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師:禅法─從健康到覺悟之路


 2025/1/4    熱度:32    下載DOC文檔    

禅法─從健康到覺悟之路
 
前言:
 
祈願迎向更光明、更潔淨的彼岸;唯禅法,能成就也
 
為何用這樣的片頭當開場呢?因為我們既希望生命能像日出一樣光明燦爛,也希望生命能像花朵一般潔白芬芳;但不要如蜜蜂般地忙碌不堪。日出的山頭是奇萊山,乃在我山居的正對面。這也是說:目前的世界,雖似越來越紊亂;但相信透過佛法、透過禅修,我們能迎向光明、潔淨、健康和覺悟的彼岸。
 
開 題
 
既可說是,從健康而邁向覺悟
 
也可說是,因覺悟而更健康
 
身安而道隆
 
這題目「禅法─從健康到覺悟之路」是較通俗的說法。因為一般人比較在意身體的健康。故從健康的基礎,再進一步求更高的覺悟。然而事實上,是否健康?非純粹生理的關系。很多時候乃跟情緒、心態、思想、觀念大有關系。故如思想偏端、情緒混亂,要想得到真正的健康也不可能。
 
因此也可以反過來說:要透過覺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而有了健康的心理,也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所以這題目「禅法─從健康到覺悟之路」,就一般人而言,即是以禅修,先打好健康的基礎,然後再進一步去求覺悟。這即是佛教常說的「身安而道隆」也。
 
因禅修而健康
 
講者健不健康呢?自實施全民健保以來,未曾赴診也
 
在講正題之前,各位可能質疑:那你講者是否也健康呢?我無法提供「健康檢查」的報告,以證明我是否健康?但我還維持一項紀錄:自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以來,我雖按時繳費,卻未曾赴診也。更嚴謹地說,乃自出家以來,就不曾因生病而去看醫生。我是民國73年剃度的,到現在已二十多年了。光從這紀錄,就夠羨慕人的。
 
現在市面上,流行很多健康食品、健康偏方,今天吃這個,明天搞那個,忙得不亦樂乎;唯健康卻未有改善也。而這些對我而言,既視若無睹,也充耳不聞。因為我既自覺得已夠健康了,而且更相信:靠禅坐,也就綽綽有余了。這是對講者是否健康的回應方式。
 
從看病團到禅坐會─將省下的醫藥費,拿來供養三寶,便綽綽有余也
 
再講些例子:我最初到台中教禅修時,發覺有些學員經常去看病!而且不是一個人單獨去看,而是到處「叫客」,要把車載滿人,才會出動哩!於是一群看病團,浩浩蕩蕩地開往高雄看病;然後再浩浩蕩蕩地開回來。我說:「這一天勞累下來,不生病的人都快累垮了,生病的人會好才奇怪哩!你們為何不把看病的時間,拿來好好禅坐呢?」
 
於是他們便「禅坐的時間遞增,看病的次數遞減」。到後來,就全不再去看病了。所以我乃笑曰:「你們將省下來的醫藥費,拿來供養三寶,便綽綽有余了!」其實,所省下的何止於金錢、時間呢?
 
有位居士,她先生對她學佛,最初有些介意。但在禅坐,健康情況有所改善後,也就認同了。
 
減肥秘方─省錢省事,又無後遺症
 
另外禅坐,也是減肥的秘方,各位進禅堂看看,裡面很少有胖子。有位男眾學員跟我說:自學禅坐以來,已瘦了七、八公斤。
 
還有一位小姐,以前我辦禅修活動時,經常參與,所以身材都保持得不錯。後來我因自修,很久不再辦禅修活動。於是再看到她時,已變胖了。我喝斥曰「你一定很久,沒禅坐了!」聽後,她回去又認真禅坐。下次再看到她時,已回復原來的模樣了。我問她:「過程如何?」她說「連坐幾天後,放了一次屁,就恢復原形了!」
 
真有這麼神奇嗎?以我對氣脈的了解,這是可能的。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會胖,尤其原來常禅坐,後來不坐者,乃為氣脈已阻塞不通,所以才胖起來的。而坐到氣脈將通時,即會把濁氣排出來;而排出來,即成放屁也。所以放了屁,脈就通了;脈通後,身材即很快恢復了。
 
