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空觀開示(10~19)
空觀開示(10) ◎傅味琴 通神非神通,幻覺亦非神通前相, 提要: 出家人不修禅定,仍會起還俗心 那麼娶老婆的快樂,禅定裡有沒有?有哇。男女的快樂分析下來不過是兩件事情,一個是精神集中,一個是全身放松。禅定就是修這個呀,精神一集中,全身一放松,血脈就流通,而且還沒有娶老婆的煩惱。所以修禅定的人不想娶老婆。你們出家人是有智慧,即使你今世僅僅是喜歡出家,至少說明你前世有出家的生活經驗。但是你不學法,不修禅定,那就靠不住了。如今出家後還俗的也很多,因為自己沒東西,容易被外界引誘,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東西,還能被外界引誘嗎?你看也看不起,要它干什麼? 禅定的快樂是沒有煩惱的快樂 從前有個美國總統,說過一句話:“老婆就像蚊子,整天在你耳朵邊嗡嗡嗡,煩死了,趕也趕不掉,拿她沒有辦法。”(眾笑)還有人說過:“老婆像一只貓,你順著它的毛捋它,它很溫柔,你倒過來摸它,它馬上反過身咬你一口。你想打它,它爬上樹了,朝你‘喵’一聲,意思你把我咋辦?”(眾笑)還有一個比方:老婆就像剛熬出來的稀粥,一滴在手背上,燙得你直叫,即使把它擦掉了,皮膚已經紅腫了。當然我說的老婆也包括老公啊,佛門提到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的。也應該給你們女眾講講男人的麻煩事。(眾笑)中國農村都有這句話:不打老婆的男人不叫男子漢,不抽煙不喝酒的男人不像個大男人。你要這樣的人陪著你干什麼?整天喝酒抽煙,一不高興,“啪”一個耳光打過來。(眾笑)所以別迷惑了,世間上的快樂都帶著煩惱,帶著痛苦的,禅定的快樂才是沒有煩惱的快樂。連下來一句很容易懂,“你病就好得快了,身體就健康了。” 禅定能引發神通前相 第三點。禅定能引發神通前相,當然前相引發出來了,水平一到,神通就出來了。但別人是看不到也聽不到的。修禅定都要遵守一個嚴格的守則,出了境界,誰也不准說,因為佛教講功德要隱藏,不能宣揚。我只允許他們跟我說,因為我要告訴他,這個境界是對還是錯。你去跟別人說干嘛呀?好表現自己啊?修行嘛自己好好修,別朝自己臉上貼金。 佛說“要以法度眾生” 說“老師,這樣你度眾生的事業發展不出去了。”不能拿原則做交易,修行人就是這樣子的。能海上師說過:顯露神通會引起很多的假神通。人家沒有神通的,看見人都跑到你那兒去了,因為你顯露神通啊,他就搞假神通,那樣佛門就越搞越亂了。所以要以法度眾生,而不能靠神通度眾生。 走路快得慢不下來,別害怕,停下來再慢走就行了 我講一件事情,你們聽聽就可以了。有一年上海禅定班有一個女學生問我:“我現在修禅定有點怕。”我說:“怕什麼?”她說:“我現在走路越走越快,慢也慢不了,我真怕。”我說:“你這一點事情就怕起來了,如果你修出神足通來,只聽到耳邊的風聲,那你不是嚇破了膽了。”像她這樣還不叫神通前相,最多只能作為神通前相的一個比喻。後來我教她一個辦法,很簡單,我說:“你越走越快慢不下來了,心裡害怕,干脆你停下來重新再慢慢走。”她照我的辦法,確實行了。 妄境非定境,幻覺可不是神通前相 但是要告訴你們,幻覺可不是神通前相,比如看見金光,看見白光,還有耳朵邊聽到人說話,這都是幻覺,叫作幻視幻聽,從前練氣功叫出偏差了,佛教裡說著魔了,那可不是神通前相。你真修出境界來,首先要了解你是怎麼修的?你的路子對不對?出這種境界的時候,你心態是怎麼樣的,以此來判斷你是從定中出生,還是從妄想中出生,是定境還是妄境。 通神非神通,有師不見人,是鬼通 從前我在蘇州碰到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我問他:“你有師父嗎?”他說:“我有師父。”“你師父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因為師父從來也沒有告訴過我。”“你師父現在在哪裡啊?”“我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情?”“我有一天到廟裡去走走,忽然不小心摔了一跤,等我爬起來,耳朵邊就有人跟我說話:‘你拜我為師,我叫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你准發財。’”那是鬼附身,並不是什麼神通! 從前有個人到我這兒來,跟我談起他從前一個老師是練氣功的,他有神通。我說:“你說錯了,這兩個字顛倒了,不叫神通,叫通神。”我還是說得比較客氣的,不客氣說叫通鬼。懂佛法的都知道,巫婆神漢全是鬼通。一般都是鬼附在身上。這個人如果臉上是有光彩的、明朗的、心地很好、做事光明正大,可能是通神;如果臉發黑,喜歡陰暗面,專門搞錢財,這個人是鬼附身。 從前有一個大氣功師,有人看見凡是去聽他帶功報告的人,背後都有個黑影子,他本人背後黑影子密密麻麻。所以人們稱他大力鬼王。說什麼功能,全是鬼在他身上玩一點把戲。 佛教修空,直通彼岸了生死,叫漏盡通 佛教的神通跟外道的神通不同。從前古印度的外道,神通也厲害,能移山倒海,可是他們最多這點水平。佛教的神通沒止境的。因為外道的神通靠吃藥,靠練身體,佛教的神通靠空。