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師:見性成佛 第二十八天


 2024/12/17    熱度:58    下載DOC文檔    

第二十八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有人問,到底觀世音菩薩是悟什麼法門來證成佛道?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扮演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所謂「家家彌陀,戶戶觀音。」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無孔不入,每一個家庭裡如果有供奉佛菩薩,往往都少不了觀世音菩薩,少不了觀世音菩薩的存在,所以你看那佛龛裡,西方三聖裡面就安一尊觀世音菩薩。所以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任何一個天空、地上、海上,都有觀世音菩薩示現度眾生的蹤跡。那麼觀世音菩薩是修什麼法門,以什麼法門來開悟證果呢?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佛弟子所關心的問題。諸位,觀世音菩薩就是修證耳根圓通來成就佛道的,也就是耳根聽海濤聲浪的生滅來悟明他的本性。叫做耳根見性成佛,這是有名的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法門,在【楞嚴經】中有說明這個問題。

有人喜歡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但只是念一些大悲咒,稱頌贊歎觀世音菩薩而已。至於觀世音菩薩到底如何修行開悟證果,無法全盤了解一知半解。所以今天要告訴各位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夠開悟證果成佛,就是修「耳根圓通」來成就無上佛道的。否則我們聽一些外道講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喊了半天最後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也沒說清楚,而且隨著自己的意見、觀念與情執來說,所講出來的全都沒有符合經典的論述,脫離經典、違背了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真正意義,真是魔說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是如何一番景象呢?

觀音耳根圓通:「聞無聞有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何曾有滅,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則免聲塵之所轉,當知聞性無生滅,聞性無來去。」

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悟外在的生滅法有生滅,他的聞性無生滅,悟這個道理來開悟他本性的。有一次觀世音菩薩坐在海邊聽海濤。嗯::聽風吹在海上,海水就起了海浪,海浪呼呼乍響打到岸邊,霹啪作響,這些海浪打到海岸以後又嘶嘶的退回海裡,不見了。海浪再起打到海岸,嘩一聲,海浪又嘶嘶的退回到海裡反復好幾次,最後他悟到了。他說海浪打在海岸邊有聲浪,霹霹啪啪很大聲,嗯,有聲。海浪又退回海裡嘶嘶聲一直到無聲,悟這個海浪有生滅,一會兒聽到海浪有聲,海浪若退回海裡就無聲了。聽到有;也聽到無,聽外面的聲塵有生滅,他當下回光返照照見本性,悟入他的心地。原來他的聞性沒有生滅呀!觀世音菩薩當下就證成無生法忍了,這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啊!用耳朵聽聞外在的聲音,聽這個海浪你聽聽看,看會不會開悟。人家觀世音菩薩聽海浪,嘩一下又嘩一下,聽到開悟證果。

才說聽到無聲,叫做聞無;聽到有海浪的聲音,叫做聞有。但聽有或聽無都和你的聞性沒關系,聞性簡單講就是你清淨的如來藏性。和你的聞性沒關系,有或無,和你的自性沒關系。本來就無生那裡有滅呢?外面有生滅,但是你的如來藏性完全沒有生滅啊!無生,那裡有滅呢?滅是對生而言,外在有生有滅沒錯,但是我們的自性那裡有生呢?沒有生,當然就沒有滅。他又說,有聲的時候,是聲塵的聲音自己生出來,當這個聲音沒有的時候,是聲塵自己滅了。那麼我們這個聞性,也就是你的如來藏性沒有隨著聲音的生,聲音的滅而有所生滅,他悟這個聞性當下沒有受這聲塵的影響。所以,他回光返照,悟自聞性沒有生滅,聞性沒有跟它來來去去,當下悟入自性了。會修道的人他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全都可以修行。在耳能悟,在眼能悟,在鼻能悟,他的身體可以悟進去,他的舌頭可以吃東西可以悟進去,就看你會不會用功,法門用得對不對?所謂「六根門頭放光明」六根會修行,修到解脫的時候常放光明。有人由耳根入門,有人由眼根入門,有人由舌根入門,有人由觸根入門,也就是身體入門,每一個根機不同。

