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為解救眾生倒懸之苦
傅老師解答提問時的開示 2006.8.7 提要: 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跟大家見面了,你們清淨寺同學,明天准備搞盂蘭盆法會,今天下午我先跟大家聚一聚,看看大家有什麼要問的? 發了菩提心要為一切眾生,處處不替個人的利益考慮 有人問:文殊法裡有一句話“退菩提等廿五心”,對這句話不理解。退菩提心是十八根本罪之一,以前有講過。這句話是告訴我們,退菩提心有各種情況,歸納起來有二十五種。如果不避免的話,就容易使你退菩提心。出現了這些情況,有些人還認為:我並沒有退菩提心,我經常在禮佛、做供養、唸經、唸佛。這些都是你個人的修行,當然你能夠維持你個人的修行,好好去做一個修行人,做一個佛弟子,也很好,可是菩提心的范圍要廣泛得多。所謂菩提心,它的要點是一切為眾生,處處不替個人利益考慮,處處在替廣大眾生的利益考慮,有廣度眾生這樣的一顆心。 離開了釋迦佛的教導,都不叫菩提心 我們是用佛法去度眾生,所以我們要根據佛陀的教導去為眾生考慮,這樣才能真正帶給眾生利益。要不然就會像如今末法時期有的佛弟子那樣自搞一套,表面上搞得很熱鬧,實際上有些人是在利用佛教搞歪風邪氣,有人說得好聽,認為這也是在度眾生,實際上卻敗壞了佛門的清淨,使很多眾生受到了迷惑,走錯了路,將來要受極其重的苦報。這非但不能叫菩提心,而且還誤導了眾生。所以菩提心有一個原則,必須依照釋迦佛的教導去度眾生。要在度眾生中提高自己,好好修菩薩道。離開釋迦佛的教導,種種的裝模作樣,都不能叫菩提心。 要引導眾生止惡修善,斷煩惱,修菩薩道快快成佛 比如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在做好事,奉獻愛心,這種情況我們見了非常高興,因為咱們佛弟子總希望人世間好人多起來,壞人少下去。能夠在人世間救苦救難,幫助苦難的人,這是一件善事。可也只能說他們做了好人好事,他們有一顆善心,而不能說是菩提心,因為他們不是根據釋迦佛的教導,而是根據人世間的道德修養去做的。所謂菩提心必須要依照釋迦佛的教導,首先要勸導眾生止惡修善,進而要教導眾生斷煩惱,出離生死,最後要教導眾生修菩薩行,快快成佛。成佛後能更好地度眾生,這樣的做法才叫菩提心。 靠近世俗,貪愛名利熱鬧場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這二十五種退菩提心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發了菩提心的人過於靠近世俗,過於靠近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一方面自己沒有好好修行,沒有很好地離開世間上的欲望,佛法不懂,又受到邪師邪說的影響,世俗的習氣很重,專門喜歡呆在熱鬧的場所、大城市裡,而不喜歡清淨修行,再加上經常跟世間上有財富有名望的人混在一起,像這樣的情況就很容易退菩提心。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就能把佛法興起來 當今的佛門普遍對法不尊重,不聽法,不主張深入經藏,所以懂法的人極少極少。即使有點懂,也僅僅懂得一點點,這一點點到底是對是錯,還成問題。而邪知邪見卻很泛濫。真正的佛法雖然還有,卻成了尾巴上一點點,所以叫末法。假如所有的佛弟子都能發菩提心弘揚佛法,世世代代把法傳下去,那麼佛法就興起來了。 傅老師解答提問時的開示 2006.8.7 提要: 滅法的人不在佛門外,是佛門裡的人不爭氣 現在的佛法已經非常衰弱了。佛法是極其廣大的,我給你們講的法也僅僅是個開頭,你們還經常能來聽法,外面的居士們因為聽不到法,非常苦惱,進佛門幾年了,走過很多的寺院,都聽不到法。如果我們再不發菩提心的話,佛法很快就要滅掉了。不是佛門外面的人要把佛法毀滅,而是佛門裡的人自己不爭氣,貪求五欲,搞歪風邪氣,對法不尊重,也不關心佛教的興衰,也不發心弘法,也不講經說法。是佛門裡的人在進行滅法的工作,把佛法滅掉的。 