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定學開導(70~79)
定學開導 (70)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修行都要離五欲, 提要: 修行都要離五欲,有人不想“速知一切法”, 離欲而得到的心一境性,這才是佛教的定。我們通常講的是離五欲,不管在家出家,修行都要離開五欲。在家居士細的離不開,粗的總要離。粗的五欲,財色名食睡。我的學生究竟有多少,沒法統計,真希望他們經常來聽法,如果真的來,就算我經常在關心的,我看這兒遠遠坐不下,外面還要搭個棚棚。有時候請他來還請不動呢! 那麼當初怎麼發心要來?現在為什麼請不動了?當初他倒霉,現在他發財了,發了財還想發,意思我現在正交好運,這些生意自己會飄來的,我能放棄嗎?其實幾年前你發的財已經一輩子用不光了,現在可能十輩子都用不光。你下一世再投人身,你的兒子也認不得你了,即使你有神通,知道前輩子的財產交給兒子。兒子已經頭發白,你問他要,他會說你有精神病。你要這麼多的房子、汽車、存款,干啥用啊?無非造業。你享受都是用掉你自己的福氣啊,都是想不穿。所以他們都不是聽觀世音菩薩的話,觀世音菩薩要他“願我速知一切法”,他是說:“願我速賺一切財”。(眾笑) 錢是害人的東西,不如供養三寶,功德無量 五欲,財色名食睡,財第一位。我是無產階級,我一個錢也沒有,我都供養三寶了。連我從前勞動所得的錢,我也不給孩子,因為我有一個思想,把財產交給兒女,不是好爸爸。孩子小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我爸爸死的時候沒有留給我一分錢,將來你們長大,我也不留給你們一分錢。 你們有時候來供養我老師,我老師不收供養,我是代你們收下來供養三寶的,我都用在弘法事業,培養人才上了。開公司還是開賠本公司的好,賠光了好修行,臨死的時候走路還輕松一點。免得死的時候兒女不送終,醫院裡也會奇怪:“這老頭子的兒女本來常來看他,快死了,怎麼兒女都不來了。”兒女哪裡去了?在開會吵架:老頭子不行了,遺產怎麼分?所以錢是害人的東西,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你們來學法,你看我培養學生十年了,有沒有給他們餓肚子啊?倉庫裡的衣服由你穿,還穿不光呢,要錢干什麼呢?還不如供養三寶,功德無量啊。 男人都會變壞,最難對付的就是女人, 色,今天時間關系不能多講,供養你們一句話,不要癡頭怪腦,天下的男人都會變壞,別上當了;(眾笑)勸你們男青年一句話,別一天到晚想娶老婆,你去問問娶過老婆的男人過的什麼日子,(眾笑)天下最難對付的就是女人。(眾笑)放下放下,不要掉在色裡。當然色不光是指男女,也包括你喜歡的一切美好的東西。有些人出家了,別看他不喜歡女人,他還喜歡別的世俗愛好,這也是色放不下。 進了佛門,財肯捨, 名,虛名惑道人,有許多修行人,財放得下,他肯布施供養;名卻放不下,抓名抓得厲害。有個老修行已經九十幾歲了,還在怄氣:“你們這個地方,怎麼不掛我的名字啊?”因為他德高望重。其實掛了你的名字有什麼用,你又不來辦公。但他不管,掛他的名字他就高興,不掛就不高興。空名偏偏容易迷惑修道的人。 修行人莫貪吃,青菜蘿卜就可以了, 食,前兩天你們是好心,結果挨了我批評。你們的好心我何嘗不知道,可是你們沒智慧,看錯人了。你們給我煮菜,要把我當成山裡人,要做土裡土氣的。一盤菜幾種花樣,講究色香味,紅的、綠的、黃的、白的,我一看就頭暈啊。(眾笑)我是修行人,青菜蘿卜就可以了,我是寧波人,最多加點鹹菜。花樣一多,我就吃不下了。如果是一碗青菜,或者菠菜、白菜,只要煮的爛,我是大口大口地吞啊。你們好心,盡拿好的給我,結果我全不吃,有些東西放久了,都霉掉了,連老鼠也不要吃霉的。 吃東西簡單一點,越是簡單,越是土,越是養身體。現在老醫生都說不要吃好的,要吃土的,糧食要吃雜糧、小米、玉米。玉米在抗戰時期淪陷區當糧食吃,叫六谷粉,還有從前蘇聯在困難時期吃的黑面包,都是麸皮做的,這種東西好。豬吃了米糠麸皮,從來沒有心髒病。現在豬也吃的好了,所以最好不要吃肉,豬身上的病多的跟人差不多,因為它也吃人吃的東西啦。 定學開導 (71)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外道不離欲,吃小動物也太殘酷了, 提要: 大床容易睡懶覺,小床一翻身就容易醒, 睡,有病要好好休息,睡眠要充足,因為睡眠也能治病。如果沒有病,年輕人每天睡四五個小時就夠了,這是指修行人。一般社會上人,睡五六個小時是夠了。不要貪睡,也不知誰在說“在家修得好”,真要笑掉大牙,你們在這兒,每天打梆就得起來,你睡懶覺,糾察就要來叫醒你,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啊。你在家裡床麼這麼大,現在的床越做越大,老板家的床大得奇怪,是不是他一個床要躺兩三個老婆啊?(眾笑)這麼大的床一睡,你還醒的過來嗎?你們看睡大床的人,兩只手兩只腳一趴開,形成一個“大”,所以睡這種床的人個個傲慢。