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86


 2011/4/7    熱度:2392    下載DOC文檔    

正文;怨天尤人
譯文:有的人遇到人生中的不如意事,就怨天恨地,惱怒他人。
分析
在六道輪回中,我們能投生為人,相對來講這是善樂之處,但是人生仍然充滿了痛苦。人的一生具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取蘊苦。同時,人生還充滿了壞苦、苦苦、行苦,即使稍有安樂,也終會壞滅。所以,人不可能在一生中一切都一帆風順,青雲直上。之所以如此,是在過去世我們因煩惱無明,集結了太多的不善業。一切不如意,都是自己的業報,是自作自受。與天地和他人沒有任何關系,就象張三打了你,你卻找李四報仇一樣,真正害你受苦報的是我愛執。你怨天恨地,則天地愈怒,怨恨他人,則人越恨,由於分不清敵我,到頭來受害的還是你自己。
要知道我們的真正敵人是煩惱,在煩惱發作時,我們毀謗上師和正法,或者辱罵僧寶,殺阿羅漢,殺害父母,這些惡業會讓我們進入無間地獄。在煩惱發作時,我們造了太多的殺生、不與取、邪YIN、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绮語、貪、嗔、邪見的罪業,這些罪業的果報常常令我們不順利,可見,我們要與之斗爭的不是外在的敵人,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的煩惱,如果能降伏自心煩惱,內憂一除,自然就解決了外患。
若想獲得福報,唯有廣做善行。然而,如果只求現世或來世福報,這仍是有漏福業,待福報享盡時,我們仍然要墮落,要受無邊的痛苦。只有精進修行,獲證無上菩提,才是解脫的最好方法。
事例一
韓國大宇集團的主席金宇中,在十四歲時,父親便死於戰亂,從此擔負起養家糊口的重擔。他從賣蘿卜、賣報紙開始,一步步開拓事業,最終成為國際巨富。在韓國,金宇中可以算是超級工作狂,三十多年中,不曾休息過一天、休假過一次。他每天早晨五點鐘起床,深夜十二點才拖著疲憊的步履回到家裡。為了掌握國際市場的動向,他經常到國外出差,而且時間安排得非常緊湊,甚至一天之內在三大洲用餐:早上還在北美洲,中午已到了歐洲,晚上又飛到非洲。
金宇中創立的大宇集團,全盛時期名列韓國第二大財閥,在一百一十個國家雇傭了三十二萬人。大宇集團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汽車、造船、航空、機械、建築、電子、化工、金融、證券、保險等,甚至還為法國的葡萄酒業生產葡萄,在波蘭、烏克蘭、伊朗、越南、印度等國家建立了多個汽車工廠。金宇中締造了大宇的神話,被韓國人視為民族英雄,獲得無數的國家表彰。在許多國家,他都是受到國賓級的待遇。但是,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到了一九九九年十月,這個富可敵國的集團因為負債八百億美元而倒閉。金宇中流亡到國外,被國際刑警組織發布國際通緝令通緝。五年多之後,他以欺詐、詐騙貸款、賄賂等罪名,而被韓國警方拘捕,锒铛入獄。
事例二
美國的貓王是二十世紀世界流行樂壇上最重要的人物,他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演唱藝人。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他的影響力持續了二十多年。他所唱的歌曲經久流行不衰,在全世界擁有數億萬計的歌迷和崇拜者,專輯銷售量超過十億張,是唱片業歷史上銷售量最大的歌手。在他家中的獎品陳列館中,放滿了金唱片和白金唱片,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各種榮譽。但是不到二十幾年,他的事業就開始衰敗,更可怕的是,在生命的後期,他沉溺於吸毒,私生活靡爛,精神狂躁,健康迅速惡化。最終由於吸毒過量引發心髒病而暴死,年僅四十二歲。
再析:益西彭措堪布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四中說:面對輪回,有三種類型的人:第一種是像金宇中那樣,追求輪回圓滿達到狂熱的地步,因貪欲的障礙,沒預料到未來的衰敗,這是目光最短淺的。第二種人智慧稍微深一點,能認識到盛極必衰、禍福相倚,所以他們在享福的同時,也會努力為未來種福。第三種人智慧更為深遠,明白輪回的安樂不可依靠,瞬間就有可能樂極悲生,到頭來只是一場空。所以他們最初就能不被輪回迷惑,一心出離三界,為自他求證菩提。我們學習中士道,就是要將自己轉成第三種人,這才是有智慧的表現。
