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贊師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師聖誕開示)


 2025/4/24    熱度:42    下載DOC文檔    

贊師大乘道功德(1)

               傅味琴  2006.1.22

  誰能具足依止世尊道 適合導師功德十種全
無余諸佛血統法之王 勝乘知識足下所瓦德

今天是農歷臘月二十二,我們大家以非常歡喜的心,來紀念能海上師的聖誕。能海上師是大般若宗的初祖,也是我們的根本上師。我們的紀念活動從昨天就開始了,昨天下午你們在考試,背誦能海上師編的《戒定慧基本三學》,以此來紀念能海上師。你們四個堂口:意樂加行堂、下士堂、中士堂、上士堂,精神都很飽滿。有這麼好的精神,對修行應該要充滿信心。誰修行最快,能夠快快成就?就是朝氣蓬勃的人。

我從前就喜歡背誦,十年動亂更是促進了我的背誦,因為要把所有的法都裝到腦子裡去,只有靠背誦。那時每天天剛剛亮我就出門,全上海繞一圈,回到家裡天已經黑了,路上就是在背誦。就這樣背上一整天,後來就越背越多,因為前面背的不背要忘記,後面又有新的東西要背,所以背到天黑還沒有背完。大家知道十年動亂裡能保留好法寶那是極其稀有難得的,就怕來抄家,一抄家全完了,最安全的地方就是記在腦子裡。

可能有人想,背是好,可是背完了,過一個時期又忘掉了。也是事實,拿我來說,我過去背的東西今天全忘了。可是你們要知道修行的微妙,即使你忘了,種子還在,而這個種子就是你將來開智慧的因。也就是說哪怕你忘了,種子一發動,法義上的智慧覺悟就會出來。我們修行既要看到有形的東西,也要知道有無形的力量,這種力量非常微妙。

我昨天看到你們這麼年輕,就背得很好,這很不簡單,所以我非常歡喜,你們大家也非常歡喜吧?你們有這種精神,將來正法久住大有希望。正法住在哪裡啊?就住在我們每個佛弟子身上。有的人身上沒有正法,當然也談不上正法久住,有的人身上有正法,而且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那麼正法就能久住了。

整個的佛教還不是從一個一個人開始的?我聽說你們為了背出成績來,連躺在床上,枕頭旁邊還放著一張紙,抓緊每分鐘每秒鐘都在背。這種精神非常好,修行就是要苦修的。

去年的今天,我們講了贊歎師的功德恩德的第一個偈頌,講的是觀師持戒、多聞、解空功德,網站上登了一年還沒有登完,今天講的不知等到什麼時候才能上網,而你們今天就能夠聽到,所以你們到這兒來學習的就占了很大便宜,在這兒學既快又穩當,穩體現在哪裡啊?你稍微有點差錯,老師同學就給你幫助,不讓你繼續錯下去。

我們今天講第二個偈頌。“誰能具足依止世尊道,適合導師功德十種全,無余諸佛血統法之王,勝乘知識足下所瓦德”,能海上師說前一個偈頌是觀師解脫乘功德,也就是根本乘的功德,這個偈頌是觀師的大乘功德,“誰能具足依止世尊道”,世尊道就是菩提道。能海上師說:“此上師菩提心功德”,所以第一句,“誰能具足依止世尊道”,這個“誰”是指上師,在《上師無上供養觀行法》裡,是指宗喀巴大師。

一般都知道佛教有大小二乘,其實小乘應該稱為根本乘,因為心有大小,法無大小。你不深入經藏,有許多話你不會明白,其中有個原因,我們今天看的佛經是從印度翻譯過來的,這就要看翻譯的水平喽。你光看翻譯過來的經文,容易依文解義,容易對法不恭敬。障礙般若波羅蜜圓滿的第八種障礙,就是依文解義不敬法。確實有這個情況,佛教傳到中國來,我二十二歲進佛門時就看到,整個佛門都排斥小乘,非但不弘揚,一提起小乘就帶有一種蔑視的態度,這就是不敬法。後來能海上師出席世界佛教會議,回來做報告時講,希望國內佛教界不要再說東南亞國家是小乘國家,人家對我們有意見。法無高下,怎麼可以稱小乘呢?能海上師意思小乘應該稱為“根本乘”,因為四谛法、十二因緣、了生死證阿羅漢果這是修行的根本。當然,根本的法就非常重要了。

贊師大乘道功德(2)

               傅味琴  2006.1.22

長時期以來中國佛門,不重視解脫道,不重視根本乘的經典,我進佛門以後從沒有聽一個法師講過《四阿含》,也沒有見一個法師好好地講過四谛法。這就導致佛法快速度地衰落,因為離開根本也就沒有基礎了。沒有基礎,你要想辦一番度眾生的大事業,那就架空了。修什麼法都是為了要解脫生死解脫煩惱,如果不走這條路,那不是架空了?