說“睡小床一翻身,碰到牆壁我就要醒”,醒了好起來修禅定啊。 出家修行,色聲香味觸都要斷離 財色名食睡還是粗的,假如是出家人,要求還要高,還要斷細的五欲,色聲香味觸全要斷離,我們作居士的,也應該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初禅離欲惡不善法, 如果你離不開五欲,就不可能得定,初禅首先離欲惡不善法,第一個就是離開五欲,還要離五蓋,離十不善,離欲是第一位。怎樣從觀上去修離欲,說件事給你們聽,我年輕時認得一個信佛的姑娘,她的媽媽有一天住醫院觀察病房,她一定要叫我去給她的媽媽按摩推拿,我說醫生可能不同意吧,她說沒關系,她媽媽很老了,我看看她的媽,再看看女兒;看看女兒,再看看她媽,看來看去,明白了:今天的女兒就是明天的媽媽。“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看看穿,一朵花再美,要不了多久就要枯掉的,所以對一切欲都要放下。 有些年輕人說“我是看穿了。”因為他女朋友不要他了。假如女朋友要他呢,那是不會看穿的。修行人就要在女朋友要你的時候看看穿。娶老婆個個是娶的老太婆。你們不信,擺個事實,你們頭發白的老年人,陪你的夫人到這兒,看看是不是老太婆。同樣嫁老公都是嫁的老頭子,我今天不是老頭子了嗎?什麼青春、什麼美好,一剎那就過去了。 有的老同學,不知道哪兒翻出我年輕時的照片,他高興得想要,我說“這個人沒了,你找不到啦。”說:“老師,這個人就是你啊。”我是老頭子,不是小伙子,何況白天看這個人挺好,到了晚上睡著了,口水、鼻涕、眼屎全出來了,(眾笑)真叫眼不見為淨啊。 外道不離欲,吃小動物也太殘酷了, 要從離五欲這個原則上修止修觀,進入心一境性,這是佛教出世間定。外道不離開五欲,比如信外國宗教的人,說魚、雞、鴨是神給人吃的,所以他們都掉在吃的欲裡。如果這些魚雞鴨,真的是神賜給人吃的,難道魚雞鴨死的時候不痛苦啊?神也太殘酷了。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菜場上還有賣和平鴿的。和平鴿非常善良,所以稱和平鴿。殺的時候是把它鼻子捂住,悶死的。那些小動物都把人當好人,它們不知道人是最壞的。所以外道修行即使入定也是世間定,因為他們沒有離欲。這種故事也聽得多,王母娘娘蟠桃會,請各路神仙前來喝酒宴會,全都在享受欲。 人間也在享受,富的人享受更厲害,廣東人還吃猴子的腦子,把一條蛇、一只貓放在盆子裡,稱為龍虎斗,什麼都吃。我也不知道什麼都吃的人是不是將來會發明一只菜,叫“炒大便”。 定學開導 (72)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禅之果為除惑”, 提要: 能海上師說:“禅之果為除惑,即斷煩惱,無始惑垢,非定水不能洗除故。” “禅之果為除惑”,不為欲所迷,福報就大 能海上師說:“禅之果為除惑”。我們今天都在學禅定,將來的果報當然很多。我們從前講:一修禅定福氣就大,能生天,你即使修未到地定的欲界定,將來也生欲界天。如果你能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將來生天的境界還要高,能生色界天。哪怕你能修一天的離欲,也能生天,這一天就是修八關齋戒。持一天八關齋戒,福報就能生天。當然我們是佛弟子,受八戒目的是為了好好修行。而不是為求生天,因為天上享福完了還是要掉下來,而且一享福就容易迷掉。 居士受八戒,是為了離欲, 修八戒那一天,就要過像出家人那樣的生活,不能歌舞觀聽,不能看跳舞,不能聽唱歌,當然本身更不能參加。而且不能戴首飾,不能塗香料,不能插花,花蔓塗香,一律不行;還不能坐高廣大床,要睡小床,居士家沒小床,那麼就睡一般三尺或者三尺半寬的。你在八戒那天,高大的椅子、沙發都不能坐。還要不非時食,就是說不是吃飯的時候不能吃飯。晚上不是人吃飯的時候,是鬼吃飯的時候,所以出家人一律過午不食。也不能表面上過午不食,到寮房裡煮方便面,或者上了小轎車跟老板一起去吃海鮮。居士受八戒這一天也要過午不食,午時最遲到一點鐘,為什麼要求這麼高?就是以各種方法,各種規定來讓你離開欲。 有錢人愛享受,能來聽法也是過去世善根, 享受都是滿足自己的欲,欲望高的人就要享受,現在有錢人都講究享受。有的有錢人過去世有善根,或者跟我老師有緣,來這兒聽法,你們別這麼想:我們兩條路,你是在欲中,我要修離欲,你管你,我管我。我們還要發菩提心度眾生,還要對他們歡迎,讓他們慢慢轉。覺悟不可能一下子提高,他們今天能來親近三寶,來聽法,已經很好啦,所以咱們還是要歡迎。 禅定能除貪瞋癡惑,能一心不亂、了脫生死, 還有種種禅定的果報,修禅定能達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修禅定證阿羅漢果,能了脫生死輪回,能使眾生成佛,成佛都是在禅定裡成的,一切成佛的功德全是從禅定出生。修行就要熄滅貪瞋癡。貪瞋癡就是惑,修禅定的人,在斷貪瞋癡上會很方便,會很快,這就是修禅定的果報。 