以觀世音菩薩而言是以耳根證入自性。所以,簡單講海濤有生滅,但是他的聞性不生不滅,甚至外在的世間法森羅萬象,包含一切的人事物一一皆有生滅,但是我們的自性並無生滅。我們再將觀世音菩薩耳根證悟自性的道理再念一遍:

「聞無聞有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何曾有滅,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悟此聞性,則免聲塵之所轉,當知聞性無生滅,聞性無來去。」

這就是正牌的觀世音法門,你不妨有空時跑到海邊去,聽海濤的聲浪拍打岸邊,有聲起、聲滅看你會不會回光返照。所以會修行的人看到外面的境相,他會回光返照外在有生滅,但是內在沒有生滅,不會因為外面的生滅,我們的心就跟它來去、生滅。凡夫眾生不能轉境,這當下就是凡夫眾生的角色。知道如何修行的人,看到外面生生滅滅,他的心不動,不但不動,又了了見、念念見、見其自性無生滅,這是真正的功夫啊!

我們修行要心內不住一切相,外在的相都是自性所起的一種作用而已。譬如動機不正確,所感召的果報就一連串有為、生滅、染污。你的心如果能轉境,不住一切相的話,你自性解脫。有念、有住的話當下就著一切境界,就著病了,就污染了。所以一位開悟聖僧說了幾句話:

「無念即無男,無念即無女;無念即無障,無念即無礙;無念即無生,無念即無死;正無念之時,無念不住,即是截生死源。」

他說當你沒有念頭時,你無念一切法塵的時候,沒有習氣的時候,沒有煩惱的時候,完全不住了。在你的自性裡,何曾有男?何曾有女呢?你出世為男、為女,都是你多生累劫以來的習性,一切有念有住所帶來的結果。因此淨化女人身,變為大丈夫男身相,要革除女性多生累劫的習性,與生俱來的煩惱事,習性要淨化。所以無念就無女,無念就無男,有男有女,都是我們多生累劫的習性所使然。無念就解脫啦!無念時就無障礙,你之所以有障礙,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真。

站在凡夫而言,你每一個念頭,生出來都是有生死、有污染,有強烈的利害關系,有強烈的污染。所以我們修道最後就是以無念來見自性。你無念的時候,當然就沒有生死,一念生入三界,一念滅出三界。所以【十地經】說「一念不生,即如如佛。」道理在此。一念若生當下入三界,所以「念」,決定你生死或無生死。但站在果地來講就不一樣了,果地是說你已經修到開悟證果,達到無生法忍的時候,已經登上涅槃了。你每一個念頭出來都是清淨的功用,都是慈悲喜捨,大雄大力的果報。所以就看是站在因地而言或果地而言,若站在凡夫而言,有男、有女都是污染不清淨,妄想意識所感召的。譬如你還在凡夫地,你擁有的身體不論是男眾或女眾,都是你污染不清淨,妄想意識所感召來的肉體。站在果地來說,是清淨意識變化有所男女,這要分清楚。因此這位開悟聖僧說這些話相當有道理啊!當你沒有念頭的時候,就無男無女,當你無念的時候就沒有障礙,當你無念的時候就無生死,當你無念的時候就無住,這當下就切斷了生死流。話再轉回來,你有念就有男女,有念就有障礙,有念就有生死,有念就有住,當下構成輪回生死的事實了。

有人問一個問題,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眾還是女眾?諸位你認為呢?論男論女,對佛菩薩而言,只是權巧的示現而已,絕對不能堅持他是男還是女,因為觀世音菩薩達到自性解脫,神通變化莫測,能三十二應身,無量百千萬億化身,示現男或女對他而言是小兒科啦,雕蟲小技。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不可以男或女來安立,因為他非男非女,可男可女,怎麼可用男女來代表呢?所以如果你已修到開悟證成無上菩提時,你能示現男眾身,能示現女眾身,能示現六道眾生的身體全都不成問題。能示現這一切身體的當中,又可有可無變化自在就對了,沒有固定一個身體。那麼你說他是男是女呢?說到這裡,不知你悟到了沒?

