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師:見性成佛 第三十三天


 2024/12/19    熱度:56    下載DOC文檔    

第三十三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修道要記得「道」在我們的心。所以禅宗處處都說「道就是心,心就是道。」既然求道,求道就是求心,求心就是求道,也惟有見你的自性,悟你的自性,才有道可得可求。所以「道」在心裡,既然在心裡就不可外求,離心求道全都是外道,即使盡你的未來際都無法見性成佛。所以開悟聖僧這麼說:

「道源不遠,性海非遙,但向己求,莫從他覓,覓即不得,得亦不真。」

第一句告訴你「道源不遠,性海非遙。」就是說,「道」並沒有離你很遠,就在你的心裡而已「道源不遠」。「性海非遙」性海就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也沒有離開很遙遠啊!「但向己求」只要你平時常靜坐,你就能夠回光返照照見本性。「但向己求,莫從他覓。」千萬不可離開自心向外追求你所謂的自性,這樣不對。性在心裡,向外怎麼找都找不到,縱然讓你得到、讓你找到,那也不是你自性的東西。所以禅宗就是這麼干脆俐落告訴你「道源不遠,性海非遙。」道理在此。

總之,你我大家都有一個清淨的本性,都具足了,何必向外追求呢?如果你向外追求,當下就遠離你的自性、遠離道,顛倒了。所以禅宗千言萬語告訴你,「道」就是你的「心」。我常說如本法師的偶像,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看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說:

六祖惠能祖師雲:「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這樣諸位了解了嗎?他說不可離開「道」去另外找「道」,因為「道」就是你的「心」,怎能離開你的心另外去找自性佛呢?他告訴你「離道別覓道」,你不要離開道又另外去找道,也就是離開你的心另外去找心,如此就算盡你一輩子,乃至未來際永遠找不到。所謂的「道」要怎麼找呢?他教你「性中各自離五欲」,只要你的自性遇到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之境,你不要被污染,遠離將它淨化就對了。當你淨化了「見性剎那即是真」當你遠離五欲時,光明的菩提本性顯露,此時,剎那就見性了,「性」就是真。不然你看到外在的一切「相」,相不是性,凡夫眾生都看到四大五蘊之體,當作是他追求的對象,這樣不對。四大五蘊的東西是生滅不實在、空幻不實的。你要認定你的性,那才是真正的東西。再念一遍:

「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

修道要注意,過去的諸佛啟示我們,所有證果的菩薩和祖師也這樣交待我們,你要先見到自性,見到自性以後一切就都好說了。自性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未來佛。所以六祖惠能大師他又說了:

「若能心中自見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見自性外覓佛,起心總是大癡人。」

你我大家如果能向自性去契會、去見,才可能構成你成佛的因。【楞嚴經】雲:「依不生不滅的因作為修道因,這才見到不生不滅涅槃性。」「真」是真什麼?見到你的法身就對了。見到法身的人,諸佛菩薩會為你授記最後成佛。「有真即是成佛因」如果你沒有見到自性,又向心外追求一切佛、一切菩薩,這些起心動念都是大癡人、愚癡排得上等第的,現在人說:「飯桶掛車輪,修行顛倒。」諸佛菩薩、三藏十二部教典、所有開悟聖僧一再交待我們,說你修道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你的心離開心向外追求一切佛,那怕是盡未來際永遠都見不了佛,都是大癡人啊!說得很有道理。所以讓我聯想到過去的開悟聖僧也說了幾句話,他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在我們早課誦本上有這麼說,這是開悟聖僧講的話,「佛在靈山莫遠求」這靈山是指我們的心地而言,不要錯解了、說錯了。「靈山只在汝心頭」在你的心裡。「人人有個靈山塔」這靈山塔指你有一個佛性的意思,你有一個心地,你有一個光明藏,你有一個如來藏性,有一個一真法界,有一個妙覺,有一個佛性的意思。所以佛祖開悟證果告訴你:

「奇哉,奇哉,大地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覺性,只因妄想無明遮住了,如果遠離執著、遠離妄想、淨化無明,無師智、自然智自然現前了。」

「人人有個靈山塔」同這個道理。「好向靈山塔下修」你好好的把心地安住下來,要回光返照照見本性,用你的性去用功夫,離一切相、淨化一切妄念,要塔下修。

但是,我們這些話讓外道拿去用以後,都說錯了。一貫道將這四句話拿去用,人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亦得邪」有道理。「正人說邪法,邪法亦得正」事在人為。你觀念若不正確,邪知邪見偏斜了、歪掉了,那怕是正法,也被你解釋得歪七扭八,一連串都偏離正軌,因不真,果報就歪七扭八。所以同這個意思,一貫道將它怎麼解釋呢?叫做「玄關竅」。一貫道去領到三寶以後,手合同,雙手合握在子和亥的地方,十二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雙手握在子和亥叫做「合同」,命終之後要見「老母娘」要手合同,口念真言叫做「無太佛彌勒」二寶又加一寶,點傳師在兩眉之間點一下,此處叫做「玄關竅」喻為「靈山塔」。解釋錯誤了,說靈山塔就在那裡,這樣是錯的。靈山塔是指我們清淨光明的本性而言,怎能說成在兩眉中間那一點。說這裡是生死門,經過點傳師點下去以後,你平時不可隨便指隨便戮,戮一戮、指一指,以後會塞住將來你命終後,神魂無法由此脫出,邪知邪見啰。所以說「邪人說正法,正法亦得邪。」道理在此。所以我們很同情、很憐憫、也很煩惱一貫道拿佛法去用,經過解釋以後竄改歷史、竄改教理。難怪現在是末法時代,邪人說法如恆河沙,道理在此。

所以這些話是啟示了,你我人人都有一個清淨光明的佛性,你若悟明本性以後,生死就一切解決了。所以六祖老人家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因此不論怎麼說,都教你要悟明你的本性,然後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再念一遍: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我們說「法身」「自性」或「佛性」名詞雖不一樣,都是指我們「妙覺的本性」而言。已悟之人看世界「無佛無世界」。未悟之人經過意識的分別,處處分別,處處執著,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覺悟自性是光明無一物時,無佛無世界,何以見得呢?來看開悟聖僧怎麼說:

「眾生妄分別,有佛有世界;若了真法性,無佛無世界。」

以凡夫眾生來看諸佛菩薩,所看的、所聽的、所了解的、所分別的,都只是看到佛祖的應身和化身而已,看到色相之身,他無法看到佛的法身,因為他沒有開悟證果,沒有悟明法身,如何能見到法身呢?他只看到色身的應身和化身而已。等到有一天修道悟明真法性,也就是悟到法身的時候,法身的境界如何?

「若證悟法身之境界,法身是無相、無念、無住、無大無小、無來無去、無淨無垢,當下即是無佛無世界。」

所以法身是遠離一切塵、一切相、一切境,萬法不立、一塵不染的境界,與涅槃自性相應,和法身相應,那是當下見到體的時候了。所以法身是無形相的。雖然法身是無形相,「無相無無相」無相不是代表沒有,雖然摸,摸不到,看,看不見,不能說它大小、垢淨、來去,不能說它幾斤重、幾兩重,但是始終是存在的。法身是無相,也因為世間人看不到法身,所以否認它的存在,此為斷滅。以為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因此他不相信有來世,不相信有善惡因果,等到命終以後,因他的邪知邪見和斷滅論、無神論,因此,依其生前所做的因果和業力,照常受業力的支配再投胎轉世。不會因為你的不相信,這個事實就消失了。所以佛性的存在,你信它也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你信,命終後它也存在,你不信,命終之後你的佛性也是存在,會隨著你在生時的一點一滴因果和業力,隨業力投胎轉世叫做平等,平等啊!