無始以來累積的垢,禅定雖能洗除,還得花時間努力一下 能海上師說:“禅之果為除惑,即斷煩惱,無始惑垢,非定水不能洗除故。”惑就是煩惱,我們今天做眾生,已經是老眾生了,到底做了多久?無始以來就一直在六道輪回裡做眾生,沒法說啦。怎麼會做眾生呢?就因為有煩惱,煩惱斷掉了,就不稱眾生,而稱為聖者,已經超凡入聖了。 無始以來,累積起來的煩惱像垢一樣,垢就是粘著又很難洗得掉的骯髒。一世一世,煩惱上加煩惱,累積起來的垢,那是很牢固的啦,我們今世修行,這麼厲害的垢,即使佛法能去掉煩惱的垢,你也得努力一下,總得不怕辛苦洗洗干淨吧。比如說衣服太骯了,洗起來總要花點時間,如果你沒有耐心,不肯辛苦,又不肯花時間,你想的好可不是真正的好。有只歌“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還是要自己去努力的。 修行能明理,就能生起必須要 “無始惑垢,非定水不能洗除故。”你不修定,煩惱垢是很難洗掉的,這裡說的水是比喻,意思是說,一定要在禅定中才能夠去掉無始以來的煩惱垢。這給我們修行上明白了道理,促使我們對修禅定有一個了解,能夠生起信心,生起愛好,生起必須要修禅定的認識。 不修禅定,是因為他們不懂佛法,又忙於唱唸, 你們可能會問:現在佛門裡還有人在修禅宗參話頭,可誰在修禅定?這是因為:第一,他們不懂佛法,當然不會對禅定重視;第二,他們也忙啊,你真的跟他們講修禅定怎麼好怎麼好,他們說“我現在沒空沒空。來做佛事登記排隊排到年底,我白天要唱念,晚上要放焰口,夠辛苦的了,那還有空修禅定嗎?”你們今天聽到法懂法啦,第一個障礙就沒有啦。我們這裡從不做佛事放焰口,第二個障礙也沒了,這麼好的條件,你還不修禅定干嘛?除非你迷於世俗、去忙名利,所以沒時間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 定學開導 (73)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走正法的路,正法就在你身上, 提要: 走正法的路,正法就在你身上,走末法的路,末法就在你身上 “如來悲智等流身,戒淨聖種杜多行,成就三德三慧體,三士聖眾我頂禮。”昨天講到“聖種”,既然我們對釋迦佛有極高的信仰,對釋迦佛講的話就不應該有所懷疑。釋迦佛說了四十九年的法,這條道路一直通到了生死的彼岸,乃至修菩薩行成佛。 眾生的煩惱除了貪瞋癡,還有傲慢,還有疑,疑是個大問題,人們總是強調現在末法時期,修行難以成就。末法時期主要表現就是法緣不足,也就是法的因緣不夠了,這主要是人造成的。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怎麼會有正法、像法、末法呢?法是一樣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後世的眾生大都是根據自己想的一套修行,不想走釋迦佛教導的道路,所以會形成末法。就看我們走什麼路,你走正法的路,正法就在你身上;你不走正法的路,末法就在你身上。 學愚的風氣一普及, 有些人就抓住了現在是末法這個觀點,強調今天修行沒有希望,強調娑婆世界太苦,趕快逃走。可是末法時期是不是不能轉變了,說不定的。釋迦佛說過法無定法,娑婆世界雖然苦,可是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可是這話他們就不提了。這些人不照釋迦佛的教導去做,也不照釋迦佛的教導去弘法,對佛講的圓滿的法,只抓一個片面,只抓幾句話,其它的話都不提,使得多少年代以來佛門裡的人都是灰溜溜的,佛弟子沒有雄心壯志,自卑感相當嚴重,有人還說釋迦佛的法很難學,釋迦佛的智慧很難接受,干脆就學愚吧。學愚的風氣一普及,佛門大變樣,離開釋迦佛的道路越來越遠了,所以末法是人造成的。 佛弟子都是如來悲智等流身, 釋迦佛教導我們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以戒生定,以定發慧”,這是修行的總路線,離開了這個總路線,隨便你修什麼都不可能成就,因為四十九年的教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 我們是佛弟子的身份,為了使大家明白佛弟子身份的殊勝,我就講了經書裡的四句話,“如來悲智等流身”,佛弟子是如來的等流身,我們不斷在聽法,如來智慧和悲心等流到我們的身上,難道我們不可能成佛嗎?什麼因就有什麼果。 不重視戒,犯了不忏悔改正, “戒淨聖種杜多行”,戒定慧以戒為首,如果你不重視戒,受了戒也不知道受點啥,犯了戒也不知道忏悔,而且為自己的錯誤行為用種種的美言來掩飾,比如說“持戒不要太執著”,不要太執著不等於可以犯戒,也不等於受了戒可以隨隨便便。可是這種邪知邪見,眾生非常容易接受,因為末法時期眾生煩惱重,自由散漫,以我為主,個個喜歡自搞一套,最好修行路上沒人管我,這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怎麼會形成末法時期法緣不足呢?有句話“正法弘揚不出去,邪法走天下。”