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2006年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1)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 今天年初一是彌勒菩薩的聖誕,所以我們今天要紀念彌勒菩薩,要上供。佛經裡有專門介紹彌勒菩薩的經典,有《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彌勒菩薩民間也稱彌勒佛,稱他菩薩因為他現在還是菩薩。我們也稱彌勒菩薩為“一生補處菩薩”,現在彌勒菩薩在兜率天是最後一生,將來要到娑婆世界來成佛,補釋迦佛的位置,所以叫一生補處。我們中國和彌勒菩薩特別有緣,中國歷史上有一階段,民間特別信奉彌勒菩薩,自從淨土宗念佛法門興起來以後,我們這一代的人才逐漸對彌勒菩薩有一點生疏和淡忘。 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下生來到娑婆世界成佛 我們在齋堂過堂時,每天還唸到“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為什麼又稱他佛呢?因為他是未來佛。彌勒菩薩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就會下生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叫做“當來下生”。在娑婆世界釋迦佛成佛以後後一位就是彌勒菩薩來成佛。從釋迦佛到彌勒菩薩成佛中間,娑婆世界沒有佛出世。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天,其實彌勒菩薩也在人間,因為大菩薩都是在人間度眾生,大菩薩都有百千萬億化身,只是我們不一定認得。 文殊菩薩在幫助彌勒菩薩快快成佛 現在在兜率天誰在指導彌勒菩薩快快成佛呢?是文殊菩薩,所有佛菩薩的智慧集中起來就成了文殊菩薩的智慧。文殊菩薩在過去來說是七佛之師,從以後來說,今後成佛的也以文殊菩薩為師。所以文殊菩薩被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為什麼文殊菩薩智慧那麼大?為什麼文殊菩薩的智慧能使菩薩成佛呢?因為文殊菩薩早就成佛了,實際上文殊菩薩是以佛的智慧來教導菩薩走上成佛這樣一條路。 外道自稱是彌勒菩薩下生,其實都是凡夫中的騙子 我們應該明白,佛菩薩都在六道裡度眾生,到處都有佛菩薩的化身,不過,即使我們看到了也不認得。因為佛菩薩一般都隱藏功德,在人間巧妙地用各種各樣的善巧方便來引導我們,這叫真人不露相。如果我們聽到某些人說,或者有人自己說:“我是彌勒菩薩下生”,“我是某某菩薩再來”,“我是幾世觀音”,或者說:“我已經成佛了”,這些全是假的,全是胡說八道。他們迷惑了很多不懂佛法的人。其實他們個個是凡夫,而且是凡夫中的騙子。這些人一般總是學過外道的,他對佛教似懂非懂,並沒有真正的懂。外道的心不真實,離不開名和利,所以我們對這些千萬不能相信,一相信就上當了。 好人中有菩薩,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薩 另一方面,我們要確信人間有菩薩,可是我們很難確定他是不是菩薩,因為他從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模一樣,我們一般都認為他是一個世間上的好人,如此而已。可是世間上的好人裡邊就有菩薩,他引導眾生的方法極其善巧方便,也就是說不會很明顯,在生活中相處的時候,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中,他就以善巧方便給你引導一下。而世間上的好人只是一個有菩薩精神的人,我們常稱某人“真是菩薩心腸”,但是他不一定就是菩薩。