總而言之,法身是無相的,這是本體。但是「無相無無相」它不是斷滅,它不是無,它存在。所以「無相」是指它的「體」而言,「無無相」是指它「真空起妙有」。譬如說,如本的法身看不見、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他講經說法到現在,將近二十分鐘了,這叫做「以我無形相的體,所起的妙用」,在妙用當中你契會到了嗎?你見到了嗎?如果沒有見到沒有契會到,現在我那裡有辦法講話,有辦法手在這裡比來比去,我可以展露出笑容出來?誰在笑?參看看,沒有性而會笑,我看大有問題。所以說「無無相」就是「起無量的妙用」。「無相」就是指「性之體」而言。

凡夫眾生多生累?以來,都生活在「相」的世界,有「分別」的世界,在現象界無法「破相顯性」見不到他的性,永遠沉浸在有相的世界,才會沉淪生死不能出離三界。開悟祖師、菩薩和諸佛,就是證悟「無相」因而當下出離生死,他縱然再來人間的話,都是倒駕慈航真空起妙有,從空出假來度化無量人天。譬如釋迦牟尼佛,早就已經開悟證果的聖者,再來人間度化無量有情,觀世音菩薩也一樣,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不要小看觀世音,他不是菩薩而已,在過去已經成佛了稱做正法明佛,如來就是佛。現前觀世音為了度化這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眾生,他又倒駕慈航示現菩薩的身分來,在世間示現無量百千億化身,度化無量眾生,叫做「真空妙有,倒駕慈航。」

世間人在修道過程中,為他煩惱、為他遺憾、為他很擔心的就是一個問題。現在標榜是科學時代,現在的太空梭、火箭,有辦法跑到他方世界別的星球去。跑到他方星球,也沒看到諸佛菩薩,也沒有看到什麼神鬼,因此就否認了神、鬼的存在、諸佛菩薩的存在。嚴重者甚至認為,人死後塵歸塵、土歸土什麼都沒有了,叫做斷滅論,這很悲哀。我常說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看不見的不可因看不見就說沒有。我來做個簡單的例子,人都自以為是科學的頭腦,現代人自以為是知識分子,因此而被知識耽誤了、被科學誤了。什麼叫做被科學誤了?科學有許多東西沒辦法證明,無法證明的事實,但不可否認它的存在。在過去的年代,誰知道在空氣中百余種的元素?沒人知道,不能因空氣中看不到那百余種的元素,就否認這百余種的元素啊,是不是?看不到,看不見並非代表沒有。佛性看不到摸不到抓不到,但是你不能因為看不見摸不到就否認佛性的存在。如果它不存在的話,誰在講話?誰在言談對答?誰在走路吃飯睡覺?你參這個公案好好反省一下。如果不存在的話,他能夠施為動作、行住坐臥嗎?為何他死後不能起來講話,不能起來走路呢?不錯,「性」的作用,在「性」的作用中去悟你的性,見你的性。所以看得見的不一定是真的。就像水中月,水中的月亮看起來確有一個月亮在那裡,但是用手去撈那個月亮,就算你撈一輩子也撈不到,你說那是真的呀!對呀是真的,但是沒有哇。所以不可因它看不見就否認它的存在,看得到的不一定是實在的。

我問你有沒有父親,你回說有,你有阿公嗎?有啊有阿公,你有曾祖父嗎?有啊我有曾祖父呀!沒有曾祖父那有祖父?沒有阿公那有父親?沒有父親那有我?我再問他你有太世祖嗎?他也說有,我再反問說他亂講打妄語,和他辯論,你有太世祖但是看不到,我不相信。這樣讓天下的人說你是個大癡人、愚癡得很徹底、愚笨得可以了,沒有太世祖那有曾祖?沒有曾祖那有祖父?同此道理。所以,你和人家死辯沒有用,事實有的東西,不一定看得見,事實無的東西不是代表沒有。所以世間很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此當中,你是否有大智慧了解真相,這才是重要的。也因為心神是寂靜的、空性的,看不見但是它存在。所以我們修道就是看那看不見、聽那聽不見的,這樣才是微妙的所在,也是我們見性的訴求。有一位開悟聖僧說:

「心神空寂,無色無形,睹之不見,聽之無聲,似暗非暗,如明不明,捨之不滅,取之無生。」

這就是剛才講了一大堆道理的濃縮。他說「心神空寂,無色無形。」一句話就講得清清楚楚。如何在心神空寂當中,心神無色無形當中,去見到他的實相才是讓你見性善根大展的時候。不錯,佛性是空寂的,空寂當中是一塵不染、萬法不立,如同虛空一樣。但是你不能將虛空當作絕對的無,這樣就誤會,也不能因為它無色,就否認它為無,無形相就否認它為無,如此就錯了。也不可睹之不見、聽之無聲,看不到、聽不見而當做無。你要了解看那看不見的,契會你那無形無色的,聽那聽不到的,去會你那無形無相的本性,這才是真功夫。因為自古以來,濟濟的人要明心見性,見無門路道理在此。如果聽那聽不到的讓你聽到了,看那看不見的讓你看到了,你老人家今天不會再六道輪回,在三界裡周旋不出,再做三界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了,這些都沒你的份了。也因為你沒辦法聽那聽不到、見那見不到、抓那抓不到的,無形無色當中去契會它,那無形無相的看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功夫所在。他又告訴你「似暗非暗」,「佛性」,眼睛閉起來眼前暗暗的,眼睛睜開世間一片光明,諸位錯了。暗和明是一種塵埃,你的佛性非關暗和明,你的佛性不是暗也不是亮可以代表的,你看到亮是亮的塵,眼睛閉起來看到暗是暗的塵,暗和明都是塵埃,非關你的佛性,在這當中如何去會見你的知覺、觸覺那個靈靈覺覺的自性,你契會到了嗎?如本早就契會了。

「捨之不滅,取之無生」是指你的「佛性」而言。你的佛性要捨,捨得了嗎?捨不了,取也取不得。捨去後也沒有滅掉,取得之後也無生,你好好參這個話意,相當有學問。所以說無生無滅,當下就是你的菩提涅槃自性。總之這清淨的覺性,確實看不見摸不到,但是看不見抓不到當中,你在依體所起的作用當中,你看見了嗎?這是真的功夫喔!其實解脫並沒有離開你的動作當中,佛性在動態中它也是無色,在靜態當中也是無色。只是在動態中比較明顯有佛性的作用,在佛性的作用中去了解、去見到。

凡夫眾生善根不流露,永遠看不到他的佛性,因此生活在「性」的裡面不知不覺,這是何等傷心之事啊!佛性並未固定一個形態,沒有固定一個形相。做人?我前一世不一定做人,下一世也不一定做人,依我的業力來決定的。所以,性並無固定性,譬如水,水之物,它沒有固定性,水倒在三角形玻璃瓶中,水就變成三角形的,倒入四方形的瓶子裡水就變成四方形的,若倒入圓形瓶中,這水又變成圓形的了,倒入梯形的水就變成梯形的了。但是雖然有圓形、三角形、四方形、長方形,而水的本質並無固定性,之所以成為三角形、四方形,是依據器具而約束了它、束縛它變成那種形態,但水是沒有固定於一種形態的。好比我這一世做人,下一世不一定做人。我若殺盜YIN妄造下了業因以後,我下一世就墮落到畜牲、餓鬼、地獄中了,改頭換面生毛戴角了。所以性是沒有固定性的,肉體形態有固定性,人就是長這個樣子,蛇就長得那樣長長的一條,如果是牛就長兩支角、耳朵大大的、四只腳很粗壯,肚子像水球很大一個,就會變成那種形態。形態有差別,但是性沒有差別,所以你的功用、動機、作用差別,以後感召的果報體就千差萬別了。就好比水倒入三角瓶中就變成三角形,倒入四方形瓶子就變成四方形了,但是水它的本質並無固定性。法身也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相,但是業造作不相同,以後感召示現的肉體果報就千差萬別,看在六道那一道了。