不要修成一顆自私的心、愚癡的心 多年前,有位法師到居士林來講法,他講“你們連戒定慧都不要了,你們知道你們在干什麼工作?你們在干滅法的工作。”這個罪不得了!連佛法都要滅掉,即使他們還認為自己是個修行人,將來必然會修成就一顆自私的心、愚癡的心。那當然他所作所為都不能算發菩提心。搞歪風邪氣的人所搞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字,就是錢。可是鈔票不等於佛法呀。 佛弟子要為眾生解除倒懸之苦 咱們也可以把菩提心聯系到明天的盂蘭盆會。盂蘭盆的意思就是解除倒懸的苦,好比一個人兩條腿綁起來,腳朝上,頭朝下吊在樹上,這個人苦不苦啊?為了解除這些眾生的苦,我們佛弟子應該要好好發心。 供養大眾清淨比丘僧才有功德 佛講這部經的因緣,是因為目犍連剛得到神通時要報父母的恩,結果看到母親墮在餓鬼道裡非常苦。佛就教他一個救度的辦法:到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供養大眾清淨比丘僧。 出家人以清淨為體。我們是恭敬供養清淨比丘僧,而不是假和尚。假和尚喝酒吃肉有女人,盡是敲敲打打賺鈔票,他們根本不懂佛法,可能也沒有受過戒,或者受了戒卻不學戒也不持戒。所以在七月十五那一天,要供養清淨比丘僧,你才有功德。一切功德都離不開清淨。 貪圖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淨 持戒有功德,犯戒有罪過。所謂清淨比丘僧,是指持戒持得很清淨的比丘。一切享受五欲搞名利,乃至於連殺盜YIN妄四根本戒都犯了的,都不能叫清淨。殺,殺生,乃至於到酒家去吃活的;盜,他本人財務不清楚,乃至於把居士們供養的錢,不用在三寶的事業上,而作為私有財產,這就犯了盜戒,盜取三寶物的罪很重;YIN,他外面有女人;妄,他盡說假話。假如他連根本戒都犯了,那怎麼叫清淨比丘僧呢? 佛法僧都具足清淨,所以都稱寶 為什麼佛弟子必須要恭敬三寶?因為佛寶是清淨;法寶,釋迦佛講的法都是教導我們怎麼樣去修好一顆清淨的心,所謂淨化人心;僧寶,僧寶就是指清淨的修行人,如果不清淨就不能稱寶。 依靠大眾清淨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惡道眾生 盂蘭盆會是恭敬清淨大眾比丘僧,因為這些比丘僧個個都在修行,有的在山林間禅定,有的在誦經,持戒都很清淨。在佛歡喜日這一天,你去供養他們,依靠大眾清淨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把掉在餓鬼道裡的母親救度出來,必須要依靠清淨的大眾比丘僧的力量。說到比丘僧,也包括比丘尼。這是根據盂蘭盆經說的。 因為顛倒了,所以才有倒懸之苦的果報 哪些地方最苦?就是三惡道。三惡道是非常非常苦的地方,餓鬼道千年喝不到水,吃不到飯,地獄道比餓鬼道還要苦。為什麼人會掉到三惡道去?你們只知道他們造了惡業,那樣理解也沒錯,但是太簡單了。是因為他們顛倒,所以就有倒懸之苦的果報。末法時期,再不修行誰能避免得了顛倒? 傅老師解答提問時的開示 2006.8.7 提要: 要免倒懸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顛倒 顛倒就是事情全做錯了,看問題也錯,做事情也錯。即使肯進佛門修行,現在佛門裡很多事情也都是顛倒,你不聽法肯定會受他們的影響。什麼是顛倒,什麼是不顛倒,這些你不聽法是不會懂的,所以不聽法是最最害人,也是最危險的。佛不是萬能的,你造了顛倒的因,將來得顛倒的果,佛也沒有辦法,否則地獄早就空掉了。所以還是要靠自已,你懂了佛法就不會再顛倒下去了。 從佛法裡來看,現在人世間包括佛門的修行人,顛倒的事情說不完。釋迦佛講過,世間的眾生大顛倒,很危險啊。講佛法的目的就是叫你不要再顛倒了,把你原來顛倒的再倒過來,就成不顛倒。看你願意不願意喽,你願意就叫修行,你不願意,仍然是顛倒。佛是一個教育家呀,學生不聽老師話,佛也沒有辦法。佛只好悲心朝你掉眼淚,你果報必然下三惡道。 法有步驟,無有高下 佛法有小乘、大乘。應該說清楚,大小不在法裡,是我們心有大小。經書裡常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但有步驟,沒有大小。