在修道的過程中,一定要悟性再說,你若見性悟性以後,每一個念頭出去,一真一切真。你還未悟性時,所生的念頭是污染的,你的念頭一妄一切妄,一染一切染,一迷一切迷,就差在這個角度而已。所以六祖老人家講話了:

「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真。」

邪和真要如何區別呢?問他有念還是無念。「有念念成邪」是站在凡夫的因地來講話,因為你自性尚未解脫,那種功利主義,利害關系,取捨的關系太強烈了,污染太重了,我見我執太重了,所以有念念成邪。你看凡夫眾生的念頭不讓它動起來便罷,一動起來就無法收拾,那種殘局讓人不堪設想。所以「有念念成邪」動這念頭就是邪YIN的念頭,動這個念頭是要占人的便宜,起這個念頭要如何扯人家後腿,動這念頭出去要如何扳倒他,動一個念頭出去如何將他的財產權勢剝奪過來,有念念成邪呀!

「無念念成真」是什麼意思?「無念」是指在有念當中淨化出來叫做無念,離開有念,無念不可得。因為佛教是講中道的,不說兩極化的,不說斷滅,所以無念是建立在有念當中說無念,也就是在有念當中淨化,因此說無念,六祖老人家說一句話,什麼是無念?

「心分別一切法相,分別一切外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人事物而心不動,名之為無念。」

「善能分別諸法相而自性不動,安住於第一義,名之為無念。」

無念不是百物不思,什麼東西都不去想,你認為這樣叫做無念,錯,這樣叫做斷滅,不是佛教所說的無念。無念是在念念當中不會污染,自性解脫不生不滅,就是無念的意思。如此說來無念並未離開有念而說無念啊!離開有念你說另外還有一個無念者,魔說。諸位了解嗎?這個課題很重要,你不要以為,無念就是百物不思,全都不看、不聽、不參悟,這樣叫做無念那就誤會了,不是我們佛教所說的無念,無念是你的心分別外在一切山河大地、黑紅青白,是非善惡而心不污染、不動,名之為無念的境界。

譬如你說:「請問師父這朵花是什麼花?」我告訴你「粉紅色的花朵,粉紅色的這朵花朵。」我回答你了,這樣的過程,我的心並沒有把這粉色的花朵放在心裡,但是我清楚,我明白,我分別,這種過程沒有污染就是無念。並非你問我這朵什麼花?我回答我不知道,我沒看見,這樣叫做斷滅,這樣不叫做無念,沒動念頭叫做無念,那就誤會了。是在念念當中,分別當中,自性不染名之為無念。所以,當下你的自性就見到了,你的自性就了了見,所以說「無念念成真」真就是沒有污染的意思,自性解脫,真如妙用的意思。

邪是什麼意思?有污染的意思,自性被外在的境界所轉,這樣叫做邪。所以六祖惠能大師才說「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真。」好莊嚴的兩句話,你修道如果能夠按照如此去修,諸佛菩薩贊歎隨喜喔!最後開悟證果者,也是屬於你啦!

