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智比丘尼:勇氣來源於洞穿無常的智慧
跟隔壁的師兄嚷嚷了大半年,說要去看青海湖,去看青海湖畔綿延幾十公裡的油菜花。在四一四大地震前,我的想法似乎尤其強烈,地震後,我的想法徹底震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想要翻山越嶺去救災的沖動。佛教群裡不斷有人組織志願者前往災區,我熱血沸騰地想要報名。看了報名條件的前三項,我就完全洩氣了:一、年輕力壯;二、無高原反應;三、有基本救助經驗,後面還有一系列要求,本人樣樣不合格。於是我安慰自己:別瞎起哄了,老老實實多念幾句阿彌陀佛,為生者祈福,為亡者超度吧。 群裡有一位經歷過汶川大地震的網友跟我聊天,在回憶中哭得泣不成聲。面對眾生的苦難,我除了傾聽與安慰似乎再沒別的可做。突然想起一句話:回憶永遠是惆怅的! 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網友說:誰會刻意去回憶呢,很多時候回憶都是身不由己。能做的只是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未來卻又如此不可預計。那些災難中喪生的尚未安息的靈魂,沒有誰在地震的前一秒想到下一秒就是他的死期。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常常忘記自己的來日一直都是有限的。我們恐懼未知,希望一切都在預想中。然而預計好的往往沒有實現,不曾預計過的卻統統發生了。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一切事物的不恆常性才能將期待與失望在內心徹底消融,既能准備面對最壞的狀況,又容許最好的出現。換句話說:事實上我們可以預見一切,只是很多時候,在我們做出預見時,獨獨選擇了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當你真正勇於預見你不能接受的那一部分時,你才能成為無憂無懼的勇者。勇氣很多時候來源於洞穿無常的智慧。 佛教講無常,是積極的。因為無常,才有改變與進步的可能。如果沒有無常,我們就不再有必要做任何努力了。與其為模糊的未來惶恐不安,不如踏踏實實安住在清晰的當下,去做好手邊清楚的事情。如果現在不努力,卻期待著未來幸福這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許多人對無常並不是真正地了解,很容易走入思想的誤區。沒有學佛前,我對“無常”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這種狀態誤導我對待感情的方式也非常消極:不完全付出也不完全接受,永遠保持距離。我以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事實證明這是一種極端的錯誤,它最終致使我抱愧於許多人。學佛後,我的方式變了:我愛某一個人乃至一切眾生,從一開始就已經預計到了離別,所以我常常想要把這種愛在有限的光陰裡發揮到極致,積極主動地愛,平等無條件地愛,全心全意地愛,愛到哪天我可以面帶微笑,安然灑脫地轉身離去,沒有半點虧欠與遺憾。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