佛法有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人天乘不斷煩惱,不解決生死問題,仍然要生死流轉,所以是不究竟的。但是人天乘的要求也不低,人天乘修止惡修善,你即使有點煩惱,可你別干壞事,你干了壞事仍然會下三惡道,所以修人天乘首先要止惡,還要修善,要做各種好事。止惡是關閉三惡道門,修善是培福。可是人天道不究竟,即使你福報大能生天,照樣有生死,死了照樣會六道輪回。所以佛真正的目的是要我們了生死,要我們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這樣你才不會六道輪回,到了彼岸你就沒有生也沒有死,沒有煩惱就是快樂。 菩薩法必須在出離乘基礎上修 後來佛又講了大乘佛法。你自己走上了解脫道,可是你還有這麼多的親人,娑婆世界還有這麼多的眾生,他們還在受苦,你要發心弘揚佛法,讓他們也走上修行的路,這就是菩薩法。菩薩法必須要在出離乘基礎上修。如果你自己不好好斷煩惱,你這樣子不能叫菩薩,沒有一位不斷煩惱的菩薩。如果一定叫菩薩,能海上師說這是輕毛菩薩,沒有基礎的。是自稱菩薩,實非菩薩。 不論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都有標准的。出離乘的標准就是修四谛法,菩薩乘的標准簡單說,是修六波羅蜜。可是修六波羅蜜的人必須要在四谛法基礎上修,也就是要在斷煩惱、解脫生死的基礎上修菩薩法。所以說,出離乘是修菩薩法的基礎,而不是兩種修法。 修好四念處,就能糾正四顛倒 在修出離乘的基本法裡,有四種顛倒必須要糾正。對治這四顛倒的法在苦集滅道的道谛裡,三十七道品一開頭就是四念處,四念處是專門糾正四顛倒的。眾生一向是四顛倒,所以佛叫我們修四念處,如果你修好了,你走的路就不是顛倒的路。今天我只能略微給大家提一提。 觀身不淨,能消除貪愛身體美好的顛倒意識 第一,要觀身不淨。不管是男的女的,身體全是骯髒的,全是不可愛樂的。可是眾生顛倒,非常愛樂自己的身體。尤其是現在富起來了,對身體的打扮花樣更多了。結果男的又去貪愛女人的身體,女人又去貪愛男人的身體。 昨天我在開化講居士應該怎麼樣修行,其中提到不要貪美食美衣。現在的衣服越來越講究,越來越漂亮了。社會上有些女的,上衣越來越短,褲子越來越往下,目的是為了要露出一個肚皮。肚皮有什麼漂亮的?細細分析一下:外面是人皮,裡邊是豬油,再裡邊是腸子,腸子裡邊是大便,這不過是人皮包的糞桶,眾生還以為非常干淨漂亮,你說顛倒不顛倒?有些人,吃飯還要這樣的女的陪著,就等於在身邊是放了一只人皮糞桶,這飯還吃得下去嗎?所以不要對身體有所貪愛,不要以為身體是美好干淨的,那是騙人的假象。這個觀點要念念不忘,要經常用它來糾正我們以為身體是多麼美好的顛倒意識。 傅老師解答提問時的開示 2006.8.7 提要: 觀心無常,能消除要求心不變的希望 第二,觀心無常。人世間總在貪求一個常,其實連心都是無常的,心剎那剎那在變,所以不要去相信人世間顛倒的話,說心不會變。每個人心都在變,今天結婚是一顆歡喜心,為什麼過一個時期又離婚了,因為心變了,心沒有變怎麼會離婚呢?心沒有變怎麼會吵架打架呢?心沒有變,夫妻怎麼成了冤家呢?但是世間上人,偏偏希望心不要變,還盡說哄人的話:海枯石爛,我心不變。離婚的人也曾說過這個話。 觀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樂的顛倒 第三點,要觀受是苦。享受都是苦,病從口入,吃得好容易得糖尿病,吃海鮮得了急性胰腺炎,究竟是苦還是樂?因為我好久沒有喝牛奶了,我的胃腸對牛奶已經不適應了。從湖北開車到開化,車上帶了幾盒牛奶,我就把牛奶當水喝了,結果拉肚子拉了三天。(眾笑)一切享受都是苦,尤其是高消費,你所用的高級享受還不是你自己辛苦來的錢?可是人世間個個都貪圖享受。 觀法無我,能放下執著於法的顛倒 第四,觀法無我。不要執著於法,佛講過:法無定法。世間上的種種法則,種種規定也經常在變,哪有不變的道理?無我就是它怎麼變化你做不了主。佛門裡邊現在執法很厲害。佛教本來沒有宗派,是傳到中國後,中國人分的宗派。現在人都執著自己的宗派,不懂得諸法無我。乃至於誹謗排斥其他宗派,盡造惡業。