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修行人學菩薩行,也並非是大菩薩 我們佛弟子發大乘心,修菩薩法,行菩薩道,這是我們修行人在實際生活中表現了菩薩的精神,菩薩的行動,但我們也只能稱“學菩薩行”。當然,有些人學得好,修得好,我們回向文裡就有一句:“世世常行菩薩道”。這樣的人也不能算大菩薩,但至少他在人間真正在行菩薩道。 六道裡都有大菩薩,所以我們對眾生都要起恭敬心 像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彌勒菩薩,這些菩薩都是大菩薩,他們都在人間,有的是經過投胎,有的是化現的,是用化身來度眾生,他的生活起居,語言習慣,都跟我們一模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在行菩薩道,教化眾生。我們凡夫眾生有煩惱,心不清淨;其實在六道裡,不論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地獄、畜生道都有大菩薩在度眾生,所以我們對六道眾生都要起恭敬心,因為我們不知道哪個眾生就是菩薩。 有菩薩轉生金毛獅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多多少少跟一般眾生有點區別,比如畜生道,鳥也好,獅子也好,它的毛顏色就跟一般的不一樣。那就很難說,也許就是菩薩化現。佛經裡有記載,有一菩薩化現的獅子,毛金黃色,當時的國王很想得到這頭獅子身上的皮,可是這獅子很難抓得住。有一個獵人就起了惡心,他外面披了袈裟,把弓箭藏在裡邊,裝成一個比丘的樣子。那頭獅子看是一個修行人,就去親近他,結果他就拿出弓箭,一箭把獅子射死了。這獅子臨死的時候起了一個念頭:憑我的力氣就能把你一撕兩半,可是我生生世世對修行人是恭敬的,因為你身上披了袈裟,就沒有把你一撕兩半。 殺生有罪過,殺菩薩罪可不得了 六道裡都有菩薩化身。所以咱們無論對一只小蟲,小鳥,小動物,都要起慈悲心,千萬不能傷害它,你殺生就有罪過,如果它是菩薩化身,那罪過可不得了。 山門口的彌勒菩薩實是布袋和尚,傳說他是彌勒菩薩應化 我們中國從古時候到現在,每個寺院裡進門第一尊供奉的都是彌勒菩薩。其實我們中國寺院山門口供的彌勒菩薩,只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他是古時候一個和尚,人們稱布袋和尚。大肚子,胖胖的,背了一個布袋,笑嘻嘻笑嘻嘻。因為他臨圓寂的時候講了幾句話,從這幾句話裡印證,認為他就是彌勒菩薩化身,所以中國傳統一向把大肚子的布袋和尚供在山門口,稱他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彌勒菩薩有個特點,他喜歡跟每個眾生都結緣,他臉上笑嘻嘻,首先布施你一個微笑。一般佛門都有一個傳統,都想對出家人有所供養,你供養什麼他都要,不管一塊布一塊餅,他都平等對待,都往布袋裡一丟肩上一背,其實這些東西他根本用不著的,這就是跟眾生結個緣。眾生供養你,你拿了,你就跟眾生有緣了。 結緣方式有兩種,一種你修布施供養,你給他,一種,他給你你拿,這就有緣了。比如,咱們一見面,一講話就有緣,一種你先開口跟他講,哪怕講一句話也已經有緣了,還有一種,他跟你講,也是有緣。而且彌勒菩薩在人間跟眾生廣結善緣,他從不分別:這個人我看見高興,這個人我看見怄氣,他從來沒有這個分別心。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雲游四海走江湖,要隨時隨處廣結善緣,為眾生說法 我年輕時,人家說我是雲游四海,我說自己是走江湖,因為那時我經常到青島、太原、武漢等地,坐船比較多,有時候也坐火車。我很容易把周圍的人,都吸引過來,講講就講到佛法上去了。有一次我坐船,有個人跟我說,“如果你在船上三個月,這些旅客都變成你學生了。”