善知識講法,如果聽的人我執世俗氣非常重,一時轉不過來,他就很難接受佛法。你要講的使他歡喜,他想怎麼樣,你就朝這方面去講,那可能還好,要不然就會到處排斥善知識,到處攻擊講正法的人。從前有人就說:“老師講法確實是正法,不過太正了。” 定學開導 (74)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種下了聖人的種子,將來就結聖果, 提要: 戒淨謂正,不淨謂邪, 我們想成就的人,一定要以戒為師。戒清淨就叫正,戒不清淨就叫邪,正跟邪的區別就在於清淨不清淨。定也是如此,慧也是如此,戒有邪戒,定有邪定,慧有邪慧。你根據釋迦佛的話依教奉行,你不會邪。你自搞一套,或者你按照自己的煩惱習氣專門聽你喜歡的話,由於智慧不夠,你總會不小心走上邪路的。 種下了聖人的種子,將來就結聖果, “聖種”,我們四眾弟子接受了佛陀的教育,個個是聖種。聖是指佛、菩薩、阿羅漢。佛弟子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我們接受了佛的法,就在我們的心裡種下了聖人的種子,長期熏習,種子就會形成種性。每個真正聽釋迦佛的教導、依教奉行的佛弟子都是聖種。你明白了這點,就不會再去聽信旁人的胡說八道:“末法時期你還想證果啊?”好像我們個個都是腦膜炎後遺症、窩囊、愚夫愚婦。這是否定因果的話,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今天咱們種下了聖人的種子,將來就結聖果。你不要是你的事情,可不能把法曲解,不能給眾生誤導。 說:“現在還有善知識嗎?” 有人說末法時期出不了阿羅漢,事實上近代就出了一個阿羅漢,就是泰國的阿迦曼尊者。說“只有一個呀”,這一個是我們知道的,還有些修行人他不公開,人家也不知道。還有的人說話實在太過份,竟然說:“現在還有善知識嗎?”善知識都沒有了,當然也不會有證果成道,難道你經過調查統計?真正的修行人他會告訴你:“我證了初果、二果了”?真正修行人是隱藏功德,不會讓你知道的,濟公還裝瘋呢。 說現在沒善知識的人,竟然叫女居士進比丘寮房, 曾經有個女學生告訴我:她路上遇到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也聽過我講法,跟她在寺院門前的路上走來走去。這個女學生聽過法的,總有點不習慣,比丘能跟女居士兩個人並排走嗎?所以她跟他保持一段距離。這個出家人跟她說:“你真糊塗啊,現在還有善知識嗎?你趕快好好唸經,我有法寶給你。”女同學聽到法寶就高興了,跟著他走到寮房門口,他說:“你進來進來。”女同學說:“師父,我不進來。”女居士不能進比丘的寮房,怎麼不懂啊?她說:“師父,你把法寶請出來吧。”是幾盒磁帶、幾本人寫的書,她很鄭重地跪下來接。 我說:“這些磁帶你聽了嗎,書看了嗎?”她說:“我還沒有。”我說“你沒聽,這位出家師父問起你,你說沒聽,他要不高興啊。”她說:“啊呀,我還沒想過。”我說你這樣回答他:“你說現在沒有善知識了,所以這些磁帶我也不聽喽。” 謗僧罪很重,何況謗善知識? 他這話非常明顯,排除所有的善知識,只有講這個磁帶的人是善知識。要知道謗僧的罪是很重的,何況是謗善知識!講經說法是代如來宣化,你能謗嗎?所以不接受佛陀教育的人,他不可能成為聖種,將來毫無成就,根本不可能證果成道。 定學開導 (75)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要得定,必要離欲,“禅之果為除惑”, 提要: 具足聖種種性是指四向四果, 所謂具足聖種的種性,是指四雙八輩,兩個四所以稱為八輩,哪兩個四?初向初果又叫須陀洹向須陀洹果,向就是他正在往這個方向走。須陀洹向,他正朝證果的方向走,正在路上,將來決定證須陀洹果。初果還要往前走,叫二向二果,又叫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還要往前走,叫三向三果,又叫阿那含向、阿那含果,再往前走,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一證到阿羅漢你就到彼岸了,也就是煩惱斷盡,出三界,再也沒有生死輪回。如來不打妄語,就看你今天走的什麼路,你朝證果的方向走,將來決定證果;你不朝證果的方向走,你決不可能證果。釋迦佛說,到了末法時期證果成道的人稀有難得,看看現實,確實這樣,現在信佛的人,到底有多少人在按照釋迦佛的教導去斷煩惱,往四果四向走?全在打自己的主意。 要得定,必須要離欲,“禅之果為除惑”, 剛才講的四果四向的路怎麼修啊?修還是這個總綱,以戒生定,以定發慧。“何謂定?”能海上師說:“‘定’離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從這一句來解說定,就突出了要離開欲。 能海上師又說,“禅之果為除惑”,修禅定的果就是除惑,修禅能斷掉煩惱。禅還有一個解說,“煩惱未斷能斷是名禅”,不修禅定的人,即使你聽了法有了覺悟,壞脾氣改一改,轉變轉變,也能斷掉一些煩惱,不過只能斷掉粗煩惱,細煩惱很難斷。