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智比丘尼答網友問:你是看破紅塵出家的嗎


 2011/5/5    熱度:5909    下載DOC文檔    

有網友問:你是看破紅塵出家的嗎

這個問題看似稀松平常

卻又似是而非地令我難以回答

我剛想說“是”,想想又覺得“不是”

 

百度一下才知道

“看破紅塵”這句話並非來自佛家

而是中國古來的文學家,受到道家自然無為的影響

以及後來隱遁之士厭倦官場虛幻的富貴生涯

向往山林的田園生活而經常使用的辭匯

泛指看透人生

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

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這與佛教圓融的出世情懷截然不同

 

如果一定要用佛教的觀點來解釋

那麼,“看破紅塵”是洞悉與體悟世間的實相

追求自他二利的永恆悅樂

看破紅塵不是冷漠無情,麻木不仁

而是智慧地觀照世間無常苦空的本質

在情感上自在隨緣,不因執著而生起煩惱


無論是道家的自然無為還是佛家的出世智慧

在出家之前,我一無所知

我並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學習唯物主義,覺得世界一點也不精彩

我只是單純地相信有更好的所在等候我的靈魂皈依

我那聰明絕頂的堂兄曾問我:

選擇做和尚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真正的智者

一種是可憐的寄生蟲

你是屬於哪種

對啊,我是屬於哪種呢

我也認真地拷問靈魂

 

我沒有足夠的底氣說

我是真正的智者

人們所認為的智者

是歷經滄桑後的沉澱

是看破紅塵後的回歸

如果紅塵代表紛擾繁雜的俗世生活

那麼,從校門直接進入佛門的我

根本還沒有真正地在紅塵生活過

根本還沒有弄清紅塵到底為何物

我有什麼資格說

我是看破紅塵來出家

 

記得上學前班的時候,被老師點名表演節目

留著短短的男孩子一樣頭發的我

垂直雙臂站在黑板前,用童稚的聲音唱: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

恩恩怨怨生死白頭幾人能看透

紅塵啊滾滾癡癡啊情深

聚散終有時……

 

二十年後,我還隱隱約約記得當時的感觸

我並不了解歌裡唱的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子曾有過與我同樣的心情

一些飄浮不定的字眼和音調

會輕易地讓我沉陷在某種莫名情緒中

久久不能出離

兒時許多心情

都已暗示著我的人生將和別人不一樣

 

那個輕輕唱著

“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

何不潇灑走一回”

的天真而憂傷的孩子

那個聽陳淑桦和羅大佑唱《滾滾紅塵》

“來易來 去難去 數十載的人世游
分易分 聚難聚 愛與恨的千古愁”

的會心痛心酸的孩子

遠遠地站在了紅塵之外

 

純真的學生時代

生活與學習本身都沒能讓我真正困惑

但在那段青蔥歲月中

我唯一與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

我根本無法阻止自己對於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

這是一場沒有任何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所引發的思考

如果有,那可能是在我十八歲的時候

我幾乎是用八十歲老人的心來看世界

生命的彼岸在哪裡,靈魂的渡口在何處

它們一度使我的精神世界翻天覆地

當身邊的朋友們都在模仿頹廢和小資時

我卻陷入了顛覆思想傳統的惶恐中

 

事實上我並沒有什麼高明的想法或發現

我只是了解到人們幾乎所有的奮斗目標

都是建立在能使他獲得快樂的基礎上

而令我痛苦的是

我找不到一個讓我覺得真實有益的

足以使我真正快樂的奮斗目標

你相信嗎

如果一個人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有些東西,譬如名利以及愛情

他根本無法去渴望去追逐

就像一個早已知道球賽結局的人

他很難堅持把球繼續踢下去

即便只是一個看球賽的人

也很難堅持把球賽看下去

他會用看球賽的時間做點別的

然而上面所說的

不正是人們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嗎

沒有這些東西支撐

我們的精神將寄托在何處

 

我曾經為此恐慌過

並積極地尋找出路

媽媽總是感歎

你太聰明,聰明卻害了你

當別人描繪著未來美好藍圖

勸告我“前程慎重,功名最要緊”時

我卻如此確定著一個答案:

那些要慎重的東西,最要緊的東西

一切美好的構想根本不可能令我快樂

我曾預設過無數條人生的航線

籌劃過無數場人生的旅程

卻沒有一樣能使我渴望到願為此而投入身心地拼搏

如果有,我完全相信我不會輸給別人

也許是我過於貪心過度偏執過分狡猾

我想要純粹的幸福和快樂而不是別的

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沒有狂風暴雨般的情緒和爭吵

 

於是,像個奇跡般

師父出現在我最需要的時候

她告訴我

只有忘我地奉獻於一切眾生才能得到永恆的悅樂

生命並不是只有須臾的此生

它一直延續、流轉、永不停息

精神不解脫,痛苦便永不停止

消除痛苦的最徹底的方式

便是用佛陀證悟的真理來引導眾生趨向解脫之道

這是最好的利益眾生的方式

出家不是來享清福,不是避懶偷安

它代表你的生命將全部奉獻給眾生

出家或者不出家,你要想清楚

 

於是,當周遭的人為了實現美好藍圖

忙得焦頭爛額、六神無主時

我卻漫不經心,棄之如同敝履

再用“無處告別”的身份

以“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傷”的心情

遠離塵囂,投奔一方淨土而來

然後手把杯茶,閒庭信步

笑看花開花落,雲卷雲舒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