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空觀開示(40~49)
空觀開示(40) ◎傅味琴 講於 2001.4.18 忙鬼的,把佛教變成鬼教; 提要: 把錫箔燒給菩薩的地方,佛教就滅了 那一年上海有一家,請來幾位比丘尼,兩個是年老的,兩個是年輕的,我跟她們談談叫她們去佛學苑多學佛法,年輕的聽了高興啊,卻偷偷跟我說:我師父可能不同意。他們在為這一家忙折錫箔,這家主人給我介紹,這是燒給菩薩的,名稱叫保平安。我說“菩薩還要燒錫箔?”他說:“這是師父規定的,你別說別說。”菩薩也成了得人錢財,為人消災,簡直是笑話。 沒有法,佛教就滅了。這種現象普遍得很,使社會上的人認為這就是佛教。敗壞了佛教形象,到底是有功德還是有罪過啊? 忙鬼的,把佛教變成鬼教;忙神的,把佛教 忙鬼的,把佛教變了鬼教;忙神的,把佛教變了神教;要忙法,才是真正的佛教。佛沒有涅槃時,你只要到佛那裡去,佛會給你講法的。現在佛涅槃了,你再不依靠法,怎麼辦?所以你要請師給你講法,要到善知識那裡去聽法。你不聽不學,你仍然沒得法呀。 不想出離的人,學了出離法也不會去實踐 苦谛集谛是生死流轉法,知道流轉的苦,就要把流轉的因找出來,要把煩惱斷掉。滅谛道谛是出離法,能夠出離生死輪回。假如不修苦集二谛,只要滅谛道谛法,那你不知道生死流轉的苦,你會去斷煩惱嗎?可能還認為煩惱也有好處,貪心一來,多吃一點,享受享受不好嗎?不想出離的人,學了出離法也不會去實踐的。 朝山卻不知學法斷煩惱,把煩惱一刀切斷, 現在是有很多人名義上在研究佛法,可是從不斷煩惱,從來沒有觀過苦。有人告訴我,他四大名山已經朝了七次,今年發心要朝第八次。朝山能叫修行嗎?既不懂佛法,又不學佛菩薩的修行功德,這種朝山成了佛門的旅游。拿這個時間來學學法不好嗎?學了佛法好好思惟,起了煩惱冷靜冷靜,把煩惱一刀切斷,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朝山得不到境界,想起了“走穿草鞋, 我四大名山全都朝過,一點境界都沒有,我想可能佛菩薩看見我去朝山不高興。從前老修行也說:走穿草鞋,無量罪過。還不如你花一天時間去修座禅定,所謂“坐破蒲團,無量功德”。你不修苦谛集谛,哪來滅谛道谛?你不斷煩惱,當然也不會要斷煩惱的方法。比如你不想鋪路,就不會去拿鋪路的工具。所以學佛法,要照佛法去修,一定要學圓滿,修全面,這才有希望。 觀苦谛,才能斷貪欲, 即使苦谛明白了,你修了沒有,觀察了沒有?內心生了根沒有?如果生了根,什麼五欲的快樂你也起不來喽。 集谛呢?說某某人脾氣最壞,我一看見他發脾氣就討厭。卻從來不看自己的脾氣,看不到自己的脾氣,不斷自己煩惱,怎麼了生死啊?那麼一來,滅道二谛就根本就行不起來,所以不要以為苦集二谛不重要。 斷掉煩惱總要有方法,要有工具,所以要修道谛,道谛修成就了就是滅谛,所以要“知苦思斷集,慕滅乃修道”。 空觀開示(41) ◎傅味琴 講於 2001.4.18 修四谛法,行菩薩道,才是圓滿的大乘佛法。 提要: 修四谛法,行菩薩道,才是圓滿的大乘佛法 你們假如肯發大心,悲憫娑婆世界眾生,你想修菩薩法度眾生出苦海,這好得很啊,佛最贊歎大乘功德,所以佛到後來講大乘法門。大乘經典你只要肯聽一聽,學一學,這個功德也極大。可是別忘了先把四谛法修好,這是根本法。有人說四谛法是小乘,你修四谛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度眾生,這個四谛法就是大乘,這個滅谛就是大乘的涅槃,道谛的三十七道品就成了大乘的三十七菩提分。心有大小,法無高下,所以叫不二法門。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間,鏡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不論哪本經典,全是根據四谛法講的,極樂世界的鳥,還會說苦空無常,就是世間法,照樣可以講出佛法來。人世間經常說:“做人苦啊,做人難啊”,就看你悟不悟。我五二年初進佛門,有一天在電車站等車,一個單位的大鐵門裡邊綁著一頭肥豬,所以人怕出名豬怕壯,這句話真有道理。它也懂的肯定沒好事,哇哇叫啊。我看了真難過,誰逃得過死亡?這就是死的苦。生有生苦,死有死苦。 集谛呢?人常會說:這個人盡是擾亂人,這種脾氣真壞,沒得好報。如果你說自己呢,你就在修行了。鏡子老是去照人,應該照照自己才對,看看自己有什麼不對,擦擦干淨。照自己才叫修行。 佛教流傳到今天,是從佛在 佛去鹿野苑度五比丘,說四谛法,五比丘個個證果成阿羅漢,從此三寶依次興隆,佛寶釋迦佛,法寶四谛法,僧寶五比丘。僧寶這兩個字起源從五比丘來。佛教流傳到今天,已經兩千五百多年了,是從五比丘開始的。 佛陀常講的法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阿說示告捨利弗”,那時捨利弗是印度很有名的一個外道,手下有五百個弟子,在路上遇到阿說示尊者,看他威儀非常好。捨利弗就問他,你師父佛陀,平時跟你們講些什麼?