為什麼斷不掉細煩惱?因為日常生活中都是粗相,你的心不會像修禅定時那樣安靜,不大可能達到最高層的自知知明,對自己的習氣煩惱,不可能有充分的認識。能海上師說過,“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你不認識,怎麼去斷?禅定就能夠斷掉平時斷不了的煩惱。所以能海上師說:無始以來煩惱的垢,“非定水不能洗除故”。一定要用禅定來斷掉。 我執法執相互聯系,凡夫的欲都包含著 如今的眾生,我執法執特別嚴重。我執法執其實是相互聯系的,你有了我執,就很難轉變你的欲,欲就是“我想達到的目的”。凡夫想達到的目的,都包含著貪瞋癡,因為有“我”,才有“我的欲”。你認為這是“我的想法”,這是“我要做的”,這是“我要達到的目的”,一執著,你就放不下。你修行層次不到家,智慧不夠,你這個“我想怎麼樣”,往往都離不開貪瞋癡。我執一來,非要照著他的欲望辦。有時勸導肯聽還好,不聽的話,善知識也只好閉起嘴巴,沒辦法,只好讓他自己慢慢覺悟,這種表現就是愚。愚的人死不認錯,即使聽了法,仍然放不下我執法執,憑自己欲望,想怎麼干就怎麼干,這叫智不及愚,是他的智慧不夠,所形成的愚。 “惑即貪瞋癡凡夫眾生起惑造業,由業受苦,然苦中復起惑,循環不已,故生死流轉無有停息。” 惑,就是我們的貪瞋癡。惑、業、苦,就好像一個循環的圈子,起了欲望,帶著煩惱去造業,造了業必然受苦報,受了苦報是不是完了?看看現實生活,受了苦報的人肯完嗎? 苦來去走歪歪道,好了傷疤忘了痛, 有兩種原因完不了,一種,他在苦的時候想擺脫苦,可是他不修行,去走歪歪道。小偷就是這樣,錢花光了,喝酒、抽煙、賭博、玩都沒錢,他覺得苦,那麼繼續偷錢。 還有一種,好了傷疤忘了疼,他繼續去起欲,起煩惱,繼續去造業,這些人肯定是煩惱很重,世俗欲望很重的人。世俗的欲望無非是喜歡享受,喜歡男女情愛,這兩個他怎麼也不肯改變。苦的時候請人幫忙,一恢復原狀,又貪圖享受,起欲。 定學開導 (76)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沉溺在欲海裡的人,會把離欲看成不正常,從佛法中解除了痛苦,卻不願為更多人去解除痛苦 提要: 沉溺在欲海裡的人,會把離欲看成不正常 像這樣的人即使過去世有點善根,來到佛門,常有一句話,“你們社會上有高工資竟然不要,女朋友男朋友也不要,也不想成家,也不想生孩子,你們這種生活不正常。”像這樣的人可不是一個、兩個。 從佛法中解除了痛苦, 有很多人受苦受難時跑到我這兒來,佛法幫他放下了痛苦,回去了就不來了。我從前在家時,歡笑的人不會上門的,來看我的人都是哭喪著臉,因為我能使他消除痛苦,高高興興的回去。等他高興了回去了,就再也不來了。 這些人自己痛苦轉變了,卻不再想幫我一起去解除更多人的痛苦,這麼樣辜負了我對他的希望,使我很失望啊!可他認為很正常,做人就應該這樣。 離不開酒和女人的人,想過刀光劍影的生活 又想起來,從前我在上海教禅定,有些社會上練氣功的也來學,大家都很歡喜,但有一個說下一次不來了。為什麼?因為我講法的時候總是講不要喝酒,不要貪男女情愛,他聽不進去,他說:“我就是離不開酒和女人,做人就要刀光劍影。”像這種人看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不正常的。難道高尚、偉大、清淨、行善,不正常;卑鄙、自私、貪欲、男女心重,反而正常?到底是他們不正常還是我們不正常? 脫離了苦海又想回老路的人, 經常有來求我的人,有人還說:“只有傅老師能救我。”因為我過去搞過心理治療,我懂得怎麼樣解除心理障礙,所以你別看我說話隨隨便便,很起作用的。有人痛苦解除了,又想回到老路上去了,這種人我救得了嗎?只好說一句:前面的路你走好。這不稀奇的,佛也有度不了的眾生,提婆達多不是下地獄了嗎?佛真是大慈大悲,還到地獄去度他。 不求佛法求抓鬼,佛弟子哪能變成張天師 還有種人我也沒辦法,從前在湖北的時候,我正在茅篷裡修禅定,聽到外面有腳步聲音,一個五十幾歲的男的,他看見我就問“老先生貴姓啊?”我說我姓傅,“傅老師是不是你?”我說是我,“啊呀,我陪女兒千裡迢迢來,我女兒有救啦。”我說啥事情?原來他女兒精神不太正常,他認為是鬼附身,我說,“你女兒這病最好到醫院裡去看,因為我不會抓鬼。”他走錯了門了,我是釋迦佛弟子,不是張天師的弟子,像這種人我是沒辦法。我說“你們既然來了,就聽聽法吧。”結果當天晚上還不知道第二天早上就走了。 惑業苦的惡性循環不打破, 所以由於惑業苦的流轉,眾生不會在苦上停止的,到了苦的階段,他繼續去起貪瞋癡,又去造業又受苦,所以惑、業、苦一直是循環不息,這叫惡性循環。由於這個循環沒有打破,眾生生死流轉始終沒有停止過。 定學開導 (77)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癡比貪瞋更難斷, 提要: 不度眾生不叫大乘,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 不學佛法斷不了煩惱,沒有成佛的心,十方如來都不喜歡 所以你不朝斷貪瞋癡去用功,能叫修行人嗎?