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明月觀>帶修前的開示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學修要有步驟,戒定慧要全面 提要: 月表大悲~悲心廣被,拔濟他苦,如月清涼,人皆樂見。 悲心(決定代他受苦)~拔苦心,若發願代眾生受苦,把眾生視作我,因之把我執忘了,我執一沒有,就等於諸苦沒有寄托的地方,就反能解脫苦,此謂不思議解脫門。 頌: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 初地菩提心~以地、金、月、火喻之。 地~平等 金~純潔 月~大悲 火~智慧 登初地,如鳥出籠,因得無我境界,或見利他功德,凡夫口頭上說無我,實未證得無我。 你們有的同學問修行怎麼修?這個范圍就廣了,主要是要有步驟地學,有步驟地修,總括起來就是修戒定慧。在我們這兒,一進門你就能體會到,我們處處在修戒定慧。比如我們有規章制度,有紀律守則,這是屬於戒的部分;我們天天修禅定這就是定,我們天天聽法這就是慧。哪怕你學得很簡單,也要抓全面,戒定慧都需要。所以我們今天學禅定,必須要守紀律,也必須要聽佛法。 修禅定要學佛法,佛法一個偈, 我們講的禅定是佛教的禅定,當然要聽佛教的理論。佛法的智慧非常廣博淵深,即使你聽得很少,只聽到幾句話,乃至於一個偈,你照樣可以獲得很大利益。而且這個利益是全面的利益,長久的利益,也是你終身的利益。從前我在好幾個大城市都有開辦禅定班。那是80年代,氣功非常風行,所以禅定班裡也有佛弟子來,也有社會上人來。社會上來的一般都是學氣功的,因為他們氣功界的人認為禅定是“無上功法”。連釋迦佛生下來,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他們也說這是功法。他們把釋迦佛也稱作大氣功師,這真是笑話了。他們認為這是抬高釋迦佛,實際上是貶低釋迦佛。這些學氣功的總是不耐心聽我講課,認為他們是來學功法的,你有什麼功法拿出來,咱們學好了就可以走路嘛。講來講去,要做好人要了生死,了生死跟我有啥關系呀? 佛門沒有功法,只知打坐不知佛法形同外道 所以跟大家說明白,咱們不是氣功,也沒有功法,咱們是按照釋迦佛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要聽佛法,使你明白,修禅定將來能使你證果成道,所以教證二法全都需要。如果不懂佛法,光學一點修禅定的方法,那形同外道。無論修什麼法門,你沒有法就沒有門,那叫盲修瞎練。所以我每次教禅定都要講許多理論,這些都是我整理出來的,多少會跟我們修的禅定相應。 月表大悲,念念不忘苦難的眾生就是菩薩心腸 今天給大家講《明月觀》,昨天的課還沒有講完,只能夠暫時先停下來,否則課就講不完了。我總有一個想法,你們禅定營是公司組織的,是集體行動,有規定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去,但假如你們有條件的話,平時可以來小住。那就沒有時間限制了,就能夠聽得全面一點。這幾天的講課是根據你們三天的時間來講的。 我們今天講的明月觀,月表大悲心。修慈悲心非常重要。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每個眾生都對他敬仰,苦難的時候都以觀世音菩薩為依靠。觀世音菩薩名聞十方,尤其在中國,連學外道的也口口聲聲觀世音菩薩。說到觀世音菩薩,我有個小故事,從前有個華僑,邀請我一起去翻譯一本書,因為我漢文好,他外語好。他剛剛信佛,有一天問我,“觀世音菩薩是怎麼解說的?”我回答,“觀聽世間上苦難的聲音。”他一聽,馬上稱“高”。其實這是佛弟子都應該懂的常識。耳朵要聽苦難的聲音,眼睛要去看苦難的人,心要念念不忘苦難的眾生,這就是菩薩心腸。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菩薩悲心,拔濟他苦,如月清涼,人皆樂見 提要: 菩薩心裡只有眾生,唯獨沒有自己,如母愛子 如果你肯學菩薩行,一切痛苦都沒有了,痛苦都是從“我”而來,菩薩心裡只有眾生,唯獨沒有自己。