空沒有止境,所以佛教神通的力量也沒有止境,一直可以通到彼岸了生死,證阿羅漢果,叫作漏盡通,這是外道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我也不否定神通,但是我也不贊歎神通。是有神通這麼回事情,我只是告訴你,佛教的神通是從佛法來,你不懂佛法,空不掉煩惱,你別搞出偏差來了,今天下課。 空觀開示(11) ◎傅味琴 修行要有大能力,還得修禅定 提要: 修行要有大能力,還得修禅定 我們昨天講到“何故修定?”能海上師說了修禅定的幾種功德,一是修定能調柔身心,起止惡修善的大能力。修行要想有大成就,那就必須要有大能力。如果止惡沒有大能力,誰也不能保證你不下三惡道。佛菩薩都是慈悲的,即使你有一個極好的有修行能力的師,對你也是慈悲的,可是你自己沒有能力的話,他們對你做加持也加不進去,所以還是要自力為主。 佛弟子不聽佛的話,修行就不起作用了, 自己怎麼才能有大能力呢?要靠三寶的引導。你不聽佛的話,不跟佛學,也不依法去修,把法僅僅作為一種學問來學,而不是作為修行的指導,那只能培養你佛學水平高一點,培養不出你修行能力來的。斷煩惱沒有能力,就要繼續流轉生死,造惡業沒有能力止住,三惡道門就沒辦法關。孩子不聽父母話,父母也沒辦法。眾生不聽佛的話,佛也沒辦法。要不然佛法怎麼會滅呢,就是因為眾生不聽佛的話,搞自己的一套,那樣修行也不起作用了。 所以佛門跟世俗最好分開。現在的佛教已經處於非常危險的地步,很多人掛了佛弟子的牌子,在佛門裡搞世俗法。事物要麼前進,要麼倒退,人要麼變好要麼變壞,你想保持現狀是不可能的。我們學佛的人就有一個“學”字,古人有句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即使我們有一點小能力,還要培養出大能力來。從哪兒去培養,還不是從戒定慧中去培養? 在佛門搞名利,比愚癡的人危害更大 第二個功德,修定能引生喜觸及輕安。過去社會上有某些單位請我去講學、教禅定,即使我非常嚴肅,也有不少內容流入到社會上氣功那裡去了。學氣功的人來學禅定,他們就把佛教禅定放到氣功裡去了。所以對於外道要嚴格防護,佛也講過:如果你發現聽眾裡有一個知見邪的,你就不能講佛法。 有的人說,“佛法要廣度眾生啊”,這沒錯,可是他不懂得一分為二,有的人就不應該給他佛法,更不應該給他禅定。打個比方,有的病人快死了,家屬總是請求醫生想辦法救一救,“不管有用沒用,你就治吧。”最多白花點錢吧。可是對於某一些人,邪知邪見本性難改,那可不是白花一點法啊,他拿回去了,利用佛法做招牌搞名搞利,人家還稱他法師哩。這種人比愚癡的人還厲害,愚癡的人,你跟他講也白講,即使他有時候搞錯了,別人也要笑他,不會受他影響。所以你們這個專修班,我當初發心非但要培養理論上是高層人才,將來都能講經說法,要法法圓融,最主要是培養你們修行上成就,成就主要靠什麼,靠禅定。 禅定只學不修,能成就嗎 過去社會上那些跟我學禅定的人,也不過是讓他們對禅定有個愛好,在禅定中得到一點利益,起不了大作用的。從前稱我老師的有好幾千,如今來到我身邊的只有二十幾個,那些人白天要工作,誰知道他們回去了在不在修,能成就嗎? 這個專修班是講成就的。如果你學了佛法不肯轉變,基礎不踏實,只會誇誇其談,吹得高高的,頂什麼用?有人學了一點禅定就跑掉了,有的等不及,沒學到也跑了。法是給修行人的,可不是給走馬觀花那些人的。 學生不聽老師話,佛法也起不了斷煩惱的作用 我十年前辦佛學院,可以說沒有一個學生不聽話。有一個最最調皮的學生,脾氣壞,盡搗亂,可是他從不跟我搗亂。他說:“我也懂事的,我也懂得傅老師的話全是為了我好。”可是相隔十年,如今的佛門大變樣,聽了那麼多的法,竟然不起作用。佛法成了某些人求名求利的工具,而並不是一個斷煩惱的工具。 空觀開示(12) ◎傅味琴 修出了神通,五欲放不下,能了生死度眾生嗎? 提要: 佛法不要,學打坐為出功夫, 從前釋迦佛說過,如果你在聽眾裡發現有極其愚蠢的人,你也不要講佛法,因為他經常會理解錯誤。尤其是修禅定,引生了喜觸及輕安以後,他就專門朝這裡鑽進去,想在這裡拿東西。這種心態,這種修行的路子,跟外道氣功差不多。外道氣功就是這樣,天天苦練,練出點好處就鑽進去,目的是為了出功能。你如果這樣,以後會變成,佛法不要,專門學打坐出功夫,那豈不是把佛法消滅了?這個禅定也變成外道求功能的東西了。 修出了神通,五欲放不下, 第三個功德:能引發神通前相。這個昨天也跟你們講過了。今天再給你們講修行人不求神通,因為神通不能了生死,神通不能度眾生。打個比方,修行人不求跑步快,就算你越跑越快,跟了生死、度眾生有啥關系?長跑冠軍能了生死嗎?你修禅定出神通了,那可不得了,世界聞名了,名利都朝你身上來,你名利離不開,五欲放不下,你還能了生死嗎?有了神通,煩惱重的人盡干壞事,因為你有神通,干起壞事來方便得很,結果神通害得你下地獄。不要說有神通,就是鬼附身的巫婆神漢也有點本事,所以造業很容易。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正義感很強,心地很清淨,你真有神通的話,你會在這個世界上活不下去了。就說天眼通吧,你天眼一看,整個樓房就像透明那樣,你能看到這個房間裡兒子打爸爸,那個房間裡強盜在搶東西,這個房間裡……把你氣壞了。你沒出天耳通,別人罵你,你不知道。有了天耳通,你一聽,這個人在罵我,他以為我聽不到,我照樣聽得到,我找他算賬去。心裡在動瞋恨心了,你修行咋修?神通本來能使修行人更快地成就,有了煩惱,結果盡被煩惱利用。學了佛法,在佛門裡干壞事,這個因果大得不得了。 