你應該有這樣的觀念:我修的宗派好,你修的宗派也好,他修的宗派也好,凡是正法都好——那樣你才不會執著。哪能說,末法時期唯有這個宗派才行,其他宗派都不行的?這是謗法的話,可見說這話的人就不懂佛法。這就是修出離乘必須要糾正的四種顛倒。今天僅僅是略微給你們提一提。 布施供養錯了,好心辦壞事也是顛倒 修菩薩乘呢?六波羅蜜又稱六度,也不要顛倒,也要建立在出離乘破除四顛倒的基礎上。就是說,你在糾正四顛倒以外,如果你修大乘,還要糾正修六度時所遇到的種種顛倒。有哪些顛倒呢?六度第一個是布施供養。布施供養是培福,供養錯了,你能得到福報嗎?這就是顛倒。比如說,喝酒是件壞事,人家沒錢喝酒,你給他錢去買酒,你這個布施就顛倒了。為什麼現在佛門搞歪風邪氣的地方很興旺,而且富得很?都是居士們供養的。供養是供養修行人的道糧,或者弘法的基金。他們又不修行,又不弘法,你去幫助他發揮歪風邪氣,這樣子顛倒了吧?我從前看到一個在家人,他在一個出家人面前抽煙,所以也給了那個出家人一支煙:“你也來一支。”這個供養也是顛倒了。所以善惡先要分清楚。你供養布施只能夠幫人家做好事,而不能幫助人家干壞事。 進一步說,修布施要修到波羅蜜,一切都要空掉,不執著功德。現在有人執著功德執著得厲害,我為什麼要供養?因為我要功德,你不寫我的功德芳名,我就不供養。這樣子你就修不到波羅蜜了,這也是顛倒。 犯戒不還淨,執持邪戒也是顛倒 第二持戒。持戒要清淨,如果你持戒不清淨,卻說:“我受過戒了,我是持戒的。”你把這種不清淨的、犯戒的情況說成是持戒,那不是顛倒了?還有一種是在持戒的內容上顛倒,佛的戒律裡沒有,可是他自己規定要這麼做。比如他規定自己不吃油鹽醬醋,還有的出家人只吃白的,醬油也不放,天天白米飯、白菜、白蘿卜,戒律裡沒有這條規定啊,你這樣是外道的搞法,顛倒了。還有的人不喝牛奶,他認為,喝牛奶就是戒不清淨,不喝牛奶我的戒最清淨。比丘戒成了牛奶戒了!戒律裡沒有一條不喝牛奶的戒,佛自己也喝牛奶的。五戒就要照五戒的要求,比丘戒就要照比丘戒的要求,不能夠隨心所欲地加一點進去,否則在佛法裡就叫“戒禁取”,那是邪戒。 傅老師解答提問時的開示 2006.8.7 提要: 愚癡的忍,傷害他人的忍,都是顛倒 第三,忍辱。忍辱也有顛倒的,有人修的忍辱,不是佛教的忍辱,他好像是儒教的忍辱、道教的忍辱。佛教的忍辱要有原則的,忍要忍出智慧來。愚蠢的忍,佛教是不主張的。比如別的宗教講,如果你左邊臉給人家吐了口水,你把右邊的臉也送給人家去吐,我們佛教不干這種蠢事。如今佛教裡邊有人在學儒教的百忍堂,忍得好算你功德圓滿。結果自己的媳婦被人家抓去,他也忍著不說話,那不是害人嗎?你功德圓滿,媳婦倒霉。我們佛教修行的功德可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也不能建立在看見別人干壞事不說話的忍上。可是今天佛門這種風氣很厲害啊。 損害佛門聲譽,濫慈悲的忍都是顛倒 我年輕時候,就有人批判佛門裡的“濫慈悲”。可是前幾年有兩個年輕的居士來跟我談“忍”,還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從前有個女的有了私生子,舊社會有了這種事,這個女的名譽就敗壞了,所以她把私生子抱到寺院裡去。和尚濫慈悲,為了保護這個女的名譽,就收下來養了。當地人就傳開了,這個和尚不規矩,生了一個孩子,還養起來。這個和尚也不說話,忍。最後這件事情弄清楚了,原來不是和尚生的,是那個女的生了抱過來的。他講這話的意思是無論人家怎樣說,你們都要忍。我就有點想不通,人家說誹謗的話,你不去阻止他勸他別說,光叫我們忍,你這算什麼道理呢? 據說這個故事,在佛教裡非常流行,都說這個出家人好。其實你為了一個女的損壞了比丘的聲譽,也敗壞了整個僧團的聲譽,也敗壞了佛門的聲譽,這些你怎麼不考慮啊?就等於抓粒芝麻丟了西瓜,這是顛倒。 不能邪精進。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進 第四要修精進。精進不能顛倒,精進顛倒了是邪精進。我們是要正精進,而不能邪精進。所謂正精進就是照佛陀的教導精進,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戒定慧都要精進,勤就是精進。