我年輕時,法師弘揚經典一般都是《心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妙法蓮華經》,有的法師還講過《華嚴經》,可是大都抓不起來,斷煩惱的根本乘又被貶低排斥,假如你想學學根本乘,很多人都會嘲笑你,“小乘是自了漢,我們應該修大乘。”這個話是不錯,可是釋迦佛的真正含義並不是像你所說的那麼片面。鼓勵人上大學,這沒錯啊,可是你沒進小學也沒進中學,你怎麼進大學?現在找工作差不多都要大學畢業文憑,你們也知道,馬路上貼滿了“辦證”,(眾笑)人們稱為“牛皮癬”,文憑都是假的啦。你沒有讀小學沒有讀中學,你要得到一張大學的文憑,你只有搞假,但是假花是沒有果實的。可以這麼說,長期以來中國的佛門自名大乘實非大乘,因為自身沒有力量,修不起來。實際上還是人天乘。修行人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佛法在你身上不起作用,或者作用降低。

前一個偈頌是贊歎師的解脫乘功德,也就是根本乘功德,以根本乘為基礎才能建立起大乘的功德,所以這裡是贊歎師大小二乘功德具足,並不是一個空頭的師。

中國佛教以前有十大宗派,現在已經沒那麼多了,一般只聽到禅宗、密宗、淨土宗,法相宗也很少聽到了。至於華嚴宗,我十多年前在南京見到一個老法師,他是華嚴宗,可是他並沒有講《華嚴經》,只是在佛龛裡供了一部《華嚴經》。一般佛學院裡常學的就是唯識,因為知識分子很喜歡研究哲理。等到他畢業當老師了,他學的是唯識,所以只會講唯識。假如請他講講《四阿含》、《菩提道次第》,他就不會講,因為沒學過。等他的學生做老師了,也只會講唯識。這就是末法現象,法越來越少了。

有人從南方到北京,又回到福建,可能不止學了一個佛學院,他也只會講唯識,至於講得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據說講了兩三堂課就不講了。看到這個現象,我們心裡很難過,要靠這種局面來使正法久住,我看很困難。今天能夠把能海上師《基本三學》裡的科頌,像你們那樣背出來,現在全國可能不多吧。

大乘必須建立在根本乘基礎上,就好比密教必須建立在顯教基礎上,否則就是沒基礎的空中樓閣。昨天看到報上說,現在翻譯的人水平很成問題,結果鬧了極大笑話,弄得外國人取笑中國人,“你們中國人連中文都沒有搞清楚,還想翻譯成英文?”中文是根本啊,現在連根本都不抓了,結果翻譯全翻錯了。有這麼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這句他譯英文,譯成了“人開始的時候,性的行為是好的”,簡直是胡鬧啦,所以沒有基礎就等於胡鬧。

大乘法門首先要有菩提心,你沒有菩提心,大乘怎麼修得起來?僅僅是哄哄熱鬧。菩提心就是為了成佛度眾生。有了菩提心,你才肯廣度眾生,度眾生的功德圓滿了才成佛,成了佛以後還是為了度眾生。念念不忘眾生,唯獨沒有自己,這才是大乘的精神,你稍微有一點自私小我的心,那也不叫大乘了。

“世尊道”就是菩提道。世尊就是佛,我們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釋迦佛。釋迦佛當年逾城出家,他跟馬夫說,“我要出家修行,這不是為了我自己,我是為了一切眾生啊”,這就是菩提心。一個修大乘法的人哪能老為自己打小算盤?我執不去掉,生死都了不脫,還談什麼大乘?大乘不是在眾生裡哄熱鬧、搞榮譽,而是要度眾生了脫生死到彼岸,乃至發菩提心快快成佛。你的心一放在“我”上,這個心就小了,那根本就不在修大乘法。