不想偷錢,又何必知道你口袋裡有多少錢 很多年前就有人說我有神通,現在很少說了,誰說我,我就辟謠,我還擺出事實來:我不修神通,哪來神通?那麼我有沒有修神通的法?有的,可我不修的。說:“老師你為什麼不修了?”修出神通,我朝你口袋裡一看,“你口袋裡有2549元錢,不信,拿來出來數一數,一點不差的。”我又不想偷你錢,我知道你口袋裡有多少錢干嘛? 外道有五通,佛教得漏盡通能證阿羅漢果 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外道也有。佛教還有第六通,外道沒有,叫漏盡通。得到了漏盡通,你就了生死、證阿羅漢果了。假如你一心想求神通,你花個一、二十年也不見得修得出來。就算二十年,修下來已經四十歲了。你再開始修天耳通,修出來六十歲了,你再修他心通,八十歲了,五通還沒有修完,你已經死掉了,一等到你來世投胎,全都沒了,一生下來只會哭。還不如好好修一個漏盡通。漏盡通修出來了,其它五通全都有了,哪一個阿羅漢沒有神通啊?一證阿羅漢果,六通具足。 我就只教你們修漏盡通,這是最快的方法。漏就是煩惱,煩惱斷盡了,這個神通力量最大,大到什麼程度?不下三惡道,不流轉生死。你如果要到他方世界,哪怕要過多少億的佛土,只要屈伸臂頃,馬上就到。所以大家眼光要集中在斷煩惱、了生死上,不要對神通迷掉了。 空觀開示(13) ◎傅味琴 禅定能調節精神,冶療疾病,補益體力 提要: 未斷煩惱,莫求神通 神通是求不到的,佛教出神通,都是自然出生的,你修到一定程度,人就發生變化了,變化了你還不知道,要碰到一個機會,“哎,我怎麼會這樣?”才知道自己兩樣了。所以希望你們不要求護法菩薩幫你出神通,你要求護法千萬別讓你出神通,如果要出神通了,給你擋一擋,別讓它出來,因為你修行還沒有修好哩。 你們看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有個同學的日記上寫:傅老師是個平常人,有顆平常心。何必裝模做樣?釋迦佛也是人啊,不過是個覺悟圓滿的人,現在人都把佛神化了。 禅定能使身心轉變, 第四個功德,修定能調節精神,治療疾病,補益體力。不管你們有沒有感覺,你們肯定在變,不可能不變的。好比灶上燒水,你手指伸下去,肯定能感到這個水在一點點發暖發熱發燙。假如你光是看著,“怎麼五分鐘了,還沒開嘛。”沒有開,不等於沒變。只有一種人冷水不會熱的,別人把灶點燃了,他去把火熄滅了,像這種人要想冷水變開水,那是沒希望了,他給自己搗亂! 法喜充滿,臉色就好了, 今天還聽到有人說你們臉色變好了,你們現在還沒有開始修禅定,只是在我面前聽聽課,就有這麼大的效果了。原因麼你聽了法以後,法喜充滿啊,這是心理上的變。愉快就是良藥。有人說“我很喜歡聽傅老師講法”,你既然這麼喜歡,怎麼心裡老不快樂呢?因為你自己在跟自己作對呀。聽法時高興,聽完法,盡跟同學怄氣,法喜全給他撲滅了。這豈不是自己在跟自己搗亂,這樣身體會好嗎? 心理轉變了,苦惱的人不自卑了, 從前我說過一句開玩笑的話,“如果能給我二十個愛滋病人作次治療,看我效果怎麼樣?”什麼叫愛滋病?愛死,所以叫愛滋病。他愛死,我的辦法就是使他變成愛活。一個法喜充滿的人還會愛死嗎?法喜充滿的人,不要說病魔,連鬼看見你都怕的,因為身上有威光啊。 我從前做心理治療工作,不打針吃藥,能治好打針吃藥治不好的病,那當然不是器質性的病,而是功能性的病。聽聽我講課就好了。因為我把他觀念轉變了。自卑的人自尊了,苦惱的人愉快了,緊張的人放松了,對生活絕望的人充滿希望了,也等於說愛死的人愛活了,所以心理的力量很大啊。 如今我實在太忙了,一個大學教授,一個星期只講一堂課,我一個星期要講幾堂課?比如今天早晨在佛協文教部講經,講了一個多小時。再趕到這兒來給你們講課,下午還要趕到外面去講兩個小時,天天從早講到晚,我照樣要頂住,要不然,我來給你治的話,你們這種病,算啥呀?(眾笑) 聲波中的能量,也能起到健康作用 所以你們今天如果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都在變,一個是聽法後法喜充滿,一個是我聲波中會出能量,這個能量會輸送到你身上,在你體內可以儲存一到兩個星期,也能幫助你恢復健康。你們今天可能不會有感覺,只怪你們身體還沒有調適,身體的靈敏度不高,神經、肌肉、皮膚像木瓜一樣。這種麻痺性慢慢會退掉的,到那個時候你就有感覺了。 所以你們盡管放心,用不著為病這麼操心,今天叫你們看病去,因為佛弟子要聽佛的話嘛,要吃藥的,吃藥是藥物治療,聽法後法喜充滿,這是精神治療,加上我給你們一點幫助,三管齊下,你發什麼愁?你們聽聽課,法喜充滿,一高興,心裡一松,毛孔開放,我聲波中的能量一下子進去,否則白臉怎麼會變紅臉了? 禅定時但使姿勢如法,也能起補益體力的作用 下面講到禅定的姿勢:“但使姿勢如法,即使你不能用心,亦有此作用。”也有對身體幫助的作用。 身心作用 增生津液 成就光體 開發根本智~宗師一目十行,康師傳大藏,皆由定力所開之慧也。 ~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有別於世智。 底下一段,講禅定對身心的作用。前面是能海上師的話,這一段是我寫的,所以分開來說。“增生津液”,一修禅定你自己會有感覺,我本來不想說,怕一說你就放進觀念裡去,“我來試試看,口水有沒有出來?”(眾笑)那叫修行嗎?所以佛法有時候很難講,因為眾生的執著心太厲害了,你想鼓勵他,他一聽就抓住了,一抓住就執著了。