中醫師的感歎:甘脆帶病患禅修好了
 
在台中也有一位中醫師,原是修淨土法門的,後來也學禅坐。他的工作很忙碌,然還得抽空去禅坐。有一次他跟我說:有些病患再怎麼治療,都不見效果!我甘脆把樓上的禅堂提供出來,讓病患一起來禅坐吧!為何醫師也會這麼說呢?這表示在他實坐的經驗裡,已非常肯定禅坐對健康的益處。以上是一些例子,用來說明禅坐與健康的關系。
 
禅修能治病
 
下面我們就用理論來說,為何禅坐能治病?以及能治什麼病?能治一切病:包括身體的病、心理的病、業障病和無明病。
 
治身病
 
病的起因:非細菌感染,非營養不足爾
 
而是為「氣脈不通」故
 
首先講:禅坐能治身體的病。目前我們因受西醫的影響,常把病當作細菌、病毒的感染。但是為何同受細菌的侵襲,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不生病呢?一般的回答會說:抵抗力強者,就不生病!然如再問:那抵抗力,因何有強弱呢?如以氣脈而言,乃為氣脈較通暢故,抵抗力強。
 
同樣,有些人乃把營養不良,當作生病的原因。然何以同樣吃,有些人營養良,有些人營養不良?一般的回答會說:腸胃吸收力好的,營養良。然如再問:那腸胃吸收,因何有好壞呢?如以氣脈而言,也是為氣脈較通暢故,吸收力好。
 
因氣脈通塞而影響健康的說詞,在中醫的治療系統裡,比較能接受。在我個人這麼多年的禅坐經驗裡,尤能體會到:因氣脈的通塞,而反應身體的功能。因此下面所說:禅坐能治病,主要是從「氣脈的角度」而說的。
 
氣脈與穴位
 
氣即能量也;如更詳細分,則有電能、熱能、動能、位能等差異
 
而能量乃從食物的精微,經氧化後產生;由氣血循環而遍布全身
 
「氣」,用現代人比較容易了解的說法,可說是「能量」也。而能量,如細分,則有電能、熱能、動能與位能等差異。電能即神經系統,乃負責知覺的收納與指令的傳達。熱能,用以維持正常的體溫。位能,即能量之能生或所儲存者,而為肌肉與脂肪也。
 
那能量從那裡來呢?從食物的精微而來!所吃的飲食到達腸胃後,被吸收、分解,而成更小的單位。再輸送到心髒,而分布全身。再經「氧化作用」,才產生能量也。
 
而脈,乃氣所通行的管道
 
其包括神經、血管、筋腱、內分泌、骨髓等
 
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皆非單純的一脈爾
 
既氣就是能量,且有熱能、電能等的差別。則不同的能量,所運行的軌道也不一樣。像電能,即運行於神經系統;動能,即跟筋腱有關。故脈者,即指這些不同的運行軌道。雖說能量可遍布全身,但還是需要有比較專屬、暢通的管道,讓它來運行,才能迅速有效。
 
所以神經、血管、筋腱、內分泌、骨髓等,乃都包括在脈裡。因此,中醫上所謂的十二正經或奇經八脈,也非單純的只是血管或神經而已!
 
事實上,我們並不是很專業的醫師,故對這些氣脈的現象,只要有些基本的觀念就可以了,而不用仔細去分辨:這些氣脈的位置和走向。對禅坐者而言,並非那麼重要。
 
穴位,乃指管路中的瓶頸─即易阻塞的部位
 
末端、關節處、骨肉交接處、管路分合處
 
至於「穴位」,乃指管路中的瓶頸─即較易阻塞的部位。以每一條脈中,並非皆如高速公路,那麼寬暢、平坦。故有些地方,乃較容易阻塞也。大致而言,有幾種情況:1.末端,比如腳指末端、頭頂末端,這些部位因離心髒較遠,如我們常說的「強弩之末」,為氣不足故,容易阻塞。因此有所謂「腳底按摩」,能將阻塞的脈打通,便能不藥而愈也。
 
2.關節處:因為關節處常動來動去,彎來彎去,所以阻力會大些,而容易阻塞。3.骨肉交接處:像我們的胸前、肋下,即是骨肉交接處。故氣碰到骨頭時,就較不容易通過也。4.管路分合處:在氣脈縱橫交接處,如高速公路的交流道,也是較容易堵塞的部位。
 
在我禅坐的過程中,發現有一百多個比較容易阻塞的部位;在對照中醫的典籍後,都是穴位所在也。
 
若管道不通,則病生焉
 
或機能的退化、喪失,或外表的變形,或有疼痛、酸痲的感覺等
 
因此若管道有了阻塞,人就會以功能的退化或喪失,而稱之為「病」。如眼不能看,耳不能聽,或手不能動、腳不能走等,即是功能的喪失。有時雖未完全喪失,但功能已不足矣!
 