(笑聲) 方法也挺巧妙的,那個時代很少看到線裝本,偏偏我有線裝本的經書,我出門總是帶著,我把線裝的一本《大藏經》拿出來看,經書還比較大,周圍的人一看,這樣的書平時看不到嘛,就跟我說:“這是什麼書啊?”好,你開口就跟我有緣,我就跟他說這是佛經。他說:“佛經了不起啊,裡邊講些什麼?”那我話就多了。又比如坐火車,身上總有一些吃的東西吧,一坐下來,我把口袋解開來,把裡邊的蘋果,給前面一個旅客,旁邊一個旅客,每人一個,他們總是笑笑,“哎,不要不要”,我管你要不要,(眾笑)我是強給,你不要我也給你放著。其實,我這個蘋果不會給你白吃的,這麼一給人家就開口了:“老先生,你干什麼工作的啊?”我說:“我是教書的。”“喔,我看你也確實是個老師,你在哪個學校教書?”“我在佛學院”“佛學院教些啥呀?”好了,這就被我一個鉤子勾住了,他問我答就講起佛法來了。所以,這些咱們都應該學的,要廣結善緣。 彌勒菩薩坐山門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實際上彌勒菩薩是一尊頭戴天冠形象的菩薩,上海龍華寺裡還有這樣一尊天冠彌勒,山門口的是布袋和尚。咱們紀念彌勒菩薩,就應該學習彌勒菩薩,就拿山門口這尊彌勒菩薩來說,咱們天天看見,無論什麼人一進廟門就先看見彌勒菩薩,從彌勒菩薩的形象來說,我看有三點可以供我們學習:臉上笑嘻嘻,大肚能容,還要坐在山門口。我年輕時,福州居士們陪我到鼓山湧泉寺,方丈陪著我從裡邊一直參觀到山門口。方丈講話也挺風趣“彌勒菩薩坐在山門口整天笑嘻嘻,意思就是‘歡迎歡迎,歡迎你們來參觀。’” 為師要嚴,嚴了還要慈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要修笑嘻嘻,我實際上就是在培養你們笑嘻嘻。有人說,“傅老師這個人,我怎麼也吃不准他,他一會這麼變一會那麼變,嚴肅的時候咱們看見他個個怕,有時候又看他笑嘻嘻笑嘻嘻。”你別看我很嚴肅,我一嚴肅你們看見我就笑不出來了,我第二步還要讓你笑出來啊,就好比一個聰明的媽,打了孩子屁股,還要再把孩子抱一抱,給他吃顆糖。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尤其是咱們這裡,經常有新同學來,新同學來了,至少你們要走到山門口去迎接啊,總要學學菩薩樣,笑嘻嘻笑嘻嘻。 修苦惱的人也修不成一個苦惱佛 我們這兒學笑嘻嘻,可是有的地方卻在學苦惱,整天說“我是苦惱人”,始終是一張苦惱的臉,而且現在佛門裡還特別流行“苦惱”這兩個字。人們在寺院裡,每天看見菩薩,每位菩薩的臉都不是苦惱的臉,他這個苦惱臉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如果每個佛弟子都是苦惱的臉,佛教還興得起來嗎?給不信佛的人看見了也不好看呀,“我進佛門來也學得跟你這樣,天天一副苦惱的臉?” 所以從前我在福鼎講課,光講一個“喜”字就講了兩年,其中有句話:“我們是幸福的王子”。因為佛是法王,佛弟子個個是幸福的王子。說自己苦惱的人也不想想:今天作為釋迦佛的弟子到底是幸福還是苦惱?這個苦惱到底啥個意思?大概就是認為自己煩惱重、業障重吧?比如一個人全身骯髒,走到澡堂裡去,看到人就說:我是骯髒人,我很骯髒。卻不肯洗澡。這就不好理解了。走進澡堂目的是洗澡,並不是只要你承認我是骯髒人,而不洗澡,進佛門目的是斷煩惱,並不是不斷煩惱,只是承認:我是苦惱人。這到底算是謙虛,還是算是愚蠢?那你何年何月轉變呢?你即使想成佛,哪有成苦惱佛的?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我們訂的規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則 所以在咱們這裡,如果你苦惱,你就犯錯誤了。規章制度裡規定連說話都不能帶情緒,你說話帶煩惱的情緒你就犯錯誤。當然這個要求比較高,有的人修得並不好,稍微有點怄氣,說話就帶情緒,當然這是煩惱的情緒。從前有個比丘尼一看到我訂的規章制度,就說:“傅老師訂的規章制度完全是修行法則”。你真能做到我訂的制度的要求,你修行就快了。