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極樂世界說法莊嚴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經【復次捨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是西方世界大眾生活裡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法莊嚴。所以從整體來看,西方世界非常像一座學校,裡面老師跟學生日常生活都是在學習。我們也知道,我們在一生當中,最好的年華是在求學的時代,踏進社會之後那就苦難重重了。所以一生最好的光陰是在學校度過,在讀書的時候。我們這個地方讀書讀得很辛苦,實在說,有幾個人一生當中讀自己喜歡讀的書?雖然是上學讀書,都是逼不得已;心不甘情不願,又不能不讀,還要應付考試,所以書念得很辛苦。西方極樂世界是好學校,是讀你喜歡讀的書,做你歡喜做的事。這就難了!在我們這個世間一萬人當中難得找到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各個人都是這樣的,這顯示出真的是殊勝莊嚴。 經上叫著‘捨利弗’,這下面都是很重要的開示。叫著名字提醒他,實在就是提醒我們。在教學場合當中,老師是非常尊嚴的。總是我們在聽課,聽到老師,我們態度都要很恭敬。隨便一點,這就是失敬了。在威儀上有欠缺,不但自己覺得不好意思,大眾看起來也不好。阿彌陀佛知道眾生這些心理,所以他用很奇妙的方法,變現鳥,鳥來說法。鳥來說法,躺著聽也可以,坐著聽也可以,翹著腿聽也可以,逗著牠玩耍聽也可以,這就自在了,沒有任何拘束了,阿彌陀佛用這些方法。所以這些鳥,西方世界是菩薩的法界,不但沒有六道,十法界也沒有。不但是菩薩,而且純一是普賢菩薩的法界。修普賢行決定圓成佛道,哪有眾鳥?鳥是畜生。所以這些鳥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後面經文上說得很清楚,是佛變化的。種類非常之多,是應眾生心念愛好自自然然變化而作。這個地方略舉幾種,是我們這個世界,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看到這些珍禽異鳥,非常的喜歡,所以是略舉幾種,像‘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捨利”,有人說是我們中國人叫鹙鹭,鹭絲,有人說是春莺,究竟是哪一種也沒有一個確定。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我們中國沒有。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這是聞法樂。鳥叫的聲音已經是很好聽,牠還能說法。我們想聽什麼法門,牠就宣說什麼法門,這是非常奇妙。‘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這一句圓圓滿滿包含一切諸佛所說的大小乘法門,總不外乎這幾個項目。換句話說,無法不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聽了佛法之後,理得心安。這個道理得到了,明白了,心安了。心安就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個用功就純一。用什麼功?‘念佛、念法、念僧’。諸位要曉得,這六個字包括佛法所說的無量無邊的行門,修行的法門,常說“法門無量”,無量的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念佛、念法、念僧。“五根五力”到“如是等法”是講教,真是圓滿的教學;念佛、念法、念僧是講圓滿的修行。無論修行哪一種方法,都不超過這六個字,都在它包括之中。…… ‘種種奇妙雜色,言多且美’,種類繁多,非常的美麗。‘下略出六種’,底下是簡單略舉六種。白鶴、孔雀、鹦鹉不必介紹了,這是我們有機會看到的。‘捨利,舊雲鹙鹭’,古代翻成鹙鹭。‘琦禅師雲是春莺’,這是比較近一點,天琦禅師是宋朝時候人,他說這是春莺。春莺叫的聲音也非常好聽。‘或然’,也許是,不是個肯定詞,也許他說的是對的。‘迦陵頻伽’,這是印度話,梵語音譯過來的。‘此雲妙音’,我們中國把它翻成妙音。‘未出殼時,音超眾鳥。’鳥在蛋裡面長成,還沒有出來,它在裡面發出那個音聲就非常好聽,牠出生之後那個音聲當然更是美妙了。這是舉出迦陵頻伽的這個聲音好聽。‘共命,一身兩頭’。相傳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裡面有這種鳥,一個鳥兩個頭。在我們中國看到兩個頭的蛇,有,兩個頭的鳥沒看到。雪山有兩個頭的鳥,這個鳥很稀奇,物以稀為貴,所以非常珍視牠。‘識別報同’,兩個頭,實在講兩個神識,我們中國人講兩個靈魂,確確實實是兩個,但是牠的身連體,成一個身體。‘此二種西域雪山等處有之。’迦陵頻伽跟共命鳥,印度有,“竺”是印度。從前我們地理觀念,印度在我們中國的西方,現在我們位置知道比從前人清楚了。以前到印度去都要從中國西面走,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絲路,過天山之後再向南這就到印度,所以一般稱它做“西竺”。“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這些地方有。‘皆寄此間愛賞者言其似而已’,我們這個世間喜歡花鳥的人很多,阿彌陀佛的變化也是非常迎合一切眾生的心理,你喜歡什麼就變現出什麼。