四宏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常說:不度眾生不叫大乘。第二句,“煩惱無盡誓願斷”,不斷煩惱就不叫修行人。那些假和尚東家走西家,誰家死了人他可以咪哩嘛啦吹起來,敲起來,拿紅包包,他在發展自己的煩惱,能叫修行人嗎?“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不學法不懂法,你能斷得了煩惱嗎?經常看到有許多說是老居士,煩惱特別厲害,還有的人在廟裡住了幾十年,都不懂法。“佛道無上誓願成”,沒有成佛的心,十方如來對你都不會歡喜。 眾生在貪瞋癡欲望裡追求快樂, 就等於不再考慮吸毒的後果 有人雖然聽了法,知道貪不好,可是怪,要貪的時候就是要貪;明明知道瞋不好,到時候偏要罵人打人;明明知道癡不好,掉在癡裡邊不肯跳出來,這到底什麼原因? 每個人都是想離開苦,都貪快樂。修行人要的是智慧的快樂、覺悟的快樂、禅定的快樂、將來證果成道的快樂,而不是世間上凡夫的快樂。為什麼貪瞋癡難斷?因為貪瞋癡裡也有他想得到的快樂。他一得到就迷掉了,就一直想去抓這個快樂。假如善友勸導勸導他,他會做自己煩惱的保皇派,非但安慰自己,還去迷惑別人。比如你勸他不要貪,他就給你說理由:“不吃肉光吃素營養不夠,身體虛弱了容易生病。”那麼吃就吃了,不要殺喽,“活殺的鮮啊。” 有許多老板娶了十個老婆,要想出理由來也是很容易的事。那麼成了兩條路,咱們走的是將來證果成道的路,他們走的是三惡道的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當人起欲望的時候,就會一股勁朝這個欲望跑,以抓到這個欲望為目的。起欲的時候,乃至得到了欲,這中間是有快樂,可他不知道這個快樂就等於在吸毒。 殺人犯的欲只想殺人,起了瞋恨心的欲 我為了要找一些編稿件的資料,有時看看報,報上說抓到了殺人犯,記者去采訪他:“你當時想什麼。”“我當時什麼也不想,就想把他殺了。”你看這個欲多麼厲害。有的佛弟子起了欲也很厲害。我年輕在上海,有一天到一個吃素唸佛的居士家,她正在怄氣,她把氣的事告訴我倒也罷了,還加了一句:“我恨起來有兩口好咬哦。”這種修行人的方向錯啦。所以你們產生欲的時候,冷靜考慮考慮,這個欲方向對不對? 癡比貪瞋更難斷,愚者必癡,癡者必愚 癡比貪瞋更難斷,愚者必癡,癡者必愚。釋迦佛稱我們是愚癡眾生,你學愚,永遠是個愚癡眾生,所以愚是學不得的。 癡人即使受感動,仍然以習慣為自在, 哪怕痰裡有細菌,為了自在方便仍會到處亂吐 癡為什麼難斷?他已經養成習氣養成習慣啦,他不想再動啦,要他改變習慣,他也怕麻煩。一個人順著習慣生活,總是比較自在。改變習慣要很大的決心,哪怕良心受感動,習慣也很難改,因為習慣給我們自由散漫,習慣給我們老一套生活。比如從前小學生冒著寒風在馬路上宣傳,“叔叔阿姨們,請您不要隨地吐痰,因為痰裡有細菌!”大家都受點感動,可是轉個彎“啊,呸!”(眾笑)因為他這樣自在、方便啊。 不是管頭管腳管得太嚴了, 而是他老習慣沒地方發揮了 過去來小住的同學,難免有些人對我們有意見:管頭管腳管得太嚴了,因為沒有他老習慣發揮的地方。比如吃飯不能說話,現在社會上吃飯哪有不說話的?而且越說越起勁,非但說話累,我被請出去吃飯苦得不得了,大家都說話,而且還走到面前:“老師,敬你一杯。”我能不起來嗎?剛坐下,又來一個,因為別人敬了,他不敬不恭敬啊。我只好再起來,再坐下去,腰都酸了。 定學開導 (78)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證果不證果決定於依法不依人, 提要: 小住從寬,常住不能再寬,大家自覺最好 這兒吃飯不許說話,中間不能出去,要等吃完了才能起來,碗裡的飯菜還不能留下來,要全部吃光,進來要排隊,他不習慣啊,社會上哪有這種事情。有人說,你們比軍隊還要嚴格。沒辦法,所以我只好跟你們糾察打招呼:有小住的人來,你們放寬一點啊。可是對你們常住的老同學不能再寬。因為我沒時間管你們,從前我一訓話兩個小時,現在不行,“老了,不中用了”,(眾笑)這兩句是能海上師常說的話。 癡上加情,成了癡情,癡在情裡,有情必癡 癡表現在哪裡啊?貪老習慣,再加上一個情,更是癡。情就是感情,我們通常講這個人很癡情,所以癡就在情裡,有情的人必然癡。世俗生活裡到處充滿自由散漫,到處充滿情,都老得像老猴子了,老夫老妻還是分不開,也不知誰照顧誰。年輕時候呢?那個情可多了,男朋友、女朋友、好朋友、小姐妹,包括叔叔伯伯阿姨,表姐堂兄,一根情絲一根情絲像春蠶那樣吐絲自縛,把自己綁起來,有好結果嗎?比如蠶做了繭,變了飛蛾它把繭咬破了才能出來,出來了又飛不高,在地上撲撲撲,雄蛾看見了雌蛾還相愛,一接觸就死了,死了以後到底做啥?梁山伯祝英台多麼相愛,死了後變兩只蝴蝶,蝴蝶是畜生道,真是癡啊。 家是貪瞋癡集中的地方,猶如毒蛇的窩, 世俗的家庭是貪瞋癡集中的地方,佛稱之為毒蛇的窩,你能久留嗎?出家人探親只能探父母,我們這兒規定居士探親,只探親父母妻兒,探望其他人一律沒有假。你攀緣攀得太多了,還修得好禅定嗎? 說:“老師,你自己呢?”