有時候,病是指外表的變形,如腫脹或萎縮。有時候,病是指有疼痛、酸痲等異常的感覺。
 
這些病症,大致都與「氣脈的阻塞」有關也。如痛,乃為於堵塞處,正氣與邪氣正交兵故而痛也。
 
實病,過盛而生的病,如水庫滿溢
 
虛症,不足而生的病,如下游干枯
 
如再以中醫的說法,病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實病,一類是虛症。如有一穴位阻塞了,則像水被壩擋住了,上游積滿了水,而為實病。下游水量不足,而為虛症。
 
故理論上,實病和虛症當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部位中,而有不同的症狀爾!然一言以蔽之,不管實病或虛症,都為脈不通而生病爾!故能將脈疏通已,即虛實病皆能得愈也。
 
中醫針炙、推拿、氣功的療法
 
瑜伽治病的效果
 
故在中醫裡,乃發展出幾種「通脈」的治療方法,比如針炙、推拿,乃直接在可能阻塞的部位,用針去刺,用艾草去燒,或用手去按摩、推拿等,期待因此疏通已阻塞的部位,而讓氣血恢復暢通,讓患者恢復健康。
 
至於氣功的療法,則得先養氣。待氣養足後,再以意導氣,而將氣導往可能阻塞的部位。同樣期待,因此疏通已阻塞的部位,而讓氣血恢復暢通,讓患者恢復健康。故中醫很多的治療方法,都與氣脈的通塞有關。甚至吃藥,也與氣脈的通塞有關。因為不同的藥,能強化不同的脈。故吃藥後,也能因此而疏通已阻塞的氣脈,而讓患者恢復健康。
 
至於瑜伽治病的原理,則與氣功療法,及按摩、推拿相類似。只是它乃以運動的方式,而達成按摩、推拿的效果。故不同的病,乃對應有特別的動作。然而這些,都是相當專業的學問,非一般人所能知也。
 
下面,我們乃單獨講:何以禅坐能治病?
 
禅坐治病
 
從養氣以調脈
 
禅坐之所以能治病,主要是為:能先養氣,再通脈。這首先我們得明白「氣跟脈的關系」:氣如不足,脈就不易通。我們的脈,好象是有彈性的;故如氣力不足,它就撐不開而阻塞矣!如氣力足,才能將之撐開而通行也。
 
禅坐能養氣
 
身體的姿勢:以跏趺坐,而能減少能量的消耗
 
至於禅坐雲何能養氣呢?第一、跟姿勢有關。
 
相信雖未禅坐者,也大略知道:禅坐是用什麼姿勢。在所謂「七支坐法」中,乃有三個圓;而圓者,即能使我們氣血較順暢,而減少能量之消耗也。
 
其次,禅坐的姿勢又類似金字塔的外形,而金字塔的外形也有助於減少能量之消耗。如用物理學來說,乃表面積愈大者,愈容易散熱;故熱帶的地方,人都長得比較瘦長。而在寒帶的地方,人都長得比較矮胖;因矮胖較能減少能量之消耗。所以在冬天裡,很多人自然會將身體緊縮著,此也為緊縮能減少能量之消耗故也。
 
因此雖有人主張:禅坐只要身體能放松,愛怎麼坐都可以。其實,這只是短見而已!用正確的姿勢禅坐,即能減少能量的消耗;而能量消耗得少,就能讓內在的氣更充足了。這是首就身體的姿勢而言。
 