所以我教禅定的時候,總是說:“可以感受,不要追求。”一有追求的心就成外道。外道並不都是在佛門的外面,佛門裡邊就有外道。“心外求法,是名外道。”所以什麼都不要求,不要執著。聽聽也好,給你們鼓勵鼓勵,發發歡喜心就可以了。 人的津液很重要,修禅定能使津液遍滿 人是靠津液活命的,你看活字怎麼寫,三點水加一個舌頭的舌。病人病重了,舌頭上沒有口水,醫生就知道不行了。舌頭上有水,就叫活,所以津液很重要啊。有人主張舌頭抵上腭,等著津液出來,滿口的口水,再吞下去,他們稱之為瓊漿玉液,說是養身體的。我們修禅定的人津液遍布全身,滲透到各個部分去。今天就講到這裡。 空觀開示(14) ◎傅味琴 禅定能使身心細柔,成就光體 提要: 禅定能使身心細柔,成就光體 我們繼續講禅定對身心的作用。上次講到修禅定可以增生津液。津液非常重要,津液一遍布,首先能夠從皮膚上看出來,皮膚不再是粗糙的,而是很滋潤細柔。皮膚是這樣,裡邊的內髒也是遍滿津液,所以人就不容易老化。 “成就光體”。每個眾生全會發光,連魚也有光發出來,可是由於光微弱,一般肉眼是看不見的。 自身要成就光體就要通過修行,也就是要通過禅定。我們身體都有一個圓光,要想這個圓光能大能小,並能獲取整個宇宙的光,以及自身的光體能放出去,那就要修禅定,要從禅定的觀想中去培養自身的能力,最根本的力量還是心的力量。如果我們自身能夠增長光體,到一定的程度,非但內髒的組織能夠變得細柔,而且連它本身也會發光,乃至會化成光體。 修行人成就法身光明,就能了脫生死 我們修行人跟一般人不一樣,一般人不講成就,修行人講成就。好比說每個眾生都有佛性,可是眾生還是流轉生死,修行人就兩樣了,修行人要講成就,成就法身光明就能了脫生死了。所以我常講,如果一個修行人今世沒有成就,太可惜了,虛度了一輩子。 修行人要在法上成就,才能達到覺悟圓滿 學在前修在後,修禅定必須先學佛法 你們現在的禅定課,基本上都是在講理論,有的同學怕我太辛苦,不理解禅定課為什麼要講得那麼多?其實以後要改變方式,禅定課很多時間要用來修禅定。禅定要修的。學修學修,當然學在前面了。怕你們等不及,所以講過兩個觀就可以修了。否則觀太少,你也修得沒勁。尤其是第一個觀——跏趺觀,觀想自己跏趺坐的樣子,有人會想這個姿勢有什麼好想的?我老早知道了。 傲慢容易產生偏見,沒學過的法還得從頭學起 來報名的同學,有個別自己認為層次比較高,學過的東西比較多,可是一般的同學學過的東西比較少,層次比較低,所以水平參差不齊,對講課的要求也不一樣。說句實在話,眾生都要度,非但層次低的要度,就是脾氣壞的也要度啊。招生簡章上定的課程並不是頭一天就能講得完的,你層次比較高,可都是過去學的東西,咱們講的課你可沒學過,還得從頭學起。 所以傲慢就容易產生偏見,容易產生邪見,容易著魔。如果傲慢力量不太大,還可以挽救,傲慢的力量大了就扭不過來了。好比農村的牛,它在聽話的時候。你叫它往哪兒走,它就往哪兒走,繩子一拉它就走了,你叫它耕田,它就耕田,很聽話的。可是如果它認為你不對它對,你再拉也拉不動。牛脾氣一發,你往這邊拉,它偏往那邊走。意思就是“你錯了,要往那邊走”。這個農民過去天天是往那邊走,因為今天得往這邊去拐一圈,牛不懂人的心態,傲慢起來人拿它沒辦法。 ◎傅味琴 妄念要修止,修觀要懂法義,佛教止觀雙運 提要: 認識淺才叫淺,認識深才是深, 一般都反映我的講課深入淺出。你覺得淺,是你認為你沒有拿到深的東西,如果你認識到我講的意義很深,你就不會說淺。但是世間上人都有這種習氣,聽得懂叫淺,聽不懂叫深。可是你聽不懂,這個課能起什麼作用?要聽得懂,能理解其中的深,這才是對的。以前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一天幾個學生去看他,他正在洗手間剃胡子,學生問老師:“成功的密訣在哪裡?”梅蘭芳說:“天天刮胡子。”你也許會說,“這算什麼話?天天刮胡子我會不懂嗎?”“天天刮胡子”,淺的來說,就是天天刮胡子,深的來說,始終如一就是成功的秘決。 抄東抄西,都是別人的智慧, “開發根本智”。要開發根本智不是光靠聽講還要修禅定。我從前在幾個佛學院講過課,有的老師講課我也聽過。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師准備了很多材料,他講課涉及的內容很多,所以他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備課。他很辛苦,也算一位好老師,可是他沒有開智慧。你抄東抄西,那都是別人的智慧。 再舉個例子,現在所謂參禅的,就這幾個話頭:“念佛是誰?”“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使還有別的,也沒幾句,全是從前人的話,這麼長年代來,也沒有悟到另外一個話頭。從前這些話頭那是禅師真正悟出來的。後人學來變成了口頭禅、斗機鋒,比誰的嘴唇皮最薄,誰最會講。禅不在嘴巴上,禅是在心裡。 悟的人才是真懂,學來的並非真懂 人們稱唸佛最容易,其實還有比唸佛更容易的法門。我當年在佛學院,一位老法師來講禅宗,他一只手指一伸,“喏”,叫大家回答啥意思。有個老居士舉手表示,“我懂”,他是悟了懂的嗎?因為他從前聽過才懂,可不是參出來的。這麼簡單我一學也會,“喏”最方便,可是往往說的人也不懂,聽的人也不懂。 方便不宜太過分, 唸佛法門是方便法門,別搞成了說的人也不懂,聽的人也不懂。