我是六親不認,我沒有朋友,只有學生,因為我要培養他們。為什麼我有很多尚留在家的老學生明明夠條件,一直不肯跳出來?又沒有子女家庭,賺的錢一輩子乃至十輩子都吃不完,還在忙啊,這就是癡。當然喽我這個話,不是跟社會上的人說的,那我的要求也太高了,我是對你們信佛的人說的。 證果不證果決定於依法不依人, 眾生都能成佛,何況證阿羅漢果? 在家居士能不能證阿羅漢果?有些人認為,現在連出家人都證不了阿羅漢果,在家人哪能證阿羅漢果啊?有些出家人看在家居士根本是沒希望的,稱呼居士為小眾。今天我告訴大家,證果不證果決定於依法不是依人,如果在家居士能修出離法,照樣能證果,出離法是出離煩惱。可是現在佛門裡面充滿著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你就沒有平等心,違反佛門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何況證阿羅漢果? 居士修行,要身不出家心出家, 要證果就要出離家庭的煩惱 我一方面鼓勵你們在家居士要樹立雄心壯志,要充滿信心,可是另一方面也要告訴你們,在家居士要證阿羅漢果必須要做到一個原則:身不出家心出家。如果你心不出家,你就沒希望。什麼叫心出家?就是出離在家的煩惱。 定學開導 (79)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3 “受用圖安享,是眾苦之門”,貪圖享受的人得到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不貪圖享受的人 提要: 貪~財利大毒蛇,鉤蜜鹿角井 “財利大毒蛇”,佛說:“黃金就是毒蛇”, 關於惑,我從《戒定慧基本三學》裡摘了幾句,給你們作個指導。貪,“財利大毒蛇”,要知道財是最大的毒蛇,由貪財而中毒,由貪財而被毒蛇咬死有的多少?多少人被槍斃了,還不是因為貪財?從前佛說過:黃金是毒蛇。有個公案,有一天佛在走路,跟阿難說:“這兒地下有毒蛇。”就走過去了。旁邊農夫聽到了,他有點奇怪,看不到毒蛇,怎麼佛說有毒蛇?他就去挖,挖出來都是黃金,他高興得不得了,就把黃金拿回家。後來人家發現,這個窮人怎麼一下變得這麼富,可能來源不正當吧,就報告了國王,國王就把他抓進去,以為他是強盜。他被抓進去才醒過來:“佛說的不錯,黃金就是毒蛇。” 明白了嗎?你們伸出手來看看,尤其是你們女居士,手上有沒有毒蛇?(眾笑)修行人別把毒蛇綁在指頭上。修行人就要培養修行人的素質,一切首飾,一切化妝,在我們這兒是行不通的,你自己也不好意思。你看咱們女同學,個個把頭發剪短,而且越剪越短,我可沒有叫她們剪過哦。來的時候長辮子,一頭秀發,(眾笑)聽聽法覺悟就提高了,所以最不好就是不喜歡聽法,一直愚癡到底。 “鉤蜜鹿角井”,上鉤的都貪蜜, “鉤蜜鹿角井。”鉤子上的蜜你一吃就把你吊起來。有條魚游回去的時候,媽媽跟它說:“你後面有條長線,你麻煩了,要被人抓上去了。”因為它吞食了魚鉤上的魚餌,一根長線就一直牽著它,所謂叫吃小虧釣大魚。清定上師講過,別人請你吃飯,你要好好考慮考慮,這頓飯不會給你白吃的。鹿角,鹿的角是寶貴的藥材,很多的鹿都是死在角上。你們身邊,還有沒有珍貴的東西啊?小心賊娃子就盯著你,這麼危險的東西放在身邊干什麼?好像是在炫耀呢!井是枯井,有的井裡下面有毒蛇,這個水是毒的,你一喝就要中毒。 “受用圖安享,是眾苦之門”,貪圖享受的人得到的快樂, “受用圖安享,是眾苦之門。”你越貪享受越是苦,越是想出各種花樣,追求更高的享受,享受更高更加苦。我擺個事實,一個桌子十個菜,不貪享受的人平時吃的非常普通,那麼十個菜你都能吃,你能享受到每個菜的味道。貪享受的人平時吃得好,“這個菜我不要吃,這個沒味道,這個菜我吃不慣。”十個菜勉強只能吃一兩只菜,所以貪圖享受的人得到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不貪圖享受的人。 青菜蘿卜最好,這兒的涼快,空調都比不上, 因為我有高血壓,要吃低鈉鹽,再加上牙齒不好,硬的東西咬不動,你們特別給我安排了專人煮菜。了解我的生活習慣還好,不了解,或者雖了解,可他貪方便,按照他自己的習慣給我做,我實在吃不下,什麼蘑菇、面筋、素雞、素鴨,講究花色品種,顏色漂亮,看得我頭昏腦脹。昨天來了一只菜,我一嘗,一點鹹味也沒有,白菜這麼長,旁邊配一點醬油,我把菜去沾醬油,整個一大盆全吃光。 什麼菜最好吃?青菜蘿卜最好吃,什麼人最懂享受?不貪圖享受的人最懂享受。擺個事實,你到這兒來沒有空調也非常涼快。那邊你享受空調,這兒沒有空調更享受,這兒的空氣,這兒的涼爽,你家裡開幾個空調都比不上。一切都不要人為做作,還是自然一點好。
有人不想“速知一切法”,只想“速賺一切財”
·修行都要離五欲,有人不想“速知一切法”,只想“速賺一切財”
·錢是害人的東西,不如供養三寶,功德無量
·男人都會變壞,最難對付的就是女人,放下吧,可不要掉在色裡
·進了佛門,財肯捨,名卻放不下,空名偏偏迷惑了修道的人
·修行人莫貪吃,青菜蘿卜就可以了,越簡單越土,越是養身體
只想“速賺一切財”
放下吧,不要掉在色裡