釋迦太子走的路就是菩提道,因為他是為了一切眾生,所以他的思想境界非常高。他開始是到深山老林裡,去向那些苦修行的人學習,可是一學就發覺他們方向不對頭,他們都是為了自己升天,這不是釋迦太子走的路。釋迦太子是為了一切眾生而要解脫生老病死的,他許多世都是在六道裡修菩薩道度眾生的,這才是真正的大乘。

娑婆世界是最苦的地方,娑婆世界眾生脾氣剛強難調難伏,釋迦菩薩發心到娑婆世界來度娑婆世界眾生,這種悲心受十方如來贊歎,這種精神就是大乘精神。大菩薩個個在六道裡度眾生,從來也沒有動過一個念頭:我要去一個極其舒服的地方修行,我要到一個條件極其好的地方去度眾生,他都是平等對待的。大願地藏菩薩更是發願在地獄裡度眾生,難道他錯了嗎?難道會被人說成可憐嗎?有些人發不了大乘心,也不應該把發大乘心的人說成“可憐”。

贊師大乘道功德(3)

               傅味琴  2006.1.22

既然咱們是大乘佛教,首先就要懂得大乘的精神,沒有大乘精神,你是口說大乘實非大乘。有了精神還要有行動,發菩提心不能停留在唱唸上,首先要有菩提願,發了願還要去實踐去做到,這叫菩提行。

一個人沒有內涵僅靠外相,再莊嚴也不頂事。比如世間上男的西裝筆挺,女的化妝得漂亮,誰知道這個男的是不是強盜?女的是不是酒家裡的三陪小姐?從前的強盜樣子還看得出來,兩把大刀背上一插,(眾笑)在樹林裡轉來轉去,稱為“綠林好漢”。現在的強盜哪有背著機關槍?(眾笑)全是西裝筆挺的。

外貌莊嚴,內心糜爛,這就是釋迦佛批判的行為。尤其可怕的是這種人很容易迷惑人。我們修行也是如此,要搞實在的,不要搞表面的。因為你搞表面的,很容易引起別人對你的恭敬供養,這麼一來你修行就完了。因為恭敬供養對於一個修行沒有水平的人,必然會促使他墮落,那是很危險的事情。就說得輕一點,墮落入畜生道吧,我們這兒的三只小狗還不是貪圖供養?(眾笑)我們天天在供養它們。狗受了我們供養,它還看看門呢。你假裝修行,外表莊嚴,受了人家供養,你又干了些什麼?修大乘的人不能貪名貪高帽子,要看你干了什麼實事。既不自利又不利他,能算大乘嗎?

從前有一個人稱“經忏王”的,不知怎麼的,他也發心歡迎我們到他那裡去辦學,結果又把我們趕走。他是趕經忏的,他這個廟裡非但供牌位,而且還放了死人的骨灰盒。既然請我們來辦學,我們主張這些東西都應該要移走。他就火冒三丈,理由就是:鬼也是眾生。既然鬼你也要度,你怎麼不度度活人呢?釋迦佛從來沒有說過,大乘佛教只度鬼不度人。一個人要度鬼,首先他要有度人的能力,說到底人比鬼好度。你佛法也不懂,也不修行,度人的能力都沒有,你有什麼能力度鬼?咱們打個比方來說,人世間也有很多鬼,比如有酒鬼、煙鬼、賭鬼,究竟容易度還是難度?

即使方便法門,仍然是大乘啊,那就得照大乘法門去修。阿彌陀佛就是行菩薩道成佛的。我聽經時聽到,要往生極樂世界,必須發菩提心,因為這是大乘法門!要有菩提願,願什麼?願度眾生成佛。還要有菩提行,行菩薩道。

打個比方,凡是來見我的,沒有一個叼著煙的。即使他是抽煙的,別的同學也會告訴他,“不能抽煙”。八十年代初,我在醫院裡工作,有個學生介紹他的好朋友來見我。這個朋友穿了一條當時流行的小褲腳管的褲子。我這個學生就跟他說,“你這樣子能見傅老師嗎?把褲子換掉!”同樣你不發菩提心想往生極樂世界,不相稱啊。