沒有自己,從自己身上產生的痛苦也沒了。菩薩很辛苦,可是對菩薩來說,這是一種快樂,他再辛苦也不會丟掉眾生,就好像母親,許多母親的牢騷話,你千萬別相信,她稱自己的兒子是討債鬼、冤家,如果沒有孩子,自己現在可以多快樂。假如你跟她說,“那麼你把孩子送給我吧,你也別苦了。”她馬上把孩子抱得緊緊的,生怕你搶走。 把注意力轉移到對別人的關心上去, 如果一個人不為自己只為別人,痛苦就沒有了。母親肚子疼,她發現孩子也在肚子疼,就去給孩子按摩肚子,自己肚子疼倒沒感覺了。這不是說空話,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注意力轉移。我從前搞心理治療的時候,經常采用這種手法,注意力一轉移病就變好了。 眾生對菩薩無所不求,菩薩累壞了,也從不後悔 菩薩為什麼稱大悲?因為菩薩的心都在眾生身上,尤其觀世音菩薩悲心極其廣大。我們信佛的人,有兩個毛病,一個毛病,不管大事小事,哪怕一點點小事情全求菩薩保佑,特別是求觀世音菩薩。大事情比如從前上海房子特別緊張,就求菩薩保佑我買的房屋獎券中頭獎,乃至兒子出國,孩子考大學,女兒嫁個好老公,都求菩薩。小事情呢,有點頭疼肚痛也求觀世音菩薩,還好觀世音菩薩有百千萬億化身,要不然肯定累死了。 我年輕時聽到一個小故事,可能是報上登出來的。有人坐飛機,看見天空有一朵彩雲,非常漂亮,馬上照相機拍下來,回家洗出來一看,紅雲上站的是觀世音菩薩。你看觀世音菩薩多忙啊,你這種頭疼、咳嗽啊,就別麻煩觀世音菩薩了,就讓醫生去忙忙吧。菩薩救苦救難這麼辛苦,眾生都不體諒,可是菩薩沒有後悔過。 自私的人苦難時要菩薩, 眾生還有第二個毛病,毛澤東曾說“信佛的人有苦難了,就把菩薩請出來,苦難過去了,又把菩薩請進去。”意思現在我不需要了。所以眾生不經過教育,求菩薩的人還是自私的。人類是共居的生活,不可能到深山老林裡一個人去生活,不消除自私,別人的痛苦也會牽連到你身上。所以菩薩就以眾生的快樂為快樂,以眾生的苦惱為苦惱。就像媽媽一樣,媽媽的心總是在孩子的血液裡跳動,孩子高興了,媽媽也高興,孩子苦惱了,媽媽也笑不出來,這樣就形成了母子的天性。 菩薩悲心,拔濟他苦,如月清涼,人皆樂見 “拔濟他苦”,菩薩只做一件工作,就是解除別人的痛苦,當然方式各種各樣。菩薩都是有智慧的,他站得高看得遠,不會好心辦壞事,不像世間上的人目光短淺,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如月清涼,人皆樂見”,就像月亮的清涼。清涼是個好東西,能治眾生煩惱病,什麼煩惱都能治。有一種藥從前叫萬金油,什麼病都可以塗一塗,現在叫清涼油,佛法就像清涼油那樣,你塗到哪兒,哪兒就清涼。就像印度有種藥,叫阿伽陀藥,能治百病。 “人皆樂見”,你這麼慈悲,別人一看見就高興,就好像熱天看見月亮,一看見就舒服。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把眾生視作我,因之把我執忘了, 提要: 修悲心要決定“代眾生受苦” “悲心,決定代他受苦”,悲心的定義,就是代眾生受苦,而且這個心要有決定性,決定不變的。我又想起一個小故事,我年青時候就是走江湖的,可我不是賣拳頭,而是送法上門,哪兒需要法我就往哪兒走。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來自浙江溫州附近的鳌江,這個人跟我學過法,他來信說,他做了個夢,夢中向我提了一個問題:修行怎麼修?夢見我不開口,拿起毛筆在桌上寫了五個字:代眾生受苦。往往現在的修行人不知道該修什麼,一天到晚只知道撥念珠,念珠越撥越光滑,這叫修念珠。修行人應該是學菩薩榜樣,代眾生受苦,這就是累積自己的功德。 把眾生視作我,因之把我執忘了 “拔苦心”,悲就是拔苦的心。就好像孩子手指上有根刺,疼得哭,媽一看見,馬上想辦法,把他刺拔掉,免得他受苦。“若發願代眾生受苦,把眾生視作我,因之把我執忘了”,大乘佛法修菩薩行,就要把眾生當作我。把眾生當作我,就沒有自己了。這樣一個修法最殊妙,最能解脫自己,所以叫“不思議解脫門。” 把自己投到眾生的大海裡去, 一切苦都來自我執。一個人執著於“我”,一輩子受苦。