所變現出來那個美好,實在不是我們人間這些眾鳥能夠相比的,實在說不出,舉出我們這個世界有些相似的說說罷了。 ‘六時出音’,就是它這個鳥叫說法是不間斷的,不中止的。‘則知淨土不以鳥棲為夜’,前面說過,西方世界沒有黑夜。‘良以蓮華托生之身,本無昏睡,不假夜臥也。’西方世界人,睡眠、飲食都不需要。睡眠,經上常講這是昏沉。人精神愈飽滿的時候,睡眠的時間就愈少。睡眠多是人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來,才需要休息養神。真正有功夫的人,有功夫就是妄念少、煩惱少,這叫功夫。妄念少跟煩惱少,他精神消耗就少;換句話說,他睡眠也就少了。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規定出家人睡眠的時間一天是四個小時,叫中夜睡眠。“中夜”就是晚上十點鐘到二點鐘,這個時候是睡眠的時間,二點鐘就要起床。心清淨,可以做得到。現在一般人,有很多障礙重的人、昏沉重的人,一天八個小時還不夠。這個實在就是將我們大好的時光,這樣的浪費了,是很可惜。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睡眠?會有昏沉的這個現象?我們細心去研究它,細心去觀察它,也能夠觀察到一些。凡是精神好的,生活很快樂,我們俗話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他生活得很快樂,很愉快,昏沉的時候比較少。如果生活不快樂,昏沉的時候就比較多。這是說明我們的精神生活受內在憂喜、外在苦樂的影響很大。西方世界人是蓮華托生之身。蓮華化生,在體質上跟我們就完全不一樣,在精神上更是不能夠相提並論。本經前面序分裡頭,有“不休息”、“常精進”這兩位菩薩,表顯西方世界的人是常精進、不休息。自己學習不休息、常精進,老師教導要還有休息,這與我們自己的願望就相違背了。你學的人精進不懈,教的人當然要滿你的心願,所以佛在那裡所設的教化也是不間斷。以音聲說法完全符合我們的根性,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耳根最利。所以那個地方,佛說法,菩薩說法,六塵說法,眾鳥我們可以把看作佛菩薩。 下面是略說說法的內容,言語雖然簡略,含義非常的周圓。‘五根等著,三十七道品也。’這一句是總說。我們這個經上只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只講了四種,這也都是略說。我們一看這四種,就會想到三十七道品。這是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歸納成三十七大類,這就是三十七道品。通常我們學佛的人,知道一切小乘法分為這三十七大類,不知道大乘佛法也可以歸納在這三十七大類裡頭,所以三十七道品通大小乘。三十七大類又把它歸納成七類,這七類就是經上常常敘說的,我們這個地方是七類裡面的四類,是後面四類,把前面三類省略了,蕅益大師在此地為我們補出來。前面三類就是“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加上經上所講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就是七類。…… 經上從五根五力說起,經上為什麼不提?在說法習慣裡面說,後面可以包括前面,前面不包括後面。好像我們這個樓房一樣,我們說第五層,下面四層一定包括,沒有下面四層,怎麼會有第五層?如果我們說第二層,可以包括下面一層,不能包括第三層。後後能夠包括前前,這就是不說也在其中,這都包括了,這是一定的道理。第二個意思,這三項科目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統統具足了。換句話說,我們今天要修,跟我們修學關系太大太大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三科十二條他們都圓滿,所以佛就不必說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從五根五力開始修,前面他全圓滿,統統具足了,所以就不必要說了。祖師注經還是要詳細注出來,是為我們,我們還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三科十二道品,對於我們念佛往生淨土的確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一生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講疏忽這十二個科目的修學。 由此可知,我們念佛人對於這十二個科目要特別重視,要認真的去修學。用四念處的智慧看破宇宙人生,就是看清楚它的真相,“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正確的人生宇宙觀,四念處前面三條是人生觀,後面一條觀法無我是宇宙觀。這是建立一個正確的人生宇宙觀,然後精進不懈的斷惡修善,也就是要認真把自利的這個觀念斷掉,把利他的念頭時時刻刻提起,念念利益眾生,造福社會。然後放下,身心自在,知足常樂,心安理得。這種心態,再“信願持名”,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祖師對於這個三科,為我們介紹,為我們開導,也就是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圓滿的成就。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