唸佛法門又稱方便法門,這是釋迦佛度眾生的一個方便。現在被人們理解成,因為唸佛最方便,所以叫方便法門,不能這麼理解吧?因為當年韋提希夫人看到她的兒子壞,起了厭惡心,進而厭惡娑婆世界,厭惡娑婆世界的眾生,覺得娑婆世界人心太骯髒,所以她死後要離開娑婆世界,另外找一個清淨的世界。釋迦佛就給她一個方便,把十方諸佛的淨妙國土現給她看。她對極樂世界有緣,她想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給你講經,教你修行,所以去極樂世界的目的還是修行。在娑婆世界釋迦佛目的要你修行成佛,你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叫你修行成佛,目的一樣。你既然在娑婆世界留不住了,釋迦佛就給你一個方便:你到那邊去吧,這就是方便。

至於修行成就可沒有什麼方便不方便,功夫都是一樣的。修禅定,要入定;執持名號也要一心不亂,念而無念,也就是定,一樣的,功夫上沒有方便的。可是現在這種道理沒有人講了,講的都是輕飄飄的。沒人講,人們都不懂,能達到這個目標嗎?

釋迦佛在贊歎極樂世界時,又說:就像我贊歎諸佛不可思議功德一樣,十方如來也贊歎釋迦牟尼佛難能稀有,能來娑婆世界成佛度眾生,還贊歎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釋迦佛說這些話完全是出於悲心,意思告訴娑婆世界眾生:別因為我贊歎了阿彌陀佛,你們就可以沒有平等心了。今天末法時期的眾生,由於不聽佛法出現了不平等心,所以不學佛法,哪會不錯呢?

如果你能在娑婆世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你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上品上生,立即花開見佛,聽法修行,這最好啦。何必一看見人家發菩提心了,就說閒話,“你想成佛啊?別打妄想了!”看到別人在度眾生,“這種人糊塗啊,自己不好好修,還度眾生呢,現在眾生度得了嗎?”

贊師大乘道功德(4)

               傅味琴  2006.1.22

我就常被人家說閒話。記得七十年代初,溫州居士請我去講法。我回上海後接到一封來信,把我批評了一頓,其中有句話:你真糊塗啊!意思就是說我還在東走西走、弘揚佛法,還不趕快唸佛求生極樂世界。我當時是受到震動,有時候也想:我還是自己好好修吧。可是到現在老脾氣改不掉,忙了一輩子。可不是忙自己,都是忙眾生的事情。可能也是前世種下來的菩提心善根。菩提心善根要修到堅固不動才好。

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經書裡的話,要不然全給不懂佛法的那些人亂說一通搞糊塗了。比如現在最最流行的一句話:娑婆世界修不好的,要到極樂世界才修得好。釋迦佛沒這麼講過,這不是佛話,是人話。釋迦佛怎麼講的?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華嚴經·壽量品》上說:極樂世界一日一夜為娑婆世界一劫。把極樂世界一百年換成娑婆世界的年份,就是六千一百三十一億年。佛法講錯,罪過很重的。

佛是真實語,所謂真實,就要全面講清楚。對於求往生的人,不論你往生琉璃世界、極樂世界,或是彌勒淨土,我們都贊歎。當然,往生到三惡道去我們不能贊歎。同時也應該知道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快的地方。

我說這話是鼓勵大家趕快抓緊修行,娑婆世界的時光是最珍貴的,別浪費了,你在娑婆世界浪費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浪費一百年。

我們今天“人身難得今已得”,已經是不得了的殊勝了,“佛法難聞今已聞”,作為娑婆世界的眾生,用不著花開見佛,就能遇到佛法,馬上就能學法修行,更是殊勝。所以我們要常常憶念釋迦佛的功德恩德,十方如來都贊歎釋迦佛,我們也應該按照釋迦佛的教導在娑婆世界發菩提心廣度眾生、快快成佛,這才是我們佛教大乘的精神。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提到的韋提希夫人,如果不知道有他方淨土,那麼她到哪裡去?可能憑這個瞋恨心會下地獄,所以釋迦佛以方便滿她心願贊歎她去極樂世界。韋提希夫人歡喜了,一歡喜,她對兒子的瞋恨心也就不起來了,她心想著極樂世界,也不會向三惡道了。這些都是釋迦佛度眾生的方便。

發願去極樂世界還應該知道“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哪種福德因緣修起來最殊勝?就是修大乘法門,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樹立法幢,建立僧團,自利利他。福是福報,德是功德,有哪些功德?戒定慧功德,斷智悲功德,法報化三身功德,修了還不能少,少了就不能往生,哪有“萬人念萬人去”的道理?經書上沒有說過這話。你福德因緣不夠,到臨終時煩惱業障跟你搗亂,你怎麼辦?