事例三
阿浩為了發財,想偷渡到韓國打工,但偷渡船在海上漂泊了十多天,始終無法靠近韓國海岸。船艙內空氣稀薄,當時又是寒冬,阿浩受凍挨餓,疲憊不堪,最後虛脫昏死過去,被船主殘忍地拋入大海。還算幸運,阿浩被好心人救起,送到醫院搶救。一個多月之後,阿浩身體尚未恢復,無法打工掙錢。當時他身無分文,又無住處,無依無靠的他只能每天跪在街邊乞討,受盡屈辱,又擔心警察發現,成天魂不守捨。阿浩想起他的親叔叔幾年前,也到韓國打工,就設法打電話給叔叔,但是叔叔表示沒有時間看望他,也不願出錢幫助,阿浩聽完後忿怒地掛掉電話。
如此阿浩過了數月的乞丐生活,每每想起自己悲慘境遇以及叔叔的絕情,阿浩內心的怨恨與日增長。一位親戚想調和這對叔侄的關系,就約他們到飯館吃飯,但在酒桌上,叔叔似乎毫無愧疚,侄子再也無法按捺住惱火,狠狠地用筷子打叔叔的頭,一腳踢翻酒桌,酒席不歡而散。
正文:诃風罵雨
譯文:有的人因為風雨失時不調,不自反省,卻咒罵風雨不合人願。
分析
風噓萬物,雨澤萬物,雖屬氣候變化,自然界中的現象,亦歸天神職掌,適時還是失時,風雨調順還是風雨成災,都是人間善惡感召而來。神祗只不過是根據一方民眾的業力,降雨刮風,並未根據自己的好惡增加一分,或者減少一分。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自受的道理,必定敬天地,每遇大風雨、大雷電、大冰霜等異常天氣時,必定會穿戴好衣帽端身正坐,以敬畏的態度來面對,他們只會檢討自身的善惡,決不會做違逆上天的罪業。
事例一
有兩個流浪的農民,四處找機會發財,一天,他們發現某女在收古董,於是就騙她說自己盜墓獲得一些古董,但少十七萬元不賣,騙某女說年代久遠,非常值錢。某女果然動心,取出自己的積蓄,加上借來的錢,湊夠十七萬元,帶著現金就跟那二個人到野外去看貨。若相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他們走時正是黃昏,走進山裡,二人將女子打倒,扔進一個坑中用土掩埋。這時天突然下起雨來,他二人罵風雨誤事,又不想淋雨,想到那個女人被打昏了,又被埋,不會再有事,埋到一半就拿著錢跑了。雨下著,淋在坑中透下去,使女子醒來。幸虧頭部有一向側面挖的旁坑,才沒有埋到頭部,女子慢慢用手扒土,終於重見天日,她爬到附近村莊報案獲救,二個行凶者搶錢後還沒等逃跑,就被抓住,被判死刑。
正文:斗合(160)爭訟
譯文:有的人或者暗中挑唆,或者明幫一方,千方百計唆使人打官司,他好從中漁利。
分析
君子與人為善,即使別人凌辱,欺壓自己也只是對境修忍辱,平生不會訴訟一人。見到別人爭訟,必定竭力勸解,令其冤家變朋友,使多方受福。
有的人之所以唆使別人爭吵,是為了從中謀取個人利益,所以,他或者暗中挑撥,或公開出面做假證,或者牽頭帶領眾人群體上訪,找媒體曝光,蓄意將事態擴大.這種行為的起始,是離間語惡業,他的發心令有情不和合。不管他使用的是真實語,還是不真實語,表達的言辭美妙,還是不美妙,都造成他人關系破裂,這樣,雙方都不安樂。所以,這是非常損福損德的事,如果雙方關系惡化,在事態發展中,不知會出現什麼樣的惡來結局,其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其挑撥之人定會有嚴重的惡報降臨。
善人存心是願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彼此和睦相處,從大處說,願世界和平沒有戰爭,從小處說,願一切有情彼此和合。為此,他們不說離間語,不做離間事,遇見矛盾雙方,唯願化解,這種善的存心,定有善的果報。
生活中不但夫妻關系不能離間,而且一切倫理關系,譬如:兄弟、朋友、師生、上下級等關系,都不能挑拔離間,如果說離間語,會有慘重的果報。益西彭措堪布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中說:在離間語當中,以破壞僧眾和合,果報極其嚴重。往昔提婆達多,破壞僧團和合,導致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相續當中都沒有生起善根。今天不會有真正破和合僧的情況,但挑拔上師與弟子的關系、寺院與寺院的關系之類的離間語卻很容易產生。《文殊根本續》說:如果有人在寺廟之間、上師之間制造矛盾,這個像攪拌血液的棍子一樣的人,死後立即墮入無間地獄。《極樂願文大疏》上說:如果挑起僧眾糾紛,乃至沒有緩解之間,當地的所有眾生都因生起嗔心而墮入地獄,好像焚燒的大地無法生長苗芽一樣,發生糾紛的村落所在地數由旬以內,不能生起修持佛法之果。