口不語,舌頭頂上颚
 
其次,禅坐時不能說話,尤其要把舌頭頂住上颚。這也是為銜接上、下氣脈,而能減少能量的消耗。因此不管是印度的瑜伽,還是佛教的禅坐,都教:要將舌頭頂住上颚。
 
心不打妄想,置心一處
 
禅坐時,不只不能打妄想,還要把注意力集中於一處。那一處呢?未必是身體的某處,而是當下所用的方法也。如數息,或念佛皆可。於是以心內攝故,亦能減少能量之消耗。
 
這也就說,在禅坐的身、口、意三業中,都能幫助我們減少能量的消耗;故得將氣養足也。既氣已足,又能專注;即有助於通脈,而脈通即能治病。故曰:禅坐能治一切病。
 
專注的功能
 
氣雖足,若不專注,則不能穿透也
 
以靜坐禅修,才能既養氣又專注
 
故欲調脈者,不只氣要足,且要能集中、專注。如果氣雖足,但心散亂得很,便欲振乏力爾!就一般人而言,是無法集中、專注的,因為既腦筋在想,嘴也在講,氣雲何能集中、專注於淤塞點呢?
 
故只有在禅坐時,我們才能將身、口、意真正的放下,而讓身體將氣集中於病患處;因此才能展現出「通脈治病」的功效。所以一個人如能放松、專注,就能使他的病慢慢痊愈也。
 
生病時的厭倦、消沉,乃為專注而作准備也
 
下面我們進一步說明:生病時的厭倦、消沉,乃方便為放松、專注而作准備哩!相信很多人都有生病的經驗,於生病時很多本來很有興趣的事,都意興闌珊了。本來奮勉激進者,也意志消沉矣!似乎不只身生病,連心也病了。其實,這乃為治病而作准備爾!
 
因為如果你還事事想干預,念念放不下;雲何能將氣集中、專注於病患處呢?故我們應順著「消沉的意志」,而讓身心放松、休息。如果能更加禅坐,那功效會更好。因此一般人,是有能力讓自己回復健康的。即使你去看醫生,醫生也會勸你:要放松休息啊!
 
免疫系統的功效
 
以無為勝有為
 
故放松、休息,其實才是治病的良方!因為放松,才能讓氣脈順暢;如果很緊張,氣反而不能通了。同樣,休息才能專注;而專注,才能通脈治病也。然而我們卻經常聽人說:若生病了,得趕快看醫生,不然病會愈來愈嚴重。我覺得這當是片面之詞爾!
 
因為從我個人禅坐的經驗,可確定地說:能調脈,就能治病;且這調脈,它自己會調,而不需要你再造作什麼、干涉什麼。這以西醫的系統來講,就是免疫功能。
 
其實,免疫功能不只能治已生的病,且能防患未生的病,真是「無為勝有為」!而我們卻一廂情願地以為:要具備很多醫學知識,要啟用很多保健偏方,才能維持健康。其實這對身體而言,卻是干擾多於裨益。因為我們的身體,比心智更靈敏哩!
 
身體比心智靈敏
 
對身體的病,身體乃能自我調節
 
我們只要不防礙.不干擾,即可矣
 
怎麼說「身體比心智更靈敏」呢?在我們禅坐時,其實心智未必能確認:是那條氣脈不通?是那個穴位堵塞?然它即會自己去找到那不通的穴位,而去疏通。這穴位疏通好了,再疏通下個穴位;這氣脈疏通好了,再疏通下條氣脈。先疏通的,一定是較重要的部位。身體自己會安排它的進度、它的功課;比我們用心思去揣摩,用心思去導引,其實是更精准,也更安全。
 
如這點我們肯定了,才能任憑身體自己去處理;而我們只要不干擾它、不妨礙它就行了。事實上,我們卻經常自以為是地在干擾它、妨礙它。故放松身體,放松心情,讓它自己去調節,這才是最安全、最圓滿的秘方。
 
從不作意、不分別,而能治一切病─事緩則圓
 
因此我今天主要要講的一句話,乃「以不作意、不分別,而能治一切病。」然真要達成「不作意、不分別」的境界,唯有透過禅坐的修行,才能相契;而非整天無所事事就能達成也。而達成後,身體就可以順著它的需要,自己去調理;但這樣的治病方法不會那麼快,「事緩則圓」啦!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三天、五天不看病、不吃藥,也不會惡化;天天看病、吃藥,也未必改善。因現代人的病都是慢性病,而慢性病多與氣血不通有關。故慢性病能用禅坐來調理、改善,乃更究竟也。
 
從作意分別者,乃能治特別的病─急功近利
 
且還需要很專精的知識才行
 
否則藥不對症,更有喪命之虞
 
而從作意、分別而治的病,卻狹隘多了。比如吃藥,什麼病對何種藥?什麼病扎那幾個穴?什麼病要作那些瑜伽運動?這詳細說下去,學問可就大了。尤其若藥不對症,更有喪命之虞。而禅坐,既能治一切病;又不會有藥不對症之疑慮,為何大眾反而興趣缺缺呢?
 