問他“阿彌陀佛啥意思”,有個地方解說,“阿彌”是一個人,“陀佛”又是一個人。還有個地方解說是“謝謝你”。問他西方在哪裡,“西方就在西方”,或者回答你:“咱們這個娑婆世界往西。”等於沒有講。人世間說西方是根據太陽,太陽下去的方向叫西方。可是地球是在轉的,你說這兒是西方,轉過去了,西方還在這兒嗎?“你說這個人往生了,怎麼他還躺在床上?”“屍體怎麼去?”那麼什麼東西走了?“不知道。”嘴上人人都會說,一聽就會說,這也方便得太過分了。 佛法甚深,不講清楚,就把法低級庸俗化了 學表面,學一言半句,這種方便沒用的,否則佛為什麼叫我們深入經藏?叫我們“願解如來真實義”呢?當然學的人不懂可以理解,因為他在學嘛。問題是當師的、當法師的、當大居士的、當善知識的,你為什麼不講講清楚呢?佛法沒有這麼低級、庸俗、簡單,佛法是甚深甚深,極其廣大的。即使我們聽法能夠獲取法上的智慧,學來的還是後得智,不是根本智。 妄念要修止,修觀要懂法義, 根本智要在禅定中開發,止住妄念了,還開發不出根本智,否則外道也能了脫生死了,也能成佛了。外道光修止,我們還要修觀。觀還不能觀錯,還要懂法義,這樣觀跟法義就合在一起了。要通過長期這樣的磨練才能開發根本智。但是開發根本智以後,人頭頂上也不會長出花冠來,那變成天人了,也不會長出兩只牛角來。還是跟普通人一樣,僅僅是他理解的法義很深,你聽了他講法才能辨別出來。 ◎傅味琴 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 提要: 證果亦是平常人,平常心並非世俗心 連證阿羅漢果的人,也跟平常人一樣,照樣吃飯睡覺。所以禅宗有句話,“什麼是禅?吃飯睡覺”。意思叫你不要有分別心,你吃飯盡管吃飯,睡覺盡管睡覺,只要不打妄想就是禅。阿羅漢沒有煩惱,所以禅宗還有句話,“平常心最可貴”。我們不能錯誤地理解成:那也用不著修行了,我永遠做個平常人。你這個平常並非那個平常,你必須在世俗的平常上提高提高再提高,提高到“啪”一下,你的心能普及一切,能有這個突出,裡面的質量就不同了。 修禅定人雙眼有神,但證果還得斷盡煩惱 說得明白一點,阿羅漢跟普通人一樣又不一樣。阿羅漢莊嚴得很,你好好持好250條戒也莊嚴得很。阿羅漢兩只眼睛很有神,因為有人看過1949年圓寂的阿迦曼尊者的照片,他是世界公認阿羅漢,他兩只眼睛就與眾不同。那麼有人說我兩只眼睛像兩道光,那我也是阿羅漢了?不能根據這一點,要根據他證到的境界。阿羅漢有阿羅漢的境界,雙眼有神有什麼稀奇?你修修禅定也雙眼有神。不同的就是阿羅漢沒有煩惱,你有煩惱。你雖然有時候沒有煩惱,但是一會兒煩惱又起來了,阿羅漢他煩惱不會起來的。 有定力能一目十行,有智慧能悟百法 所以開發了根本智以後,還是跟普通人一樣,不同的僅僅是你悟不到的他能悟得到,你通不過的他能通得過。這個通得過不一定是指一座高山穿過去,是指智慧的境界通得過。一個法,你只能說一個法,你想說五個法,你還得准備五個法,開了根本智以後,一個法能說一百個法,因為他能夠悟到一個法裡邊包含著無量法。等到有智慧的人講出來,你會說:哎呀,我怎麼想不到?區別就在這兒。 要開發根本的力量,首先要止住妄念,還要好好修觀,這樣子到後來身心就完全變掉了。舉個例子“宗師一目十行”,就是看書能夠一下子就看十行文字。能海上師的師父當年口傳《大藏經》,他是背誦的,那當然不是普通人。這都是由定力開的智慧。 苦學聰明非定力,佛弟子不修禅定真可惜 一個有善根的佛弟子,憑他的苦學聰明,也能講經說法。可這不是由定力所開的根本智,這是憑他的天賦以及苦學成就的,也不過是文字般若。打個比方叫隔靴搔癢,可沒有真正搔到皮膚上去。所以不喜歡修禅定的人真可惜,可能過去世他也不喜歡修禅定,養成不喜歡的習氣。所以我常說我要培養的不是佛學專家,而是培養修行人。戒能夠持得起來好哇,但你沒有定,開不出智慧的。 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有別於世智 “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有別於世智。”佛法的智慧跟世間上的智慧有區別的,佛法的智慧是出世法,是無漏智慧。無漏就是沒有漏洞,只有無漏慧才能夠圓滿,有漏慧永遠不會圓滿。一個臉盆有了漏洞,即使水灌滿了,一會兒又漏光了,這是假滿,不是真滿。假如面盆沒有漏洞,你灌滿了水一直是滿的,它不變的。 從法義上解說,漏就是煩惱。有漏智慧,這個智慧裡面本身有煩惱、有世俗知見。無漏智慧裡面沒有煩惱,世間上的名人、專家學問都很廣博,如果他有一點傲慢,只能稱這個人知識廣博,可夠不上佛法的智慧。即使他也會講,可是他自己沒有拿到。所以我常說,在智慧的詞典裡沒有傲慢兩個字。傲慢是煩惱,無漏智慧裡面沒有煩惱。你接受了無漏智慧,可是你起煩惱了,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得到,沒有證到。你把煩惱斷掉了,越學越不傲慢了,這時你才真正得到。 空觀開示(17) ◎傅味琴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提要: 只會講,不會修, 智慧要根據你有沒有煩惱說話,不是根據你看過多少書,會講多少法。那樣的人在世間上可以被稱為老師,真正修行可不是那麼回事情。你即使會講菩提心,你把佛學詞典上所有解說全部抄下來,你也只是會講菩提心,你可沒有修出菩提心的力量來,你只會受人恭敬,因為你會講法,可是你度不了眾生。