回答說:佛陀常講的法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人世間的一切,包括整個宇宙所有的現象都叫法,都是因緣而生。因緣所生法,也從因緣滅,因緣具足就出生,因緣分散就滅,所以叫“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生是由於聚合的關系,滅是由於分散的關系。 要有處所,要有發心,要有法, 我們辦佛學苑,也是因緣所生法。一要有房子,有課堂,這是環境;二要你自己要發心來學;三要有法。三個因緣具足才有你們每天的學法,缺少一個都不行。 條件具足了還會發生變化,有一個條件變化,你就學不成了。比如你來了後,心不定,又想走了,老師同學總是鼓勵你留下來,可是你還是扭不過來,走的人就學不到法了。所以條件變化,事物就要變化。好比這一只香爐,人們稱一鼎三足,三只腳壞了一只腳,擺來擺去擺不平,所以戒定慧三者不可缺少一樣。 今天下課。 空觀開示(42) ◎傅味琴 講於 2001.4.19 生滅是相對的,修行就是要 提要: 一切法性空 性空故緣生~緣即條件,因緣具足事物決定出生,因緣不足,則不出生,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條件分散事物就要滅,既然能變能滅,故緣生性空,緣聚即生,緣散即滅,故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上次講到緣起法,“一切皆是緣起安立”。捨利弗有一天路遇佛的弟子阿說示,他問:“你的師父佛陀經常跟你們說什麼法?”阿說示說:佛陀常講的法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又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一切法都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因緣聚合則生,分散則滅。生跟滅是相對的,我們修行就是要進入沒有生滅的絕對的真理境界。世間上一切都是生滅法,有生必有滅,有樂必有苦。 人生下來,究竟是喜事還是悲哀?世間上都認為是喜事,父母有了孩子,總是歡歡喜喜的,祖母有了孫子,更歡喜。可是對孩子本身來說,生下來了,只是又一世開始了,從生下來第一天開始,就一步一步走向死亡,沒有一個人逃得脫死。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世世,了脫不了。 生和死都靠緣促成, 生和死,都是靠緣促成。緣就是條件,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我跟他有緣。那必須要有他,才有這個緣啊,如果沒有他呢?即使過去世你們兩個人認得,可是今世沒有碰到,這個緣也不成立啊。一定要碰到了,才會做好朋友好同學,所以人就是完成我們自身因果的一個緣。 能悟諸行無常,即能見如來, 假如緣變化了呢?事物也變化了。兩個人見面了,出生了感情,這個緣變化了,感情就變成了痛苦。世間上一切法都是這樣,不是什麼神在主宰,也不是上帝的意志。 不斷生滅,就出現了形相,佛說一切有相皆虛妄 悟就是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了又滅,滅了又生,你說它滅,它又生,你說它生,它又要變。因為連續不斷的生滅生滅,就出生了一個形相,人們就以為這是真實,佛說出了實質:這是虛妄,一切有相皆虛妄。真實的面貌就是要知道這是緣生法,是生滅法。 佛心平等,娑婆與極樂也是平等, 極樂世界的鳥兒尚且會講佛法,你們說說娑婆世界的鳥兒會不會講佛法啊?你們聽過鳥兒講話嗎?鳥不會講話,只會叫,是吧?鳥兒怎麼叫的啊?“啾,啾,啾啾”,這就是流轉,這就是無常。聲音出來了,一會兒又沒了,又出來,又沒了。懂佛法的人就知道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平等平等,因為佛跟佛的心是平等的,只有眾生的心不平等,所以出現的環境也有區別。 空觀開示(43) ◎傅味琴 講於 2001.4.19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 提要: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 其實娑婆世界非但鳥兒會講佛法,連這只鐘也在講佛法,你聽鐘的聲音,剎那剎那在變。你看這個秒針,不斷在跳過去,諸行無常,剎那生滅,“嘀嗒嘀嗒”。時間靠這樣維持,人也是靠這樣維持,一呼一吸,一呼一吸,一樣的道理嘛。這就是佛法,你能夠悟到這個,世間上一切法都是佛法,你悟不到,你學到的佛法也變了世間法,因為你不解如來真實義。 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滅了生滅法就不再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把生滅法滅掉了,沒有生就沒有滅。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怎麼滅啊?