可是因為自己努力得比較差。總有些差距,那就慢了。但是不管努力差不差,規章制度總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說“老師啊,臉笑嘻嘻我從來沒學過,我現在要從頭開始學。”這個笑嘻嘻不是學來的,你也學不像,彌勒菩薩為什麼笑嘻嘻?因為他是大肚能容,氣量大得很,所以他能笑嘻嘻。你心裡在煩惱,硬是笑嘻嘻,結果變成皮笑肉不笑,笑出一副怪樣來:苦笑、譏笑、冷笑、全出來了。 要笑嘻嘻有個巧妙的辦法,我從前寫過一首愉快的詩:“看我臉上的微笑,放出了多麼美麗的心花”,這個笑才是真正的笑,心裡要歡喜,臉上就微笑。 誰能笑,誰就是高級化妝師 社會上的女孩子,現在喜歡化妝,化妝技術高的還好看一點,化妝技術差,可真難看,怪裡怪氣的。其實,化妝技術最好的就是我。最美的人不是化妝化出來的,而是笑。我是研究心理學的,我這可不是書呆子式的研究,而是研究活生生的現實,我是通過觀察,特別容易看到的就是人的臉。幾乎每個人都是如此,哪怕這個人臉並不好看,奇怪的是他一笑,好像變了一個人,笑的時候真好看啊,過一會兒他沒笑了,又真難看。所以我培養你們歡喜就是在給你們做高級的化妝,假如你們能笑,你們自己就是自己的高級化妝師。 人的臉常變,微笑時最好看 而且一個人的臉啊,經常會變,你仔細觀察,不笑的時候就不是笑臉,生氣的時候是生氣的臉,冒火的時候是冒火的臉,有時候像呆子一樣,傻乎乎傻乎乎又是一個臉,所有的臉以微笑時最好看。 現在國內受國外的影響,老太太皮皺起來去美容院把皮拉拉直。(眾笑)其實這是很笨的,如果皮繃緊了,你沒辦法笑了,笑全靠肌肉跟皮膚的運動啊。老是這個臉,就跟死人差不多:這個臉怎麼不會動的啦? 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不能以苦臉凶臉去度眾生 我因為經常在想這些問題,想想自己也覺得好笑,自己笑笑,也是生活的樂趣嘛,每天笑三次身體健康。每個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沒有一個眾生喜歡看你苦臉凶臉。咱們都是發菩提心的人,都是發心要度眾生的人,首先要學會笑。 以前我女兒,在一個賓館裡找到個工作,一開始要培訓,培訓頭一天我問她:“你們今天學什麼呀?”她說:“第一課就是學習怎麼微笑。” 清早來拜年,我送你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歡笑 所以你們修意樂加行的就要學會怎麼笑,一笑人就年輕了,有句話嘛:笑一笑,十年少。(眾笑)你們常說我說法的時候臉就像小孩那樣,我總是笑嘻嘻說法的。你們青年組同學今天一清早跑到我這兒來拜年,(眾笑)我也沒有給你們什麼禮物,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引得你們哈哈大笑,笑笑就長命百歲了,用不著吃什麼保健品,真正的笑要來自心裡,心裡要有歡喜心。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一般眾生很少修對人起歡喜心,世俗上的人愚蠢顛倒,只去修對東西歡喜,這個東西他很喜歡,就花了錢買回來,其實這種人很笨。還有的人,去相親了,打扮得漂亮啊,特別是衣服,非常時髦漂亮。奇怪,你這麼做是不是叫人家注意你的衣服啊?你衣服漂亮,他就歡喜。娶老婆是娶人呀,又不是娶衣服,既然喜歡這件衣服,干脆到時裝公司買一件掛在牆上每天看看歡喜歡喜,作他的老婆好了。(眾笑)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煩惱少人歡喜,姿態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處 要你這個人使人家歡喜才是真的歡喜呀。哪種人能使人歡喜啊?煩惱越少人家越歡喜,煩惱越多人家越討厭,所以你們要使人人都喜歡你,就要學習一點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在生活裡運用,都可以表現在事相上。