度眾生了生死,首先自己要斷煩惱,度眾生成佛,首先自己要圓滿菩提心。 有為法是泡影,無漏法要去悟 佛法的智慧是出世的無漏慧,世間上的智慧稱為有漏慧。《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漏法,就是夢幻泡影,你怎麼可能在這裡邊成就,在這裡邊圓滿?“如露亦如電”,剎那就要變。“應做如是觀”,叫你做這樣觀想。其實每部佛經全有叫你作觀想,你們唸《藥師經》,看不出裡面有修禅定的觀想方法,可是我教的藥師觀就是從《藥師經》裡來的。佛經裡面的智慧、修持的方法豐富得很,要你自己去悟。 例如:藥師佛的第二大願說將來成佛時,要內外明澈,光明廣大,這個有點文化的人都懂。內,是自己,外是外面,明澈,光非常亮。可是你再想想呢,裡邊有極好的修法。 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 末法時期眾生,一定要善知識教你怎麼修怎麼修,給你講明白了你才懂。其實佛法包羅萬象,修證全在裡邊。你不悟,不能解如來真實義,僅僅是聽到了。聽了你還要評論,“太深了”,“太淺了”。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對於正法,最好自己好好去思考,如果他講錯了,對於偏見邪見,你倒可以評論:這個錯了。錯在哪裡,要根據佛經怎麼說的。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根本智有別於世間智。世間上的智慧,我們講經說法的人也經常在講,那是舉舉例子,打打比方,啟發啟發。可不要把世間智說成是出世法。 出世的智慧有別於世間智慧。咱們講一些世間上的智慧是可以的,可不要搞顛倒了。佛教、道教、儒教是三家,不是一家。如果是一家,比如頭上戴一頂道冠,身上披一件袈裟,腳上穿一雙從前做官的高靴,一看就把人嚇壞了。用世間法舉例子也要把佛法講清楚,一個是出世的無漏智慧,一個是有漏智慧,有跟無怎麼能夠合得起來呢?油跟水能合在一起嗎?合不起來的。 修行人沒時間學世間法, 我們不能把佛法這種高尚的、清淨的、偉大的智慧去附和世間上的教育。千萬不能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你出世的無漏智慧都來不及學,還有時間去學世間上的東西?你們要問了:那你怎麼開英語課開醫學課?這是佛講的,所以我開。佛講四緣生活,其中就有醫藥,我們學一些醫術,免得出家人到醫院去看病不方便。比丘尼看見男醫生來了說:“別碰我。”那你怎麼看病?比丘去看病,護士全是女的,“你走開點,打針別碰著我身體。”“不碰著你,咋打針啊?”這種事情可麻煩了。咱們學一點醫藥,小毛小病自己也好看看。 如來當年游化諸國,你們將來也要游化諸國,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學多國語言,只學一門英語就可以了。所以醫藥在生活中需要,英語在度眾生上需要,但是不要太多了。怎麼叫太多了?歷史地理,幾何代數,還學唱歌舞蹈,如何打乒乓,這個佛學院太不像樣了。今天就講到這兒。(2001.4.12 第五講完) 空觀開示(18) ◎傅味琴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提要: 學修空觀~然欲得此利益,務必學修空觀,空則身心調柔,空則輕安,空則轉四大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今天繼續講空觀。“然欲得此利益,務必學修空觀。”我們要在禅定中獲得利益,無論是調柔身心、生起喜觸輕安、引發神通前相、治療疾病乃至開發根本智,一定要學修空觀,修行打基礎也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從空到空。假如一個人樣樣放不下,煩惱也沒有空掉,世俗心沒有空,什麼成就也不會有。要想空得先學理論,還要去實修。具體的修法都在禅定裡。 空則身心調柔,調柔了才能成器 “空則身心調柔,空則輕安,空則通,空則轉四大”,空了你身心才會調柔。戒定慧的目的就是為了身心調柔,調柔了方才能成器。不調柔不行,勉強的東西都不好,容易壞。比如烙餅,你不下功夫把面粉揉得很軟,做出來的餅就不好吃,硬梆梆的。你們都吃過年糕。現在是用機器做年糕,又快又方便,可是大家還是喜歡人工做出來的。人用兩只手把面粉揉得很熟很熟,又柔又細滑,那樣做出來的年糕就好吃。機器到底是機器,沒有感覺的,人在揉面粉的時候他兩只手有感覺,能知道揉的功夫到家了沒有。再比如做陶器瓷器,你也要把坯泥調得很柔,否則送到火裡去燒,容易裂開來。馴馬也是這樣,野馬要變成良馬,就要把馬的野性調伏,要調得它很聽話,這匹馬才能做供獻,否則它的野性一發作就起破壞作用。人為什麼能調伏野馬?不是因為人的氣力比馬大,是人的智慧比馬大。人用智慧對馬進行種種的調伏。 佛調伏眾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眾生也是這樣,尤其是南洲眾生,脾氣剛強,難調難伏。佛稱為調御丈夫或者叫調御師,專門調伏眾生的野性。我們作為佛的弟子,要接受佛對我們的調伏。佛調伏眾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你受了戒不准犯戒,犯戒下地獄。