這原因乃有兩種:一、急功近利,如前所言,禅坐雖能治一切病,但速度不會那麼快;而現代人多急功近利,急著看到效果。故寧可看醫生、吃藥,寧可用「氣功療法」;而不願意禅坐。二、一般人乃習慣從「分別相」中,去建立「世間法」;於是愈復雜、愈專精,就仿佛愈高明也。而單純、樸實者,卻被視為糟粕爾!
 
醫學進步的假相?
 
不只能治已病,更且能治未病
 
不只能治身病,更且能治心病
 
故所謂「醫學進步」,也是從作意、分別的相法中而說的。然若從不作意、不分別的觀點去看,醫學卻是在退步哩! 目前有關「免疫系統」的說法,雖似較單純而樸實,但也很快被搞得七葷八素了。
 
而靜坐、禅修,方法其實很簡單,在聽過幾堂課後,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去練習而已!不只單純且不會有藥不對症之疑慮。不只能治已病,且還能治未病。
 
若氣脈較順暢,則雖有細菌侵襲,也不會被感染成病。雖飲食不多,也不致營養不良。雖辛勤工作,也不會因勞累而生病。故曰:能治未病也。以上是講能治身體的病。
 
治心病
 
情緒不穩
 
進一步是講到禅坐能治心病,可分三點來講﹕一、情緒不穩,二、妄想紛飛,三、成見太深。
 
因氣之偏頗,而造成情緒的失常
 
從調脈而穩定情緒
 
首先講情緒不穩。很多人都知道情緒不穩的現象,但未必了解情緒不穩的原因。就我的體認,情緒的不穩定乃跟氣脈的偏頗,有很大的關系。因為一個人如氣偏上,就比較容易動怒;故生氣時,即臉紅脖子粗。如氣堵在胸部,情緒會受壓抑而郁卒﹗如氣偏下,貪欲就會較重也。
 
因此一個人於氣血不斷地循環中,有時為某部位堵塞住了,而使氣血產生偏頗的現象,就會有異常的情緒發生。然自己未必清楚是什麼原因,而造成情緒的不穩定?
 
如為氣脈不順而造成情緒的不穩定,則於禅坐一、兩個小時後,即得改善矣!這是從生理的角度,來看情緒的不穩定。
 
因心為境轉,而造成情緒之波動
 
從守一而心不被境轉
 
其次,於世間中因面臨不同的境界,而心隨境轉者,也會造成情緒的波動。而禅坐用功者,因心偏向於專注、內攝,故比較不會心隨境轉也。即使有一些情緒的波動,也能因很快就察覺到了,而不會延續,甚至擴大也。
 
就目前的社會來看,現代人的情緒卻愈來愈不穩定。這是因為資訊愈來愈發達,所以心一天到晚被刺激、被沖擊。既使氣脈更偏頗,也使情緒更不穩定;結果乃惡性循環,每況愈下。這種情況,唯有靠禅坐才能去改善。
 
在資訊社會中,求新、求變、求刺激的病態心理
 
唯有用禅修,才能對治
 
在資訊社會中,很多人還不奢求情緒的穩定,卻一味地求新、求變、找刺激,太穩定了反覺得沒趣!其實這是蠻病態的心理;但在資訊的共業中,乃以之為常也。故這病態的心理,也唯有靠禅法的見地,才能去改正也。
 
妄想紛飛
 
眾生本來就習於攀緣、造作,故不免妄想紛飛
 
但若妄想紛飛,必然心力不濟,事倍功半
 
妄想紛飛,其實也差不多,眾生本來就是習慣向外攀緣、造作,所以不免妄想紛飛。因此以前我就調侃說﹕現代人為什麼常忙著辦活動,或參加活動呢?因為活著,就是要動;能動,才代表你還活著啊!故如太久不活動了,別人就會忘掉我的存在!所以都忙著活動。
 