咱們舉一個例子,小姑娘,非但媽媽喜歡,連爸爸也喜歡,因為你們女孩子有個特點,姿態比較多,(眾笑)上海人叫“發嗲”,(眾笑)北方人叫“撒嬌”,骨頭軟,全身會扭的啦。(眾笑)可要做到恰到好處啊,扭幾下就可以了,你老是扭來扭去扭個五分鐘還扭不完,爸爸就要討厭,“夠了夠了”。(眾笑)所以度眾生,要使眾生歡喜,別忘記了要學般若智慧,那樣你在度眾生的時候才能夠做到恰到好處。 鹽多成苦,好話多成拍馬屁,一執著,表現不出般若智慧 比如,一碗湯沒味道,放了一點鹽,就覺得味道好,愚蠢的人,抓了一大把鹽放進去,奇怪,鹽是好東西,怎麼反而變苦了?太多了!說好話說得太多,變了拍馬屁,有的人能拍得進,有的人可拍不進。所以歡喜要有所調劑,但是不能執著,執著了你就表現不出般若智慧。因為性空所以經常緣起,你一執著,你就空不了,緣起就少了,好比有的人非常聰明伶俐,所謂叫八面玲珑,打個比方,這個人就是修性空緣起修得好。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他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 彌勒菩薩又稱“慈氏菩薩”,他修的是慈心三昧,慈就是與樂,三昧就是定,他在給眾生快樂的時候心就定在慈心上,也就是說他的慈心從來不退,每時每刻,他都定在慈心上,他一顆心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因為他心裡有慈悲,所以臉上的笑就非常自然,心花放在臉上嘛。 笑不能假裝,心裡歡喜,就是培養笑的標准 假如你說:“老師,你給我培養培養,你看,我這個笑標准不標准啊?”你要我怎麼說呢?“你笑得眼睛成了一條縫了,稍微再張開一點,嘴巴有點歪了,稍微再擺擺正。”你就要冒火了,“學笑這麼難學啊?”所以我只給你一個原則:心裡要歡喜。真正培養你的不是我,而是你旁邊的人。無論誰,你一見面就送一個笑臉。深圳圖書館那一年特地請我去講一課,就講四個字,“未言先笑”。 可是不能假裝的笑,你要對這個人起歡喜心,那麼你未說話前就會出現一個笑臉。不能假裝。人家看見你,問你一句話,跟你握握手,“小王啊,你去哪兒”,你想:要未言先笑,我現在要回答了,先笑一笑,“嘿嘿”。(眾笑)所以你們實在太笨嘛,我只好再說說明白,見臉就笑。也不要做得太過分了,這個人剛剛走過去,嘿嘿,(眾笑)他又不要跟你說話,你笑什麼呀?再說也不能在人的背後笑啊,又不是譏笑人家。(眾笑) 你們昨天不是說誰是“陽光女孩”嗎,意思就是,這個笑要像陽光那樣燦爛,太陽光哪有學來的?裝來的?只要心裡每時每刻都歡喜,你這個臉自然會笑的。 菩薩給眾生的樂是法樂 那麼歡喜從哪兒來?彌勒菩薩給眾生的樂,到底是什麼樂?這要說說清楚,菩薩是以法度眾生,菩薩給眾生的快樂並不是世間上所說的快樂,而是法樂,是讓每個眾生都法喜充滿。你們今天拿來四十幾本本子,要我寫兩個字,簽個名,寫些什麼?想來想去今天年初一恭賀新喜,所以我簽了“法喜”兩個字。要學彌勒菩薩樣,使每個眾生都法喜充滿,那你自己首先就要法喜充滿,否則你笑起來太別扭了。現在什麼時代了?今天我們能夠聽到佛法,而且能夠聽到圓滿的佛法,那真好比中了頭獎了,你還不高興。 ——彌勒菩薩聖誕開示 傅味琴講於清涼山佛學苑 2006.1.29 提要: 我們這兒沒有吃喝發財的歡喜,卻比任何地方都歡喜 別看有的地方,年初一,大家高高興興,其實有的人表面上高興,他有苦說不出啊。年初一到寺院裡燒頭香,一張門票,幾年前是五十元,現在可能要幾百元了吧?有的地方請你吃頓飯,圓桌面,素雞、素鴨、紅燒獅子頭,素黃魚、素排骨,這個也挺好笑,其實這不是真的魚,都是洋山芋做的,可是吃的時候從來不說,“這個洋山芋做得好吃。”都是這麼說,“這個素排骨真像排骨一樣,(眾笑)這是真的魚味道”,結果口裡吃素,心裡吃葷,那還不是跟吃魚差不多?僅僅是口裡不吃心裡吃呀。吃完了,“每個人交五十元”“啊?”(吃驚狀)(眾笑)肚子裡卻有說不出的苦啊。