名卻放不下,空名偏偏迷惑了修道的人
越簡單越土,越是養身體
富人享受更厲害,竟然什麼都吃
·大床容易睡懶覺,小床一翻身就容易醒,醒了好修禅定
·出家修行,色聲香味觸都要斷離
·初禅離欲惡不善法,要得定必須離欲、離五蓋、離十不善法
·外道不離欲,吃小動物也太殘酷了,富人享受更厲害,竟然什麼都吃
醒了好修禅定
要得定必須離欲、離五蓋、離十不善法
富人享受更厲害,竟然什麼都吃
不為欲所迷,福報就大
·“禅之果為除惑”,不為欲所迷,福報就大
·居士受八戒,是為了離欲,學一天出家人的清淨生活
·有錢人愛享受,能來聽法也是過去世善根,要歡迎他提高覺悟,走向離欲
·禅定能除貪瞋癡惑,能一心不亂、了脫生死,一切成佛功德都從禅定出生
·無始以來累積的垢,禅定雖能洗除,還得花時間努力一下
·修行能明理,就能生起必須要修禅定的認識和信心
·不修禅定,是因為他們不懂佛法,又忙於唱唸,成了障礙,你們在家迷於世
俗,忙於名利,也就沒時間了
學一天出家人的清淨生活
要歡迎他提高覺悟,走向離欲
一切成佛功德都從禅定出生
修禅定的認識和信心
成了障礙,你們在家迷於世俗,忙於名利,也就沒時間了
走末法的路,末法就在你身上
·走正法的路,正法就在你身上,走末法的路,末法就在你身上
·學愚的風氣一普及,離開釋迦佛的道路越來越遠了
·佛弟子都是如來悲智等流身,都應以戒生定,以定發慧
·不重視戒,犯了不忏悔改正,邪見散漫沒人管,這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離開釋迦佛的道路越來越遠了
都應以戒生定,以定發慧
邪見散漫沒人管,這就致成了末法時期
不能把佛法曲解,不能給眾生誤導
·戒淨謂正,不淨謂邪,智慧不夠的人總會走上邪路
·種下了聖人的種子,將來就結聖果,不能把佛法曲解,不能給眾生誤導
·說:“現在還有善知識嗎?”這是在摧毀你證果成道的信心
·說現在沒善知識的人,竟然叫女居士進比丘寮房,還給她人寫的書和錄音
·謗僧罪很重,何況謗善知識?不接受佛陀教育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聖種的
智慧不夠的人總會走上邪路的
不能把佛法曲解,不能給眾生誤導
這是在摧毀你證果成道的信心
還給她人寫的書和錄音
不接受佛陀教育的人,是不可能成為聖種的
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
·具足聖種種性是指四向四果,朝證果方向走的人決定證果
·要得定,必要離欲,“禅之果為除惑”,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
·我執法執相互聯系,凡夫的欲都包含著貪瞋癡,智慧不夠形成愚
·凡夫起欲造業,造業受苦,循環不已,沒完沒了
·苦來去走歪歪道,好了傷疤忘了痛,離苦得樂又起欲
朝證果方向走的人決定證果
要斷煩惱,首先要認識煩惱
貪瞋癡,智慧不夠形成愚
凡夫起欲造業,造業受苦,循環不已,沒完沒了
離苦得樂又起欲
·沉溺在欲海裡的人,把離欲看成不正常
·從佛法中解除了痛苦,卻不願為更多人去消除痛苦
·離不開酒和女人的人,想過刀光劍影的生活
·脫離了苦海又想回老路的人,我救不了,佛也有度不了的眾生
·不求佛法求抓鬼,佛弟子哪能變成張天師
·惑業苦的惡性循環不打破,生死流轉始終沒停止過
卻不願為更多人去消除痛苦
我救不了,佛也有度不了的眾生
生死流轉始終沒停止過
愚者必癡,癡者必愚
·不度眾生不叫大乘,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不學佛法斷不了煩惱,沒有成佛
的心,十方如來都不喜歡
·眾生在貪瞋癡欲望裡追求快樂,就等於不再考慮吸毒的後果
·殺人犯的欲只想殺人,起了瞋恨心的欲就想咬人,這個欲的方向對不對?
·癡比貪瞋更難斷,愚者必癡,癡者必愚
·癡人即使受感動,仍然以習慣為自在,哪怕痰裡有細菌,為了自在方便仍會
到處亂吐
·不是管頭管腳管得太嚴了,而是他老習慣沒地方發揮了
就想咬人,這個欲的方向對不對?
眾生都能成佛,何況證阿羅漢果?
·小住從寬,常住不能再寬,大家自覺最好
·癡上加情,成了癡情,癡在情裡,有情必癡
·家是貪瞋癡集中的地方,猶如毒蛇的窩,攀緣太多,還修得好禅定嗎?
·證果不證果決定於依法不依人,眾生都能成佛,何況證阿羅漢果?
·居士修行,要身不出家心出家,要證果就要出離家庭的煩惱
攀緣太多,還修得好禅定嗎?
·“財利大毒蛇”,佛說:“黃金就是毒蛇”,最不好就是不聽佛法,一直
愚癡到底
·“鉤蜜鹿角井”,上鉤的都貪蜜,鹿死在角上,枯井裡的水一喝就中毒
·“受用圖安享,是眾苦之門”,貪圖享受的人得到的快樂,遠遠比不上不
貪圖享受的人
·青菜蘿卜最好,這兒的涼快,空調都比不上,一切都不要人為做作,還是
自然一點好
受用圖安享,是眾苦之門
最不好就是不聽佛法,一直愚癡到底
鹿死在角上,枯井裡的水一喝就中毒
遠遠比不上不貪圖享受的人
一切都不要人為做作,還是自然一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