有我就有苦,沒有我哪來苦?沒有我並不是叫你去上吊自殺,而是把自己投入到眾生的大海裡去,這樣自己就能夠永遠存在;如果把一滴水滴在桌子上,一會兒就干掉了。 一個人為千萬人著想, 念念不忘眾生,念念不忘為全人類做供獻,這就是菩薩精神。有人也許想不通,我為眾生作供獻,眾生吃飽了,我自己餓死咋辦?佛怎麼會叫你餓死?你讓一百個眾生吃飽,一百個眾生也會讓你吃飽,這叫一本萬利。因為你是一,對方是一百、一千、一萬,你付出的是一,收入的可是一萬,這個道理有幾個人想得通?當眾生愚癡的時候,他是不容易接受智慧的。因為他自私、狹隘,最好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 我常說笑話,我這一輩子沒做過生意,因為我做不來。小時候家窮,媽媽買了一點餅,叫我出去賣賣,多少賺點錢。一籃子餅怎麼拿出去,還是怎麼拿回來,因為我不開口,人家不知道我在賣餅。其實如果真的做生意,我看我還是頭等的,我要做就做一本萬利。 你給與眾生快樂,得到的是長壽, 我為什麼能活到今年77歲,從前算命的都說我早該死了。有一個算得很准的,他說“其它關口都給你逃過了,72歲這一關你是逃不過的。”72歲確實我生了場大病,可是沒死掉,為什麼?就靠我一本萬利的思想。你們假如想一本萬利,你們跟我學。我剛才的講話,你們聽了高興不高興啊?這個高興是我輸送給你們的,你們的高興又反饋在我身上,我還死得了嗎?(眾笑)假如有一萬個人在聽,人心裡有心理電波,一萬個人聽我講話,耳朵在聽,眼睛在看,肯定心朝著我,他們的高興全到我身上,這是長命百歲的好辦法,我輸出的是一,得到的是一萬,所以叫做一本萬利。所以修菩薩行不會吃虧的。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我為人人”豈不等於 提要: 什麼人能養活一萬人,什麼人靠一萬人養活? 你們將來要一個人養活一萬個人,還是要一萬個人來養活你一個人?(下答:第一種。)靠一萬個人來養活你,這是叫花子了。(眾笑)你能夠養活一萬個人,你是大老板。如果你是為修菩薩行而去做大老板,你功德無量啊,菩薩養活了這麼多眾生,那不是大老板嗎? 釋迦佛捨棄了“有”的快樂 有人可能因為不理解,難免有點抵觸:樣樣給人家,把快樂也給人家,我什麼也沒有了,我做傻瓜啊?雷鋒有句話:如果你認為我是傻瓜,我寧願做這樣傻瓜。有一天魔羅跟佛說:“我家裡有牛,我有有牛的快樂;我家裡有房子,我有有房子的快樂;我有妻子,我有有妻子的快樂;我有兒子,我有有兒子的快樂。”佛回答他:“我沒有牛,我有沒有牛的快樂;我沒有房子,我有沒有房子的快樂;我沒有妻子、兒子,我有沒有妻子、兒子的快樂。”佛才是全面。因為他做太子的時候,什麼都有,可是他出家以後,他又經歷了什麼都沒有,他都經歷到了,親身感受到了什麼都沒有的快樂。而魔羅不全面,他只經受了什麼都有的快樂,他沒有體會到什麼都沒有的快樂。什麼都沒有就是自在。 無宗無派,就是什麼宗派都在裡邊了 有人也許想:難道叫我去做叫花子啊,叫花子不是什麼也沒有,叫花子是什麼都要。(眾笑)什麼都沒有就等於什麼都有,這是從人類自己造成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可是沒有走過這條路的人,他是沒有體會的。打個比方,我在福鼎時,有一次海外來了一個法師,他問我,“老師,你修什麼宗派啊?”我回答他:“我無宗無派。”他馬上回我一句,“無宗無派就是什麼宗派都在裡邊了。”這是真正懂佛法的人。你把一切都空掉,你什麼都有了。 “我為人人”豈不等於“人人為我” 再說一個例子作為啟發,開放以後,從前的標語又寫出來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個標語挺好,就像孫中山所說的“天下為公”意思差不多。可是我已經懂了佛法,看到這個標語就覺得有點畫蛇添足,只要一句“我為人人”就足夠了,何必再來第二句呢?當每個人都是“我為人人”的時候,豈不等於人人為我啊?添了第二句,漏洞就多了,人的私心雜念很多,就會有種想法,你們不為我,我干嘛要為你們?(眾笑)結果出來一個問題:到底誰先為誰?