宗教哲學聖典,是印度出現系統哲學思想的開端。它對印度後世的宗教哲學派別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不僅是婆羅門教或印度教思想的理論源頭,而且與佛教許多思想的提出也有關聯。本文側重對奧義書中與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相關的一些問題進行考察,就其中一些有重要意義的理論進行比較分析。這類理論不少,此處僅探討其中的三個。 一、 根本實在觀念
姚衛群
奧義書(Upanisad)和佛教對世間事物及人的本質或實在問題都很關注。但從時間上說,較早進行這方面探討的是奧義書。
奧義書是一大批文獻,這些文獻記述的內容極為廣泛,但其核心部分的思想是婆羅門教的觀念。婆羅門教在奧義書出現前在印度已經存在。而奧義書的許多文獻則開始在理論上對其教義進行整理提高,使它的主要思想逐步系統化。在這個過程中,奧義書思想家關心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什麼是事物的真正實在。
不少奧義書在這方面提出了兩個基本概念——“梵”(Brahman)與“我”(Atman)。
所謂“梵”,在奧義書中一般是指事物唯一實在的主體或根本因。許多奧義書中都提到它。如《歌者奧義書》(Chandogya Up. ) 3,14,1中說:“這整個世界都是梵。”《廣林奧義書》(Brhadaranyaka Up.) 1,4,10中說:“最初,唯有梵。他僅這樣理解自己:‘我是梵’。因此,他成為一切。”《白騾奧義書》(Svetasvatara Up.)3,7說:“高於這世界的是梵。這最高的、偉大的梵隨眾生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