我們修道其實外在和你有何相干呢?天下本來沒什麼事,很多事情都是庸人自擾之,山河大地,外面的房屋多漂亮,轎車你有多喜愛,乃至這些花朵這麼莊嚴,和你有何相干呢?全都沒關系,既然沒關系,都是庸人自擾之,自己不能轉境,方便說是讓境給轉走了,無法產生禅定也是這個道理。所以你心能轉境當下有禅定,心能轉境當下有解脫,心能轉境當下就是涅槃境界,心能轉境當下就是無生法忍,心能轉境當下與空相應,心能轉境當下無生死,當下無輪回,心能轉境你當下就是聖人的心境了。諸位明白了嗎?所以不能悟明這一點的話,不能堪稱為入道、修道,因為道,就是這麼一回事。

我聯想到一位開悟聖僧一語道破,一針見血說得清清楚楚,要怎麼修?就這樣修就對啦!也不用吹灰之力,你懂得道理以後,你修道就輕輕松松,快快活活,不用弄得神魂顛倒,背負好幾百公斤,結果得不到一丁點利益。會修道之人,不費吹灰之力,輕輕松松的見性成佛,何必弄得舉江山、推大海,不必弄得那麼累,弄得氣喘噓噓,弄得灰頭土臉埋怨一堆,使性子發脾氣這種人都沒有入道。要如何入道呢?

「諸人十二時中,不可錯用心。頭上是天,腳下是地,朝明夕晦,水綠山青,物象分明,亘古亘今,若恁麼承當去,早日無事起,那更言中求玄,句裡尋妙,正是埋沒自己,不如歸堂吃茶去!」

你看禅師講的那麼干脆,都是讓你入道的話,你也會說這些話,但是隱藏多少道理在裡面喔!很有學識、學問。裡面就是讓你悟性的道理,讓你如何回光返照,讓你如何見性的法門,都是啟示你的話。你不要看開悟聖僧講這些話輕輕松松,這些都是他悟出來的道理,他從這裡解脫出來的。他說諸人,當然是指全部所有學佛的人而言。修道人在十二時辰裡面,不可錯用心,意思是不要胡亂修行,聽別人亂講或是自己用錯法門,人家報錯了,你修錯了,或悟錯了,不可錯用心。【楞嚴經】啟示我們,末法時代,邪書像恆河沙那麼多,大家都要出來講經說法,這是好事,但是有幾人見性,有幾人是正知見的呢?可以算得出來,可以看出來的呀!以訛傳訛,一盲引眾盲相伴入火坑,有沒有?非常多。邪書滿天下,像恆河沙那麼多,你會不會心驚膽顫?要有相當的智慧去了解。

所以他告訴你,修道在廿四小時中,你若修錯法門用錯了功,錯用心這一切都完了。他就是教你怎麼修,頭上是天,腳下是地,白天是亮晃晃、夜晚是黑天暗地,水是綠的,山是青的,種種物象分分明明,自古至今完全沒有改變,你若能夠承擔,能夠了解這個道理,當下這一切那裡有事情呢?

有人說,瘋了才這樣,笨蛋才這樣,誰不知道天上就是天,腳踏的是地,水是綠色的,山是青色的,白天是亮晃晃,夜晚是黑天暗地,這不是廢話是什麼?嘿,話中有話,你這麼直的聽這些話,不要那麼古意︵老實,古意是帶有一些笨笨的意味。)這意思是,山和你有關系嗎?水和你有關系嗎?白天干你什麼事?夜晚和你有關系嗎?水綠山青和你有何相干?天空、大地和你有何關系?能承擔這個事實而心不動,當下,你就是無事道人。人家沒有干擾你,沒有破壞你,沒有影響你,你自己心動被境轉了,他的意思在此啦!

所以修行當中,沒有被這些山河大地轉走,沒有被人事物轉去,若說這是沒有修行的人,也是有修了。心沒有被境界轉走,說他沒證果,也證果了。相對的,你在修道二十四小時裡面,錯用心,人家境界沒有影響你,心被境界所轉,說有證果也等於沒有證果,心被境界轉走了,說你有修也等於沒修。問題在你的心是不是能轉境而已,諸位清楚嗎?