據說一個寺院的素食館,十年前春節,一條素魚價格已經賣到一千元了。咱們這兒從不搞這一套,咱們也從來不說:今年發財啊。可咱們這兒要比任何地方都要歡喜。 咱們的幸福來自天天法喜充滿 社會上的人看見年輕人一笑,有的人心裡就想:油腔滑調;看見老年人一笑,心裡就提高警惕:老奸巨猾;(眾笑)看見中年人一笑:笑面虎。咱們這兒一笑,個個天真爛漫,恢復童子相。要知道,咱們今天的幸福快樂來自咱們天天法喜充滿,這才是菩薩真正需要的微笑,也是菩薩真正給眾生的歡喜。 修意樂要修歡喜,修明業果也要修歡喜 所以你們不僅是修意樂加行的要修好歡喜,修下士法也要修好歡喜。下士修法特別要修好明業果,一個歡喜的臉就種下歡喜的因果,一個苦惱的臉就種下苦惱的因果,因為人的表情都來自於心,你對人露出什麼樣的臉,你心裡就種下了一個什麼樣的種子。 要斷煩惱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你們修中士法斷煩惱,真的學會滿心歡喜,你還有什麼煩惱?所以要斷煩惱的人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有人說:“你別怪我,你看他這個人就是一個煩惱樣子,是他影響了我,我怎麼笑得出來呢?”你真笨,做生意的人都懂,來了一個顧客,他總要笑嘻嘻,因為有生意好做了。從來也不會讓顧客來到你這裡,看你一張煩惱的臉,顧客就是上帝呀,有生意做還不高興嗎?那還做什麼生意啊? 同樣你要斷煩惱,來的人假如他在起煩惱,你就給他一個愉快,幫助他轉變一下。修行不在眾生裡修又到哪去修?斷煩惱不在眾生裡斷又到哪兒斷?眾生沒有煩惱還要你去度嗎?難道要凡夫去度阿羅漢?笑話! 我們在修見人歡喜,有些人卻在修“見鬼歡喜” 現在有些人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要修見人歡喜,很多人卻在修見鬼歡喜,而且天天修,忙得不得了,哪個鬼上門了,來做喪事了,歡喜了。 上士修“自苦他安樂”把眼淚往肚裡吞,微笑送別人 上士修法更加要修歡喜,叫自苦他安樂。有人想:“自苦”,我自己苦得這個樣子,我還笑得出來嗎?(眾笑)你要修“眼淚往自己肚子裡吞,微笑送給人家”,要度眾生嘛就得那樣,氣量要大,所謂大肚能容啊,不管他是哪一號人,不管他罵我畜生也好,罵我小狗也好,罵我烏龜也好,罵我怪老頭也好,我都笑嘻嘻笑嘻嘻,大肚能容嘛,罵我又有什麼關系呢?當他罵出口的時候,這個聲音就飄掉了,罵一聲最多一秒鐘,罵完了就沒了,聲音已經空掉了,你的肚子裡還不空,一生氣要氣三個月,豈不是自找麻煩?你生了氣才是笨蛋呢。(眾笑) 而且罵起人來有許多都是好話,是最最親熱的話呢,比如罵你“小鬼”,從前干革命的隊伍裡“小鬼”是最親熱的稱呼;夫妻之間罵起來,“冤家啦”,這可不是罵人,這是情話,“冤家找到我了”,就是你愛上我了,氣他干什麼呢?上海人罵起來:赤佬。我的解說“又紅又老”,這是尊稱呀,你是又紅又專的老前輩。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提要: 一切無相,又何必執相,打掉了牙齒,舌頭也倒霉 一切無相何必執著,執著就有相,有相就有生死。因為有相才有分別,有分別才有氣惱。你去罵一個像個傻瓜那樣的人,他總是朝你笑嘻嘻,人家說:這個人怎麼傻乎乎的啦?“他本來就是傻瓜。”所以,濟公要裝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你們也裝裝傻瓜好了。濟公每天笑嘻嘻“帽兒破鞋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破了他還要笑嘻嘻,所以我們要知道快樂從哪裡來?快樂從什麼都不計較來。如果你一計較你自己就倒霉。人與人之間每天相處,就好比舌頭跟牙齒,每天相處,你計較什麼呀?牙齒把舌頭咬疼了,你計較,“我的舌頭疼是牙齒咬的,只有一個辦法,把牙齒拔掉”(眾笑)牙齒拔掉了,當然牙齒不會咬舌頭了,可還不是你倒霉? 跟同學們鬧矛盾了,疼一會就好了喽,是不是?