因為生下來才有死亡,正好像痛苦從快樂來,因為離開了快樂就叫痛苦。如果不生呢?也就沒有死亡。因為有我這個人,才有我現在的老,沒我這個人也就沒有什麼老,有老就決定有死。修行人就要滅掉生滅,這一生生下來,沒有辦法了,那麼趕快學佛法的智慧,修行,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等到死了以後別再去投生喽。你再去生又有老死了。 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是彼岸 尤其是出家人,出家人了不脫生死,真是可惜。出家的目的就是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這是釋迦佛親口講的。從律儀戒開始,最後進入涅槃城,那是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叫彼岸。 對釋迦佛的話不要修改,佛法裡沒有修正主義,修改了佛法,就離開了如來當初講的話,那就不像樣。 離開世俗的污染、世事的繁忙、及對 釋迦佛只給居士們五戒,五戒清淨,佛保你下世繼續得人身。可是沒有了脫生死啊,你仍然生下來。釋迦佛給出家人的是兩百五十條戒,那是保解脫,包你解脫到彼岸。因為出家人的條件好,離開世俗的污染,離開世事的繁忙,離開種種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常就是永恆,涅槃的樂就是沒有苦的極樂, 涅槃就是常樂我淨,常是永恆,樂是沒有苦的極樂;我,遍虛空都是一個我,大我;淨,沒有煩惱的染污稱淨,這才是修行人自己的極樂世界。 有戒的方便能直通彼岸,也就不必再繞道了 釋迦佛說了那麼多名詞,形形色色的相貌,全是方便啊。釋迦佛是專心一意要使出家弟子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既然有佛法,有釋迦佛給的戒,又打了保票,有這麼好的條件,何必再要到他方世界去做眾生呢?太可惜了吧?難道釋迦佛給出家眾的戒不是方便法門?比丘戒就是兩百五十個方便法門,所有的戒定慧全是方便。因為個別人厭惡娑婆世界,而且快要到臨命終了,沒時間再繼續修下去了,那麼滿他的願,你要到他方淨土,就給你指條路。出家弟子有出家弟子的方便,可以通過這麼多的方便一直到彼岸,永遠了脫生死,那就沒必要去拐彎了。 空觀開示(44) ◎傅味琴 講於 2001.4.19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 提要: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 修行要修到什麼程度才圓滿?就是生滅滅已,再也不生死輪回了,人們稱為圓寂。圓,功德圓滿,寂,煩惱寂滅。“寂滅為樂”,修行人只朝一個目標,就是煩惱寂滅,修就是修這個滅。滅掉煩惱,就滅掉了生死,沒有煩惱,那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地,這不是人世間庸俗的快樂、包含著痛苦的快樂、惡劣的快樂,而是清淨的快樂、智慧的快樂、沒有煩惱的快樂。沒有比寂滅更快樂的東西,釋迦佛希望佛弟子都能夠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能悟一切法實無主宰的主體, 捨利弗原來是印度的婆羅門,路上聽到阿說示比丘說佛的偈,“諸法因緣生,若能解此者,則得真實理”,這可能是過去法師的翻譯不同,意義一樣的,一切諸法的根本的道理是因緣而生,它自己沒有一個主宰的主體,如果你能夠了解這種道理,那麼你就得到了真實的道,這條道不虛妄的。 捨利弗一聽之下就證了須陀恆果,因為他是外道中最有智慧的一個。所以如果外道肯轉過來,成就非常快,但是外道是很難轉。如果他肯聽法能轉過來,就有大成就。 聽佛法就會有智慧,學愚的人比外道更難轉 我們進佛門,聽聽法就會有智慧,即使沒有大智慧,智慧也在一天一天增長。智慧增長一分,愚癡就消除一分。可是現在出現相反的情況,有人進佛門多少年還是愚癡,聽到的法也不起作用。因為他兩只耳朵聽不同的法,一只耳朵聽佛的智慧的話,一只耳朵聽別人的話,“要學愚,越有智慧越不好。”這怎麼能搞得好呢?像這樣亂七八糟的佛弟子比外道更難轉過來。 有人看學智慧的人不學愚, 有一年我的學生留我在深圳過春節,有一個學生給我看一封信,這封信我還保存著。我也不要全唸了,提兩三句就可以了,“我是欲哭無淚啊”,意思就是大年初一我替你悲哀,想哭,哭不出眼淚來。你竟然跟傅老師學法,要不了多少時候你就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啦,唉,太可惜太可惜。 “小智不及愚”,當然大智慧更不及愚了, 後面又說:“你難道不知道嗎?北京有個老居士說過:小智不及愚啊”,你怎麼拋棄了愚去求智慧呢?他想不通,心裡難過,哭嘛又哭不出眼淚來。 小智慧還比不上愚,當然大智慧更比不上愚喽,那麼佛大智慧就錯了?法都是給人家智慧,從來也沒有給人家愚過,那麼也錯了?