為什麼我經常提到淨土法門呢?因為現在唸佛的人很普及。我每次都贊歎念佛的功德,但是說法的人必須要把法說清楚,所以我又以菩提心指出現在修行人身上的毛病,你能改掉毛病不是更好嗎?

宗喀巴大師也有方便。例如生活富裕的人修行困難,宗大師出於悲心,就給他們建了一個老爺廟,進去的都是大富翁,裡邊的生活好得不得了,據說飯碗都是金子做的,不用你勞動,還有侍候你的人,當然費用是很高的。宗大師的悲心,就讓他們在極其舒服的生活裡修行吧,否則這些人不懂法,造了惡咋辦呢?據說也有修成就的,(眾笑)當然並不多喽,因為環境太享受,修行實在太慢了。我想宗大師可能也是學釋迦佛的方便吧?

比如我們這兒也是一個修行的團體,人們稱我們這兒是“一片淨土”。有人就因為跟個別同學鬧了矛盾,動了瞋恨心了,實在留不住,“有他在,我只能到別的地方去。”韋提希為了一個兒子,釋迦佛的地方不要了,他為了一個同學,這麼好的一個修行環境不要了。當然喽,如果他來跟我說:“老師啊,你給我介紹一個地方,每個人都不跟我鬧矛盾。”我實在想不出來。(眾笑)

你想再找一個像我們這樣的修行場所,那要看你有沒有福德因緣了。我們有個同學因為起了煩惱就跑掉了,他到了火車站,錢包給人偷了,(眾笑)咱們連忙再派車把他接回來。這就是少福德因緣啊。(眾笑)

還有一個要去受戒,授戒的地方應該是非常清淨的,可是據她說,這個授戒的地方干什麼都要錢。比如,有個法師給人家超度,要上高台,上去之前首先要你供養。有人跟法師說:法師我跟你拍張照。“二十塊。”(眾笑)她去的地方可不能算清淨啊,因為她福德因緣不具足。據說她現在還想回來,總算覺悟還沒有完全退掉。

還有人想出去辦更偉大的佛教事業。結果本來沒老婆,現在卻有了老婆。

釋迦佛到娑婆世界來度眾生,當然也希望我們像傳燈那樣把佛法傳下去,也在娑婆世界度眾生,也在娑婆世界成佛。所以,我們更要贊歎發願在娑婆世界轉世的人。

今天我們都能夠聽到法,而且是一個圓滿的法,教證二法全都具足,這就是能海上師的大乘功德。不論哪一個佛弟子,今天能夠信佛學法,都要歸功於釋迦佛以及各位菩薩歷代祖師,沒有他們的大乘功德,佛法怎麼會傳下來呢?我們總不希望佛法在我們這一代斷掉,今天我能給你們講法,沒有能海上師,哪有我這個老師呢?前人種樹今人乘涼,你今天也種種樹,讓後人也能乘涼,這就是報恩。能海上師他並沒有希望我們給予他什麼,只希望我們發菩提心,弘揚正法,廣度眾生。有人要到他方世界去,那麼現在在娑婆世界時也應該幫幫釋迦佛度度眾生呀,說到底咱們是釋迦佛的弟子,為什麼在娑婆世界時不肯弘揚佛法?不肯度眾生呢?這樣,佛法不就消滅在我們手裡了嗎,我們豈不成了一個敗家子!這個問題可不小。我說這些話,可以免得你們忘了本,退了菩提心,自私、煩惱、惡業一天比一天泛濫。

我們學的既然是能海上師的法流,能海上師的法流完全是釋迦佛圓滿的法流,我們就應該學能海上師榜樣,發願正法久住,盡自己一生的生命時光盡力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樹立法幢。

今天的海內外,都稱能海上師為大般若初祖,能海上師的法流是屬於大般若的智慧。能海上師說過:“如果要問我們是什麼宗?我們是大般若宗。”這也是一個方便的說法,其實大般若宗本身就是無宗無派,一個圓滿的法還成為宗派嗎?可是在漢地,好像佛教必須要有宗,你說無宗無派,他就看不起你,覺得你連個宗派都沒得。今天能海上師的生日,我這些話主要鼓勵大家學好能海上師的法,樹立起像能海上師一樣的大乘精神,堅固自己的菩提心。今天講到這兒。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