而且牙齒也有幫助舌頭的時候啊,牙齒不嚼東西,你光用舌頭也吞不下去啊。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所以我們給自己的愉快,給眾生的快樂都要根據法,依法上的原則使大家法喜充滿。以慈心來給眾生的快樂,首先就是給眾生人天乘的快樂,再就是出離乘的快樂、菩薩乘的快樂,最後咱們要引導眾生個個成佛。到了成佛才是大樂。我們今天走的道路,大家都知道是“菩提大道”,菩提大道是什麼道?菩提大道就是大樂道。如果你總是“苦惱人”,你走的道路叫“大苦道”,大苦道走到哪裡去?走到三惡道去。(笑聲不停) 希望我的話能留在你們心裡 今天是年初一,因為還要拍照,你們拍照是留在紙上,希望我的話留在你們心裡。今天大家都歡歡喜喜,恭賀新喜,從今天開始大家發發願,走上一條大樂道,這才是我們應該走的道路,好,就講到這裡。(完)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彌勒菩薩是一生補處菩薩
·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下生來到娑婆世界成佛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也在人間
·文殊菩薩在幫助彌勒菩薩快快成佛
·外道自稱是彌勒下生,其實都是凡夫中的騙子
·好人中有菩薩,但好人不一定就是菩薩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2)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修行人學菩薩行,也並非是大菩薩
·六道裡都有大菩薩,所以我們對眾生都要起恭敬心
·有菩薩轉生金毛獅子,被害前尚不起瞋恨心
·殺生有罪過,殺菩薩罪可不得了
·山門口的彌勒菩薩實是布袋和尚,傳說他是彌勒菩薩應化
·彌勒菩薩與眾生廣結歡喜緣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3)
要隨時隨處為眾生說法
·雲游四海走江湖,要隨時隨處廣結善緣,為眾生說法
·彌勒菩薩坐山門口,笑嘻嘻,大肚能容
·為師要嚴,嚴了還要慈
·修菩薩法,第一個就是修歡喜
·修苦惱的人也修不成一個苦惱佛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4)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我們訂的規章制度全是修行法則
·大肚能容才能笑嘻嘻
·誰能笑,誰就是高級化妝師
·人的臉常變,微笑時最好看
·眾生都喜歡看一張笑臉,不能以苦臉凶臉去度眾生
·清早來拜年,我送你們最好的禮物就是歡笑
·世俗人對東西起歡喜心,修行人對眾生起歡喜心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5)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每時每刻給眾生法樂
·煩惱少人歡喜,姿態不要太多,要做到恰到好處
·鹽多成苦,好話多成拍馬屁,一執著,表現不出般若智慧
·彌勒菩薩修慈心三昧,他每時每刻都在給眾生快樂
·笑不能假裝,心裡歡喜,就是培養笑的標准
·菩薩給眾生的樂是法樂
笑口常開 大肚能容(6)
咱們的幸福來自法喜充滿
·我們這兒沒有吃喝發財的歡喜,卻比任何地方都歡喜
·咱們的幸福來自天天法喜充滿
·修意樂要修歡喜,修明業果也要修歡喜
·要斷煩惱首先要學會滿心歡喜
·我們在修見人歡喜,有些人卻在修“見鬼歡喜”
·上士修“自苦他安樂”把眼淚往肚裡吞,微笑送別人
·一切無相,又何必執相,打掉了牙齒,舌頭也倒霉
·要以法上的原則,讓眾生走上“大樂道”
·希望我的話能留在你們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