佛是如實而說,你根據戒條去修行,這就是調伏,所以戒又稱調伏戒。禅定也是調伏你心裡的煩惱習氣,止住你種種動搖不定,使你能安定下來。慧呢,使你明白一個人要細,不要粗。粗野的人沒有好結果,一時的任性最後吃虧的還是你。《薛剛反唐》的歷史故事裡說,薛剛看到仇人的兒子,就把他從馬上拉下來,一拳打死,結果被滿門抄斬,連小孩子也殺了,這是封建王朝最重的一條法令。那些被砍頭的眷屬,可沒有叫他闖這個禍,所以粗暴一點好處也沒有。 注重威儀是調柔身心的方法 身要調柔,心更要調柔。注重威儀這是調柔的一個方法,身子動作不要太快,要穩重一點,文雅一點,尤其是出家人,走路要緩緩地走,除非是有緊要的事情,那麼可以加快一點腳步,而且不能搖動得太厲害。真正威儀好的人,走路即使快也不搖的,就像一股風那樣。 培養修行人的耐心就能把粗心調細 聽說從前大寺廟裡的小和尚就有這樣的功夫,人雖然忙,穿來穿去的,身子卻不動搖。他們那裡運用種種方法調柔他的心,不一定完全叫他打坐,還有別的方法。比如說供燈要供很多,燈是銅做的,中間有個孔孔,燈芯就插在這個孔孔裡。燈芯不完全是棉花,棉花太軟要倒下來,也插不進去。它裡邊是一根削得很細的竹簽,棉花鋪勻了,卷起來。所以小和尚整天就在卷燈芯,利用這種工作,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耐心,就起了調柔作用。有耐心的人心就細了,沒耐心的人心就粗。 空觀開示(19) ◎傅味琴 修行如治病, 提要: 修行猶如治病, 修行想成就,要有極大耐心。可是人們對於修行的進步似懂非懂。你以為沒進步的時候,恰恰在進步,僅僅是這個變化你主觀上體會不到;你以為進步的時候,倒不一定進步,這是以前的功夫體現出來,等你感覺到的時候,你已經停止進步了。這是辯證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這種道理。 從前我跟一位類似按摩推拿的老醫生學醫。他這一套醫學很奇怪,也可以說很妙,如果病人感覺到最近全身不舒服,老醫生笑笑:你在進步。因為你體內在調整。你體內有病,要調整就要把原來的狀態變動,所以你感覺到不舒服。假如病人說:我最近很舒服,他說你停止進步了。因為你進步到一定程度,就安定下來了,所以你感覺到舒服,安定下來就談不上進步了。他是這麼樣分析的。 再比如說中風,你這邊中風,他說你病在那邊,反過來說的。他也講出道理來:為什麼你這只手臂舉不起來,因為那只手臂一向勞動能力差,勞動量全壓到這邊來,長期這樣,這邊受不了了,只好躺下來休息,所以不會動了。想想也蠻有道理的。知道這些道理,咱們就要明白,當你自己覺得進步快時,不要自以為是,你覺得這兩天怎麼沒什麼進步?那是你體會不到罷了。往上爬時,往往你注意不到你的進步,僅僅注意到你往上爬的辛苦,所以你們學一點辯證法很有好處。 調皮是能力用錯了地方, 還舉一個例子,你們說調皮的人好不好啊?當然不好。可是你要知道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敗家子差不多都有能力的,他腦筋動得出來,怎麼花錢,怎麼享受,怎麼欺騙,怎麼搗亂,全想得出來。壞是壞在他調皮搗蛋,如果他能轉過來,把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呢,那就進步大了,所以叫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人老老實實像小綿羊那樣,很難開智慧的,因為他全部依靠別人。你叫他明天八點鐘起來,“哦!”明天十點鐘吃早飯,“哦!”很聽話的。從來不問也從來不想一個為什麼,只有“哦”,這種孩子沒有能力的。假如一個人有能力而不搗亂,那就發揮出天才了。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所以佛說眾生大顛倒。 人消除了心理障礙就能起大變化, 最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是語言能力最強的人,古人也說: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誰最不會說話?如果是天生的笨嘴,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如果是調皮的變成最不會說話的,是誰?就是嗑巴子,人們總以為嗑巴子是殘疾,說一個字要等個半天。 從前我路過小學母校,總要朝課堂的窗戶看一看,很難忘啊。就能回憶起來,一位數學老師叫到我,問我這個題目答案是多少。我知道是十一,可是我有嚴重的口吃,這個十一始終說不出來。數學老師以為我不懂,再給我解說,我仍然說不出來,我就朝她笑笑。後來她也悟了,她知道我懂,說不出來,所以她叫我坐下,說了一句可憐我的話:作孽!可是我後來能滔滔不絕地演講,年輕時我就能連講五個小時,而且講得能快能慢,快的時候猶如黃河之水一瀉千裡,慢的時候猶如小河的水靜靜地流。古今中外,歷史上最有名,稱為唯一獨步的大雄辯家,希臘人猶太狄莫西尼,就是一個嗑巴子,後來成為雄辯家。所以會講話是真,不會講話是假。 為什麼不會講話?因為他產生了言語障礙!小孩子兩條腿靈活,走起路來能夠很快,可是這孩子不老實,剛會走就快,一急一快,經常摔跤,嗑巴子也是如此,語言能力強的人,他不肯老老實實地說話,就像開機關槍“哒哒哒……”,“叭”機關槍卡殼,開不出來了。你叫他慢慢講,他就講出來了,這是講語言障礙。他還有心理障礙,語言障礙再加心理障礙,就成病態。