善知識講法講的是佛法智慧,那麼善知識也錯了?這是謗佛謗法謗僧的話。現在佛門裡的佛弟子受了這種影響很難轉過來。 鈍根人學愚,不是越學越鈍了嗎 八十年代各地請我去辦禅定班,來聽課的很多都是外道氣功,有很多學氣功的聽了我講課還轉過來了。可是現在聽了那些話的佛弟子,我即使跟他講了很多的話,他也轉不過來。說到後來他就說,“這是根器不同,老師講的話也沒錯,因為他是利根,我們也沒錯,因為我們是鈍根。”也不知道他怎麼知道我是利根。釋迦佛從來也沒有叫鈍根的人去愚呀,鈍根人學愚那不是越學越鈍了嘛。這是把根機作為一個擋箭牌。 空觀開示(45) ◎傅味琴 講於 2001.4.19 提要: 捨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 後來捨利弗歸依了佛陀,很快就證了阿羅漢果,而且在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連外道的修行人還在求智慧,咱們是佛陀的弟子,竟然不求智慧!對那些人來說,證果證道是沒希望了,因為他們不接受佛的話。 聽到我這些話,可能他們肚子裡還在打主意:我早就知道自己不會證果的,求了智慧有啥用?還不如愚一點頭腦簡單一點好,我是一心求往生。也不想想:你謗了佛謗了法,還能往生得了嗎?《佛說無量壽經》裡面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有法師說:犯了五無間罪的人還有希望往生,唯有謗法絕對不可能往生。愚到已經在謗法了,他還不知道。 年輕人求知欲很強,所以容易接受佛法 所以你們今天能夠到佛學苑裡來學習,你們心裡有一個最珍貴的東西,還沒有被撲滅,年輕人有,老年人已經很少有了,叫“求知欲”:想求得一點智慧,不懂的想學懂。我在福鼎兩年半,原來居士林一直請我去講法,後來在咱們佛協文教部講。開始都是老年人來,老太太普通話聽不懂,佛法也搞不清楚,叫她們提提問題也提不出來,最多提“米蟲、蟑螂怎麼辦?”慢慢年輕人來了,年齡的成分就變掉了。從這個現象來看,年輕人的求知欲很強啊,所以都來求懂了。 因緣具足,事物決定出生, “一切法性空,性空故緣生”,昨天下了場雨,外面那些紙花都不像樣了,(眾笑)就一個晚上,都斷掉,癟掉了,這就是一切法性空。一朵紙花,它的性也是無常,也是要變的,空就是要變。 “性空故緣生”,這些紙買來都是平的,可是剪出來的紙花沒有一個是平的,白紙怎麼會折得起來?因為白紙性空,靠兩只手的緣一折,就折出來了。小孩子不會折也來幫忙,搞得來亂七八糟,只好丟掉,也就緣生了破紙、廢紙、垃圾。好的也是緣生,壞的也是緣生,全是緣生。能夠緣生,就由於它性空。水即使有,太陽一曬就沒有了,也是性空。太陽光抓也抓不著,本身就是性空。水分、陽光合起來,種子就出芽了。所以有空才能緣生,有空才能夠長大。 婦女懷孕,肚子裡有了孩子,那麼肚子裡怎麼會裝得下孩子?因為子宮是空的。如果子宮裡長了一個瘤,孩子就長不大了,因為性空所以才會緣生。我們將來證初果,證二果,乃至證四果阿羅漢,也是從空緣生,你把煩惱空掉,阿羅漢果就緣生出來了。 “緣即條件,因緣具足,事物決定出生,因緣不足則不出生,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條件分散事物就要滅”,這些話都是能海上師講的,這些我前兩天都已經給你們講過了。 六道輪轉,實是形象的改變, “既然能變能滅,故緣生性空”,既然這些事物能夠變化,能夠滅掉,因緣分散,事物就沒有了。一支粉筆,原來那麼長,寫到後來變短了──能變;最後沒有了,變了粉末了,粉筆就滅掉了。可是物質不滅,所謂的滅只是形象的改變,粉末仍然是存在。你把粉末聚集起來,仍然變成粉筆。因為性空,物質不斷地緣生出來;由於緣生,所以物質的自性是空,又不斷地要壞。六道輪轉,就是形象的改變,我們煩惱種子可沒有滅掉。 空觀開示(46) ◎傅味琴 講於 2001.4.19 具足菩提心、出離心、正知正見, 提要: 緣聚即生,緣散即滅 “緣聚即生,緣散即滅”,各種條件聚合在一起,事物就產生了,各種條件分散了,事物就滅了。這間房間原是書畫院,我初來的時候,這裡有方桌,有很多書畫,那麼現在變成課堂了,會變的。怎麼個變法?你先要把書畫、方桌搬出去,首先要空。怎麼會搬空的?它本來就是搬進來的嘛,既然可以搬進來,也可以搬出去啊。這兒空掉了,再把課桌都搬進來,人們就不說這是書畫院,而說這是課堂,課堂就緣生了。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可是滅後仍會緣生 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我們每天都在緣生法裡。上課時間沒到,大家還沒有進課堂。班長一搖鈴,由於這個緣,大家就進來上課了,否則這還是空課堂,搖鈴就表示時間到喽,時間的因緣成熟喽。等會又要搖鈴下課,講課也只好停止,人又分散了。天天在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裡生活。