(眾笑)人世間的矛盾都是自己找來的麻煩,因為人缺乏智慧,尤其缺乏佛陀的智慧。 我執一沒有,等於諸苦沒有寄托的地方, 把眾生看成是我,就把我執忘了,“我執一沒有,等於諸苦沒有寄托的地方,就反能解脫苦”。苦必須有一個寄托的地方,比如這只茶杯,必須寄托在桌子上,如果你把桌子抽掉了,它就掉下去了。 化解冤家,自己先要倒下去, 人與人之間成為冤家,這是何苦呢?身邊有個冤家,日子不好過啊,氣也把你氣死了。清定上師講過:兩個棒棒抵住了,會一直抵下去,哪怕過了兩年去看,還是抵住,何苦呢!如果你這個棒棒先倒下來,它也倒下來了。所以我們要學菩薩精神,不要跟人一直碰下去了,要自己先倒下來。 我年輕時到過一個學生家裡,是在湖北黃石。有一天他家來了個好朋友,那個朋友跟他訴說過去的事情,總是要帶這句話,“我還不是算了?”這句話你們要學,無論什麼事情,不要計較。我一直記得這句話,這也應該說是菩薩精神。冤家宜解不宜結,要你主動去化解呀。計較的人,被人家看不起的,不計較的人,人人歡迎,可是眾生偏偏要計較。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為發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養, 提要: 不要希望人家給我什麼,這就灑脫了 從前上海房屋緊張,我家住在老式石庫門房子,曬衣服是在屋頂的曬台,要通過一架鐵樓梯上去,樓梯每一格都是空心的,樓梯旁邊有個水龍頭。有一天我家去洗東西,面盆就放在鐵樓梯格子上。鄰居上去曬衣服,不小心把面盆一碰,“砰”摔下去了。後來我女的說:“叫他賠。”(眾笑)我去把面盆撿起來給她看,“沒有漏水,還好用啊,”我就講道理給她聽,“如果我叫人家賠,我會被人家看不起,好像我家很窮,連一只面盆都買不起”。那個時候我剛剛結婚,所以愛人非常尊重我。(眾笑)後來就出現了一個情況,我每次出門,那家男的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傅先生你出去啊?”而且總是笑嘻嘻的。從前不跟我打招呼的。你看多好啊,如果這種鏡頭拍出來,可真是美啊。所以我們修菩薩行,不要希望人家給我什麼,這就灑脫了。 不會欣賞自然美景的人,才會把魚鉤起來 昨天提到外國老板很會享受,工廠包給人家,自己釣魚去了。我可不是鼓勵大家去釣魚,釣魚的人緊張得很,眼睛盯著浮子,浮子一動,馬上去拉,結果啥也沒有,還怪人家“都是你跟我說話。”這不是他技術不好,這是魚鉤的問題。我教你們個釣法,包你快樂。你們把魚鉤拉拉直,這是最好的魚鉤,姜太公就是這麼釣魚的。你看,自然界的美供你欣賞,平靜的湖面,微微的波浪,你把魚餌放下去,魚兒像舞蹈那樣游過來,這個境多美啊。何必一定要把魚的嘴唇鉤起來,把你嘴唇鉤起來疼不疼啊?(眾笑)人怎麼越來越不懂得欣賞美了。 為發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養, 有時候我跟領導開玩笑,我說我開了一個賠本公司,賠光了,兩手空空好走路。所以無論誰來這兒,只要你歡歡喜喜進佛門,一切由我供養,吃飯不要錢,住宿不要錢,什麼都不要你錢。我在佛門裡就是這個精神。房子是我蓋的,佛學苑的開支是我負擔的,僧眾的衣單費也是我供給的。經常有人替我操心:“老師,你負擔太重啦。”這就是我的目的嘛。所以我經常發願,希望我死得不要太快,因為我還沒有賠光。這些錢不供養發菩提心的佛弟子,留著干嘛?說“你錢從哪裡來?”我又不偷又不搶,(眾笑)自從開了這個賠本公司以後,自有人會來合伙,大家一起賠本,(眾笑)這就是人間淨土,這就是極樂世界。大家都能這麼做,痛苦就會從這裡得解脫。“此謂不思議解脫門”。 “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數數念恩救濟如理思,乃至猶如獨子慈母意” 有個頌子,“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有情就是眾生,一般是指動物,動物都有感情,所以稱有情。菩薩對每一個眾生的痛苦,就像自己媽的痛苦一樣,媽痛苦的時候,兒子是非常關心的。“數數念恩救濟如理思”,數數,就是不斷,我們要不斷地念恩報恩。