你不修戒定慧,能叫正精進嗎?即使你三個裡只用功一個,那也擺不平啊。或者佛陀沒有規定的精進,你偏要這麼做,那叫邪精進,顛倒了。或者你去朝山,朝山是去朝菩薩的聖地。如今社會上人去名山旅游,一路上喝酒抽煙就別提了。佛門裡的人去朝山,即使不喝酒不抽煙,可他一路上盡起煩惱,簡直在朝煩惱山。朝山特別起勁,今年朝完,明年再朝,起了煩惱,從山腳下吵架一直吵到山頂,你這個朝山算是精進嗎? 佛弟子不修禅定學氣功、忙打坐也是顛倒 第五,禅定。禅定有正定邪定,有些佛門裡的人不學禅定,去學氣功,那不是顛倒了?氣功是外道呀。有些人學了氣功,又到我這兒來學禅定,學了禅定又跟氣功混在一起,這也是顛倒了。有的人不修禅定倒也罷了,還說閒話,“修禅定要入魔的。”還有人說:“我是天天打坐的。”佛教裡只有禅定沒有打坐,只打坐不修禅定,到底在打什麼坐?全顛倒了。 佛法要多聞,如果認為法越聽多越不好豈不顛倒了 最後一度是般若度。深般若,一切要證空;廣般若,一切佛法都要懂,因為一切佛法都是幫助你進入深般若的。可是有的人不聽法,還說閒話,“法不能多聽,越聽越糟糕。”而種種顛倒的話卻聽得特別多,那不是顛倒了?你是修大乘六度的,非但要聽法,而且還要學大般若的法,因為“般若波羅蜜”是第六度。 念處顛倒了,出不了生死; 中國的佛教一向稱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就要修好六波羅蜜。如果你四念處也顛倒,六度也顛倒了,你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眾生,將來免不了還要受倒懸的果報,倒懸就是下三惡道。 今天借著你們提的菩提心這個問題,我結合盂蘭盆解救倒懸之苦的含義,給你們做這樣的解答,咱們就講到這裡吧。(掌聲)(完)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就能把佛法興起來
·發了菩提心要為一切眾生,處處不替個人的利益考慮
·離開了釋迦佛的教導,都不叫菩提心
·要引導眾生止惡修善,斷煩惱,修菩薩道快快成佛
·靠近世俗,貪愛名利熱鬧場所,就容易退菩提心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就能把佛法興起來
不退菩提心為解救眾生倒懸之苦(2)
依靠大眾清淨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惡道眾生
·滅法的人不在佛門外,是佛門裡的人不爭氣
·不要修成一顆自私的心、愚癡的心
·佛弟子要為眾生解除倒懸之苦
·供養大眾清淨比丘僧才有功德
·貪圖享受、搞名利、犯戒,都不叫清淨
·佛法僧都具足清淨,所以都稱寶
·依靠大眾清淨修行的力量,才有希望度三惡道眾生
·因為顛倒了,所以才有倒懸之苦的果報
不退菩提心為解救眾生倒懸之苦(3)
要免倒懸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顛倒
·要免倒懸之苦,只有依靠自己不再顛倒
·法有步驟,無有高下
·菩薩法必須在出離乘基礎上修
·修好四念處,就能糾正四顛倒
·觀身不淨,能消除貪愛身體美好的顛倒意識
不退菩提心為解救眾生倒懸之苦(4)
身不淨、心無常、受是苦、法無我,
一執著就成顛倒
·觀心無常,能消除要求心不變的希望
·觀受是苦,能消除享受是快樂的顛倒
·觀法無我,能放下執著於法的顛倒
·布施供養錯了,好心辦壞事也是顛倒
·犯戒不還淨,執持邪戒也是顛倒
不退菩提心為解救眾生倒懸之苦(5)
六度顛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眾生
·愚癡的忍,傷害他人的忍,都是顛倒
·損害佛門聲譽,濫慈悲的忍,都是顛倒
·不能邪精進。不修戒定慧也不能叫正精進
·佛弟子不修禅定學氣功、忙打坐也是顛倒
·佛法要多聞,如果認為法越聽多越不好豈不顛倒了
·念處顛倒了,出不了生死;六度顛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眾生
六度顛倒了,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