所以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有因有緣諸法方才能生,也由於分散的因、分散的緣,諸法就滅掉了,可是滅掉了以後仍然會緣生。 一切法不生,緣起而生,緣生中不可忘性空 “一切法不生而生,所謂緣生,最要者,緣起中不可忘性空”,“一切法不生”,本來就是不生的,怎麼會生呢?因為緣起而生。一個女的本來不會生孩子的,因為喜歡了一個男的,本來不生的,碰到一個野小子的緣就生了啦。(笑聲)這就是一切法無生的道理。這樣講能聽得懂嗎?誰說佛法難懂?搖頭晃腦只會背書,這樣的講法當然人家難懂喽。佛法好懂,不過是有人悟得出來,有人想不出來而已。 一切法本無生,語言也是因緣而生 “一切法不生”,我們這個法流,第一步就是修一切法不生。文殊心咒五個字,第一個就是“阿”,又表中央毗盧遮那佛,又表法界體性智,又表一切法無生,首先就要懂得這個甚深甚深的道理。 阿,這個音極其原始也是根本。打一個比方,有兩種人是不會說話的,哪兩種人?(下答:啞巴)啞巴?(笑聲)還有一種呢?還有是未學會說話的小孩兒?可是即使他不會說話,有一種功能與生俱來,就是會發一個“阿”字音。啞巴也會,“啊,啊啊——”,因為他發音器官壞了,所以話講不出來。即使語言會失去,“阿”字不會失去,啞巴也都會發“阿”。 小孩子如果他父母是啞巴,從小沒有碰到會說話的人,長大也只會“啊啊啊”,不會說話的。 所以一切法無生,由緣而生,會說話也是緣生法,因為父母說話他聽到了,聽久了,熟悉了,父母再教他怎麼說怎麼說,那麼才會講,也是緣生的。 具足菩提心、出離心、正知正見, 一切法不生,偏偏生了,這是緣生。條件具足了,事物就要出生。你們在廚房裡看得很清楚,加什麼條件,事物就變成什麼樣:米放好了,水加得特別多,就成稀粥;水加得少,變成干飯;米飯煮好了,再加水再煮煮,又變泡飯,這些都是緣生。什麼條件具足就出生什麼事物。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也是緣生,具足菩提心、出離心、正知正見,就緣生了一個真正的能夠成就的修行人。 有是假有,空是真空, 最要緊的是,我們看到種種緣起的事物,心裡別忘記這個緣起的東西是性空。修行修來修去就是修一個空,在見到有的時候,不能忘記“有”本身是性空。過去的老法師講經有講,“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要被“有”的假相迷惑了。 性空不忘緣生,為度眾生,必須緣起種種菩薩法 “性空中不可忘緣生,”你證了空性也別忘了緣生,如果偏於空寂,那變成小乘的涅槃,永遠在空寂裡。你是解脫了,可是還有這麼多眾生要度啊,所以還要學菩薩法,菩薩法就是緣起種種度眾生的方法。 有人說是發菩提心的,可是心裡卻想:這個同學脾氣太壞,就不想管了,這就退了菩提心,所以要常聽法。法上講一切法性空,煩惱也是性空,不能把他看死,他會變好的。怎麼變好啊?要你緣生呀,你要緣生種種的法去度他,幫助他,啟發他。如果你不肯緣生菩薩法,“你叫別人去好了,我不去。”人人都像你這樣,菩薩法就沒有了。所以發了心要有行動,了解性空以後還要修緣生法。 諸法名相雖各各不同,而體性空則相同 “諸法雖有各各名,名異而體則同也”,各種法雖然名相不同,譬如這叫茶杯,這叫桌子,這叫眼鏡,這叫書,各有各的名相。雖然名相不同,而體則相同也。你們說說看,相同在哪裡啊?(下答:性空),它們都是緣生,它們都是性空。所以諸法性空,這句話要記住了,記住這句話你就會放得下,不執著了。現在下課。 空觀開示(47) ◎傅味琴 講於 2001.4.23 “自性無我,當體即空”是事物的真相 提要: ~緣起(色)安立(名),無量緣起,無量安立 “自性無我,當體即空”是事物的真相 “一切皆是緣起安立,是故遠離斷常等邊,自性無我,當體即空”,這幾句話就是我們禅定空觀的理論基礎,也是一切事物的真相,也是你們以後成就的基礎。 無量緣起,無量安立 “緣起安立,無量緣起,無量安立”,無量就是說不清多少,沒有一個數字。緣起就是緣起事物,只要條件具足,事物就緣起。人們發現了,就給它安立一個名字,安立就是安立名相。 沒有緣就沒有緣起,沒有緣起就無法安立名相, 前幾年晚報上有則消息,科學家發現宇宙有一種光體,沒有強弱,是遍布的、永恆的。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光是太陽光,太陽光並不遍布,也不永恆。太陽光有強弱,你越靠近太陽,光線越強;距離越遠,光線越弱。地球繞著太陽轉,面朝太陽就見到陽光,稱白天;背著太陽見不到陽光,就稱黑夜。白天、黑夜這兩個名詞,也是人安立的。我們人世間的白天黑夜,是根據太陽和地球的轉動,它不是宇宙的真相。 如今科學家發現的這種光是永恆的,沒有強弱,沒有強弱那就等於沒有來去。譬如手電筒一照,光從這兒到那兒,這兒就強,越是遠的地方就越微弱,因為它有來去。但是宇宙這種光體沒有強弱,科學家從各個角度測量,這個光都是一樣。科學家就給它取一個名稱,叫宇宙光。 人們怎麼會發現宇宙光?因為科學家有各種儀器,有了這些儀器,這個光就被發現了,這就叫緣起。如果沒有這些條件呢?很長的年代,科學家還不知道有宇宙光。所以緣很重要,沒有緣就沒有緣起,沒有緣起就無法安立名相。