父母對子女的愛,猶如長江的水流不盡。佛經上有個比喻,假如你一只肩膀挑父親,一只肩膀挑母親,繞地球走一圈,父母的恩還沒有報盡。現在年輕人不懂得報父母的恩,所以社會風氣紊亂。“乃至猶如獨子慈母意”,菩薩把眾生要麼看成是父母,要麼看成獨生兒子那樣寶貝。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初地菩薩首先要修好平等心, 提要: 要生起沒有虛偽的悲心,就要學菩薩精神 “生起無偽悲心求加持”,悲心要沒有虛偽,才是真正的悲心。人世間的好心,許多都是虛偽的。清定上師講過:如果有人請你吃頓飯,你要特別小心。這頓飯不是好吃的,他沒有目的會請你吃飯嗎?人世間充滿著虛偽,所以有人就說了一句話:不說假話不能辦大事。 連夫妻都是這樣,做夫妻還不是男的騙女的,女的騙男的?女的最常用的辦法就是化妝,搞假面具。(眾笑)在皮上去塗顏色,那不是聊齋裡的畫皮嗎?有什麼好結果?人總要洗臉吧,臉一洗,“啊?原來你騙我?”從前有篇文章,題目叫:先有騙子還是先有受騙的人?當然是先有受騙的人了。佛法就是教你別上當。 開放以前醫生把病人當皮球,一會兒踢到內科,一會兒踢到外科,最好自己的病人越少越好,反正是大鍋飯,都拿這點工資,我何必辛苦啊?沒有刺激呀!有個華僑跟我講過,不發展就是因為沒有刺激。他還表演給我看,屁股上用針一刺,這個人就跳一跳。(眾笑)開放後兩樣了,很多醫生都在爭取病人,因為病看得多,錢也多啊,別人還會說你是名醫。服務態度好,對病人關心得無微不至,就怕你少了一根毫毛,拍片、驗血、化驗大小便還有B超,以後可能還有C超D超,(眾笑)結果來張賬單,兩千五百元。(眾笑)看樣子挺慈悲,其實有些醫生有他個人目的的。還有一副漫畫,一個醫生戴了一頂白帽子,病人被畫得像條長毛巾,醫生抓住毛巾兩頭,一絞,錢噗噜噗噜地掉下來。(眾笑)但是也要說醫生一句好話,他也蠻辛苦的了。我講佛法就是希望你們不要學世間上虛偽的一套,要學菩薩精神。 初地菩薩首先要修好平等心, 學菩薩,那就必須要發菩提心。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一直修上去,超九地就成佛了,都有腳踏實地的具體的修法。“初地菩提心以地金月火喻之”,初地菩薩的菩提心用“地金月火”四個字來比喻。什麼叫菩提心?就是為了要救眾生的苦,希望自己快快成佛的心。地表平等,大地是平等的,從不計較什麼。瘦子走上去,大地也不說話;胖子份量重,在它身上走,大地也不說話;小車開過去,它也不說話;卡車開過去,大地也不會跳一跳,使你車翻身;你向大地倒清水,大地也不說話;你向大地小便,大地也不說話。大地從來沒有拒絕過你,不管你是什麼身份,你是什麼樣的人,他都是平等對待。所以初地菩薩首先要修一個平等心。 你們昨天提了個問題:怎麼樣用佛法的精神去管理好自己的企業?佛法的精神也就是菩薩的精神,那麼你要修好菩薩法呀。從初地修起,你首先對自己企業的員工像大地那樣平等,也包括你自己。分工可以不同,報酬可以有區別,這是管理方式,可是心要平等。不要看見大人物撲撲拜,看見小人物一腳踢。 因為老師愛護學生,學生才尊敬老師, 人們對我這個老師總認為不好理解,連我的學生也經常問:“老師,你到底是什麼人啊?”我說,“我是寧波人。”(眾笑)人們都覺得奇怪,這個傅老師的凝聚力這麼強,他說話學生個個聽,而且這些學生個個對老師尊敬愛戴,總有什麼秘奧啊。其實很好解答,為什麼學生尊敬我?因為我尊敬他們。為什麼學生愛我?因為我愛他們。為什麼學生會照顧我?因為我在照顧他們,這還是從平等精神來的。 要學會關心一切人,這就叫修 你能念念不忘眾生,念念不忘員工的快樂和痛苦,你的心就平等了。可是一下子做不到,做不到就要學啊、要鍛煉啊,這就叫修。我們在福鼎的時候,有一次咱們在九峰寺辦禅定班。有一天我問王東輝,“有事嗎?”他回答我:“沒事。”(眾笑)我說,“明明有事,你怎麼說沒事。”他莫名其妙:“啥事?”“刮風了不是事嗎?趕快通知全體學生,不能著涼了,今天晚上要關窗,短袖的要換長袖。”像這樣的去關心一切人,這就叫修行。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金”比喻純潔,一為我打算, 提要: 宇宙的真理是平等, 對人世間的一切不要計較。