活動太多,妄想當然就很多了。妄想紛飛,心力分散者,雖整天在忙,效果卻唯「事倍功半」而已!何以故?心力不濟也!既事先不能規劃得很仔細,進行當中,也不能全力以赴。
 
所以最後的結果,也是歸「惡性循環」而已!故這也唯有以禅修,才能匡正之。
 
成見太深
 
所謂成見,未必來自於自己的思考或經驗
 
很多時候是來自於人雲亦雲的報導
 
資訊的流通,未必能增長智慧
 
說到成見太深,在這多元化的社會裡,我們似乎有很多選擇的空間?其實未必!因為現代人常陷於「痼疾太深」的樊籠裡。尤其這成見,未必是自己深思熟慮,未必經自己實驗證明,而是很不經意地就相信一些人雲亦雲的報導,或是經大眾媒體刻意渲染、廣告的資訊。
 
目前很多人對這方面的警覺力不夠,所以在資訊社會中,乃只是豢養更多的跟屁蟲而已!因此資訊的流通,不等於智慧的成長。智慧的成長,乃要有時間去慢慢沉澱結晶的;而資訊流通的速度太快,根本來不及去冷靜思考時,便已受感染矣!因此在資訊社會,越流行的反愈是「皮毛之見」也!
 
如《易經》,至今已經幾千年了,但還是有很多人仍苦心地研究它,《老子》、《莊子》、《論語》等亦然。而現代人寫的書,可能不到一、兩年,就被淘汰出局了。
 
像雨後初晴的天空
 
從創意的枯竭到靈感的湧現
 
即使我們能小心地不被外在的成見所左右,但年紀大了,也難免受自己的成見所限制。像很多作家、藝術家雖力求突破、創新,但到最後還是難免會發覺:自己的創意,已漸枯竭了。
 
然如經禅修後,心靈便像雨後初晴的天空;除了情緒會轉愉悅外,也能使創作的靈感如泉湧現也。因為經禅坐的沉澱後,「過去業習」對我們的束縛力量就會轉弱了;而再結晶時,便能有突破性的創舉也﹗
 
從禅修到覺悟
 
覺悟乃從雜亂的事相中,而歸究得統一的原理
 
有世間的覺悟與出世間的覺悟
 
再談到「從禅修而覺悟」,首先論:覺悟,有沒有一種較明確的定義?很多人雖開口、閉口都說要覺悟!然到底覺悟的定義為何?
 
「從雜亂的事相中,而歸究得統一的原理。」這是我個人的定義。因此,不管是物理學家、心理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等,也都在尋求其統一的原理。因為能尋求其統一的原理,才能「以簡御繁」;譬如在高山上往下看,乃一目了然也。
 
如物理學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到了牛頓終能把所有的現象,歸入三大定律。於是乎覺悟者,便有世間的覺悟與出世間的覺悟。像前述牛頓的三大定律,乃屬於世間的覺悟。
 
譬如冶礦,而得純金
 
譬如醞釀,而成醇酒
 
至於禅修,雲何有助於覺悟呢?我且用兩種比喻:第一如冶礦,我們知道不管是要得到純金、銀或銅、鐵等,首先得到礦山裡,去開采礦砂。然後再把礦砂,倒入鼓風爐裡去煉;煉到最後,才能把精粹的金屬從礦砂中分離出來。
 
礦砂,是比喻我們所得到的知識,其實是不純粹的。而鼓風爐乃比喻為潛意識、或第八識。用火去煉,即比喻為禅定功夫;故溫度越高,乃喻指定力越深。最後精粹的金屬,即由禅坐結晶而得之統一原理也。
 
第二如釀酒,不管要釀什麼酒,最初也都得先准備一些原料,然後再加以封閉一段時間,於是原料就能醞釀成酒。而封得越緊、封得越久,這酒也就越醇了。故以封起來,比喻為禅定功夫;而最後的醇酒,則為覺悟也。
 
先前的收集素材
 
禅坐的內斂功夫
 
所欲參究的主題─疑情
 
因此對於覺悟的過程,其可分成幾個層次﹕首先是收集素材,不管是物理學家或藝術家,要創新前得先具備很多經驗,及點點滴滴的想法。如就學佛而言,即得從聽聞佛法中,而建立正知見也。
 