好比沒有父母就沒有孩子,沒有孩子就不可能給孩子取名字。 “一切皆是緣起安立”, 人世間所有的名詞,所有的記載、發現、發明、創造,全是緣起安立。佛講得非常圓滿透徹,“一切皆是緣起安立”,這一句話就總括了。 明白了緣起安立,就應遠離、放下斷見常見 “是故遠離斷常等邊”,我們明白了一切都是緣起安立,由於這樣的緣故,我們應該遠遠離開也就是放下,斷見常見。“邊”是邊見。 貪方便、簡單,執著自己的知見, 常見跟斷見都是片面看問題,都是不正確的。看問題必須要全面看、全過程看。假如看問題離開了佛的教導,自己去抓片面,哪怕是在佛法裡抓片面,也很難起到圓滿的解脫作用。即使你得到一點智慧,也是片面的智慧,你想在片面裡成就圓滿,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把片面改變成圓滿。一直片面下去,圓滿怎麼來呢?要圓滿的果,必須種下圓滿的因,凡事不能違反因果。貪方便、貪簡單,抓自己的知見,掉在片面裡,非但自己沒有成就的希望,而且害了很多人。 空觀開示(48) ◎傅味琴 講於 2001.4.23 緣起性空是根本法,悟到了能證阿羅漢果 提要: 無知的人聽了佛法還會知,佛門裡的人有了邪見, 佛門裡的人把佛法搞成片面,那是邪見,比佛門外邊的人說佛法是迷信還要可怕。說信佛迷信的人是無知;無知的人將來聽了佛法還會知,有了邪見如果不糾正,會一直邪下去。 哪怕正知正見尚存在星星之火, 如今這種搞片面的風氣擴大得很快,很使人擔憂,對於佛法未來總是覺得沒有辦法。但是我們反過來應該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圓滿佛法的正知正見還存在,哪怕是星星之火,好好地保護,好好地引導,它照樣能發展起來。 從前有位老醫生說,病人即使病重,醫生如果能找到他體內一點生命力,還是有希望的,趕快把它保護起來,讓它慢慢發展開去。 同樣,現在末法時期的佛門毛病非常嚴重,有正知正見的佛弟子哪怕是星星之火,應以全力保護,如果任憑腐朽的細菌去污染它,就是活人也要死了。 緣起性空是根本法,悟到了能證阿羅漢果 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是根本的法,是如來正法,如來所悟到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初鹿野苑五比丘能夠證阿羅漢果,也就是這個道理。 事物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 什麼叫做常見?他認為事物可以一直存在下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可是人們偏偏去追求這種虛妄不實的東西,作為無聊的精神寄托。人們到現在還在熱衷於聽好話、討口彩,這在我們信佛、懂法的人看來全叫迷信。 哪有天天“花好月圓”的, 譬如“花好月圓”,月亮一個月只圓一天,哪有天天月圓的?而且圓了就要缺。迷信的人不尊重現實,只憑自己心裡希望,自我陶醉,這就是從前批判的唯心主義。那可不是佛經裡的“一切唯心造”的“唯心”,意義兩樣的。 “花好”,花不可能不枯,除非秋天不來,秋天會不來嗎?如果花一直好下去,種子哪裡來?蘋果花一直開下去,你蘋果也吃不到。一切都無常,剎那剎那在變,哪有天天月圓?天天花好? “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我年輕時寫的這兩句話,就把花好月圓否定了,所謂“花好月圓”全是哄人! 聽好話高興,聽丑話生氣, 哄人的時候盡說好話。聽到一句好話人就高興,就相信好事一定會來;聽到一句壞話,就生氣冒火,好像被他這麼一說,今天晚上肯定死了,哪有這種事情?人家說你長命百歲,你也不見得活到一百歲;人家說你要死了,你今天也不見得死。如果你不相信這些話,你生什麼氣?高興什麼?聽好話高興,聽丑話生氣,就因為你相信這些話了嘛。 說死卻沒死,說歸天了,誰看見了? 我常說我快要死了,可說了多少年到現在還沒死,所以事實證明,不靈的。 這個人死了,假如人家說他下地獄了,嚯!家屬就要冒起火來了;人家說他歸天了,家屬高興。說死了歸天,你看見了? 被語言名相勾住了,人就會起貪瞋癡 人們就是利用語言的名相去給他人刺激,引起人家的煩惱;有的佛弟子心裡沒有佛法的智慧,只有迷信的種子,常被語言的名相所迷惑。 空觀開示(49) ◎傅味琴 講於 2001.4.23 聽了佛法不實踐,“保證”能得解脫嗎? 提要: 離開緣起性空的佛法,你信誰,就迷信誰 懂得佛法就知道,“一切皆是緣起性空”。條件不具足,事物決定不出生,隨便你從早說到晚,也不會變成你說的那樣。條件具足,事物決定出生,擋也擋不住的。 婆婆對媳婦第一胎生了女兒很不高興,她盼望第二胎是個兒子。你再盼望,不會因為你盼望是兒子而生兒子。有人說佛是萬能的,那麼佛怎麼不保佑你生個兒子啊?離開了緣起性空的佛法,你相信誰就是迷信誰。 時候不到,生不下來;時候一到,想別生也得生。 媳婦懷胎五個月,婆婆催媳婦:“快生吧,我要抱孫子了,急死了。”五個月生得下來嗎?急死了也生不下來啊。