所以問你是不是無事道人,有沒有開悟證果?就看你是否有強而有力的禅定功夫。山是山,水是水,天空是天空,外在山河大地,是外在的山河大地,一切紅男綠女,是紅男綠女,與你有何關系呢?不要在那邊庸人自擾之。酒不醉人人自醉,凡夫色不迷人人自迷,凡夫,就這麼一回事而已。山是山,和你有何關系?水是水和你有關系?那麼好的風光景致和你有何關系?你若能做到這一切都和你無關系時「早日無事起」稱無事道人,自性解脫了,何必在所有的文字中,求玄、求解脫、求涅槃、遠離生死呢?在窮找微妙的道理呢?佛法就這麼一回事啊!

你不要埋沒你自己,你如果埋沒你自己,不如到茶桌上去喝些茶還好一點。與其在那邊弄得頭昏目眩,倒栽?,不如去茶桌上喝些茶止渴。祖師講這些話讓我感觸很多,這些全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不錯,天下那有什麼事情呢?沒事就坐在那邊想東想西,胡思亂想,在那邊自己煩惱叢生、心猿意馬,一切事情都是自己惹出來的,天下本來沒事的,叫做庸人自擾之。庸,就是愚癡之人,沒有智慧之人,吃飽太閒的人叫做庸人自擾之,自己找事情來綁自己,自己找事情來煩惱自己,自己困擾自己,自己造下業因帶來業果,在那邊寸步難行,痛苦連連,就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就是凡夫眾生與生俱來的角色。

說到這裡,讓我聯想到一位開悟聖僧這麼說,當初我聽到這些話,我就會修行了,當初看到這些話我就悟明我的心地,看到這些話就知道什麼叫做禅定了,要看三藏十二部教典,就輕輕松松快快活活了。這句話是什麼?

「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

諸位,外面境界、一切因緣實在無好無丑,有好有丑都是你心動不能自主控制,將它分別,以致心被境轉走的現象,都是你的心沒有禅定,害得你淒慘兮兮。「境緣無好丑」有人問,當真境緣無好無丑?有,有好有丑。有好有丑不然你要怎樣?人家在爭吵打架,不然你能怎樣?人家紅男綠女在談情說愛,不然你能怎樣?酒那麼好喝你不喝,不然你要怎樣?你參參看,外面的境界是外面的境界,何必自己在那邊庸人自擾之呢?你若庸人自擾之,又天下本無事,你沒事自找事做來煩惱,來煩心勞命分別外在的境界,來痛苦,都是自己惹來的麻煩,叫做「好丑起於心」就是這句話,禅定就是在這個地方啊!

這麼說來,不就天下什麼事都不要管了嗎?也不是這樣,這在自度自利的過程中,是必然要經過的歷程,以後你有神通、自在解脫時,你才「從空出假,倒駕慈航」來度眾生。在還未禅定,還未解脫之前,境界還未動,你的心就碎成軟綿綿的,自己沒有定力,即將倒下了又要如何救度眾生呢?所以在修道中,先建立自己的願力、禅定。不然境界還沒有干擾你,你自動去找它,這種人最糟糕了。境界一來就全身無力,被境界一轉不是煩心勞命,就是心熱烘烘,看到女色就全身軟下來,這就叫做「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這完全是心裡沒有定力,心裡沒有境界,沒有堅強的道力,願力不足。

祖師才告訴你,要建立解脫以前,首先要有禅定的功夫,如何建立禅定功夫?他換一個角度來為你解釋,他說「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在此處全部展現出來。總之,心要能轉境,對境無取無捨,對境無得無失,對境無喜、無憂、無愛,對境無拒無迎,能如此你的禅定慢慢建立了,你老人家能轉境了,自性的道力,慢慢有根盤了。你看樹木長大以後,根盤如果竄得深,長得寬,這棵樹根很牢固。外面就算有七、八級,十幾級的強風來吹襲,不倒就是不倒,因為它的根盤很穩固。有禅定的人,別人毀謗你,你自性解脫。人家稱贊你,冷暖自知心地解脫。人家嫌棄你、刺激你、諷刺你、批評你,自性解脫,你冷暖自知,這是自性的功夫而已。

接下來,你強而有力的大雄大力大願力,無盡慈悲喜捨,普度無量眾生,自度又度人。如果我們沒有禅定,如何在這個社會參與講經說法度化眾生的工作呢?如何讓人心靈得正知正見,善根大展流露發心來修道呢?你要有這個定力呀!你的根盤牢固以後,搖動起來才會有作用出來呀!