從裡邊看,每個眾生佛性都圓滿,都是未來佛,平等平等,這就是宇宙的真理。佛悟道,悟的就是宇宙人生的這個真理。如果我們能把宇宙的真理用在人間,那就非常好了。宇宙的真理是平等,人間的不平等是人制造出來的。比如粉筆有長有短,長的寫到後來也短了,再寫下去都成了粉末,風一吹,全部吹平。宇宙一直在拉平人間的不平等,可是人們一直在制造人間的不平等。桌子高,凳子矮,這是人為了生活方便制造出來的。一百年以後,這些木頭都朽成粉末了,沒有桌子的高,也沒有凳子的低,即使還有粉末的堆堆,風一吹,全部吹平。你別看有的樹長得高,有的樹長得矮,宇宙的真理就是要使它平等。空氣從纖維的空隙裡進去,逐漸在拉開距離,最後樹就枯了、朽掉了,仍然回歸大地。人間也是一樣。有一年我在成都火車站的月台上,聽到幾個在送客的在說,“老天爺最公平啦,天氣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什麼人,都熱。”而今天呢,有些人涼快,有些人熱,因為有些人家裡有空調,有些人買不起空調。這是人制造出來的。 你們別以為我講的佛法,好像在現實中行不通,現在行不通,將來也決定會行得通,慢慢來。 財產不是我私有的,十方來十方去, 我是無產階級思想。我並不是反對富,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發展,人民的生活要改善,可是心要平等。你們可以聚集百萬家產,億萬家產,聽了我的課,你應該具備一個念頭:這些家產都不是我的,僅僅我暫時聚集一下,哪兒來哪兒去,就像我們三寶的錢,十方來,十方去。這些家產都是眾生那裡來的,將來仍然供獻給眾生,因為你死了以後又帶不走的。把財產留給兒子的爸爸是最笨的爸爸,我常跟兒女說,如果我把錢留給你們,我不是一個好爸爸。曾經有個有錢的父親,沒死的時候,兒女還來看看他,等到快死那天,一個也不見了,什麼道理啊?兒女在隔壁房間開會,爭論遺產怎麼分! 要自重,但不要蔑視他人,要重視對人的啟發、教育 心要有平等心,要尊重每個員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既要有當領導、當老董的尊嚴,不能大家腳碰腳、嘻嘻哈哈、打打鬧鬧,又要尊重每個員工,千萬不要說蔑視他們的話、看不起他們的話。語言的創傷在人的心裡是最難彌補的。修菩薩法還要教育好眾生。要想知道我,怎麼樣管好企業,我只能提供給你們兩句話:一是平等心對待,第二句把員工啟發好,教育好,讓他們懂道理,消除他們狹隘自私的心。在我們這個團體裡,也有分工,有領導有被領導,有組織關系,有各種程序,可是在我們這裡沒有特權,大家都是我學生,一律平等。分工是工作的需要,並不是允許你制造不平等。 “金”比喻純潔,一為我打算,貪嗔癡就來了 初地菩提心第二個內容是金,黃金比喻純潔,純潔哪裡來?火中煅煉出來的,真金不怕火燒。一塊黃金並不是金礦開出來就是那樣子,要經過淘煉、煅煉。我們凡夫,要修起像菩薩那麼樣純潔的心,也要煅煉出來的。在人世間的環境下,我們不要越煅煉越骯髒,應該越煅煉越純潔。有許多來小住的人,都有這種感覺,有生以來頭一次發現:我們這個圈子裡,年輕人都非常純潔,從來也沒有有一個念頭是為我打算,如果誰起了這個念頭就要受批評。一為我打算,貪嗔癡就來了。所以有人說,傅老師的學生人人喜歡。我到今天還捨不得把學生放掉,即使叫他們去開拓,也要四五個人一起去,捨不得他一個人去啊。說句笑話,你一個人回到社會上,你是小伙子,姑娘都喜歡你,你是女孩子,小伙子都追求你,那我傅老師就白辛苦了。(眾笑)我叫你去愛眾生,並不是叫你去愛某一個人。 明月觀 帶修前的開示 傅味琴主講 2006.6.24上午 火表智慧,不去實踐佛陀的智慧, 提要: 火表智慧,不去實踐佛陀的智慧, 月亮表大悲,前面已經講過了。 火表智慧。人生路上常有這句話:人生坎坷。從前念書都是國家培養的,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花了多少錢,結果他在人生路上翻了跟頭,進了精神病院,一切都完了。為什麼人生坎坷,因為他沒有智慧。老師只教給他謀生的手段,可沒有給他人生的智慧。