兒子卻天天發愁:再生下來,計劃生育超標可不得了,要罰多少錢,快別生吧。你想別生,到時候仍然生下來。 人們常說“保證”,一旦事物發生了變化,誰能保證誰呢?法雖能使眾生得解脫,但你不聽法,或聽了法不去實踐,又怎能保證你得解脫呢?騙子常說“我保證”,這種保證能算數嗎? 不要相信人說的話,上當受騙就因為心會變的 還有一句話,比保證還厲害,就是:“你為什麼不相信我?”這麼一說人家只好相信了,結果上當受騙。所以佛說:不要相信人說的話。即使他說這個話的時候是不假,可是心要變的,也許到明天就變掉了,又怎能相信呢? 文人跟畫家差不多, 還有許多好話,都是文人玩弄筆墨上的花巧。譬如“壽比南山”,南山再高也高不到天上去,還是有頂啊;“福如東海”,掉在東海裡不要淹死啊?文人跟畫家差不多,就是塗塗顏色罷了,這叫修飾名詞美。畫中的樹可不是真樹,畫中的月亮到了黑夜也不會放光。 修飾名字美,並非真修行, 在名字上做修辭,可不是修行人干的事!有些出家人,沒出家之前是讀書人,出家了以後,仍喜歡作詩、寫書法,從前還有下棋彈琴的。其實出家了這些就不應該搞了!出家人講究威儀,講究清淨,可不是講究文人雅事。 如今有些年輕的出家人已不再寫字、彈琴,是不是在修行?不是,比當年會寫詩作畫的更糟糕了!他們寫的字像蚯蚓,寫的詩是打油詩。 在僧團裡作客,竟然滿盆煙頭, 我曾住在一個寺院裡,隔壁客房裡的客人都是年輕的出家人。我每次路過,看到每個門口放個凳子,不知是否是坐觀山景用的;有時門開著,還有人仰天躺著;門口放個大簍子,丟的都是垃圾;還有一只面盆,面盆裡放點水,水裡是煙頭,這還是請來的客人。都是來參加本院老和尚的圓寂追悼會,因為老和尚頗有名望。 追悼會上,台下居士都排得好好的,台上面有不少是年輕的出家人,開始是一個人東看看西看看,隨便說話,慢慢說話的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還嘻嘻哈哈笑,這叫沉痛哀悼嗎? 一會兒又有人靠在旁邊一個年輕比丘身上,一會兒用手臂去摟著他,一會兒半躺著,一會兒兩只腳翹得高高的,這像什麼呀?這些來參加的人都是比較有關系的,我眼睛盯著看他們,看久了,我就一只手伸過去,朝他指,意思叫他腿放下來,沒用,他們沒看見我。(眾笑)
忙神的,把佛教變成神教;
忙法的,才是真正的佛教
·把錫箔燒給菩薩的地方,佛教就滅了
·忙鬼的,把佛教變成鬼教;忙神的,把佛教變成神教;忙法的,才是真正的
佛教
·不想出離的人,學了出離法也不會去實踐
·朝山卻不知學法斷煩惱,把煩惱一刀切斷,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朝山得不到境界,想起了“走穿草鞋,無量罪過,坐破蒲團,無量功德”
·觀苦谛,才能斷貪欲,修好道谛,才有滅谛的成就
變成神教;忙法的,才是真正的佛教
這才是走上了修行的路
無量罪過;坐破蒲團,無量功德”
修好道谛,才有滅谛的成就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間,鏡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修四谛法,行菩薩道,才是圓滿的大乘佛法
·苦集二谛就在人世間,鏡子能照自己才叫修行
·佛教流傳到今天,是從佛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的
·佛陀常講的法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要有處所,要有發心,要有法,三個因緣具足就能學到法,少一個就
學不到法
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的
三個因緣具足就能學到法,少一個就學不到法
進入沒有生滅的絕對的境界
·生滅是相對的,修行就是要進入沒有生滅的絕對的境界
·生和死都靠緣促成,人就是完成我們自身因果的一個緣
·能悟諸行無常,即能見如來,連如來都見不到,怎能成佛
·不斷生滅,就出現了形相,佛說一切有相皆虛妄
·佛心平等,娑婆與極樂也是平等,眾生心有分別,所以出現的環境也有區別
~一切法不生而生,所謂緣生,最要者,緣起中不可忘性空,性空中不可忘緣生,諸法雖有各各名,名異而體則同也。
生滅是相對的,修行就是要進入
沒有生滅的絕對的境界
人就是完成我們自身因果的一個緣
連如來都見不到,怎能成佛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一切都在行,一切都在運轉,由於行、由於運轉,事物就不會永恆。做人從小長到大,這就是行;長大了又變老,也在行;老了又死了,也在行;中有身又去投胎了,又是行,只要有行,就不會停止。都是剎那剎那在運動,剎那剎那在變化,所以稱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永恆不變,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佛法就是講的這個。你能悟到這個,就能解脫生死,就能見如來,否則你是見不到的。連如來都見不到,你怎麼成佛啊?