所以心要能轉境,這是修道過程中最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根盤,不然以後要如何倒駕慈航,度化無量眾生呢?所以心對境要有無取無捨的功夫,心對境要無得失的利害關系,心對境要無喜無憂的心情,心對境要無拒無迎的心態。嗯,你若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心能轉境,你的心當下就有禅定,心能轉境當下你自性解脫,心能轉境當下你的心就是涅槃,你的心若能轉境,你的心當下就是無生法忍的時候了,你心若能轉境那裡有生死呢?此時你就達到聖人的境界了。

所以,我們修道不要當做有多困難,其實你誤會了,修道只是一個竅門而已。我出家將近廿四年了,現在近五十歲了,當年廿六歲青年小伙子而已,那麼年輕就來出家,出家將近廿四年當中,吃飽沒事就研究經典,不然就自己參悟自性,有空時就來弘法布教講經說法。在這段歲月裡面,我深深感到最後要如何用功呢?剛才說的問題「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這句話,說得非常莊嚴非常解脫。世間人講的也有道理哪,你要參考,不可以為離開世間法另外有佛法,那就誤會了。世間法若淨化解脫,世間法也是佛法,佛法若未淨化,佛法當下就是世間法。他說酒不醉人人自醉,就是「境緣無好丑,好丑起於心」名詞不一樣而已,色不迷人人自迷呀!全都是心地的問題而已。一位女孩婀娜多姿在那邊,美嗎?有啊!很美啊!又不是木頭,又不是沒有精神界,那會不知道女孩站在那邊非常美,婀娜多姿,天姿絕色,若說沒看見,就是斷滅,若說沒看見叫做「白賊」騙子。

但是好與壞,美與丑,和你自性解脫有關系嗎?連一丁點兒關系都沒有,為什麼沒關系?因為外在是外在,你是你呀!如果你不能建立這個觀念的話,仍然一個心把它當做和你有關系,這樣莫怪無論如何都會「著道」挖陷阱自己跳,心沒有定力被境界轉而痛苦,夜不成眠,看到美少女晚上就作夢,夢見和她約會散步談情說愛,你心不能轉境被境轉去,難怪要作凡夫眾生。

你看到一位婀娜多姿非常美麗又有氣質、很高雅的女性站在面前,你一看心就熱烘烘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天到晚心就被綁住了,對你來說有什麼好處?一位男眾非常英俊很有氣質,很得你的好感,你一看整個人被他懾住了,茶不思飯不想,對你來說有什麼好處?沒有定力嘛,對你來說沒有好處。再者,你看這高樓大廈人家那麼富有,你又是稱贊又是羨慕,那種虛榮的心情永遠存在你的心裡,對你來說有什麼好處?看到這輛車很漂亮,想到最後就想要去偷,對你來說有何好處?不能轉境啊。你看人家在台灣社會有一片天,對社會國家有貢獻,你不為人家隨喜稱贊反而嫉妒人家,對你來說有何好處?沒有好處。這叫做境緣無好丑,好丑都是你心的分別。描寫了你的心裡沒定力,描寫了你的道心不堅固,願力不穩固,在搖搖晃晃當中,讓你的心不能自主不能解脫。所以修道第一個過程要有「禅定」道理在此。

「諸人十二時中不可錯用心,頭上是天,腳下是地,朝明夕晦,水綠山青,物象分明,亘古亘今,若恁麼承當去,早日無事起,那更言中求玄,句裡尋妙,正是埋沒自己,不如歸堂吃茶去!」

你若心無定力,常常心猿意馬不能自主,看到境界被轉去,我奉勸你不必修行了,不如走到堂上的桌子,自己喝茶去吧!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