我們修道中,我常常這樣體會,也常常自己勉勵自己,將自己當作是佛,佛可以沒有慈悲心嗎?佛能夠沒有大智慧嗎?佛可以沒有大願力嗎?佛可以沒有喜捨之心嗎?佛可以沒有三明六通嗎?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可以沒有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十力嗎?全部要具足這些條件。既然唯有具足這些條件才有可能成佛的話,我們怎能懈怠讓自己墮落呢?實在不可啊!既然不可以,我們就要好好用功修道。我就是佛,佛要做佛做的工作,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樣就對了。此即為性在佛用變佛性,眾生用就變成眾生性,賊來用變成賊性,阿修羅來用變成阿修羅性了。性沒什麼兩樣,你的作用有差別,感召的果報就千差萬別了,只差這樣的竅門而已。

所以此時,實在令人感覺很危險,國土危脆生命無常輪回是苦。當我們在這世間有生之年能聽到佛法了,卻又將自己放任,當作無關緊要,實在是不行啊!世間總是無常,什麼人都不敢保證,設定能活到幾歲,在無常的狀況、業力的支配之下,什麼人都無法自己控制自己要活幾歲,如果可以控制一切都好說了。比方我可以活八十歲來說,我現在四十幾歲快五十歲還有三十年可活,我就可以安排這樣安排那樣,幾歲要做什麼,幾歲做什麼,何時要做什麼,我自己設定好,等到要往生前兩年才好好的沖下去。嗯,你設定好了,但是無常沒讓你商量的余地,無常不可能讓你設定,無常不能商量,如果可以商量我們什麼事情都設定好,按照順序規律來進行。但是無常是無法商量的,如果無常可以商量,那麼最近發生的,華航一架飛機在桃園機場起飛,要去香港不到半小時就墜機,掉落澎湖大海中,結果二二五個人全部往生了,在海中才撈到一0九具屍體,還有一百多具在海裡,現在凶多吉少。我們對這些人同情憐憫但又能奈何呢?無常是沒得商量的,如果無常能商量,讓你有折扣的話,那我們就可以和它商量,不然飛機不要掉下去好不好?讓我平安飛到香港好不好?事實上可能嗎?如果能夠商量的話,這二二五個人就不敢上飛機了,預先能知道又可以商量,就一切好說了。也因為無常無法商量,因此這二二五個人就回去找阿公吃年糕︵回老家︶了。我們為他們憐憫和同情,憐憫同情又能奈何呢?因為無常是平等的,無論誰遇到無常,腳底就冷半截起雞皮疙瘩被嚇得要死,無常無法讓你商量啊!所以我們修道過程中,可能自己設定活八十歲嗎?八十歲不是你講的,是業力來決定的。有人說要活到七十歲就好了,老大!老大!七十歲不是你講的喔,七十歲由你的業力來決定,無常在決定的。所以世間人有一句話「蒼蠅蓋龍眼殼︵台語︶」,叫做「蓋頭蓋臉」不知以後的凶吉善惡、是非摸不清楚,隨便押寶,到後來自己害了自己。我相信天下間沒有笨人,大家都是聰明人,我還不曾看到有人自稱笨人的。你若說他笨,他會罵你咒你,他不承認他笨,但是世間笨人一大堆呀!除非學佛以後你智慧開了,就不會生活在愚癡當中。