眾生心有分別,所以出現的環境也有區別
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能悟世間生滅法,世間法也成了佛法,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流轉生死就是生滅法,滅了生滅法就不再有流轉生死的苦,所以說“生滅
滅已,寂滅為樂”
·永遠不生不滅、完全寂滅的境界,就是彼岸
·離開世俗的污染、世事的繁忙、及對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
的境界
·涅槃的常就是永恆,涅槃的樂就是沒有苦的極樂,涅槃的我就是遍虛空的
大我,涅槃的淨就是沒有煩惱的染污
·有戒的方便能直通彼岸,也就不必再繞道了
不解如來真實義,佛法也成了世間法
有流轉生死的苦,所以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五欲的貪瞋癡,完全有條件達到涅槃的境界
涅槃的我就是遍虛空的大我,涅槃的淨就是沒有煩惱的染污
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功德圓滿、煩惱寂滅,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能悟一切法實無主宰的主體,外道也能轉得快
·聽佛法就會有智慧,學愚的人比外道更難轉
·有人看學智慧的人不學愚,會悲哀得哭不出眼淚來
·“小智不及愚”,當然大智慧更不及愚了,那麼佛也錯了、法也錯了、善知
識也錯了
·鈍根人學愚,不是越學越鈍了嗎
才是非常寂靜、極其快樂的境界
外道也能轉得快
會悲哀得哭不出眼淚來
那麼佛也錯了、法也錯了、善知識也錯了
捨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
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捨利弗有智慧,所以證了阿羅漢果,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年輕人求知欲很強,所以容易接受佛法
·因緣具足,事物決定出生,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
·六道輪轉,實是形象的改變,煩惱種子可沒有滅掉
愚人謗了法,自己還不知道
條件變化,事物也變化
煩惱種子可沒有滅掉
就緣生了一個真正能成就的修行人
·緣聚即生,緣散即滅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可是滅後仍會緣生
·一切法不生,緣起而生,緣生中不可忘性空
·一切法本無生,語言也是因緣而生
·具足菩提心、出離心、正知正見,就緣生了一個真正能成就的修行人
·有是假有,空是真空,不要被“有”的假相迷惑了
·性空不忘緣生,為度眾生,必須緣起種種菩薩法
·諸法名相雖各各不同,而體性空則相同
就緣生了一個真正能成就的修行人
不要被“有”的假相迷惑了
·“自性無我,當體即空”是事物的真相
·無量緣起,無量安立
·沒有緣就沒有緣起,沒有緣起就無法安立名相,“宇宙光”也是靠緣起而
發現的
·“一切皆是緣起安立”,就把人世間的一切總括了
·明白了緣起安立,就應遠離、放下斷見常見
·貪方便、簡單,執著自己的知見,掉在片面裡,非但沒有成就,還害了
很多人
是故遠離斷常等邊
~緣起非斷,性空非常,一切緣起不執斷常見
“宇宙光”也是靠緣起而發現的
就把人世間的一切總括了
掉在片面裡,非但沒有成就,還害了很多人
·無知的人聽了佛法還會知,佛門裡的人有了邪見,不糾正就一直邪下去
·哪怕正知正見尚存在星星之火,好好引導也能發展起來
·緣起性空是根本法,悟到了能證阿羅漢果
·事物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人們偏偏熱衷以聽好話,討口彩作精神寄托
·哪有天天“花好月圓”的,“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
·聽好話高興,聽丑話生氣,全是因為你相信了這些話
·說死卻沒死,說歸天了,誰看見了?
·被語言名相勾住了,人就會起貪瞋癡
不糾正就一直邪下去
好好引導也能發展起來
人們偏偏熱衷以聽好話,討口彩作精神寄托
“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
全是因為你相信了這些話
·離開緣起性空的佛法,你信誰,就迷信誰
·時候不到,生不下來;時候一到,想別生也得生。聽了佛法不實踐,
“保證”能得解脫嗎?
·不要相信人說的話,上當受騙就因為心會變的
·文人跟畫家差不多,畫中的月亮到了黑夜也不會放光
·修飾名字美,並非真修行,出家了,就不能再愛好琴棋書畫
·在僧團裡作客,竟然滿盆煙頭,追悼會上嘻笑輕浮,卻無半點沉痛哀悼
聽了佛法不實踐,“保證”能得解脫嗎?
畫中的月亮到了黑夜也不會放光
出家了,就不能再愛好琴棋書畫
追悼會上嘻笑輕浮,卻無半點沉痛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