聽說有的電台的主持人,專門幫助年輕人解決人生的苦惱,講得很好啊,很有名啊,結果自己卻自殺了。講會講,輪到自己還是翻跟頭。台灣有位女作家聽說也是上吊死的。他們只是會看書、會講,說到底他們沒有修行啊。所以要免除人生的苦難,你不修行,你不照佛的教導去實踐,苦仍然是消不除的。 十六位大阿羅漢常住生死林,為求眾生得智慧 學了佛法,我們不說得高,不講你將來可以證阿羅漢果,你們隨喜參加咱們的念誦,裡邊有修供養十六大阿羅漢。那些阿羅漢可了不起了,有一位阿羅漢住在靈鹫山上,他的弟子有一千六百位大阿羅漢。這十六位大阿羅漢,他們常住生死林。生死林就是人間,人間都有生死。林的意思是多數。他們自己解脫了為什麼不進入涅槃?因為釋迦佛叮囑他們這麼做,所以一直到今天,這十六尊阿羅漢還在人間。可是你遇到了也不會認得,假如你照古時候畫像去認,你是找不到的。即使找到了,你也會說:這個演員怎麼還沒有卸妝就出來了?(眾笑)因為他們也換了衣服,你怎麼認得出他?為什麼不到極樂世界去?因為極樂世界太快樂,沒有苦。他們發了大心,就在苦難的地方救度眾生,所以他精神偉大,稱為大阿羅漢,大就大在這裡。連釋迦佛也稱自己是大阿羅漢。那麼他們給人間的是什麼?就是智慧。你們假如喜歡學佛法,至少你人生的路就容易平坦,因為你懂得怎麼做人。有人也許會說:“誰不會做人?我天天在做人,吃飯、睡覺、打牌、談戀愛。”所以你做人做得這麼痛苦。如果你人生感覺到痛苦,就說明你不會做人。 登初地如鳥出籠,整個太空全是它的家 如果你能修到像地那樣平等,像金那樣純潔,像月那樣大悲,像火那樣智慧,你這顆心就是初地菩薩的菩提心,就能使你登初地。一登初地,你就成登地菩薩。我們今天只能說是在學習菩薩,不可能一步做到,可以慢慢來,漸漸小小行嘛。登初地是什麼境界?經書裡描繪是:如鳥出籠啊。籠門一開,這只鳥飛出去,飛向自由的太空,這時候鳥的心情,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詩人也無法描寫:解放、自在,回到它的老家,整個的太空全是它的家。 大家跟佛有緣的話,趕快修行,不要再拖下去了,拖久了就會變態。現在的鳥有很多也變態了,從前的鳥拼著命想飛出鳥籠去,鳥籠一開,一下就躥出去了。現在的鳥,你打開鳥籠,它還不肯出去,頭伸出去看看,又縮進來了,因為它離不開籠中的水和小米,寧願放棄自由自在的太空。 很多人不想出鳥籠, 我看現在佛門也是如此,很多人自稱是佛弟子,卻根本不想出鳥籠,只是求菩薩保佑:保佑我的水永遠滿,我的小米永遠不缺,我寧願繼續留在鳥籠裡。他不知道飛出去了,普天下的水、普天下的小米全是你的。修行要越修心量越大,千萬不能心量越修越小。 修無我的人,要滿胸懷裝的是全眾生, “因得無我的境界”,這種快樂、這種解放、這種自在從哪裡來?因為他得到了無我的境界。菩薩的一顆心,滿胸懷裝的是全眾生,唯獨沒有自己。 菩薩能見利他功德,就能得解脫的快樂 “或見利他功德”,菩薩只求利他。當然利他要建立在自利的基礎上,所以叫自利利他。舉個例子,當老板的如果賺不到錢,你想幫助苦難的人,掏來掏去,掏出來兩分錢,再多沒有了。現在你給叫花子兩分錢,他還不要呢。所以佛教不反對富,佛教主張你富了要利他,要學菩薩行,要把自己的財富,多多弘揚佛法,支持佛教的教育事業,還要幫助一切眾生擺脫貧困的苦惱。 證得“無我”能到彼岸,能邁上菩提大道 “凡夫口頭上說無我,實未證得無我”,這句話可以說,說的就是我。我講起法來是頭頭是道,可到今天還沒有證到無我,連家都沒有出成,一想到出家,念頭可多啦。從前我在寶華山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我看這些小和尚年紀很小就出家了。有一天我問他們,“你為什麼出家?”“出家好呗。”就是這一個念頭。我又問,“難道你沒有顧慮啊?”“出家就出家了呗。”沒了。這是舉舉例子。無我就是這個樣子,從來不替自己考慮。所以證到無我了,你就解脫了。不解脫都是因為有一個“我”。你得到無我的境界,拿小乘來說,就到了彼岸;拿大乘來說,你已經走上了一條極其寬廣的大道,古時代的話叫“王道朗朗”,王走的路,那是極其寬大,極其廣闊,所謂叫康莊大道。就好比現在的高速公路,開起車來速度極快。所以你能修無我的話,你修行的進步非常快,能邁上菩提大道,雖然難修點,難修可不能不修,慢慢來。 今天講到這裡。(眾鼓掌)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1)