其次,為內斂的功夫。在封閉的狀況中,而能漸沉澱與結晶也。第三、就覺悟而言,還得有一個「核心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核心的問題,則這些素材乃還在散漫的狀態中。而有了核心問題,則所有相關的資料才會往這核心去集中,而集中到某個地步後,才能產生結晶的效果。
 
而這「核心的問題」,即是禅宗所謂的疑情也。故曰: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無疑情,即不能悟也。
 
參話頭
 
雖提疑情,而不可思惟計度
 
如母雞孵蛋,不急不緩,持之以恆
 
待因緣成熟時,自然水落石出
 
最後談到「參話頭」,話頭不一定是指禅宗的話頭,而是前所謂「核心的問題」也。至於「參」者,乃指不分別、不思惟。故參話頭者,乃只是把問題不斷地提起,以免忘了它;但又不求用思考的方式去找到答案。何以不用思考的方式?如前已謂:乃於第八識中,而漸醞釀也。
 
事實上,如是攸關生命的重大問題,我們也常想到「精疲力竭」了,卻還想不出來。於是就只能將問題懸著,而變成「參話頭」矣!參久了,自然能把相關的資料,經集中、融合而結晶,待因緣成熟時,就能靈感頓現而成覺悟也!
 
故我乃以「母雞孵蛋」,來比喻參話頭的過程。這母雞就是得每天耐心去孵雞蛋;待時間到了,小雞就出來了!母雞不能性急,不能好奇:我今天將它啄一啄,看裡面已長成什麼樣子?這一啄,小雞可能就完蛋了!
 
所以我們雖經常得去照顧話頭,但又不能急求開悟。也不能用思考的方式去找答案;因為用第六識去東拼西湊的答案,是不可能圓滿的。
 
出世間的覺悟
 
非找到答案,而是發覺竟是題目出錯了
 
之前有謂:覺悟有「世間的覺悟」跟「出世間的覺悟」,那出世間的覺悟有何特別之處呢?世間的覺悟大致是:有問題,也找到滿意的答案。而出世間的覺悟,乃到最後:竟發覺是題目出錯了!
 
題目何以出錯呢?因為有我,才有問題;若無我者,還有什麼問題呢?故覺悟「題目出錯」,比「找到答案」還更直截了當哩!因為那時乃什麼都放下了,既沒問題、也沒答案,才是真正的圓滿!故完成「出世間的覺悟」者,即謂已「所作皆辦」也!不是想辦的事,都辦完了,才叫所作皆辦。而是一切皆已看破、放下,才能所作皆辦也!
 
禅修,不只是盤腿打坐,或數息煉心而已
 
從正知見和正思惟中,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調理心態,才是禅法最勝處
 
而欲完成出世間的覺悟,一樣得先鸠集素材,即是從親近三寶而聽經聞法,由此而建立正知見與正思惟。故禅修,不只是盤腿打坐或數息煉心而已!
 
很多人乃把靜坐、氣功,都稱為禅修。其實若無正知見的指導,即不能稱之為禅修,更不可能因此而完成出世間的覺悟。故禅修者,乃是先以正知見與正思惟為前提,而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調理平穩踏實的心態,這才是禅法最殊勝處。而有了這些基礎後,再來禅坐、修定、調脈,便能相得益彰也。
 
雲何相得益彰?以正確的觀念跟平穩的心態,不只對我們的覺悟是有幫助的,對身體的健康也是有裨益的。以心平則氣和,氣和則脈通;脈通則身安、體健也。
 
總之
 
唯佛法與禅修,才能為資訊時代的中流砥柱
 
這乃是亂世中,唯一的「諾亞方舟」也
 
今天所講的,其實只有兩個重點:一、這時代,社會愈來愈混亂、人心愈來愈不安,我相信只有透過佛法跟禅修,才能力挽狂瀾。故佛法與禅修,才能為資訊時代的中流砥柱。二、就禅修的治病效果而言,乃以「不分別、不作意」才能治一切病;而這也才是最安全、最究竟的方法。
 
因此不管是身與心、內與外,佛法與禅修乃是亂世中,唯一的「諾亞方舟」也。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