造離間語的後世果報如何呢?後世會墮入三惡趣中,墮在拔舌、烊銅、犁耕等地獄當中長劫受苦,或者墮在畜生道中啖食糞便,象鹈鹕鳥一樣沒有舌根。即使以少許善業得到人身,俱生就有生理殘障,舌根不具,口氣發臭,喑啞不能說話,或者語言不流順,牙齒不整齊不潔白,縱然口中說善語,他人也不信用。而且由於余業所感,在人間會有眷屬鄙惡、彼此不和合的果報。
事例一
張學剛因有外遇和結發妻子離了婚,兩個孩子被他扔下不管,為此,孩子在初中沒有畢業的情況下,都走上了社會。兒子到他身邊打工,但孩子不肯吃苦,干什麼活都嫌累嫌苦,張學剛就數落孩子幾句,這孩子恨父親另找他人,扔下母親和他們不管,就跑回爺爺家,說父親不管他。張學剛的妹妹張學蘭就挑唆孩子恨父親,責備哥哥不仁不義,在親屬中散布他的種種惡行,使孩子越想父親越可恨,父親也為孩子傷透了心。最後父子形同水火,那個孩子後來被親屬送去學了技術,能自立社會吃飯,他父親窮困潦倒他也不管不問,互相不往來。一年後,張學蘭的腋下長出一個不雅词不显示來,因種種原因不能手術,痛疼非常,無法醫治,
事例二
《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則巧舌罰啞的公案說:江寧有一位書生,住在老家的廢花園裡。某個月夜,有位艷女在窗戶邊窺視,書生心想,不是鬼就是狐,因為見她容貌姣麗,心生愛慕,也不害怕,招她進來,但女子始終不說話,問她也不答應,只是含笑顧盼而已。
過了一月多,書生始終不理解。有一天,書生一再盤問,她才提筆寫出自己的身事,她寫道:“我本是明朝某位翰林的侍妾,不幸短命而死。因為我平生很會挑拔離間,使一家骨肉矛盾,形同水火。死後遭冥司譴責,罰我作喑啞之鬼,已經沉淪兩百多年了。如果你能為我寫《金剛經》十部、得蒙佛力超脫苦海,我生生世世感念你的恩德。”
書生滿她的願,等到寫經完畢之日,女鬼又來拜謝書生,仍然提筆寫道:“憑借寫《金剛經》忏悔,已脫鬼趣,但是前生罪重,只能帶業轉生,還須要作三世的啞女才能說話。”
事例三
四明有位秀才叫葛鼎鼐,每次他去學堂的時候,必定要經過一座土地廟。廟中的廟祝,一天夢見神對他說:“葛狀元經過時,我必定要起立,請你為我修一道屏障來遮擋一下。”
廟祝按照神的吩咐,正准備動工,這一天又夢見神告訴他:“不需要建了,葛生代人寫離婚書,功名已被削盡。”原來,同鄉人想休棄妻子,自己不能寫,就叫葛生代筆,沒想到這事損壞福德這樣嚴重。葛生明白了事理之後,心裡生起大忏悔心,盡力使這對夫妻重歸於好。後來他中榜,做官只做到副使。
事例四
清朝順治年間,浙江有一位孝廉,他的朋友貪戀某人妻子的美色,就想占有。孝廉為他出主意,散布流言蜚語,挑撥其夫,說他妻子和外人有私情。那人聽信之後,打算把妻子休掉,就和孝廉商量,孝廉竭力促成,而且幫他寫休書。草稿寫好,那人抄完後就走了。這時來了一個賣筆的,孝廉就去買筆,回來後草稿不翼而飛了。後來他參加會試,帶著那支筆進入考場,沒想到那張休書草稿竟從筆管中掉出來,被搜查的人發現,定為作弊,他在監考官前大呼冤枉,最後被處罰除名。
再析
現代做律師的人,為了多接案子,多掙錢。法庭為了多判案,多收費,有政績,往往找雙方當事人,用法律條文來說明,你的案子可以贏,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利益。但到立案以後,另一方是官員,或者一方使了錢,又反過來說,你的案子雖然有理,但不能判你贏,因為我還得吃飯,不能那樣做。或者偷換證據,或者唆使證人改證詞,最後葫蘆判案,不知道真理在哪一邊,致使百姓冤上加怨,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事例五
崔律師很能干,為此,他掙的錢也很多。一次一個農村人犯了法,被抓起來要判刑。崔律師一伙的人找到那家說:“你拿些錢出來,有些事我們可以給你擺平,你的親人可以少判幾年刑。”那家人信以為真,本來他家就非常貧窮,為了親人少判幾年,這家人借高利貸送給崔律師幾萬元。等法院宣判以後,那家人很高興,認為沒白托人,他們的親人判的刑期是那種罪的最低線。懂法的人聽說後進行了調查,事實卻是那個人犯的罪本來就輕,不找人、不花錢也應當判那個刑期,結果那個農村家庭花了幾萬元,還是判的那個刑期。現在看崔律師一伙人還是發財,這樣的事情還在繼續做,我相信以後,他們一定會受到因果的報應。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原创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