所以有人聽到一句佛法,因此浪子回頭,有人聽到一句佛法以後,因此而大徹大悟,在迷惘當中恍然大悟。有人聽到一句佛法解開他心中迷惑、他的結。有人聽到一句佛法以後,過去種種不是因此猛然覺悟。所以說「佛法」就是「覺悟之法」,「佛」翻成我們台灣話叫做「覺」。所以佛法就是覺法,入我佛門不能不覺悟,我從來不曾聽說研究佛法、探討佛法、有心學佛法的人說他沒有覺悟的,除非他明知故犯,除非他故意閃避,歪道歪理十八條,條條有理。否則聽佛法的人,十個有十個開悟的啊!這一段就是來講一個事實,我們修道就要在有生之年,自己創造機會、把握機會,沒機會找機會來學佛修道,這才是明智的選擇。你若等候機會、盼望機會、觀望機會的人,是世間最愚癡的。有多少時間讓你等呢?有多少機會讓你等呢?你為何不化無機會找機會、締造機會呢?這非常重要哦!所以很多人在等,說要皈依等到命終往生就沒機會了。

以前有一位老和尚,一直鼓勵一位女生勸她皈依,這女孩心中有些思想觀念沒有淨化,有自己的見地綁住她。她說:「我還年輕,大一點再來皈依。」等她長大了鼓勵她皈依。她說:「不要啦,我還沒嫁人。」她有不正確的觀念,認為皈依不能嫁娶,總是有自己的觀念。有一天,她已經結婚了,鼓勵她皈依,她說:「慢點等做了媽媽再來。」這位出家人繼續等下去,等做媽媽時鼓勵她皈依。她說:「且慢,等我有空做祖母時才來皈依。」等做了祖母又鼓勵她皈依時。她說:「且慢,現在有病苦等我病苦減輕,舒服一點時再去皈依。」結果這一等再等,到最後就回去找她阿公吃年糕,去閻羅王那裡報到了。

我們就是這麼莫名其妙的款待自己,你很勤於隨隨便便將自己可以皈依的機會,因此喪失在自己手中,世間的事情沒有比這種更悲哀了。所以皈依並沒有約束你種種的條件,也沒有鼓勵你不可娶不可嫁,也沒鼓勵你一定要出家啊!也沒說一定要吃素食啊!年紀老少都沒有限制、富貴貧賤都可以皈依,沒有禁忌也沒有限制。為什麼你會生那麼多思想觀念綁住自己、阻礙自己,用無形的圍牆將自己圍住了呢?因此讓你善根無法流露,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從年輕等到老、到往生永遠都沒有機會皈依三寶,何苦來哉?

所以修道要記得,我們一定要為自己的生死好好用功、創造機會,這樣才是諸佛菩薩稱許、所贊歎!因為生死是我們自己的,你想想看,你吃飯爸爸媽媽不會飽,你父母為你吃飯你也不會飽,世間總是獨來獨往,獨生獨死。我們人實在是有夠孤獨的,你不相信嗎?往生也自己去,你總不能父母、太太、丈夫、兒子、女兒、朋友一起來給你陪葬,總是沒有吧!獨死獨生,死後投胎到六道那一道?由業力來決定。叫你出世為人、做人,也是自己投胎來的,誰能和你一起來呢?也有人辯說我也是和兄長二人娈生子一起來的,這天下間雙生子有幾對呢?也是有限的,這一世是雙生子,上一世不一定是雙生子,下一世也不一定是雙生子。所以人始終是獨生獨死、獨死獨生,在生死當中很孤單啊!我們為什麼不為轉凡入聖來努力呢?為離苦得樂用些功夫呢?由煩惱的此岸達到清涼解脫的彼岸來打拚呢?為何無法在三界內淨化脫出三界,好好邁出修行的腳步呢?為何無法為頓斷三界六道證成無上菩提而奮斗呢?實在有需要了。奉勸諸位,如果還未受三皈依的人,我們要趕緊創造皈依的因緣,來皈依三寶,做佛祖的弟子,然後步步向菩提道邁進,再更上一層樓,最後轉凡入聖成就佛道,這非常重要啰!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