佛教修空,直通彼岸了生死,叫漏盡通
·出家人不修禅定,仍會起還俗心
·禅定的快樂是沒有煩惱的快樂
·禅定能引發神通前相
·佛說“要以法度眾生”,修行人不要搞假去吸引人
·走路快得慢不下來,別害怕,停下來再慢走就行了
·妄境非定境,幻覺可不是神通前相
·通神非神通,有師不見人,是鬼通
·佛教修空,直通彼岸了生死,叫漏盡通
修行人不要搞假去吸引人
·修行要有大能力,還得修禅定
·佛弟子不聽佛的話,修行就不起作用了,佛門搞世俗,佛教就危險了
·在佛門搞名利,比愚癡的人危害更大
·禅定只學不修,能成就嗎
·學生不聽老師話,佛法也起不了斷煩惱的作用
佛門搞世俗,佛教就危險了
·佛法不要,學打坐為出功夫,禅定也成了外道求功能的東西了
·修出了神通,五欲放不下,能了生死度眾生嗎
·不想偷錢,又何必知道你口袋裡有多少錢
·外道有五通,佛教得漏盡通能證阿羅漢果
禅定也成了外道求功能的東西了
能了生死度眾生嗎
·未斷煩惱,莫求神通
·禅定能使身心轉變,除非把火滅了,水就不熱了
·法喜充滿,臉色就好了,有人好嘔氣,是跟自己在搗亂
·心理轉變了,苦惱的人不自卑了,愛死的人也愛活了
·聲波中的能量也能起到健康作用
·禅定時但使姿勢如法,也能補益體力
·禅定對身心有作用,可以感受,不要追求
·人的津液很重要,修禅定能使津液遍滿
除非把火滅了,水就不熱了
有人好怄氣,是跟自己在搗亂
愛死的人也愛活了
禅定對身心有作用,可以感受,不要追求
(2001.4.10第四講完)
·禅定能使身心細柔,成就光體
·修行人成就法身光明,就能了脫生死
·修行人要在法上成就,才能達到覺悟圓滿
·學在前修在後,修禅定必須先學佛法
·傲慢容易產生偏見,沒學過的法還得從頭學起
社會上人做好事,不過是一般性的慈善事業,修行人還懂得供養三寶,即使供養眾生,為眾生做好事,也比一般人做得好,尤其是修行人能夠法布施,這個功德最大。社會上講究精神食糧,我們修行人布施供養法也是給眾生精神食糧,可是性質就兩樣了。世俗人的精神食糧能夠豐富一個人的生活,或者提高他的覺悟。修行人法上的精神食糧可以使每個人成就。乃至能使他覺悟圓滿。我原來發心辦這個專修班,就是發心就在這兩個字上,要成就。沒有大成就,至少要有小成就。一點沒成就說不過去的。
空觀開示(15)
·認識淺才叫淺,認識深才是深,始終如一才是成功的秘訣
·抄東抄西,都是別人的智慧,要開智慧就得修禅定
·悟的人才是真懂,學來的並非真懂
·方便不宜太過分,一聽就會說,卻不知西方在哪裡
·佛法甚深,不講清楚,就把法低級庸俗化了
·妄念要修止,修觀要懂法義,外道修止,佛教止觀雙運
始終如一才是成功的秘訣
要開智慧就得修禅定
一聽就會說,卻不知西方在哪裡
外道修止,佛教止觀雙運
空觀開示(16)
有別於世智
·證果亦是平常人,平常心並非世俗心
·修禅定人雙眼有神,但證果還得斷盡煩惱
·有定力能一目十行,有智慧能悟百法
·苦學聰明非定力,佛弟子不修禅定真可惜
·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有別於世智
·只會講,不會修,只能受人恭敬,卻度不了眾生
·有為法是泡影,無漏法要去悟
·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修行人沒時間學世間法,不要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
只能受人恭敬,卻度不了眾生
現在法師講法已經出現了一種危險的情況,他把佛法跟世間法混淆了,合起來了。好比歐洲人跟亞洲人結婚,生下來的孩子,既不像歐洲人,也不像亞洲人。世間法跟佛法合起來,既不像佛法,也不像世間法。我們要用出世法去引導世間法,可不能用世間法來引導出世法。如果請我辦學,一切世俗的東西,我要全部排除掉,至於你請不請我,隨便你。我不准把世俗的東西跟佛法混淆起來。搞佛教文學、佛教美術、佛教攝影、佛教舞蹈、佛教歌曲、佛教唱念,那可不是修行。從來也沒聽見過一個阿羅漢是唱啊唱啊唱出來的。要使心清淨,要使自己能出世,要度眾生到彼岸,不斷煩惱是做不到的。
不要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空則身心調柔,調柔了才能成器
·佛調伏眾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注重威儀是調柔身心的方法
·培養修行人的耐心就能把粗心調細
消除了心理障礙,能起大變化
·修行猶如治病,往往舒服時實非進,調整時實非停
·調皮是能力用錯了地方,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就成天才
·人消除了心理障礙就能起大變化,好比“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往往舒服時實非進,調整時實非停
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就成天才
好比“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