·學修要有步驟,戒定慧要全面
·修禅定要學佛法,佛法一個偈,能使你終身得益
·佛門沒有功法,只知打坐不知佛法形同外道
·月表大悲,念念不忘苦難的眾生就是菩薩心腸
數數念恩救濟如理思
乃至猶如獨子慈母意
生起無偽悲心求加持
學修要有步驟,戒定慧要全面
能使你終身得益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2)
·菩薩心裡只有眾生,唯獨沒有自己,如母愛子
·把注意力轉移到對別人的關心上去,自己的痛苦也就減輕了
·眾生對菩薩無所不求,菩薩累壞了,也從不後悔
·自私的人苦難時要菩薩,苦難過去了,不要菩薩
·菩薩悲心,拔濟他苦,如月清涼,人皆樂見
自己的痛苦也就減輕了
苦難過去了,不要菩薩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3)
此謂“不思議解脫門”
·修悲心要決定“代眾生受苦”
·把眾生視作我,因之把我執忘了
·把自己投到眾生的大海裡去,自己就能夠永遠存在
·一個人為千萬人著想,就能得到千萬人的關心,這就叫“一本萬利”
·你給與眾生快樂,得到的是長壽,所以修菩薩行不會吃虧的
自己就能夠永遠存在
就能得到千萬人的關心,這就叫“一本萬利”
所以修菩薩行不會吃虧的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4)
“人人為我”
·什麼人能養活一萬人,什麼人靠一萬人養活?
·釋迦佛捨棄了“有”的快樂,又享受了“沒有”的快樂
·無宗無派,就是什麼宗派都在裡邊了
·“我為人人”豈不等於“人人為我”
·我執一沒有,等於諸苦沒有寄托的地方,就反能解脫苦
·化解冤家,自己先要倒下去,要學會:“我還不是算了”
又享受了“沒有”的快樂
就反能解脫苦
要學會:“我還不是算了”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5)
痛苦就會從這裡得解脫
·不要希望人家給我什麼,這就灑脫了
·不會欣賞自然美景的人,才會把魚鉤起來
·為發菩提心的佛弟子修供養,痛苦就會從這裡得解脫
·“一切有情痛苦若我母,數數念恩救濟如理思,乃至猶如獨子慈母意”
痛苦就會從這裡得解脫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6)
所以以大地來比喻對眾生的平等心
·要生起沒有虛偽的悲心,就要學菩薩精神
·初地菩薩首先要修好平等心,所以以大地來比喻對眾生的平等心
·因為老師愛護學生,學生才尊敬老師,這也是從平等精神來
·要學會關心一切人,這就叫修
·要生起沒有虛偽的悲心,就要學菩薩精神
所以以大地來比喻對眾生的平等心
這也是從平等精神來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7)
貪,嗔,癡就來了
·宇宙的真理是平等,人間的不平等是人制造出來的
·財產不是我私有的,十方來十方去,從眾生中來,還得為眾生去造福
·要自重,但不要蔑視他人,要重視對人的啟發、教育
·“金”比喻純潔,一為我打算,貪嗔癡就來了
人間的不平等是人制造出來的
從眾生中來,還得為眾生去造福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三期(8)
苦仍是免不掉的
·火表智慧,不去實踐佛陀的智慧,苦仍是免不掉的
·十六位大阿羅漢常住生死林,為求眾生得智慧
·登初地如鳥出籠,整個太空全是它的家
·很多人不想出鳥籠,但求菩薩保佑,心量會越修越小
·修無我的人,要滿胸懷裝的是全眾生,唯獨沒有自己
·菩薩能見利他功德,就能得解脫的快樂
·證得“無我”能到彼岸,能邁上菩提大道
苦仍是免不掉的
但求菩薩保佑,心量會越修越小
唯獨沒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